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早期療育的源起與意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早期療育的源起與意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早期療育的源起與意義

2 早期療育的意義 「早期療育」一詞指的是生命初期,出生到 未滿六足歲之前設計並執行任何促進嬰幼兒發展
的活動。此活動的起訖係從嬰幼兒能力與需求及 家庭功能與需求評估的開始,提供適當的支持與 服務,一直到主動監控及評估嬰幼兒發展的整個 過程。(Ramey&Ramey,1998)

3 早期療育理念與特色 未來的自力更生是療育最終目標。 注重個別差異的療育。 只要是有長期或短暫性早期療育需要的嬰幼兒皆是療育對象教而無類精神。
因材施教的實踐,提供「個別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IEP)及「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rogram,IFSP)

4 早期療育理念與特色 融合教育的實施 因應嬰幼兒的學習困難或障礙之特殊教學策略之應用。 便利學習與適應的現代尖端科技之應用。
專業團隊的整合性服務。

5 早期療育理念與特色 家長參與及家長增能 社會資源的應用。

6 早期篩檢與評量

7 篩檢與評量 篩檢僅能進行初步釐清,幼兒是否為「發展遲緩」,若篩選結果顯示為疑似者,應進一步接受評量。 不論使用篩檢或評量,均需依循下列原則:
需顧及幼兒整體發展,不可就少數領域進行篩檢或評量。 需慎選具良好效度及信度之篩選與評量工具。 使用者需清楚明瞭工具的使用方式與注意事項,仔細閱讀相關資訊。

8 篩檢與評量之差異表 篩檢 評量 少 多 低/無管制 高/管制 短 長(至少一小時) 低 高 初步釐清疑慮 診斷、分類 題數
評量工具的等級或管制 低/無管制 高/管制 所需時間 長(至少一小時) 人力 測驗執行者專業之要求 經費 準確性 目的 初步釐清疑慮 診斷、分類

9 篩檢工具之說明 簡易兒童發展篩檢表 編制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使用者:教師、醫護人員、社工等。 適用對象:零至六歲嬰幼兒。
檢核表內容: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溝通、身邊處理及社會性四項發展領域。 實施步驟

10 (Transdisciplinary Play-Based Assessment, TPBA)
跨領域遊戲本位評量 (Transdisciplinary Play-Based Assessment, TPBA)

11 TPBA之特色 突破傳統評量模式 以幼兒為主導、成人為輔助引導,再藉父母 參與評量,可觀察多種互動行為兼具發展
性、整體性及互動性的評量方式,其架構、 內容、參與者、執行順序等,均可依受測者 需求而彈性調整。

12 TPBA之特色 提供「跨領域」合作機制 跨領域遊戲本位評量為「功能導向」的評量方式, 首要關鍵在了解被測者發展現況,包括認知、溝通
與語言、社會情緒與感官動作,以及幼兒的學習風 格、互動形式與其他行為資料。

13 TPBA之特色 提供「跨領域」合作機制 目的: 確認服務需求 發展療育計畫 評量進步情形

14 TPBA之特色 適用對象 發展功能介於零至六歲的嬰幼兒,廣含一般 發展、疑似發展遲緩、及已被診斷為具發展 障礙的幼兒。

15 TPBA之特色 實施場所 任何具有遊戲情境的環境,提供幼兒表現各 發展領域行為的媒介,越豐富越好,均可選 為TPBA實施場所。

16 TPBA之特色 團隊評量者 無限制,基本成員包括父母、父母協助者、 遊戲促進者、觀察小組、攝影機操作員。

17 TPBA之特色 TPBA團隊成員之功能 評量前 評量中 評量後 父母 父母協助者 遊戲促進者 攝影者 其他團隊成員 整體團隊 填寫發展檢核表
參與評量過程 父母協助者 對父母說明目的、過程、父母參與方式、取得幼兒資料。 接待、解釋、紀錄父母提出的問題。 協助父母瞭解團隊之評量結果。 遊戲促進者 引導或與幼兒玩。 攝影者 學習使用攝影器材與技巧,明瞭需拍攝的行為育內容。 執行攝影。 其他團隊成員 觀察紀錄。 說明觀察內容與意見、書寫觀察表。 整體團隊 討論評量活動、準備材料。 父母與團隊討論評量結果、可提出問題、團隊對家庭與幼兒提出療育建議。

18 TPBA之程序 非結構性環境 遊戲時間。遊戲促進者此時主要功能為引導, 可藉模仿幼兒行為,縮短其與幼兒距離,以提
以幼兒為主導者,可依其興趣自由選擇角落與 遊戲時間。遊戲促進者此時主要功能為引導, 可藉模仿幼兒行為,縮短其與幼兒距離,以提 升和幼兒發生互動的最大可能性。

19 TPBA之程序 結構性遊戲 團隊於本階段設有活動,內容相關認知及語言。 遊戲促進者需表現較多指導,且要選擇作業、要
求幼兒表現某種行為或完成操作、對幼兒提出問 題。保持幼兒主動參與,使活動如同遊戲一般。

20 TPBA之程序 幼兒間互動 幼兒間的互動,有別於幼兒與成人互動,了解被測者如 何與幼兒及成人互動、以及兩者間的差異,為TPBA的
觀察重點之一。此階段可觀察到同儕間遊戲互動及社交 形式,牽涉認知、語言、動作行為。遊戲促進者仍以幼 兒為主,當幼兒沒有互動時,要引導並增強互動。

21 TPBA之程序 親子互動 父母與照顧者加入遊戲。 步驟一:非結構性遊戲。 步驟二:暫時分離。 步驟三:結構性遊戲。

22 TPBA之程序 動作遊戲 戲促進者參與。之後再由促進者引導或指導 幼兒,做出團隊尚未觀察到的動作,著重於 幼兒的肌肉協調性、平衡感。
先進行非結構性動作遊戲,由幼兒主導,遊 戲促進者參與。之後再由促進者引導或指導 幼兒,做出團隊尚未觀察到的動作,著重於 幼兒的肌肉協調性、平衡感。

23 TPBA之程序 點心時間 力、適應性行為及口語動作。治療師可藉機 確認,幼兒是否需要更進一步的語言或動作 評量。
藉著吃點心,團隊可觀察社會互動、自理能 力、適應性行為及口語動作。治療師可藉機 確認,幼兒是否需要更進一步的語言或動作 評量。

24 早期療育計畫與個別化教育計畫

25 早期療育計畫的理論依據 早期療育計畫或課程之理論主要依據: 發展取向課程 功能性取向課程 社區本位課程

26 發展取向課程 身心障礙兒童無論障礙輕中重程度,皆因循一般 正常發展嬰幼兒的常模階續發展,因此大多數早期療
育計畫都採用發展本位取向設計療育課程或擬定身心 障礙幼兒的個別教育計畫。主要依據天賦論及Piaget認 知論。

27 發展取向課程 基本原則: 兒童是訊息的主動處理者。 兒童的認知發展決定於其生理狀態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知識代表隨發展而改變的認知結構。
行為是個體內在基模的外顯表現。

28 發展取向課程 基本原則: 認知發展是質與量的雙重改變。 認知發展朝著既定的或固定的發展方向。 成熟(生理年齡)與發展的密切關係是一致的。
發展屬於進化原則,由整體而分化。

29 發展取向課程 主要特色: 強調生活自理、情緒、語言、認知、社會等五大發展領域的學習。 教師主導教學。
無論資優或障礙嬰幼兒,皆依一般常模的發展順序,將各年齡層出現的能力列為評估與學習目標。

30 發展取向課程 國內早療機構常用的發展本位取向之早療計 畫或課程設計有「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Portage早期教育方案」、「AEPS嬰幼兒
評量、鑑別和課程計畫系統」等。

31 功能性取向課程 童參與相同生理年齡之同儕的活動,且能應用在 日常生活中的課程與教學。其學習目標依據功能
考量障礙兒童的生理年齡需求,設計可以讓兒 童參與相同生理年齡之同儕的活動,且能應用在 日常生活中的課程與教學。其學習目標依據功能 性原則,強調個體在自然環境中獨立表現或部份 參與詞所需要的技能。教師可針對個別學生的特 性、興趣、及環境,設計IEP與教學。

32 功能性取向課程 配合中重度障礙者的發展與學習特價和困難,合併發展本位與功能性本位取向所研發的療育計畫。
TEACCH( the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分有 發展領域-模仿、知覺、粗大動作、精細動作、手眼協調、生活自理、認知技能、認知表現。 行為處理單元-自傷行為、妨礙行為、重複行為、缺陷行為。

33 社區本位課程 主要以中重度障礙者為對象,強調家庭、學 校及社區等真實的自然情境,來指導兒童學 習立即可用的技能,避免不實用、學習動機
不佳、及類化困難。課程重社區參訪與轉銜 (提供各年齡曾的轉銜)

34 社區本位課程 特色 課程設計目的:統合的環境-讓兒童參與社區生活,與一般人士接觸,不被隔離。 課程設計原則 與生理年齡相當 功能性原則
教學原則 零推論原則 課程內容大約分四領域:(1)家居生活 (2)社區活動(3)休閒娛樂(4)職業活動。 課程設計前的評量主要採用生態評量。

35 早期療育計畫 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 基本理念: 內容: 堅持家庭本位的療育服務。
家長最了解嬰幼兒及其需要,家長的投入是早療的成功關鍵,因此強調家長的參與。 提供嬰幼兒個別化的教學。 內容: 檢核表 課程指引 發展過程表 使用手冊 卡片

36 早期療育計畫 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 (一)方案的指導步驟與應用原理 教學步驟:(1)紀錄檢核表 (2)選定學習目標
(3)學習目標的具體化 (a)對象? (b)什麼條件? (c)什麼程度為止? (d)做什麼?

37 早期療育計畫 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 (一)方案的指導步驟與應用原理
運用「工作分析」,即將目標行為依邏輯順序分析成細小步驟化的教學策略。 選定一週內可以達成之行為目標,即浮現技能作為教學目標。根據檢核表之發展評估結果,(採可獨自完成「ν」,需協助才能完成「Δ」及即使協助仍不能完成「×」之三等級評量)選取Δ 的,此即為浮現技能目標。 指導並將紀錄活動表給家長在家裡訓練。

38

39 早期療育計畫 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 (一)方案的指導步驟與應用原理
學習目標之決定:根據嬰幼兒的發展評估結果決定學習目標,確定終點行為,並根據現況能力,決定起點行為,再根據起點行為,列出此學習目標的先備技能(prerequisite ability) ,並編製評量,評估學生是否已具備先備技能,始可進行教學。

40 早期療育計畫 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 (一)方案的指導步驟與應用原理
教學後的評量:教學後隨即評量,及所謂的形成性評量,以掌握嬰幼兒的學習情形,並隨時調整教學。

41 早期療育計畫 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 (二)家長指導流程 Portage主要係以指導家長運用本計畫教養子女,其教學方式分有:
以幼兒為焦點。 家長被動參與。 家長為焦點。

42 家庭教學過程 認定與 篩選 課程計畫 方式選定 家訪老師得到教學前後表現 評量 家訪老師呈現新作業並建立基準線 紀錄呈現
家長模仿操作新作業實施方式 家長教導幼兒並紀錄一週的表現 家長與家訪老師訂定本週教學目標及記錄方式

43 早期療育計畫 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 (三)早期教育方案成效

44 早期療育計畫 AEPS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統
AEPS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統(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Programming System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簡稱AEPS)分為兩個發展範圍:出生至三歲(一、二冊)及三至六歲(三、四冊)

45 早期療育計畫 AEPS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統 目的: 幫助監測適合幼兒發展的教育目標。 計畫個案個別畫的早期療育課程。
藉由家長參與,協助家庭成員與早療專業人員共同合作發展個別化教育計畫(簡稱IEP)或個別化家庭計劃(簡稱IFSP)。

46 早期療育計畫 AEPS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統
AESP是一份在熟悉環境中可以獲得幼兒完整的行為資料,而不是幼兒單一行為方面有限的描述。所收集的幼兒發展資料包含六大領域:精細動作、粗大動作、生活適應、認知、社交性溝通及社會性。每一領域各有幾個由共同範疇行為組成的相關族群。

47 早期療育計畫 AEPS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 AEPS評量優缺點 優點 評量幼兒的獨立性及應付環境需求時所不可缺少的功能性技巧和能力。
具有完整性的特性,內容涵蓋精細動作、粗大動作、生活適應、認知、社會溝通及社會發展。 在熟悉及日常環境中直接觀察幼兒。

48 早期療育計畫 AEPS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 AEPS評量優缺點 優點 鼓勵施測者對感官或動作系統受損的幼兒做出修訂。
評量項目與課程教材之間有直接的關係,而非只有單一或特定的反應。 提供一份可連結家長關切事項調查表,作為早期介入的優先順序。

49 早期療育計畫 AEPS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 AEPS評量優缺點 缺點 AEPS評量結果沒有提供常模。

50 個別化教育計畫 個別化教育計畫 個別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簡稱IEP)一詞最早出現在美國1975年94- 142公法中,該法要求每位身心障礙兒童皆有免費 且適合的公立學校教育、適合評量、個別化教育 計畫、最少限制環境、父母參與、法律保障程序 等特殊教育服務的六大原則。

51 個別化教育計畫 個別化教育計畫 美國聯邦政府於1997年發佈「身心障礙者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of 1997,簡稱IDEA)內對IEP做的規定: 目前的教育表現水準:包含評量學生障礙對參與普通教育課程的影響、或是學前階段學生障礙之情形對參與某些活動的影響。

52 個別化教育計畫 個別化教育計畫 可評量的年度目標:包含能解決學生因障礙而有需求的短期目標,此目標使之更能參與普通教育課程的學習。
特殊教育、相關服務、輔助性設備與服務,以及能促進年度目標之達成或參與普通教育課程之方案調整或人員支援。

53 個別化教育計畫 個別化教育計畫 解釋身心障礙學生在哪些方面無法參與普通教育課程。
身心障礙學生參與學區或全州性成就測驗時所需的調整,或是解釋其無法參與評量的原因並說明將使用的評量方式。

54 個別化教育計畫 個別化教育計畫 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的起訖時間,實施的頻率。 如何評量年度目標進步的情形,並提供至少和普通生一樣多的成績報告。
十四歲開始提供與轉銜服務相關的課程服務,並且每年更新。身心障礙學生十六歲時,需說明未來有哪些單位或機構會在哪些時間介入。

55 個別化教育計畫 個別化教育計畫 IEP的撰寫 前置作業 實際作業 蒐集個案學生及其家庭的相關資料。 分析學生的能力與需求。 擬定教育目標。
相關服務。 行政支援。 轉銜服務。

56 個別化教育計畫 個別化教育計畫 IEP的撰寫 排定時間召開IEP會議 執行與檢討作業 召開會議前的準備工作。 時間的安排。
開始設計教學計劃。 隨時檢討IEP的教育目標達成情形。 定期給家長學生學習成果報告。 排定期末會議。

57


Download ppt "早期療育的源起與意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