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第一节 尿液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2
[内容和要求] (一)掌握尿液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二)了解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原理、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及质量控制。
1.标本的收集 2.尿常规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二)了解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原理、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及质量控制。 (三)熟悉尿沉渣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3
[方 法] (一)学生上课前应预习基础课的有关章节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二)课堂讲授: 1.肾脏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方 法] (一)学生上课前应预习基础课的有关章节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肾脏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正常尿量、比重、PH、蛋白质、糖和有形成分 (二)课堂讲授: 1.标本的收集 2.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及其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3.尿液的特殊检查
4
1.尿液一般检验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般性状的检查 尿液化学检查 尿液显微镜检查 尿液的形成 2、诊断其他系统疾病 3、用药的监护
1、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2、诊断其他系统疾病 3、用药的监护 4、对健康状况的评估
5
1.1 尿标本的收集种类、保存及检查后的处理 尿标本的收集时的注意事项 1. 新鲜的中段晨尿 2. 及时送检(半小时内)
1. 新鲜的中段晨尿 2. 及时送检(半小时内) 3. 用清洁容器留取:①一次性尿杯最好;②自备容器,如药瓶一定清洗干净 4. 尿量除24小时尿蛋白、尿糖外,一般留5mL 5. 成年女性,应避开经期 6. 气温较高或存放时间较长时,防腐 7. 糖尿病人受饮食影响餐后增高
6
尿标本种类 1.、晨尿 2、 随机尿 3、餐后尿 4、3小时尿、12小时尿、24小时尿 5、空腹尿:多用于餐前尿糖检查。 6、 清洁中段尿:用于尿液细菌培养。
7
保存与检查后的处理 1、冷藏 2、加入化学防腐剂
8
1.2 一般性状检查
9
1.2.1 尿量 [参 考 值] 正常成人尿量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 [临床意义]
(1)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 ml。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 ml。 常见病因: ①肾前性:多见于严重脱水、心力衰竭等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②肾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高渗量性尿)、慢性肾功能衰竭(低渗量性少尿)肾移植术后等。 ③肾后性:尿路梗阻:结石、损伤、肿瘤、畸形前列腺肥大症等。
10
(2)多尿:24小时尿量多于2500 ml。 暂时性:饮水过多、输液等。
病理性:①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等。 ②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等。 ③精神性多尿。
11
1.2.2 颜色 正常新鲜尿为澄清淡黄色。 混浊情况鉴别 病理性尿色改变:
(1)血尿:是尿内含有红细胞。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尿液呈淡红色或洗肉水样,称肉眼血尿。尿液外观无变化,离心沉淀后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镜下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肿瘤等,也见于出血性疾病。 (2)血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吸收能力,从尿中排出称血红蛋白尿。多见于PNH等。 (3)脓尿:尿内含有大量脓细胞或炎性渗出物时的混浊尿液。见于泌尿系统炎症。
12
(4)菌尿 (5)乳糜尿:乳糜液进入尿中,呈乳白色。 (6)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振荡后泡沫呈黄色。阻塞或肝细胞性黄疸。 (7)盐类结晶尿:排出的新鲜尿外观呈白色或淡粉红色颗粒状态 混浊,在气温寒冷析出沉淀物。
13
1.2.3 气味 挥发性酸和酯类 尿素分解,氨臭味。
14
1.2.4 比重和酸碱反应 [参 考 值] 正常成人为1.015——1.025之间,晨尿约1.020左右。 [临床意义]
1. 比重增高(晨尿>1.020):见于①肾前性少尿;②糖尿病;③清蛋白尿。 2. 低比重尿(<1.015):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尿崩症等。 pH:酸碱反应
15
1.3化学检验 1.3.1蛋白尿 正常尿液中含蛋白质很少,小于40mg/24h,一般在20~130mg/日,成人上限是150~200mg/24h(非糖尿病人),下限是10mg/24h,常规定性检测方法不能测出。 如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用定性方法为阳性或定量检查超过150mg/日时,称蛋白尿。
16
正常人尿液中的微量蛋白成分 白蛋白质:尿蛋白总量的1/3,为来自血浆的蛋白 来自泌尿系统所分泌的组织蛋白,如由肾小管随拌及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Tamm-Horsfall糖蛋白,(H-T糖蛋白),约占正常尿蛋白的1/3。(粘蛋白,分泌型IgA可成管性) 小分子量蛋白质:如肌红蛋白、B2微球蛋白及来自血液的极少量的酶类,如溶菌酶、淀粉酶、LDH。
17
尿蛋白产生的机理 (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破坏或静电屏障改变 A.选择性蛋白尿 B.非选择性蛋白尿
(2)重吸收减少,正常95%在近曲小管被吸收 (3)异常小分子量蛋白质增多 T-H蛋白增多
18
1.3.2化学检验 1.3.2.1 尿蛋白 [参 考 值] 小于80mg/24h [蛋白尿分类及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由于剧烈运动、发热等使肾脏血流量增加,尿内暂时出现蛋白质。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最常见,由于肾小球病变导致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及静电屏障作用减弱,使清蛋白大量滤过。 [临床意义] 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糖尿病、高血压等)肾小球病变。
19
1.3.2.1 尿蛋白 (2)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管病变,重吸收能力降低。尿中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
[临床意义] ①间质病变,如间质性肾炎等;②中毒,如重金属、抗生素等;③某些中草药,如木通等。 (3)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病变。 [临床意义] ①肾小球疾病累及肾小管;②肾小管间质病变,如间质性肾炎等;③全身性疾病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如糖尿病肾病、SLE。
20
1.3.2.1尿蛋白 (4)溢出性蛋白尿:血液中异常蛋白质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从尿中排出。
[临床意义]①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②急性血管内溶血;③急性肌肉损伤;④其他,如急性白血病等。 (5)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和组织分解的蛋白质。多见于肾脏的炎症、中毒等。
21
尿蛋白 (6)假性蛋白尿:因尿中混有血、脓等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22
尿糖(GLU) [参 考 值] 正常人为0.56——5.0mmol/24h,定性试验阴性。若定性为阳性,尿糖常达50mg/dl,称糖尿,一般指葡萄糖尿。 [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①糖尿病;②甲状腺功能亢进;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如肢端肥大症;④嗜铬细胞瘤;⑤Cushing综合症。 (2)肾性糖尿:①家族性糖尿;②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③妊娠。 (3)暂时性糖尿:①生理性如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等;②应急性糖尿如颅脑外伤等。 (4)其他糖尿:如乳糖、果糖等。
23
1.3.2.3 酮体(KET) [原 理] 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
[原 理] 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 [参 考 值] 酮体量(以丙酮计)为0.34~0.85mmol/24h(20~50mg/34h)。 [临床意义] (1)糖尿病性 (2)非糖尿病性:严重腹泻、呕吐或妊娠反应等。
24
尿胆红素(BIL)与尿胆原(URO): [参 考 值]正常人尿胆红素含量≤2mg/L,定性为阴性;尿胆原含量≤10mg/L,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 (1)尿胆红素阳性:①肝细胞性黄疸;②梗阻性黄疸。 (2)尿胆原阳性:肝细胞性黄疸。
25
1.3.2.5 尿亚硝酸盐(NIT)试验:阳性见于尿路感染。
尿隐血(BLD):临床意义同血尿。 尿白细胞(LEU):见显微镜检查
26
1.4显微镜检查 标本制备 :取新鲜尿液10ml,以1500——2000/分,离心3-5分钟,约剩0.2ml,镜检。
镜检内容:镜检主要观察细胞、管形、结晶
27
1.4.1 细胞 (1)红细胞 [参考值]正常人红细胞0—3/HP,平均>3个/HP,称镜下血尿。 [临床意义]同血尿。
(2)白细胞和脓细胞 [参考值]正常人不超过5个/ HP。 [临床意义]泌尿系统感染。
28
1.4.1 细胞 (3)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或移行上皮深层,正常尿中不见。较Wbc稍大,园形(或多边形)核大面圆,胞奖可见脂肪滴及空泡。如在尿中出现,常表示肾小管病变。 移行上皮细胞:正常偶见。输尿管、膀胱、尿道炎症时出现。来自不同部位及器官,其形态大小有很大差别。 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正常可见。尿道炎时大量出现。形态不规则,大而扁平,核小居中,来自尿道前段、阴道,成年女性较多,少量无意义,提示大量白细胞升高伴尿道炎。
29
1.4.2 管型 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也可以由肾小管上皮细胞病理性脱落后变性融合而成。管型是肾脏病变的主要指征。 管型形成的必要条件: ①尿中有蛋白; ②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能力; ③肾单位交替使用。
31
管型的机理 病理情况下 ⑴肾小球病变——滤出血浆蛋白升高;⑵肾小
管病变——回收蛋白下降; ⑴⑵——肾小管内的蛋白含量升高。远曲小管炎症或药物等刺激,T-H糖蛋白升高。 T-H糖蛋白与少量血清蛋白结合→在肾小管高度浓缩并酸化,逐渐由溶胶→凝胶→肾小管内铸型为管型。此外,还需形成管型的尿液在肾单位的下部有足够的停滞时间,使蛋白质得以浓缩,沉析→再凝聚成管型。 当该肾单位交替,重新排尿时,管型随尿排出。
32
管型的演变 一般管型的雏形是透明管型,如其含不 同的细胞或颗粒,其体积超过1/3时,则称各种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或白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粗颗粒管型→细颗粒→融合为蜡样管型。 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后脱落,经蛋白胶 凝固可呈有脂肪颗粒的上皮细胞管型→脂肪管型。
33
管型种类和临床意义 (1)细胞管型 ①肾小管上皮管型:意义同肾小管上皮细胞。
34
管型种类和临床意义 ②红细胞管型:意义同血尿。
35
管型种类和临床意义 ③白细胞管型:意义同白细胞。
36
管型种类和临床意义 (2)颗粒管型:有粗颗粒和细颗粒管型。多见于慢性肾炎。
37
管型种类和临床意义 (3)透明管型:正常0—偶见/HP。运动、发热等一过性增多。肾病综合症、恶性高血压等可增多。
38
管型种类和临床意义 (4)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
39
管型种类和临床意义 (5)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症。
40
管型种类和临床意义 (6)肾衰竭管型:见于肾功能衰竭。
41
1.4.3 结晶体 (1)碱性尿中无机盐沉渣 I>碳酸钙结晶:圆形,具有放射状线纹。此外有哑铃状、磨刀石状、饼干状等。
2>磷酸铵镁结晶:为多角棱柱体及棺盖状结晶,也有雪花状或羽毛状。 3>尿酸盐:呈棕黄色小颗粒状,聚积成堆。 (2)酸性尿中无机盐沉渣 草酸钙结晶:为四角八面体,如信封状,有十字形折光体。 尿酸结晶:为棕黄色的磨刀石状,叶簇状、菱形片状、十字状或梳状等。
42
2. 尿液特殊检测 1》尿RBC:(1)大小(2)形态异常(3)Hb含量. 区别 肾小球源性血尿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2》尿蛋白电泳
区别 肾小球源性血尿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2》尿蛋白电泳 3》尿微量清蛋白 4》尿2微球蛋白 5》尿1-微球蛋白 6》本-周氏蛋白:浆细胞→Ig轻链;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7》尿淀粉酶
43
尿淀粉酶 淀粉酶系由胰腺分泌。当胰腺有炎症病变或胰液排出受阻时,胰淀粉酶漏入组织间隙,经血循环而随尿排出,故血和 尿中酶含量均高。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