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鏡頭是搭配數個凸透鏡及凹透鏡所組成 revised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鏡頭是搭配數個凸透鏡及凹透鏡所組成 revise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鏡頭是搭配數個凸透鏡及凹透鏡所組成 980923 revised

2 鏡頭的透鏡數量及結構,是影響畫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透鏡愈多,鏡頭感光度愈快,因為它的光圈可以開得很大。

3 各種鏡頭最大區別是焦距的不同,而焦距可以決定影像的大小。
透境的形狀能控制射入的光線,使它發生彎折而成像。 把透鏡磨出適當弧面,讓光源穿過透鏡,在透鏡後方集中在一個點,這個點叫做這塊透境的焦點。 自鏡片的中心點到焦點的距離,就是這個透境的焦距。

4 如將透鏡表面弧度減小,也就是說它的表面曲度較小,焦距就會加長,因為透鏡前後表面的視角不大,光線通過時的折射比較小,所以射出透境的光線相交於後方較遠的一點,結果是使影像變大。這是長焦距鏡頭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短焦距鏡頭的表面弧度較大,視角也較大,光線通過時的折射也較大,所以射出透境的光線相交於後方較近的一點,結果影像變小

5 標準鏡頭 人的眼睛雖然可以左右看到180度,上下看140度,但是能清楚分辨形色及顏色的角度大約只有50度。
標準鏡頭便是根據人眼的清楚角度製造設計的,具備與相機對角線相等的焦距。 35mm規格的畫面是24×36mm,對角線43.2mm。通常我們談到相機,都是指附上此一鏡頭者,此鏡頭所拍出來的影像,跟眼睛所看到的一模一樣。

6 廣角鏡頭 在擠迫的環境下,攝者往往無空間可退後,而廣角鏡頭涵蓋較大的視野角度,即使在狹小的空間也能有較大的景深。
特性是,可將近物表現得大,遠物表現得小。其遠近感很強,可展現與實際距離完全不同的感覺。 此種效果是廣角鏡頭特有的,是作品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此一拍攝特性,隨著焦距愈短,視角愈寬闊,也可根據相機的不同角度,做各種變化。 由於被攝範圍景深很深,即使不特別縮小光圈,一樣可以展現銳利的畫面。可輕易表現全焦點攝影的影像,堪稱是廣角鏡頭的特長。 比35mm短,比超廣角鏡頭24mm長的鏡頭,為廣角鏡頭。

7 35mm廣角鏡頭 這是廣角鏡頭當中,視角最接近標準鏡頭者。此鏡頭的遠景不誇張,是廣角鏡頭當中能呈現最自然影像的鏡頭。如果縮小光圈,可加深被攝範圍景深,故適用於一般的即景攝影。

8 8mm廣角鏡頭 與35mm鏡頭相比較,視角較廣闊,被攝範圍景深較深,加上可強烈展現遠景投影,充分顯露出廣角鏡頭的特長。
室內、風景、尤其是人文報導攝影靠近被攝體,更顯張力,加上不易造成相機震動,是最具代表性的廣角鏡頭。

9 超廣角鏡頭 以35mm單眼反光式相機而言,除去魚眼鏡頭,擁有24mm以下焦距的鏡頭,便稱為超廣角鏡頭。
超廣角鏡頭具有視角極寬、遠近感強烈、被攝體景深很深等特點,活用這些特點,可以盡可能接近被攝體,強調出主體;或反過來為了創造出視角的廣闊,而做全景攝影的表現。 超廣角鏡頭中,尤以17、18、20、24mm目前使用率最高。

10 從18mm到24mm的鏡頭,便是一般所稱的「超廣角鏡頭」。
這種鏡頭的視角從100度到84度間,拍攝範圍極廣闊。所拍攝到的直線,不會像魚眼鏡頭般彎曲。由於拍攝範圍廣闊,有壓縮遠景誇張前景的效果,而焦點從鏡頭的最近對焦點到無限延伸點都非常清晰銳利。 超廣角鏡頭還有另一種用途,即進行近距離攝影。換言之,就是盡可能接近被攝物體,進行所謂的「近攝(特寫)」。除了可強調誇大近感外,還能同時捕捉被攝物體的情趣與週遭的環境。

11 魚眼鏡頭 直線物體呈現在軟片上同樣是直線。如果所呈現的不是直線而是曲線的話,就稱為失真或畸變(distortion),利用這種畸變性質所製造完成的便是魚眼鏡頭。 此種鏡頭可在畫面內以圓形方式呈現被攝物體。所謂魚眼鏡頭,是指此種鏡頭能像魚眼一般,以180度視野看東西;另外也有人說是因為此種鏡頭狀似魚眼,故取此稱呼。 魚眼鏡頭,所呈現出來的,是異於我們日常所見到的影像,該影像由畫面中央逐漸向周邊呈木桶型彎曲變動特徵,是所有魚眼鏡頭的共通點。

12 由於是把從拍攝者腳端到頭上的景物,全納入畫面中,因此,必須確實根據攝影位置、距離來擺置相機,以避免拍攝到一些無意義的空間。其次,由於觀景窗中所見到的是整體畫面的縮小,即使有不當空間也往往注意不到,但放大時,不當空間便顯而易見,故如何適當切取空間是極重要的。 魚眼鏡頭是利用小光圈拍攝,為防止相機震動,拍攝時最好使用三腳架。 由於視角達到180度,若太陽或光源在拍攝者的兩邊,會產生重影或光斑,要用黑卡紙等來遮擋,若是遮蓋到畫面,可以在沖洗時將它切除即可。

13 中望遠鏡頭 80~105mm鏡頭為中望遠鏡頭,主要種類有85mm、100mm、105mm。
中望遠鏡頭表現出來的遠近、立體感非常自然,可以傳遞出平常的距離感,加上明亮度、淺景深,可用於人像、風景攝影等多方面的運用。 一般初學者,擁有一機一鏡,最好是買28mm~105mm鏡頭,幾乎就可以運用在各種題材上。

14 望遠鏡頭 135mm鏡頭的視角約為18度,拍攝街道上擦肩而過的人物時,通常是用這種鏡頭可拍攝到人物的全身。所以,最能發揮望遠鏡頭的價值與特色的,就是這種135mm鏡頭。 180mm鏡頭的視角約為13.5度,所以比較接近200mm鏡頭的12度,也就是比較具有望遠效果,且畫面構圖的方法幾乎和200mm一樣。 200mm鏡頭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望遠鏡頭,甚至被稱為標準望遠鏡頭。 200mm的視角為12度,畫面面積約等於標準鏡頭的1/16,無論視角如何,遠近的誇張效果、模糊效果等,都遠超過日常的視野。 若想確實表現攝影的望遠效果,就要使用200mm的鏡頭。

15 超望遠鏡頭 一般是400~600mm以上的鏡頭稱為超望遠鏡頭。其特性是景深極淺,在拍攝移動的主體時,光圈幾乎是全開的狀態,此時,景深幾近於零,所以除了對焦的那一點,其他部份呈現模糊的狀態,因此對焦就必須特別慎重。 拍攝不動的主體或是在逆光狀態下,可以縮小光圈,但是使用慢速快門的話,又怕手會震動,若要兼顧快速快門和縮小光圈,請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並使用高感度軟片。

16 500mm反射式望遠鏡頭 此鏡頭是以凹面反射鏡為主要聚焦,景深短光圈固定,其主要特性是背景模糊部份會呈雙重重疊,且會形成獨特的環狀模糊。
目前反射式望遠鏡頭已有袖珍型的500mm超望遠鏡頭。縱使外型袖珍,但仍是500mm,所以最好使用三腳架來拍攝。

17 微距鏡頭 水珠如何濺開來,葉子上的脈絡如何出神入化,微距攝影即意謂要靠近物體拍照。鏡頭距離物體可能只有幾吋或幾呎,而將主體枝節細部發揮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的眼睛更加敏銳。 要進入微距攝影的世界,首先要由器材的使用談起,進而探討技術層面,最後就是題材的選擇了: 標準焦距型(50mm~60mm)-- 1:1、重量輕、光圈大、容易對焦、機動性高。 中焦距型(90mm~105mm)-- 1:2、拍攝角度比標準焦距型狹窄、景深淺、背景容易處理。因此該鏡頭除了用在微距攝影外,尚可以該鏡頭拍風景。

18 長焦距型(200mm)-- 可在較遠距離拍攝,可避免驚動主體(如果是昆蟲、鳥類)。
一般變焦鏡頭,如果上面有(Macro)字樣,均具有微距的功能。 將一般的鏡頭加上(1)接寫環(2)伸縮皮腔(3)近攝鏡片(4)倒接環(5)增距鏡頭,一樣可以拍出很傑出的微距攝影作品。

19 變焦鏡頭 變焦鏡頭在設計和製造上較為複雜,一個鏡頭就能提供多種焦距長度。早期的變焦鏡頭笨重且慢,光學上的品質也不夠好,但隨著不斷改進,調焦方式也改為內焦方式,所以對焦上比較能隨心所欲(先前zoom鏡頭,焦距改變,對焦點不變),現在已成為固定焦距鏡頭的真正代用品。 目前市面上有多種變焦鏡頭可供選用,從廣角鏡頭到長焦距鏡頭都有。這些焦距互相覆蓋重疊,故用幾個變焦鏡頭就能涵蓋全部焦距範圍。


Download ppt "鏡頭是搭配數個凸透鏡及凹透鏡所組成 revised"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