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EKG,
临床心电图基础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EKG,
2
概 论 心电图概念 体表心电图------用心电图仪在体 表放大并记录心脏电活动所形成的连续心电曲线。
4
心电系列检查:属于心脏电生理检查范畴,包括各种体表及体内创伤性心电检查,如:单导联或多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心电向量图、高频心电图、频谱心电图、心室晚电位、食道心电图、体表电位图、有创或无创心电生理检测等。
6
探查电极的方位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夹角对心电图形的影响---夹角愈大,电位愈小;
7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和命名
8
2,心电图的构成及命名,按时间顺序一个心动周期的波段依次为:
9
P波(P Wave) 左、右心房除极波; P-R段(P-R Segment)心房除极结束到心室除极开始,包括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初始的电活动。 P-R间期(P-R Interval) 自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包括P波和P-R段。 QRS波(QRS Wave) 左、右心室除极波;
10
S-T段(S-T Segment) 左、右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T波(T Wave) 左、右心室快速复极过程; Q-T间期(Q-T Interval) 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 U波(U Wave) 发生机理不明,可能是心室复极后的舒张期振荡电位。
11
三、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导联(Lead):在体表不同的两个部位放置电极,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的电流表相连,所形成的电路。
12
临床常用导联系统: 1.常规12导联系统(Einthoven Lead System):国际通用; 2.备选导联:右胸、后壁等导联及其他; 3.Franck 导联系统:正交导联,心向量检查用。
13
常规导联系统----12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Limb Leads):6个 标准双极导联:I、II、III
单极加压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Chest Leads):6个单极导联 V1、V2、V3、V4、V5、V6
14
常规导联系统----12导联系统连接方法
15
爱氏三角 Einthoven’s trigon 六轴系统 six axis system
16
第二节 心电图的记录、测量、正常值 一、心电图的记录: 记录纸:坐标纸,最小格子1mm2 连续记录;
第二节 心电图的记录、测量、正常值 一、心电图的记录: 记录纸:坐标纸,最小格子1mm2 连续记录; 走纸速度:25mm/s,即0.04s/mm 标定电压:10mm/mv,即输入1mv电压, 记录10mm的振幅,0.1mv/mm。
18
二、心电图的测量: 1,心率测量:次/分 (1)心律齐时: HR= 60(s)/ P-P间期或R-R间期(s) HR=1500(小格)/ P-P间期或R-R间期(小格) (2)心律不齐时: HR = 6秒钟内心搏数 * 10 HR = 10秒钟内心搏数*6
19
2、波形及波段的测量: (1)振幅(电压):mv,以基线为准。 正向波:测高度,从基线上缘测到波形顶端。 负向波:测深度,从基线下缘测到波形底端。
20
(2)时限(时间、宽度):s,从波形(或波段)起点的内侧缘测至终点的内侧缘
21
传统的单导联心电图的时限测量 P波:选择P波最宽大的导联测量P波起点到 终点。 QRS波:选择QRS波最宽大的导联测量QRS波 起点到终点。 P-R间期:选择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最长的 导联测量。 Q-T间期:选择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最长的
22
3、平均心电轴的测量: ★ 概念:一般指QRS波 在额面的平均心电 轴。即两心室除极 过程中产生的全部 瞬间心电向量综合 而成的最终综合心 电向量,在额面投 影形成的。
23
(2)测量方法----3种 目测法、坐标法、查表法 目测法(Visual Method): 以I、III导联QRS波的主波方向为准。 * 主波方向----指波形中占主导地位的最大波所指的方向。
25
(3)临床意义: +30º~ +90º 不偏。正常人 0 ~ +30° 轻度左偏。正常人 0 ~ -30º 中度左偏,部分正常人; 异常:左束支阻滞,左室大 -30~ -90º 重度左偏。异常:左前分支阻滞,左束支阻滞。 +90~ +120º 轻度右偏。部分正常年轻人; 异常:肺气肿,肺心病,右束支阻滞,右室大; > +120º 显著右偏。部分正常婴幼儿; 异常:(同上),左后分支阻滞
26
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成人)
27
1、P波:(正常窦性P波) 意义:代表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方向:PⅠ、Ⅱ、V4、V5、V6直立,PaVR倒置。
形态:钝圆形,可有小切迹,其峰距<0.04s。 时间(时限、宽度):<0.12s 振幅(电压、高度):肢体导联,P<0.25mv 胸导联,P<O.20mv
28
2、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 意义: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长度):0.12~0.20s,随年龄、身材、心率变化。年龄增长、身材高大、心率减慢等,P-R延长,最长<0.22s。
29
3、QRS波群: 意义:代表两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时限、宽度): * QRS时限: 0.06~0.10s, 形态:
30
QRS波的命名原则 Q波(q波) R波(r波) S波(s波) ----继R波后向下的波; R’波(r’波)----继S波后向上的波;
----起始向下的波; R波(r波) ----第一个向上的波; S波(s波) ----继R波后向下的波; R’波(r’波)----继S波后向上的波; S’波(s’波)----继R’波后向下的波; QS波 ----QRS波全部向下。
31
QRS波形态特点 ①、左室导联(Ⅰ、Ⅱ、V5、V6)主波向上,R/S>1。如:qRs型、Rs型、R型、qR型。
32
③、过渡导联(V3、V4)呈双向波,RS型,R/S=1。
②、右室导联(aVR、V1、V2)主波向下,R/S<1,如:rS型、QS型等,aVR可呈Qr型。 ③、过渡导联(V3、V4)呈双向波,RS型,R/S=1。
33
④、在胸导联上可出现R/S逐渐增大的趋势,R/S<1 → R/S>1,
34
aVR可有Q波或呈QS型,III导联有时可有 Q波,吸屏后减小 正常q波符合以下条件 (1) V1、V2无Q波。
⑤、q波: V1、V2无Q波,其他导联可有q波。 一般胸导联q波自V3--V5可依次增大。 aVR可有Q波或呈QS型,III导联有时可有 Q波,吸屏后减小 正常q波符合以下条件 (1) V1、V2无Q波。 (2) 时间:<0.04s (3) 振幅(深度): <同导联中R波的1/4
35
振幅: RⅠ <1.5mv , RⅡ、Ⅲ 、aVF<2.0mv,
RaVR< 0.5mv, RaVL < 1.2mv, RV1< 1.0mv, RV5、V6< 2.5mv , 左室综合电压: RV5+SV1<4.0mv(男), <3.5mv(女) 右室综合电压: RV1+SV5<1.05~1.2mv
36
高电压:任一导联电压高于正常值。 低电压: 各肢体导联QRS波振幅(正 向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 <0.5mv, 或各胸导联QRS波振 幅<0.8mv。
37
4、S-T段: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
意义: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位置:一般在等电位上缓慢向上移行与T波前肢相连。 正常人可有轻微向上或向下移位, * 向上移位(抬高)<0.1mv,V1-V2 < 0.3mv,V3<0.5mv。 * 向下移位(压低)<0.05mv。
38
5、T波: 意义: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形态:圆钝高大,前后双肢不对称,前肢长、 缓升,后肢短、陡降。 振幅:一般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应大于R 波的1/10。
39
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
TⅠ、Ⅱ、V4、V5、V6直立,TaVR倒置。 TV1、V2、V3可以直立或倒置,如TV1直立, TV2、V3直立;如TV1倒置,TV2、V3可以倒置。
40
6、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 意义:代表心室复极全过程的时间。 时间:随心率改变,心率快时Q-T缩短。 Q-Tc正常值≤0.44s。
41
7、u波:T波后0.02~0.04s出现的小波。 意义:产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室舒张期 膜电位震荡的后继电位。 方向:一般与同导联T波方向一致。 振幅:低于同导联T波。
42
(二)心室肥大 心室除极改变 QRS波改变
43
左心室肥大( LV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1.左室高电压:以下任一条件 RⅠ≥1.5mv, RaVL≥1.2mv, RⅡ、Ⅲ、aVF≥2.0mv RV5、V6≥2.5mv , RⅠ+SⅢ≥2.5mv RV5+SV1≥4.0mv(男),3.5mv(女) 2.可有心电轴左偏,一般<-30゜. 3.QRS波时限延长, s. 4.ST-T变化:左室导联ST压低,T波低平倒置。
45
注意: 左室肥大的ECG诊断一定要结合临床,有相应心脏病者诊断可靠性大。
左室高电压是必备条件,再加上其他条件1个或1个以上,可以提示或直接诊断左室大。 有ST-T改变者,可诊断左室肥大伴劳损。
46
右室肥大( RVH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1. 右室优势图形: (1)V1导联可出现Q波,qR型。 (2)右室导联变成主波向上(如:aVR 导联R/Q≥1, V1、V2导联R/S≥1), (3)左室导联变成主波向下,如:Ⅰ、V5、V6导联R/S≤1。
47
2. 右室电压增高: RaVR ≥0.5mv, RV1 ≥1.0mv, RV1+SV5 ≥ mv 3. 可有心电轴右偏, ≥+90゜. 4. 右室导联ST-T变化。 注意:ECG对右室肥大诊断敏感性低,准确性较高。不要轻易放过可疑征象,一定要结合临床判断。
48
(3)II、III、aVF、V1-V3导联T波倒置;
诊断:右心室肥大伴劳损
49
* 顺钟向转位:V3-V6的S波均加深。 轻度顺钟向转位:V5、V6呈RS型,R/S>1。 中度顺钟向转位:V5、V6的R/S=1。 重度顺钟向转位:V5、V6的R/S<1。 常见于右室大、肺气肿等。 * 逆钟向转位:V4-V1导联的R波增高。 如V3、V4导联呈Rs型,V1、V2导联呈RS型。 常见于左室大。
50
低电压,极度顺钟向转位。
51
双室肥大:可有3种表现 1.大致正常心电图 2.以单侧心室肥大为主,另一侧心室肥大被掩盖或显露个别征象。 3.同时显示双侧肥大的表现。
52
二、心肌缺血和ST-T改变 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所以,有一定分布范围。
缺血的ECG改变类型,与缺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部位有关。
53
(一)心肌缺血 的ECG表现 典型缺血型ST段压低 近似缺血型ST段压低 J点压低型ST段变化 损伤型ST段抬高 缺血型T波变化
54
1、典型缺血型ST段改变: 水平型、下垂型、下斜型压低 ≥0.05mv。
55
2、近似缺血型ST段改变: ------近似水平型ST段压低
56
3、J点压低型ST改变:J点压低,迅速回升至基线。也可见于正常人。
58
4、损伤型ST段改变:ST段弓背抬高,与直立T波形成向上的单向曲线。
常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59
5、缺血型T波改变: 冠状T:倒置的、双肢对称的T波。可能是心外膜缺血导致复极顺序改变,由心内膜先复极,向心外膜推进,产生与正常相反的心电向量。 直立“冠状T”:高大直立的、双肢对称的T波。可能是心内膜缺血时复极延缓,致心外膜复极电量更占优势。
61
(二)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对ECG上ST-T改变临床意义的判断,一定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1、心肌缺血可导致各种类型的ST-T改变。伴有临床症状(如:胸痛)的一过性ST-T改变,是诊断一过性急性心肌缺血的有力依据。 2、ST-T改变可为一过性的,或持续性的。可由心肌缺血及各种非缺血性病变引起。 对ECG上ST-T改变临床意义的判断,一定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62
三、急性心肌梗死(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死导致心室复极改变(ST-T)和除极改变(QRS波)。 ECG的特征性改变及其演变规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确诊依据,也是反映心肌梗死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病程进展及推测预后的主要依据。
63
(一)AMI基本图形 1、“缺血型”T波:“冠状T” 正对病变区导联的图形: 心内膜缺血:高大直立的T波,“直立 的冠状T”。
64
2、“损伤型”ST段: (1)面对损伤区的导联或心外膜损伤:弓 背向上的ST段抬高,形成单向曲线。 (2)相对于损伤面的导联或心内膜损伤:ST段压低。
65
3、“坏死型”Q波:仅在透壁性梗死时面对梗死区的导联出现。满足于下列任一条
(1)Q波时间≥0.04s; (2)Q波深度≥本导联R波1/4。 (3)其他:Q波出现切迹;V1出现Q波等。
66
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不能靠一次ECG检查结果确定,需动态观察。
临床意义: 1、三种特征性图形改变,单独哪一种改变都不能明确诊断心梗,如三种图形同时出现在同一个ECG上,诊断基本可以成立,但分期要根据临床、心肌酶以及ECG的动态变化。 2、某些非心梗病变,也可引起冠状T、ST段抬高、异常Q波等改变。 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不能靠一次ECG检查结果确定,需动态观察。
69
心律失常 概念: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和/或传导异常,统称心律失常。最多表现为心率和节律异常。
激动起源异常:(1)窦房结发放激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2)起源点改变:异位心搏或异位心律。 激动传导异常:(1)传导速度异常; (2)传导途径异常;(3)意外传导。
70
心律失常分类
71
一、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77
二、异位心律失常: 非窦性 (一)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早搏,异位的提前激动。
二、异位心律失常: 非窦性 (一)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早搏,异位的提前激动。 产生机制:折返、触发、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等。 分类: # 根据起源部位分为:室早、房早、交界性 # 根据起源点数目分为:单源性、多源性
78
# 根据早搏数量分为:偶发性、频发性早搏。
# 根据早搏临床意义分为: 良性、恶性(复杂性、高危性)早搏; 功能性、器质性; 生理性、病理性等。
79
常用的ECG诊断术语: # 联律间期(coupling interval:提前的异位搏动与其前面窦性心搏之间的时距。
80
代偿间期(compensatory pause):提前的异位搏动前面和后面的窦性心搏之间时距。
完全性代偿间期(complete compensatory pause):代偿间期=2倍窦性周期; 不完全性代偿间期(incomplete compensato-ry pause):代偿间期<2倍窦性周期。
81
二联律(bigeminy):窦性心搏和提前的异位心搏交替出现,连续3对以上形成的心律。
82
三联律(trigeminy):2个窦性心搏和1个早搏交替出现,连续3次以上形成的心律。
83
1、室性早搏
84
2、房性早搏
87
心房颤动
89
三、传导异常: 1、传导速度异常:干扰、阻滞 2、传导途径异常:旁路 3、意外传导:超常现象等 等引起的心律失常。
91
3、房室传导阻滞(AVB,Atrioventricular Block):
95
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third degree AVB、complete AVB): 所有P波不能下传,心房与心室由两个起搏点分别控制。 ECG:(1) P波规则出现,QRS波规则出现,P与QRS波无关;(房室分离、房室脱节) (2) P波频率>QRS波频率; (3) QRS波可以正常或宽大畸形: # 如QRS波正常, 频率40-60次/分, 为交界性逸博心律。 # 如QRS波宽大畸形, 频率<40次/分, 为室性逸博心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