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期中跨文化劇場作業 台灣婚紗演變史 商設一甲4A2J2006李敏慈 2014/04/2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期中跨文化劇場作業 台灣婚紗演變史 商設一甲4A2J2006李敏慈 2014/04/2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期中跨文化劇場作業 台灣婚紗演變史 商設一甲4A2J2006李敏慈 2014/04/23

2 此篇剪報按照年代順序製作 並參考網路上文章、圖片等資料 整合而成

3 在傳統社會,「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被視為是天經地義的事。 然而,隨著 時代的演進與社會價值觀的變遷,不僅男女結婚的年齡延後,
婚姻的不穩定性也提高許多,傳統的婚姻禮俗更有著重大的改變。 台灣人的婚禮,從清代、日本時代至戰後,不同的歷史階段皆有不同的 婚禮風貌,展現出了台灣變動的歷史與多元的文化形式。 本段引自:老照片 老台灣素描

4 在清代,人們普遍有著傳宗接代的觀念,而婚嫁是關係著宗嗣的延續,因 此結婚被視為人生的重要關卡,必須認真依循古禮來進行。
根據歷史記載以及今 日祖籍調查,來台墾拓者以漳、泉、粵等地為多,儘管不同族群之間的風俗有所 不同,但就婚姻方面而言,仍本周公所制之禮為依據,也就是納采、問名、 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禮。 納采: 男方主婚人委託媒婆準備雁與其他禮物,前往女方家提親,女方如果首肯便會將 禮品收下。 問名: 男方得到女方允許聯姻後,便經由媒婆將準新郎、準新娘的生庚八字,三代曾祖父母、祖父母、 父母姓氏等庚帖轉交對方,經過家廟擲筊、命相師批命狀後,三天內家中無特殊事故才得進行下 一個步驟。 納吉: 男方準備數十種聘物,由媒婆帶領前往女方家舉行納吉之儀,女方於收受聘物、聘書外,也在致 祭廳堂神明、祖先後,另送回聘物品、答聘書。男女雙方為表慶祝婚姻已定,分別設宴款待親友。 納徵: 由男方擇吉日,準備聘金、金鐲、金簪、新娘衣料、大餅等,由新郎長兄領隊,媒婆陪伴前往女 方家下聘,經女方點收、祭袓後致紅包給男方,中午雙方各設宴款待親友。 請期: 由男方請擇吉日良辰親迎,並煩請媒婆送達女方徵求同意後,著手準備迎娶之前的準備工作,包 括雙方裁衣、女挽面、男剃頭,並擇良時進行安床。 親迎: 新郎本人坐著花轎到女家去迎娶,迎娶的行列包括鼓吹、媒人、叔爺、娶嫁(伴郎)、新娘轎。 新娘轎裡須放轎斗圓,另放以轎斗豬腳一支,轎後方掛八卦米篩。到女方家新娘吃完姐妹桌後即 上轎回程。

5   西元1895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與日本訂定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與日本,台灣成為 日本的殖民地。統治者傳入大量的東洋文化,兼以日本接受西洋文化的浸潤較早 ,連帶也傳入新式的西方文明。台灣人在強勢的外來文化之下,原有的傳統婚俗 ,不免受到影響,而呈現多樣文化雜揉並陳的狀態。   在日本人所傳入強勢的東洋文化與新式的西方文明之下,台灣人的傳統漢式婚禮 受到強烈的挑戰而產生變化,最明顯的改變是新娘改穿白紗禮服。日治中後期,日本 為了能更有效統治台灣,便積極推動皇民化運動。 在皇民化運動的強力施行下,無論 語言、文化、宗教信仰等多方面都受到日本文化的粗暴壓制。此時,台灣也開始大量 出現在神社拍攝結婚紀念照的情形,甚至也出現身著傳統日式和服的新人。

6 蔡嬌霞身穿傳統中國嫁衣及霞披、頭戴鑲有珠簾的鳳冠,林祖壽穿戴清代長袍馬褂官服。兩人的服飾裝束其實是九品命官、命婦的穿著。
  蔡嬌霞身穿傳統中國嫁衣及霞披、頭戴鑲有珠簾的鳳冠,林祖壽穿戴清代長袍馬褂官服。兩人的服飾裝束其實是九品命官、命婦的穿著。   命婦禮服上的線穗顏色、刺繡圖案、霞披的圖案、鳳冠鑲飾的珠寶材質,及命官長袍上的繡線顏色等等,各個品級皆有詳細規定,是具有官位的人才能穿戴。 ▲1912年4月27日林祖壽與蔡嬌霞結婚照(圖像來源:蔡蓮舫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但自明代以後,庶民結婚時可假借九品官服為結婚禮服,有品級之人則需依照品級穿著。這個習慣延續到清代,甚至到了臺灣的日治初期,從板橋林家與清水蔡家的聯姻照片中,仍可看見中國傳統婚禮習俗的影響。   由於1910年代左右,拍照技術才逐漸傳入臺灣,當時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隨意拍照留念。因此,早期老照片等圖像資料呈現的大多是社會上層階級的生活樣貌。 林、蔡兩家皆是臺灣當時有名的地方大族,才有辦法穿戴如此華麗的結婚禮服,一般家境並不富裕的平民百姓,大多自行縫製嫁衣,以紅色的大襟衫、裙及蓋頭來替代。

7 西元1900年~1919年(日據初期) 在清朝時期台灣的正式禮服,這時已出現中式和西式的交替,在二十世紀初,因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傳統的大紅鳳冠已逐漸改為白色頭紗、手持捧花,在樣式上已變為西化,在顏色方現也取代了傳統所認定的喜慶色系,新郎則是以長袍馬掛或官服為主。

8 約在西元1910年,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新郎禮服也從原本的中式長袍,改為西式禮服。
  臺灣第一代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高長的四男高再祝醫生,與許翰民醫生長女許美的聯姻,其婚禮卻已開始融入西方色彩。   從1910年4月21日兩人結婚時所拍攝的結婚照(圖2)來看,新郎身著福鏤庫(Frock coat)禮服、山高帽(Bowler hat)搭配黑色皮鞋,新娘却穿著臺灣衫,顯示此時期西式作風已在臺灣社會中出現,身著西服是時髦的象徵,遂 出現「西服配臺灣衫」的特殊景象。 ▲1910年4月21日,高再祝、高許美結婚照。(圖像來源:臺北大安高慈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911年,高再祝與高許美的結婚週年紀念照片(右圖) 中,高再祝依舊身著福鏤庫禮服搭配黑色皮鞋,高許美則從臺灣衫改穿改良式禮服,頭戴白紗、手持百合捧花。

9 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新娘們穿粉紅色、不曳地的禮服,正是大紅嫁衣與西式白紗的過渡與混種。
西元1919年~1937年(日據中期) 中期的新娘禮服以「中式服」為主,但家庭經濟富裕的新娘則已經開始穿著白色禮服了,手拿捧花也已經成為流行的趨勢與指標,至於新郎的禮服款式,除了少數還穿著著中式台灣衫,大多數人最主要的結婚禮服是以西裝款式為主,也會戴白手套和禮帽。 右為1920年代林垂拱、陳瓊珍結婚照。(圖像來源:臺北大安高慈美文書、蔡蓮舫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新娘們穿粉紅色、不曳地的禮服,正是大紅嫁衣與西式白紗的過渡與混種。

10 1930年代,呈現出完全西式的特色。 1937年,高再祝的次女高慈美,也是臺灣第一位鋼琴女教授,與臺北富商李春生之曾孫李超然的結婚照   兩張1937年結婚照中,李超然與蔡伯淙皆身著摩令古(Morning coat)、手持高呢帽並搭配黑色皮鞋,高慈美身著西式長裙禮(Wedding dress),莊素鶖則難以辨識是否穿著連身禮服,但裙擺明顯看出並未及地,但兩位新皆手持百合捧花,頭戴曳地的白色頭紗。 1937年蔡蓮舫的三子蔡伯淙與莊素鶖的結婚照 特別提出一點,此時照片中的四位新人與之前的結婚照最大的不同,在於四人雙手皆戴有白色手套。而結婚必須戴手套的含意多有不同,西方認為手套是象徵愛情的信物,臺灣老一輩人家的說法則認為,結婚當天新娘不要做事,日後會比較好命,所以新娘才會戴手套。

11 末期正因為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日本政府為了爭取軍援,因此服裝一切改以簡單、便利為主,當然婚紗禮服也不例外。
西元1937年~1945年(日據末期)   末期正因為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日本政府為了爭取軍援,因此服裝一切改以簡單、便利為主,當然婚紗禮服也不例外。   此時也出現了許多改良式服裝,也有出現簡便的洋裝作為結婚禮服,許多新娘也以日常衣著搭配白色頭紗為主,甚至有些人穿著著方便工作的日常服裝的燈籠褲,踏入禮堂,新郎則以國民服或者是軍服做為禮服,就算生活一切簡單,但結婚禮服卻開始出現多樣化。 1927年海峽另一端, 蔣介石與蔣宋美齡的世紀婚禮

12 西元1945年日本戰敗,原本被殖民者打壓以及受到戰爭影響的台灣婚俗,得 以恢復傳統。
1940年新娘頭紗開始流行「拖地長紗」。   隨著戰爭的開展,民生物資緊縮,外在環境不再允許任何隆重的婚禮。在這個歷 史階段的最末,所留下的婚禮印象是昏暗慘澹的。   西元1945年日本戰敗,原本被殖民者打壓以及受到戰爭影響的台灣婚俗,得 以恢復傳統。   然而之後由於台灣經濟起飛,帶動社會快速發展,古老的婚俗遂有 簡化的趨勢,並且更加受到西方婚禮的影響。 1940年代,新娘身著白紗的結婚照,現在偶爾還看得到新娘身穿這類復古型白紗出場呢。 (以上部分照片,引自《囍事台灣》一書)

13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80%的台灣新婚夫妻在婚禮當天挪時間去照相館拍攝拍結婚照。
戰後台灣人的婚禮,最大的特點之一是繁複的結婚儀式開始有簡化的趨勢, 傳統婚禮中一些重要環節也被認為不合時宜而遭淘汰,自由戀愛也逐漸取代了媒 妁之言,婚禮進行的場所也從傳統的家中祭祖,轉移到教堂結婚或是到法院公證 結婚。然而,不管婚禮的形式與內容如何因應社會而改變,結婚始終是台灣人最 重視的人生大事。   許多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的榮民,在台灣落地生根,娶了在地妻子,他們也慎重無比地拍下結婚照。(榮民文化網)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80%的台灣新婚夫妻在婚禮當天挪時間去照相館拍攝拍結婚照。 結婚預算較高的新人,請攝影師到府照相,婚禮更添豪奢氣派。 雲林斗六溝仔埧清涼冰店老闆曾新春與太太曾呂阿抽(1957年)

14 時代演變至今,拍照技術日新月異,拍攝照片不再是個昂貴的活動,結婚禮服也轉變以西裝搭配婚紗為主的風格。
1970年代之後,台灣經濟起飛,新人在照相館拍攝的紀念照,不只是一兩張,而變成幾十張。 因此,在宜嫁娶的大好日子裡,熱門照相館勢必擠得水泄不通。   時代演變至今,拍照技術日新月異,拍攝照片不再是個昂貴的活動,結婚禮服也轉變以西裝搭配婚紗為主的風格。   西方婚禮中象徵聖潔的白色,結合每年不同的時尚趨勢,亦走向各式各色的婚紗款式。   傳統中國長袍搭配霞披或旗袍的服飾,反而僅成為部分新人拍攝結婚照時的選擇之一。   一系列陳舊歷史的結婚照片,展現出百年來結婚服飾風格的轉變。 如今數位單眼相機功能強大、日漸普及,數位暗房在自家電腦即可開工,不再需要花錢買底片,個人婚紗攝影服務業者、小型獨立婚紗工作室竄起,拍攝風格也比較不拘,或搞笑或實驗或驚世,讓人有高度主導的選擇。

15 參考網站: 老照片 老台灣素描 喜氣與聖潔—從圖像資料看臺灣婚禮服飾的演變 打開台灣婚紗照歷史 篇名:婚紗造型演變 綜合維基百科、論文〈裝扮新娘─當代台灣婚紗業的興起與發展歷史〉(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李玉瑛,2004)與各種網路資料

16 謝謝觀賞


Download ppt "期中跨文化劇場作業 台灣婚紗演變史 商設一甲4A2J2006李敏慈 2014/04/2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