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心脏检查
2
心脏体表投影
3
视 诊 心前区外形 正常: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 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异常: ① 隆起:先天性心脏病 后天性心脏病
视 诊 心前区外形 正常: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 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异常: ① 隆起:先天性心脏病 后天性心脏病 ② 饱满: 大量心包积液 ③ 扁平: 扁平胸
4
心尖搏动:) 概念: 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 胸 壁对应部位,使局部肋间组 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
位置: 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 0.5—1.0cm处 范围: 直径为 cm。 心尖搏动检查.rm
5
心尖搏动改变: 1、 位置改变: A 、生理因素: 体位: 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 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
1、 位置改变: A 、生理因素: 体位: 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 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 右侧卧位向右移 cm;
6
体型: 矮胖型--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可达 第4肋间; 瘦长型--心脏呈垂位心尖搏动下移达 第6肋间。
7
B、病理因素: 左 室 增 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右 室 增 大: 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但不向下移位。
1) 心 脏 疾 病: 左 室 增 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右 室 增 大: 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但不向下移位。 左右室增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伴有心界向两侧扩大。 右 位 心: 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 5肋间。
8
2) 胸腹部疾病: 向健侧移位: 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 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 向患侧移位: 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 心尖搏动向患侧移位。
腹 部 疾 病: 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 瘤等,心尖搏动位置上移。
9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变化: A、生理情况: 胸壁增厚或肋间变窄时,心尖搏动 减弱,范围也减小 胸壁薄或肋间增宽时,心尖搏动强 范围也较大
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 可增强。
10
B、病理情况: 发热、贫血 心尖搏动减弱: 心肌病变,心包、胸腔 积液或积气 负性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心尖搏动内陷
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左室肥大,甲亢、 发热、贫血 心尖搏动减弱: 心肌病变,心包、胸腔 积液或积气 负性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心尖搏动内陷
11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 见于肺动 脉高压 2、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见于右室 肥大。
3、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升主动 脉瘤或主动脉弓瘤 4、剑突下搏动:可见于右室肥大或腹 主动脉搏动 腹上部搏动.rm 心前区其他搏动.rm
12
心脏视诊.rm
13
触 诊 心脏触诊方法:心脏触诊.rm 检查者常用右手,以全手掌、手掌尺侧 (小鱼际)或示指、中指触诊。 查震颤常用手掌尺侧,
触 诊 心脏触诊方法:心脏触诊.rm 检查者常用右手,以全手掌、手掌尺侧 (小鱼际)或示指、中指触诊。 查震颤常用手掌尺侧, 查心尖搏动常用2-4指指腹。
14
心脏触诊内容: 一、心尖搏动: 触诊较视诊更准确 方法、部位 抬举性心尖搏动(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心前区搏动.rm
15
二、震颤: 概 念: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又称猫喘 产生机制: 瓣膜口狭窄、关闭不全、异常通道使
概 念: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又称猫喘 产生机制: 瓣膜口狭窄、关闭不全、异常通道使 血流产生漩涡,振动心壁或血管壁传至胸 壁所致。 震颤强弱与病变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压力阶差呈正比。
16
震颤的分类: 1.收缩期震颤: 出现在收缩期,随心尖 搏动而出现者 2.舒张期震颤: 出现在舒张期,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者
2.舒张期震颤: 出现在舒张期,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者 3.连续性震颤: 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
17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时 期 部 位 常 见 疾 病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时 期 部 位 常 见 疾 病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室间隔缺损 心尖区 二尖瓣关闭不全 舒张期 心尖区 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动脉导管未闭
18
心脏检查:震颤.rm
19
三 、心包摩擦感: 触诊特点: 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明显; 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知,收缩期更易触及; 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明显。
20
叩 诊 叩诊要领: 1 手法:病人坐位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平行 (与肋间垂直) 病人仰卧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垂直 (与肋间平行)
叩 诊 叩诊要领: 1 手法:病人坐位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平行 (与肋间垂直) 病人仰卧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垂直 (与肋间平行) 2 力度:适中 3 顺序: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 由外向内。 心脏叩诊.rm
21
心浊音界.rm
22
心界组成.rm
23
正常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界(cm) 肋 间 左界(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Ⅱ Ⅲ Ⅳ Ⅴ 相对浊音界.rm
24
心界改变及其意义 1. 心脏因素 (1) 左心室增大: 呈靴形, 见于 AI、高心病, 又称主动脉型心.
25
(2) 左房及肺动脉扩大: 呈梨形, 常见于二尖瓣狭 窄,又称二尖瓣 型心.
26
(3) 右心室增大: 轻度--绝对浊音界增大, 重度--相对浊音界向左右扩大. 常见于肺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等
27
(3) 双心室增大:呈球形 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左界向下扩 大,称普大型心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克山病、重症心肌炎、 全心衰竭。
28
(6) 心包积液: 呈烧瓶形,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29
(5) 主动脉扩张及升主动脉瘤: 第l、2肋间浊音区增宽。
30
(1) 胸腔占位性病变:患侧叩不出心界 健侧心界向外移。 (2) 肺部实质性病变:如与心浊音界重 叠,心界叩不出。
2、 胸腹病变 (1) 胸腔占位性病变:患侧叩不出心界 健侧心界向外移。 (2) 肺部实质性病变:如与心浊音界重 叠,心界叩不出。 (3) 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甚至叩 不出。 (4) 腹腔占位性病变:使膈升高,叩诊 时心界扩大。 心浊音界改变.rm
31
听 诊 心脏瓣膜听诊区: 1、 二尖瓣区: 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 线稍内侧。 2、 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3、主动脉瓣区 :在胸骨右缘第2肋问。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 间。 5、三尖瓣区: 在胸骨体下端左缘
33
听诊顺序: 心尖部 肺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
34
听诊内容 心率 心律 心音 额外心音 杂音 心包摩擦音
35
1. 心率 正常:成人心率 60—l00次/min, 多数心率 70一80次/min, 儿童多在 100 次/min以上。
1. 心率 正常:成人心率 60—l00次/min, 多数心率 70一80次/min, 儿童多在 100 次/min以上。 异常: 心动过速—— 成人心率超过100次/min, 婴儿心率超过150次/min, 心动过缓—— 心率低于60次/min。
36
2.心律 (cardiac rhythm) 正常心律: 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窦性心律不齐 一般无临床意义。
37
心律失常: 听诊特点:在规则心跳基础上提前出现一 次心 跳,其后有—较长间歇 (代偿间歇) 分 类:房性、室性、交界性
过早搏动: 听诊特点:在规则心跳基础上提前出现一 次心 跳,其后有—较长间歇 (代偿间歇) 分 类:房性、室性、交界性 临床意义:可见于正常人与器质性心脏病 过早搏动(二联律)bigeminy.mp3
38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听诊特点: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mp3 1、心跳节律不一 2、心音强弱不一 3、心率脉率不一 (脉搏短绌 pulse deficit)
39
临床意义: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冠心病、甲亢等。
40
3、心音 正常心音.mp3 正常心音有4个 : 第1心音(S1) 第2心音(S2) 第3心音(S3) 第4心音(S4)
41
S1 S1产生机制: 出现在心室等容收缩期, 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Ø心室收缩,二、三尖 瓣突然关闭 Ø室壁和大血管壁的 振动
Ø半月瓣的开放 Ø心室肌收缩
42
S1听诊特点: 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音调较低(55—58Hz),性质较钝 历时较长(持续约0.1s)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43
S2 S2产生机制: 出现在心室等容舒张期,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Ø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突然关闭 Ø 大血管壁振动 Ø 房室瓣的开放
Ø 心室肌的舒张和乳头肌、腱索振动
44
S2听诊特点: 音调较高(62Hz),性质较S1清脆 历时较短(0.08s) 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 S2有两个主要成分,即A2和P2
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音调较高(62Hz),性质较S1清脆 历时较短(0.08s) 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 S2有两个主要成分,即A2和P2 正常青年人 P2 > A2 正常中年人 P2 = A2 正常老年人 P2 < A2
45
S1和S2的鉴别 鉴 别 点 S1 S2 最响部位 心尖区 心底部 声音强度 响 弱 S1和S2间距离 较短 较长
最响部位 心尖区 心底部 声音强度 响 弱 S1和S2间距离 较短 较长 与心尖搏动关系 一致 不一致
46
S3正常第三心音third heart sound S3.mp3
产生机制: 出现在心室快速充盈期, 心室快速充盈,振动室壁。
47
听诊特点: 心尖部及其内上方听诊较清晰 S2之后0.12一0.18s。 音调低(<50Hz) 、强度弱, 持续时间短(0.04s) 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清晰
48
S4 产生机理: 出现在舒张晚期, 与心房收缩有关。 听诊特点: 出现在心尖部及其内侧 在S1之前约0.1s 低调沉浊
49
心音.rm
50
4、心音改变 包括强度、性质改变、心音分裂等三种 强度改变: S1强度改变 影响因素:心室充盈与瓣膜状况。 心室收缩力与收缩速率等。
51
S1增强:第一心音亢进.mp3 1、 二尖瓣狭窄: 左室充盈减少,二尖瓣位置低垂,收缩时 间缩短,左室内压上升迅速,二尖瓣关闭 振动较大。
2、心室收缩力加强及心动过速 (运动、发热、 甲状腺功能亢进)
52
S1减弱: 1 二尖瓣关闭不全 2 心室肌受损 S1 强弱不等 1 心房颤动 2 室性心动过速 3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大炮音)
53
2) S2强度改变:第二心音增强.mp3 影响因素—— 主、肺动脉内压力 半月瓣的完整性和弹性
54
A2增强:由于主动脉内压力增高所致。 主要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 A2减弱:由于主动脉内压力降低所致。 见于AS、AI、主动脉瓣粘连或钙化。 P2增强: 由于肺动脉内压增高所致。 见于MS、MI、左心衰竭。 左至右分流的先心病 P2减弱: 由于肺动脉内压力降低所致。 主要见于PS、PI等。
55
3) S1 S2同时改变: S1 S2同时减弱:见于心肌严重受损、 休克、心包胸腔大量积 液、肺气肿、胸壁水肿
56
心音性质改变 钟摆律 类似于胎儿心音,又称胎心律 主要见于心肌严重受损,如急性心肌梗 塞、重症心肌炎、克山病。
57
心音分裂: 概念 S1分裂:第一心音分裂.mp3 少数儿童和青年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心衰竭
58
S2分裂第二心音分裂.mp3 听诊特点: 心底部清楚 出现在S2后 平卧时明显
59
原因及特点: 生理分裂 特点:A2在前P2在后 深吸气更清楚 见于: 正常青少年
60
通常分裂: 特点: A2在前P2在后, 深吸气更清楚。 见于: 肺动脉瓣关闭明 显延迟。 如RBBB 、PS等 主动脉瓣关闭提前, 常见于MI、VSD等
61
反常分裂(逆分裂 ) 特点: P2在前A2在后,呼气时分裂加宽。 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AS等 固定分裂: 特点:S2分裂几乎不 受呼吸气影响 见于: 房间隔缺损
62
心音异常.rm
63
5.额外心音 舒张期额外心音: 舒张期奔马律: 概念:由出现在S2之后的病理性S3或S4 与原有的S1、S2组成的节律,在心率
>100次/min时,极似马奔跑时的蹄 声故称奔马律。 种类:按出现时间的早晚,可分为早期、晚 期中期三种。
64
舒张早期奔马律 产生机制: 由病理性S3与S1、S2所构成的节律, 又称S3奔马律。 舒张期心室负荷 过重,在舒张早期心
房血液快速注入心室,引起已过度充 盈的心室壁 产生振动所致,也称室性 奔马律(ventricula gallop)。
65
听诊特点: 心尖部最清晰 出现在S2后 音调较低、强度较弱; 左室奔马律呼气末明显
66
S3与舒张早期奔马律的鉴别 生理性 S3 舒张早期奔马律 背景: 健康人 器质性心脏病
背景: 健康人 器质性心脏病 心率:<100次/min >100次/min 特点:距S2较近, 距S2较远 声音较低 声音较响
67
临床意义 反映左室舒张期负荷过重, 心肌功能严重障碍。 见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 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68
晚期奔马律 发生在S1前0.1s,故称为收缩期前奔马 律(presystolic gallop)。 由病理性S4与S1、S2所构成的节律,
也称为第四心音奔马律。 产生机制:左室压力增高,左房加强收缩, 也称房性奔马律(atrial gallop)。
69
听诊特点: 在心尖区稍内侧最清晰。; 音调较低,强度较弱; 额外心音距S2较远,距 S1近; 呼气末最响 临床意义: 反映心室收缩期负荷过重,心肌顺应 性下降,见于高血压病,肥厚性心肌 病等
70
中期奔马律: 又称重叠奔马律 即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奔马律重叠存在。当心率减慢而不重叠时,听诊呈“ke—len—da—1a”四个音响,称为四音律。 临床意义:常见于心肌病心衰竭
71
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开瓣音.mp3 在MS时,舒张早期血液自左房快速 经过狭窄的二尖瓣口流入左室,弹性 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到一定程度突
概念及机制: 在MS时,舒张早期血液自左房快速 经过狭窄的二尖瓣口流入左室,弹性 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到一定程度突 然 停止,引起瓣叶张帆 式振动,产 生拍击样声音。 。
72
听诊特点: 听诊部位在心尖部及其内侧; 第二心音后(0.07s) 清脆、短促,呈拍击样 呼气时增强。 临床意义:提示瓣膜弹性和活动性较好。 常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 参考条件
73
心包叩击音 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增厚粘连 在S2后约0.1s,较响的短促声音
74
收缩期额外心音 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早期喀喇音-肺动脉收缩喷射音.mp3 可分为肺动脉喷射音和主动脉喷射音。 产生机制:
由于主动脉、肺动脉扩张或压力增高, 在左、右心室喷血时引起突然紧张发 生振动。
75
听诊特点: 出现在S1之后约0.05一0.07s 音调高而清脆、时间短促 肺动脉喷射音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最响
主动脉喷射音在胸骨右缘第2-3肋间最响 临床意义 肺动脉喷射音常见于PS、ASD、PDA等 主动脉喷射音常见于AS、主动脉缩窄等
76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产生机制: 常见于二尖瓣脱垂。 由于腱索、瓣膜过长或乳头肌收缩 无力,在收缩期突然被拉紧产生振 动所致。
77
听诊特点: . 在心尖区及其稍内侧最响 . 出现于Sl后 . 高调短促,如关门落锁之Ka Ta声
78
6.心脏杂音 概 念: 是指心音之外的持续时间较长,性质特异 的声音. 产生机制: 各种原因使血流由层流变为湍流(骚动
概 念: 是指心音之外的持续时间较长,性质特异 的声音. 产生机制: 各种原因使血流由层流变为湍流(骚动 血流),进而形成旋涡(vortices),撞击 心壁、瓣膜、腱索或大血管壁使之产生 振动而发出声音.
79
1)血流速度加快,> 72cm/s时。 2) 瓣膜口狭窄: 器质性狭窄如MS、AS、PS等; 相对性狭窄见于心室腔或主、肺动脉根部扩 大引起的瓣膜口相对狭窄 3) 瓣膜口关闭不全: 器质性关闭不全如MI、AI等 相对性关闭不全如左室大引起的MI、右室 大引起的TI等。
80
4) 异常通道: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 未闭、动静脉瘘等。 5) 心腔内飘浮物:由于乳头肌或腱索 裂,断端在心腔内摆动干扰血流,产 旋涡而引起杂音。 6) 血管腔扩大或狭窄:血液流入扩张 狭窄部位时发生漩涡,产生杂音。
81
杂音产生机制示意图:
82
(二) 听诊要点 1)最响部位:一般说来,杂音在某瓣膜听 诊区最响,提示病变在该区相应 的瓣膜。 2) 时期:按心动周期的变化一般分为三种
2) 时期:按心动周期的变化一般分为三种 收缩期杂音(systolic murmur SM) 在收缩期出现SM.mp3
83
舒张期杂音(diastlic murmur DM) :
在舒张期出现DM.mp3
84
连续性杂音(continuous murmur CM):
从收缩持续到舒张期。CM.mp3 双期杂音:SM/DM.mp3 为收缩期和舒张期分别出现杂音时
85
SM DM 二尖瓣 关闭不全 狭窄 三尖瓣 主动脉瓣 肺动脉瓣 PDA CM VSD
86
按杂音的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 早期、中期、晚期、全期杂音 AI 杂 音: 出现在舒张早期 AS PS杂音:常为收缩中期杂音。 MS 杂 音: 出现在舒张中、晚期, MI 杂 音:可占据整个收缩期称全收 缩期杂音。
87
3)性质: 吹风样:如MI在心尖区出现的吹风样杂音 隆隆样:如MS在心尖区出现的杂音,是 MS的特征 叹气样:见于主动脉瓣区,为AI的特点 机器样:主要见于动脉导管未闭,杂音如 机器声样粗糙。 乐音样: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梅毒性心 脏病等。 鸟鸣样:(鸥鸣、鸽鸣、雁鸣) :可见于风湿 性心脏瓣膜病。
88
4) 传导: MI(收缩期)杂音:向左 腋下、左肩 胛下区传导 MS(舒张期)杂音:较局限 AS (收缩期)杂音:颈部、胸骨上窝 AI (舒张期)杂音:沿胸骨左缘向心尖传导 TI (收缩期)杂音: 向心尖部传导。
89
5) 强度: 杂音的强度取决于: 狭窄程度: 一般来说狭窄越重杂音越强;但极 度狭窄时,则杂音反而减弱或消失 血流速度: 速度越快,杂音越强 压力阶差: 狭窄口两侧压力差越大,杂音越强 心肌收缩力:心力衰竭时,杂音减弱;心衰纠正 后杂音增强
90
形态: 递增型杂音:MS时舒张期隆隆 样杂音; 递减型杂音:如AI时舒张期叹 气样杂音 递增递减型杂音: 如AI时收缩期杂音;
连续型杂音:常见于PDA
91
心脏杂音形态
92
6)分级:(Levine 6级分法) 1 级: 极轻,需仔细听诊才能发现. 2 级: 较轻,不太响亮. 3 级: 中度, 较响亮且粗糙 4 级: 响亮, 粗糙传导 5 级: 很响, 粗糙传导广泛. 6 级: 极响, 震耳听诊器离开胸壁仍 能听到. 舒张期杂音仍参考上述6级分级法
93
6) 体位、呼吸对杂音的影响: 体 位: 左侧卧位:可使MS的舒张期杂音更明显 坐位前倾:可使AI的舒张期杂音更明显, 仰 卧 位:可使MI TI和PI的杂音更明显。 呼 吸: 凡来自右心病变的杂音在深吸气时增强。如 TS、TI、PI、PS增强。 凡来自左心病变的杂音在深呼气时增强。如 MS、M、AI、AS增强。
94
临床意义: 生理性 器质性 相 对性 年龄 青少年多见 不定 不定 部位 心尖区 不定 不定 性质 柔和 粗糙 不定
生理性 器质性 相 对性 年龄 青少年多见 不定 不定 部位 心尖区 不定 不定 性质 柔和 粗糙 不定 时间 短促 常为全收缩期 多短促 强度 多3/6级以下 多3/6级以上 多2-3/6级 传导 无 广泛 不定 震颤 无 /6级以上者有 无 心脏大 无 可有 有
95
二尖瓣区: 收缩期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mirtal incompetence MI.mp3 功能性:常见。可见于发热、轻中度 贫血、甲亢等。
相对性:见于扩张型心肌病、贫血性 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器质性: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 瓣脱垂、乳头肌功能失调等。
96
舒张期杂音: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p3
器质性:见于风心病MS。 相对性: 见于AI引起的相对性MS。 又称Austin Flint杂音
97
主动脉瓣区 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狭窄.mp3 器质性:主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相对性:见于主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扩张、高血压病等。
器质性: 如风湿性AI、梅心病
98
肺动脉瓣区 收缩期杂音: 功能性:多见,尤以健康儿童或 青少年常见。 相对性: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 脉扩张, 器质性:见于先天性PS。
99
舒张期杂音: 相对性: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原性心 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引起的肺动脉扩张。
此杂音称为Graham- Steell(格斯)杂音。 器质性: 偶见于肺动脉瓣器质性关闭 不全.
100
连续性杂音:动脉导管未闭.mp3 动脉导管未闭。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动静脉瘘及主动脉窦瘤破裂。
101
三尖瓣区: 收缩期杂音: 相对性:多见,大多数是由于右室扩 大引起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 产生杂音 器质性:三尖瓣器质性关闭不全极少见
舒张期杂音: 偶见于三尖瓣狭窄
102
其他部位 胸骨左缘第3、4肋间:室间隔缺损.mp3 收缩期杂音:3/6级以上 伴有震颤者 见于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穿孔。
103
7.心包摩擦音 心包摩擦音.mp3 听诊特点: 1) 在整个心前区均可听到,但以胸骨左缘 3、4肋间最响 2) 性质粗糙,呈搔抓样,
3) 与心跳一致,声音呈三相,即心房收缩— 心室收缩—心室舒 张均出现摩擦音。 4) 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是屏住呼吸时胸膜摩 擦音消失,心包摩擦音仍然存在。
104
临床意义: 常见于心包炎(结核性、非特异性、风湿 性、化脓性) 也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尿毒症和系统 性红斑狼疮等。
105
血 管 检 查
106
周围血管征 脉压差增大所至的血管体征,表现: 1、 毛细血管搏动征(capillary pulsation):
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 病人口唇粘膜,局部出现规则的红白交替 现象 2、 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 将病人前臂抬高过头,检查者用手紧握其 手腕 掌面,脉搏骤起骤落。有如潮水冲涌 称为水冲脉,又称Corrigan脉。
107
3、枪击音: 指在四肢动脉处听 到的一种短促的如同射枪时的声音 4、Duroziez双重杂音。将听诊器体件置于 股动脉上,稍加压力即可听到收缩期与舒 张期双期吹风杂音 临床意义:见于主动脉辩关闭不全、动脉导 管未闭、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
108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