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畢卡索的一生 製作人:謝佳軒.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畢卡索的一生 製作人:謝佳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畢卡索的一生 製作人:謝佳軒

2 (一) 畢卡索的身世背景 (1)身世背景概述:
畢卡索出生於1881年,1973年去世92歲,他出生於西班牙的巴塞隆那,從小便展現傑出的藝術才華,8歲時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在父親的刻意栽培下,他打下紮實的學院派基礎,13歲時,身為美術教師的父親,把畫具交給他,宣布自己不再畫畫,把當畫家的期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因為他知道兒子已是青出於藍了。14歲,進入其父任教的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16歲,進入馬德里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

3 (二) 畢卡索的奮鬥過程 1881年10月25日,巴勃羅.畢卡索生於西班牙南部海岸的馬拉加,由於受家庭的熏陶,畢卡索4歲開始作畫,7歲就嶄露頭角。父親布拉斯科開始是馬拉加美術館的管理員,他喜好繪畫,長於畫鴿子,是個鬥牛迷。每周父親都要帶著畢卡索去看鬥牛,邊看邊為兒子講解鬥牛中的每個細節。因此,鬥牛就成了畢卡索童年時代畫畫的題材,在他8、9歲時畫的第1幅油畫,就是一位鬥牛士。這一家人所住的房子,面對著一個綠茵廣場,白色的鴿子或飛翔於天空、或追逐於草地。在父親的指點下,畢卡索經過細心地觀察,鴿子也成了他畫作的主要題材。

4 來到法國發展 19歲,他前往五光十色的巴黎,開始了藝術探險之旅。一到巴黎,畢卡索立刻感受到這個世界藝術中心的自由風氣,並從竇加、梵谷、孟克,特別是羅特列克等畫家的風格中,摸索屬於自己的面貌。

5 1907 年 Picasso 在絕對保密中完成了一幅長寬皆近 6 公尺的巨型畫作“ 亞威農姑娘 ”,並因此遭來好友及藝文界一致的辱罵與不恥,認為畢卡索醜化了一向是美的象徵女性象。然而這副畫卻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運動之一 " 立體主義 " 的起源。之後畢卡索已逐漸脫離窮困的生活,除了繼續發展立體派畫作外,並陸續開始他的拼貼畫,拼湊雕塑,鐵皮切割,銅鑄,插畫,也持續他的素描。

6 西元1933年起,畢卡索的創作中增加了一個新的題材。畢卡索透過希臘神話的人身牛頭怪獸來陳述自己的故事。畢卡索於54歲開始寫作,一如往常,他喜歡建立自己的規則,完全不管拼字,文法及標點的規則,他的書寫與繪畫一樣非常強勁靈動,同時具備繪畫長才又是優秀的雕塑是史上少見的,藝術本就要某種全才,如此才能熟悉各種藝術創作。而畢卡索不可諱言的,亦是一個全才的藝術家,對他而言繪畫與雕塑是不可分的。從50年代作品中,皆可看到碎陶片及金屬與石膏的組合,不管是人或動物的雕塑,畢卡索都能創造出新奇的組合。畢卡索曾說「我從不尋找我只是發現」他總是可此在偶然拾得之間,化成名副其實的藝術品。

7 畢卡索的一生,不僅在藝術創作上多產多變,在其生活也是多彩多姿,為後人所稱奇。他的作品隨他生活的波浪而變調:由藍而粉紅、由立體而平面、由創新而復古,而變形而表現而抒情,千變萬化,對照強烈。雖然作品的面目隨時各異,但每一件作品的內在則是一致的。西元1955年第一任妻子,奧嘉病故。在西元1961年再婚妻子是雅克琳.羅克那時畢卡索已80歲,西 元1973年4月8日畢卡索於法國的木甘,在雅克琳.羅 克的照料之下,結束了他那充滿創作與愛的一生。畢卡索的作品多而且分散很廣,全世界的美術館幾乎都有收藏畢卡索的畫作。

8 1891年,父親奉命調到了西班牙西北部、大西洋西北岸的港口-科魯,就職於當地的縣立美術學校。全家人隨之遷移到了科魯納。畢卡索在那裏一邊就讀于加爾達中學、一邊成了父親所在美術學校的學生,開始接受正規的藝術教育。具有極高藝術天賦的畢卡索,繪畫技術自此得到了長足的進步。15歲時,畢卡索的畫《第一次聖餐儀式》在巴賽隆納市展覽會上展出,他的名字也開始爲人們所知。

9 1897年,他完成的油畫《科學與仁慈》,入選在馬德里舉行的全國美展。這一年中,畢卡索考入馬德里的聖費爾南多美術學校。因為是隻身一人在馬德里,舉目無親,無聊之際除去泡咖啡館外,也常常去普拉多美術館。前輩西班牙美術大師格列科(1541-1614)、委拉斯開支(1599-1666)的作品,使他傾倒。他還臨摩了戈雅(1746-1828)的作品。自己也作了一些生活素描。總起來說,在這個時期,畢卡索經常陷入孤獨、貧困之中,精神狀態不佳、情緒不定。1898年7月,畢卡索染上了輕度的猩紅熱,回到了巴賽隆納家裏養病。病癒後,與一位比他年長5歲的朋友,在山村度過了8個月的時光。這時,他已下決心與在藝術院校所接觸的教育決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改名為母親的姓-畢卡索。

10 1899年,畢卡索借用了一位藝術家的兄弟的工作室,來進行創作。這時為他多幅肖像畫作模特的,就是小他3歲的妹妹洛拉。在這一年中,他開始和這裏的許多藝術家、知識份子交往,成了當地1897年開業的“四貓咖啡館”的常客,和備受矚目的人物。這個咖啡館是一個文化界人士、藝術家聚會的場所,畢卡索經常在這裏為朋友們畫像,由於他敏銳的觀察力和出眾的表達能力,簡單的線條就可以勾勒出每個人的特徵,使得大家深為歎服。在這裏,畢卡索廣泛地接觸到了當時流行的藝術思潮,如象徵主義、印象主義、自然主義、唯美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等等。與此同時他也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的下層、並深入地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在他留下的厚厚的筆記本中,畫滿了這個時期的草圖,其中包括充滿著稚氣的打鬥情景、士兵的姿態等等。

11 1900年,畢卡索第一次去巴黎旅行,光怪陸離的法國社會開闊了他的眼界。他在巴黎作畫,結交藝術界人士。不滿19歲的畢卡索,在巴黎成功地舉行了他的第一次畫展。1904年,23歲的畢卡索遷居巴黎,此後他一直居住在那裏,直到逝世。在法國,畢卡索度過了他一生中四分之三的時間。

12 1904-1905年,畢卡索與年輕的象徵主義詩人阿波利奈爾相識。詩人是一位無依無靠的外來者,也有與母愛離別的痛楚,其興趣與個性方面又與畫家相似,因此促成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不久,詩人就成了畫家作品的闡釋人,二人的關係遂更為密切。若干年後,當畢卡索彌留之際,還一次再次地呼喚著這位詩人的名字。此後近十年當中,畢卡索對藝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粉紅色時期的一些傑作,以及立體派的創立,都出現在這一時期。

13 大家都知道畢卡索從小便顯露出傑出繪畫天份,但真正改變他藝術生命的事件卻是在1907年遇到另一位理念相同的畫家布拉克,當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風行歐洲,他們兩人都認為可把這理論應用在繪畫之上。當時畢卡索正在創作一幅叫《亞威農的姑娘》這幅畫,他還不知這幅畫將會徹底改變西洋繪畫的面貌,不停地為畫中人物塗改抹擦,甚為苦惱。事實上畢卡索自己對這件作品也毫無信心,一直放在畫室中,直到1917年才敢拿出展覽,這幅畫馬上成為現代藝術的經典,它使後來的藝術家更大膽地拋棄傳統技巧,從此繪畫不再表現「美」了。

14 一般學者均歸納為: 1. 藍色時期(1901~1904):以憂鬱、悲苦的人生為主題,也是他開始逐漸脫離家庭、自己獨立發展的時期。從他的繪畫藝術發展方面來說,這一階段後來被稱?"蘭色時期"。因?在這個時期裏,他在繼承西班牙著重運用單色的畫風的同時,其作品的主要色調是低沈的蘭色。作品中描繪的物件主要是乞丐、殘疾人、妓女及一些流浪者。基於這個時期畫家尚未作好完全獨立生活的準備,生活清苦、情緒憂鬱,處境不妙,因而作品中透露出的氣息是悲愴的。

15 當畢卡索與布拉克分道揚鑣之後,他曾說:「布拉克就像是我的妻女一樣。」這種態度正說明畢卡索對女性的貶抑,他一生不停的更換女性伴侶,對他來說,女性是他肉慾的獵物,但也是他創作靈感的泉源。在他結束了立體派創作生涯後,他全心全意地投注於描畫女性畫像上,數千幅有關女人的圖畫,都是以一種侵略者的態度去描繪。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女性是他在1931年遇見的瑪麗-特麗絲.華特作模特兒,但是她卻往往以痛苦的面貎出現,這種執迷的態度盤據在他晚年的創作歲月中,他狂熱而肆情地耽戀於女體與性的題材上,似乎要藉著這種創作而抵抗衰老與死亡。

16 畢卡索一生勤奮刻苦,不斷探索和創新,他給自己定下的原則是“畫,再畫”。他走到哪里就畫到哪里,到朋友家作客,有時竟畫得滿牆都是。他習慣於夜間通宵工作,爲畫好一幅畫,幾次,十幾次易稿,同一主題的畫有時連畫幾十幅。畢卡索爲他的畫奮鬥了一生,直到逝世的當天,還作畫到淩晨3點鐘。 由於他的勤奮,畢卡索成了一位多産畫家。他逝世後,人們花了5年的時間對他的作品進行了整理。他的作品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總計近37000件。

17 2. 粉紅色時期( 年):改以亮麗、粉紅色彩表達柔情、溫馨生活賣藝人等, 1904年,畢卡索決定離開西班牙,在巴黎定居。在旅館中捷身一個短時間之後,4月的一天住進了位於蒙馬特區的一間破舊房子,由於它猶如風雨飄搖中拴在岸邊的"洗衣船",因而被戲稱為"洗濯船"。從這時開始,畫家作品中的色調逐步為柔和的黃、褐、粉紅所佔據人物也由年輕、漂亮的馬戲演員、街頭歌手,代替了瘦弱的乞丐、失明的盲人。人物的表情雖未擺脫孤獨、鬱悶,但已不是絕望。色調也隨之趨淡。代表作品如《街頭藝人之家》、《二裸婦》、《丑角一家與猴子》等。隨著這些作品的問世,畫家的創作進入了所謂的《粉紅色時期》,又稱"玫瑰色時期"。上述創作中的變化,可能與畫家移居到巴黎後,與漂亮的費爾南德.奧麗維埃相遇有一定的關係.由於這位女人進入了畢卡索的生活,使畫家擺脫了孤寂的處境。

18 3.立體派時期 ( 年):畢卡索創作的《亞威農的女人們》,既是立體主義的處女作,可以說是立體主義代表作,因為從形式上,及其所運用的基本語言,都為後來的立體主義作品打下了基礎。1910年,畢卡索的立體主義風格已趨成熟,當時他的畫商朋友卡恩威勒所畫的肖像,是成熟時期的代表作。1907年,當布拉克看到了《亞威農的女人們》,開始深為震驚。經阿波利奈爾的介紹,這位諾曼第的青年畫家與畢卡索見面後,不久,二人就攜起了手,共同致力發展立體主義。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畢卡索的親密友人布拉克、阿波利奈爾相繼參軍,從這時起到二十年代初、畫家的畫風又出現了變化,在他公開創作中的油畫,繼續沿用立體主義畫法,與此同時,他又以真實再現的古典風格、運用完美的線條,創作了一批未發表的作品,這些作品上的簽名是"安格雷斯克"。這可能是出於對法國古典主義畫派最後的代表畫家安格爾(1780-1867)的仰慕。這些畫作中包括一些肖像畫。

19 4. 古典時期 ( 年):1917年在羅馬為蘇聯芭蕾舞團工作,受到義大利古典藝術影響,1918年因芭蕾而與上流社會接觸,1922年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1924年以裝飾性立體派風格作許多靜物畫。 5. 變形時期( 年):重疊新古典,重拾立體主義,「三位音樂家」、「夢」等為此期作品。1930年創作的《坐著沐浴的人》,畫中是一個被變形、扭曲的超現實人物,一副生物狀的骨架形象,暗示了奧爾加的病症更加惡化。三十年代初,畢卡索和女模特沃爾特及女攝影師瑪爾的不正當關係,影響了他的繪畫活動。這期間他的畫作中,留下了她們的形象,有名的作品如《鏡前少女》、《哭泣的女人》。在三十年代的西班牙內戰時期,畢卡索堅定地站在人民站線一邊,反對獨裁的佛朗哥政權。1936年,在他擔任共和政府任命的普拉多美術館名譽館長期間,為保護藝術珍品,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20 6. 二次大戰與戰後時期 ( ):1937年繪「格爾尼卡」也是所謂反戰爭、反獨裁的憤怒時期,1939年二次大戰爆發,遷居羅愛揚。1944年10月,他參加了法國共產黨,表示以自己的繪畫作為"抵抗和打擊敵人的戰鬥武器"。1950年,他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在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期間,他創作了反映美國侵略行徑的《朝鮮的屠殺》。該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平原和一群進行射擊的士兵,它象徵的是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當局;另一部分是山區和一群遭受射擊的無辜居民,它象徵的是朝鮮人民。1952年,畫家創作了兩幅壁畫《戰爭》與《和平》。前者畫面上的戰車與惡神,由黑色幽靈伴隨,正在踐踏人類文明;後者反映的是人類的和平與幸福生活。這兩幅作品的創作,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開始它們在羅馬的畢卡索畫展上展出。後被移送到了瓦洛裏的一個教堂裏。

21 7. 晚年時期 ( 年):1954年和1962年間,畢卡索專心致志地對過去的一些藝術大師的作品進行了研究。1954年,他對德拉克洛瓦的《阿爾及爾的女人們》,臨摹了15次。然後,運用了馬蒂斯的手法,以明亮的色彩,改造了原作,對於人物和背景用立體主義技法作了處理。1957年中,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臨摹了委拉斯開支的《宮廷的侍女們》達45幅之多,對其中的小公主情有獨鍾,從而再現了14次。對於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在1954年用素描手法臨摹過4幅的基礎上,1959年又作了一系列的素描、1962年又照原作創作了92幅素描。1958年,畢卡索為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廈創作了壁畫《伊卡洛斯的墜落》。伊卡洛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他不聽從父親的勸告,在飛離克裏特島時,墜入海中。由於畫幅過大,77歲高齡的老畫家將畫面分割成40塊,分塊畫好在現場拼接而成。 

22 (2) 造成原因: 畢卡索的情感生活也如同他的作品一樣量多而擅變,除了短暫的交往對象不算,中長期的伴侶有: 1. 費爾南德.奧立維,24歲時與她同居,維持11年(1905~1917),造就了粉紅時期,直到亞維濃姑娘的立體時。 2. 歐嘉.科克洛瓦,27歲時與她結婚(1918~1935分手),1921年生長子-保羅,造就了新古典時期的創作泉源(她是俄國的芭蕾舞星)。 3. 瑪麗-德雷莎.華特,畢卡索44歲時認識(1927),時女17歲,1936年生一女-瑪雅後分手,雖然前一年與歐嘉辦妥離婚,這種感情的糾葛使他出現了「變形之女」的變形時期。同年又認識朵拉。1977年相識50週年日上吊自殺。 4. 朵拉.瑪爾,畢卡索55歲與她同居,1943年因分手而她精神崩潰,此時期恰是表現主義時期。 5. 方斯華姿.吉洛,畢卡索65歲起與她同居(1946~1954),生有一子一女-克勞德及帕羅馬,正是田園時期。 6.賈桂琳.洛克,畢卡索80歲與她結婚,自然是晚年時期(1986年自殺)。 感情與創作風格居然符合若節,怎不令人稱奇。畢卡索說:我已經嘗到當上帝的滋味。足見他在現代的聲望和地位,畢卡索簡直已經成為「藝術」的代名詞。

23 畢卡索與布拉克共同發展出來的立體派不僅擴展了藝術的領域,同時也改變了現實與繪畫之間的關係,其重要性可與15世紀的早期文藝復興繪畫相比。立體派畫風是畢卡索通行世界的繪畫語言,他打破傳統寫實的法則,將具有體積感的各個而同時表現出來,展現「邏輯上的真實 」。立體派的技法富於變化,畢卡索又將對象解構,然後進行新的建構。從解構到再建構的過程中,畢卡索蛻去原形,運用點、線、面作為繪畫元素,成就獨特的造形美。

24 一九三七年歐陸戰火激起畢卡索強烈的使命感,他用畫筆當武器,為受難者控訴,傳達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此際完成的「格爾尼卡 」畫作,將戰爭的殘酷刻畫無遺,成為舉世推崇的經典之作。畢卡索晚年仍然沒有停住畫筆,他要永遠畫下去,放開毀譽繼續展現他自己。畢卡索創造的美的典型,不僅是他個人的收穫,也永遠是這個時代的成果。

25 畢卡索作品法國現代畫派的主要代表,是一位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家,一直到去世前十年,雖已屆八十高齡,但他依然站在藝術創作的前列。20世紀的藝術家、特別是西方藝術家,幾乎沒有未受過他的影響的。畢卡索的藝術成就除去繪畫以外,還涉及到各種材質的雕塑、陶藝、書籍裝幀等方面。由於他從9歲起就開始作畫,所以又是一位多才的藝術家,僅創作的油畫一項就在萬件以上。據報道:在畢卡索去世後的遺作中尚有畫1885件、素描7089件、雕塑1228件、陶器3222件、版畫3萬件、另外有畫家所作的插圖若干、素描本約1百冊。至於在生活貧困時期作了取暖而燒掉的素描類作品則無法數計。對於畢卡索以立體主義的誇張、變形、大膽的分割、拼接法表現、揭露社會的畸形、黑暗面,批判、鞭撻法西斯的罪行,評論家們認為是成功的,但在歌頌光明、正義、表現蓬勃向上的題材方面,顯得不夠有力。此外,畫家對於形式的過分強調,使得某些作品具有形式主義的傾向,也是值得探討的。

26

27 畢卡索是一個多變的藝術家,他一直不斷嘗試新鮮的東西,畫風常常因為心情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當時大多數人無法理解和接受他的風格,他仍舊很勇敢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他的創作,是出自於自然兼創意,因為他為了要擺脫傳統的匠氣,我覺得在藝術創作方面,本來就應該要努力表達出自己的意境,不應侷限於舊有的格式,更不該食古不化、一層不變,另外畢卡索活到老畫到老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28 謝謝大家


Download ppt "畢卡索的一生 製作人:謝佳軒."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