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史前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史前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史前史

2 史前時代的分期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地質 更新世(冰河期)— 200萬年前~1萬年前 全新世(冰後期)--距今1萬年 生產型態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地質 更新世(冰河期)— 200萬年前~1萬年前 全新世(冰後期)--距今1萬年 生產型態 採食經濟 (狩獵、採集) 產食經濟 (農耕、動物飼養) 居住方式 不定居 定居(有村落形成) 工藝技術 石器以敲打製成 石器製作有琢製、磨製,並有製陶、紡織

3 舊、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互動

4 台灣史前時代

5 舊石器時代文化內容 生產方式 ①早期:採集、狩獵(採食階段) ②晚期:漁撈 工具製作:①石器(打剝法—海濱圓礫)②骨角器
聚落社會:①住在海邊洞穴背風處。②常遷徙→短期定居的小型聚落。 族群文化—和華南地區的文化有關。 已知用火

6 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互動

7 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互動

8 新石器時代文化內容 生產方式 ①進入產食階段。 ②漁獵、採集仍為主要活動。 工具製作 ①研磨製造石器。 ②火燒土製作陶器。
③出現玉石、貝殼、陶製裝飾品。 聚落社會 ①長期定居、較大聚落。(糧食供應穩定) ②社會分工、貧富分化。 ③喪葬儀式。(最早在新石器時代大坌坑文化) 族群文化 南島語族移入,在臺灣傳承下來。

9 金屬器時代文化內容 生產方式 ①平原丘陵地區—農業為主要生產型態 ②部分族群選擇以狩獵為生,向深山遷移。
工具製作—局部進入製造和使用鐵器的時代 ①農具、獵具(生產工具) ②儀式、裝飾(金、銅) 聚落社會 ①遺址文化特色和原住民有近似之處。 ②聚落範圍因環境差異而不同。 族群文化 ①兩岸貿易交流(部分遺址出現中國東南沿海器物)。 ②喪葬方式歧異→文化發展多樣性

10 新石器時代各期比較 早期 中期 晚期 金屬器時代 大坌坑文化 芝山岩、圓山 牛罵頭文化 卑南文化 麒麟文化 十三行文化
年前 台北縣八里鄉 粗繩紋陶文化 與長濱文化無淵源 年前 年前 台東卑南大溪 到目前發現最大規模史前遺址(80萬) 年前 台北平原凱達格蘭原住民的祖先 1.根莖農業文化 ※薯、芋(無穀) 2.定居村落 3.粗繩紋陶 1.最早的稻米文化(墾丁) 2.細繩紋陶文化 3.貝塚層 1.種植水稻 2.貧富分化 3.石板棺墓葬群 4.薄壁黑陶 5.巨石文化 1.煉鐵遺跡 2.燒陶 3.稻米為主食 4.織布 5.干欄式建築

11 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互動

12 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互動

13 臺灣地區史前文化的時空架構

14 荷蘭人採取的統治方式--雙元統治 漢人—接近現代國家的統治型態 ①透過文字公告傳達政令。 →漢人有自己的文字符號及深厚傳統 ②不傳教
①透過文字公告傳達政令。 →漢人有自己的文字符號及深厚傳統 ②不傳教 ③限制漢人擁有槍械(因為故國在對岸) ④維持治安、提供公共服務。 ⑤向漢人徵稅→包稅制。 ⑥擴大公司商業利益。 原住民—引進歐洲封建時代的政治制度 ①締結協約,要求效忠歸順。 ②用見面接觸,口頭溝通傳達統治權威。→地方日(=地方會議) ③協助管理原住民者 —教會人士、中國到臺灣謀生的漢人

15 傳教士 ①傳教範圍—以臺南市為中心:北--雲林北港溪、南--高雄、屏東 ②新港文書—荷蘭人教導新港社的原住民(西拉雅族)以羅馬字母書寫原住民自己語言。 ③素質參差不齊,常欺壓原住民。 ④分擔行政—e.g.向原住民收取貢物、出售捕魚、捕鹿執照

16 普羅文遮城--1652年建城,就是今天的赤崁樓。普羅民遮這片土地是第一任臺灣長官宋克花十五疋棉布﹝Cangan﹞向新港社—西拉雅族人買下的。


Download ppt "台灣史前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