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邀 缪 Modified 7年之前
1
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是对病人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其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但当视诊不能满意地达到检查目的时,可配合使用触诊等。 一般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全身状态、皮肤、淋巴结等。
2
一、全身状态检查 性别 年龄 生命体征:T、 P、 R、 BP 发育与体型 营养状态 意识状态 面容与表情 体位 步态
一般检查
3
一般检查 生命体征: 体温 呼吸 脉搏 血压
4
一般检查 (1)体温 指机体内部的温度。在临床上常通过测量体表温度来观察体温的变化。体温的异常变化是很多疾病的表现形式之一,故测量体温可以发现疾病,并可借以观察病情变化。体温的高低可用体温计进行测量 。 体温测量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1)口测法 2)肛测法 3)腋测法
5
一般检查 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分度如下:低热为37.3~38℃;中度发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多见于休克、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久等。
6
一般检查 (2)呼吸 呼吸是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在人和高等动物有内呼吸与外呼吸之分。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外呼吸指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以及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一般所称呼吸系指外呼吸。
7
一般检查 呼吸频率 正常人每分钟平静呼吸的次数。成人呼吸16~20次/min,新生儿约44次/min,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成人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 呼吸频率超过24次/min,称呼吸过速,可见于强体力活动、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等。 呼吸频率低于12次/min,称呼吸过缓,可见于颅内压增高、镇静剂过量等。
8
一般检查 呼吸节律 呼吸过程中的节奏性。正常时呼吸节律均匀规整,在一些疾病情况下可出现呼吸节律性变化,如潮式呼吸、毕奥(Biot)呼吸等。
9
一般检查 (3)脉搏 动脉的搏动。心脏搏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递,即成脉搏。通常所称的脉搏系指在手腕桡侧扪到的脉搏。脉搏亦可用脉搏仪描记。 正常人脉率与心跳频率一致,健康成年人安静时70~75次/min,儿童较快。脉搏反映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故按脉为诊查疾病的方法之一。 脉率 脉搏跳动的频率。正常成年人的脉率为60~100次/min,与心跳频率一致。脉率过快、过慢或节律改变均为不正常 。
10
一般检查 (4)血压 1、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被检者手臂应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
血压的测量方法: 1、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被检者手臂应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 2、让被检者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 10分钟;打开血压计开关,检查水银柱液面是否与0点平齐;使被检者右上肢裸露,伸直并外展约45; 3、检查方法: ①将橡皮袖带展平,袖带中部对着肱动脉,紧贴皮肤缚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cm, 袖带不宜过紧或过松,一般以能伸进1指为宜; ②在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触及肱动脉,将听诊器膜式体件置于肱动脉上,不宜将体件塞在袖带下,并使测量点与腋中线同一水平;
11
③右手以均匀节奏向气袖内注气,待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 ~30mmHg,然后缓缓放气,使水银柱缓慢下降,以每秒2mm速度为宜;
④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听到的第一个搏动声为收缩压;水银柱继续下降至声音突然变低沉,直至消失,此时所示压力值为舒张压; ⑤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取最低值为血压值; ⑥解下袖带,整理好后放入血压计内;向右侧倾斜血压计约45 ,使水银柱内水银进入水银槽内后关闭开关; 4、复位,报告该被检者的血压值;正常成人的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 mmHg,脉压为30-40 mmHg。
12
一般检查 4、 发育与体形 (1)发育 发育的正常与否,通常以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发育正常时,年龄和体格的成长状态之间的关系是相应的。健康者在成年以前每年可见体格不断成长,在青春期可出现一段成长速度特别快的时期,称为青春期急速成长期,属于正常的发育状态。 正常的发育与种族遗传、内分泌、营养代谢、生活条件、体育锻炼等内外因素均密切相关。
13
一般检查 (2)体型 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的状态等, 临床上把成年人的体型分为三种。 1)无力型(瘦长型)体高肌瘦、颈细长、肩窄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小于90度。 2)超力型(矮胖型)体格粗壮、颈粗短、面红、肩宽平、胸围大、腹上角常大于90度。 3)正力型(均称型)身体的各部分结构匀称适中,一般正常人多为此型。
14
一般检查 5、 营养状态 营养状态是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和精神状态综合判断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察看皮下脂肪充实的程度。由于脂肪的分布存在个体差异,男女也各有不同,因此判断脂肪充实程度最方便、最适宜的部位是前臂的屈侧或上臂背侧下1/3。 机体的营养状态与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代谢等因素有关。营养状态的好坏,一般可作为鉴定健康和疾病程度的标准之一。测量一定时间内体重变化也是观察营养状态的方法之一。
15
一般检查 (1)营养状态分级 1)良好 精神饱满、粘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弹性,肌肉坚实,指甲、毛发润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深浅适中。 2)不良 精神状态差,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弛无力,指甲粗糙无光泽,毛发稀疏,肋间隙、锁骨上窝凹陷,肩胛骨和髂骨嶙峋突出。 3)中等 介于两者之间。
16
一般检查 (2)常见的异常营养状态 1)营养不良 主要由摄食不足和消耗增多所致。多见于长期或严重的疾病。如:食管、胃肠道的病变、神经系统及肝、肾等病变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糖尿病、消化功能障碍和吸收不良。长期消耗增多、体重减轻到低于正常的10%时称为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者称恶液质。 2)肥胖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者,为肥胖。肥胖系人体脂肪积聚过多所致。临床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正常成人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身高(cm)-105=体重(kg) 女性按上式所得再减2~3 kg
17
一般检查 6、意识状态 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正常人意识清楚(即神志清楚),思维合理,反应敏锐精确,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能力正常。凡能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病皆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这种状态称为意识障碍,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以及谵妄等。 临床上检查意识状态一般多用问诊来观察病人的反应、情感活动、定向力(即对时间、人物、地点的分析能力),另外也检查痛觉试验、瞳孔反射和其它反射等,以判定意识障碍的程度。
18
一般检查 7、面容及表情: 面容指面部的面貌与气色,或在临床上对某些疾病有诊断意义的表情。健康人表情自然,神态安怡。患病后由于病痛困扰,常常出现痛苦、忧虑或疲惫的面容与表情。特别是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出现特征性的面容与表情。因此,观察面容与表情对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19
面容与表情 2、慢性病容 3、病危面容 4、贫血面容 5、满月面容 6、二尖瓣面容 7、甲亢面容 1、急性病容 8、粘液性水肿面容
9、呆小病面容 10、伤寒面容容 11、肢端肥大症面容 12、肾病面容 13、肝病面 14、面具面容 15、苦笑面容
22
满月脸
23
肾病面容 肝病面容
24
体位 辗转体位 腹痛症状发作时,病人辗转不安。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肠绞痛等。
辗转体位 腹痛症状发作时,病人辗转不安。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肠绞痛等。 角弓反张位 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以致头向后仰,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25
步态 (1)蹒跚步态 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鸭步),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2)醉酒步态 走路时躯干重心不稳,步态紊乱不准确如醉酒状,见于小脑疾患、酒精中毒或巴比妥中毒。 (3)共济失调步态 起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且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则不能保持平衡。见于脊髓病变。
26
步态 (4)慌张步态 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震颤性麻痹 。 (5)跨阈步态 又称“尖足步态”。由于小腿伸肌群瘫痪,踝部肌腱 、肌肉弛缓,患足下垂(故称尖足),跨步时为了避其足趾擦地,不得不高抬下肢才能起步,见于腓总神经麻痹或多发性神经炎。 (6)剪刀式步态 由于两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及内收肌张力增高明显,故移步时下肢内收过度,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见于脑性瘫痪与截瘫病人。
27
步态 (7)间歇性跛行 步行中,常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而被迫停止行进,需稍停片刻后始能继续走动,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8)摇摆步态 又称“鸭行步” 。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主要靠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所以每走进一步,躯干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似鸭子行走。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严重的髋内翻、股骨颈陈旧性骨折、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大骨节病、软骨病、严重的“O”型腿及臀上神经损害。
28
步态 (9)偏瘫性步态 又称“划圈步态”、“圆规步态”。偏瘫病人行走时的步伐状态。由于患侧膝关节伸直,脚向跖侧屈曲而内翻,为避免脚尖拖地,故在行走时先将下肢外展而后内收,造成如同用脚划圈。
29
皮肤和粘膜 一、颜色 苍白、发红、紫绀、黄染、色素沉着、色素脱失 二、湿度与出汗 三、弹性 四、皮疹 五、紫癜 六、蜘蛛痣 七、水肿
八、皮下结节
30
紫癜 (1)瘀点 指皮下出血直径不超过2mm者。小的瘀点容易和红色的皮疹或小红痣相混淆,皮疹在加压时一般可以退色或消失,瘀点和小红痣加压后皆不退色,但小红痣于触诊时可感到稍高出皮面,并且表面光亮。 (2)紫癜 指皮下出血直径为3~5mm者。 (3)瘀斑 指皮下出血直径5mm以上者。 (4)血肿 指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者。
31
蜘蛛痣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为蜘蛛痣。蜘蛛痣的大小不等,直径可由帽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
32
蜘蛛痣 (1)出现部位蜘蛛痣大多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臂、前胸和肩部等处。 (2)检查方法 检查者用指尖或以火柴杆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退色,去除压力后迅速恢复原状。 (3)临床意义 蜘蛛痣的发生一般认为与肝对体内雌激素的灭能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时。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退色,称为肝掌 ,发生机制与蜘蛛痣同。某些人身上出现一两个或几个蜘蛛痣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健康妇女在妊娠期间也可出现。
33
蜘蛛痣示意图
34
斑疹 丘疹
35
银屑病 成人麻疹
36
皮下出血
37
蜘蛛痣
38
肝掌
39
水肿 (1)轻度 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凹陷,回复较快。 (2)中度 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见明显的组织凹陷,回复缓慢。 (3)重度 全身组织明显水肿,尤其身体下垂部位水肿严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此外,胸腔、腹腔、鞘膜腔内可见积液。
40
水肿
41
体位 指患者身体在卧位时所处的状态。体位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常见体位: (1)自主体位 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轻病或疾病早期。 (2)被动体位 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病人。 (3)强迫体位 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病人常被迫采取某种体位
42
淋 巴 结 正常人 淋巴结很小,不易触及,无压痛。
淋 巴 结 正常人 淋巴结很小,不易触及,无压痛。 检查淋巴结顺序:一定要按顺序进行,以免遗漏,一般可自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直至国窝等处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的描述:发现有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压痛、有无粘连、并注意其表面皮肤有无红肿或瘘管等。
43
淋 巴 结 健康人 淋巴结很小,不易触及,无压痛。
淋 巴 结 健康人 淋巴结很小,不易触及,无压痛。 检查淋巴结顺序:一定要按顺序进行,以免遗漏,一般可自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直至国窝等处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的描述:发现有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压痛、有无压痛、并注意其表面皮肤有无红肿或瘘管等。
45
淋 巴 结 肿 大 意 义 局部淋巴结肿大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由所收集区域的急慢性炎症引起。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初肿时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到一定程度即停止。慢性炎症引起的较硬,最终仍可缩小或消退。 (2)淋巴结结核 肿大的淋巴结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呈多发性,质地稍硬,大小不等,可与周围组织粘连。如发生干酪性坏死,则可触到波动。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疤痕。
46
淋 巴 结 肿 大 意 义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转移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如: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部淋巴结群转移。胃癌多向左侧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特称为 Virchow淋巴结,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47
淋 巴 结 肿 大 意 义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胀的部位可以遍及全身,大小不等,无粘连。可见于: (1)急、慢性淋巴腺炎。 (2)传染性疾病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3)血液系统疾病 如淋巴瘤,各型急、慢性白血病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药物 如链霉素过敏反应、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