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真理大學經濟系經濟發展學報告 外來配偶對下一代教育的影響 指導教授:柯慈儀 學  生:凃宜欣 黃楹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真理大學經濟系經濟發展學報告 外來配偶對下一代教育的影響 指導教授:柯慈儀 學  生:凃宜欣 黃楹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真理大學經濟系經濟發展學報告 外來配偶對下一代教育的影響 指導教授:柯慈儀 學  生:凃宜欣 黃楹婷

2 壹、前言 新台灣之子在2011年每100位新生兒中就有7.83 位。在全球化後,因台灣經濟結構、社會形態改變, 國際聯姻因此普及化,讓近十五年來外來配偶越來 越多,對台灣的各層面影響也越來越廣。由於語言、 社會文化、社經地位、價值觀等差異,使外來配偶 在社會、家庭、工作上成為台灣新興弱勢的族群, 更影響了下一代教育之因素。

3 目前,外來配偶子女佔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之比 率日益增加,教育部統計100學年度外來配偶子女 共有192,224人,佔整體國中小學生人數比率為 8.25%,使新台灣之子的教養問題顯得格外重要。

4 因此,藉由文獻的考察、各官方政府統計資料以及 現存台灣社會文化普遍的價值分析,提出兩點,一 為外來配偶的統計觀察,討論外來配偶的原籍、台 外聯姻、嬰兒數及身分證件,二為外來配偶家庭影 響子女教育之因素,討論外來配偶子女家庭環境、 學習成長情形及學業成就表現。

5 貳、外來配偶之統計觀察 一、外來配偶的原籍 二、近年來的台外聯姻 三、外來新娘的生育 四、外來配偶的證件身分

6 一、外來配偶的原籍   外來配偶包含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含港澳)。 自1987年有登記統計資料以來,累積到2011年外 來配偶總共有45.9萬人,佔全台總人口比例的 1.98%(表1)。 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 總計 外籍配偶 大陸、港澳地區配偶 合計 459390 150855 12901 137954 308535 18909 289626 單位:人 統計時間:76年至100年12(1987~2011) 表1 戶政司,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月報,2011年

7 嫁來成為台灣媳婦的,最多的是大陸,至2011年 已有28. 9萬人,次多為越南,有8. 5萬人,第三為 印尼,有2
嫁來成為台灣媳婦的,最多的是大陸,至2011年 已有28.9萬人,次多為越南,有8.5萬人,第三為 印尼,有2.6萬人%(表2),實對台灣的社會經濟, 倫理與文化等層面都會產生影響;外來配偶是新台 灣之子的母親,顯然也會影響台灣下一代,甚至影 響台灣未來的發展。

8 外籍配偶人數按性別及原屬國籍分 區域別 合計 比例 % 總計 459390 31810 427580 100 外籍配偶 150855 12901 137954 32.83 越南 86249 292 85957 18.77 印尼 27261 439 26822 5.93 泰國 8262 2523 5739 1.80 菲律賓 7184 452 6732 1.56 柬埔寨 4299 2 4297 0.94 日本 3677 1678 1999 0.80 韓國 1085 303 782 0.24 其他國家 12838 7212 5626 2.79 大陸港澳 308535 18909 289626 67.16 單位:人 統計時間:76年至100年(1987~2011) 表2 戶政司,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月報,2011年

9 二、近年來的台外聯姻 台灣隨著國際聯姻的普及化,因此外來配偶人數逐 年增加,說明台外聯姻對數不斷上升,然而,當外 籍配偶增加到2萬對之後,維持一段時間就開始下 降,而大陸配偶結婚對數持續成長。

10 外籍配偶以2004年為分水嶺:(表3) 1998~2004年:由1998年的一萬對增加到2004年的 兩萬對,並於2004年達到最高峰,顯示這段期間台外 聯姻在國內結婚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 2005~2011年:2005年1.3萬對開始遞減,到2011 年只剩下八千對,反而呈現大幅滑落的現象。

11 表3 戶政司,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月報,2011年 台外籍聯姻對數與比例 年 結婚 登記對數 外籍配偶 台外聯姻比例 % 合計 新郎 新娘
結婚 登記對數 外籍配偶 台外聯姻比例 % 合計 新郎 新娘 1998 145976 10413 1788 8625 7.13 1999 173209 14670 1953 12717 8.47 2000 181642 21339 2277 19062 11.75 2001 170515 19405 2417 16988 11.38 2002 172655 20107 2768 17339 11.65 2003 171483 19643 2794 16849 11.45 2004 131453 20338 2771 17567 15.47 2005 141140 13808 2687 11121 9.78 2006 142669 9524 2708 6816 6.67 2007 135041 9554 2590 6964 7.07 2008 154866 8957 1895 6062 5.78 2009 117099 8623 2985 5638 7.36 2010 138819 8169 5184 5.88 2011 165327 8053 3095 4958 4.87 單位:人 表3 戶政司,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月報,2011年

12 大陸配偶對數於2003年達到最高峰,2004年劇降, 之後又緩慢回升。 大陸配偶以2003年作為分水嶺:(表4)
1998~2003年:由1998年的1.24萬對到2003年的 3.5萬對。 2004~2011年:2004年的1萬對到2011年的1.3萬對 為緩慢回升。

13 表4 戶政司,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月報,2011年 台大陸(含港澳)聯姻對數與比例 年 結婚 登記對數 大陸(港澳)配偶 台灣大陸聯姻比例%
結婚 登記對數 大陸(港澳)配偶 台灣大陸聯姻比例% 合計 新郎 新娘 1998 145976 12451 511 11940 8.53 1999 173209 17589 844 16745 10.15 2000 181642 23628 846 22782 13.01 2001 170515 26797 983 25814 15.71 2002 172655 28906 1598 27308 16.74 2003 171483 34991 3207 31784 20.40 2004 131453 10972 405 10567 8.35 2005 141140 14619 452 14167 10.36 2006 142669 14406 506 13900 10.10 2007 135041 15146 551 14595 11.21 2008 154866 12772 621 12151 8.24 2009 117099 13294 691 12603 11.35 2010 138819 13332 807 12525 9.60 2011 165327 13463 995 12468 8.14 單位:人 表4 戶政司,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月報,2011年

14 每個時期的外來配偶原籍比例都有大幅的變化,就 現今而言,大陸新娘的比例遠遠超過外籍新娘, 2011年每100對中有4
每個時期的外來配偶原籍比例都有大幅的變化,就 現今而言,大陸新娘的比例遠遠超過外籍新娘, 2011年每100對中有4.87對是台外籍聯姻(表3), 但每100對中就有8.14對是台陸聯姻(表4)。

15 依台灣人口變動與經濟發展一書中作者說明: 1995年以前,以印尼及菲律賓為主,1996年以後 越南後來居上,1998年後菲律賓新娘數量大幅下 降,而印尼新娘還是維持在穩定的數量上,越南新 娘則是持續增加中,甚至遠超越印尼新娘的數量, 成為了外籍新娘的主流。但在2005年起,東南亞 新娘大幅下降,之後大部分都是由大陸新娘居多 (表5)。

16 主要外來新娘國籍人數 大陸 印尼 菲律賓 越南 2004 10,386 2,659 257 11,885 2005 13,976 1,695 360 7,034 2007 14,350 987 230 4,770 2008 11,903 804 252 4,010 2006 13,641 1,322 310 3,899 2009 12,344 739 280 3,614 2010 12,245 933 239 2,982 2011 12,114 658 262 2,894 單位:人 表5 戶政司,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月報,2011年

17 大陸新娘快速發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在語言、文字、文化和生活習性上有同文同種的絕 對優勢。 兩岸交流頻繁,如:台商往大陸發展、兩岸觀光等, 對大陸有較深的認識與瞭解。 交通方便,距離近僅一水之隔。 因此大陸新娘人數為東南亞新娘兩倍之多,差距有 持續擴大的現象,台外聯姻因此有大陸化的傾向。

18 三、外來新娘的生育 外來配偶的劇增,因此使得新台灣之子也大幅增加。 由下表可知2003年的新台灣之子為歷年來的最高 峰,每100位新生兒中就有13.37位是,到去年 2011年為止,每100位新生兒中,新生兒的數量 降到7.83位 (表6)。從1998至2011年的新台灣 之子總數已超過30.8萬,還未包括之前的統計,由 此可知,在台灣未來人口的質與量上,都會產生結 構性的變化。

19 表6 戶政司,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月報,2011年 生母為外來配偶之嬰兒數與比例 嬰兒數 生母為外來配偶者 比例 % 271,450
1998 271,450 13,904 5.12 1999 283,661 17,156 6.05 2000 305,312 23,239 7.61 2001 260,354 27,746 10.66 2002 247,530 30,833 12.46 2003 227,070 30,348 13.37 2004 216,419 28,666 13.25 2005 205,854 26,509 12.88 2006 204,459 23,903 11.69 2007 204,414 20,905 10.23 2008 198,733 19,086 9.60 2009 191,310 16,612 8.68 2010 166,886 14,523 8.70 2011 196,627 15,397 7.83 單位:人 表6 戶政司,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月報,2011年

20 四、外來配偶的證件身分 在2004年3月起,政府對於大陸配偶訂定了較嚴格 的制度,為了杜絕大陸女子來台假結婚,對大陸配 偶實施面談機制。此外,在國籍法上也分別訂定外 籍配偶及大陸配偶取的身分證的時間。通常外籍配 偶歸化最少只需3年,但大陸配偶卻需要8年以上。 統計至2011年外來新娘歸化數量即可看出,外籍 新娘取得身分證的人數有9.64萬(表7)。

21 外籍與大陸配偶之證件身分 人數 比例 % 總計 459390 100 外籍配偶 150855 32.83 歸化 96368 20.97 外僑居留 54487 11.86 大陸港澳 308535 67.16 入出境 許可證 107744 23.45 居留證 101032 21.99 依親 64272 13.99 長期 36760 8.00 定居證 99759 21.71 單位:人 統計時間:76年至100年(1987~2011) 表7 戶政司,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月報,2011年

22   参、外來配偶家庭影響子女教育之因素 一、外來配偶子女家庭環境 二、外來配偶子女的學習成長情形 三、學業成就表現

23 外來配偶家庭的男性以高齡、社經地位低、教育程 度低的比例較高,除了男方本身的問題之外,加上 外來配偶有語言文化、年齡差距等隔閡,造成夫妻 之間容易溝通不良,雙方身心容易因此充滿壓力, 對下一代的教育、生活等產生不利的影響。加上外 來配偶與其子女容易面對種族歧視的現象,使雙方 產生負面的心理狀態,影響子女學習成長情形,也 較難建立自我認同感。

24 一、外來配偶子女家庭環境 (一)外來配偶家庭之身分、年齡
國人配偶身分以榮民、身心障礙者、原住民、低 收入戶者佔19.7%(表8)。而外來配偶有74%與 35歲以上的國人配偶結婚(表9),而外來配偶有 76%年齡在34歲以下(表10),可看出大部分的 配偶年齡差距甚大,加上語言文化的隔閡,在溝通 協調上更加不容易,且有19.7%的國人配偶處於弱 勢環境中,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環境。

25 下列資料是政府於2003年所訪查的資料,依民國 76年1月起至92年8月31日訪查持有證件的外來配 偶為訪查對象,本調查完成訪問有175,909人。

26 國人配偶身分 合計 原住民 榮民 身 心 障礙者 低收 入戶 無前述 身 分 人數 百分比 總 計 175,909 100.0 0.9 9.6 9.0 2.6 80.3 單位:人;% 表8 戶政司,2003年 國人配偶年齡 合計 15-24歲 25-34歲 35-44歲 45-54歲 55-64歲 65歲以上 人數 百分比 總 計 175,909 100.0 0.9 24.8 46.4 15.7 3.2 9.1 單位:人 ;% 表9 戶政司,2003年

27 表10 戶政司,2003年 外來配偶年齡 外籍配偶 大陸配偶 合計 東南亞 國家 其他 大陸 地區 港澳 人數 百分比 總 計 82,358
總 計 82,358 100.0 93,551 年齡別 15-24歲 36,743 44.6 46.5 2.0 10,579 11.3 11.6 1.5 25-34歲 33,554 40.7 41.3 29.3 51,944 55.5 56.5 18.5 35-44歲 8,861 10.8 9.6 36.5 19,636 21.0 20.6 35.5 45-54歲 2,353 2.9 2.2 17.3 7,841 8.4 8.0 24.6 55-64歲 642 0.8 0.4 10.2 2,339 2.5 2.3 10.4 65歲以上 205 0.2 0.1 4.6 1,212 1.3 1.1 9.5 單位:人;% 表10 戶政司,2003年

28 (二)社經地位 外籍配偶有工作者占34.6%,以工業最多,無 工作者佔64.1%;按國人身分分,有工作比例以與 原住民結婚者最高為44.8%,無工作比例以與榮民 結婚者最高為65.6%(表11)。

29 表11 戶政司,2003年 外籍配偶 國人與外來配偶工作狀況 合計 有工作 無工作 不知道 人數 百分比 計 固 定 性 工 作
      合計 有工作 無工作 不知道 人數 百分比 固 定 性 工 作 臨時性 工作 小計 農林 漁牧業 工業 服務業 公共 行政業 總 計 175,909 100.0 29.4 18.5 8.8 40.8 48.9 1.5 10.9 68.3 2.3 外籍配偶 82,358 34.6 22.3 11.5 48.1 38.9 1.4 12.3 64.1 1.3 性 別   男性 4,243 81.0 71.8 1.1 45.6 48.7 4.6 9.2 17.7 女性 78,115 32.1 19.6 13.6 48.6 37.0 0.8 12.5 66.6 國人配偶身分 原住民 632 44.8 30.7 11.3 55.2 31.4 2.1 14.1 53.6 1.6 榮民 1,750 32.7 20.0 8.9 40.3 2.0 12.7 65.6 1.7 身心障礙者 7,525 37.3 21.6 15.2 45.2 39.0 0.6 15.7 61.2 低收入戶 1,196 37.5 17.9 17.3 43.0 39.7 60.7 1.8 無前述身分 72,020 34.3 22.4 11.2 48.5 38.8 11.9 64.4 單位:人;% 表11 戶政司,2003年

30 大陸配偶有工作者占24. 9%,以服務業最多,無工 作者佔72%;按國人身分分,有工作比例以與低收 入戶結婚者最高為34
大陸配偶有工作者占24.9%,以服務業最多,無工 作者佔72%;按國人身分分,有工作比例以與低收 入戶結婚者最高為34.3%,無工作比例以與無前述 身分者最高為73.5%(表11)。

31 表11 戶政司,2003年 大陸配偶 國人與外來配偶工作狀況 合計 有工作 無工作 不知道 人數 百分比 計 固 定 性 工 作
      合計 有工作 無工作 不知道 人數 百分比 固 定 性 工 作 臨時性 工作 小計 農林 漁牧業 工業 服務業 公共 行政業 總 計 175,909 100.0 29.4 18.5 8.8 40.8 48.9 1.5 10.9 68.3 2.3 大陸配偶 93,551 24.9 15.2 5.2 31.3 61.8 1.6 9.7 72.0 3.1 性 別   男性 4,161 51.6 35.5 2.2 36.2 59.3 16.1 43.5 5.0 女性 89,390 23.6 14.2 5.6 30.8 62.1 9.4 73.3 3.0 國人配偶身分 原住民 1,015 28.7 11.5 10.3 25.6 64.1 17.1 56.7 14.6 榮民 15,096 28.9 14.3 2.1 21.4 74.5 2.0 69.2 1.9 身心障礙者 8,380 29.5 6.4 27.0 65.9 0.7 66.3 4.2 低收入戶 3,347 34.3 13.5 4.9 18.8 75.8 0.4 20.8 62.8 2.9 無前述身分 69,306 23.4 15.4 33.7 59.0 1.7 8.0 73.5 單位:人;% 表11 戶政司,2003年

32 父母雙方較多從事藍領階級加上上述國人配偶之身 分,社經地位低,且外來配偶及國人沒有工作的高 達六成以上,在家庭經濟問題上實為困難,相對在 孩子的教育經費上可能較不足。

33 (三)教育程度 因為外來配偶的國語台語能力不夠,造成小孩在 生活、學業上遇到問題時,外來配偶語言能力無法 讓孩童充分了解,且外來配偶的教育程度也偏低, 無法教導孩子學業。 以原籍來看,外籍配偶教育程度在高中職以下佔 90.6%,大陸配偶高中職以下佔89.2%(表12)。

34 外來配偶教育程度 合計 不識字 自修 小學 國中 初職 高中 高職 大專 以上 人數 百分比 總 計 175,909 100.0 2.6 25.0 37.8 24.6 10.1 外籍配偶 82,358 2.9 31.9 34.6 21.2 9.4 東南亞國家 78,824 3.0 33.1 35.7 21.3 6.9 其他國家 3,534 0.3 5.6 10.3 19.0 64.8 大陸配偶 93,551 2.3 18.8 40.6 27.5 10.8 大陸地區 91,242 40.9 10.5 港澳地區 2,309 18.7 28.3 30.7 19.3 單位:人,% 表12 戶政司,2003年

35 在國人配偶的教育程度上也不高,程度在高中職以 下佔了86.8%(表13)。在雙方教育程度都不高 之下,對於孩童課業上的教導也將受限。
國人配偶教育程度 合計 不識字 自修小學 國中初職 高中高職 大專以上  人數 百分比  總 計 175,909 100.0 1.4 14.8 34.6 35.9 13.2 單位:人;% 表13 戶政司,2003年

36 (四)單親家庭 隨著外來配偶人數增加,新台灣子女的家庭情形 也備受關注,下一代是否能生長在健全的家庭也成 為了新問題。從表中可看出國小每100個家庭中有 12.2個是單親家庭,國中有16.41個是單親家庭 (表14)。實際上就是在一百學年度國中小為單親 家庭的數量高達2.5萬個。

37 一百學年度國中小外來配偶子女單親家庭比率
國小 國中 全體 外來配偶子女 學生數 單親家庭比率 單親家 庭比率 100 1,457,004 158,584 12.20 873,220 33,640 16.41 單位:人;% 表14 教育部統計處,2011年

38 二、外來配偶子女的學習成長情形 外來配偶增加,就學的外來配偶子女也隨之增加, 國中小就讀人數從93學年度的1.63%到100學年度 的8.25%,上升了6.62個百分點(表15),而其 生活與求學過程中分成以下四點來探討。

39 表15 教育部統計處 外來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 學年別 總學生 人數 外來配偶子女 國小學 生人數 國中學生人數 % 93
2,840,460 46,411 1.63 1,883,533 40,907 2.17 956,927 5,504 0.58 94 2,783,075 60,258 1,831,873 53,334 2.91 951,202 6,924 0.73 95 2,750,737 80,167 1,798,393 70,797 3.94 952,344 9,370 0.98 96 2,707,372 103,587 3.83 1,754,095 90,959 5.19 953,277 12,628 1.32 97 2,629,415 129,917 4.94 1,677,439 113,182 6.75 951,976 16,735 1.76 98 2,541,932 155,326 6.11 1,593,398 133,272 8.36 948,534 22,054 2.33 99 2,439,549 177,027 7.26 1,519,746 149,164 9.82 919,802 27,863 3.03 100 2,330,224 192,224 8.25 1,457,044 158,584 10.88 873,220 33,640 3.85 表15 教育部統計處

40 (一) 子女心智的發展 外籍配偶由於不同的語言使用、環境、生活習慣 及風俗文化差異等,面臨許多與飲食生活習慣、語 言溝通、家人人際互動、情緒表達等問題 (劉, 2004)。而這些與環境適應相關之困擾,卻容易影 響到其子女心智的發展。

41 從吳與劉(2003) 針對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 行為表現之研究中,明白指出外籍新娘到台灣後所 面臨的最大生活適應問題在於人際關係的困擾。因 此,長期下來所造成的負向情緒,如緊張、焦慮、 哭泣、生氣、後悔等情緒,常常在無法具有適當宣 洩的管道下,而對子女的教養上產生負面的影響 (劉,2006)。

42 (二)子女學習與生活適應 在生活適應方面,蔡榮貴、黃月純於2004年外 籍配偶子女教育現況專案採分層立意叢集取樣,抽 取國小1095名、國中280名外籍配偶子女進行調 查,外籍配偶子女在整體學校生活的適應與一般學 生比較無顯著的差異存在。

43 在國小一至三年級的調查樣本中,外籍配偶子女適 應狀況普遍良好(573人,佔75
在國小一至三年級的調查樣本中,外籍配偶子女適 應狀況普遍良好(573人,佔75.6%),但也約有 二成五有適應欠佳的情形,生活上所出現的問題以 語言表達能力欠佳與衛生習慣欠佳的比率最高。而 國小四至六年級與國中的外籍配偶子女與非外籍配 偶子女相較無論在生活適應、學習適應或整體適應 的自我評估表現上皆相近(蔡榮貴、黃月純, 2004)。

44 而在教育部2005年針對「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 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的研究結果顯示,語言溝通 流利者其子女在校各方面適應都較語言溝通能力表 現較差者良好。進一步的數據顯示,隨著東南亞籍 配偶溝通能力的下降,其子女在各面向適應不良的 比率提升至10.4%~27.0%間,顯示外籍配偶其 語言溝通能力與其子女在學校生活適應學習狀況有 直接的影響。

45 (三)台灣社會刻板印象 目前社會中,如果未能在法規改善以及修正文化 的強勢壓迫(陳,2002),對外籍配偶的定位,不論 是在衛生醫療、教育以及政府單位,都一昧地把外 籍配偶及其子女納入弱勢團體的一群,這也是一種 負面刻版的集體歸類,而容易造成外籍配偶以及子 女被大眾認為是弱勢的一群,甚至認為這些外籍配 偶的子女,降低了台灣未來人口素質,而無意間將 外籍配偶家庭及其子女推入被標籤化的陷阱(戴, 2004)。

46 因此,從這些目前社會現象以及研究論述中,可以 得出由於台灣社會的刻板印象,使得「外籍新娘」 的小孩-「新台灣之子」,已被先入為主地貼上 「先天素質較差」之錯誤印象。

47 而政府統計資料(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6)指出, 民國93年本國籍產婦產下有缺陷之嬰兒比例為 0
而政府統計資料(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6)指出, 民國93年本國籍產婦產下有缺陷之嬰兒比例為 0.69%(1,290缺陷兒/187,430新生兒),外國籍產 婦產下有缺陷之嬰兒比例為0.65%(195缺陷兒 /29956新生兒)。可見,外籍配偶產生之先天具有 缺陷之新生兒比例較本國籍產婦低一點,與社會大 眾的一般看法有出入。

48 外加這群被社會貼上負面標籤的孩童,在家中較缺 乏解決課業、生活等問題的機會,到了學校也容易 因為負面標籤遭受其他學童拒絕、排擠,學校與家 長間的互動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於是形成學校的 另一種同儕團體,因此有學者即提出這群外籍配偶 的子女,處在封閉的世界,對學校課業、老師、環 境、同學都很反感,因而成為「學校邊緣人」(黃, 2006;劉,2004),在人際相處模式上產生適應 上之障礙。

49 (四)婚姻形同買賣的成長環境 我們常可在高速公路或馬路圍牆旁,看到「四十萬 包到好」、「跑一個送一個」、「保證處女」、 「包生男孩」等斗大的外籍新娘廣告,這些廣告不 僅將婚姻關係商品化,更突顯出台灣社會對於女性 及外籍族裔歧視與不友善的潛在態度(陳,2005)。

50 因此,夫妻雙方在極為不同的環境背景下成長,無 論是生活習慣或思考方式都差異甚大,使得在認知 的觀點上往往造成嚴重的落差。這種不平等的立場, 往往造就丈夫毫無保留的在子女面前對妻子的責罵, 造成外籍配偶心理的創傷與負擔,著實很難提供子 女適切的生長環境,因而子女在父母不平等關係中 的互動中,更是容易產生畏縮與疏離(吳,2004)。

51 台灣的跨國婚姻儼然近似買賣行為,隨處可見到台 灣社會中對外籍配偶的廣告以家務管理、生養後代、 照顧老弱傷殘、或增加家庭勞動人力的想法來迎娶。 而外籍配偶,尤其東南亞、大陸等女性,大多抱持 改善原生家庭的經濟環境,或從事其他活動的目的 來臺,但其台灣夫家,卻將他們視為商業化下的的 物品。因此,這種意識形態之下的婚姻,往往將另 一半視為傳宗接代的生育機器或是合法的外籍勞工 用途。

52 此外,外籍配偶的工作和家事就佔去大半時間,往 往無法指導子女課業,加上經濟方面的弱勢,無法 為子女安排進一步的學習,伴隨言語的隔閡等因素, 打罵教育便成為照料子女最常用的方式(黃,2006)。

53 因此,經濟上的弱勢加上外籍配偶適應社會環境的 問題,使得家庭功能不彰,在孩子教養方面實在很 難提供適切的照顧及良好的教育環境,易導致其下 一代子嗣極有可能遭受同齡小孩的歧視,成為一種 對孩子未來的求學過程與生涯發展的限制(陳, 2003),導致子女缺乏有利成長之學習環境。

54 三、學業成就表現 依謝慶皇研究論文中,於木棉國小採樣四位同學九 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學習評量成績。以下四 位雖然部分外來配偶家庭處於弱勢,但由此表可看 出新台灣之子學業表現沒有比同儕之間差,甚至超 越大部分同儕的學業成績(表16)。

55 四位同學(9202)第一次評量成績 同學1(一) 同學2 (一) 同學3(二) 同學4(四) 國語 99(86.4) 100(91.58) 100(87.52) 94(93.9) 數學 96(85.3) 96(93.33) 94(84.56) 83(87.5) 自然 99(95.3) 總分 195 196 194 276 班級名次 6(28) 4(24) 8(27) 20(30) 單位:分數;(數字)年級 表16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56 而另一項研究是國科會委託台大社會工作系教授陳 毓文負責,針對全台二十四縣市(包括澎湖、金門) 的東南亞新住民家庭(泰、菲、印尼、馬、寮、越 等國)十至十五歲青少年子女,進行生活適應調查, 並分別在2006、2008年進行追蹤調查。

57 陳毓文表示,不論年度與學制,不同族群青少年差 異最明顯的是同儕適應,2006年適應狀況較差者, 到了2008年情況依舊(表17)。調查也發現,對 弱勢父母文化認同程度是影響生活適應的重要因素, 如果愈能面對,自尊就愈高,生活的適應能力就愈 好。

58 同儕適應自評分數 學業表現自評分數 滿分28分 新台灣子女 台灣子女 整體平均
2006年 2008年 滿分5分 新台灣子女 22.5 22.4 3.1 2.9 台灣子女 23.2 22.7 3.4 3.2 整體平均 22.8 22.6 3.3 3.0 表17 自由時報電子報,2010

59 至於在學業表現方面,「新台灣之子」的自評略低 於「台灣之子」,老師、家長則普遍低估「新台灣 之子」的學業表現。陳毓文強調,「新台灣之子」 的學業表現未必較差,還有一些人排名全班前三名。 台北縣大豐國小校長洪有利指出,根據台北縣的學 科普測,「台灣之子」的平均只略高於「新台灣之 子」一分。 而台北市教師會副會長楊益風分析,「新台灣之子」 的學業表現不佳,不是因為家庭弱勢或資質差異, 其實問題是出在同儕適應上,如果無法融入,自然 會影響學習、人格發展。

60 肆、結語 台灣的外來配偶家庭在總人口中佔了相當的比例, 而外來配偶本身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語文溝通 能力、家庭經濟能力、與社會處境等因素影響,所 營造出來的教養環境,對其子女與台灣的教育、社 會都帶來衝擊,當經過時間的累積,將有一連串的 社會議題,而其子女更是台灣的未來,因此需加以 重視與了解;我們需要有包容、尊重多元的觀念, 接受文化差異且消除不當的刻板印象,政府也需擬 定調整相關政策與計畫,以避免付出更大的代價來 解決問題。

61 伍、參考資料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自由時報電子報,記者胡清暉;文獻:陳毓文,2010
劉美秀(2006.3),〈從多元文化教育觀談學校對外籍配偶與子女的教育策略〉,《菁莪》18:1, 頁61-71。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嘉義: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劉金山(2004.8),〈淺談外籍配偶教育學習體系政策之規劃〉,2006年11月10日取自 戴如玎(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教養子女經驗之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台中:私立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黃富順(2006),〈新住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輔導〉,《成人及終身教育》13,頁29-35。 陳麗玉(2002),〈來自東南亞的「新娘」—一個後殖民女性主義觀點的深度報導〉,未出版的 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陳雅惠(2005.6),〈外籍配偶子女發展與教育問題之探討〉,《國教世紀》216,頁77-82。 吳清山(2004.3),〈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頁6-12 吳宜錞(2005),〈外籍配偶子女之家庭學習環境對其國語文能力發展的影響〉,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蔡榮貴、黃月純,2004外籍配偶子女教育現況專案採分層立意叢集取樣,抽取國小1095名、國中 280名外籍配偶子女進行調查 版面配置格式參考真理大學財經所論文撰寫格式。

62 The end 感謝老師與同學的聆聽


Download ppt "真理大學經濟系經濟發展學報告 外來配偶對下一代教育的影響 指導教授:柯慈儀 學  生:凃宜欣 黃楹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