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蘇聯時期領導權力的轉移 ─從列寧到普欽 從列寧到史達林的權力轉移 從史達林到赫魯雪夫的權力轉移 從赫魯雪夫到布里茲涅夫的權力轉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蘇聯時期領導權力的轉移 ─從列寧到普欽 從列寧到史達林的權力轉移 從史達林到赫魯雪夫的權力轉移 從赫魯雪夫到布里茲涅夫的權力轉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蘇聯時期領導權力的轉移 ─從列寧到普欽 從列寧到史達林的權力轉移 從史達林到赫魯雪夫的權力轉移 從赫魯雪夫到布里茲涅夫的權力轉移
蘇聯時期領導權力的轉移 ─從列寧到普欽 從列寧到史達林的權力轉移 從史達林到赫魯雪夫的權力轉移 從赫魯雪夫到布里茲涅夫的權力轉移 從布里茲涅夫到安德洛波夫的權力轉移 從安德洛波夫到契爾年科的權力轉移 從契爾年科到戈巴契夫的權力轉移 從戈巴契夫到葉爾欽的權力轉移 從葉爾欽到普欽的權力轉移

2 列寧政權的轉移 列寧政權的合法性來自於他各人非凡的權威 ,他不但從馬克斯主義中塑造了一套配合俄國歷史傳統的意識形態,並且將它和革命行動結合起來。但自從列寧1922年5月第一次心臟病發之後,儘管他的領導地位仍受到尊重,但布爾什維克黨內已開始了最高領導權力的爭奪。 列寧時期的政權,為一集體領導模式。所有重大的決策皆由黨內高層共同開會決議。集體領導為列寧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目的在避免因個人的主觀偏見造成決策的失誤,或因爭奪權利而危及黨內團結。不過,史達林的政治奪權,使其集體領導原則首次面臨了考驗。 圖片說明: 列寧(V. I. Lenin)像

3 從列寧到史達林的權力轉移 列寧政權的轉移 政治鬥爭第一階段 政治鬥爭第二階段 政治鬥爭第三階段 大整肅與個人崇拜
圖片說明: 史達林(J. V. Stalin)像

4 史達林時期第一階段政治鬥爭 時間: 1923~1925 政權角逐者: 史達林、季諾維也夫、卡米涅夫VS.托洛茨基
勝利者: 史達林 圖片說明: 史達林常利用照片的剪輯,塑造為列寧接班人的假象。事實上,在列寧的遺囑裡特別指示須將史達林調離書記處的職位,但列寧的遺囑一直為史達林所隱瞞,直到赫魯雪夫上台後才予以公佈。

5 史達林時期第二階段政治鬥爭 時間: 1925~1927 政權角逐者: 史達林、托拇斯基、布哈寧、季可夫VS.季諾維也夫、卡米涅夫、托洛茨基
勝利者: 史達林 圖片說明: 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猶太人。在蘇俄政權成立之初於布黨內的聲望僅次於列寧,但在兩次的政治鬥爭中為史達林派人士擊敗,1929被驅逐出境,1940年遭史達林派人暗殺。

6 史達林時期第三階段政治鬥爭 時間: 1928~1930 政權角逐者: 史達林、莫洛托夫、加里寧VS.托拇斯基、布哈寧、季可夫
勝利者: 史達林 圖片說明: 莫洛托夫(V. M. Molotov),於圖左後方者。莫洛托夫長期追隨史達林,在進行蘇聯工業化、農業集體化時期中一直扮演相當於總理的角色,並於30和40年代中對史達林的外交政策提供意見。

7 大整肅與個人崇拜 大整肅: 史達林奪得蘇聯的領導地位之後,他藉口政要基洛夫遭到暗殺的事件進行大整肅,以鞏固其政權。在大整肅期間,無數人遭受迫害,反對勢力可謂徹底被消除。 個人崇拜: 史達林在進行恐怖統治的同時,也為自己塑造至高無上的形象,以絕對的個人崇拜來達到獨裁統治的目的。 圖片說明: 基洛夫(Sergei Kirov),史達林的親信之一,卻遭史達林的疑慮而派人暗殺。不過史達林反指控其為反對派人士所謀害,因此展開了一連串血腥的肅清運動。

8 日丹諾夫(Andrei Zhdanov) 日丹諾夫主導著蘇聯共產黨的意識形態,並為史達林提供政策意見。他是最早被認為可能繼承史達林的人選。不過,由於史達林猜忌心強烈的個人特質,任何有意角逐領導地位的人皆會遭到整肅。日丹諾夫也因此於1948年遭到殺害。 日丹諾夫以嚴厲的共產黨意識形態控制人民的生活,並試圖重新塑造俄國的共產黨人文化,甚至是文學與藝術亦必須為其服務。 圖片說明: 日丹諾夫像

9 從史達林到赫魯雪夫的權力轉移 三頭馬車時期 新三頭馬車時期 個人獨裁時期
圖片說明: 赫魯雪夫(Nikita S. Khrushchev)的行事作風一向魯莽專斷,圖為1960年10月他在聯合國大會的發言台上,當眾以鞋敲擊桌面的尷尬場面。

10 三頭馬車時期 政權角逐者: 貝利亞、馬林可夫、赫魯雪夫。 勝利者: 馬林可夫、赫魯雪夫、莫洛托夫
貝利亞(L. P. Beria)為史達林恐怖統治時期的特務首腦,他的權力高漲很快引起了赫魯雪夫等人的恐慌。因為他掌控內政部(MVD)和國安會(KGB),有能力再發動一次大整肅以排除異已。因此赫魯雪夫等人在一連串的商討後,於1953年7月將貝利亞逮捕,並秘密處決,由莫洛托夫取代其在三頭馬車的地位。 圖片說明: 貝利亞像

11 新三頭馬車時期 政權角逐者: 赫魯雪夫、馬林可夫、莫洛托夫 勝利者: 赫魯雪夫、朱可夫
1955年2月,馬林可夫(G. M. Malenkov)因倡導農業與民生輕工業政策的推行,失去了黨內和軍方人士的支持而辭去部長會議主席的職務。1956年2月,赫魯雪夫又在第20屆蘇共大會上展開貶史達林運動,企圖打擊保守史達林派的政敵。由於紅軍將領朱可夫的支持,赫魯雪夫成功的將馬林可夫和莫洛托夫等人一一逐出政治核心。 圖片說明: 馬林可夫像

12 個人獨裁時期 朱可夫(Zukov)在赫魯雪夫的政治鬥爭中具有決定性的關鍵,因此特別受到重用。他的晉升標示著軍方在政治圈的勢力第一次勝過黨。不過,在為赫魯雪夫所利用之後,朱可夫即被迫下台。蘇聯的政治體制重新回到一人獨裁的局面。 由於赫魯雪夫魯莽的作風,經常獨斷獨行,引起高層人士的不滿,再加上他的改革失利,並得罪了軍方和一些既得利益者,1964年10月遭到罷黜。 圖片說明: 朱可夫像

13 從赫魯雪夫到布里茲涅夫的權力轉移 雙頭馬車時期
小型的個人崇拜: 布里茲涅夫打敗其所有政敵之後,身兼蘇共總書記、最高蘇維埃主席、蘇聯紅軍元帥及國防會議的主席,其支持者大肆宣揚其功績,一個「迷你個人崇拜」逐漸形成。 圖片說明: 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 )像

14 雙頭馬車時期 政權角逐者: 布里茲涅夫、柯錫金、包戈尼 勝利者: 布里茲涅夫
一開始布里茲涅夫的權勢尚未鞏固,因此他與較無質格角逐領導地位的柯錫金共享權力,並暗中打擊包戈尼。在克里姆林宮中,布里茲涅夫擔任第一書記的職務,部長會議主席則由柯錫金擔任,因此形成一「雙頭馬車」的集體領導型態。 圖片說明: 柯錫金(Aleksei Kosygin)像

15 包戈尼(Nikolai Podgorny)
包戈尼和布里茲涅夫一樣在中央書記處中同時身兼政治局的委員,並對領導地位有所覬覦。因此布里茲涅夫首先以包戈尼為主要打擊的對象。1965年12月,包戈尼被調離中央書記處「升遷」擔任有名無實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代表其政治前途的黯淡。 圖片說明: 包戈尼像

16 從布里茲涅夫到安德洛波夫的權力轉移 政權角逐者: 蘇斯洛夫、安德洛波夫、季里年科、契爾年科 勝利者: 安德洛波夫
安德洛波夫(Yuri Andropov)是蘇聯史上第一位沒有長期共黨組織工作經驗,卻獲得蘇聯最高領導地位的人。他出自於國安會(KGB)系統,因此能利用該機制來打擊政敵。並且,安德洛波夫具有豐富的外交工作經驗,在美蘇冷戰又起和東歐問題嚴重的國際情勢下,顯然較能勝任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圖片說明: 安德洛波夫像

17 蘇斯洛夫(Michael Suslov) 蘇斯洛夫是最有資格繼承布里茲涅夫的人選,他長期埋首於組織動員、共黨意識形態和理論的工作,並追遂布里茲涅夫,一切依其指示行事。在蘇共的領導階層中,只有他有能力遏止其他人覬覦權力的野心。但蘇斯洛夫的年事已高,竟於1982年1月25日先行布里茲涅夫病逝,無法成為其接班人。 圖片說明: 蘇斯洛夫像

18 從安德洛波夫到契爾年科的權力轉移 政權角逐者: 契爾年科、葛羅米科、烏斯蒂諾夫、戈巴契夫 勝利者: 契爾年科
早在布里茲涅夫去世後的權力轉移中,契爾年科(K. Chernenko)已是被受看好的繼承人選,但隨後即由安德洛波夫脫穎而出,取得最高領導人的地位。契爾年科在安德洛波夫執政期間繼續擔任重要的黨務工作,又能盡力維護保守派人士的既得利益,不受安德洛波夫的改革而有所波及,因此成為接班的最佳人選。 圖片說明: 契爾年科

19 葛羅米科(Andrei Gromyko) 葛羅米科一度被認為是最具資格的繼承人選,但他年齡太高無法勝任。蘇聯人民不願再見到自70年代末期以來「老頭政治」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停滯和政治腐敗。因此葛羅米科反而支持少壯派的戈巴契夫,希望在未來的權力分配中能保有一席之地。不過,當戈巴契夫取得政權之後,葛羅米科的權力同樣的被架空,「升遷」擔任有名無實的最高蘇維埃主席。 圖片說明: 葛羅米科像

20 從契爾年科到戈巴契夫的權力轉移 政權角逐者: 戈巴契夫、羅曼諾夫、葛里辛 勝利者: 戈巴契夫
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崛起,是國內、外各種因素所促成,80年代的蘇聯已到了不得不徹底進行一次大改革的地步。然而,儘管戈巴契夫致力推行民主化,並成功的把政權由黨轉移至國家,但卻無法挽回瀕臨崩潰的社會和經濟;無法阻止各加盟共和國要求獨立。蘇聯共產黨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性,最後導致蘇聯解體。 圖片說明: 戈巴契夫像

21 從戈巴契夫到葉爾欽的權力轉移 政權角逐者: 葉爾欽、李加契夫 勝利者: 葉爾欽
葉爾欽曾是戈巴契夫改革派的盟友,不過他很快的與改革步調減緩,甚至又偏保守的戈巴契夫疏遠,並且大肆批評保守派的政敵李加契夫。 1991年8月爆發政變,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在此事件中居關鍵角色,獲得了相當大的聲望,共黨勢力迅速沒落。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國際地位,葉爾欽也因此成為了俄國的最高領導人。 圖片說明: 葉爾欽像

22 朱卡諾夫(Gennadii Zyuganov)
朱卡諾夫是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的領袖,在國會中相當具有實力。尤其在1993年葉爾欽炮轟國會,聲望大跌之後成為主要的反對派領導人。不過,在1996年的總統大選中,由於葉爾欽拉攏另一政敵列貝德(Aleksander Lebed),並用各種手段操縱競選而失敗。朱卡諾夫至今在國會仍有相當大的政治勢力。 圖片說明: 朱卡諾夫像

23 普利馬可夫(Yevgenii Primakov)
葉爾欽贏得96年總統大選之後健康逐漸惡化,身邊的高官權貴也隨之蠢蠢欲動。1998到99年間葉爾欽5度更換總理,任何可能危及到他權勢的人皆被撤換,包括總理車諾梅爾金在內。 1999年初,總理普利馬可夫就已被各界認定是下一屆總統的最佳人選。但是,他在一些政策上與葉爾欽有嚴重的分歧,甚至觸及到葉爾欽家族利益。此外,普利馬可夫與反對派占優勢的國會關係較好。因此,就在國會審理彈劾葉爾欽案的前一天,普利馬可夫遭到解職。 圖片說明: 普利馬可夫像

24 從葉爾欽到普欽的權力轉移 政權角逐者: 朱卡諾夫、車諾梅爾金、普利馬可夫、普欽 勝利者: 普欽
普欽除了相當的能幹之外,對葉爾欽的忠誠是使他能脫穎而出的主因。斯庫拉拖夫事件和克里姆林宮的弊案中普欽對葉爾欽家族保護有佳,功不可沒。因此,葉爾欽十分信任地將總理的職務交由他擔任。1999年的國會大選中,親政府的黨派大勝,車臣戰爭也頗為順利,普欽的聲望水漲船高。2000年3月正式成為俄國的新任總統。 圖片說明: 普欽像


Download ppt "蘇聯時期領導權力的轉移 ─從列寧到普欽 從列寧到史達林的權力轉移 從史達林到赫魯雪夫的權力轉移 從赫魯雪夫到布里茲涅夫的權力轉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