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西亞(二) 第一節 建構在石油開發上的經濟 第二節 文化的衝突與政局的紛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西亞(二) 第一節 建構在石油開發上的經濟 第二節 文化的衝突與政局的紛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西亞(二) 第一節 建構在石油開發上的經濟 第二節 文化的衝突與政局的紛擾

2 第一節 建構在石油開發上的經濟 一 豐富的石油資源 石油貿易與經濟、政治的發展 區域與國際的連結

3 豐富的石油資源 全世界63%以上的已知石油儲量,位於波斯灣及其周圍地區,其中又以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26%的石油儲量最高。
全球石油儲量圖(2005)

4 世界石油生產的區域組成 ( )

5 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與出口國

6 西亞的石油分布不均 卡達與科威特:這些國家雖然人口很少,卻擁有極為豐富的石油儲量。
伊拉克與伊朗:雖為主要石油出口國,但國民平均從石油與天然氣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則相對較少。 以色列、約旦與黎巴嫩:完全位於石油集中分布區外。 土耳其:雖已在其東南部開發一些油田,但產量有限,仍須進口石油以滿足大量人口與工業所需。

7 西亞石油生產分布圖

8 石油貿易與經濟、政治的發展 石油是西亞最有價值的出口商品,對西亞的發展有以下影響: 1.提供產油國巨額的收入。
2.提升西亞國家對世界影響力。 3.許多國家利用石油帶來的龐大收益。 4.產油國經濟結構改變,由農、牧國家,逐漸蛻變為開發中國家。

9 石油對經濟的正面影響 石油輸出獲益愈高的國家,經濟表現也較為繁榮。
貢獻:從1970年代石油價格上揚開始,這些國家獲得極為可觀的收入,對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貢獻,將石油輸出的獲益大量投入於新學校、醫療設施、平價住宅與現代化農業的建設中,使得他們過去數十年來生活水準有了明顯提升。 代表國家: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

10 西亞諸國經濟指標(2005)

11 石油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過度強調石油的依賴式經濟,會降低了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動力。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對訂定石油價格的影響力,已被來自非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成員的競爭(如歐洲、墨西哥與俄羅斯)所削弱之後,使得這些國家經濟的興衰往往受制於國際油價的變動。 部分石油蘊藏量較少的國家,如巴林和阿曼,更面臨到未來二、三十年油源即將枯竭,經濟支柱將會消失的嚴峻挑戰。

12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於1960年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成立,成立時有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及委內瑞拉等5國。其成立宗旨是維護產油國利益,並維持原油價格及產量水準。目前共有12個會員國,約占世界78%的石油蘊藏量及44%的石油產量。

13 OPEC會員國(2009)

14 石油對政治的影響 不同的政治與經濟變數常會造成經濟成長的阻礙,例如: 1.2003年的美伊戰爭嚴重癱瘓了伊拉克本已惡化的基礎設施。
2.伊朗自1980年起,國家的領導者刻意削弱消費商品與服務的國際貿易,因而使得經濟發展速度趨緩。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與1990年代的石油經濟競爭,對伊朗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15 非石油生產國的發展—以色列 1.高科技產業:大量資金投入在高生產力的農業與工業基礎建設,逐漸發展為高科技電腦與電信的全球中心,許多美國和歐洲的公司紛紛在此設立研發和生產中心。 2.觀光產業:豐富的文化遺產吸引眾多的遊客前來。 以色列在國際政治關係上紛擾不斷,資源亦不豐厚,但憑藉其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方式,成為本區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16 金色的岩石圓頂寺

17 石油帶來的動亂與戰爭 1.沙烏地阿拉伯與葉門之間的邊界認定問題。 2.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西亞持續的政治不穩定妨礙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相較於1970年代末期與1980年代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在教育、醫療與其他方面的投資,都已減緩了許多。

18 西亞的未來發展 西亞未來與世界經濟的關係,石油還是扮演重要的角色。
西亞地區國際觀光收入(2002) 西亞未來與世界經濟的關係,石油還是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區域內的許多國家同時也努力將發展重心放在提高農產輸出、工業投資與觀光推展等方面。

19 西亞地區的觀光發展 西亞人造陸地 七星級帆船飯店

20 區域與國際的連結 雖然石油與天然氣仍是西亞出口貿易的重要商品,但製造業與觀光業的成長,卻改變著這個區域在世界中的角色。
產油國與外國的公司建立更密切的石油生產與精煉的夥伴關係,而此將會加速本區與世界的經濟整合。 另一個與國際連結的方式是海外的大量投資,據最近的估計顯示,其投資額高達8,000億美元以上。

21 區域與國際的連結 西亞許多較不依賴石油輸出的國家,亦紛紛透過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來加速他們與世界經濟的整合。
土耳其:輸出紡織品、糧食產品與製造業產品至德、美、義、法與俄等主要的貿易夥伴國家。 以色列:將鑽石切割、電子與機械等技術密集的產品,輸出至美、日和西歐等地。

22 未來西亞與全球經濟的連結 未來西亞與全球經濟的連結將取決於與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以外的其他經濟組織合作,尤其是和歐盟的關係。例如:
1.歐洲—地中海組織協議:與歐盟建立夥伴關係。 2.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強化區域內的經濟合作。 3.波斯灣合作會議:提供主要石油生產國討論共同的安全與貿易等相關議題。

23 西亞的區域合作組織 歐洲—地中海組織協議(Euro-Med association agreements)
阿拉伯國家聯盟(League of Arab States) 阿拉伯自由貿易區(The Arab Free Trade Area , AFTA) 波斯灣合作會議(Cooperation Council for the Arab States of the Gulf , GCC)

24 歐洲—地中海組織協議 歐盟與9個地中海地區國家為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而簽訂的協議。西亞地區加入者有敘利亞、以色列、約旦、巴勒斯坦政府等。

25 阿拉伯國家聯盟 簡稱阿拉伯聯盟或阿盟(Arab League)。
阿拉伯國家組成的地區性國際政治組織,成立於1945年,成員國皆位於亞洲或非洲。現有成員國22個,總部設於開羅。

26 阿拉伯自由貿易區 埃及於1995年提出建立阿拉伯自由貿易區計畫。1998年1月1日,阿拉伯國家聯盟宣布阿拉伯自由貿易區計畫正式啟動。目前,已有19個阿拉伯國家簽署了阿拉伯自由貿易協定。

27 波斯灣合作會議 1981年設立,由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6個國家所組成,會員國之間相互享有貿易關稅及簽證的優惠減免。

28 第二節 文化的衝突與政局的紛擾 西亞不僅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也是伊斯蘭教、基督教與猶太教的發祥地。 伊斯蘭教對西亞文化的發展產生鉅大的影響。
第二節 文化的衝突與政局的紛擾 西亞不僅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也是伊斯蘭教、基督教與猶太教的發祥地。 伊斯蘭教對西亞文化的發展產生鉅大的影響。 一 伊斯蘭文化的特色與影響 二 文化衝突與政局紛擾

29 伊斯蘭文化的特色與影響 源起:伊斯蘭教起源於西元七世紀,由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正式宣教後,很快便成為阿拉伯地區的核心信仰。
現況:全世界有超過10億的信仰人口,大半西亞地區、北非地區國家以及印尼的人口都信奉伊斯蘭教。

30 伊斯蘭教的擴散圖 隨著阿拉伯人的征戰與擴張,伊斯蘭教文化向外傳播至亞、非洲熱帶沙漠地區,包括西亞、北非,再傳至中亞、印度半島、印尼和馬來西亞,最後傳至非洲其他地區。

31 信奉伊斯蘭教人口占世界各國人口比例分布圖

32 伊斯蘭的意義 「伊斯蘭」一詞是阿拉伯語譯音,意為「順從」、「和平」和「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為「穆斯林」,穆斯林順從宇宙萬物的主宰—阿拉的旨意並恪守其戒律,從而獲得內心的安寧與社會大眾的和平。

33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全部教義均記錄於可蘭經,這部經典對於人類的各種活動都有明確指引,按照其教義,包括個人、家庭、社會以及政府的任何活動,都不能離開伊斯蘭的指導原則。 伊斯蘭不只是精神上的信仰,而且是阿拉為人類制定的完美生活方式。

34 西亞的宗教都市—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的聖城—耶路撒冷,是基督、猶太、伊斯蘭三教的共同聖地。它是耶穌基督被釘於十字架上的犧牲地,也是猶太人的故鄉,而當地又有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的升天石,由此可顯示出三種宗教間密切的關連。

35 耶路撒冷舊城平面圖 耶路撒冷的舊城是由四個區域所組成,這些居住在同一個都市中的居民,因為不同種族與宗教而隔離於四個不同區塊當中,各自保有其文化特性與生活方式。

36 麥加和麥地那 麥加:位於山區乾河床上的古城,因穆罕默德的誕生,1,000多年來一直是穆斯林朝覲的聖地。
麥地那:位於麥加東北部,也因穆罕默德傳教和安葬於此,而成為虔誠的穆斯林心中最聖潔的地方。

37 麥加朝聖的人潮

38 文化衝突與政局紛擾 (一)文化的衝突 (二)政局的紛擾

39 文化的衝突 伊斯蘭教與阿拉伯人在西亞具有優勢地位,常會讓人使用「伊斯蘭世界」或「阿拉伯世界」等單純的名稱來代表此一地區。
從各國的種族、語言、宗教與歷史等方面的發展來看,可發現西亞是一個看似單純但實則複雜的地區。

40 西亞語言分布圖 在種族與語言方面,伊朗為波斯人、土耳其為土耳其人、以色列為猶太人,其餘則多屬阿拉伯人。

41 西亞宗教信仰分布圖 在宗教信仰方面,除信奉猶太教的以色列外,其餘國家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但其中又有遜尼派與什葉派之分。不同的文化間常會有衝突發生。

42 遜尼派與什葉派 西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後,在爭奪伊斯蘭領袖繼任權的鬥爭中,伊斯蘭逐漸分裂為兩個教派: 1.什葉派:主張宗教權力只能由穆罕默德後人繼承,其支持者堅信有朝一日正統的後繼者將會捲土重來,重新建立一個純粹正統的伊斯蘭信仰。 2.遜尼派:以正統派自居,信奉伊斯蘭教的傳統教規,認為不需嚴格限制宗教權力的領導人。 西亞的伊斯蘭信仰區:大約有73%的地區屬於遜尼派,什葉派教徒則主要集中於伊朗以及伊拉克南部。

43 傳統文化價值的衝擊 昔日:歐洲殖民的影響,不只展現在建築景觀上,也影響菁英分子對西方語言的使用。
今日:石油富國,因外來勞工的增加也帶來了不同文化的衝擊,而科技的發展更對其傳統文化造成衝擊,受網際網路、行動電話與衛星電視普及的影響,愈來愈多的人逐漸接受西方的飲食、服裝、音樂與文化。

44 傳統與現代的伊斯蘭婦女

45 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反撲 有些國家開始擔心傳統文化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因而採取較為保守與封閉的態度,現今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崛起,某種程度可視為是對外來文化影響所造成威脅(特別是西歐及美國)的一種反動。

46 伊斯蘭基本教義派 什葉派本質上是反體制的,他們與正統教義派全然不同,而表達的激情與激烈更是不同於遜尼派,也成了日後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先鋒。
1980年代伊斯蘭世界中基本教義派相關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在顯示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在歐美與以色列對阿拉伯世界的操控、介入與干預甚至入侵等行動的不滿,他們起而抗爭最好的與直接的方式就是游擊作戰與恐怖行動。武裝反抗與暗殺之外,自殺炸彈不斷地出現,使得歐美與學者專家紛紛將「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與「恐怖分子」和「暴力」劃上等號。整體來看,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有幾個特色與限制:堅持宗教整體主義、追求政治新共同體、堅持反對的意識形態、藉聖戰結合暴力對抗。

47 伊朗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壁畫

48 政局的紛擾 西亞位於亞、歐、非三洲交接的位置上,所以自古以來即為陸路交通的十字路口,旅客與物資的往來非常頻繁,甚而成為許多族群與帝國進出或征服之地。 十八世紀之後,歐洲各國也開始朝這塊土地探索,尤其是十九世紀末,英、俄、法、德四國爭相侵略,西亞逐漸淪為這些國家的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民族意識逐漸覺醒,許多國家才紛紛獨立。

49 西亞衝突的原因 1.宗教與文化上的差異。 2.對於稀有資源(如水與石油)的覬覦與爭奪。
3.冷戰時期蘇俄與西方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強國,為求經濟與政治利益,不斷地介入與干涉,致使不同宗教、種族與國家間對立與爭鬥不斷,國際衝突頻仍。 4.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色列在美國的扶持下於巴勒斯坦復國,促使以色列和四周阿拉伯國家在新仇舊恨下,大小戰爭不斷。

50 庫德族的分布地區 1979年蘇俄入侵阿富汗、從1980年代打到1990年代為期八年的兩伊戰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的波斯灣戰爭、黎巴嫩經年的內戰以及庫德族的獨立運動等等衝突事件,都讓西亞長期處於不安與戰爭狀態。

51 911事件後政局的影響 背景:在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分子以聖戰之名攻擊紐約世貿大樓後,美國與其之間的緊張關係達到顛峰。
美伊戰爭:2003年美伊戰爭爆發,戰敗後由美國持續駐軍的伊拉克,內部不時爆發綁架人質與血腥衝突的事件。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軍間,武裝衝突與自殺攻擊事件亦層出不窮。

52 西亞政局未來的發展 不同文化、不同種族與不同宗教,似乎全成為這些衝突表面上的理由,然而許多戰爭的爆發往往是許多複雜因素糾結的結果,而非單一的差異因素所造成。例如:石油豐厚的收入使許多國家得以購買先進的精密武器,軍備競賽的結果,促成戰爭的爆發。 西亞地區長治久安之關鍵: 1.以阿問題能否和平落幕。 2.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能否化解。 3.國際組織能否以公正立場和平調節。


Download ppt "第二章 西亞(二) 第一節 建構在石油開發上的經濟 第二節 文化的衝突與政局的紛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