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成功的政治領袖之特質─ ─以劉邦項羽之爭為例
文/王壽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2
喜歡下象棋的人,都知道棋盤中間有四個字─「楚河、漢界」,楚漢相爭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事例。
楚,代表楚霸王項羽;漢,代表漢王劉邦,也就是後來的漢高祖, 劉項之爭,最後的結局是劉邦勝利而項羽失敗,項羽最後在烏江自殺,他在臨死之前說過一段話,說:「我從起兵以來,大小七十餘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最後竟落到這種地步,這實在是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
3
項羽在臨死之前這一段話,是一個失敗者的遁辭,他沒有自己檢討失敗的原因。項羽的失敗真是天不保佑他嗎?絕對不是,他的失敗最大原因是他自己造成的,因為項羽自己就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領袖。
劉邦跟項羽兩人,學問都不是很好,在私人品德方面,項羽似乎勝於劉邦。劉邦為人好酒貪杯,喜歡說大話,在沛縣當亭長時,常常到飯店裡去喝酒吃飯卻賒帳不付錢,所以劉邦頗有一點流氓性格。
4
項羽則出身於貴族家庭,所以他在教養方面該是優於劉邦的,所以司馬遷寫《史記》,可以明顯看出來司馬遷很同情項羽,所以項羽的傳記被列入「本紀」中,因為本紀是帝王才能用的傳記名稱,也就是說司馬遷把項羽看成是皇帝。 劉邦項羽的成敗決定點,不在學問,不在私人品德,而在兩人的領袖特質,下面將分析一下劉項成敗的幾個重要原因:
5
一、用人方面 劉邦善用人才。從劉邦的開國功臣裡面,可以發現到有六國時代的貴族後裔,有秦朝的官吏,有販夫走卒,有殺豬屠狗之輩,甚至於還有盜賊,但是劉邦都可以予以重用。 所以劉邦的部下,雖然分子很複雜,但許多人卻是頗有才能,像韓信,原本是項羽的部下,項羽不能重用他,韓信就投靠到劉邦麾下來,後來成為劉邦開國的三大功臣之一。
6
一、用人方面 相反地,項羽就不是很能善用人才,如韓信就批評項羽,說項羽所重用的人,不是項家的人,就是他的親戚、同鄉,所以項羽的幹部團隊沒有很傑出的人才。 若將劉項雙方的陣營相比較,劉邦陣營中的人才遠比項羽多,所以這是造成劉邦能成功的非常重要原因之一。
7
二、胸襟度量方面 項羽的胸襟度量是不夠寬大的。
韓信曾批評項羽的缺點說:項羽遇到步將們打勝仗該封爵了,便刻了一個爵印,卻捨不得把這印信交給步將。 也就是說,項羽捨不得把這爵位封給有功的步將,項羽將爵印拿在手裡一直把玩,最後把新刻印信的四個角尖都磨圓了,變成了舊印,才將這印信依依不捨地賜給立功的步將。
8
二、胸襟度量方面 這個步將拿到這爵印,等的時間已經太長,而且一看已經是個舊印了,也就不感激項羽,自然不會對項羽產生感恩之心,反而會有不滿情緒,這就顯示項羽的胸襟不夠寬大。 相反地,劉邦是比較有流氓性格的人,這種性格當然會有很多缺點,但卻有一個優點,就是能捨,放得下,捨得開,所以劉邦常常能當機立斷把一些利益給他的步將。
9
舉一個有名的故事: 韓信做為劉邦的部下,統領劉邦的兵士,當韓信率領軍隊打到山東去,把山東地區平服下來,就派使者去跟劉邦報信。當時劉邦本部正跟項羽軍在河南滎陽對峙,情勢緊張、勝負難分,韓信的使者到劉邦軍營裡來,此時軍帳中的劉邦旁邊坐了軍師張良,韓信的使者進帳便跟劉邦報告說:韓信已經把山東地方征服了,但是現在韓信只是一個將領,不能治理當地,請求劉邦封韓信做「假齊王」。假,就是代理的意思;齊,就是山東這地方,假齊王,就是暫時代理山東的王,來治理山東民政。
10
劉邦一聽,本來大為生氣,因為此時劉邦正和項羽對峙,情勢十分緊張,韓信不來幫忙就算了,還這樣要求封他做假齊王,豈不是趁機要脅劉邦?所以劉邦一氣之下大怒,拍桌罵道:「豈有此理!」這時張良坐在旁邊,一看情勢不對,馬上偷偷在桌底下踩了劉邦一腳,劉邦猛然醒悟此刻不能發脾氣,因為此時如果得罪韓信,韓信若倒戈到項羽那邊去,那劉邦勢力不是更孤單危險?當時劉邦的策略是要韓信軍隊攻擊襲擊項羽的背後,所以劉邦對於韓信非常倚重,此際絕對不可以得罪韓信,所以張良猛踩劉邦一腳的意思便在此。
11
劉邦因此猛然醒悟,可是桌子已拍,也罵出口了,這時候如果再立刻改為笑容豈不是太假?所以劉邦急中生智,繼續罵下去說:「豈有此理!韓信立了這麼大個功勞,平定山東,為什麼要只做個假齊王?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齊王嘛!何必要假的!」於是就封韓信為真的齊王。韓信的使者一聽,真是大喜過望,便馬上回去報告韓信。韓信聽了使者回來後的回報,大為感動,真是要五毛給一塊,對於劉邦寬宏胸襟感激不已,所以後來蒯通勸韓信背叛劉邦,韓信便不肯答應,因為他覺得劉邦對他太好了。
12
所以如果劉邦的胸襟不夠大的話,就不可能當機立斷,做出封韓信為真齊王的這個反應,那就不能夠買到韓信的死心。後來由於韓信跟劉邦夾擊的結果,果然最後是項羽失敗。所以這是劉邦胸襟寬大,就能過勝過項羽。
13
三、大仁與小愛 大仁,是指對全國老百姓的一種摯愛; 小愛,是對身邊的人之一種關愛。 作為一個政治領袖,需要大仁,也需要小愛。
項羽對於身邊的人,真是關愛倍至,韓信曾經敘述項羽的故事說:項羽對於身邊的士兵非常的好,遇到士兵們受傷、生病,項羽會親自去探望他們,甚至會在他們病床旁哭泣,把自己的食物送給受傷生病的士兵吃。所以他對於身邊這些士兵們非常關愛,但這些只是小愛,
14
至於項羽對於全國那些沒有跟他關係的老百姓,則似乎沒有愛心。我們可以看到項羽便曾坑殺20餘萬秦的降卒,他們是投降的秦兵,既然已經投降為自己降卒,也就算是自己的百姓,但是項羽卻把他們都坑殺了,這手段實在是很殘忍,表示項羽對那些不認識的降卒是沒有愛心的。此外,項羽率軍進入咸陽時,放火燒了咸陽的秦皇宮,傳說大火連燒三個月不止,這當然也會波及到咸陽老百姓,因為這些火不可能一下撲滅,所以許多咸陽百姓也被燒得無家可歸,這也是因為項羽不認識咸陽老百姓所以一點都不疼惜他們,可見項羽在大仁方面是欠缺的。
15
反觀劉邦,因為他是位不拘小節的人,表面上看來他是很隨便的,但實際上他對部下也是很關愛。舉一個例子來說,有一個叫做酈食其的人前來歸降劉邦,劉邦在軍事帳棚接見酈食其,當他進帳時,看見兩個婢女正在侍候劉邦洗腳,酈食其看了就十分不高興,認為劉邦非常沒禮貌,大為生氣,出了帳棚越想越氣憤,遂想自殺。此時有位士兵正過來要帶酈食其回到自己的帳棚裡,士兵同時也幫酈食其準備餐飲吃飯,酈食其一看,這餐飲菜色,竟然跟漢王劉邦的一模一樣,大喜過望,
16
覺得漢王實在待他很好,並沒有虧待他,心想當時劉邦洗腳接見他,只是因為劉邦這人不拘小節而已,劉邦心裡還是很敬愛他,所以酈食其就死心塌地跟隨著劉邦,由此可見劉邦對部下是很關愛的。又蒯通曾經勸韓信背叛劉邦自立,韓信不肯,說了一句話:「漢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我怎能背叛他?」可見劉邦對韓信也是十分關愛的,懂得把自己的衣服給韓信穿,也把自己的食物給韓信吃,這就表示劉邦對韓信也是非常厚道的,所以劉邦對於他們部下也都很關愛。
17
劉邦對於全國百姓也比較有大仁,劉邦比項羽先攻進秦國首都咸陽,但當劉邦進入咸陽時,並沒有燒殺的行為,反而是跟咸陽百姓「約法三章」,廢除以往秦的嚴厲苛法,使當地百姓平平安安,這表示劉邦並沒有仇視反而是愛護咸陽的百姓。此外在看劉邦的戰爭行為,我們也很少看到劉邦殘殺老百姓的紀錄,可見劉邦對於不認識他的陌生百姓,一樣也是很愛護,沒有仇視的心理。所以,做為政治領袖,不可只愛身邊的人,而不愛全國的百姓。
18
四、策略 政治領袖是亟需要策略的,因為政治是鬥智的遊戲,沒有策略往往會使這個遊戲變得雜亂無章、喪失先機。劉邦是非常有策略的人,當項羽分封諸王時,把劉邦封為漢王,就是要把劉邦關在漢中。漢中在中國古代是個對外交通非常閉塞的地方,想從漢中進入中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漢中的東邊都是高山峻嶺,所以不可能向東發展。但是劉邦一步一步慢慢發展,他的策略是由漢中向北取得咸陽與關中地區,由關中地區經過函谷關再往東去爭奪中原。
19
而且劉邦派韓信率領軍隊,經過山西招討到山東,再由山東攻打項羽的背後,當項羽跟劉邦在河南對峙時候,項羽在東,劉邦在西,韓信正好從山東可往西南襲擊項羽背後,使項羽腹背受敵。這個戰略是非常成功的,導致項羽最後不得不自殺。反觀項羽,雖然項羽本身是位非常勇猛的武將,他自己說:「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這只是戰場上每一次戰役的勝利,實際當上一個大戰爭時,大方向的戰略遠比每場戰役的戰術來得重要,若只是在小的戰役因為戰術成功而勝利,但最後大的戰略卻失敗,那最後仍是會失敗。
20
以上四點,是劉成項敗的主要因素,這四個主要因素看起來實際上是兩個政治領袖的性格不同,我們可以說,項羽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將領,劉邦是一個優秀的政治領袖。
項羽是一個大家族中慈愛的族長,劉邦是全國老百姓的政治領袖,兩相比較,軍事將領怎能勝過政治領袖?一個家族族長又怎能勝過全國的政治領袖?所以這兩人的性格不同,也就決定了他們的一成一敗。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29期】
21
延伸思考: 請問你認同本文的敘述嗎?為什麼? 想想看,當一個成功的領袖還需要有哪些特質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