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育心理學的核心議題 (一)身心發展研究(少考) (二)學習心理研究(特愛考,細讀) (三)個別差異研究 (注意智力理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育心理學的核心議題 (一)身心發展研究(少考) (二)學習心理研究(特愛考,細讀) (三)個別差異研究 (注意智力理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心理學的核心議題 (一)身心發展研究(少考) (二)學習心理研究(特愛考,細讀) (三)個別差異研究 (注意智力理論)

2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掌握關鍵詞彙 認知發展階段 認知發展:認知基模的同化與調適 在教育上的啟示與意義

3 Vygotsky的認知發展論 社會文化與語言發展 可能發展區與鷹架作用 教育上的意義:啟發學生潛能 聯想:課程與教學如何應用認知發展理論?

4 社會發展與教育 Erikson的心理社會期發展論:發展的危機與自我統合 Kohlberg的道德發展論 :三期六階段論(重要)
道德認知發展原則:他律而後自律、循序漸進、加一原則。

5 行為主義心理學 三個理論在學習上的意涵 (一)經典條件作用 (二)操作條件作用 (三)社會學習論 正增強與負增強、獎賞與懲罰
在教學上的應用:編序教學與精熟學習等等,連結課程與教學。

6 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Bruner的發現學習論 Ausubel的意義學習論 知識學習的心理原理 思維與創造力的培養

7 人本主義心理學 特別重視人本身的價值(內在價值)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 在實際教育上的應用特別重要

8 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 出現機率實在過高,若沒時間,至少把教育心理學的這一章好好讀完~ 各學派的學習動機理論的差異務必掌握 辨別其應用上的異同。
溫納歸因論:必考!

9 智力理論 對智力的概念有一般性的瞭解 對智力理論能有基礎的認識 智力理論的運用需小心謹慎

10 教育社會學的核心議題 教育社會學的基礎理論 和諧論(結構功能論) 衝突論 微觀論(解釋論) 課程社會學、知識社會學與批判理論觀點

11 教育功能與政策的社會學思考 從各個理論思考教育功能與政策的目的,並尋求合理的改革途徑與評鑑指標。
教育政策符不符合教育上所追求的:卓越、效率、自由、公平等等價值?

12 學校與班級的社會學意義 學校與班級的社會學意義:科層體制?師生關係?主從關係?權力宰制或和諧合作? 學習社會學與班級社會體系的內涵
教師運用社會學概念改善班級教室管理的可能性 EX:教師權威

13 課程與教學社會學 課程是傳遞優良文化傳統與正確知識的教育方式? 課程是一種權力者制定課程的權力知識關係?
課程的意識型態分析:誰決定課程內容,誰從課程中獲益?

14 社會正義:教育機會均等 教育機會均等的意義與內涵 實行的策略與方式
缺失與不足為何?目的達成了嗎?何種教育制度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何種制度造成社會再製?

15 社會階層與族群 社經地位所指為何? 階層與族群的社會學理論基礎 社會階層的流動途徑有哪些? 功績主義或社會再製? 多元文化教育的可能

16 文化社會學 文化的意義與知識社會學 社會再製與文化再製 文化創生的可能性 青少年次文化的意義

17 教育哲學的核心議題 對哲學的基本認識:形上學、倫理學、知識論、美學。 各個主義流派與當代思潮在教育上的應用 道德理論與倫理學
教育哲學:杜威與Peters三大規準 教育的價值與目的

18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 從知識的獲得來區分此二者的差異 理性主義:先天觀念、知識回憶說、重視人類的理性能力(內在心靈)
經驗主義:洛克認為人心如白版,知識由感官經驗中學習而得(外在環境) 結論:理性主義認為教育是一種引導先天觀念的過程(產婆),經驗主義認為教育是一種理解感官經驗的歷程(雕塑)。

19 文化主義 斯普蘭格的教育愛(德國) 文化財的傳遞與精神之愛 重視個人學習的心理歷程 六種理想人格類型:真、利、美、愛、權、聖。

20 自然主義 代表作:愛彌兒 崇尚人回歸自然→反社會傾向 盧梭說:萬物皆美,一經人手則成了惡 反思:自然一定就是美的嗎?

21 存在主義 人(學生)的生存意義為何? 主觀經驗的重要 自我的選擇與成為自己 強調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 吾汝關係的強調,有別於吾它關係
連結:心理學的人本主義

22 實驗主義 代表人物:杜威 重視經驗的不斷重組與改造 生物性的概念與實驗精神 教育即生長 教育無(外在)目的

23 觀念分析學派 分析哲學:分析教育上的各種觀念與詞彙 釐清教育觀念的是與非,合理與不合理 教育的三大規準:合價值性、合自願性、合目的性。
代表人物:維根斯坦

24 詮釋學與現象學 詮釋歷程即教育實踐 「人之自我完成性」 「人之未確定性」 探究學生的本質與真實 強調教育現象的真實面貌 互為主體性

25 後現代主義 去除中心論述 重視弱勢、差異 個人主義與相對主義高張

26 批判理論與「反(非)學校化」 反對文化商品化的文化工業與工具理性 批判意識型態的宰制 不滿科技對人性的控制 重建個人與世界的合理關係
反學校化批判學校的科層體制與文憑主義、標準化與政治化。

27 永恆與精粹主義 永恆反對實用,重視心靈與傳統的偉大遺產,強調永恆不變的知識內容 永恆重視博雅教育,以教材為中心 精粹重視基本知識的傳遞
博雅教育的精神:西洋希臘羅馬時期的七藝

28 倫理學(一)功利主義(效益主義) 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從行為效益主義到規則效益主義 基本原則明確 幸福能夠量化或計算嗎?

29 倫理學(二)義務論(嚴格主義) 道德的普遍、先天與必然 善惡以行為動機判斷,重視動機而輕視結果 善惡依照義務心而行動
道德判斷的無上命令(出自義務的道德行為) 重視訓練道德意志 理想過於崇高?

30 倫理學(三)德行論 重視人的性格與特質 道德教育就是模仿理想人格 透過實踐與習慣培養德行 什麼才是好的德行?

31 教育制度(法令與比較教育) 基本必讀法令 1. 教育基本法 2. 教師法 3. 教師法施行細則
4.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辦法 5.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 6. 國民教育法

32 憲法與教育基本法的內涵 1. 教育目標在培養健全國民 2. 國家對教育的義務與監督權 3. 中央及地方教育權限劃分均權化
1.      教育目標在培養健全國民 2.      國家對教育的義務與監督權 3.      中央及地方教育權限劃分均權化 4.      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 5.      保障學生受教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 6.      教育行政民主化:強調主權在民及自由權 7.      教育應本中立原則

33 8. 保障教育機會均等 9.      私人興學自由與公辦民營 10.  家長子女教育的輔導與選擇權 11.  教育經費及人員待遇應受保障 12.  對教育有貢獻者應予獎勵 13.  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之成立:增加成員代表性、 教育改革計畫的制訂者。 14. 鼓勵教育實驗研究與評鑑

34 英美的教育制度 民主國家,地方分權。 英國的國定課程與國家考試,國家的中央權力擴張,各年齡層的定期考試。
美國的地方教育董事會,各類學校;行政管理的彈性與SAT考試。

35 德法日的教育制度 德國為聯邦制國家,重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近來有所轉變。 法國重視各個教育階段,大學區制為其特色,高等教育學風開放。
日本為標準的亞洲升學國家,強調終身學習與品格教育。


Download ppt "教育心理學的核心議題 (一)身心發展研究(少考) (二)學習心理研究(特愛考,細讀) (三)個別差異研究 (注意智力理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