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科學革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科學革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科學革命

2 托勒密地球中心說

3  托勒密地球中心說 二世紀的托勒密不僅認同亞里斯多德的天文觀,更衍生發明「周轉圓圈」的觀念,即用很多層周轉圓來解釋行星、月球、太陽的複雜運動,認為天體運動並非等速圓周運動,有快有慢,甚至會後退,亮度也會有變化,藉由這些圓圈可以計算天體未來運動情形。當時地球被認為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月球、行星、恆星則繞著地球旋轉(天動說)。

4 天動說(左)與地動說(右)示意圖

5 亞里斯多德的天文觀 1.理論: (1)根據人所能看到的所有東西為證,天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以地球為中心的球面,所有東西皆繞地球跑,所以假設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天體是由太陽、月球、行星、恆星及第五元素以太組成,以太能幫助太陽讓行星運行不息,是不可捉摸、不會變化的流質或本原物質,代表難以解釋的自然力量。

6 亞里斯多德的天文觀 2.理論證據: (1)地球不會運動,因為沒有什麼巨大推力能夠推動地球。
(2)地球如果有運動應該會有風,但我們不曾感到有地球運轉的風。 (3)從肉眼觀察,天空天象相同,所以地球沒有繞太陽走的證據。 (4)人類是宇宙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人類會在宇宙的中心點。

7 歐洲的科學革命 (一)科學革命的背景 1. 文藝復興時代產生質疑、探討精神→ 不再盲目、迷信過去的權威
2. 印刷術的傳入→書籍日益流通,知識交流迅速→ 加速科學進展 3. 精密科學儀器的進步-望遠鏡、鐘擺、顯微鏡、氣壓計 溫度計、天平…

8 十七世紀的 印刷工廠 伽利略望遠境

9 十七世紀所使用的顯微鏡

10 (二)天文學革命 1.中古宇宙觀:「地球中心說」 2.始自:波蘭人哥白尼-「太陽中心說」 A.出版《天體運行論》1543年 B.主張所有行星都繞著太陽運轉 3.克卜勒:提出行星運行三大定律 4.伽利略:證實哥白尼與克卜勒的正確 A.以新發明的望遠鏡觀察 B.發表《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1632年 C.遭羅馬教會迫害

11 哥白尼革命、哥白尼發明的天象儀

12 哥白尼像、哥白尼發明的天象儀 1.太陽屹立在宇宙的中心,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行。 2.月亮繞著地球運行,是地球的衛星。
哥白尼推翻基督教所謂上帝選定地球為宇宙中心的理論,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地動說),主要的觀點如下: 1.太陽屹立在宇宙的中心,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行。 2.月亮繞著地球運行,是地球的衛星。 3.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再次是地球,地球每年公轉一圈,每日自轉一圈。 4.行星離太陽愈遠,運行的軌道就愈大,週期愈長。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依次是火星、木星和土星。

13 天動說(左)與地動說(右)示意圖

14  克卜勒像 日耳曼天文學家克卜勒深受良好的數學訓練,認為宇宙現象可以用數學來解釋。他以既有天文觀測資料為基礎,在對火星運動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出行星運動三定律。

15 克卜勒的運動三定律 1.橢圓軌道定律:太陽系行星運動軌跡是橢圓形,太陽位於這些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
2.等面積定律:每個行星繞太陽運轉的速率不同,但是單位元時間內行星的向徑所掃過的面積相等。 3「週期定律」:他以數學公式說明距離太陽愈遠的星球,其公轉所費的時間愈長。

16 克卜勒的等面積定律 行星以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的面積會相等。
 克卜勒的等面積定律 行星以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的面積會相等。 S是太陽, 是行星在相等時間內移動的距離,扇形SAB、SCD、SEF 面積相等。 ︵ ︵ ︵ AB、CD、EF

17 伽利略像、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

18 伽利略像、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 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以改良的望遠鏡,觀察天體並發現了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又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這無疑印證了哥白尼的學說。借助於望遠鏡,他還先後觀察到了土星光環、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等現象。1632年,伽利略發表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伽利略聲稱他的觀測結果是所有的行星繞著太陽運轉,而不是地球,公開支持哥白尼學說。

19 (三)天才的世紀-十七世紀 1.成就: A.學術:天文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醫學 B.科學觀念和方法的革新 最具代表人物 a.培根-「歸納法」 b.笛卡兒-「演譯法」 2.科學革命集大成-牛頓

20 物理學 三大定律 1.自由落體定律 a.1586年斯蒂文進行自由落體實驗 b.伽利略 2.慣性定律:靜者恆靜,動者恆動(伽利略)
3.力學與萬有引力三定律:牛頓 4.波以耳定律:1661年,波以耳 物質是由原子所構成,在恆溫下,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

21 醫學 16th以前,仍依賴巫術、占星術 16th中期,瑞士的帕拉切爾蘇斯從事醫學改革,發現疾病的發生導因人體內的物質成分失衡,於是研發內含礦物質的新藥。 比利時的維薩留斯出版《人體構造》,圖文並茂,描述人體的結構,解剖學成為生物學的基礎。

22 醫學 1628年,英國醫學家哈維發表《論動物心臟及血液之運動》一文,提出了血液循環理論,對日後醫學有重大的影響。

23 化學 英國波以耳認為,所有的物質均由微小的粒子所構成。 確定化學元素的定性反應,區分混合物、化合物。 被稱為『現代化學之父』

24 培 根 英國哲學家 1620年《新工具》 歸納法 實驗→資料蒐集→歸納實驗→建立通則 知識就是力量 任何不能由實驗證明者,皆不能成為通則

25 笛卡兒 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1637年,《方法論》 反對培根 一個科學的假設是否正確,端賴於是否被演繹推論。非僅依據實驗證明。
『我思,故我在』

26 牛 頓 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宇宙觀:機械論 A.宇宙有一定法則 B.靠理性可測量

27 (四)科學革命的影響 1.歐洲國家陸續成立科學研究機構→ 促進科學研究風氣 A.著名:英「皇家學會」、法「科學院」 B.常舉行討論會,發行刊物 2.新宇宙觀產生-機械論 3.改變思考方式-理性

28 路易十四接見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Download ppt "第四章 科學革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