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1高考备考建议 2017年3月1日星期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1高考备考建议 2017年3月1日星期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1高考备考建议 2017年3月1日星期三

2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

3 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1.有利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扼制题海、改变学习方式、命题趋于理性 2.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3.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潜能 4.考出学生的真才实学-区分度 5.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4 ·突出 核心知识 ·使用 新信息题 ·关注 思维品质 ·体现 方法考查 ·落实 科学探究 高考考查 体现

5 独立 提出问题 学习潜能 体现 明确 研究方向 善于 得出结论 运用 知识创新

6 情景与问题 研究方向 得出结论 创新运用

7 高考命题的程序 1. 对上一年度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评价 2.确定本年度命题的指导思想及具体的命题思路 3.考察多途径获得的习题,制定双向细目(考试说明要求—常规考查形式)表,组建题库 4.编制试测题、试测,获得相关数据 5.命题专家与学科秘书的交流、对话 6.试题的打磨和精细化 7.5月还要为防“撞车”进行重审 8.审题组审查

8 广东、天津、福建、北京、山东、宁夏(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南、海南、安徽、辽宁和浙江、陕西 。
   据统计,2010年,全国实施新课改已有16个省市, 包括:   广东、天津、福建、北京、山东、宁夏(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南、海南、安徽、辽宁和浙江、陕西 。 安徽化学卷在全国来说是一种新模式,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好评,并为兄弟省市所借鉴。

9 研读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 研究考纲 ——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预测今年安徽卷《高考说明》在化学科目上将本着“保持稳定, 稳步推进”的宗旨,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考试的范围以及两个选修模块所占比例等均不会改变,只会在考试知识点要求上作少量的调整和变化,力求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对今年的高考备考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10 ①“化学实验基础”共7题,其中科学探究2题 ②“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共4题; ③“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共3题; ④“溶液”1题;
2010年《考试说明》为备考者提供了40道典型题示例。 40道例题由26道选择题和14道主观题组成,所给例题涉及到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 ①“化学实验基础”共7题,其中科学探究2题 ②“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共4题; ③“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共3题; ④“溶液”1题; ⑤“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共5题; ⑥“化学反应与能量”共4题; 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共4题; ⑧“电解质溶液”共6题; 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共4题; ⑩“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共2题

11 题型示例在高考试题中的作用体现    2010年安徽卷化学命题严格遵守《考试 说明》,每道试题都可以从《考试说明》中 找到原型,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的权威 性和可信性,对中学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导 向作用,从而有力地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和 高考改革。

12 对2010年安徽理综化学试题总体印象 以“能力先行”为命题原则; 以“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为命题思路;
以重视“实验探究和学科模块知识整合应用”为命题风格; 平稳中现特色,经典中求创新

13 试卷结构、长度设计合理;题型、题量保持稳定;试卷难度约0. 58,高于2009年的0
   试卷结构、长度设计合理;题型、题量保持稳定;试卷难度约0.58,高于2009年的0.65;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考试内容各部分的比例也符合《考试说明》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比例要求,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5%和15% 。试题内容新颖、题型原创,有力有效地遏制了“题海”,很好地解决了多种版本教材的协调与融合。没有偏、难、怪的题目出现,命题模式与风格的保持相对稳定。其中选择题保留了历年高考中区分度较好的部分传统题型,四道大题也和预测的题型一样,一题有机,一题化学反应原理,一题工业流程,一题化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和心理,充分发挥水平,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课程改革。

14 2010年安徽理综化学试题特点 特点一:以主干知识为重点,注重对模块知识的 “整合”

15 特点二: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突出对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

16 特点三:以化学实验为依托,落实对科学方法
    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17 特点四:以课程改革为航标,体现《课程标     准》和《考试说明》的新要求

18 特点五:以数字信息为背景,实现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相融合考查计算

19 2010年高考安徽卷化学试题给我们的启示 试卷特点 教学的启示 1.以主干知识为重点,注重对模 块知识的 “整合”
1.以主干知识为重点,注重对模 块知识的 “整合” 2.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突出对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 3.以化学实验为依托,落实对科 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4.以课程改革为航标,体现《课 标》和《考纲》的新要求 5. 以数字信息为背景,实现定 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相融合考 查计算 教学的启示 1.立足基础,努力提高学生基本化学素养, 即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强化基本技 能和基本化学方法的培养。强调学科内综 合 2.提升能力,注重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3.重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体现化学学科 的教育价值。 5.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学质 量。

20 提倡的应对新课程高考的备考模式 复习内容考纲化 内容全面化; 主干知识问题化 知识讲解化; 方法思维多变化 方法模式化;
  提倡的应对新课程高考的备考模式 提倡的 取代的 复习内容考纲化 内容全面化; 主干知识问题化 知识讲解化; 方法思维多变化 方法模式化; 能力培养经常化 能力集中化和单一化

21 提高教学效率

22 “四化”备考 共5条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3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共4条

24 共8条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 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 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 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 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 (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25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共5条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6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共7条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4)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7)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27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电离能的含义,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3)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了解几种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类型

28 共7条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等)。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29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共6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0 7.电解质溶液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共8条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弱酸弱碱盐不作要求)、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不要求计算)。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1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共6条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2 共8条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 6.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方法。 7.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8.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33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共6条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4.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4 (一)《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共14条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不包括波谱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加聚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氨基酸 (1)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5 后期复习要做好8件事 1。依据大纲:对知识点查缺补漏 2。依据大纲:对能力点层次清楚 3。依据大纲:对内容圈减肥瘦身
4。依托教材:深度回归,重在理解 5。依托教材:构建网络,强调自主 6。依附高考题:策略、建模、程序、有序 7。依附高考题:学会迁移,锻炼审题 8。依照成功经验:提升战略、战术、心理

36 打破现在很多人提倡的“一轮知识,二轮能力”的做法!这种想法思路清晰,愿望美好,但实践证明,效果不好,费时费力
研究考情 研究生情 理清形势 考什么? 怎么考? 学什么? 怎么学? 制定策略 教什么? 怎么教? 有的放矢 打破现在很多人提倡的“一轮知识,二轮能力”的做法!这种想法思路清晰,愿望美好,但实践证明,效果不好,费时费力

37 谢谢倾听! 欢迎指教! Good-bye


Download ppt "2011高考备考建议 2017年3月1日星期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