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秦跃宇 手机:13655454107 E-MAIL:qyyching@sohu.com 中国文学史 秦跃宇 手机:13655454107 E-MAIL:qyyching@sohu.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秦跃宇 手机:13655454107 E-MAIL:qyyching@sohu.com 中国文学史 秦跃宇 手机:13655454107 E-MAIL:qyyching@sohu.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秦跃宇 手机:13655454107 E-MAIL:qyyching@sohu.com
中国文学史 秦跃宇 手机:

2 关于考试 以课堂讲解内容为主,具体可以参考彪哥(李士彪老师,下同)版《中国文学史简本》总结的题目。
具体可以复印以前发放过的“蓝皮本”,或者下载电子版本亦可。

3 特别注意!!! 对作品文本的熟悉背诵和默写是本课程的基础与必须的要求,期末考试的内容默写将会占有重要部分!
具体而言,平时课前随机点名,要求背诵上节课已经讲授的任一篇目;在期末来临的最后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对每位同学检查作品背诵,要求熟练背诵二十首(篇)诗文,具体的篇目由必选(5)+自选(15)组成,但必须长短搭配,各个不同朝代、不同文体、风格的作品兼顾,必须熟练表达(语速不小于每分钟100字)。 要求背诵的基本篇目,也可以参考彪哥版的古典诗文大赛一百篇的篇目。

4 关于上课要求 无顾不得旷课,若有情况必须事先(短信/电话)请假;上课请保持安静,以不妨碍他人为准则。
建议:最好准备个笔记本作课堂记录,因为课堂讲授将会涉及大量文学作品,手过一遍有利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5 布置一至两篇小论文,并请写得出色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发表关于写作心得的演讲。
关于课堂练习作业 布置一至两篇小论文,并请写得出色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发表关于写作心得的演讲。 组织几次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课堂活动。

6 关于上课内容 大约分为两个部分: 1、文学史基础知识:通过讲解加强理解必须熟练掌握。--时间有限可能会从略。
2、作品选经典赏析:通过分析帮助欣赏,必须熟练背诵。--尽可能侧重详细多讲! 附注:因课时限,具体讲授过程中会视进度情况详略处理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7 关于课后要求 阅读至少一种版本的文学史教材 推荐阅读: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册),郭豫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册),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六卷),郁贤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 绪言:学习与体悟

9 六祖惠能法师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 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10 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 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蒙生学习佛法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 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jì偈陀,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简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 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此时六祖,受命南归。

11 从心动到风动和幡动 惠能归岭南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盘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若惊。知惠能得黄梅弘忍真传,遂拜为师,并为之剃度。 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主张“顿悟”,影响华南诸宗派,人称“南宗”,在此传法长达37年之久。当时,六祖惠能的同门师兄神秀,主张“渐悟”,在华北势力颇盛,号称“北宗”。(南北少林之争)

12 全身投入,用心感受 文学的本质是审美 美需要用心体悟,必须主观先行投入其中才能融进作品产生共鸣,亦即禅宗所谓“悟”者,无论顿悟或是渐悟,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虽然违背了客观唯物主义,但是欣赏文学之类人类历史文明积淀的精神创作的毕竟道路总是如此! 心先动了,自然风就动了,幡也动了!

13 关于实用 很有才的秀才谈恋爱应对女朋友的问题全是古诗文 : 女:你有过女朋友? 男: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女:被拆散了,现在她呢? 男: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女:哦,在外地。你可以去找她呀? 男: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女:已经结婚了。那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男: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女:你想念她吗? 男: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4 女:你们有联系吗? 男: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女:你后来遇到喜欢的人了吗? 男: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女:为什么没有找到? 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女:你会继续等下去吗? 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女:(很天真)真的吗? 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女:你……对爱情的看法呢? 男: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5 女:那你见我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女:感觉我很美吗? 男: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女:(红着脸)还有吗? 男: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女:(更加开心)还有吗? 男: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女:(很羞涩)有那么美? 男: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女:你注意我多久了? 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女:(笑得很甜)见不到我的时候,想过我吗? 男: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6 女:骗我吧? 男: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女:(很羞涩)为什么想我? 男:兰有秀兮菊有香,怀佳人兮自难忘。 女:马屁精!你喜欢读书吗? 男: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女:你读了很多书? 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女:很不错,你有理想吗? 男: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17 女:你在吹牛吧? 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女:(笑)呵呵,我能看到吗? 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女:(撅嘴)我才不相信呢! 男: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岂可轻年少。 女:这样说你的报复很远大? 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女:这牛吹大了吧!你那么有才华,怎么还独身? 男:小姑未嫁身如寄,莲子心多苦自知。 女:(笑)假如,我是说假如,我答应嫁给你,你打算怎样待我? 男:一片冰心在玉壶。

18 女:你保证不会对别的女人用心? 男: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女:你会永远都爱我吗? 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女:你肯定不会变心吗? 男: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 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女:暂且信你一回。

19 1、少小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雄雌。(苦命的人儿,这些年你都经历了什么?)  2、红酥手,黄藤酒,两个黄鹂鸣翠柳。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如此意境,只有汉语做得到) 3、夜深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跟此人有仇啊?)  4、借问酒家何处是,姑苏城外寒山寺。(不许瞎说!) 5、洛阳亲友如相问,轻舟已过万重山,(欠人钱了?跑得够快的啊!)  6、爷娘闻女来,举身赴清池;阿姊闻妹来,自挂东南枝。小弟闻姊来,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位姑娘,你人品真差)  7、在天愿作比翼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你俩真配……)  8、美人卷珠帘,万径人踪灭。两岸猿声啼不住,惊起蛙声一片。(这还是美人吗?!)  9、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么绝情?)  10、一朝被蛇咬,处处闻啼鸟。(这个很内涵)  11、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使我不得开心颜!(爱人结婚了, 新郎不是你)  12、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装病?回光返照?)

20 13、车辚辚,马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贾府组织春游?)  14、满堂花醉三千客,更无一人是知音。(天才都是孤独的)  15、垂死病中惊坐起,夜深还过女嫱来。(死性不改)  16、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该庆幸还是郁闷?)  17、问君能有几多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究竟是不是原配啊?)  18、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跳崖了?)  20、路漫漫其修远兮,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工整啊)  21、江州司马青衫湿,宣城太守知不知。(有JQ)  22、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写实派)  24、问世间情为何物,两岸猿声啼不住。(悲情的猿)  28、桃花潭水深千尺,温泉水滑洗凝脂。(姑娘小心溺水)  29、人生得意须尽欢,从此君王不早朝。(你个昏君!)

21 先秦两汉文学简述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始期,我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审美特征、民族形式、民族风格无不发轫于这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体样式主要为诗歌和散文。 秦汉文学由先秦文学发展而来,新文体——辞赋成为一代文学风格的典型。另外,政论散文与史传文学也比较发达。 大体而言,诗乐舞不分,文史哲混合。

22 原始歌谣: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歌谣的特点。 内容: 一、反映劳动生活。《弹歌》。 二、反映幻想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有宗教意识。《蜡辞》。
原因:原始社会时,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相争的重要手段。幻想指挥自然,则是企图战胜自然的心理需求。由于原始宗教幼稚观念的支配,人们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歌舞活动的作用,认为它们能够对自然施加影响。因此常创作咒语式的诗歌。

23 原因:劳动说 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观点,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当时生产技术幼稚,劳动动作也较简单,又多采用集体协作的方式。为减轻疲劳,协调动作,人们自然而然地会依照劳动节奏发出一种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形成节奏,于是诗歌韵律起源。由于此时劳动节奏短促鲜明,伴之而起的诗歌句式也会短小。加之古汉语中,单音词较多,两个词可以构成简单的句子,因之诗以二言句式为主。

24 “吭呦吭呦派” 鲁迅论及诗歌起源提出了“吭呦吭呦派”,认为“吭呦”便是人类最早的歌曲: 一、文学起源于集体劳动。 二、文学起源于实用(调节劳动,减轻疲劳)。 三、文学是发展的,原始文学非常幼稚。

25 注意艺术形式 语言古朴,节奏简单(一般是二言一拍形式),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
《礼记·乐记》云:“诗, 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原始歌谣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是由于此时文学尚本独立。约在春秋以后,诗歌才从乐舞中逐步分化出来,向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据《论语·八佾》记 载,孔子也曾称赞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颖达疏云:“乐之为 乐,有歌有舞,歌以咏其辞,而声以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这段话 具体论述了《大韶》诗、乐、舞三者一体的盛大场面。

26 诗乐舞,人类对美的追求 《吕氏春秋》所载“葛天氏之乐”、《尚书益稷》所载舜乐《大韶》都反映了原始艺术三位一体的情形。
“葛天氏”应是传说 时期的一个部落酋长。这八阕可能是现在所知的最古的一套乐曲,有歌有舞,歌 辞已经无可稽考,舞容极其简单,仅三人手持牛尾,边舞边唱。 羊大为美(羊人为美),即包含了艺术审美的歌舞因素。(从劳动实用走向精神审美)

27 亚马逊河部落原始舞蹈

28 蜡zhà辞 《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qí氏(即神农氏)时代的《蜡辞》,是一首具有明显咒语性质、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
  见于《礼记·郊特牲》,《蜡辞》(神农时代):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这是一首农事祭歌,属于中国远古时期的歌谣。 《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qí氏(即神农氏)时代的《蜡辞》,是一首具有明显咒语性质、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 它集中反映了原始先民面对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动物灾害、植物灾害等众多自然灾害侵袭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四句诗,句句既是祈求,也是命令;既是祝愿,也是诅咒。全诗既反映了原始先民饱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深重苦难,也反映了他们相信利用巫术咒语能够消除自然灾害的乐观心理。

29 弹歌 dàn ɡē 上古歌谣。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反映渔猎时代的劳动过程。 直到清代,《弹歌》才被认定为我国最古老的诗歌。
这首歌谣以极其精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原始人群狩猎过程的情景。 这是一首远古民歌,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弹歌》见于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欲谋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于是就有了陈音和越王的对话。 陈音曰:“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之谓也……” 《吴越春秋》里的陈音说,弹是弓的初形,弓是弩的初形,一个比一个厉害。这就是说,弹的形状像弓,就是比较低级而已。 这就很清楚了:弹就是原始的弓,它的弦不是丝绳,而是竹子。

30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诗的意思:砍下竹子做弓背,仅仅两端做弓弦,用力射出土弹丸,猎取野兽做美餐。
断竹,续竹。 实际就是今天的“弹弓” 砍下两根竹子,把一根长而粗的竹子弄弯了,当弓臂;一根细而硬的竹子接在弄弯的竹子的两头,当弦,一个原始的弓就做好了。 这样的小男孩常用的自制“打仗装备”一般同学都会熟悉,类似用铁丝制作成的“弹弓”。 飞土,逐宍(肉)。 飞土: 用土制作成的弹丸,杀伤力有限,但是已经可以实现人类借助外力外物征服自然获取猎物了,总比提根大木棒槌与凶猛的猎物作斗争强多了! 至于“飞土,逐宍(肉)”,是指用竹子做的弓把泥丸射出去。这当然不能打猎,只能引到“驱赶”的作用,所以说是“逐宍(肉)”(赶走野兽)。因为为了避免野兽吃死人的肉,把它赶跑就行了。

31 宍ròu 逐宍(肉): 宍ròu,在电脑上还打字很难找出不来,古代同于“肉”字,教材称为是“俗字”,所谓“俗字”是区别于正字而言的一种通俗字体。唐代颜元孙《干禄字书》把汉字分为俗、通、正三体。说明俗字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其造字方法未必合乎六书标准的浅近字体,适用于民间的通俗文书,适宜平民百姓使用。 今天的规范化汉字已经不再使用,但是这确实是个古老的字,因为在日文里面仍然有在使用,具体怎么读音不知道,但查到有个日本的城市名称就叫做“宍栗市”。学过日文的人都知道日文中有很多“当用汉字”,其实整个日文就是汉字的零件的重新组合才创造出来的,因此日文中有这样的古字倒也可以理解。

32 总结 上古歌谣十分的简短质朴,但是却含有浓厚的生活趣味,体现了先民艰苦的生活现实,以及生产生活中劳动的简单的愉快心态。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质朴简单,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切身感受并自然反映到歌谣创作! 《弹歌》这首民歌,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 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是原始时代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 这首短歌流露着原始人对制造灵巧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渴望。

33 今夕何夕兮,搴qiān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zī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qiān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zī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34 一般通行的翻译: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长江上漂。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竟然能与王子同船泛舟。
承蒙王子看的起啊!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甚至责骂我。 我的心里如此的紧张而停止不住,因为我居然看到了王子! 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这人人都知道〉, 可是我的心底这么喜欢王子啊,王子却不知。

35 历史地位与渊源 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首译诗,原本是古代使用壮侗dòng语族语言民族的古老民歌。
《越人歌》与《楚辞》的体式很接近的,标志是“兮”字的运用,据《说苑》记载,这首歌是从越地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成楚国语言的,所以加工后留下了楚辞的外在痕迹。 当时楚越虽是邻国,但方言不通,交往需要借助翻译的帮助。这首诗接近《楚辞》作品的缠绵悱恻,艺术水平很高,它和楚国的其它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

36 同名歌曲 今天比较流行为人知晓有电影《夜宴》的功劳,其中的主题曲便是这个,由周迅、腾格尔演唱,同学们可以找来听听,既然当年本来就是可以演唱的,凑合者听听今人唱的版本吧。 最著名的那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导演冯小刚说:“这两句唱出了人与人之间最深的寂寞。一个人如果懂了这首歌,这个人就不会寂寞。” 还有的同学实在喜欢这一句,大概是有所暗示的暧昧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在网络上例如QQ等用作自己的签名或状态说明语,不过等上完这节课后更加深入的理解后也许不一定还有这样喜欢的热情了!

37

38 故事来源:故事中的故事,像“套娃”一样。
《越人歌》见于汉代刘向编纂的《说苑·善说》记载:   楚国的襄成君刚受爵位的那天,穿着华丽的衣裳,被随从们簇拥着来到河边。楚大夫庄辛刚好路过,他拜见完襄成君站起来,想和襄成君握一握手。握手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是一种非常不严肃的行为,所以襄成君听后十分生气,脸色大变。庄辛见了也有点不自在,他转身去洗了洗手,给襄成君讲了一个鄂君子皙的故事:   有一天,鄂君子坐在一条富丽堂皇的刻有青鸟的游船上,听见一位掌管船楫的越国人在拥桨歌唱。歌声委婉动听,鄂君子很受感动,但就是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于是鄂君子招来了一位翻译,让他将划船人的歌词翻译成楚国话。这就是后世闻名的《越人歌》。 鄂君子听明白歌词的意思后,立即走上前,拥抱了那位划船人,并把绣花被盖到那人身上。 襄成君听完这个故事,也走上前去,向庄辛伸出了友好的双手。

39 注意 《越人歌》背后的故事并不是指越王勾践那个越国,而是所谓的百越之地。
古代“粤”、“越”通用,又作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越”。 百越又称为百越族,是居于现今中国南方和古代越人有关之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粤,其分布甚广,内部“各有种姓”,杂处于现今中国南方各地。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 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广大的江南之地,即所谓“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在秦汉以前都是百越族的居住地,他们所使用的古越语,与中国北方所使用的古汉语也相差极大,彼此不能通话。 百越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生活、文化特点。百越语为黏着型,不同于汉语的单音成义,故百越语译成汉语时一字常译为两字,有人认为越语与今壮侗语系的语言十分接近。

40 有必要具体分句解释: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夕:夜晚。 搴qiān:拔取,例如:斩将~旗。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王子:鄂君子皙,春秋楚王母亲之弟。

41 蒙羞被pī好兮,不訾zī诟耻, 蒙羞:感到害羞,羞愧。
诟耻:(来自他人的)责骂和耻笑。 此二句教材翻译为含糊的意译:只要能与王子相好,就不计较别人的责骂耻笑。 但是似乎可以解释为“之所以蒙羞,因为披好”,直白的翻译就是:“王子你如此的喜欢我,使我感到难为情”, 据说有位语言学家周流溪先生的释读结果比较接近越人歌原貌,他的翻译是:“承蒙大人美意赏识见爱,我无比羞愧。”

42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这是楚译中最难解的一句。 几:表示不定数量,诗中应该是表示程度的“很”意。
知:相亲,相爱。联系前文,应该可以引申为好感、爱意。 问题在于“烦”,一般解释为紧张,全句翻译为:我的内心很紧张无法停止(控制)这样的激动,因为我竟然和王子相识(获得王子你的好感)。 另外有的版本是“顽”,顽冥不化,引申表示心意坚定。 台湾的卢元骏翻译:“我的内心虽然顽冥,幸而犹未自绝,因为我深深了解王子”。 其他语言学家翻译此句为:“污秽的我啊,尊敬的王子殿下竟然相识了。”这一句中原来的记音汉字“缦”字,在泰国文字中有“肮脏、褴褛、不整齐”的含意,是歌手对社会地位的自我鉴定。翻译者认为,通过这一句歌词,舟子自述身份低微,与王子无法相比,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已的追求,所以才说“心几顽而不绝”。 这样的分析颇有道理,庄辛后来大发议论,比较襄成君与鄂君、他自已与舟子的地位,这一句歌词正是一条引线。 那么在“顽”字版本下,这一句应该是:“虽然我的身份卑贱,却并没有灰心丧气,终于认识了高贵的王子”。

43 这句是很多人喜欢的双关之语,成为表达爱慕的专用代言了! ----傻瓜才不知道其中暧昧的(潜台词)表示。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枝:“知”的谐音,指暗藏内心的人的感情。 说:通“悦”,喜欢,爱慕。 这句是很多人喜欢的双关之语,成为表达爱慕的专用代言了! ----傻瓜才不知道其中暧昧的(潜台词)表示。

44 存在的争议 这是现存先秦文学作品中可以肯定为描写同性恋题材的诗篇的唯一文本! 学术争鸣,仅供参考。 希望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这首作品。

45 主角的性别问题 按教材的通行解释,这是一个中国古代版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
但是最大的问题正在于此:摇船与王子泛舟中流的是越地姑娘还是个越地男子? 根据诗歌原文看不出来,教材的解释也是惯性思维认定是女子,这也是在解释诗歌中间几句原因所在,因为划船之人的身份性别确定了有利于我们理解翻译诗歌!

46 想当然的“愿望”是女性 旧时一些学者在谈到《越人歌》的时候,不免先入为主的用异性恋导向解读歌词的含义,如梁启超《中国美文学史稿》云:“《楚辞》以外,战国时江南诗歌《说苑‘善说篇》所载《越女棹歌》,说是楚国的王子鄂君子皙乘船在越溪游耍,船家女孩子拥楫而歌……” 我们现在之所以可以断定梁启超对这首诗的 “性向”解释是错误的,就是因为他在解读时,对故事的语境避而不谈。

47 朱熹:淫奔大师 耐人寻味的是,更多的文学研究者在谈到《越人歌》的时候,并不像梁任公这样“坚定直白”的解释为异性恋情诗。
比如朱熹,他一方面对《越人歌》的艺术价值大加赞赏,称其“特以其自越而楚,不学而得其余韵。且于周太师‘六诗’之所谓‘兴’者,亦有契焉。知声诗之体,古今共贯,胡越一家,有非人之所能为者。是以不得以其远且贱而遗之也。”,甚至认为《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君子兮未敢言”一章,“其起兴之例,正犹《越人之歌》。”把《越人歌》定性为楚辞的渊薮;但另一方面又抨击“其义鄙亵不足言”,至于如何“鄙亵”却不置一词。

48 当代学者的处理方式比较婉转 在赞美辞章之美的同时,含糊的说“这首《越人歌》‘是一首优美的民间恋歌’”(张正明),巧妙地规避了越人是男是女这个烫手的问题。 又有学者虽然确认了《越人歌》的情诗性质,“其为情歌,恐怕很难否认”(萧兵),但又进一步推理:《越人歌》“如此柔软娇媚”,歌者应为越女。 这个理由实在很无力,为什么柔软娇媚就是女性的专利?何况把《越人歌》的情调说成“柔软娇媚”也并不准确,《越人歌》的风格是融合了清婉隽永和质朴刚健的。(越地的人民其实很彪悍,当年秦始皇征服南方很费劲,以至于征服以后常年驻守越五十万军队控制南方郡县巩固统治) 还有很多学者开宗明义确认越人是男性,但对歌词的意义却忙不迭地纯洁化,以“谢辞”、“颂歌”目之,绝口不提情歌二字,比如正统文学史就常用这样的调子——《越人歌》反映了楚国人民和越族人民的友谊。

49 附带介绍 席慕容也是从认定越女身份的角度, 用现代诗形式重新演绎了同样的爱情主题。

50 《在黑暗的河流上—— 读《越人歌》之后 作者:席慕蓉 灯火灿烂 是怎样美丽的夜晚 你微笑前来缓缓指引我渡向彼岸 那满涨的潮汐
  灯火灿烂 是怎样美丽的夜晚   你微笑前来缓缓指引我渡向彼岸   那满涨的潮汐   是我胸怀中满涨起来的爱意   怎样美丽而又慌乱的夜晚啊   请原谅我不得不用歌声   向俯视着我的星空轻轻呼唤   星群集聚的天空 总不如   坐在船首的你光华夺目   我几乎要错认也可以拥有靠近的幸福   从卑微的角落远远仰望   水波荡漾 无人能理解我的悲伤  

51 所有的生命在陷身之前   不是不知道应该闪避应该逃离   可是在这样美丽的夜晚里啊   藏着一种渴望却绝不容许   只求 只求能得到你目光流转处   一瞬间的爱怜 从心到肌肤   我是飞蛾奔向炙热的火焰   燃烧之后 必成灰烬   但是如果不肯燃烧 往后   我又能剩下些什么呢 除了一颗   逐渐粗糙 逐渐碎裂   逐渐在尘埃中失去了光泽的心   我于是扑向烈火   扑向命运在暗处布下的诱惑   用我清越的歌 用我真挚的诗

52 用一个自小温顺羞怯的女子   一生中所能   为你准备的极致   在传说里他们喜欢加上美满的结局   只有我才知道 隔着雾湿的芦苇   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   当灯光逐渐熄灭 歌声停歇   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遗落了的一切   终于 只能成为   星空下被多少人静静传诵着的   你的昔日 我的昨夜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一日

53 附记: 《越人歌》相传是中国第一首译诗。鄂君子晰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
有人说鄂君在听懂了这首诗,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后,就微笑着把她带回去了。 但是,在黑暗的河流上,我们所知道的结局不是这样。

54 壮士的慷慨悲歌:易水歌 〔战国〕词:荆轲;击筑:高渐离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战国〕词:荆轲;击筑:高渐离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释:萧萧:指风声。 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史记·刺客列传》: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55 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的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56 荆轲与秦舞阳和樊于期的头颅

57 悲剧英雄,功败垂成 对荆轲的行为,自古以来评价不一: 有人说荆轲是舍生取义的壮士, 有人说他是微不足道的亡命徒,
还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的恐怖分子。 但短短的两句诗永垂于千古,有去无还的决死情怀,诗里表现的雄壮情绪,令人心悦诚服!

58 古人评价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 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壮士丰采跃然纸上。
张戒评:“此二语遂能写出天地愁惨之状,极壮士赴死如归之情。”(《岁寒堂诗话》)“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 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胡应麟《诗薮》),“其感激悲壮,语短而意益长”(李东阳《麓堂诗话》),打动后世无数人的心。

59 咏荆轲 作者: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作者: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朱熹说: “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60 传说为上古时代的歌谣 《击壤歌》 《卿云歌》

61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见《帝王世纪》)
据记载,这是帝尧时代一个80岁老人所唱的歌。从社会发展史看,原始公社时期,生产力相当低下,不可能有独立“凿井”“耕田”这样的经济生活,那个时代的人,也不大会有“帝力何有于我”的思想。这些抵牾之迹,或出于后人的改笔,但从基本内容看,应该还是产生较早的。

62 《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整句意思:祥云灿烂,延绵不绝,日月光辉,永驻人间。
 卿云烂兮,糺(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整句意思:祥云灿烂,延绵不绝,日月光辉,永驻人间。 【卿云】古代一种洋溢着祥瑞之气的彩色云朵。 奥运火炬构思应该与之有一定关系,其象征意义在于传统积淀下来的重大民族心理意识,祥云的造型之所以在众多方案中被认可也有这个原因! 【烂】 “烂”即灿烂,光明的样子。 【糺缦缦】萦绕舒卷貌,指萦绕飘浮状。 【旦复旦】 “旦”即日出,“旦复旦”即日复一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为“明明相代”,日月光辉长久照耀,象征舜禹禅让将给天下带来无穷光明与福祗。据说舜唱完《卿云歌》叹息道:“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也有隐寓禅让之意。(盛大气势,上天永远眷顾中华民族。类英美国歌《天佑吾皇》《星条旗永不落》--《天佑中华》)

63 传为虞舜创作 这首《卿云歌》是虞帝舜大宴群臣百工时的集体唱和之作,其原意是对五帝禅让制度的歌颂,但由于其气象高浑而成为超越流俗的精品。
《尚书大传•虞夏传》说舜登位的第十五年,“卿云聚,俊义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因而,据说此乃中国第一首国歌。

64 时代颂歌 这是上古黄金时代的时代颂歌。 黄金时代的第二代领袖舜大会群臣,互相歌颂伟大的时代、盛世的荣光。并且进行了第二代领袖和第三代领袖的权力交接,舜当场宣布禹为他的继承人。宣布的当场,连天地都来庆贺了,于是祥云铺天盖地啊。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古人喜欢铺陈这样的的祥瑞歌咏的场面,你再看现在的盛世,难道不会觉得历史何其的相似吗?

65 相关的延续 舜帝以咏叹调开场之后,群臣马上用大合唱来响应,于是,又有一首激进个人主义崇拜的诗作诞生在历史。《
  舜帝以咏叹调开场之后,群臣马上用大合唱来响应,于是,又有一首激进个人主义崇拜的诗作诞生在历史。《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记载,群臣咸进曰: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有光华,弘于一人。                            ——《古诗 源卷一 古逸》     舜帝在荣光中,兴致勃发,意气扬扬,乃再歌曰: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轻,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善,莫不咸听。鼚(chāng鼓声)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qiān裳去之。                              ——《古诗 源卷一 古逸》

66 古今一也 前后三首颂歌,君臣互相歌咏,体现了君臣团结,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歌舞升平。 可以说,上古时候就已经很和谐了,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67 真的成为了国歌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开会典礼时,将《卿云歌》作为临时国歌。 歌词: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歌词: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最后两句为汪荣宝所添加,让.奥士东(Jean Hautstont)谱曲。)

68 北洋政府时期仍是国歌 袁世凯篡权复辟时期废止。
1916年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政府教育部於1920年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国民政府上台后废止。 歌词: “卿云灿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北洋政府定为国歌。绚丽缤纷的云霞哟,彩绸般布满天空,光芒万丈的日月啊,普照大地,永远没有穷尽。这样的景象,确实很能慰藉一个贫弱的国家宏大想象欲望。

69 “复旦大学”的名字来源 复旦大学的“复旦”,也来源于此。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可惜当代中国大学的精神,做到了“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不是大学里的大师们,而是大学里的大官们!

70 简朴的校门

71 了解一下 复旦大学经历近百年的沿革,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 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0年高校初步进行院系调整(很少有的活下来的原校),1952年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分别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和沈阳农学院;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关系科并入复旦大学。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强强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72 古越民歌《车笠交》 这实际上源于民间流传的《越歌谣》,即类同于《越人歌》所流传的地域。 诗歌文本: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 yī 拱手行礼) 。 君担(提)簦dēng,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簦dēng:古代有柄的笠,像现在的雨伞。) ------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情意,不要一阔脸就变。(日后大家同学聚会就有真体会)。

73 成语来源 乘车戴笠 暗喻“苟富贵,莫相忘”,这是下层人民普通的愿景,乘车的人和戴斗笠的人结交,比喻不分贵贱贫富的友谊,所谓结为车笠之交。 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 《太平御览》卷四0六引晋代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手巾,解腰间五尺以与之为交,拜亲跪妻,定交有礼……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后因以"车笠"喻贵贱贫富不移的深厚友谊。

74 戴笠 有点玷污这么美好诗歌的名字----军统特务头子
在戴笠所有的特点中,最突出的也许是他为自己的领袖效劳的意愿。他为自己选择的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是“戴雨帽”(戴笠,字雨浓),其象征意思是“一个仆人”,即强调了这种动物般的甘做其主人蒋介石走狗的奴性,同时代表了封建观念中的相互尊敬。戴笠这么对别人解释自己的名字:“有一首古诗这么说:‘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75

76 推荐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李广田的《野店》,其结尾的歌词就是: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提)簦dēng,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道出了《野店》之中陌路旅途相识之人之间结识情义的淳朴与真诚!

77 欣赏内质相同的艺术特色 李广田散文的“人间味” 和 “乡土味”
《野店》:荒僻的村落中,路边的野店里,不同身份、地位和职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大家在这里休息、吃饭、喝酒、聊天,交流着天南地北的信息。这个旅途中的野店,仿佛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在这里人们得以暂时的忘记忧愁和烦恼。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如涓涓细流溢于笔端,而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情字。

78 《野店》最后末段原文 呼唤声、呵欠声、马蹄声……这时候忙乱的又是店主人。他又要向每个客人打招呼,问每个客人:盘费可还足吗?不曾丢了什么东西吗?如不是急于赶路,真应当用了早餐再走呢,等等。于是一伙路人,又各自拾起了各人的路,各向不同的方向跋涉去了。“几时再见呢?”“谁知道,一切都没准呢!”有人这样说,也许还有人多谈几句,也许还听到几声叹息,也许说:“我们这些浪荡货,一夕相聚又散了。散了,永不再见了,话谈得真投心,真投心呢!” 真是的,在这些场合中,纵然一个老江湖,也不能不有些惘然之情吧。更有趣的是在这样野店的墙上,偶尔你也会读到用小刀或瓦砾写下来的句子,如某县某某人在此一宿之类。有时,会读到些诗样的韵语。虽然都鄙俚不堪,而这些陌路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陌路的相遇又相知,他们一时高兴了,忘情一切了,或是想起一切了,便会毫不计较地把真情流露了出来,于是你就会感到一种特别的人间味。就如古人所歌咏的: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这样的歌子,大概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的吧。 一九三六(年)。

79 上古神话 保存在西汉淮南王刘安所编的《淮南子》中的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 女娲wā补天(造人)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80 神话的保存文献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
《诗经》、《楚辞》是两部诗歌总集,其中多有取材于神话的诗篇。

81 中国学者一般认同马克思所下的神话定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又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因此,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就消失了。” 据此,神话定义为: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82 神话与宗教迷信的区别 神话:先理解然后再相信,其核心是征服与抗争,主动积极创造命运!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
宗教迷信:先相信然后也不用再理解了,其核心是俯首与放弃,被动消极地顺从命运。----把自己交给上帝,然后啥也不用思考了!

83 中国神话缺乏系统性 由于时代的久远,再加上儒家对神话采 取排斥态度(《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致使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不像古希腊 神话那样被完整而有系统地保留下来。 可阅读《金枝》(英国人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一部研究阐述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 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

84

85 《山海经》 (一)地位:最有神话学价值,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 (二)概说:
1、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间,由不同时代巫(女)觋xí(男) 、方士据流传材料编选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2、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含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等方面资料。 (三)神多于神话;有大量对山神形貌描述,往往是奇形怪状动物,或兼有人和动物形体特征,或含自然崇拜或图腾崇拜意识,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海经、大荒经神话色彩最浓;虽是片断,不少故事已具清晰轮廓,有的甚至可得到完整故事和形象。

86 注意 中国古代神话的非系统性特征,更多是先民生产生活实践的要求反应。
因此也区别于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西方神话以及中国后来道家的“仙话”,所以一直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与理想秩序不可能发展成为宗教社会,尤其儒家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基本秩序的传统体系建立以后。理想道德与价值信仰的缺失是当今社会的危机所在,然而维持人心团结与社会稳定的寄托何在?

87 简要分类 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简要分类如下: 一、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身体肤发化作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二、始祖神话:女娲(补天)造人,精细加工捏出来的是上等富贵之人,所以量小而精致,后来批量以绳子甩泥巴创作出来的是下等平民,所以量大而粗糙。 ( 注意:女娲姐姐不姓锅!)

88 盘古 开天辟地 “盘古”搜索由新华社和 中国移动联手打造的 搜索引擎,盘古搜索 于2011年2月22日 正式上线开通。 盘古搜索定位于国家级
搜索引擎。 鄙人试用了一下,果然 很烂,烂到了国家级水平。

89 女娲造人 炼石补天 —宝黛木石前盟

90 简要分类 三、洪水神话 :鲧禹治水,堵塞(息壤)与疏导,战胜自然灾害。
西方的“诺亚方舟”表现的是上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惩罚,而洪水之后人类的再造,反映对人性的反省。 中国古代则是把其看作自然灾害,揭示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91 大禹治水

92 四、战争神话 :炎黄部落争战合并(司马迁当做了信史),共公怒触不周之山。
五、发明创造神话 :后羿射日,弓箭的发明意义重大,冷兵器时代的利器!还有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 。

93 后羿射日

94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的精神意识 (一)忧患意识。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对现实苦难深刻体验,与奥林匹斯诸神享乐精神形成对比。
(二)厚生爱民意识。对民众生命爱护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望。 (三)反抗精神,对命运抗争。

95 国产电视剧《神话》 真的是个“神话”

96 神话《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 发鸠(jiū,注意区别饮鸩zhèn止渴)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 ,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通假“叫”) 。是炎帝(即神农氏)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参见《作品选》第12页。)

97 现代版

98 意志的胜利! 女娃被东海淹死,化而为鸟,坚持以弱小的生命、菲薄的力量,向浩瀚的大 海复仇,这是何等的悲壮!
同于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的执着,坚韧不拔,震撼人心! 现实中虽然失败了,但取得了意志的胜利,体现上古先民们的生活信心!

99 《读山海经》 ①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②,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④,化去不复悔⑤。徒设在昔心⑥,良辰讵jù可待⑦!
大意: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

100 注释 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娲,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④同物:女娲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101 汪精卫

102 有辱先人之名! 汪精卫,本名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
祖籍江西婺源,出生于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fēng,后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大牌汉奸,死后为蒋介石还都南京挫骨扬灰。汪精卫死后,被葬在他生前选好的梅花山麓。梅花山处中山陵左侧。陈璧君自知汪的尸体日后难免被毁棺鞭尸,便亲自布置,在建造坟茔时,将5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中,然后浇灌成厚厚的坟堆,坚固无比。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派出工兵营,将汪墓炸毁。开棺后发现,汪氏入棺经防腐处理,尸体保存完好。除在汪的口袋里找到一张陈璧君亲笔写的“魂兮归来”的3寸纸条外,别无所获。随后,将起出的棺木装上大卡车,运到清凉山焚尸扬灰。

103 此“风”“骚”非彼“风骚” 先前文学的两大高峰:《诗经》与《楚辞》,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诗经》中的《国风》为代表,《楚辞》中的《离骚》为代表,合称“风骚”,也有“风雅”、“文人骚客”之说。

104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 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 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 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 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105 出版物

106 《诗经》的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过去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三种说法。
《诗经》这部书,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太师和乐工们整理、编纂而成的。关于孔子删诗三千到三百的说法,一般学者都认为不可信。 今人研究《诗经》作者包括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其中内容包括公卿列士献诗,民间诗,周王朝乐官保存下的宗教宴飨中乐歌等。

107 王者采诗 《诗经》中诗歌的创作时间,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秦穆公时,绵延五个世纪。创作的地点,几乎包括了整个黄河流域,加上长江、汉水一带,纵横上千里。怎样把众多的诗歌集中起来呢?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王者采诗”的说法。《汉书·食货志》曰:“孟春之月(阴历正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迪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都说由天子指派官吏坐车去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以便“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何休《公羊解诂》)。

108 孔子删诗 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于;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翻武雅颂之音。”《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都认为是由孔子选定《诗经》篇目的。 但是,持异议者提出一些反驳的理由

109 《诗经》产生的地域 《诗经》中诗歌产生的地域很广,涉及到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区的部分或全部。除了湖北地区(江汉流域)是南方外,其它都是北方地区。所以可以说《诗经》大部分产生在北方,显示的是北方文化的特色,从其中涉及的地名风物、山川气候亦可探知。

110 《诗经》的注本 《诗经》的古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公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即正义)。
《诗集传》是南宋朱熹注的。 此外,清代陈奂的《诗毛氏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以及今人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等,也是重要的参考书。

111 关于《十三经》 指在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最终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历代研究十三经的学问称为经学,经学分今文经学派及古文经学派。

112 1815年阮元刻《十三经注疏 》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十三经”注释版本以清代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113 1815年阮元刻《十三经注疏 》 春秋左氏传正义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左氏传正义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bǐng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shì疏

114 《诗经》在周代的作用 (一)推行礼乐制度的工具 (二)实行教化的主要工具 (三)政治外交活动的工具

115 小子!何莫学夫诗?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5)迩(ěr):近。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墙面,是面墙的倒装语,人若不学周南、召南,他就好像面正对墙而立,眼睛被墙障碍,无所见识,不能办事。

116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讲的是孔子的儿子接受教诲的事。原文: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 注:郑玄给班婕妤教授《诗经》引发的文化故事。

117 《诗》的内容语句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语言,多被引用表达潜在的的意蕴,如《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就是今之披风,或名斗篷。“同袍”是友爱之辞。 于:语助词,犹“曰”或“聿”。兴师:出兵。秦国常和西戎交兵。秦穆公伐戎,开地千里。当时戎族是周的敌人,和戎人打仗也就是为周王征伐,秦国伐戎必然打起“王命”的旗号。 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平头而旁有枝,矛头尖锐。 仇:《吴越春秋》引作“讐”。“讐”与“仇”同义。与子同仇:等于说你的讐敌就是我的讐敌。 泽:同“襗”内衣,指今之汗衫 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横直两锋。

118 背景: 西周的幽王(为了美女褒姒烽火戏诸侯的那位先生)为犬戎所杀,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并受王命攻打犬戎。王先谦解释本诗时说:“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以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

119 据《左传》说, 伍子胥借吴兵为父报仇,攻下了楚国的首都,楚臣申包胥来向秦国借兵,秦哀公就念了这首《无衣》。可见秦哀公的意思是:楚国士兵没有衣服穿吗?我秦国的士兵可以和你们共穿战袍。表达了秦国人会把把道义看得比个人利益更重,在重义轻利原则之下倾力相助。(秦国的刺刀曾经保护过不少外国,例如晋文公重耳回国主政)

120 注意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今天则更多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研究。

121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成为《诗经》最具代表性的六个特点。 “风雅”和“比兴”更成为《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代称。

122 关于《诗经》——诗经六义 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乐曲歌词 内容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开头) 表现手法

123 风、雅、颂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 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
宋代史学家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通志序》)

124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 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yōng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bīn风。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    

125 雅,“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一般看作“正声”。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126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 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127 赋、比、兴 这是按表现手法区分的。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注意:起兴常常同时混用难以辨析。

128 叙述农夫在一年中所从事的农业劳动,反映了人民的艰苦生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 暑退将寒时 十一月 bì风寒 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 寒风凛冽 没有衣服怎样过冬 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 sì修耕具 举足而耕 yè送饭 亩。田畯至喜。 jùn农官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述农夫在一年中所从事的农业劳动,反映了人民的艰苦生活。

129 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
《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 多年 事 “汝” 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 不肯顾念我 助词无意 往 乐土,爰得我所。 才得到使我安居乐业的居所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

130 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以雌雄和鸣的雎鸠,引出“君子”“淑女”的融洽。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和鸣声 鸟名 水中可居之地 君子好逑。 hǎo qiú 好的配偶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以雌雄和鸣的雎鸠,引出“君子”“淑女”的融洽。

131

132

133 战歌?情歌? 赋的手法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shuo,约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xu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xún疏远)兮,不我信(倒装,言而有信)兮。 郑玄笺曰:“从军之士,与其伍约”,即战士浴血疆场同生共死的约定: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我与你曾有过共同约定。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活着结束战争回乡垂垂老去。可叹如今生死相隔,这样真是让我难以独自活着面对啊。 可叹如今相离遥远,我们的约定竟成了空话(你对我没做到言而有信同生共死先我而去)。

134 情歌:对爱情的承诺! 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135 比兴的手法共通共用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写的是花,更是女子,“灼灼”两个字写尽桃花(女子)之艳。

136

13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兴也。桃,木名、华红,实可食。夭夭,少好之貌。灼灼,华之盛也。木少则华盛。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妇人谓嫁曰归。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兴也。蕡,实之盛也。家室,犹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兴也。蓁蓁,叶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

138 《诗经》汉代的流传:四家诗 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 齐诗出自齐人辕固,
韩诗出自燕人韩婴。 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兴盛一时。“毛诗”晚出,却属古文诗学:“毛诗”相传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大小毛公),据称其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宋以后一般认为为伪托)。

139 四家诗与今古文之争 三家诗均为今文诗学(今文经学的一支),即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时称今文或今字)记录,而没有先秦的古文旧本的诗学。
秦火(秦始皇焚书)以后,许多典籍尤其是儒家典籍失传,而《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毛诗”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东汉时始盛行于世,当时的大学者郑众、贾逵、马融、郑玄都治毛诗。 三家诗自魏晋后即无传者,并最终先后亡佚-“齐诗”亡于三国魏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南宋之后,仅存《韩诗外传》-而毛诗独盛。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140 古文经学《诗经》“毛诗郑笺” 《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
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 王莽改制失败后,东汉时期随着今文经学研究的日渐走 向繁琐,其影响也日益衰退。到东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崛起发展,并压倒今文经学。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堪称大师级的古文经学家,如贾逵、马融、许慎等人。 许慎是贾逵的高足,他集毕生心血写成《说文解字》,为古文经学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他本是马融的高足,属古文经学派。但他不拘泥于师说,也兼通今文经,并善于吸收今文经学中的一些学说,从而使古文经学更加完善,也使得古文经学最终压倒了今文经学。至此,从西汉末年开始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方始告一段落。

141 关于《诗经》:吾道东矣 马融追杀郑玄-------“吾道东矣”!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郑玄(字康成,山东高密人)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 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142 《诗经》内容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 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祭祖颂歌和周民族史诗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的歌功颂德之作。 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如周族史诗《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其他祭祖颂歌,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 教观念,是特定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的产物。

143 《诗经》内容 二、农事 《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占有重要地位。于是,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如《诗经》中的《臣工》、《丰年》,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七月》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此诗是风诗 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诗中客观反映出农夫生活和贵族生活的悬殊差别,在平铺直叙中抒发了哀怨和不满。

144 《诗经》内容 三、燕飨 xiǎng 《诗经》中有一类作品专门描写贵族宴饮的场面,是为燕飨诗。这类诗歌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 贵族的宴会往往是出于维系礼法、敦亲睦义的需要,而宴饮仪式则是礼的一种体现,因此这类诗歌总是赞美和乐融洽的氛围,井井有条的秩序;而对放纵失仪之举则加以讽刺。著名的作品有《小雅·鹿鸣》和《小雅·宾之初筵》。 《小雅·鹿鸣》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 (烟台有个著名的住宅区就叫“鹿鸣小区”。)

145 《诗经》内容 四、怨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政局动荡,王室衰微,社会矛盾加剧。抒写愤懑,抨击现实的怨刺诗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出现。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二雅之怨刺诗多出于公卿列士之手,内容集中于政治层面,表现上层士大夫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又往往与切身感受相结合。情辞恳切,风格沉痛而凝重。 大雅中的怨刺诗,如《民劳》、《荡》,针砭朝政,情绪愤激,讽刺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诗人试图力挽狂澜,但对现实又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哀。 小雅中的怨刺诗,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感叹自身遭遇。如《正月》揭露当时政治的腐朽,悲悼周王朝的沦亡。《十月之交》慨叹自己无辜遭受迫害、谗毁,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国风中的怨刺诗辛辣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 露和嘲讽。如《魏风·伐檀》对不劳而获无功受禄者甚为愤慨 。

146 《诗经》内容 五、战争徭役诗 以战争、徭役为题材,抒发对征调无度的不满,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充满恋土怀人的情绪。基调是忧伤哀怨的,也有格调比较昂扬的作品。《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是其代表。 有的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汉》,小雅中的《出车》。 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如《卫风·伯兮》,即写一位 妇女由于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堪。

147 《诗经》内容 六、婚姻爱情诗 《诗经》中写的最多的就是婚恋诗。是《诗经》中最为精彩的篇章,艺术表现真率自然,真挚动人。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 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 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 1、反映男女爱情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如《周南·关睢》、《邶风·静女》。 2、爱情遇挫的痛苦,如《齐风·南山》;爱情受阻挠时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愿望,如《鄘风·柏舟》。 3、反映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的,如《周南·桃夭》。 4、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如《邶风·绿衣》、《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148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作者善于运用质朴、纯真的语言具体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如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切、自然地流露出他们内心的各种情感,表达了他们朴实的愿望,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开端。

149 《诗经》的艺术特点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一般被认为是《诗经》的表现方式,但是关于它们的含义的解释却莫衷一是。其中朱熹的说法比较平实,被后世普遍接受。他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即陈述铺叙;比即譬喻和比拟;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感,以启发联想和想象。 这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50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三、语言形式的特点 (一) 《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杂用三、五、七、八言。四言二节拍节奏感舒缓,是构成《诗经》韵律基本单位。 (二)据王力先生《诗经韵读》的统计,只有《周颂》中的八篇没有韵,其他诗篇大多押韵,多采用隔句押韵的方法,也有句句押韵及其它押韵法,押韵可增强节奏感。 (三)在结构上,大都采用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造成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四)《诗经》语言凝练、生动,词汇丰富多采。迭字、双声、迭韵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美。

151 重章叠句,双声叠韵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还运用叠字、双声(两个字或几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等修辞手段。 这也是后世具有民歌色彩的诗歌创作的显著特征。

152 四言形式 四言----只有简单的二二节拍,平稳含蓄,适合表达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内敛克制持重文学内容。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 后世箴、铭、诵、赞等 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

153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诗经》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 二、《诗经》树立了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
三、《诗经》建立的比兴传统,构成后世文学表现的基本手法 。 四、四言诗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的传承。

154 一、抒情言志。 有少数叙事史诗,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卫风·氓》这类偏于叙述的诗篇,其叙事也是为抒情服务。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此后,我国诗歌沿《诗经》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155 二、现实主义的“风雅”精神 。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中以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发愤之作,为屈原所继承。“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史记·屈原列传》) 《离骚》及《九章》中忧愤深广的作品;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慷慨之音;陈子昂主张以“风雅”广泛深刻的现实性和严肃崇高的思想性,以及质朴自然、刚健明朗的创作风格,来矫正诗坛长期流行的颓靡风气;李白;杜诗以其题材的广泛和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而被称为“诗史”;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注重现实生活、干预政治的旨趣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倾向;陆游到黄遵宪。

156 三、“比兴”、寄托。 比兴手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比兴就成固定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经》于比兴时有寄托,屈原在《楚辞》中发展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157 四、四言诗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的传承。 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四言诗创作;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追溯到《诗经》。

158 作品选讲,注意背诵 主要选讲有代表性的诗篇,既有《作品选》已经涉及的,也有部分补充的。 大体上倾向于抒发真实性情的婚恋爱情诗。
选讲的作品一般要求熟读和背诵。

159 诗经•周南•关雎 (作品选第16页)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yuè )之。

160 爱情诗之祖 《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爱情诗之祖 《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161 主题 :后妃之德? 《毛诗序》解释《关雎》的第一句就是:“《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歌咏的是后妃的美德,是风化的开始,后妃指的是周文王的妃子。 《关雎》的男主人公自称“君子”,诗当出自一位贵族青年之手,且诗风清新高雅,带有明显的周代礼乐文明的属性。

162 文学与政治教化 这首《关雎》诗,依照孔颖达和朱熹等古人官方的观点,是有意深文周纳教化的作用,可以反映古人从汉以至唐宋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是如何的一种状态。那就是刻意的要求人民的生活政治化、人民的精神驯养化,以一种稳固的家庭关系维持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状态。

163 儒家诗学理论 《诗经》的编纂并未如《毛诗序》所强调的那样有过分多的政治教化精神 !
但是文学在儒家伦理体系中的工具化倾向仍然经过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专制得以强化,充斥伦理说教,进行泛道德化的文学创作与欣赏标准要求,这样功利性的工具性仍然在现当代社会根深蒂固,因为源远流长!

164 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yì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发乎情,止乎礼义! 在孔子看来,文艺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而且要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表达的正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这里包含了孔子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他期望人的生活与感情都是健康、正常的,反对沉溺哀乐、毁伤生命。

165 思无邪 《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温柔敦厚,思想健康: 写相思不止一味缠绵 写欢乐而无轻薄言辞

166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nìng不嗣sì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táo兮达tà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67 注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毛传:"青衿,青领也。周代学子之服装。"后带因之代称学子﹑生员为"子衿"。
古人讲“青色”是指深蓝色接近黑色,是靛diàn青,蓝色和紫色混合而成的一种颜色。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这样来自女生的暗示无人不晓吧!! 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宁nìng:难道。 嗣sì:继承;接续,传递,继续相问,保持联系之意。 另有一种解释认为: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我查询《汉语大字典》没有发现有这个读音和用法,读作嗣sì的含义可以在诗中解释的通顺,不必非要做通假字解释。

168 注释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以细节性的挂件表达爱慕与思念。
挑táo达tà:挑,音táo,亦作“ 挑闼 ”。亦作“ 挑挞 ”。朱熹《诗集传》:“挑,他刁反。轻儇xuān跳跃之貌。达,放恣也。”表示为轻薄放恣貌。又《毛诗诂训传》:“挑达,往来相见貌。” 达,读音为tà,表示独自来回走动,接近于毛诗的解释,查找《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同于“左人右达”字,古代字典《集韵》解释为:逃也,也表达行不相遇。 另外有解释说“挑达”为连绵词,表示为轻薄无行之意,同于“轻佻”的通假字。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中间有小道,类似物理楼前的小树林之约会专用场所啦!。

169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170 汝以为“淫奔”否?! 《郑风·子衿》 是《诗经》中比较著名的爱情婚恋作品,可惜一般作品选本大都不选,怕是勾起了相思吧!
《毛诗序》以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 朱熹《诗集传》则说“此亦淫奔之诗。”,反向理解这位“淫奔大师”的话,倒是可以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171 内容说明:青涩的青春!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172 试作一篇校园微型小说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173 注意其中出色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

174 相似之句 相似句应用于《诗经》中还有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植物)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植物)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175 曹操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76 政治:情味显得缠绵深长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 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177 类似《子衿》的《静女》 ① 出自《诗经 ·邶(bèi)风》②
 静女其姝(shū)③,俟(sì)④我于城隅(yú)⑤。爱⑥而不见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静女其娈(luán)⑨,贻(yí)⑩我彤(tóng)管⑪。彤管有炜(wěi)⑫,说(yuè)怿(yì)⑬女(rǔ)⑭美。  自牧⑮归(kuì)荑(tí)⑯,洵(xún)⑰美且异。匪(fēi)女(rǔ)⑱之为美,美人之贻。 《作品选》第21页

178 通假字: 爱:通“ 薆”,隐藏,遮掩。(薆,草木茂盛的样子) 见:通“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怿,欢喜) 女:通“汝”,你。 归:通“馈”,赠送。 匪:通“非”,是。

179 注释 ① 静女:文雅的姑娘。 ② 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 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 俟(sì):等待,等候。 ⑤ 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 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 见: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⑧ 踟蹰(chí 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 娈(luán):美好。

180 ⑩ 贻(yí):赠送。 ⑪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管,有人说是茅草。 ⑫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⑬ 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⑭ 女(rǔ):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⑮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⑯ 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 ⑰ 洵(xún):的确,确实。 ⑱ 匪(fēi)女(rǔ):不是你(荑草)。匪,通“非”。

181 读解:爱情与政治的纠结 旧时的各家之说多有曲解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情爱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182 民歌有大量”双关“的用法,以后会有很多涉及
双关: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双关句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83 象征: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来表情达意。
彤管:红色是心的颜色,是火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荑草:白色是云的颜色,是雪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淳朴和高尚。 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又叫顶针、联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184 等待与守候,典雅与温丽 诗短小但不乏情趣。三小节诗表面上只写了几个动作,具体欣赏要调动想象填补其留下的大量“空白”。那么,这三小节就发展成了三幕小短剧。 请尝试用现代语言口头翻译这则关于“约会”的情事和情趣!

185 第一幕  第一幕(开头四句):男子和一个腼腆文静的漂亮女子幽会,问她幽会的地点在哪?女子笑而不答。后来女子悄悄打发一个小丫鬟或她的弟弟妹妹告诉男子:在城角儿。因为那里人少又僻静。听到这个消息,男子兴奋地饭也吃不下了。好不容易挨到日暮,便飞一般地奔到城南的角楼。“怎么没有她的身影,难道失约了不成?”再细一看,大喜过望,她来了,瞧!那角楼边儿不是放着她送我的箫笛吗?她一定是藏在哪里让我着急。男子找遍了角落就是没有找到,急得在角楼四周走来走去,抓耳挠腮。

186 第二幕 幕二(中间四句):找哇找,男子又急又气得蹲在了墙角一言不发。拿起了彤管吹起了那首曾经让她心动的乐曲。果然,她不知什么时候,女子悄悄地走到他的身边,静静地站在那儿入神地听着。一曲完了,两人见面,分外高兴。女子说:“真好听。”男子说:“那是因为你送得彤管好看。”

187 第三幕 幕三(结尾):转眼春天来了。大地吐绿,碧草萋萋。一对男女的爱情也在滋润成长。她们打算订立婚约了。又是一个春风和煦的傍晚,依然在初次见面的城楼边。姑娘已消去了初恋时的腼腆。手持一束洁白的茅草芽和几支野花儿,婷婷玉立地等在那里。这洁白的茅草是爱情的定情物,她在姑娘的手中是那样的洁白美丽,如天边的白云。在小伙子眼中,茅草芽儿已经和美丽的姑娘融为了一体,他接过了茅草芽,也就接过了姑娘的心。

188 翻译 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189 静女其姝:形容女子的美好姿态

190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细节中蕴含的单纯相思!
1. 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彤管有炜。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毛 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 郑玄 笺:“彤管,笔赤管也。” 陈奂 传疏引 董仲舒 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 高亨 《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 余冠英 《诗经选译》。《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李贤 注:“彤管,赤管笔也。” 2. 指女子文墨之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三闺秀时代相近,并有功是书。彤管清徽,一时鼎峙,韵矣哉!” 3. 指 汉 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晋书·夏侯湛传》:“入阊阖,蹑丹墀,染彤管,吐洪煇,干当世之务,触人主之威,有效矣。” 明 何景明 《田子行》:“我持彤管双凤翎,浮沉帝傍近紫庭。” 4. 指画笔。 彤管流芳。 明 唐寅 《题牡丹画》诗:“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191 爱屋及乌的情感表现 三章为三个片段,用“赋”的手法,围绕对女子的爱悦,就三件事,直接铺叙。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踟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吟诵此诗,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192 《硕人》略讲 《卫风·硕人》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美貌,着力刻划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描写细致,比喻新鲜,以致清人姚际恒由衷感叹:“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从庄姜身份家世写起,再写其外貌,有如一个特定镜头。最后一节在“河水洋洋”,“葭菼揭揭”优美环境中,铺写“庶姜”“庶士”的盛况,又像是一幅画面,镜头慢慢推向远方,一行人走向远方,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新鲜生动,而且意味深长。

193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194 硕人:原意是高大白胖的人,引申为美女,可见公元前七百多年的春秋时代,人们(至少是卫国的人们)喜欢高大丰满、皮肤白皙的美人,健康美还是比较吃香的。(庄姜是齐国/山东美女)
林黛玉与薛宝钗你喜欢谁?宋以后的病态美!

195 关于“硕人”本意 “硕人”,原意是高大白胖的人,引申为美女,可见公元前七百多年的春秋时代,人们(至少是卫国的人们)喜欢高大丰满、皮肤白皙的美人,健康美还是比较吃香的。 硕者,大也,直译就是“大美人”,身材颀长,高大丰满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美。 古人以大为美,因为大才实用,“美”字本身的解释一种就是“羊”“大”为美,因为可以多产羊毛多长羊肉提供给人类;另一种解释是人头上顶了个羊角,说明人类已经觉悟到“美”具有抽象性,需要装饰装扮并加以欣赏! 美的标准具有时代性,唐代以前的肥美(杨玉环),宋代以后的瘦美(林黛玉),文革中的“铁姑娘”,现代的??

196 《卫风·硕人》片段 手如柔荑tí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 ,齿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 巧笑倩qiàn兮,美目盼兮。

197 注释 荑:(tí题)通“稊”。草名。一种像稗子的草。《诗·邶风·静女》:“自牧归荑。”这里用为草名之意。
蝤蛴:(qiú求.qí其)天牛的幼虫。天牛科。黄白色,身长足短,呈圆筒形。蛀食树木枝干,是森林、桑树和果树的主要害虫。此处借以比喻妇女脖颈洁白丰润之美。 瓠:(hù互)瓠瓜。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吃。如:瓠齿:整齐、洁白的牙齿。瓠犀:葫芦的籽,洁白而整齐。 螓:(qín秦)虫名。古书上指像蝉的一种昆虫。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而有文彩。如:螓首(妇人的额头,方广如螓);螓首蛾眉(额广而眉弯。用以形容妇人容貌的美丽)。 倩:(qiàn欠)《广韵·霰韵》:“倩,巧笑貌。”《字汇·人部》:“倩,美笑貌。”这里用为形容美人含笑的样子之意。 盼:《说文》:“盼,目黑白分也。”《字林》:“盼,美目也。”这里比喻为美目流转之意。

198 译文 窈窕淑女体修长,披风罩在锦衣上;齐侯女儿多娇贵,嫁给卫侯到吾乡。 她和太子同胞生,也是邢侯小姨妹,谭公是她亲姐丈。 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 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窈窕淑女身材高,驻马停车在城郊;四匹雄马多矫健,马辔两边红绸飘, 鸟羽饰车好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黄河之水声势大,奔腾向北哗啦啦;撒开鱼网呼呼响,鳣鲔跳跃泼剌剌, 芦荻稠密又挺拔。陪嫁女子服饰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199 内容简介 第一章,通过对庄姜的族类和外戚的铺写, 赞扬她出身之高贵,是个美丽的贵族女子。
第二章,集中描绘庄姜的形象与神态美。 形象与神态美。 第三章,写庄姜出嫁时 车 、 服 、 礼仪之盛 , 侧面烘托庄姜之美。 第四章,以黄河之水起兴,极力铺张远水近 景和 陪嫁人员 。动静结合,衬托出她的 悦 怿 心情。

200 赏析 这首诗据说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全诗是写她初嫁来时的情况。首章写她出身高贵,次章写她形象之美,第三章写结婚仪式,第四章写送嫁的情况。
庄姜夫人是当时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可别小看这句“东宫之妹”,这是明写庄姜夫人跟太子是一母所生,也就是王后所生,凸显她娇贵的身份。 有人说这位美丽的庄姜夫人嫁给卫庄公之后,受到了冷落谗嫉,没有子嗣,所以卫人同情她,为她做了这首赞美诗——这个“有人说”来自《左传》,力挺者是朱熹,不过这个解释向来很有争议。但人们宁愿相信这是人民同情美而无子的王后所做的诗,比较有人情味。 不过更多后人还是冷静指出这首诗其实看不出什么同情怜悯的成分,纯粹是赞美,是庄姜嫁到卫国时卫国人拍马屁的诗。

201 诗歌主题:大约为赞颂之辞 历来有三种主要的观点: 一是“怜悯”说。 二是“劝谕”说。 三是“赞美”说。

202 一是“怜悯”说。据《左传·隐公三年》记庄公 之女庄姜,美而无子,受到馋嫉,卫人为之赋 《硕人》。《毛诗序》及朱熹《诗集传》等古 代多数注本采此说,称为“闵庄姜也”。

203 二是“劝谕”说。据《烈女传·齐女傅母》记载, 庄姜初嫁,重衣帽而轻德行,傅母加以规劝, 使其感而自修,卫人为作此诗。汉代以后今文 经学系统,多采此说。

204 三是“赞美”说。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认 为此诗纯为赞美庄姜,并无“悯”、“谕”之 意。今人多采此说。
卫国相对于齐国而言实力相差悬殊,通过婚姻交结大国其中的政治意味十分浓厚,卫国人拍马屁只会嫌力度不够,怎敢怠慢这个以万乘shèng之国实力为后盾的美貌女子!

205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子夏问孔子《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告诉他是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之意。子夏从“绘事后素”想到“礼后于仁”,所以孔子认为可以跟他谈诗了。 为什么呢?因为《诗》的巧妙在于曲折有致,只有会触发的人才值得跟他谈《诗》,孔子肯定的说:商(子夏)啊!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从现在起,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中的「思无邪」了!」

206 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前半部分是工笔摹写,经典的比喻表现庄姜的美貌细节。然后进行正面与侧面描写的结合。
后两句从侧面进行的抽象描写刻画其神韵,给予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和向往与追问:究竟有多美? (汉代)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207 顾盼流光,倾国倾城 这首诗用比喻和铺叙的手法,准确而形象地刻画了庄姜形态之美。
第二章末二句还兼及神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十分美丽而活泼的少女,旧有“美人图”之称。这一工笔摹写的手法,对后世诗赋很有影响。吴闿生说:“生动之处《洛神》之蓝本也。”(《诗义会通》)这话是不错的。

208 正面摹写,工笔精细 以上类似古代工笔画的精细摹写,形容美女细节性的表述都是经典型的比喻,有些部分传神至今不衰,由此也可以部分见出上古先民们朴实无华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心观察捕捉到的动植物外表形状细节的比拟,表达了人们对女子的美貌的一般水平认识。不过,直到今日,仍然具有代表性,当然例如天牛这样小虫子的脖子的比喻,真亏先民们想得出来,现代人的思想发达不会再如此比拟了!----回眸一笑百媚生!

209 侧面描写,神韵之美 真正的美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最多只能用虚词修饰例如美的流光溢彩,惊心动魄!所以,全篇最出彩的诗句就是上升到哲学精神层面虚化表现硕人之美,具有巨大想象空白空间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巧笑:甜美的笑貌。倩:含笑的样子,笑颜绽现有两小酒窝。巧笑倩兮:巧好的一笑,面颊便展露美的笑容。 盼:眼睛白黑分明。 美目盼兮: 美目一转动,黑白分明,十分灵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神采飞扬的精气神就是通过眼神来体现,所谓顾盼流光是也!正是 迷死人不偿命! 具体想象一下,似乎可以对应的感官视觉具象就是,使人感觉到抽象的矜持之美的,蒙娜丽莎的招牌微笑!------高山仰止:达芬奇果然很神奇,和《诗经·硕人》一样的神奇!

210 古代相类提法:“倾国倾城”! 不从正面进行描绘,而是发挥想象通过人们的主观思想在头脑中进行完美塑造,那才是最美的,所谓“倾国倾城”的表述就是源于对美的向往与打动 现实世界总是残缺的,无论什么样的美女都经受不起放大镜到脸上去找到的雀斑,完美只存在于想象之中!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中的完美! 白居易在形容杨贵妃的美貌所描写的诸多细节也许其他美女也能具备,但是最出神采的诗化描摹确实无限销魂的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电视广告美女也很喜欢用找一找比较有杀伤力!

211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在汉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其实没有什么具体描写: 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汉书·外戚传》) 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 红颜薄命,为解相思有工匠做其身影表演,实为皮影戏 附: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也有些这种意味!

212 “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 (方玉润 《诗经原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洛神赋》)

213 “回头率”相当于撞电线杆的效果!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绑、束)帩qiāo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巾)。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只)坐(因为)观罗敷。 (《陌上桑》)

214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215 西方最美的女人是谁:海伦 东西方相似的对于最高境界的美的感受,如同道家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其实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成功的追求所在! 《伊利亚特》写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因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而引起的,为了争夺一个美人,英雄纷纷上台,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作品写海伦向城楼走来的时候,作者就通过特洛伊长老的口做了这样的描写:“为了这样的一个女人,再打十年也值得!”,侧面写出了海伦美貌的巨大吸引力。

216 《特洛伊的海伦》 伊芙琳·摩根 1889年

217 西方影视作品《特洛伊》中的“海伦”形象: 德国影星黛安·克鲁格

218 中国古典美的体现:顾盼流光

219 关于郑卫之声,靡靡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出处】《吕氏春秋•季夏纪》:“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郑国与卫国民风比较开放,更能真实直率地表达感情,因而不符合儒家“中庸”的标准(中和适度,思想纯正,即所谓“思无邪”),而被认为是败坏伦理秩序的过分的靡靡之音(孔老夫子说他们思想不健康)。

220 关于“郑卫之声”所谓“淫”的问题 朱熹《诗集传》:“郑卫之音皆为淫声。” 《论语·为政》曰:“郑声淫”
《礼记-乐记》中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阳货》)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 郑卫之地早期是商民族聚居区,感情奔放、热烈大胆 。郑、卫两国(今河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比较少有束缚而能展现个体生命与生活的真情。 注:商民族在周代建立之后处于文明教化的边缘,也是经常被寓言故事埋汰挤兑的对象,换句话说被现政权刻意丑化诋毁以显现周代顺应天命替代比较腐朽愚蠢的商王朝。

221 思无邪 “思无邪”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jiōng》,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孔子借它来概括全部《诗经》的特征。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是句首语气词,无实意。无邪就是“雅正”。“思无邪”意在提倡一种“中和”之美。孔子赞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认为各篇的内容都是合乎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 孔子的“思无邪”说和《诗经》实际内容实际上是有矛盾的。

222 桑间濮上 【释义】: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后来用“桑间濮上”指淫靡风气盛行的地方。即男女幽会。   【出处】:《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桑间在濮水之上,春秋时卫国地。濮水,也叫濮渠,流经春秋卫地。源有二支,一支首受济水于今封丘县西,东北流;一支首受黄河于今原阳县北,东流经延津县南。二支合流于长垣县西,经滑县、濮阳县入山东注巨野泽。濮阳即因此水而得名。后因黄河决口、改道,渐被淹没。 春秋时,濮水之畔,土地平阔气候温和,桑树遍野,谓桑间濮上。当时卫国音乐不仅优美动听,而且相当普及。在濮水岸边,桑树林中,青年男女边劳动边歌舞,谈情说爱,自由自在。“桑间濮上”则正是当时这里繁荣景象的具体写照。

223 靡靡之音:雅与俗的争议 不过,大家其实喜欢靡靡之音,郑卫之声相当于今天流行音乐!
孔老夫子说《韶》、《舞》是最高雅不过的上等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可以代替疯涨价的猪肉,应该提倡。对于当时涌现出来的一些新生事物,比如说郑国和卫国的音乐,老夫子就很讨厌,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意思是郑国的音乐格调低俗、败坏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心灵。 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么高的觉悟。 那个时代,郑乐极为流行,甚至于精通这种音乐的乐师还被郑国当成出口商品,远销春秋诸国,各国诸侯都成了粉丝。秉承孔子遗志的门徒们四处奔走,苦口婆心试图去说服列国诸侯要反三俗。

224 恐怕郑卫之音还是最好听的! 例如《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今日世风亦是如此! 有一天,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去见魏国的魏文侯,谈到这个问题。魏文侯老老实实承认:“我穿的整整齐齐去听古乐,老打瞌睡;听新的流行音乐时候,却乐此不疲。”子夏没办法,义正词严地给魏文侯分析,说古乐多么健康,多么高尚;那些郑、卫之声多么低俗,多么浅薄,多么缺乏内涵。 魏文侯说的恐怕是心里话,反正前文介绍的抒发真性情的《硕人》《伯兮》《子衿》同属郑卫之地的风格,我们就很喜欢,孔老夫子喜欢的听之就可以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学习起来肯定没多大兴趣,反正肯定不能够解肉馋! 这说明郑卫之音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是一种带有色情、引人入邪的淫靡之音,所以孔子才反对郑声 但也是去除假面具和功利取向的真性情的抒发,反正都很喜欢《硕人》中健康完美的庄姜夫人!

225 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 常常与“靡靡之音”同时出现的就是“郑卫之声”,,“郑卫之音”始终成为靡靡之音的代名词。 后代发展成为乱世之音专指《玉树后庭花》之类! 邓丽君可为改革开放之初的靡靡之音代表了,甚至被蒋经国以台湾“总政战部”名义授予勋章表彰,对大陆心理战广播喊话过程中播放邓丽君歌曲吸引笼络大陆听众,效果显著!例如《甜蜜蜜》,当年专门有一本小册子针对之,叫做《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邓丽君 一个时代的“靡靡之音” 来源: 环球时报-人民网 邓丽君是华语流行歌坛第一位具国际影响力的歌手,华人社会里知名度最高的女歌星。今年5月8日是她逝世10周年纪念日,无数歌迷在世界各个角落以各种形式怀念着她。 一张名为《天国的情人》的专辑即将在亚洲各地发行,其中包括一首从未面世的歌曲《无奈》。上海将举办“思君十年———芳华十八邓丽君金曲上海演唱会”。香港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也陆续开始,其中以舞台剧《感受邓丽君》规模最大。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近日也频频响起她甜美的歌声……

226 弃妇诗代表《氓》 《作品选》第29页 整体上,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体现了温柔敦厚的《诗经》艺术风格。
作为弃妇诗的代表作,最早也堪称最好,为后世同类型作品奠定了内容与风格的基础。 后世著名的弃妇诗例如《孔雀东南飞》。 《卫风·氓》共六章,章六句,二百六十三字,为《诗·国风》一百六十篇中第一大篇。

227 “弃妇”概念最早出自唐朝 刘驾《弃妇》 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路旁见花发,似妾初嫁时。 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 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一位弃妇被赶出门的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女主人公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倾诉了她遭受遗弃的哀怨和痛苦。语言朴素无华,感情真挚深厚。 刘驾是晚唐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这首诗写得婉转含蓄,蕴藉自然,非常细致地描写了弃妇的内心活动过程,展示出弃妇的“怨而不怒”(《唐诗别裁集 》)的满腹苦情。 这与《氓》为代表的弃妇诗风格相似,令读者产生无限同情之感。

228 杜甫《佳人》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轻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这是因妻族不在显贵而遗弃妻子现象。

229 主题:始乱终弃 《作品选》第29页“解题”提出朱熹在《诗集传》中评说说《氓》为“刺淫奔”之作,甚至说: “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并进一步引申说“士君子立身一败,是以无往而不困耳。士君子立身一败,而万事瓦裂者,何以异此?可不戒哉!” 朱熹整日里看谁都不顺眼是“淫妇”,估计上学的时候追求美女被拒绝多次受了刺激!实际上,他的出发点就是儒家礼乐教化,儒家对于诗歌的政治伦理功利教化工具作用的文学批评理论,集中体现于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230 著名的《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言志,诗缘情,这还有些道理!)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对文学审美特质的曲解,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遗误千古,直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现在的主旋律作品创作的工具化认知,乃至于社会评价的泛道德化政治化的功利主义视角,例如寓教于乐,文学必须有益社会人心之类。)

231 《毛诗序》的诗歌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相传是汉人毛苌所撰《毛诗故训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 (2)指出诗的核心在于言志抒情。《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3)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在理论上明确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毛诗序》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并把文艺的教化作用看作是文艺的根本目的。 (4)总结了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提出“六义”说。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此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成为古代进行诗歌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准则。朱熹认为,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232 聘则为妻奔是妾! 《氓》中女子的遭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女子的压迫。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

233 始乱终弃,道德教化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为弃妇而作也”比较公正,以之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相比,认为“此女始终总为情误” 。 虽然朱熹的淫奔之说有些偏激,但是他从女子选择配偶必须三思而行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未必完全错误,聘则为妻奔是妾, “遇人不淑”几乎是所有女子人生悲剧开始的第一幕,民谚所云“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是也。至于进一步由之引申发挥要求立身处世谨言慎行显然也是有实际生活意义的,至于是否完全合乎“弃妇诗”原旨已经不再重要了!

234 内容三个生活片段 《氓》诗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她与一青年男子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展开情节;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决绝,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安命的性格鲜明地呈现给读者。虽属叙事诗,但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内容上叙述三个生活片段: 一是婚前的美好爱情; 二是诉说婚后不平等、不美满的家庭生活; 三是对背弃信誓之人并不留恋,抱着“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毅然离开夫家。

235 主题确实具有教化教训的意味 一般认为主题有四: 一是崇尚美好、自由的爱情、婚姻生活;
二是申诉男女不平等、为妇之苦,对遭虐待、被歧视的地位和处境表示不满和反抗; 三是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揭露和批判; 四是告诫社会同友要当心,不要再上那些负心郎的当。 注:其实某些电台里面知心大姐、妇女之友在接听电话诉苦苦口婆心劝解之时真应该把《氓》里面的诗句来上一段颇具有说服力,古代妇女都。。。。。

236 卫风·氓(méng) 氓之蚩蚩(chīchī),抱布贸丝。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②送子涉淇(qí),至于顿丘。③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④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⑤    乘彼垝(guǐ)垣,以望复关。⑥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⑦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⑧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⑨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⑩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⑾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⑿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⒀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⒁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⒂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⒃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⒅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⒆    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⒇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2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2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23静言思之,躬自悼矣。24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25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26 总角之宴,言笑晏(yàn)晏。2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8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9

237 注意生僻字读音 ①: 氓(méng) 匪(fēi) 蚩(chī) 淇(qí) 愆(qiān) 将(qiāng)
  ②: 垝(guǐ) 垣(yuán) 筮(shì) 咎(jiù)   ③: 于(xū) 嗟(jiē) 鸠(jiū) 无(wú) 葚(shèn) 耽(dān) 犹(yóu) 说(tuō)    ④: 矣(yǐ) 陨(yǔn)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裳(cháng) 贰(èr) 罔(wǎng)   ⑤: 靡(mǐ) 夙(sù) 朝(zhāo) 咥(xì) 躬(gōng) 悼(dào)   ⑥: 隰(xí) 泮(pàn) 晏(yàn) 哉(zāi)

238 ①卫国大致在今河南安阳、鹤壁、濮阳一带,由封康叔建国,并定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氓(méng):民,男子之代称,诗中指女主人公的丈夫。蚩蚩(chī):憨厚的样子。
③淇:水名。(今河南淇河)顿丘:地名。(今河南清丰)丘:古读如“欺”。    ④愆(qiān)期:错过期限,这里指拖延婚期。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过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⑤将(qiāng):愿,请。    ⑥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墙。“垝”倒塌。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    ⑦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⑧载笑载言:(因为高兴而)又说又笑。

239 ⑨卜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⑩贿:财物,指妆奁(lián),嫁妆。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⑾沃若:犹“沃然”,润泽的样子,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⑿于嗟鸠兮:“于”通“吁(xū)”,于嗟兮都是虚词,于嗟鸠兮:斑鸠啊!  

240 ⒀耽(dān):沉溺,贪乐太甚。 ⒁说:通“脱”,解脱。 ⒂陨(yǔn):陨落。黄:变黄。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⒃徂(cú)尔:嫁给你。徂:往,到。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⒄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浸湿。帷裳: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 ⒅爽:差错。贰:“貣(tè)”的误字。“貣”就是“忒(tè)”,和“爽”同义。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 ⒆罔极:没有定准,变化无常。二三其德: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⒇靡:无。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21夙:早。兴:起。这句连下句就是说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22“言”字无义。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生活既已过得顺心。 23咥(xì):笑貌。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  

241 24静言思之:好好地想一想。静:静下心来;躬自悼矣:真为自己感到悲伤。躬:自身。悼:伤心。   
25“及尔”二句言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现在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 26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泮(pàn):通“畔”,水边,边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27总角:男女未成年时结发成两角,称总角。宴:快乐。晏晏(yàn):形容快乐的样子。 28旦旦:诚恳的样子。 29反是不思: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哉(古读如兹zī):语气词;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 反是:违反这些;反:违反,即违背誓言;是:指示代词,指代誓言。 30已:了结,终止。 31焉哉: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

242 卫风·氓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听一段朗诵!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听一段朗诵!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43 注释译文和简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布匹。贸,换,买。]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靠近。谋:商量。]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顿丘:地名。涉,渡诃。]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子,你。愆(音qiān):过,错误。]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日期。

244 第二章 1-2章,追叙恋爱生活。姑娘既痴情,又温柔,充满幸福的憧憬。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垝垣(音guǐyuán):破颓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复关:借代复关地方的那个男子]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载……:一边……一边……] 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1-2章,追叙恋爱生活。姑娘既痴情,又温柔,充满幸福的憧憬。

245 第三章 总说自己的生活教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用了“兴”的手法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声] 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迷。] 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说甩马上甩;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人们沉溺于爱情,摆也摆不开。 总说自己的生活教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用了“兴”的手法 。

246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 ] 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 ] 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徂尔:往你家,嫁与你。徂,往 ] 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 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裳。[渐:浸湿] 一条淇水莽洋洋的水,车儿过河湿了半截帷。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贰:有二心] 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儿口是心又非。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极,准则。德,心意。] 十个男子九个行不正,朝三暮四哪儿有个准。 概说自己的不平遭遇。“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用了“兴”的手法。

247 第五章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 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 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 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夙兴:早起] 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言,句首助词。遂,满足心意] 一家生活渐渐兜得转,把我折腾越来越凶残。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咥:讥笑。] 亲弟亲哥哪晓我的事,见我回家偏是笑得欢。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音节助词。躬,自己。] 前思后想泪向肚里咽,自个儿伤心不用谁来怜。 本章细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痛苦。3---5章追叙婚后的不幸生活。其中的3、4两章采用了“兴”的手法,与后文诗意相连,含有隐喻。

248 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当初说过和你过到老,这样到老那才真够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淇水。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泮(音判):通畔,岸,水边。 ] 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漯河虽阔也有它的边。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宴,欢聚。晏晏,欢乐之状。言,音节助词。 ] 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愁烦。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真实;旦旦,诚恳 ;反,违反] 当年你许愿多诚恳,从未想过你会违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这。已,了结。焉哉,了吧。] 你违背这誓言想都不想,只好跟你了结了吧! 第六章,写她决心与他决裂,表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衬男子的反复无常。

249 余冠英今译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定了秋天好日期。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辞儿偏偏还不坏。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齐带。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男子们寻欢,说甩马上甩;女人沾不上,摆也摆不开。 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一条淇河莽洋洋的水,车儿过河湿了半截帷。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口是又心非。十个男人九个行不正,朝三暮四哪儿有个准。 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一家生活渐渐兜得转,把我折腾越来越凶残。亲弟亲哥哪晓我的事,见我回家偏是笑得欢。前思后想泪向肚里咽,自个儿伤心不用谁来怜。 当初说过和你过到老,这样到老那才真够冤。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漯河虽阔也有它的边。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愁烦,记得当年和他许的愿,事儿过了想它也枉然。回头日子我也不妄想,撒手拉倒好赖都承当!

250 结构图: 情节 感情基调 热情 幸福 恋爱 沉痛 怨恨 婚变 清醒 刚强 决绝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热情 幸福 恋爱 沉痛 怨恨 婚变 清醒 刚强 决绝

251 六章内容简述 《氓》诗一、二章,用赋直陈女主人公与氓从美好纯真的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据女主人述说,她原本是一位靠采桑、养蚕、缫丝卖钱为生的乡间桑女。在生产品交换的集市上与一青年男子氓相遇,相互在交易中接触相识。她追忆说:“当初那氓说用他的布来换我的丝,其实是借故来向我谋求婚事的。他的憨厚、朴实引起我的好感,我愿意与他相处。每次相会,我都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才肯分手。他多次恳求我嫁给他,甚至一再抱怨我有意拖延佳期。我也一再向他解释说: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还没有选好媒人向我家正式行求婚之礼。你可千万别生我的气,那么咱就把金秋作为婚期好了。”通过相处,一个热烈追求,一个痴心相爱。经占卜问筮、说媒请亲之礼,男娶女嫁,终成婚眷。女主人公对这一段恋爱生活,是那样痴情向往。   

252 诗中第三章,为全篇转捩点,采用比而兴和插叙手法,通过女主人公的议论和抒情,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比喻,为下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张本,来表达她的感情已由开始的爱情得意高峰,顿时跌落到失意绝望的深谷。   第六章,是这首诗的总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章。女主人公唱道:“开始你对我发誓,夫妻要白头偕老,如今老来却使我恨怨。淇水虽宽尚有岸,沼泽再广也有边,惟我之痛苦无限?回顾少年未嫁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此算了吧。”女主人公认为,既然你背叛初衷到情意已断、恩爱已绝的地步,我何苦为你的负情百思不解、自寻苦恼呢!对此,她并不徘徊留恋,愤而决绝大归,表现了她性格的刚毅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253 现实主义的对比手法 《氓》能够翘居弃妇诗的榜首,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尤其是对比的手法运用的极为突出。 首先是人物形象之间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多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反衬,个性显得鲜明。其次是人物自身的前后对比:氓始则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则快乐,终而凄苦。此外还有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有人认为它已具有戏剧因素,因为戏剧的主要因素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后世苦情戏多不脱此俗套了。   

254 《氓》 恋爱 婚变 决绝 (对比) 情节: 章节: 人物: 手法: 赋 三四—比、兴 五—赋 赋 一二 三四五 六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反是不思 人物: (憨厚老实) (自私变心) (冷酷无情) (对比)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女:秋以为期 载笑载言 亦已焉哉 ! (热情纯真) (毅然坚决) (辛苦蒙辱) 手法: 三四—比、兴 五—赋

255 悲剧意味 《卫风·氓》是一首距今2700余年的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综观全诗,实为刺时之诗,是《诗经》中最有特色、最富感染力、最具批判性的上好作品。观照当今,仍有启迪。 《氓》的悲剧性,白居易说: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井底引银瓶》序:“止淫奔也。”)

256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以白描的手法,用“井底引银瓶”、“石上磨玉簪”兴起全诗。诗中讲的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与一个少年英俊的男子一见钟情,不顾礼教的威严,瞒亲别家,私奔男方,然而一直为公婆所不容,忍辱负重五六年,最后还是不得不割断情思,离家出走,陷入有家不可归的悲惨境地。 全诗以主人公自述自身的遭遇,劝戒那些当今正在热恋的青年男女,不要因草率而决定终身大事。成语“墙头马上》” 指男女相互爱慕,语出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元代白朴的著名戏曲《墙头马上》,就是根据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编纂出来的。

257


Download ppt "秦跃宇 手机:13655454107 E-MAIL:qyyching@sohu.com 中国文学史 秦跃宇 手机:13655454107 E-MAIL:qyyching@sohu.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