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账户总览 主讲人:X X X 200 X - XX - XX.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账户总览 主讲人:X X X 200 X - XX - XX."—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账户总览 主讲人:X X X 200 X - XX - XX

2 本章目录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基础 国民经济账户记录规则 国民经济账户序列 3 2 1

3 学习要点 经常账户、积累账户和资产负债表 流量账户和存量账户 综合经济账户

4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基础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交易者分类 经济主体(谁?) 活动目的(为什么?) 交易分类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基础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经济主体(谁?) 活动目的(为什么?) 活动项目(干什么?) 流量(活动规模?) 存量(资产和负债?) 核算规则(如何记录?) 交易者分类 描述 计算 交易分类 流量和存量的测度因子 描述和分析工具 相应的记录规则 核算体系建立基础 核算体系构成要素

5 一、经济流量与存量 分类 核算时间 估价标准 经济存量 经济流量
流量核算 经济存量 存量核算 经济流量反映经济价值的产生、转移、交换、转换或消失,它涉及机构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的物量、构成或价值的变化 分类 经济存量反映某一时点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者说某一时点持有的资产和负债 核算时间 存量核算是指对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资产和财富,以及所承担的债务的历史积累总额进行的核算 流量核算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交易的累计发生额(或者是增减相抵后的净额)进行的核算 估价标准

6 二、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结构描述 账户结构图 存量 交易 其他流量 存量 经常账户 期 初 资 产 负 债 表 期 末 资 产 负 债 表
资本账户 重估价账户 积累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物量其 他变化账户 账户结构图

7 二、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结构描述 账户结构图表明: 资产负债表对存量进行核算 流量核算通过经常账户和积累账户进行
交易账户由经常账户和积累账户中的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组成 其他流量账户由重估价账户和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构成 期初存量在期初资产负债表里反映 期初存量加上期内的流量变化,得到在期末资产负债表里反映 的期末存量 未单列国外账户

8 国民经济账户分类体系图

9 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货物和服务的生产,由生产产生的收入,随后收入在机构单位之间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收入作为消费或储蓄目的的使用
经常账户分为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生产账户记录SNA所界定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由一套环环相扣的账户组成,它们反映收入: ①怎样在生产中形成 ②如何分配给对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享有权益的机构单位 ③又如何在机构单位之间进行再分配 ④怎样被住户、政府单位和非营利机构最终使用

10 积累账户 积累账户记录机构单位通过交易或因为其他事件引起的金融、非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获得和处置 引起这种获得和处置的原因有两二
——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 ——与生产有关的内部交易记录(存货变化和固定资产消耗) 资本账户记录非金融资产的变化以及对应的净值变化 金融账户记录金融资产的获得和处置 资产其他变化账户包括两个子账户: ——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记录由于交易以外因素引起的机构单位 或部门持有的资产和负债变化额 ——重估价账户,记录由于价格变化引起的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

1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机构单位或部门在核算期期初和期末的资产和负债的存量价值 资产负债表的子账户还包括资产负债变化账户,
它概括记录了积累账户的主要内容,即资产和负债的变化 从而连接了期初、期末两个存量表。

12 三、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特点 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T形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是以活动序列的形式出现的
——右方为资源(或负债与净值),左方为使用(或资产) ——资源方合计值等于使用方合计值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是以活动序列的形式出现的 ——国民经济额核算账户的内容与有序排列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包含的活动

13 三、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特点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序列具有可分性 国民经济账户综合起来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在纵向上的可分性由经济活动序列的特点决定 ——在横向上的可分性由国民经济活动总量的可加性决定 国民经济账户综合起来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综合经济账户:用T形账户的方式综合 ——矩阵表:用矩阵平衡表的方式综合 国民经济账户记录的变量既可以是流量也可以是存量

14 第二节 国民经济账户记录规则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规定了一套标准的做法,这就是 所谓的记录规则。也就是,在国民经济账户中采用什么样的
为科学、合理地在国民经济账户中记录有关经济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规定了一套标准的做法,这就是 所谓的记录规则。也就是,在国民经济账户中采用什么样的 方法、口径、形式来记录各种信息。

15 一、估价的基本规则 估价 规则 按照市场价格来记录相关的交易活动及其结果! 基本 规则 最基本规则!! 市场价格 相近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调整
1 相近市场价格 2 估价 规则 市场价格调整 基本 规则 模拟市场价格 6 3 外币转换本币 5 未来收益的贴现值 4 最基本规则!! 按照市场价格来记录相关的交易活动及其结果!

16 二、记录时间的基本规则 复 式 记 账 权责 发生制
每一笔交易记录两次,一次作为资源(或负债的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右端;另一次作为使用(或资产的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左端;或者在账户的同一端记录两次,但两次的符号相反。 大部分交易是涉及两个交易者的,所以对同一个交易是由双方同时记账的,而每一方又都要进行复式记账,所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每一个交易实际上是被记录了四次,这就是所谓的“四式记账”。 记账方式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的时间进行统计。(与收付实现制区别) 国民经济核算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凡是本期实际发生的权益和债务变化,都作为本期的实际交易加以核算,而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 权责 发生制 记录时间

17 三、汇总、合并与取净值的基本规定 1.汇总 从概念上说,每个总量的价值是有关类别中的所有基本项目的价值之和,但实际上时常使用其他估计方法
——基本交易、其他流量和资产的信息可能是不完备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由于定义的差异和范围不同,从不同的原始来源获得的数据通常是不完全一致的 因此,有必要在总量一级进行调整,使它们相互协调

18 三、汇总、合并与取净值的基本规定 2.合并 合并指当多个交易单位合成一个单位时,从使用方和资源方剔除发生在这些单位之间的交易,以及剔除互相之间的金融资产和负债 内部流量不能合并 对经济活动的合并以基层单位为界限,即基层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应被合并,而基层单位间的经济活动不能被合并 原则上对机构单位间的交易是不能被合并的,因为这样做会损失一部分有价值的信息;但在某些情况下,建立机构单位的合并账户是有好处的。

19 三、汇总、合并与取净值的基本规定 3.取净值 对经常交易,
取净值是指对具有双重性质(既登录于资源方,又登录于使用方)的交易项目,按其资源与使用抵消后的余额进行记录 资产与负债的取净值,只有以下两种情况 ——对资产(负债)内部的各种类型变化取净值 ——对与某一金融手段有关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金融交易项)取净值

20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序列 国民经济账户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它们可以提供特定经济的全貌。
从层次上看,国民经济账户包括总量账户和机构部门账户。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是从国民经济运行出发,运用账户描述国民经济产品和服务来源与使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使用、积累、资产负债和对外经济联系。 机构部门账户主要是了解机构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与国民经济总量的联系,目的是达到深入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所反映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内容。

21 一、经常账户 (一)货物和服务账户 对一国一定时期市场中的货物和服务来源与使用做出全面反映 0账户
——总体平衡,即总使用=总资源,不是每种类型交易的平衡, 因此它没有平衡项 ——收支方向与其它账户相反,使用在右方,资源在左方

22 (一)货物和服务账户 从货物和服务账户可以得到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即最终消费加上资本形成总额加出口减进口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1854 货物和服务账户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多方面运行的结果,该账户中的各项指标在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积累账户、对外交易账户中进一步得到反映 在表2-1中,总产出3737和中间消耗1883与生产账户(表2-2)相连,最终消费1399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表2-7)相连,资本形成总额414及构成数据与积累账户中的资本交易(表2-9)相连,进口540和出口499对外经常交易账户(表2-17)相连

23 国内生产净值1632=国内生产总值1854-固定资本消耗222
(二)生产账户 生产账户是对一国一定时期生产成果和价值形成的核算 生产账户测算的目的是计算增加值 生产账户概括地表达了增加值计算的生产法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1854=总产出3737-中间消耗1883 国内生产净值1632=国内生产总值1854-固定资本消耗222

24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1.收入分配账户 (1)收入形成账户 从生产者角度记录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交易
资源方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总增加值,使用方是生产创造的收入 混合总收入针对住户部门,其劳动报酬与营业盈余在实际中无法明确区分 营业盈余(混合收入)是增加值减去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之后的平衡项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1854=雇员报酬762+生产税净额191 +营业盈余总额459+混合总收入442

25 (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展示收入初次分配的剩余部分,它是对一国一定时期国民所分配生产收入的核算
它与收入形成账户核算的都是初次分配收入,只是核算主体不同,其中主要是涉及到对外经常交易账户的部分内容 其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部分: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另一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账户收入流量

26 收入形成账户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异同 雇员报酬
在收入形成账户中(表2-3),雇员报酬762记录的是国内生产支付的部分,它包含了支付给国内和国外劳动要素所有者两块,却没有包括国内要素所有者从国外得到的劳动收入 在对外经常交易账户(表2-18)中记录着国内支付国外雇员要素报酬20,国内从国外得到雇员要素报酬收入10。所以,该期国民所得到的雇员报酬数量为 =766,记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上 由此可见,对外雇员要素收入净额将收入形成账户中雇员报酬支出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之间的核算关系联系起来

27 收入形成账户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异同 生产、进口税减生产、进口补贴 营业盈余或混合总收入 财产收入与财产支出
对外经常交易账户(表2-18)中,由于支付给国外和从国外获得的生产、进口税减生产、进口补贴都为0,所以生产、进口税减生产、进口补贴仍为191,并记入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资源方 营业盈余或混合总收入 营业盈余或混合总收入从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资源方,数量是完全一致 财产收入与财产支出 在封闭经济下,财产收入应与财产支出相等;但在开放经济下,两者可能是不等的。两者的差额( =-25)等于对外经常交易账户中对应项目的差额,即支付给国外财产收入减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63-38=25)

28 收入形成账户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异同 原始收入总余额与国民总收入
原始收入总余额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平衡项,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原始收入总和,一般又称为国民总收入(GNI) 国民总收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 第一种,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角度计算 原始收入总余额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必然存在账户左右平衡的关系,则资源方总计减去财产收入支出等于原始收入总余额,有 国民总收入1883= 即,国民总收入1883=雇员报酬766+生产、进口税减生产、进口补贴191+营业盈余总额459 +混合总收入442+财产收入416-财产收入支出391

29 收入形成账户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异同 第二种,从收入形成账户的联系角度计算
收入形成账户的增加值总额1854分别扣除来自国外的雇员要素收入净额-4(即2-6),来自国外生产税净额0(即0-0),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25(即38-63),得国民总收入1883 换算过程为 1883=1854-(2+0+38)+(6+0+63) (国民总收入)=(增加值总额)-(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 即,GNI=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30 (3)收入二次分配账户 收入二次分配账户的主要目的是核算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它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紧密联系

31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原始收入总余额1883作为收入二次分配账户的来源,资源方列示了各种再分配收入:所得、财产等经常税213,社会缴款322,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社会福利332,其他经常转移收入239。 账户在使用方也列示了各种再分配支出:所得、财产等经常税212,社会缴款322,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社会福利332,其他经常转移收入269。 于是,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就作为平衡项出现在账户的使用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854=国民总收入1883+再分配收入总额 ( )-再分配支出总额( )

3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也可以通过与国外经常交易账户对应项目的联系而得到
国内再分配收支差额与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相等,所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是国民总收入加上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的结果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854=国民总收入1883+自国外转移收入(1+0+9) -对国外转移支出(0+0+39)

33 (4)实物收入分配账户 实物收入再分配是对收入的第三次分配 核算该账户的目的有四 ——更清楚地说明政府的作用 ——更全面地计算住户收入
——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更全面地反映子部门之间或其他住户之间的再分配过程

34 2.收入使用账户 收入使用账户显示具有某种最终消费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调整后可支配收入)是如何在最终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的
收入使用账户也可分为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和调整后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35 (1)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资源方是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方是最终消费支出和总储蓄
总储蓄是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 总储蓄455=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854-最终消费支出1399 净储蓄233=总储蓄455-固定资本消耗222

36 (2)调整后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37 二、积累账户 积累账户反映资产、负债、净值方面的所有变化 其账户表述形式类似于资产负债表
在积累账户中,资产的所有变化,不论是正的还是负的,都记录在左方,负债的所有变化及净值的变化则在右方 积累账户分四个子账户进行核算: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

38 (一)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记录与非金融资产获得有关的交易和涉及财产再分配的资本转移 是对实物投资及其资金来源的全面核算

39 (一)资本账户 资本交易账户中的净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是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前者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表2-7)相连,后者与对外积累账户(表2-19)中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相对应 资本形成总额414与货物和服务账户(表2-1)相连 净借出/净借入是平衡项,账户中净借出38表明资金盈余,它直接转入金融交易账户负债方 账户2-9中,资本形成净额为资本形成总额414减去固定资本消耗222为192,与净储蓄233相比,还有41个单位的资金剩余,但该经济又有对外资本转移净额-3,二者相抵,最后是净借出为38 净借出(+)/净借入(-)38=净储蓄233+资本转移净额(62-65)-资本形成净额192

40 (二)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按金融手段类型记录交易,反映所有发生在各机构单位及国外之间的金融交易所引起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动
负债净额603加上净贷出/净借入38等于金融资产购买净额641 金融账户与对外账户的联系,在本例中,反映在国内投资资金总量所缺部分正好来自对外金融负债筹集 对外金融账户(表2-20)上对外金融资产净获得50,金融负债净额88,净借入-38,正好与国内净借出38相对应

41 (三)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该账户记录那些不仅引起资产和负债价值发生变化而且会引起其物量也发生变化的异常事件
该账户记录由非积累交易引起的资产数量变化,包括地下资源的发现或损耗、战争、自然灾害及核算本身造成的资产数量上的变化

42 (四)重估价账户 重估价账户专门记录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完全由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持有资产(或负债)的收益和损失
重估价账户表明资产的持有损益,在本例中, 净值持有收益288=非金融资产持有收益280+金融资产持有净收益(84-76)

43 三、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是对国民经济存量的核算,它一般有期初资产负债、本期资产负债变化和期末资产负债三部分
期初和期末资产负债表把资产列在左方,负债和净值列在右方 净值,即资产与负债之差,是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它相当于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所持有的经济价值存量的现值 就每类资产和负债而言,期初和期末资产负债之间的变化产生于积累 净值变化等于资产变化减去负债变化

44 资产负债表的表式 资产负债变化表概述了积累账户的内容,即资产和负债的总变化,以及按主要来源列出的净值变化等

45 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表内关系。即净值(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来看就是国民财富)等于非金融资产存量加上金融资产负债净额(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来看就是对国外净债权)。 在本例的三个表中: 10416= 535= 10951=

46 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从期初到期末的纵向平衡关系。从期初到期末,资产负债表三部分的对应关系是一致的,即期初资产或负债存量加上本期资产或负债变化等于期末资产或负债存量 如期初资产负债表中的非金融资产9922加上资产负债变化表中的非金融资产变化482,等于期末资产负债表中非金融资产10404。其他都是如此

47 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从分量到总量的对应关系。资产负债变化表实际是对积累账户的四个子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物量的其他变化账户和重估价账户的汇总 如资产负债变化表中的负债总额677是金融账户中负债变化603与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负债变化-2、重估价账户中负债变化76之和 资产负债变化表中的净值535是资本交易账户中净值230与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中净值17以及重估价账户中净值变化288之和 资产负债变化表中的非金融资产482是资本账户形成净额192,加上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中非生产资产变化10,加上重估价账户中非金融资产变化280的结果

48 资产负债变化表与 积累账户各个项目 的对应关系可以通 过资产负债变化构 成表(2-16)揭示

49 四、对外交易账户(国外账户) 对外交易账户包括常住和非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及有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存量
国外在核算结构中类似于一个机构部门的作用,因此国外账户是从国外的角度设立的;其体系设置与国内账户是一致的 ,联系也是涉及各个方面 对外交易账户体系一般包括对外经常交易账户、对外资本交易账户、对外金融交易账户和对外重估价账户,以及反映相应资产负债状况的资产负债表 对外经常交易账户又可以分为货物和服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

50

51

52

53 四、对外交易账户(国外账户) 对一国国民经济核算而言,国外经济的绝对量如何并不是其所关心的,但对国外与国内经济联系的核算却是不可缺少的部门
实际上,把对外联系作为一个机构部门去理解各种经济联系相对容易,因为国内持有的金融资产或购买的金融资产,不是来自国内就是来自国外,财产收入也是如此 国外的交易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构成部分

54 五、综合经济账户 综合经济账户是将相对独立的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资产负债表等综合在一起形成的账户平衡表 根据综合经济账户反映内容的层次来看,综合经济账户也可进一步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综合经济账户和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

55 国民经济总体综合经济账户 表2-24给出的是一个基于所有 经济交易的国民经济总体综合 经济账户,在这张表里所包括 的交易涵盖了一国所有的经济
交易,如国内经济交易和涉外 的经济交易

56 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 国民经济总体是由不同的机构部门组成的,因此,更为详细的综合经济账户可以在国民经济总体综合经济账户的基础上按照机构部门分组的形式的给出 实际工作中,国民经济总体综合经济账户是在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基础上汇总得到的

57 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 表2-25是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 ——就表内的内容来看,提供了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经济总体账户
的全面内容 ——就账户内容形式来看,综合了机构部门账户、国外账户、交易账 户及资产负债表 ——因此,表2-25才是更为完整的国民经济账户序列 表2-25中,纵列列示的是机构部门、国外、经济总体、货物和服务,横行显示交易和其他流量、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负债、平衡项和一些重要的经济总量。使用、资产变化和资产列在表的左方,资源、负债变化、净值和负债列在右方

58 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

59 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

60 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

61 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

62 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

63 按机构部门分组的综合经济账户


Download ppt "第二章 账户总览 主讲人:X X X 200 X - XX - XX."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