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何 克 俭 ⊕ ⊕ 2012年4月23日 1
2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二、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三、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艰巨性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二、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三、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艰巨性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误解 六、思考与建议 2
3
引 言 当你把教育理解成“教书”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教书匠;当你以为教育就是“教学”时,你会为了那些功利的目的而日复一日地消耗体力;当你把教育想象为“教育”本来的样子时,你会发现书香飘溢、诗意流淌、智慧碰撞、心灵相遇才是真正的教育!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 3
4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一)、课程的再认识 (二)、校本课程由来 (三)、校本课程界定 (四)、校本课程特点 (五)、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
5
(一)、什么是课程 教育官员:课程即计划 课程专家:课程即经验 学科专家:课程即知识与技能 教师代表:课程即教材(教科书)
学生代表:复杂的课表+讨厌的教材+恐惧的考试 个人观点:课程=课+程 课:课表、功课、教材、… … 程:教与学的过程(计划、教学、考试… …) 课程是指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
6
(二)校本课程的由来1 1、“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 2、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
7
(二)校本课程的由来2 3、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6月8日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更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2012年3月浙江省颁布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
8
(三)校本课程的界定 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9
(四)、校本课程的特点 特点一:体现学校教育哲学 特点二:与国家课程优势互补 特点三:针对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
特点四:充分利用本校或当地的课程资源 特点五:多样化、可选择、有特色 特点六:需求评估—规划编制—现场实施
10
(五)、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 (1)、地位作用: 国家课程——国家意志、基础发展、培养方向、 质量标准、所有学生的权力等
国家课程——国家意志、基础发展、培养方向、 质量标准、所有学生的权力等 校本课程——学校特色、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国家课程涉及不到的作用,能解决眼前地域的问题 (2)、教师角度: 国家课程——教师充当实施者 校本课程——教师充当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 (3)、学生角度: 国家课程——统一要求、无选择 校本课程——补充选修、可选择
11
二、学校为什么要开发 校本课程 (一)、现状与不足 (二)、价值与意义 (三)、趋势与要求
12
(一)、现状与不足
13
1、现状: 课程发展观 全球数字化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终身学习社会 社会转型
14
1.要满足经济社会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对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的需要。
2.要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的需要。
15
2、现有课程的不足 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以必修课主宰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改革并没有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过度应试的局面,新课程理念还未成为自觉行动。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
16
刘 希 平 几乎所有普通高中学生、老师、学校一切都是为了应试,上课、做题、考试,没完没了无休无止,学生成了教育的被动接受者,甚至是考试机器。凡是与高考升学相关的事,再无趣再无益也必须做;凡是与高考升学无关的事,哪怕再想做、再有意义也必须舍弃。教育变得越来越单调,变得越来越乏味,变得越来越沉重,长此以往,势必会扼杀学生的青春活力、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17
韩 平 不看成绩,难过今天。只看成绩,没有明天。 社会、家长可以对学校有直接的功利性要求,但教育工作者不能直接将功利性目标作为办学目标。
18
毕业生的生活—— 高三复习起始时间:上学期开始占一半; 学生使用教材情况:两种及以上一起用; 起床和睡觉时间:6:00—23:00;
请家教情况:比例在44—70%; 双休日补课情况:安排6个半天者过半; 心理压力:三分之一学生感到很大。
19
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世界活得最累的中小学生 以分数论英雄 题海战术、疲劳战术 全世界最辛苦的弱势群体
20
汶川地震诗抄摘句 ——震醒教育工作者的话语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别再抱着我幼小的身躯 你要记住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孩子,快拉着妈妈的手》 妈妈 别哭 别再抱着我幼小的身躯 我已没有往日的温度 呼吸和心跳已经止住 请给我换上爱穿的衣服 拿来我爱读的书 假如天堂还有学府 我会在梦中告诉你考试的分数 ——《妈妈,别哭》 汶川地震诗抄摘句 ——震醒教育工作者的话语
21
(二)、价值与意义
22
1、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研究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合理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和谐发展。
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 建立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机制,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
23
2、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克服国家课程的弊端,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国家课程涉及不到的作用)。 《胡鞍钢:一个中国 四个世界》
《胡鞍钢:一个中国 四个世界》 国家课程与办学条件之间的不相适应 国家课程与师资状况之间的不相适应 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间的不相适应 应该大力倡导“活页课程”的意识。
24
(三)、趋势与要求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国家课程贯彻过程中,允许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
无论是在岗教师还是未来的教师,都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越来越认识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两种对应的课程形式,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5
三、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的类型 2、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3、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 4、校本课程开发的四种模式
5、校本课程呈现的四种形式
26
1、校本课程的类型 个别教师参与 部分教师参与 全体教师参与 选择已有课程 * 改编已有课程 开发全新课程
27
2、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环境分析 课程目标 课程组织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28
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包括: (1)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如社会变革、社会期望、地区状况、教育资源等。
(2)学校内部环境分析,如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学生需求、课程缺陷、校风等。
29
课程目标 了解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比较中外课程目标的异同,譬如: 认知领域 情感态度领域 心理运动技能领域 闲暇教育 演说技巧
其他
30
课程组织 教材、教师用书、辅导材料、练习册等未必一应俱全,其详略程度取决于课程形式、教学要求和课时长短。
31
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实施指的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即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脑袋的过程。
32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 -- 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 --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33
3、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 学科中心 学生中心 社会中心 “钟摆现象”
34
学科中心论又被称为知识中心论。它主张以有组织的、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点。
学生中心论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点。 社会中心论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与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着眼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
35
“钟摆现象” 反观课程开发的历史,课程开发的基点总是在学科中心、学生中心和社会中心之间左右摆动,往往是其中的一个基点占主导地位,另外两个基点居次要地位,甚至把另外两个基点完全排除在外。中外课程的发展过程概莫如此。
36
4、校本课程开发的四个模式 目标模式 动态模式 过程模式 环境模式
37
目标模式 目标 内容 方法 评价 (来回反复)
38
动态模式 目标 评价 内容 方法
39
过程模式 举例 注重目标,更注重过程。 强调过程的内在价值。 请学生完成一次植树的设计方案。要求: 1、总共种植4棵树;
2、4棵树之间的距离两两相等。
40
环境模式 环境 评价 目标 方法 内容 (互为修整)
41
5、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 学科课程形式 活动课程形式 综合课程形式 核心课程形式
42
学科课程形式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如中小学的语、数、外、音、体、美等。 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方古代七艺:
1、文法、逻辑、修辞、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 2、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官能心理学的支撑 区别“学科体系”与“科学体系”的概念
43
活动课程形式 活动课程又称为生活课程、经验课程、设计课程或随机课程。 活动课程是自然的、社会的和体验的,比较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
活动课程种类繁多,如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户外活动等。
44
综合课程形式 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它把两门以上课程中相关的概念和内容融入到一门综合课程中去,如初中“自然”或“自然常识”、高中文综或理综。
45
核心课程形式 核心课程又称“社会热点课程”或“社会问题课程”
目前的社会热点或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禁毒、社会暴力、校园暴力、网迷、两性教育(男孩+女孩的教育)
46
环保、心理、科技、艺术、人文、社会实践六个课题群+学生社团
学校课程全景 课程 社会人文领域 数理科技领域 文理综合领域 基础型课程 语文、外语、政治 历史、音乐、美术 数学、物理、化学 生命科学、信息科技 地理、体育与健身 劳动技术 拓展型课程 中华古典、文化博览 时政述评、心理健康 艺术鉴赏、… 科学史话、科学思维 探究方法、科技搜索 科技双语… 地学纵横、绿色科技 体育赛事、棋坛风云 材料与设计… 德育文化课程、专题教育(九大系列) 研究型课程 注重: 环保、心理、科技、艺术、人文、社会实践六个课题群+学生社团
47
社会文史类课程群 科学生活类课程群 动手创新类课程群 艺术体育类课程群
队史 红领巾戏剧社 红领巾演讲团 红领巾文学社 人文综合 世界之窗 校史 礼仪文化 人与自然 科学饮食 现代生活导航 科学生活类课程群 “OM”工作室 做中学 模型 网页制作 机器人 动手创新类课程群 未来汽车 船模 航模 陶艺 书法 器乐 围棋 绘画 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 合唱 花样跳绳 棋类 艺术体育类课程群 形体 弦乐 电子琴 速写 创作 47
48
校本课程图谱 自主拓展图谱 学科拓展图谱 艺术类ABC 我会才艺我快乐 我会运动我健康 我会动手我创造 我会学习我智慧 我会探究我成长
49
课程开发经验 “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借鉴(案例) 历史上的一天—— 《历史报纸》 关于 《家谱》 的 项目研究
50
课程开发经验 “凳子”——从社会调查开始的课程设计 市场调研 寻找问题 针对设计 交流体会 指导改进 车间制作 ——成为支持“创新”、“实践”的载体
51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艰巨性 1、教师的素养 2、教师的态度 3、学校领导的态度和能力 4、校本课程的质量 5、校本课程的教学安排
6、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等资源
52
基本策略思路—— 在现成的课程库中选择利用 成本和难度 小 大 在引进后的课程中改编利用 结合校本实际开发特色课程
53
四、当前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误解 误解一: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一部分 误解二:校本课程开发增加了课程总量
误解三: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要编写教材 误解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含量很高 误解五:校本课程开发由本校独立完成 误解六:校本课程开发的门数越多越好
54
思考与建议 1、学校要科学使用课程设置权。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2、老师要合理使用课程开发权。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特长,申报课程项目,提交课程纲要,经审批后开设。 3、学生可充分使用课程选择权。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课。
55
思考与建议 4、实施方案与课程纲互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动态完善提高。
5、客观对待、逐步开发。刚开始可现成选择,可改编,可共享,水平高的可小组或自主开发……不一定有教材,但要有纲要,文本逐步完善。 6、但学校一定要有一至几门特色校本课程。
56
结 束 语 最出色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遗忘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出色的,差别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现、重用自己。 每一个追求梦想, 渴望成功的教师, 请您谨记这样的格言: 最出色的人就是你自己!
57
主要参考书目 王斌华:《校本课程的理论与技术》; 崔允漷:《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杨四耕:《课程的想象力》;
赵才欣:《课程计划与课程管理》; 省教厅:《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征求意见稿)》; 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 义、目的及地位》(百度)
58
(1)、国家课程 目的: 国家课程亦被称为国家统一课程,是自上而下的、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第一,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 ; 第二,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应达到的标准 ; 第三,提高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 第四,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
59
(2)、地方课程 目的: 地方课程是指省一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家课程政策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的课程计划和开设的具体课程。
第一,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二,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 ; 第三,加强教育与地方的联系 ; 第四,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 的积极性。 返回
60
学生需求调查 课程开发申报 审核批准实施 备课笔记文本 教学讲义文本 校本课程教材 校本课程完善 调动各方课程资源
实施形成 整理形成 修改补充 评价反馈 学生需求调查 课程开发申报 审核批准实施 备课笔记文本 教学讲义文本 校本课程教材 校本课程完善 调动各方课程资源 返回
61
谢 谢 61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