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内科护理学 第七十二讲 主讲教师:杨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内科护理学 第七十二讲 主讲教师:杨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内科护理学 第七十二讲 主讲教师:杨文

2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病原学】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是野鼠和猪。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有明显的季节性、地方性、流行性和一定的职业性。

3 1、单纯型(又称流感伤寒型、感染中毒型)表现为钩体败血症,内脏损害轻。
【发病机制】   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1、单纯型(又称流感伤寒型、感染中毒型)表现为钩体败血症,内脏损害轻。 (1)症状a、发热;b、 肌肉酸痛;c、 乏力 (2)体征 a、结膜充血;b、腓肠肌压痛;c、浅表淋巴结肿大、压痛。

4 2、肺出血型 3、黄疸出血型 4、肾衰竭型 5、脑膜脑炎型 a、肝损害;b、出血倾向;c、肾损害 (1)轻度肺出血型
(2)肺弥漫性出血型 主要表现为:a、中毒症状进行性加重;b、缺血缺氧的改变;c、呼吸功能变化;d、心脏功能变化;e、神经系统缺血缺氧表现;f 、胸片 3、黄疸出血型 a、肝损害;b、出血倾向;c、肾损害 4、肾衰竭型 5、脑膜脑炎型

5 6、后期并发症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 (1)后发热 (2)反应性脑膜炎 (3)眼的后发症 (4)闭塞性脑动脉炎 1、常规检查
  1、常规检查 2、特异性检查 【诊断要点】

6 【治疗要点】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就地治疗。 1、一般治疗 a、绝对卧床休息;b、保持水电解质平衡;c、加强护理。 2、病原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就地治疗。 1、一般治疗 a、绝对卧床休息;b、保持水电解质平衡;c、加强护理。 2、病原治疗 (1)青霉素G(PG) (2)其他抗生素 庆大霉素,四环素 3、对症治疗 (1)肺出血型 (2)黄疸出血型 (3)脑膜脑炎型 4、后发症的治疗

7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体温过高 与钩体毒血症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钩体毒血症有关。 (1)休息与卧位 危重病人应专人看护
 1、体温过高 与钩体毒血症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钩体毒血症有关。 (1)休息与卧位 危重病人应专人看护 (2)供给充足营养 (3)生活护理 3、疼痛:肌肉酸痛 与钩体毒血症和肌肉损害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出血 (1)观察病情 (2)处理肺弥漫性出血 a 、病人绝对静卧,b 、心理护理,c、 给予氧气吸入d、保持侧卧位e、遵医嘱使用止血药、氢化可的松。 (3)其他部位出血的护理。

8 【其他护理诊断】 【保健指导】 【预后】 潜在并发症 肝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脑水肿。 1、宣传钩体病的预防知识
【其他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 肝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脑水肿。  【保健指导】  1、宣传钩体病的预防知识 2、进行本病有关知识的教育 3、避免过劳,加强营养  【预后】  重度黄疸出血型、肾衰竭与重度脑膜脑炎型的病死率较高。

9 第七节 原虫感染   一、疟 疾   疟疾是由雌性按蚊叮咬人体时将其体内寄生虫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发作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反复发作者可有脾大与贫血。  【病原学】   人和按蚊是疟原虫发育过程中的两个宿主,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繁殖,人是中间宿主,蚊是终末宿主。

10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1、传染源 现症病人及无症状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按蚊是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现症病人及无症状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按蚊是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 3、人群易感性 人对疟疾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夏秋季较多。  【发病机制】

11 【临床表现】 1、典型发作 分为前驱期、寒战期、高热期和出汗期。疟疾的主要体征包括: 2、恶性疟 (1)脾大 (2)肝大 (3)贫血
 1、典型发作 分为前驱期、寒战期、高热期和出汗期。疟疾的主要体征包括: (1)脾大 (2)肝大 (3)贫血 2、恶性疟 常见有以下四型: (1)脑型 (2)超高热型 (3)厥冷型 (4)胃肠型

12 3、特殊类型疟疾 (1)输血疟疾 (2)婴幼儿疟疾 4、复发或原期复发 5、并发症 (1)黑尿热 (2)肾炎

1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 2、疟原虫检查 为明确诊断的方法 3、血清学检查  【诊断要点】

14 【治疗要点】 1、抗疟原虫治疗 2、对症治疗 氯喹 伯氨喹 (1)对氯喹敏感的疟疾发作治疗 (2)耐氯喹疟疾发作的治疗
 1、抗疟原虫治疗 (1)对氯喹敏感的疟疾发作治疗 氯喹 伯氨喹 (2)耐氯喹疟疾发作的治疗 (3)凶险型疟疾发作的治疗 2、对症治疗 (1)脑型疟疾 (2)黑尿热

15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体温过高 与疟原虫感染、大量致热原释放入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 惊厥、脑疝 3、潜在并发症 黑尿热
 1、体温过高 与疟原虫感染、大量致热原释放入血有关 (1)隔离 执行虫媒隔离措施 (2)病情观察 (3)休息和营养 (4)降温措施 (5)抗疟药的护理 2、潜在并发症 惊厥、脑疝 (1)病情观察 (2)对疟护理 (3)用药护理 3、潜在并发症 黑尿热 (1)病情观察 (2)对症护理

16 【其他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肾炎、肾病综合征 2、活动无耐力 3、疼痛:头痛  【保健指导】   1、作好预防卫生宣传 2、加强治疗知识教育

17 二、阿 米 巴 病   阿米巴病(amebiasis)是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包括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及继发性肠外阿米巴病(主要为阿米巴肝脓肿,肺、脑脓肿也可发生)。   肠阿米巴病   肠阿米巴病是溶组织阿米巴侵入结肠内引起的疾病。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排暗红色带腥臭味的粪便。  【病原学】

18 【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途径 4、流行特征 本病遍及全球,以热带、亚热带多见,其次为温带地区。
  1、传染源 无症状排包囊者、慢性和恢复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途径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本病遍及全球,以热带、亚热带多见,其次为温带地区。

19 腹泻 与溶组织阿米巴感染导致肠道病变有关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病情观察 (2)对症处理 (3)粪便标本采集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腹泻 与溶组织阿米巴感染导致肠道病变有关 (1)病情观察 (2)对症处理 (3)粪便标本采集 (4)抗阿米巴药物治疗的护理 (5)皮肤护理

20 【其他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 与肠道阿米巴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肠梗阻、阑尾炎、休克、肝脓肿。
【其他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 与肠道阿米巴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肠梗阻、阑尾炎、休克、肝脓肿。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进食减少、肠道吸收功能下降、腹泻有关。

21 肝阿米巴病   肝阿米巴病(hepatic amebiasis)又称阿米巴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s),是肠外阿米巴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以长期不规则发热、全身性消耗、肝区痛、肝大、白细胞增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主要继发于肠阿米巴病,也有无肠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而单独发生者。

22 2、疼痛:肝区痛 与肝脏液化、坏死、脓肿形成有关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体温过高 与肝脓肿形成,大量坏死物质等导致致热原释放入血有关 2、疼痛:肝区痛 与肝脏液化、坏死、脓肿形成有关 (1)病情观察 (2)休息及体位 (3)肝穿刺引流的护理 (4)用药护理

23 【其他护理诊断】   1、有继发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行肝穿刺术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肝脓肿形成、长期发热有关

24 第八节 蠕 虫 感 染 一、血吸虫病 1、传染源 主要是受感染的人及动物如牛、羊、猪,野鼠也是重要传染源之一。
第八节 蠕 虫 感 染  一、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以肝脏和结肠的病变最为显著。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是受感染的人及动物如牛、羊、猪,野鼠也是重要传染源之一。 2、传播途径 由于皮肤或黏膜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受感染。

25 【发病机制】 3、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 4、流行特征 a、带虫卵的粪便入水;b、钉螺的存在;c、易感者接触疫水
3、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 4、流行特征 a、带虫卵的粪便入水;b、钉螺的存在;c、易感者接触疫水 【发病机制】  1、结肠病变 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 2、肝脏病变 早期可有肝大,晚期形成血吸虫肝硬化 3、异位损害 肺部与脑部多见

26 【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 (1)发热 (2)过敏反应 (3)消化道症状 (4)腹部体征 2、慢性血吸虫病

27 3、晚期血吸虫病 (1)巨脾型 (2)腹水型 (3)侏儒型 4、异位血吸虫病 (1)肺血吸虫病 (2)脑血吸虫病 5、并发症 (1)晚期肝硬化的并发症 (2)肠道并发症

28 【诊断要点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 2、肝功能检查 3、粪便检查 从粪便中查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是确定诊断的依据 4、免疫学检查
  1、血象 2、肝功能检查 3、粪便检查 从粪便中查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是确定诊断的依据 4、免疫学检查 5、结肠镜及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检出活虫卵有诊断价值  【诊断要点 】 粪便中查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或结肠镜及直肠粘膜活组织检出活虫卵是确定诊断的依据。

29  【治疗要点】 1、病原治疗 目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是吡喹酮。 (1)急性血吸虫病 (2)慢性血吸虫病 (3)晚期血吸虫病 2、对证治疗

30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体温过高 与血吸虫急性感染后虫卵和毒素作用有关。
1、体温过高 与血吸虫急性感染后虫卵和毒素作用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血吸虫病引起结肠、肝脏病变有关。 (1)休息与活动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 (2)改善营养状态 a、急性期病人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b、避免煎炸、油腻、产气食物,减少脂肪摄入。 (3)用药护理 按时、按量服药并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31 【其他护理诊断】 【预后】 【保健指导】 1、腹泻 2、活动无耐力 3、体液过多 4、潜在并发症 1、开展预防血吸虫病的宣传工作
1、腹泻 、活动无耐力 3、体液过多 、潜在并发症 【保健指导】   1、开展预防血吸虫病的宣传工作 2、开展血吸虫病的知识宣传  【预后】

32 二、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贫血、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 【流行病学】 【病原学】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贫血、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  【病原学】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钩虫病病人和钩虫感染者 2、传播途径 主要感染方式是丝状蚴经皮肤侵入人体。 3、易感人群 人对钩虫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33 【发病机制】   丝状蚴从皮肤侵入人体,可导致局部皮肤充血、水肿及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钩虫性皮炎。钩虫成虫借口囊吸附在小肠黏膜绒毛上,导致贫血,因失血伴有血浆丢失,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导致临床上出现水肿表现。

34 【临床表现】 1、蚴虫所致的症状 2、成虫所致症状 (1)钩蚴性皮炎 俗称粪毒或地痒疹。 (2)钩蚴性肺炎
 【临床表现】  1、蚴虫所致的症状 (1)钩蚴性皮炎 俗称粪毒或地痒疹。 (2)钩蚴性肺炎 2、成虫所致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 (2)贫血及营养不良症状 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表现。 (3)精神神经症状 (4)其他

35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 2、骨髓象 3、粪便检查 见钩虫虫卵是确诊本并直接依据,也可做钩虫蚴培养。  【诊断要点】

36 【治疗要点】 包括驱虫治疗和对证治疗 1、驱虫治疗 (1)苯咪唑类药物 (2)噻嘧啶 2、局部治疗 3、对证治疗 补充铁剂并给予维生素C、
 包括驱虫治疗和对证治疗 1、驱虫治疗 (1)苯咪唑类药物 (2)噻嘧啶 2、局部治疗 3、对证治疗 补充铁剂并给予维生素C、 维生素B12、叶酸等。

37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其他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与钩虫病慢性失血导致贫血有关。 1、营养失调; 2、皮肤完整性受损;
 活动无耐力 与钩虫病慢性失血导致贫血有关。 (1)心理疏导 (2)休息与活动 (3)饮食指导 (4)观察病情变化 a 局部皮疹情况;b 有无神经精神症状;c 病人食欲和进食情况;d 贫血所致的症状体征。 (5)药物治疗护理 【其他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 2、皮肤完整性受损; 3、潜在并发症;4、有感染的危险。

38 【保健指导】 【预后】 1、开展预防钩虫病的卫生宣传工作,尤其在疫区,应向群众解释钩虫病的感染过程。
 1、开展预防钩虫病的卫生宣传工作,尤其在疫区,应向群众解释钩虫病的感染过程。 2、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钩虫病的临床经过、治疗方法,指导病人极其家属配合治疗。   3、嘱病人于治疗后1个月内复查大便。 【预后】

39 肠绦虫病是各种绦虫寄生于小肠所引起的疾病总称。我国常见有猪肉绦虫病和牛肉绦虫病。
三、肠绦虫病  肠绦虫病是各种绦虫寄生于小肠所引起的疾病总称。我国常见有猪肉绦虫病和牛肉绦虫病。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人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的终末宿主。感染绦虫的人是唯一传染源。 2、传播途径 因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3、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多,男多于女。 4、流行特征 绦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

40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以小钩或吸盘钩挂或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引起局部损伤和炎症。
  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以小钩或吸盘钩挂或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引起局部损伤和炎症。 【临床表现】   粪便中发现白色带状片或节片自肛门逸出常为最初和唯一症状。猪肉绦虫病人可因自体感染而同时患有囊尾蚴病,感染期愈长,危险性越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人粪便中可找到绦虫卵或妊娠节片。 【诊断要点】   粪便中找到绦虫卵或妊娠节片可确诊。

41 【治疗要点】 【常用护理诊断】 主要是驱虫治疗。目前首选吡喹酮。 疼痛:腹痛 与绦虫寄生于小肠导致胃肠功能障碍有关。 (1)驱虫治疗的护理
【治疗要点】  主要是驱虫治疗。目前首选吡喹酮。  【常用护理诊断】   疼痛:腹痛 与绦虫寄生于小肠导致胃肠功能障碍有关。 (1)驱虫治疗的护理 (2)病情观察   【其他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潜在并发症 肠梗阻、阑尾炎

42 【保健指导】  1、开展预防绦虫病的卫生教育,尤其在流行区。 2、指导病人配合治疗,注意卫生。 3、定期复治。 【预后】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

43 四、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又称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或器官所引起的疾病。常寄生于皮下组织、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寄生在脑组织者最为严重。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猪肉绦虫病病人是囊尾蚴病的唯一传染源 2、传播途径 因吞食猪肉绦虫虫卵所致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 4、流行特征 散发为主

44 【保健指导】  1、开展预防囊尾蚴病的宣传工作 2、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有关囊尾蚴病的知识 3、有癫痫发作者应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

45 再 见 再 见


Download ppt "内科护理学 第七十二讲 主讲教师:杨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