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部分 特色专题突破 专题十 广东选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部分 特色专题突破 专题十 广东选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部分 特色专题突破 专题十 广东选修

2 一、环境保护 1.环境污染的类型、危害及防治措施 类型 危害 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 水体富 营养化 水中植物大量死亡;鱼类大量死亡;加速湖泊沼泽化进程;水质恶化,危及人体健康 ①预防:控制污染源,推行清洁生产;②治理: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等对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③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以管促治 重金属 污染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人畜身体健康(如日本水俣病)

3 类型 危害 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 海洋石 油污染 直接导致海鸟、海兽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到海底的石油影响底栖动物;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①预防:控制污染源,推行清洁生产;②治理: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等对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③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以管促治

4 分类收集,回收利用有用废弃物;破碎、压缩、焚烧、科学填埋、堆肥;资源化利用,如发电、制取沼气、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
类型 危害 防治措施 固体废弃 物污染 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细微颗粒随风飘荡,污染大气;分解释放有害气体,造成地区性大气污染;垃圾填埋,逸出沼气;焚烧造成二次污染。②对水环境的影响:倾倒于河湖和海洋,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缩减水面;垃圾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经雨水的浸渍和废弃物本身的分解,产生有害物质的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③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产生有毒液体渗入土壤,破坏土壤腐殖能力;有害成分的存在,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分类收集,回收利用有用废弃物;破碎、压缩、焚烧、科学填埋、堆肥;资源化利用,如发电、制取沼气、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

5 类型 危害 防治措施 固体废弃 物污染 ④垃圾露天堆放和填埋,占用土地;堆存在城市的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有些垃圾混入危险废弃物甚至放射性废物,危害人类健康 分类收集,回收利用有用废弃物;破碎、压缩、焚烧、科学填埋、堆肥;资源化利用,如发电、制取沼气、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 大气 污染 ①造成地方性大气污染,人吸入可吸入性颗粒物(小于10微米)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引发传染病、引起恶性病变等。②造成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

6 2.生态环境保护 类型 破坏和危害 保护措施 森林 保护 破坏:全球现存天然林中,为受人类干扰的不足40%;热带雨林面积锐减;我国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量低。 危害: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破坏动物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加速物种灭绝 国际:通过有关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定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我国:制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7 类型 破坏和危害 保护措施 草地退 化及防 原因: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后果:引起土地沙化和盐渍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物种濒于灭绝;气候恶化 草地退化的本质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治理措施: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8 类型 破坏和危害 保护措施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危害: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水质变劣 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9 类型 破坏和危害 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破坏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破坏药物来源,破坏工农业资源,破坏物种的生物遗传基因,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立法保护;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

10 考题回放 (2012年上海地理卷)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 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11 学校。东、北、西约1000m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μg/m3) 学校。东、北、西约1000m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000m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m有一热电厂。 170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12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13 解析:(1)考查提取图表信息能力,由资料图表看出:煤化工、交通主干线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2)考查PM2
解析:(1)考查提取图表信息能力,由资料图表看出:煤化工、交通主干线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2)考查PM2.5发生的气象因素:风向风速、气温高低、降水量及具体影响,影响要结合相关天气气候知识和大气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整体性回答。(3)综合考查PM2.5污染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相关考查降水原理、气温高低与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关系、空气能见度高低于空气污染关系。(4)可从加大监管、源头整治、技术手段、节能减排、推广新能力、绿化措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角度回答。 答案:(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14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 (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任答四点即可)

15 (2012年海南地理卷)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关键是从材料中是提取:“收集”、“拦蓄”、“资源化”利用(如转化为地下水、城市“绿色水库”——绿地湿地)等关键词。可从关键词各角度,并结合一般资源利用措施(如立法、意识)具体回答。

16 答案: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下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17 (2012年山东文综卷)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单位:km2)。读表,回答问题。
年份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计 1 238 1 445 1 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18 解析:(1)从图表中即可读出土壤盐渍化的变化特点,在分析时需要抓住从整体、纵向、横向分别分析其特点;(2)防止土壤盐渍化一般需要从其形成原因入手分析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答案:(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少;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

19 (2012年福建文综卷)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20 解析:(1)提取扇状统计图表信息、对比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成分构成的差异并结合材料相关回答。(2)考查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危害,需调动固体废弃物主要危害并结合相关知识整体性回答。
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21 二、城市规划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往往呈现如下一种变化过程: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放射状的城市空间形态。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作内向扩展,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外向伸展阶段,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如图:

22

23 2.城乡规划中产业布局和生活、文化设施布局的主要原则
类别 主要原则 工业 ① 比较大的工业区位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并与城市保持一定的 距离;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区的 下风向和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 ② 污染程度比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区边缘,但以不对城市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为前提。 ③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立绿化隔离带。 ④ 注重工业的集聚效益和互补效益,工业区必须达到足够大的规模,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⑤ 工业区与城区的关系是“若即若离”,既要方便生产,也要方便生活

24 类别 主要原则 农业 ① 农业生产布局与距离城镇的远近,尤其运费密切相关。经济效益较高、农产品难以长途运输、保鲜要求高的奶牛饲养、禽蛋生产、鲜花种植和时令蔬菜、瓜果种植等农业生产类型多布局在城镇的近郊区,而一般的大田作物如大田蔬菜、水果、苗木和传统畜牧业等则布局在远郊区。 ② 高效农业表现出沿交通运输干线布局的趋势,相继出现了许多专业化功能突出的现代化农业商品基地,农产品供应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当地。

25 类别 主要原则 交通 ① 公路干线在城市中的布局有两种情况,即公路穿越或者绕过城市。采用哪种布局方式,要根据公路的等级、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等因素来决定,且与过境交通或入境交通的流量密切相关。 ② 铁路用地应选择在不易被山洪、雨雪、沙土淹埋的地段。铁路线路应尽量避免分割城市或穿越市中心区,以免影响城市的发展;客运站与居住区和城市中心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与居民生活关系不大的铁路设施应远离居住区,以免对居住区造成干扰。 ③ 港口要有足够长的海岸线和陆上用地,港口与其他类型用地应保持一定的间隔,以留有发展余地。客运码头应尽可能靠近中心居住区,最好接近火车站,以便旅客转换车、船;货运码头与城市仓储区应相距不远。④ 机场要布置在城郊,以保证机场周围有良好的飞行条件,减少飞机飞行对城区的干扰,同时应保证机场与城市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6 类别 主要原则 商业区 ① 符合商业区及其服务设施本身的要求。如大型商业区要能便捷地集散人流和车辆,并有足够的停车场地等。② 城市规划对商业服务设施位置的要求。如商业服务设施项目的配置、组合应与城市交通组织协调;大型商业服务设施往往是城市建筑艺术的构图中心,其位置选择,对城市背景、轮廓线组织的作用尤为重要;地形、地质等用地条件,也应充分考虑 文化设施 ① 应满足各类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教育设施、体育卫生设施等)的时间和空间的服务距离,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② 要方便人们对这些设施的使用,并给居民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形成包含分级和均衡内容在内的各类设施的系统布局结构; ③ 还要注意配合城市用地综合布局的需要,协调各类文化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7 3.城市道路网的布局 主要原则 城市道 路网(四 种主要 形态) ① 方格棋盘式:最常见,多出现在 地形平坦的城市。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物的布局,多平行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②环行放射式:多见于欧洲大城市以广场为中心,外设环行路,再加上放射式直通道路。 ③自由式:常用在地形起伏较大、用地环境相对复杂的城市中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依山就势,顺应原有地形的变化。 ④ 混合式( 方格-环行-放射式):是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采用的道路布局形式。城区主体采用方格式布局,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再加上放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

28 考题回放 (2012年江苏地理卷)北川新县城是“5·12,冶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惟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下图是北川新县城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

29 (1)北川新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与N 地住宅区相比,M 地住宅区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 __________ 。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____________ 。 (4)北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如何在该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30 解析:北川新县城选址结合该地区此前发生的自然灾害需要考虑城市布局的地质、地形、水源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从题目所给的图形可以看出M地靠近河流且靠近文物古迹、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好;北川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民族特色,突出少数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特点,保护好文物古迹。 答案:(1)地质 地形 水源 交通(任选3项) (2)靠近河流 靠近文物古迹 远离工业区(或污染小) (3)公路 绿地 (4)突出羌族建筑风貌;保护文物古迹;突显民俗风情

31 (2012年天津文综卷)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般、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32 (1)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2)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33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商业区集中,但并不会缩小其服务范围;住宅区虽远离海洋,但工业区却沿海分布,更容易造成海洋污染;文教区分散布局,接近各处住宅区,可以更好是为周围居民服务;工业区相对集中在城市的东南部,方便企业联系。第(2)题,石化工业会污染大气和水,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靠近外海。 答案:(1)C (2)D

34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5 (1)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2)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绿地分布特点和城市绿地(绿色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第(1)题,从图中信息易知绿地主要沿主干道呈放射状分布,在边缘呈网状分布。第(2)题,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即城市绿地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地还可以减弱噪声。 答案:(1)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2)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36 (2012年浙江卷自选模块)甲、乙为两个交通拥堵的大城市,下图是两城市的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37 (1)乙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是(  ) A.一城一区       B.分散成组 C.城镇组群 D.串珠状 (2)说明甲城市规划地铁走向的特征及其目的。 (3)分析乙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散的影响。

38 解析:(1)考查虚拟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特征;(2)考查城市地铁交通走向特征及目的;(3)考查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散的影响评价。
答案:(1)C (2)甲城市地铁呈十字相交,分布于中心城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3)地铁沿线交通便捷,运输量大;城市空间将沿地铁向卫星城扩展。

39 附:基础增强 一、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0 3.地形区界线 (1)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 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 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 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 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41 (9) 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1月0 ℃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 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2 (3)400 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5.河流界线 (1) 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 mm等降水量线。

43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 mm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 000 m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44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 ①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 ℃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 ℃积温4 500 ℃等值线) ②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 ℃积温3 200 ℃等值线。 ③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 ℃积温7 500 ℃等值线。

45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 mm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 mm等降水量线。 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鄂尔多斯高原东缘—祁连山—青藏高原东缘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9.行政区界线 (1) 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46 (2) 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 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 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 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 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 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1)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47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 ℃等温线、800 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48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 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附:两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1.东西界线:长城

49 在我国北部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一带沿长城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划中的一条重要界线。由于它基本上与年400 mm左右的等降水量相一致,因而承载了许多自然要素的差异:在气候上南侧属于暖温带,北侧属于中温带,南侧是半干旱地区,而北侧是干旱地区;在植被上南侧属于森林草原,而北侧则是干草原与荒漠草原、荒漠;在土壤上是黄土分布的北界,它的北面广泛分布着荒漠类土壤;在水文上,除局部地段外,长城一线基本还是内陆湖泊与外流湖泊的分界线;地貌上界线以北以风蚀为主,而界线以南以水蚀为主。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经济的特点,即界线以南以种植业为主,界线以北畜牧业占优势。而且,界线以南两年三熟,冬小麦可以安全越冬;而界线以北多数地方的1月平均气温在-0.8 ℃左右,年绝对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低于零下21 ℃,即便可以农耕,也不能满足小麦安全越冬的要求,因此,一般只能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糜子、谷子等作物。

50 2.南北界线:秦岭—淮河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大致位于北纬32°30′~35°,东经103°~113°。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于北纬31°~36°,东经112°~121°,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三江营注入长江,全长1 000 km。 秦岭和淮河共同构成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方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在地形上南侧比较破碎,以盆地或低山丘陵为主,北侧以平原和大高原为主;在气候上基本上与1月0 ℃等温线、800 mm等降水量线和≥10 ℃积温4 500 ℃等值线相一致,界线以南为亚热带、热带湿润气候区,以北为暖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为温带

51 季风气候区;在水文上以南河流汛期长,水量大,河流密度大,含沙量小,冬季不结冰,全年可通航,而界线以北河流汛期短,水量小,河流少,冬季有结冰期,河流含沙量较大;在植被上南侧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北侧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土壤上南侧以红壤和砖红壤为主,含铁铝成分多,土壤呈酸性,以北多钙质土,含钙镁成分多,土壤多呈碱性。正是由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条件的显著差异,使得我国南北方人们的农业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环境的烙印:界线以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农作物以油菜、水稻为主;界线以北以耐旱作物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以棉花、小麦为主。

52 二、南北半球与冬夏季节的判断 (一)南北半球判断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上,呈逆时针自转的是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 2.根据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南北半球地转偏向以及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等正好相反。 3.时间和季节结合判断。 北半球春夏秋冬的月份及其日期、24节气都与南半球不同。

53 4.根据纬度的变化 北半球各纬度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相反。 5.根据洋流流向 北半球中低纬的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流动,寒流向南流、暖流向北流,中高纬与中低纬流向相反;南半球的情况又和北半球相反。北半球印度洋洋流冬季反时针流动,夏季相反。 6.根据气旋(或反气旋)中气流的流向 北半球气旋或台风呈反时针流动,反气旋相反;南半球的情况和北半球相反。

54 7.根据风带风向及其移动规律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都吹东北风;西风带吹西南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都吹东南风,西风带吹西北风。全球气压带风带在冬季北移、夏季南移的一定是南半球,北半球说法相反。 8.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和数值的南北变化趋势 ①北半球夏季大陆上气温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南(低纬)凸出;冬季反之。南半球相反。 ②北半球暖流水温等温线及其海平面气温等温线无论冬夏均向北凸出,寒流反之。南半球正好相反。

55 ③北半球各气(水)温等温线的值从北向南依次递增,南半球相反。
9.根据等压线或气压分布 南半球的气压带呈带状,北半球呈块状;冬季气压最高、夏季最低的大陆,一定是北半球的亚欧大陆。 10.根据气候分布和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是北半球特有的气候;地中海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在月份分配上南北半球正好相反;热带草原的干湿季南北半球相反;气温曲线中部高两边低的为北半球的气候,南半球反之。

56 11.根据南北半球特有的动物 如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企鹅和澳大利亚的袋鼠等。 12.根据自然带的种类和分布 如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两个自然带:亚寒带和苔原带。 13.根据锋面气旋图 北半球气旋(低压区)内,冷锋在暖锋的西部。因两锋之间是暖气团,以北是冷气团。南半球相反。

57 (二)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以下季节均以北半球为准)
1.根据地球公转速度(或公转位置图)判断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 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或日影)的变化判断 由于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例如,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26′N,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地区是23°26′N,最小地区是南极圈以内,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地区是 23°26′N以北,最小地区是赤道以南。

58 3.根据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或两极地区的极昼、极夜状况)判断
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的地区(24小时)是北极圈以内,最短地区是南极圈以内,昼达一年中最长的地区是北半球,达一年中最短的是南半球。通常昼长大于12小时为夏半年,小于12小时为冬半年。 4.根据晨昏线的移动判断 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于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线西移,昏线东移(速度为15°/小时)。冬半年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夏半年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59 5.根据日出方位(或日出日落时间)判断 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北半球夏半年,东北出,西北落,南北半球相同;北半球冬半年,东南出,西南落,南北半球相同。夏半年地方时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冬半年日出地方时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 6.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判断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例如:当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西风带)影响时,可以判断季节为夏(冬)季。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夏)、干季(冬)。

60 7.根据海陆气压中心的盛衰判断 因为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要缓慢得多。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高得多,形成低压;冬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低得多,形成高压。例如,当夏威夷高压最强盛时,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 8.根据海陆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等温线有规律地弯曲。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61 9.根据季风的风向判断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夏季,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低,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大陆,所以风向是从海洋指向大陆,形成夏季风;冬季则相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世界上季风主要分布在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等。 我国的季风,东南大部分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风影响。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62 10.根据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判断 以赤道为中心受季节影响,流向发生改变的特殊洋流系统。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11.根据气候特点和特殊天气现象判断 气候要素气温最热月(7月)-夏季最冷月(1月)-冬季 (海洋8月与2月)降水冬雨型-地中海式气候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如:华北春旱、江淮地区春末夏初的梅雨、东南沿海夏秋之交的台风、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的伏旱天气等。

63 12.根据河流流量变化判断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同河流的水源补给密切相关,各种类型的河流水源不同,因而径流季节变化的规律也就不同。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夏季尼罗河水量在一年中达最大值。 (2)以冰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如塔里木河出现汛期,可以判断为夏季(最大水量出现在8月份),同样道理,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8~9月份。 (3)以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则出现在春季;如松花江出现第一次汛期,可以判断为春季;第二次为8月份锋面雨。

64 13.根据对流层厚度变化规律判断 从赤道(17~18 km)向两极(8~9 km)递减。冬季对流减弱,厚度变小;夏季对流旺盛,厚度变大。 14.根据某些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变化判断 河流汛期流量增大,对海水的盐度起稀释作用,盐度降低。如:长江口盐度,由河口向外盐度逐渐变大,冬季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同海域盐度变大;夏季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同海域盐度变小。 15.根据雪线高低判断

65 雪线是多年积雪层的下限,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高山雪线高度逐渐下降,同时雪线位置的升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由于夏季温度偏高,海拔较低处的冰雪消融,雪线偏高;冬季则偏低。当然海洋性冰川还受降水多少的影响。 16.根据植被变化判断 由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热量、水分等自然因素影响,这些自然因素随季节而有变化,导致植被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热带草原气候区,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明显交替,夏季雨量充沛,则草木繁茂,冬季雨水稀少,则草木枯黄。

66 17.根据动物活动规律判断 驯鹿秋季从苔原带北部迁移到苔原带以南的针叶林中,以躲避冬天的寒冷,夏季返回,以躲避针叶林中蚊虫的侵扰。再如,当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内丹顶鹤聚集之时为冬季,而夏季在黑龙江扎龙;澳大利亚袋鼠冬季生育;我国秋季北雁南飞。 18.根据农业活动判断 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包括捕鱼、畜牧等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江南丘陵地区采摘新茶为春季;舟山渔场冬季为带鱼汛,夏季为墨鱼汛;天山的“高山移牧”,夏季在高山牧场,冬季在山麓草场过冬,即“夏山腰,冬山脚”;华北平原秋季收摘棉花。

67 19.根据臭氧层空洞面积大小判断 在对流层较低的地区上空容易出现臭氧的极小值分布区,如青藏高原、北极和南极地区。9~11月份,南极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20.其他 (1)春季:长芦盐区利于晒盐的时期,华北平原出现干旱,长城以北播种小麦,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尘暴天气。 (2)夏季:到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

68 (3)我国的气象灾害:冬季多寒潮、沙尘暴、干旱、暴雪;夏季多旱涝、暴雨、台风、冰雹、干热风。
(4)青海湖5月最佳观鸟时机(4月飞至鸟岛,5月产卵孵化,6月下)。 三、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十个效应 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必然影响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就是效应。地理环境中的效应问题反映出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整体性、联系性和互动性。在地理教学中,适时地、恰如其分地引入效应问题,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地理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习惯。下面列举一些与地理有关的效应问题,以飨读者。

69 1.油膜效应 海上运输、海上事故和沿海沿江炼油厂泄漏的原油和废油每年大约有500~1 000万吨。这么多的石油和废油一方面会污染附近海岸,破坏沿海环境;另一方面会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油膜,特别是大面积的油膜,把海水与空气隔开,如同塑料薄膜一样,抑制了膜下海水的蒸发,使“污区”上空空气干燥;同时导致海洋潜热转移量减少,使海水温度及“污区”上空大气年较差、日较差变大。油膜效应的产生,使海洋失去调节作用,导致“污区”及周围地区降水减少,天气异常。

70 2.湖岛效应 湖泊水体是一个贮存热量的大“仓库”。夏季水体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因热容量大,其吸收的能量不易辐射出去,而是储存起来,到冬季再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来,大大缓和了水体和水体上空的空气冬天的降温速度。所以在四面环水的湖岛、江岛或半岛上,气温夏季稍低些,冬季要稍高些,而且全年较为湿润。这就是湖岛效应。 3.焚风效应 气象学上已经知道,当一团空气从地面升到高空,每升高1 000 m,温度平均要下降6.5 ℃。因为这种原因,从高山上吹到山脚下的风就是热风,被这种热风光顾过的地方,仿佛火烧过似的,这种现象就是焚风效应。焚风效应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前苏联的高加索山最为显著。

71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 ℃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还有,强烈的焚风吹过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有时连人们的呼吸也会感到困难,身体顿时衰弱起来。在我国的天山南北、秦岭脚下、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大小兴安岭、太行山下、皖南山区也都有焚风现象发生。

72 4.雨影效应 湿润气流引起的空气运动,遇到山地时,受地形的抬升,在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丰沛的降水。而在山地的背风坡,气流下沉,空气干燥,降水稀少。这种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的情况,称为山地的雨影效应。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雨影效应最为显著。同一时间,在迎风的山南的意大利米兰往往是大雨如注,寒气袭人,而山北的瑞士却是南风阵阵,碧空万里,干热难熬,表现出明显的“山前山后两重天”的景象。在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的西侧、我国秦岭的北坡雨影效应也较为明显。

73 5.热岛效应 城市里人口稠密,工厂云集,各种机动车川流不息,燃烧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散发大量余热;城市的建筑物和深色的水泥、柏油地面白天反射太阳辐射能量少,吸收太阳能量多;城市上空经常烟雾弥漫,这种烟雾在晚上起着保温的作用;城市中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地面经常是干干的,用于蒸发水量损耗的热量很少;城市建筑密度大,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向外散失。以上诸多原因,使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和农村,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陆游),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认识到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现代气象观测更做出了科学的证明。

74 6.温室效应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大温室”,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起透光和隔热作用的是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这些气体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长驱直入到达地面,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同时,这些气体又能强烈吸收从地面散发出来的长波辐射。就这样,辐射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这种现象很像温室中的情形,人们就把它叫做温室效应。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大量地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又大肆砍伐森林树木,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这样就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从1850年到1988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25%,地球的平均气温比上个世纪增高了0.6 ℃。

75 7.狭管效应(弄堂风效应) 科学实验证明,在管道内流动的气体或液体,通过截面细小处的压力减少而速度会加快。这种现象叫做狭管效应。俗话说,“针大的孔,斗大的风,”道理就在这里。夏天,人们喜欢在弄堂里乘凉,也是因为弄堂里的空气比外面流得快的缘故。山谷中、山口处风大也是这个道理。现代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在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受狭管效应的作用,往往形成强劲的高楼风,不仅能够刮倒行人,还会掀翻汽车,摧毁建筑物。

76 8.蝴蝶效应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计算机上制造了一个玩具天气模型,仔细研究了两组天气状况,他惊讶地发现,输入结果的微小误差,居然产生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由此他认为,只要在气象上收集到资料哪怕只有一点点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从计算机上得到的将会是令人无法估计的后果。1979年,洛伦兹在一次讲演中用形象的比喻问道:“一只蝴蝶在巴西拍动翅膀,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吗?”以后人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界的蝴蝶效应。目前,两三天以内的预报可以与实际天气状况基本相符,而超过一周的长期天气预报可能与实际天气大相径庭的原因正是来自蝴蝶效应。

77 蝴蝶效应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因素的变化——哪怕是微小的、局部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全球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
9.阳伞效应  大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灰尘、盐粒、火山灰、植物花粉等固体微粒。这些固体微粒一方面直接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另一方面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固体微粒及其形成的云雾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为阳伞效应。

78 1980年5月18日、25日,6月12日,7月22日,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发生了4次大爆发,火山灰随着气流在天空移动。这一年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明显的冷夏,上海8月平均气温只有24.8 ℃,比正常年景偏低3 ℃。 10.城市规模效应 城市人口众多,厂商云集,他们共同分享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在城市里,产业间会形成产业链,像一个食品加工企业,产前需要设备、原料,产后得包装、销售,自然就促进了农业、加工业、商业的发展,这些行业也会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兴起,于是就业增加,消费增多。

79 城市里的企业较多,为抢占市场,增加利润,它们之间相互竞争,迫使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降低销售价格,使消费者和企业实现“双赢”。由于人口集中,经济主体间的交往多,资金流量大,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便可大显身手。中大行业的互动性,使城市的经济总量像滚雪球般地增长。据统计分析,一个城市人口达到25万,才能显示出规模效应,低于这个数,就存在城市资源的浪费现象。

80 本小节结束 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


Download ppt "第二部分 特色专题突破 专题十 广东选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