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業報與輪迴— 苦與苦的生起 講者﹕釋法忍博士 (BA, MPhil (CUHK), PhD (LANCASTER))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業報與輪迴— 苦與苦的生起 講者﹕釋法忍博士 (BA, MPhil (CUHK), PhD (LANCASTER))"—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業報與輪迴— 苦與苦的生起 講者﹕釋法忍博士 (BA, MPhil (CUHK), PhD (LANCASTER))

2 一、原始佛教基本教義—業報與輪迴 業的定義 古印度語稱為竭摩 梵語(Karma) 巴利文(Kamma) 中文翻譯為「業」

3 業有三種含義: 一者、造作 二者、行動 三者、做事

4 行為可分為 - 身 - 口 - 意  用身體去做,用口去講或心裏在想,這些都是行動,稱為造作,也稱為業。

5 這樣的一個造作過程,就會招感到將來的果報,從果報來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謂業因;從業因到業報,就有所為的業力,即是說由業力與外緣配合形成果報,就是所謂的業力。

6 業力、業報思想之嚴格 《勝鬘夫人請問經》﹕ 一個女人前生要是暴躁易怒,又非常慳吝,不肯以財物布施給沙門及他人,今生就會面貌醜陋而且貧賤。 一個女人前生要是暴躁易怒,但卻慷慨好施,常以財物布施給沙門及他人,今生就會面貌醜陋,而又終生富有。

7 一個女人前生要是性情平和,不易憤怒,但慳吝成性,不好布施,今生就會面貌姣好而又終身貧賤。
一個女人前生要是性情平和,又肯常以財物布施他人,今生就會面貌姣好而又終身富有。

8  佛教的業力思想是嚴格的,以「同類相應原則」為根據的。
醜陋、富有、美麗、貧賤,皆各有其獨自之原因,不可相混,這樣才能解釋人生之各種不同天賦與際遇。 (新加坡課程發展署:<知性的引導(上冊)-佛陀與佛法>:靈鷲山)

9 業因: 我們再造作時,所做的行為,以及所做的事,稱為業因。 真正的業因是煩惱,如果沒有它,我們就不會造作,故煩惱才是造作(業)的真正之因。

10 業力: 我們造作的行為會形成一股力量,將來使我們承受各種果報。 業力本身沒有控制者,沒有主宰者,是行為本身形成的力量。

11 比如說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濕,它有一股令草木旺盛的力量存在著;我們造作各種行為之後,自然會形成一股力量,將來我們就得要承受各種果報,此為自然界的現象。

12 業報/ 業果: 我們過去造業,因緣成熟,就形成果報,稱為業報。 業因 業力+緣 果報。

13 經中常說:“若經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
《雜阿含經》第一二三三經:「唯有罪福業,若人已作者,是則己之有,彼則常持去,生死未曾捨,如影之隨形。」

14 業的分類:業可分為很多種類。 I/ 三業: a. 身業:身體的行為就是身業。 b. 口業:講話。 c. 意業:我們的思想,也是一種造作,故驅使心去思維事物,就是意業。身,口,意三業的真正造業的主因是意,也既是我們的心。故有身,口業,必然會有意業存在,有意業未必有身,口業。

15 II/ 以業的性質來分﹕ a. 善業。 b. 惡業。 c. 無記業:我們造作的一切行為,它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比如走路,扒癢,這其中無善亦無惡,那只是你身體癢,就很自然,很習慣的扒了一下,這就是無記業。

16 III/ 以共業與不共業來分: a. 共業:一個群體造一些業,互相影響, 關係密切,大家一起受果報,稱為共業。
b. 不共業 (別業):我們造一些業,只影響個人的身心,個人受報,稱為不共業。每個人的身心都是不共業所形成的果報,比如我們內心的思維,別人是不能和我們共同享用的。

17 IV/ 以定業與不定業來分: a. 定業:有些業的“果報”與“受報的時間”都以肯定,稱為定業。
有些業,招感怎樣的果報,固然是決定了的,就是在什麼時受報,同樣是決定了的,這叫做報時俱定,是指極重的業說。如造弑父、弑母、弑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的五無間業,來生決定墮落無間地獄。來生,是時間的決定,地獄,是受報的決定; b. 不定業:有一些業的“果報”與“受報的時間”都不肯定,稱為不定業。

18 業報: 三報(三種業報)﹕即依受報時間之別,將果報分為三種: 現報,現世所作之善惡業,現身即受善惡報。
生報,此生所作之善惡業,來生方受善惡之報。 後報,過去無量生中所作之善惡業,於此生受善惡報,或於未來無量生中方才受善惡報。

19 《慈悲三昧水懺》云﹕ 「現見世間行善之人觸向轗軻。為惡之者是事諧偶。謂言天下善惡無分。如此計者皆是不能深達業理。何以故爾。經中說言。 有三種業。何等為三。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現報業者。現在作惡現身受報。生報業者。此生作善作惡來生受報。後報業者。或是過去無量生中作善作。惡於此生中受。或在未來無量生中方受其報。

20 若今行惡之人現在見好者。此是過去生報後報善業熟故。所以現在有此樂果。豈關現在作諸惡業而得好報。
若今行善之人現在縈苦者。此是過去生報後報惡業熟。故現在善根力弱不能排遣。是故得此苦報。豈關現在作善而招惡報。 何以知然。現見世間為善之者。人所讚歎人所尊重。故知未來必招樂果。」

21 討論因果報應論時容易跌入一些圈套﹕ 切莫猜測 有否直接或間接的因果關係

22 文章裡的屠殺地點,正是這次日本大地震海嘯中,慘遭大火滅市的氣仙沼市。
氣仙沼市位於日本宮城縣東北端,太平洋沿岸三陸海岸的一個市,以盛產魚翅而聞名。 在這次大地震中,因受海嘯襲擊,漁船用油槽被捲倒引發大火,燃燒物隨浪潮漂流,全市陷入火海...

23 香港攝影師 Alex Hofford 隻身潛入氣仙沼市,拍下探秘美味魚翅背後的骯髒真相。
去年,日本的捕鯊業中心氣仙沼市,總共捕殺了約 噸的鯊魚.... 不知這次大海嘯與屠殺鯊魚有否因果關係?!

24 氣仙沼市的漁港,位于日本東北部的宮城縣,也是日本唯一被用于捕鯊的港口...
清晨5點,破曉,在日本最大島嶼本州島東北端的氣仙沼市,75噸死鯊正在被小心地做處理,每20隻鯊魚為一堆,堆放在「屠場」當中…

25 在這裡,每周六天, 工人們穿梭于鯊魚堆的過道,熟練而迅速地從這些被奪去生命的屍體上,割掉胸鰭、背鰭和尾鰭,在開始取鯊魚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前 ,工人先把鯊魚屍體排放成一堆堆....

26 在今年7月初僅僅兩天的時間裡便有 - 119噸大青鯊(Prionaceglaucaof) - 10噸鼠鯊(Lamnaditropis) - 3噸短鰭尖吻鯖魚(Isurusoxyrinchus) - 數以噸計的即將滅絕的藍鰭金槍魚(Thunnusthynnus) 被擱在氣仙沼市的碼頭

27 網易探索 7月20日 報道,現在是5點,破曉,在日本的魚翅首府最大島嶼本州島的東北端,有75噸死鯊正在做處理
網易探索 7月20日 報道,現在是5點,破曉,在日本的魚翅首府最大島嶼本州島的東北端,有75噸死鯊正在做處理..... 一隊隊日本工人正進行產業化的獵鯊取鰭工程 6點30分鯊魚堆基本分配完畢工作開始,這些可憐的鯊魚先被掏空心臟、內臟, 8點,開始迅速地從這些被奪去生命的灰白色屍體上,割掉胸鰭、背鰭和尾鰭!陰暗處,饑餓的黑色大烏鴉 ,正盯著這些血淋淋的食物, 9點30分叉式運貨車鏟起數十噸被截肢的鯊魚屍體 將它們傾卸至一部大卡車裡.... 整個過程已不足以用殘忍來形容!

28 據日本漁業署數據顯示 日本國內獵鯊取鰭的數目, 自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有減半趨勢。
1969年,日本捕捉並上岸的鯊魚總數約6萬5千噸。 去年的總數則降低到3萬5千噸,其中氣仙沼市的捕鯊量佔了全國約90%,被捕獲的鯊魚是被完整送上岸,每只鯊魚的每個部分都會被處理後製成各種消費品。

29 直接原因 間接原因 日本災民受輻射影響 地震 (板塊移動) 核電廠配套的防震能力 在地震帶蓋核電廠 核電廠的安全規格 災民選擇居住於此 核電廠負責人及政府官員反應遲緩 首相要巡視導致核電廠的事故被延誤處理

30 例2﹕ 1999年12月,美國第三大漢堡快餐連鎖店溫迪漢堡的總裁高登迪特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56歲。兩年後,該店總裁大衛托馬斯患肝癌逝世。
2004年4月13日,舊110國道70公里處發現一燒焦男屍,被確認為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公司一加盟店經理薑英武(38歲),八天前,他開著奧迪轎車失蹤。

31 2004年4月19日,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店、著名的美國麥當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坎塔路波突發心臟病死亡。
次年1月17日,接棒的貝爾也因腸癌去世。

32 多病、 短命 空氣質素、 水質問題 被傳染 先天不足 休息不足 壓力 遺傳 直接原因 間接原因
外國研究指,進食太多肉,尤其是紅肉及經處理的肉類,會增加死亡風險、患高血脂、高血糖、中央肥胖、高血壓、癌症、心臟病及眼疾的風險。 空氣質素、 水質問題 少運動 被傳染 先天不足 休息不足 壓力 遺傳

33 二、輪迴 概論﹕ 有流轉和輪轉的意思。 無明煩惱(“惑”) 身、口、意三業 業力的驅使  生死流轉的“苦”果,
恰如車輪之迴轉,永無止盡,故稱輪迴。因眾生各自有善惡不同的業力,那就引生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不同的業報。

34 六道﹕ 又作六趣。即眾生各依其業而趣往之世界。即:(一)地獄道(梵 narakagati),(二)餓鬼道(梵 pretagati),(三)畜生道(梵 tiryagyonigati),(四)修羅道(梵 asura-gati),(五)人間道(梵 manusya-gati),(六)天道(梵 deva-gati)。 此六道中,前三者稱為三惡道,後三者稱為三善道。

35 何為解脫﹕ 以阿羅漢為例,《阿含經》中,描述解脫的聖者的經文中反推得而知。經中對解脫阿羅漢的定型描述是:

36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雜阿含經》;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中阿含經》;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長阿含經》;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增一阿含經》。

37 三、與婆羅門思想之異同﹕ 梵天與神我﹕ 宇宙萬物有統一本質「性靈」,就是「自我」,因它清淨無染,稱為「梵」,是世界萬有、動物、人,一切自然的社會現象為依據、本原; 在時間是永恒,範圍是無邊際,稱「大梵」,

38 每個人都有自己本質「靈性」,也是「自我」稱「小我」,每個人的「自我」與「宇宙自我」並無二致,是合一的,此即「梵我一如」;
對一個人來說「生命氣息」為重要,視為人的根本,「自我」的本來含義是「氣息」、「呼吸」,然而表述「自我」以「生命氣息」表示「性靈」、「靈魂」本質。

39 把「宇宙自我」人格化,稱「梵天」、「自在天」,說梵天造就了日月水火,世間萬物及人類,甚至說眾天神、鬼怪都是梵天造的,從「萬事萬物」,皆出乎自我。
認為「大梵世界」至真、清淨,是「永生」的所在,眾生之所以不能到達這一境界,受到「虛偽迷誤」,想回歸「大梵世界」,就應修持「貞行」,即祭祀、玄默(禪定)、齋戒、隱居林間修行等,唱贊《奧義書》。

40 業報輪迴 婆羅門認為,業(karma)指行為,婆羅門教宣傳人的善惡業為將來帶來不同果報,有殺生者,死後轉為下等種姓或畜牲、植物。
如習吠陀、苦行、行善,可以成為天神,與「大梵」合一,從「梵我一如」個人的靈魂(我、自我)與宇宙靈魂同等,自然自我清淨無染。

41 《正覺的道路》之說明﹕ 古印度的業報輪迴觀念與佛教業論最大的分別,在於前者“有我”與後者“無我”的因果業論。例如在《奧義書》中對“死”的看法,是認為有一“神我”,從這世界遷移到另一世界,猶如尺蠖從此葉到彼葉的歷程一樣。 此“神我”的靈魂,就隨著一期生命終結而轉生到下一期的新生命,是永不會滅亡的。

42 佛教的業論是建基於緣起無我的理論,不認同有一“我”或“靈魂”從一期生命轉移至下一期生命。

43 例如以火柴引火燃點一枝蠟燭,火柴的火,只是燃點蠟燭的因,“火柴之火”卻沒有變為“蠟燭之火”。
業力的流轉亦如是,前生所作業就如火柴的火,能燃點新一期的生命,但不是有一物(例如靈魂)從前生遷移到下一期的生命。

44 所以,前世今生,亦可說是不一亦不異。前世與今生明顯不是一樣(例如前世是女人,今生亦可生為男子),故說不一。
但是今生亦不能離開前世所作的業而招感到現世的果報,猶如不能離開火柴而得燃點蠟燭的火,故說不異。這樣的業感緣起和無我的輪迴是佛教獨特之處,也是佛陀如實覺知的真實。

45 補充資料﹕ 佛教與婆羅門教對 業報、輪迴的看法之分別﹕

46 這理論在佛陀的緣起論中根本不能成立。佛陀認為: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1. 所透視出來宇宙創造的階級論﹕ 這理論在佛陀的緣起論中根本不能成立。佛陀認為: 1 宇宙萬有,皆因緣和合而生,本性皆空故非自生或他生。 2 諸行無常,一切在變,一切既變,故無永恒之靈魂上帝「大梵天」。 3 生命無始,乃因業力所感及十二因緣相續循環而生,故無第一因。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47 種族歧視的階級輪迴論,是亞利安人藉以鞏固本身地位以作為永遠統治者的思想。
他們認為上三個種姓的人才有輪迴的權利,所以稱為「再生族」。 但首陀羅則則只有一期生命,故稱為「一生族」;

48  在佛陀的觀點看來,更屬無稽,因為依佛教的理論,輪迴乃有情造業的結果,這是業力作用的因果律,只要無明不破,般若不生,輪迴也就不會停止。
 至於投胎轉生的決定,則完全按個人業力不同而異,所以今生為人,來生不一定再得人身,也更不一定會是某種姓之人,而轉生的介體,是變異的種子識而非永恒不變的靈魂。

49 故佛教的業報平等的輪迴論,比諸婆羅門教的階級壟斷輪迴論,更能表現出佛陀的平等胸懷,徹底地擺脫了種族階級的狹窄觀念。

50 2.業力之主宰﹕ 業的觀念,佛教和其他各派都一致認為一切果報都是由業感所產生的。
但婆羅門教所說:大梵天是根據業律來創造世界,而只有大梵天能控制我們的善惡果報和階級,使我們永享苦樂。 而佛教與耆那教等則主張,業律是自發性的,世界秩序的來源,直接以業律解釋即可,而無須有假設上帝「大梵天」的必要。

51 3. 在解脫的思想方面﹕ 婆羅門教是主張以祭祀為主,認為吠陀所規定祭祀儀式是對的,唯有通過祭祀的實踐而得到知識及自我控制,漸至業力被破壞,一切痛苦也隨即消滅而最後與梵天結合而得自由解脫。

52  佛教則認為﹕這種徒具形式缺乏生氣的祭祀,根本就不能達到解脫的目標,而只能作為婆羅門祭師的唯一生活依據而已。
在佛陀的覺悟中認為,徒有祭祀是不能達到最後的解脫──湼槃,而唯有通過認清四諦的苦、集、滅、道和十二因緣,然後遵此漸次修行,斷除妄業,最後無明破則情慾斷,妄念止而輪迴息,這樣可達到解脫之境,而親證無上湼槃。

53 Thank You!


Download ppt "業報與輪迴— 苦與苦的生起 講者﹕釋法忍博士 (BA, MPhil (CUHK), PhD (LANCASTER))"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