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2
本章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及内容,了解城市结构形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城市交通组织与道路系统布局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本章概述 本章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及内容,了解城市结构形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城市交通组织与道路系统布局的基本知识。 二、学习的内容 1.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难点) 2.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理解)、综合协调及方案优化 3.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概述(掌握基本知识)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涉及城市总体骨架与脉络,与城市形态密切相关;城市绿地系统覆盖整个城市,对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至关重要,所以往往将其列入城市总体布局一章。
3
三、学习建议与要求: 1、着重理解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2、理解并掌握城市交通组织与道路系统布局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本章概述 三、学习建议与要求: 1、着重理解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2、理解并掌握城市交通组织与道路系统布局的基本知识。
4
1、什么是城市总体布局?其核心工作是什么? 2、城市总体布局形态大体分那两种类型?其特点?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本章概述 四、思考题 1、什么是城市总体布局?其核心工作是什么? 2、城市总体布局形态大体分那两种类型?其特点? 3、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原则?阐述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4、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按几级划分? 5、城市道路宽度的确定应考虑那些因素?各级道路红线一般多宽?
7
这是80年代初的现状图。可以认识近20多年城市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9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概述 城市总体布局主要相关知识: 学习城市形态类型的基本理论,了解城市总体布局的工作内容,领会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掌握总体布局的一般步骤及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的方法,通过多方案比较和方案优选来确定城市的总体布局。
10
城市总体布局的特点: (p193) 1、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概述 城市总体布局的特点: (p193) 1、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 2、城市总体布局是在城市发展纲要基本明确以及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确定的情况下,在城市用地评定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的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 3、城市总体布局力求科学、合理,对城市发展作出足够的预见,远近结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促进城市建设的有序性和带来经营管理的经济性。 4、城市总体布局将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而变化。
11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概述: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是认识和分析城市问题的三个不同视角,也是相关性极强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成败、兴衰的标志,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p193)
12
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主导的)。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与城市发展互为基础与条件。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主导的)。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与城市发展互为基础与条件。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联系,要求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进行分工和梳理,使之协调有序地发展。 城市功能多元化主要表现为: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13
城市功能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 (p194表6-1-1)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内涵的),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体现在:城市中各种要素或功能的构成及其在布局上的相关关系与发展动态) 城市功能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 (p194表6-1-1) 城市形态是城市功能和结构的高度概括(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p197、198、199页)
14
二、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 一个城市之所以具有某种特定形态,和城市的性质规模、地理环境、发展进程、产业特点等相互关联。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二、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 一个城市之所以具有某种特定形态,和城市的性质规模、地理环境、发展进程、产业特点等相互关联。 城市形态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集中式:网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 分散式:组团状、星座状和城镇群等。
15
(一)集中式的城市形态 集中式的特点: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一)集中式的城市形态 集中式的特点: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优点:主要是便于集中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 只要条件许可,一般中小城市都会自发形成此类格局。 集中式最大问题是: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给远期的合理发展留有余地。
16
1、网格状:易于各类建筑的布置,但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性;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集中式的五种形态 : 1、网格状:易于各类建筑的布置,但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性; 2、环形放射状: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着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趋势,但易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集聚;
17
3、星状城市:往往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
4、带状城市:大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过大; 5、环状城市:是带形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通常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扩展压力较大。
18
(二)分散式的城市形态 1、“组团状”: 优点:布置灵活,比较好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能使各项用地布局各得其所;
是指一个城市被农田、 山地、较宽河流或铁路 站场、大片森林或矿藏资源所分隔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 优点:布置灵活,比较好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能使各项用地布局各得其所; 缺点:市政建设和公用设施的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相对较大。 此类城市布局重在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创造一定的就地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压力。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如图)最主要的是组团状。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如图)最主要的是组团状。
19
2、“星座式” 也就是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外围小城镇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母城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2、“星座式” 也就是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外围小城镇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母城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0
3、“城镇组群式” 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 最为极端的类型,常见 于典型的工矿城市。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3、“城镇组群式” 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 最为极端的类型,常见 于典型的工矿城市。 表现为整个城市由若干个工矿区和工人镇组成,其中仍有一个起管理中心作用的中心镇。 城镇形成的原因在于矿区和矿点分散,这种类型有利于充分开发资源、减少运输成本和建设费用。但过于分散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城镇组群发展的最新趋势是在因地制宜地分散发展的同时,强调相对集中的建设,包括设置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区,以提高整个城市和矿区的管理、协作、交流和服务水平。
21
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用地扩展和空间结构类型可以是不同的。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用地扩展和空间结构类型可以是不同的。 一般规律是:集中连片→发展受限,分散的组团→组团吸引,再趋集中→规模过大,建卫星城或新城。 但有些组团式城市由于自然的阻隔和人为的控制,不可能以集中的方式发展,完全连成一片,而是各自发展成小城镇或城区,形成为“城镇组群式” 城市形态。
22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一、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二、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任务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可通过以下内容来体现: 一、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二、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 三、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娱乐场所。 四、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的特点,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五、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参见p87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23
大同市规划布局示意图
24
合肥市规划布局示意图
25
合肥市总体规划布局(新)
26
合肥市总体规划布局 ——空间结构分析图
27
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城市总体布局任务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城市总体布局任务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就是要使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建立在工业与居住等功能区的合理分布这一重要的基础之上,按此原理组织城市布局,就能使城市各部分之间有简捷而方便的联系,从而可最大限度地简化城市交通组织并节省交通时间;就能使城市建设有序合理,使城市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幻灯片 6
28
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p201) 一、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p201) 一、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有序、协调。(资源、人口和环境等) 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三、增强区域城市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经济结构合理化为首) 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29
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出发点:城市总体布局不再是单一的平面上的用地功能组织,而是整个城市空间的利用和组合 是空间结构。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出发点:城市总体布局不再是单一的平面上的用地功能组织,而是整个城市空间的利用和组合 是空间结构。 应将城市看作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有机综合体去认识和解决城市存在的问题。 通过城市总体布局的调整达到:城市内部和外部、上部和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
30
城市在空间上可以剖切成几个剖面,基本形态如下: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一、对城市形态和结构的认识 研究城市形态,应从平面和剖面形态的展现上去认识用地功能组织的有机性,按其发展规律掌握大局。 城市在空间上可以剖切成几个剖面,基本形态如下:
31
城市内部结构通常反映在城市用地结构、产业经济结构、功能结构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二、城市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 城市内部结构通常反映在城市用地结构、产业经济结构、功能结构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内部结构是城市问题的集中体现和矛盾的焦点所在。 城市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其主要目标在于:探求级配合理的城镇体系,确定科学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控制和引导城市边界,明确近期的建设投资重点。(p206)
32
温台地区城镇群建构分析
33
城市下部结构通常是指城市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三、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 城市下部结构通常是指城市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也包括地下交通、人防、商业及地下水资源等的开发与利用等。(p229) 其特点是:项目多、系统性强、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耗资耗材多,需要超前建设。地上一个点,地下一大片。 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往往随着城市的成长而发展,同时对城市的布局也有一定的制约性。 应使上下部结构发展相协调和平衡。
34
第五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综合比较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工作方法。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五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第五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综合比较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工作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针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主要矛盾,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防止解决问题的片面性和简单化,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指导城市建设的方案。 对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选择要求: 一、从不同角度多作方案。 二、 综合比较方案(p 项内容) 三、 综合评定方案、归纳汇总提高 课后阅读教材中第六节 ——几种不同类型城市总体布局,了解其特点。 一般来说,占用耕地情况是评定方案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不同城市又有各自特殊的条件,应抓住主要因素,兼顾次要因素。 每个方案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中,抓住能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加以比较,取长补短,汇总提高。
35
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础上,有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p286)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 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础上,有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p286) 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以合理的用地功能组织为前提 ② 现代城市道路系统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和快速的要求,也要满足城市环境清洁、宁静、生动、美观的要求。因此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首先要做到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36
③在城市总体布局中要尽量使交通能够在全市范围内均横分布,避免过于集中在少数干道上,使交通复杂化或造成突出的单向交通。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 ③在城市总体布局中要尽量使交通能够在全市范围内均横分布,避免过于集中在少数干道上,使交通复杂化或造成突出的单向交通。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的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km/km2)。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米,相当于干道网密度为2~3 km/km2。
37
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规划指标: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 2、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的性质 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规划指标: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40~70m; 次干道(区干道):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30~50m; 支路(街坊道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 一般红线宽20~30m;幻灯片 8
38
除以上分级外,应明确道路性质,区分不同功能。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 除以上分级外,应明确道路性质,区分不同功能。 城市道路系统按性质应区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大类(不同性质的道路有着不同的特点)。( P287 )
39
5、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其目的在于节约用地和投资以及满足道路技术要求。 4、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要考虑城市的通风、防风、减少交通噪声等方面以及景观效果。 5、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一般管线不多时应根据交通运输等要求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人防工程---主要考虑有足够数量的交通出口,以利于备战和防灾疏散。
40
功能: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游览性道路。 (二)完善道路系统的几个措施: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系统组织与横断面 二、 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横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形式: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 功能: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游览性道路。 (二)完善道路系统的几个措施: 在城市中心地区开辟步行街、区;建立自行车系统;开辟快速公共客运车道。
41
城市道路宽度也称路幅宽度,即红线之间宽度。它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系统组织与横断面 (三)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四)道路宽度及断面组合的确定(p293) 城市道路宽度也称路幅宽度,即红线之间宽度。它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城市道路宽度的确定应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并综合考虑交通量、日照、通风、管线敷设以及建筑布置等因素,同时结合城市建设上的特点,远近结合,留有余地。
42
道路宽度应根据交通量和每条道路的通行能力(一条车道能通行多少车数)设计。见表7-2-1。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系统组织与横断面 道路宽度应根据交通量和每条道路的通行能力(一条车道能通行多少车数)设计。见表7-2-1。 机动车道宽度=所需车道数×一条车道所需宽度 一条车道宽度视道路等级和行车速度不同,一般为3.5M左右,对于快速干道宜宽一些,建议采用 M。
43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一块板、两块板 和三块板。
44
三、交通运输组织 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布置主要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物 2、引开过境交通和合理布置大型停车场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组织 三、交通运输组织 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布置主要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物 2、引开过境交通和合理布置大型停车场 3、形成地上、地下结合的交通枢纽
45
本章小结: 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1、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 2、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3、城市形态 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本章小结: 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1、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 2、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3、城市形态 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四、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1、城市、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 2、城市下部结构的内容和特点 五、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对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选择要求 六、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 2、交通干道比例的概念 3、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等级划分;采取的规划指标: 4、城市道路宽度的确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