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書法----行書 第二組共同製作
2
工作分配 組長 歐庭汝 (找資料) 組員 楊覲 (找資料) 黃泓溥 (找資料.資料整理) 陳昊韋 (找資料) 江冠穎 (找資料)
組長 歐庭汝 (找資料) 組員 楊覲 (找資料) 黃泓溥 (找資料.資料整理) 陳昊韋 (找資料) 江冠穎 (找資料) 林庭緯 (找資料)
3
書法簡介 書法是中國相當獨特的一種藝術,在文化上的價值,幾乎可以和繪畫並駕齊驅。書法的演進,由最初的象形文、殷商甲骨文、周代吉金文、漢朝隸書、北魏碑體文以及東晉開始盛行的草書,各有不同的氣勢和美感,行書中寫得最具特色,最有神韻的,首推東晉書法名家──王羲之。
4
行書介紹 行書,亦名行押書。 清劉熙載《書藝》說:『蓋行者,真之捷而草之詳。』行書萌牙於漢末,行於晉。同時又說明了行書是以正書為基礎(指漢時的隸書)並吸收了草書等一些寫法而成。所以,行書中還存有隸書、章草等筆意。 李萍在《書法經緯》中指出:『非真非草,相間流行,濃纖間出,大小參差,血脈相連,風神灑落。』 行書的具體特點如下: 一、由於行筆加快了流速,故將原來正書中的直線變為弧線;方角處也多變為圓角,使它的筆法產生了連筆和引帶。 二、由於行書介於楷草之間,它能借助於楷、草等的體勢來運用其筆法故字的伸縮性大,結構變化多端。 從行書的藝發展過程來看,大體上可分為三個不同的時期: 一、晉代由於運用草和楷書的技巧,將把質朴的古行書變為秀麗的新體行書。 二、綜合整理前人行書的技法,使行書與楷書極則的唐楷分途並進。 三、宋朝。宋朝的楷書不及唐代,可是行書講意態,神韻特勝。這時的行書占據了書壇。此時湧出了為數不少的行書名家,他們的行書穩秀清潔,風神瀟灑,決不草率。如蘇、黃、米這三大家的共同點,能博彩眾長,不為法度所囿,遂能自創新體。
5
行書介紹 漢代通行的是古隸、八分書和章草,而篆字成為了古典書體;到了六朝通行的是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則成古典書法。
談到行書,便不得不談王羲之,因為草、行、楷等新書體,由於王羲之地出現而達於極致,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序」便是出自其手。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於會稽山陰的蘭亭修袚褉之禮,以蠶繭紙、鼠鬚筆,寫了這一篇千古名作──蘭亭序,遒媚飄逸,縱橫多姿,下筆如神。 推薦碑帖: 晉‧王羲之:集字聖教序、蘭亭序、集字興福寺碑、喪亂帖 唐‧李邕:雲麾將軍李思訓碑 唐‧陸柬之:陸機文賦 唐‧褚遂良:枯樹賦 唐‧顏真卿:祭姪稿、爭座位帖 宋‧黃庭堅:松風閣、東坡寒食詩跋、伏波神祀 宋‧米芾:蜀素帖、苕溪詩 元‧趙孟頫:趵突泉詩、閒居詩、朱子感興詩、蘭亭十三跋 元‧鮮于樞:透光古鏡歌 明‧文徵明:過庭復語十節、且適園記
6
據說當時王羲之已醉,醒後重寫,竟不如原本精彩,為王氏傳家珍藏。唐時為太宗設計騙取,真跡殉葬,今傳世僅為摹本。而摹本中以馮承素「雙鉤填墨」之「神龍本」,公認最為接近原貌。
王獻之,字子敬,是王羲之的七兒子,他的書法得自父親的 傳授,能寫一手比父親還妍媚俊爽的字,只有在骨勢方面略有不 及而已。唐代以前,王獻之的書法較受重視,後來唐太宗特意尊 崇王羲之,才使羲之之名超越了獻之,而事實上,父子二人的造 詣恐怕是難分軒輊的。二王父子承繼了漢、魏以來書體的發展, 其用筆的波磔頓挫,流美飛揚,可以說在秦漢以下,古隸發展而 為八分書,八分書發展而為楷書的過程中,實為集大成者。
7
書法泰斗─王羲之 王羲之(約 ),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他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自身也喜愛寫字,也蒐集了許多前人討論書法的文章。王羲之深受父親的影響,對書法藝術,從小就有濃厚的興趣。。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名聞於世,是東晉的開國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琅琊王氏在東晉可謂權傾一時,熾盛隆貴。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衛夫人,在看了王羲之的字後,非常驚異,不但收他做學生,還斷定王羲之將來的成就, 必定在他之上。 王羲之因為這樣的出身, 一出仕便為秘書郎,後為庾亮的參軍, 再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 最後做到右軍將軍 、會稽內史。 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 [ 集字聖教序 ]為唐僧懷仁,費時二十餘年,由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中集字而成,行書三十行。結體上典雅流暢,字體結構縱 橫純熟。 →
8
王羲之生平記事 王羲之資質聰明,但從小就不太會講話;有一次,他去拜候文章道德名重當代的老先生周顗,周顗非常欣賞這位木訥寡言的少年,特別邀請他和一些名士用餐,在宴席上,周顗對他非常親切,親自挾菜給他,大家都覺得很詫異,因為周顗向來對人物的品評是非常嚴謹的,這位年輕人竟能夠獲得青睞,究竟是何許人物?不一會兒,周顗鄭重地向貴賓介紹說:「這位年輕人是當代第一書法家,宰相王導的侄兒王逸少。」經過周顗的推薦,立刻身價百倍,從此以後,大家都對王羲之刮目相看。
9
東晉初年,王家門閥勢盛,王氏子弟也個個眼高於頂,但是他們卻非常敬重太尉鑒,鑒不但地位顯赫,為人更是耿直。他想為女兒尋一門好親事,於是到處探聽合意的人選,聽說王家子弟各個出類拔萃,便去王家選女婿。
鑒派一位代表到王家,所有的候選人都集中在東廂房等候,他們一個個正襟危坐,衣冠楚楚,都希望自己是那名幸運中選的人。這位代表在王導的陪同下,和所有的候選人寒暄,覺得王家子弟都非常優秀,實在很難取捨。突然間,發現靠著東牆的一張竹床上,還有一位王家子弟解開衣襟,露出肚子,旁若無人的大吃大嚼,令人產生特別深刻的印象。 孔侍中帖 → 字體結構流暢,行筆如行雲流水。
10
鑒的代表回去以後,把經過的情形詳細報告,鑒沈思了一會兒,說:「依我看,那個臥在床上大吃大嚼的年輕人,可能別有懷抱,我們應該特別留意。」鑒派人打聽,果然這位年輕人不同凡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王羲之,於是決定把女兒嫁給他,這就是「東牀快婿」的故事。 王羲之的書法,正楷與行書都非常有名,被書法評論家許為正體的書聖,到了中年以後,心性愈來愈豪邁灑脫,特別喜歡寫草書,他的行草,看來是任意發揮,無拘無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但事實上,一筆一畫,自有它的情趣和神韻,後人稱讚他的草書如天馬行空,可見他行草的造詣,已達到隨心所欲的化境。有一次,他和幾位朋友遊會稽的蘭亭,飲酒賦詩,豪興大作,當場用鼠毫即興寫出「蘭亭集序」,成為藝術史上的珍寶,在序中每一個字的筆觸和寫法各不相同,揮灑自如,流露出大塊淋漓的生機。可惜後來唐太宗遺詔殉葬,後人再也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蹟了。
11
王羲之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對於國家安危和民生疾苦,卻非常關心。當時桓溫和殷浩掌握實權,為了爭奪權位,彼此水火不能相容,王羲之是殷浩的好朋友,就經常勸殷浩以天下國家為重,以免壞了整個大局。宰相謝安和王羲之也是多年知交,經常在一起遊山玩水,謝安面對大自然,不禁產生隱居避世的想法,王羲之急忙勸他:「在國家多難,民生困苦的時候,身為相國的您,應該效法伊尹、管仲,肩負起挽救危亡的責任才對啊!」謝安對王羲之的提醒非常感謝。
12
王羲之除了書法名重一時外,他特別喜歡鵝,也傳為千古佳話。鵝走起路來,不急不徐;遊起泳來,悠閒自在,王羲之愛鵝,也喜歡養鵝,從鵝的行走姿態和游泳姿式中,體會出自然就是美的精神以及書法運筆的奧妙。他聽說山陰有一位道士養了十幾隻好鵝,就特地跑到道觀去欣賞,並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鵝賣給他。無論王羲之百般請求,道士就是不肯。後來道士說:「你若是幫我寫一部道德經,我就把鵝送給你。」王羲之聽了,非常高興,說:「這有什麼困難,你為何不早說?」立刻進道觀寫字,完成後,才歡歡喜喜地趕著這群鵝回家。 王羲之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他的個性樸拙,灑脫自然,又充滿著對國家、對社會、對人群以及對動物的愛心;有至情、至性、至愛才能完成傳世不朽的藝術名作。
13
傳王羲之的作品都是唐人的摹本,其中最著名的首推「蘭亭序」。全文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縱橫多姿,其中「之」、「以」、「也」、「為」等字,文中重見者,都另構別體,不使雷同,特別是「之」字,一共二十個,體勢殊異,面貌各不相同。 唐初,因為特別喜愛王羲之的書法,便設計取得,收入內廷,尊之為「天下第一行書」,並命搨書人趙模等個搨數本以賜王公大臣。太宗臨終時遺命將原稿真蹟帶入昭陵殉葬,此後世間就只有摩本了。 現存唐人之摹本,是從原蹟上細心鉤摹的,當年草稿塗改的痕跡也都模仿下來。一般公認以「神龍本」﹝相傳為馮承素所摹﹞最接近真蹟原貌。 蘭亭序
14
行書名作~ 黃庭堅 自書松風閣詩 蘇軾 寒食帖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15
顏真卿 祭姪稿 →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開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16
西元七五五年十一月,原本鎮守邊境的安祿山舉兵造反。一個多月以後,洛陽失守,這也意謂著首都長安危在旦夕,眼看著大唐帝國就要巢傾卵覆。此時雖有顏真卿率軍奮勇抵抗,但在叛軍的猛烈攻勢下,顏氏一族仍有多人於此次戰役中壯烈犧牲。這件祭姪文稿,便是為了紀念戰死沙場的姪兒顏季明而寫。 文中除了記載顏季明和其父杲卿勇敢抗敵的經過,從字體大小、筆劃粗細及墨調濃淡的形式轉變,我們還見到顏真卿隨著書寫內容,展現詩意與激情交雜的戲劇張力。當寫到他的姪子如同「階庭蘭玉」時,書體呈現一種音樂性的韻律感。之後,顏真卿的字體就變得凌亂不堪,有幾十個字都被塗掉重寫,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對親人逝去的哀傷。行至卷末的「嗚呼哀哉」,其內心的悲慟已不可抑制,筆墨的線條也隨著激動的情緒而失去控制。 祭姪稿 →
17
顏真卿 爭座位帖 <爭座位帖>歷來為書家所重,信筆疾書,蒼勁古雅,與王羲之<蘭庭序>並稱. 蘇軾:"此比公他書,尤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 米芾:"<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自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物外"
18
褚遂良 枯樹賦 關於枯樹賦的作者,有所爭議,係因於刻本的關係, 似有經人潤飾,其曾被宋人定為褚遂良所書,或疑為 米芾所臨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