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新时期专业内涵建设 思考与实践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管 平 2013/5/31
2
一、新时期专业建设面临的形势 二、示范建设后的专业建设着力点 三、校企合作内涵的深化
3
一、新时期专业建设面临的形势
4
一、新时期专业建设面临的形势 纲要: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 略主题。 胡锦涛: 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纲要: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 略主题。 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胡锦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5
1、坚持内涵式发展。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2、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制订实施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6
二、示范建设后的专业建设着力点
7
新时期专业内涵建设深入: 要从靠示范建设任务的拉动建设向常态化教学改革转变, 要从重课程教学设计转向重教学实施,
要从重课程教学内容转向重教学方法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比教学内容重要的多。
8
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指出: “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来一次大的改革,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可能是一句空话”。
充分说明教学方法改革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决定质量-----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
9
学院十二五规划——实施“创新教育改革”战略,大力开展教育创新, 以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培养创新型 高技能人才。
创新教育的目的: 是教师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创新教育并非是面 对精英的教育,而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面向人人的教育 通过教师自觉地以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 学生的创新思考、做到因材施教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推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 力的提高
10
学院十二五开始: 开展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 示范建设后新一轮教师培训与教学能力测试 每学期举办创新教育论坛
每学期说课讲课观摩竞赛 目标是要建立学校创新教育体系, 将学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到一 个新的高度。
11
三、校企合作内涵的深化
12
1、对当前校企合作的基本估计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院校主要的改革方向,
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全新的改变, 人才培养从校内走向校外,走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 单一的学历教育扩展为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 已成为国家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开放办学、校企合作育人已成为高职院校主要的改革方向, 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已受到强烈的冲击,原有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全新的改变,传统的学科型 课程体系正在转变为按职业岗位要求、与职业标准融通进行重组, 人才培养从校内走向校外,走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与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更为贴近, 学校的办学也已从单一的学历教育扩展为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并成为了国家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份。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3
在合作内容上,已从原来的较为宏观的专业建设指导逐
步走向微观的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 在合作对象上,已从单一、少数企业转变为与行业、与 区域经济企业、企业集团的全面合作;
14
在合作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如共建基地、提供教
学与生产设备、提供企业培训等; 在合作内涵上:企业开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注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参与合作教育;
15
已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互为信任的良好关系,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各校形成; 已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互为信任的良好关系,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校企合作教育的机制已逐步完善,校企双方共同为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已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的提高, 证明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互为信任的良好关系,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已见雏形,校企双方共同为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16
2、对校企合作内涵再认识 问题: 为什么听别人的经验都很好,但总觉得不好学; 如何判断一个学校校企合作工作;
如何将校企合作成果真正落实到育人层面,惠及全体学生; 如何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7
1)、对校企合作的深化理解 第一层面: 促进学校开放办学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育人 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形成“开放、合作、服务”的良好办学形态。 第二层面: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 促成人才培养从校内走向校外, 走向工学结合,企业实践 “能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社会” 第一层面:促进学校开放办学机制的形式 将学校办学为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促进了学校为企业的合作育人 促进了学校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形成了“开放、合作、服务”的良好办学形态。 第二层面:促进学校学习理论、实践紧密结合 将人才培养从校内走向校外 走向工学结合,企业实践“能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社会”
18
2)对校企合作机制的特征内涵理解 有与企业合作的组织机制 有与企业对话的制度机制 有与企业合作育人机制 有与企业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
有与企业的资源共享机制 有为社会与企业服务机制 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校企合作形式没有定式,根据学校、地区和企业情况不同,其合作形式可有所不同,判断一个学校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特征,一有与企业合作的组织机制,二是有与企业对话的制度机制,三是有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四是有与企业的资源共享机制,五是有与企业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如果做好了这几点,一个学校的校企合作可以认为是做好了,而不要拘泥于何种合作形式。
19
显性形式: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集团化办学等等,
3)校企合作的显性与隐性形式分析 显性形式: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集团化办学等等, 体现了校企合作的多样化。 通常这种合作形式往往带有地域或学校的特殊性,并不是每个学校可以 效仿; 在学校中也不是每个专业都有这样的合作机会; 过分针对单个企业的合作,在学生的职业倾向并未定型的情况下,在育 人过程中往往带有局限性,影响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 并不能惠及绝大多数学生,忽略了学校育人的整体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显性与隐性内涵。校企合作的实质是产学合作,实施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其目的是合作育人。从内涵上看,我认为,存在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合作形式,显性形式如前所述的校中厂、厂中校,共建培训基地、集团化办学等,比较轰轰烈烈,能够看得见,它体现了校企合作的多样化。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强调显性校企合作形式合作的同时,我们更要强调校企合作的隐性内化形式,
20
隐性形式:将企业元素内化到教学方案中, 落实到教学课堂上。 在强调显性校企合作形式合作的同时, 更要强调校企合作的隐性内化形式。
21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如何深化? 一要从重外延发展转向重内涵深化转变;
二要从偏面地依赖企业,转向以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 学模式转变; 三要从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转向重贯彻实施职业标准转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有多种内容和不同形式,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 执行好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效融合是其内涵指向的重要表现形 式。
22
4)职业标准与职业教育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在国家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内容, 对从业者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 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 依据。
23
两个特点: 1、标准的制定是行业、企业、教育专家通过详细的职业调查与职业分析 而形成,它反映了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 求,也就是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要求。 2、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的,具 有权威性,是国家层面的出口标准。
24
实施好职业标准 体会: -----能充分体现企业用人要求 -----其实质内涵就是“工学结合” 1、可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在某种意义上讲,就确保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同时,将标准中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内化在学校教学中,落实在人才培养上,实际上也是在校企合作的更深层次层面接受了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它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但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均没有到位。 实施好职业标准 -----能充分体现企业用人要求 -----其实质内涵就是“工学结合” 1、可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2、将标准中要求内化在学校教学中,落实在人才培养上,实际上也是在校企合作的隐性层面接受了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它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
2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4稿)
第十六条 实行课程衔接制度。 建立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相适应的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 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国家职业分类相衔接、专 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 内容先进、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设立职业教育等 级证书。
26
开展“工学交替”: 要正确理解教育部“高职、中职学生至少要有半年或一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
强化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互动交替; 符合教育规律,在各校易推行; 人才培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便于宣传,形成社会共识,企业支持形态。 世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普遍推行; 德国“双元制”也是一种“工学交替”模式 我们要正确理解教育部关于高中职学生分别要有半年、一年顶岗实习的要求,应开展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的交替训练,而不应简单地集中在最后一年或半年让学生走出校门去实习,这一方面不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关心就业,更要注重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工与学的交替中逐步了解企业,深化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职业感情,以更好地培养成长,能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社会。
27
3、推动校企合作从学校模式走向国家模式 中国职业教育应有国家主导模式! 学校模式--------各个学校在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多样的人才培养
模式,具有个性,又有共性。 国家模式 在各个学校基础上形成,被社会认可,公认、 易推广实施的职业教育模式。 中国职业教育应有国家主导模式!
28
国家主导模式------“职业标准+工学交替”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国家其他部委相关专业技术岗位标准 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岗位技术标准, 这些标准已可覆盖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所有先进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数据显示,已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有1055个,国家其他部委也制定了若干相关专业技术岗位资格要求,也可参考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岗位标准,这些标准已可覆盖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已颁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目录)
29
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建立的意义 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培养质量基础标准。
利于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帮助社会与企业了解职业院校的人才培 养,提高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认可度 能有一个能够让其他国家学习并借鉴的职业教育模式。 也利于与国际职业教育界的交流,是从职教大国走向职教强国的必 然选择。
30
国家模式------“职业标准+工学交替”
保证职业院校基础质量 毕业学生具有工作经验 便于国际交流,树立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 各校在此基础上可发挥特色
31
4、机电学院的实践 二、机电学院的实践
32
4、机电学院的实践 融通 “职业标准” 学习研究职业标准----将应知、应会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正确理解理论必需够用——以技师职业资格的应知作为必 需够用的度,适当加以提高。 实践技能要求——对中职生源,能提升到高级工技能水平 对高中生源,以掌握中级技能为主, 强化基本功培养 “通用+特色”人才培养
33
工科专业领域:人社部、工信部、国外公司证书
经贸专业类: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财政部、人社部 信息类: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自行开发职业标准-----(2008年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立项) “助理机械制造工艺师”、 “机械制造工艺师” 、 “高级机械制造工艺师”
34
学习学期 + 工作学期 +……+ 学习学期 + 工作学期
实施“工学交替” “三年三阶段,工学交替” ----学校主导模式 06年开始试点,08年全校推广实施 学习学期 + 工作学期 +……+ 学习学期 + 工作学期 第一学年:2~4周, 体验实习 认识社会、了解企业、职业规划 第二学年:3~4个月,专业实习 熟悉企业、积累经验、职业定向 第三学年:3~4个月,就业实习 双向选择、提升技能、落实就业 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社会!
35
单位选择:学校推荐与自找结合 集中与分散结合 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结合 连续6年,召开学生企业实习招聘会, 学生实习实行“双向选择”。
2012年230家企业、提供2300个岗位 对招聘企业要求——有实习培训计划。 向外资企业、台资企业、国企集中
36
谢谢! Zhejiang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36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