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兼论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兼论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兼论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2 孔子生平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尼山全景

3 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演习礼仪。
俎豆礼容

4 孔子29岁时学琴于师襄子。他长时间练习一支曲子,直到理解了乐曲的内涵,进而领悟到作者是周文王,师襄很佩服他,告诉他乐曲名叫《文王操》。
学琴师襄

5 孔子30岁左右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当中,比较知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人。
杏坛讲学

6 50岁左右,孔子当上了鲁国的中都宰,不久又升为司寇。
夹谷会齐

7 孔子辞官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度过了14年的流亡生活。

8 晚年孔子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编《诗》、《书》,定《礼》、《易》、《乐》,修《春秋》。
杏坛礼乐

9 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去世,其弟子皆守墓三年,唯有子贡守墓六年,然后离去。
治任别归

10 孔子墓

11 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作用(社会功能、个体作用) 有教无类 论教育目标(士、君子) 论教育内容(六经)
论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立志有恒、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诚实谦虚)

12 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13 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明人伦(五伦)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性恶论(化性起伪)
外铄说 虚壹而静 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14 孟子所讲的人性,是指产生道德规范的社会和个人基础,即同情心、正义感、恭敬态度和是非观念等,因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天生就不可救药的坏蛋是没有的。但这种善心的萌芽常会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被扼杀,教育的作用是求放心,放心可不是现代的意思,放是丢失,心自然是善心,求放心就是把丢失的善心再找回来,也就是复归于善,可见教育又是必要的。

15 荀子所讲的人性,如喜欢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追求舒服、安逸等,实际上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而这些个人利欲的追求正是为恶的根源,所以必须靠教育来改造恶性,产生善行。可见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强调教育的必要性,而孟子的性善论则绕了一个弯子,先强调教育的可能性,再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16 从“性善论”出发,孟子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即找回丢失的善的本性,因此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只要接受教育,肯于学习,就可以成为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提出人性本恶,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后天人为的努力来转恶的本性,这就叫“化性起伪”。任何人只要肯作出不懈的努力,就可以彻底改变本性,成为圣人,故“涂之人可以为禹”。

17 提问: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什么特点?

18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者不宜偏废。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他强调“思”的作用,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德的过程,因此更侧重于“学”,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19 二00二年十一月


Download ppt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兼论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