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 1 節 神經與運動 第 2 節 激素與協調 第 3 節 動物的行為 第 4 節 人類的免疫反應
第五章動物的協調作用 第 1 節 神經與運動 第 2 節 激素與協調 第 3 節 動物的行為 第 4 節 人類的免疫反應
2
第 4 節 人類的免疫反應 免疫反應 淋巴系統 人體的免疫作用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專一性防禦作用 免疫系統的疾病
3
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細胞間協調作用的比較
釋出化學物質的細胞 釋出的化學物質 接受化學物質的細胞 傳導速率 作用 時間 神經 系統 快 較短暫 內分泌 慢 較持久 免疫
4
免疫反應 環境中有各種微生物,如病毒、細菌黴菌和寄生蟲等,它們隨時都可能入侵人體內,其中會使人生病者,稱為病原體。
動物體具有內在防禦的協調作用,以對抗外來的病原體或內生的惡性腫瘤,此種保護動物免於疾病的作用,稱為免疫反應。
5
人體防禦的構造可分成為三道防線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先天性免疫) 專一性防禦作用(後天獲得性免疫) 皮膜屏障。 吞噬作用。 發炎反應。
細胞免疫 抗體免疫
6
第 4 節 人類的免疫反應 免疫反應 淋巴系統 人體的免疫作用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專一性防禦作用 免疫系統的疾病
7
淋巴系統 人體的免疫反應主要靠淋巴系統完成,淋巴系統由初級淋巴器官及次級淋巴器官組成。
初級淋巴器官:包括骨髓與胸腺,是紅血球、白血球及淋巴球生成或成熟的場所。 次級淋巴器官:由脾臟、淋巴結、扁桃腺及特定的淋巴組織所組成,是免疫反應發生的主要部位,病原體入侵時,淋巴球會在這些部位大量增生。
8
高二 Ch5-4
9
淋巴器官簡介 淋巴液:微血管網內血液等滲出血管,進入組織間隙就稱組織液,組織液再滲入微淋巴管就稱為淋巴液,簡稱為淋巴。
淋巴管:淋巴管分布全身,淋巴液從微淋管匯入淋巴管,再流入兩條主要的淋巴管,即右淋巴總管及胸管(左淋巴總管),最後分別注入靜脈而回到血液循環系統。
10
淋巴結(也稱淋巴腺): 構造:由許多淋巴管和淋巴組織眾集而成的顆粒狀構造,形如蠶豆。 分布:分布於皮下及內臟器官之間,常成串出現。
功能:淋巴結可將淋巴液中的雜質,如小血塊以及外界侵入的微生物過濾、吞噬,是人體重要防禦系統之一。
12
胸線:位於胸骨背方,嬰兒時期發達,年長後萎縮;功用為製造淋巴球,是T細胞成熟的地方,與免疫作用有關。
脾臟: 位於腹腔左上方,是身體最大的淋巴器官。 功用:內具大量T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 儲血。 破壞衰老紅血球。 扁桃腺:位於咽部與舌根附近,由淋巴組織組成;功用為保護呼吸系統,避免受外界病原體的感染。
13
第 4 節 人類的免疫反應 免疫反應 淋巴系統 人體的免疫作用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專一性防禦作用 免疫系統的疾病
14
人體的免疫系統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先天性免疫) 皮膜屏障。 吞噬作用。 發炎反應。 專一性防禦作用(後天獲得性免疫) 細胞免疫 抗體免疫
15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是與生俱來的抵抗力,不必經相同病原體的前次刺激即可擁有。
非專一性免疫 flash
16
皮膜屏障 為身體的第一道防線。 皮膚:皮膚外層的細胞已角質化,很少微生物能穿過。皮膚內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可降低pH值,具有抗菌能力。此外並有許多共生細菌生長,能抑制其他細菌的繁殖。 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及尿道等處的黏膜,均具有抵制病原體等外來異物侵入的能力。氣管黏膜的皮膜細胞會利用纖毛的擺動,將入侵物向外排出;淚液、唾液、汗液等皮膜分泌物中含有溶菌酶,胃液中含有鹽酸及酵素,均能殺死病原體或抑制其生長。
17
吞噬作用 人體的免疫系統 短片 人體的免疫系統02短片
體內有許多種類的吞噬細胞,可作變形運動、吞噬入侵的微生物,如細菌、病毒,並予以分解摧毀。 人體的免疫系統 短片 人體的免疫系統02短片
18
發炎反應 發炎反應是指身體組織的任何傷害,如病原體的侵入,所作的反應。
受傷組織釋出組織胺微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通透性增大血漿滲出、造成腫大、疼痛送來更多吞噬細胞及免疫球蛋白抵抗病原菌。 巨噬細胞是由單核球衍生出來的,並移入各組織,它會趨向發炎處,並吞噬病原體,是體內很優秀的「清道夫」。
20
發炎部位常遺留一些黏稠的液體,是為「膿」,其中含有死傷細胞、吞噬細胞、病原體及滲出液。
干擾素:是身體細胞受病毒感染後所產生的一種蛋白質,這些物質可由受感染的細胞分泌出來,有阻止、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干擾素對病毒並無專一性,但它本身卻有種別性的差異,因此,真他動物體所產生的干擾素與人類的干擾素不同,不適用於人體。
21
第 4 節 人類的免疫反應 免疫反應 淋巴系統 人體的免疫作用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專一性防禦作用 免疫系統的疾病
22
專一性防禦作用 B細胞與T細胞: 人體的淋巴球主要有B細胞和T細胞兩大群,它們起源於骨髓中的幹細胞,或胎兒時期的肝臟。
23
抗原 抗原: 凡能引起專一性免疫反應的物質都可稱為抗原。 抗原種類甚多,一般抗原多位於病原體表面,如病毒的外殼或套膜、細菌的細胞壁等。
通常一種抗體只能與誘發此抗體的抗原結合,這就是抗原與抗體結合的專一性。
24
胸線的作用 短片
26
細胞免疫 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其抗原刺激人體中的T細胞,就會引起T細胞快速地生長與分裂,形成有免疫力的細胞群。
腫瘤細胞通常也是以細胞免疫的方式加以清除。
29
體液免疫(抗體免疫) 當病原體進入人體後,病原體的表面有抗原,抗原可刺激 B 細胞轉變成漿細胞,漿細胞可分泌大量的抗體抗體與抗原的結合可使病原體失去致病力或更易被清除。 由於抗體存在於血液、淋巴或分泌物等體液中,故由抗體作用達到防禦功能的反應稱為體液免疫。
32
記憶細胞: 當專一性的 B 或 T 細胞遇到抗原而活化時,部分的淋巴球會分化為記憶細胞。
34
非專一性防禦與專一性防禦並非各自獨立作業,而是互相協調的。病原體與抗體結合後,更容易被吞噬性白血球所吞噬,故抗體具有加強非專一性吞噬作用的效果。吞噬性白血球執行非專一性的吞噬作用,亦可刺激活化 T 細胞而激發專一性的防禦作用。
35
預防接種 注射 物質 接種至發揮 作用時間 持續免疫 時間 例 主動免疫 抗原 長 自然感染病原體。 接種疫苗。 被動免疫 抗體 短
嬰兒吸吮母乳獲得抗體。 新生兒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抗體)。 注射毒蛇免疫血清
36
第4節免疫與協調作用 免疫反應 淋巴系統 人體的免疫作用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專一性防禦作用 免疫系統的疾病
37
免疫系統的疾病 後天性免疫缺乏症候群(簡稱AIDS)。 病因: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侵犯輔助T細胞。
症狀: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病原體感染,因而導致死亡。
38
過敏 過敏原:為引發過敏反應的物質,包括某些食物(如海鮮)、藥物、花粉、灰塵、黴菌孢子、塵蟎等。
第一次接觸後,抗原刺激特定B細胞分泌抗體並附著於皮下或黏膜處的肥大細胞表面。 第二次接觸後,抗體與過敏原的結合誘使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引發過敏反應。 症狀:局部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大,如氣喘等。
40
排斥作用的原理 短片 人體骨髓移植 短片 人體骨髓移植02 短片 器官移植排斥
原因:由於細胞膜蛋白的差異,T細胞會將植人的器官視為外來物,加以攻擊破壞。 因應:篩選細胞膜蛋白相似度較高的捐贈器官,使用免疫抑制藥物。 排斥作用的原理 短片 人體骨髓移植 短片 人體骨髓移植02 短片
41
自體免疫疾病 原因: 辨識用細胞膜蛋白(MHC)錯誤或受損,導致免疫系統攻擊自體細胞。
免疫細胞辨識自我或非我的依據為「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MHC為細胞膜上的一類醣蛋白。人類白血球細胞膜上的MHC又稱為「人類白血球抗原」(HLA)。
42
自體免疫疾病 相關疾病 重症肌無力:由於體內產生對抗乙醯膽鹼接受體的抗體,使得神經與肌肉間的(運動終板)傳導功能受損。
全身性紅斑狼瘡:體內產生對抗自體DNA、凝血因子、血球的抗體。 類風濕性關節炎:由於某些抗原誘發個體產生異常抗體,此異常抗體引發另一種抗體的對抗,並聚集成複合物,促動一系列免疫反應,沾成結締組織之慢性炎症。
43
先天性免疫缺乏症:個體缺乏免疫能力是由於遺傳,例如重度綜合性免疫缺乏症(簡稱SCID)是先天性免疫缺乏症。這些病人的血液中沒有淋巴球,血清中也沒有抗體。因此,病人很容易遭受病原體的感染,常在出生後二年內死亡。 泡泡男孩 短片
44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