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風箏作者—魯迅 學思及創作歷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風箏作者—魯迅 學思及創作歷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風箏作者—魯迅 學思及創作歷程

2      隱忍負重的少年時期—魯迅的家族 出生背景: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樹人、周樟壽,字豫才,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即今紹興市)東昌坊口新台門周家。 家道中落:新台門周家是書香世家,祖父周福清撰寫的《恆訓》中提及:「予族明萬曆時,家已小康,累世耕讀……合有田萬餘畝,當舖十餘所,稱大族焉。逮嘉、道時,族中多效奢侈,遂失其產。」

3      隱忍負重的少年時期—周氏家族變故 祖父涉入科場弊案:祖父周福清幫助親友行賄買通關節,取中舉人,東窗事發後,周福清投案入獄,書香世家一夕間變了調。 父親過世:父親周介孚多次應試未中舉,又受父親弊案牽累而扣考,時逢中國甲午戰爭的失敗,內憂外患致使體弱的周介孚日益虛弱,至光緒二十六年深夜過世,得年三十六歲。

4 隱忍負重的少年時期—周家敗落的炎涼 「乞食者」的悲哀:魯迅十五歲時,遭逢家境敗落,頓成一家之主,因爭奪家產與親友反目,被親族視為「乞食者」。埋下魯迅日後憤世嫉俗的個性。 長兄如父:魯迅少年時期,就擔起照顧寡母及弟弟的責任。大弟周作人,無論求學、寫作都與他形影相隨,小弟周建人也在他鼓勵下入北大進修。

5 忍辱負重的青年期─ 魯迅的求學經歷 三味書屋:十二歲進入三味書屋進學,加上幼承庭訓,奠定深厚的國學基礎。
忍辱負重的青年期─ 魯迅的求學經歷 三味書屋:十二歲進入三味書屋進學,加上幼承庭訓,奠定深厚的國學基礎。 江南水師學堂、南京礦物學堂 :十八歲進入江南水師學堂就讀,受西方進化論思想的影響,並大量閱讀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後轉學入南京礦物學堂,學業成績優異。 赴日學醫(仙台醫專):二十二歲以官費赴日本學醫,希望藉由科學救國。 棄醫從文:企圖用文學改變國民精神。二十九歲回國

6 沉浮飄搖的中年時期─ 魯迅的創作高峰 西元1918年,回國七年後的魯迅,終於接受錢玄同和陳獨秀的慫恿,以「魯迅」為筆名開始向新青年投稿,先是小說,再是散文詩,再是雜文和長論,投身新文化運動。 魯迅在「五四」前後發表的最重要的小說。從〈狂人日記〉到〈白光〉,他四年間一口氣寫下了十多篇。他自己說,他寫這些小說是意在「吶喊」。

7 忍辱負重的青年期─棄醫從文的歷程 魯迅讀仙台醫專時,某天下課,老師放映了一些時事幻燈片。片中有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槍斃,圍觀行刑的中國人竟然木無表情。忽然,課室 傳來喝彩聲和鼓掌聲。眾日本學生高呼:「萬歲!萬歲!」魯迅體悟到唯有文學能醫治人心,並且只有以文藝才能改造中國人心。 此時的魯迅認為:「做奴隸的人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說誠、說愛呢?」「唯一的救治方法是革命」。

8 鐵屋中的吶喊 《吶喊‧自序》: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其他們嗎? 錢玄同卻反駁他:「既然醒過來,就有可能打破的!」於是,魯迅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投入新文學運動改革的浪潮

9 仙台醫專時期的魯迅 左起後排第一位為魯迅

10 沉浮飄搖的中年時期─ 魯迅的小說成就 地位:新文學革命後最早從事白話小說創作的人,第一篇白話小說為《狂人日記》。
創作動機:別有懷抱「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效的注意」,把小說當作改良社會的手段。 小說題材: 小說作品主要描寫中國的舊社會,對舊社會之弊病,尤其舊社會人物之劣根性,刻劃入微。其中以〈阿Q正傳〉尤為著名。 著名小說作品:《藥》、《風波》、《阿Q正傳》 、《孔乙己》、《祝福》 小說集:《吶喊》、《徬徨》

11 沉浮飄搖的中年時期─ 魯迅的小說成就 狂人日記:為現代中國小說的濫觴,揭發中國歷史「禮教吃人」的本質。
孔乙己:則是表現冷酷人世的另一種「吃人」的真實。 藥:凸顯了老百姓深入骨髓的愚昧。 風波:強調了中華民國徒有其名的脆弱

12 沉浮飄搖的中年期─魯迅的散文詩開創 散文詩:
*特徵:「散文詩」指的是詩的形式分段不分行,外觀看來雖如同散文是直述性語言。表達的詩意卻是暗示性和隱喻式的。 *代表作:《野草》是魯迅「散文詩」的代表作, 共收二十三篇散文詩。魯迅用詩的激情來展其內心世界。

13 浮沉飄搖的中年期─ 魯迅雜文貢獻 魯迅對的「雜文」定義:必須是匕首,是投搶,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出自《魯迅雜文精選》光明出版社) 雜文代表作:《墳》、《熱風》、《華蓋集》、《華蓋續篇》,《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也有小部份為雜文。《熱風》收雜感四十一篇, 基本主題是對舊有的倫理、迷信思想等進行強烈的指責, 部分篇章還記錄著魯迅早期的進化論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墳》共收二十三篇雜文, 是研究作者早期的世界觀和中國近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獻。

14 浮沉飄搖的中年期─ 兄弟之變 大哥周樹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生物學家)。
民國十二年七月十九日魯迅(42歲)與周作人妻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八月即搬出北京八道灣寓所,母親與三弟亦隨之。此決裂究竟為何故,兩人至死諱莫如深,成為近代文學史之謎團。

15 浮沉飄搖的中年時期─ 婚戀悲劇 1925年3月,魯迅結識了自己的學生許廣平,雙方投入熱戀,魯迅南下開始新生活。
弟弟周作人及文壇輿論紛紛攻及魯迅的情感生活 婚戀的痛苦抉擇,加深了魯迅的悲劇意識

16 (上圖)魯迅與元配朱安女士 (右圖)魯迅、許廣平、及其子周海嬰

17 孤立被擊的桑榆晚景 魯迅投共以後,以寫作雜文來代替他創作力的衰竭。
魯迅一生的最後兩三年,肺病已深。原想藉由創作填滿他精神生活上的空虛,而他實際獲得的,偏偏是孤獨和寂寞。 重病時擬遺囑第七條是:「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18 風箏出處─野草創作背景 野草的悲劇意識

19 野草簡介 創作時間:是魯迅唯一一部短篇散文詩集,收錄了魯迅在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所寫的散文詩二十三篇
內容:包括《秋夜》、《複仇》、《希望》、《雪》、《死火》、《過客》、《立論》、《一覺》、《風箏》等。 特色:有別於魯迅其他創作的一個最大的特徵,是它隱藏的深邃的哲理性與傳達的象徵性。

20 野草簡介 創作背景:野草寫於民國十三年九月到十五年四月。 創作前的人生轉折:
*與周作人發生嚴重衝突,以致兄弟絕交。又因婚姻問題遭到輿論撻伐。。 *支持女師大學生政治活動而遭教育部解聘,新文學運動上新青年內部分裂 *這二十三篇散文詩,是他陰鬱的情緒和受苦的情感所交織出來的文學結晶。

21 魯迅《野草》的自剖 生命力受壓抑而生的苦悶懊惱乃是文藝的根柢
我的那一部《野草》,技術並不算壞,但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許多釘子之後寫出來的。(《魯迅書簡》)

22 《野草》主題內涵 生存與死亡:魯迅面臨人生低潮。在《野草》書中投射想像死後的情境。如:〈死火〉、〈墓碣文〉、〈死後〉
實有與虛無:魯迅覺察自己的孤獨,藉散文詩探索自己的存在,如:〈復仇〉、〈風箏〉、〈狗的駁詰〉…… 希望與絕望:魯迅悲觀地認為「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希望〉),在《野草》中針對此主題特別關注的有:〈希望〉、〈秋夜〉 群體與個體:魯迅將自己排除於所有的群體之外,作品中多有此種個體與群體矛盾的掙扎。如:〈雪〉、〈我的失戀〉、〈淡淡的血痕中〉…

23 魯迅悲感探究 無法寬恕:「『寬恕』是怯漢所發明,因為他沒有復仇的勇氣」
憎的豐碑:「曾想到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禮儀,是請别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别人。我的怨敵可謂多矣,倘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魯迅〈死〉)

24 「寬恕」 >「仇恨」 ? 魯迅認為「寬恕」是怯懦的,你認同嗎? 「寬恕」傷害我們的人,會得到療癒?還是再次自我傷害?
寬恕,是一把開啟牢籠的鑰匙 ?還是再一次的作繭自縛?


Download ppt "風箏作者—魯迅 學思及創作歷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