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 柯慶宗醫師 p 嘉興 p 洪霈濃醫師 p 陳武將醫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p 柯慶宗醫師 p 嘉興 p 洪霈濃醫師 p 陳武將醫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02-------柯慶宗醫師 p05-------嘉興 p06-------洪霈濃醫師 p08-------陳武將醫師
p 柯慶宗醫師 p 嘉興 p 洪霈濃醫師 p 陳武將醫師 p 陳武將醫師傷寒針灸

2 柯慶宗醫師 愛惜大腸,空腹吃水果(台大醫院胃腸科王正一醫師的忠告!我的成功率為80%。癌症病人死不了了,不管你信還是不信,治療方法終於找到了。 張瀚云 現在有新的飲食建議 低油低鹽低蛋白是錯滴唷 人體油跟蛋白佔很大比例 鈉也很重要 詳情可以搜尋賴宇凡的書

3 走路吧,孫正春走到腫瘤也怕他! 孫正春身體力行100天,2個腫瘤消失了,16種宿疾改善了!想健康, 走路最簡單,不花錢,絕無副作用! 「我覺得爸爸會抗癌成功,關鍵在於『堅持到底』。他的確在開始長途走路的一百天內腫瘤消失了,心跳正常了, 很 多人看到成效出現就停止,但他非但沒有鬆懈,反而更 堅持走下去,直到現在,持續二十幾年。」 ──孫羽佑(孫正春之子,神經科學博士) 他原本天 天吃焢肉、能坐就不願站,直到癌症的陰影迫近, 才驚覺必須改變!從完全不走路到一天走上 六小時,他慢慢走,打赤腳走,拿著啞鈴負重走;他吃樹葉、喝葉子水,打造了一個「山上的家」;三餐吃優格,徹底地改變了體質。 兩個腫瘤一百天消失不是奇蹟,而是「動、綠、奶」的有力實踐。 他到宜蘭工作,就把 路的觀念傳給同事;搬回埔里,帶動了遠近馳名 的社區「夜走」熱。他還鼓勵原已無法進食、 無法行動的癌末朋友,從吃一小滴優格、爬行一小步開 始,重獲健康。 這一份對走路的執著和熱 愛,鼓舞了無數人迎向希望。 他曾花六 天翻越中央山脈,從南投走到宜蘭;四十五天健走,以一雙傷痕累累的「真皮鞋」實現赤腳環 台夢想;更跨足世界,走向義大利,兩天完攻山海雙線的考驗。他賦予了「距離」全新 的意義,只要走路到得了的地方,就不算遠。人生的 路,原來可以靠雙腳走出來,而最重要的是:堅持走下去。 「堅持到底」,讓孫正春贏回健康,更讓他走出了康莊大道! 台灣國家 衛生研究院:每日健走15分鐘,延壽3年! 英國癌症團體:每日健走20分鐘,癌症死亡率減半! 走路的好處,他們都親身體會到! ◎孫正春之妻陳梅香曾 患腎臟病,身體水腫到像懷孕,每天

4 走路讓她重獲 健康。 ◎紀政的尿失禁毛病因走路不藥而癒,且6個月瘦了20公斤。 ◎希望基金會祕書長黃純湘的癌末父親,靠走路贏回了7年人生。 ◎前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梁雙蓮,以走路擺脫了更年期及失眠困擾。 ◎作家陳芸英長期受便祕所苦,開始走路的第二天,便祕問題竟然解決 了。 走路很簡單,就是「走出去」而已。出門多走一站搭車或提早一站下車;在公司少打一通電話,直接走去找同事;不必刻意挑什麼健走路線,有時間就走。把自己交給雙腳,慢慢走,不要急,才能走得遠、走得久。有人問:「走這麼長、這麼久的路,不累嗎?」孫正春說: 「只要心不趕,就不會累。」 跟著孫正春 「走」向健康 ◎不管身體有多糟糕,背一定要挺,不能垮下去,只要能動就要動,動一下也好。可別小看「動一下」,這是很單純的求生訊號。 ◎既然站得起來,就試著走出去吧!一步就好,第二天再走一步,慢慢 來,只要一天進步一點點就可以。 ◎「走路」就像每天都要吃飯、睡覺一樣,是生命的必需品。讓走路融入 每日生活,養成隨時走路的習慣。 ◎走路是最緩和、最舒服的一種運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不需要技 術、不需要夥伴。 ◎其實走路很簡單,就是走出去而已,把自己交給雙腳,慢慢走,不要想 太多,重點是持之以恆。 ◎剛走路的人都希望走快點,趕快走完,好回家休息,但當你走到一個程度,就會曉得什麼樣的方式對你的身體和生理有幫助。

5 嘉興 一位著名肿瘤专家的临终感悟:没想到手术会这么痛苦
华益慰由一名医生转化为病人,使他从病人的角度对这一医学问题有了全新的理解:作为一名医生,在生活质量和疾病之间进行取舍时,主要看哪一方给病人的益处更大。如果胃全切除后活一年半,但病人要在痛苦中度过;胃不全切除能活一年,但病人可以活得快乐和充实,那么这时他宁可选择后者。 手術後身体承受了不可逆的傷害,痛苦一直持續,自然療法保有了生活品質,值得省思! 我為什麼從不體檢?一個醫生揭穿體檢真相!!震驚國人! 医生说:这是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奇迹!【五个月,从肺癌四期到基本痊愈】

6 洪霈濃醫師 7/19上午預定邀請李明輝醫師報告北京針刀總醫院學習心得50分鐘。另外邀請洪霈濃醫師報告南方醫科大學液針刀研習心得,黃敬軒祕書長報告遼寧省針刀年會參加心得。所有人當天免費。預定在台中,中國醫藥大學立夫教學大樓五樓上午舉行。可以參加者請回覆以利統計人數。 頸椎解剖(中英文版)。 脊椎觸診要领。 肌肉交义綜合症。 健保在國外就醫也可申請退費. 髖關節及相關肌群功能障礙的肌動學評估及于預。

7 腰椎疾病快速檢測方法。 http://mp. weixin. qq. com/s
腰椎疾病快速檢測方法。 睡眠科學。 维生素功能表。 複習30個神奇腧穴配伍用於臨床治療多種疾病。

8 陳武將醫師 Wuj, Chen. Records

9 覌察目前每一樣皆有毒(動物、植物)是故不若前人之思維,當思目前進行式思維。
1、若要長生腹常空; 若要不死腹無屎 2、尋找芬多精、負離子。 3、運動,發汗排毒。 4、晚餐後盡量不進食。 5、偶爾紥紥針,讓通路通一通。 若人有50大毒,一大毒為一千小毒結構,累積至50大毒癌症或死亡。加加減減中累計就知了。連養生之食物皆有毒,連每天吃的白米皆有毒,寫了養生反礙生一一一一,不得從新思維,您説是嗎? 人體針學工人CWJ 孫宗鼎 武將大師排毒養生訣:多發汗,腹常凊; 時扎針,芬多精 張永福 請問中醫前輩:全蠍研末0.6g、蜈蚣研末0.6g,ㄧ包1.2g,每天三包,溫水服,會中毒嗎? 陳武將 極毒之藥,这是少量為宜,此劑量这好。但最好吃吃停停。 感謝陳大師的指導,獲益良多。 小丘 Nichiei 請問吃麻辣火鍋後 唇部嘴角破皮 裂傷痛 該如何處置較好 ? 已持續5天 不見好轉 … Eugene(林煜晴) 紫雲膏 先試試,但會紅紅的!

10 病案 兩小孩皆中風,已恢復中。 這豈不是吃出問題? 馬上中風,顔面神經麻痺及手足癱瘓,黃金時間,馬上針,症狀全0k。朋友妺妺。
馬上中風,速針3天,完全恢復。測試Ok! 102年2月9日車禍開腦 17:09 陳武將 三次針三種變化 這也是中風,氣色極差。 針一次卽可動,這是二次針 第一次時稍可動,第四次已自行活動。 最後1張是一次針法, 臉像是會改變的 癱瘓太多了,用幾張,要整理太多了。 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有的太多年了, 已経是變型金剛了,處理起來費事多了。

11 二個老師夫妻檔,兒女二個亦是老師。 照片中吳老師,其夫中風剛發生,就來就診,已完全沒有中風外相。(兩個老師皆慈祥可親) 而吳老師,剛發病,是覺得很累,好苦,似不想活,時時哭泣。其夫警覺帶至精神科檢查,為典型憂鬱症。 事后一段時間,連走過路,也不知如何回來,記憶力突然大退,面臨失智。 來診時104、04、04左右,至今判若二人,現已言笑自如,自己可從家(橋頭區)騎機車來看診。 PS: 1、目前最喜歡的事是針灸,二天一次,這是她最高興的事。 2、現在告之已不想死。 3、相由心生,一個人転變非常快,心情、臉相転變甚大,可見針灸的威力。 人體針學維護工人CWJ。 發病至4月27照 6月8日照

12 武將傷寒針灸 ( )

13 251.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鞕,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受食,但初頭鞕,後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1、得病二、三日,無太陽、少陽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不大便,若脈大,屬正陽陽明,胃實之證也,下之無疑。 2、今脈弱,雖胃和能食,不可輕下,祇可與小承氣湯,少少與而微和之,令其小安。次日,仍不大便,繼與小承氣湯促之,若六、七日竟不大便,而小便少者,即不能食,亦屬胃中尚未乾燥,屎未定硬,如大攻之,初見硬,復必溏也。須待小便利,知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3、太陽不言藥,以有桂枝、麻黃之不同也。少陽言藥,以專主柴胡也。凡以此為文者,皆互發也。以無太、少二經證,故知此屬陽明,以脈弱,故宜微和,至六日以下,乃歷敘可攻、不可攻之節度也。( 方有執) 4、能食,以結在腸間而胃火自盛也,先以小承氣湯少少與之,和胃中之火,令少安後,以前藥增至一升,去腸中之結。既用小承氣矣,而又減去分數,接續投之,以脈弱之胃,其稟素虛, 而為日又未久也。( 程應旄) 5、此段之能食、不能食,全與辨風寒強弱無涉。言能食者,不可以為胃強而輕下;不能食者,不可以為胃中有燥屎而輕下也。( 張璐) 6、此條文針灸,不為複雜,全以陽明五俞加支溝、照海、中樞、中脘等穴卽可,只分弱強刺激,或加電針分陰陽加強或刺激卽可。

14 252.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1、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宜大承氣湯者。 2、乃因熱勢甚速,消灼腎水,津液不能到咽,故不必待其有可下之證而急下之,是下其熱以救將絕之水;緩則腎水乾竭,陽必無依,躁冒自焚而死也。 3、目中不了了而睛和者,陰證也;睛不和者,陽證也。 4、今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晴不和者,是腎水為胃陽所竭,水既不能制火,則火上薰於目,而眸子朦朧,為之不了了也。此熱結神昏之漸,危惡之候也。 5、雖外無陽證,惟身微熱,內無滿痛,祇大便難,亦為熱實,故曰此為實也,急以大承氣湯下之,瀉陽救陰,以全未竭之水可也。睛不和者,謂睛不活動也。 6、了了,猶瞭瞭也。素問曰: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於目。靈樞曰:足陽明之脈,上循咽出於口,還繫目系,合於陽明也。又曰:足陽明之筋,其支者,上頸上俠口合於頄,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陽為目上綱,陽明為目下綱,所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知胃實也。急下者,任脈循面入目,督脈上繫兩目中央,諸脈皆屬於目,而人之精神注焉,是以宜急下也。( 方有執) 7、少陰有急下三法,以救腎水。一本經水竭。一木邪涌水。一土邪凌水。陽明亦有急下三法,以救津液。一汗多津越於外。一腹滿津結於內。一目睛不慧,津枯於中。合兩經下法,以觀病情生理,如身在冰壺,腹飲上池矣。( 喻昌) 8、陽火亢極,陰水欲枯,故使目中不了了而睛不和,急下之,所以抑亢極之陽火,而救垂絕之陰水也。( 張錫駒) 9、陽明燥屎應下,胃實應下,俱詳考其脈證矣。乃有表裏

15 無他證,獨於陽明胃脈所發見端倪處,體認其證。如傷寒六、七日,太陽已罷,陽明已成,其目昏暗朦昧,若隔雲霧,而不了了明白者,此證名為睛不和也。陽明熱盛,循經絡而發其昏朦之象,以致睛失其光,此內熱盛而為實,其機已兆,兼以便硬而難,身有微熱者,則胃實已真,故曰: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魏荔彤) 10、理論煩複,針法較為簡易參考上條。 253.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1、陽明病,不大便,發熱汗多不止者,雖無內實,亦當急下之。蓋因陽氣大蒸於內,恐致陰液暴亡於外,故以全津液為急務也,宜大承氣湯下之。 2、汗多則津液外滲,加以發熱,則津液盡隨熱勢,蒸蒸騰達於外,更無他法以止其汗,惟有急下一法,引熱勢從大腸而出,庶津液不致盡越於外耳。( 喻昌) 3、此等之下,皆為救陰而設,不在奪實。奪實之下可緩,救陰之下不可緩。( 程應旄) 4、陽明裏實,以潮熱、微汗為正。茲見發熱、汗多,乃裏熱熾盛之極,蒸騰胃中津液盡越於外,非亟奪其邪以救津液不可,故宜大承氣湯急下也。( 沈明宗) 5、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當以五俞為主,輔以(支溝一照海),(中脘一天樞)電針強刺激卽可達效果。 254.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255.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1、此詳申(發汗後表已解而腹滿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互發其義,以別其治也。發汗後表已解,腹滿

16 不痛者,乃腹滿時減,減復如故之虛滿也,當溫之,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證也。
2、今發汗後表不解,腹滿大痛者,乃腹滿不減,減不足言之實滿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蓋以裏急,先攻裏後和表也。 3、「減不足言」四字,形容腹滿如繪。見滿至十分,即減去一、二分,不足殺其勢也。此所以縱有外邪未解,而當下無疑耳。(喻昌) 4、下之而腹滿如故,即減去一、二分,算不得減。下之不妨再下,必當以減盡為度也。(程應旄) 5、太陰無可下之法也,設在經則各經已無可下之理,在藏則太陰尤無受下之處,桂枝加大黃湯安能無疑乎?不知脾與胃相表裏也,太陽誤下,太陰受邪,適胃有宿食,則脾因胃之實而實,亦即因太陽之邪而痛矣。既大滿、大痛,已成胃實,又非此湯之所能治,故宜大承氣湯也。(劉宏壁) 6、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雖屬太陰病,急下當下兩者,針仍以陽明處置針之,參考上條。 256.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1、陽明屬土,少陽屬木,二經偏裏,故合病必下利也。 2、陽明脈大,少陽脈弦,脈得大弦是為本脈,宜黃芩湯清熱和土,兼瀉木邪,利自止矣。 3、若脈單大不弦,則為土不受邪,其病易愈,名為順也;單弦不大,則為木來剋土,其病難治,名為負也。 4、今脈不大,弦而滑數,則知非木土為害,乃宿食為病之

17 熱利也,故不用黃芩湯,而以大承氣湯下之也。太陽、陽明合病下利,表證居多,故以葛根湯發之。
5、陽明、少陽合病下利,裏證居多,故以大承氣湯攻之;太陽、少陽合病下利,半表半裏居多,故以黃芩湯和之。 6、若非合病,則桂枝湯、麻黃湯分主太陽之表;五苓散、抵當湯分主太陽之裏;葛根湯主陽明之表,三承氣湯主陽明之裏,小柴胡湯主少陽之表,大柴胡湯主少陽之裏,是各有專司也。 7、凡合病皆下利,各從外證以別焉。夫太陽病頭項痛、腰脊強,陽明病目痛、鼻乾、不得臥,少陽病胸痛、耳聾。凡遇兩經病證齊見,而下利者,曰:合病也。然兩經但各見一、二證便是,不必悉具。( 張兼善) 8、此節是三證在內,大承氣祇治得脈滑而數,有宿食之證,非並治上兩證也。其脈不負者,雖下利而脈未至純弦也,不言治法。( 林瀾) 9、嘗以小柴胡加葛根、白芍治之,取效如拾芥是也。負者,脈純弦也。土敗但見鬼賊之脈,不必治矣。蓋雖同是陽明之合病,而有入經在府之殊,安可以在經之際,概歸之承氣乎?(陶華謂) 10、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弦而滑數,則知非木土為害,乃宿食為病之熱利也,針灸,不宜止,而需去宿食,宜腹針,中脘、天樞、足三里、支溝、照海等穴使之。 257.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

18 瘀血,宜抵當湯。 258. 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1、無表裏證,是無太陽表、陽明裏證也。但發熱而無惡寒,七、八日,雖脈浮數,不可汗也。 2、若屎硬可下之。假令已下,脈不浮而數不解,是表熱去,裏熱未去也。至六、七日又不大便,若不能消穀善饑,是胃實熱也,以大承氣湯下之。 3、今既能消穀善饑,是胃和合熱,非胃邪合熱,故屎雖硬,色必黑,乃有瘀血熱結之不大便也,宜用抵當湯下之。 4、若脈數不解,不大便硬,而下利不止,必有久瘀,協熱腐化而便膿血也,則不宜用抵當湯下之矣。 5、病雖七、八日,尚發熱脈浮數,仍屬太陽表證。因誤下引邪內入,所以脈數不解,內外合邪而見消穀善饑,穀入既多,反至六、七日不大便,且不煩渴,是知其證非熱結在胃,乃熱結在血。以其表證誤下,尚兼太陽隨經之熱未盡,故以抵當為至當也。若脈數不解而下利不止,又當隨其下血與不下血而異治之。倘血分之熱邪不除,必協熱而便膿血也。( 張璐) 6、此條論阿米巴性痢疾, @體針 (1)急性阿米巴痢疾:主穴足三里、天樞。備穴 曲池、陰陵泉、關元。有膿血便時針主穴,高熱時加曲池,減天樞;有里急後重者加陰陵泉或關元。每日針刺1~3次,症狀減輕後,改為每日1次,症狀消失後,仍需要繼續治療1週。 (2)慢性阿米巴痢疾:針刺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三陰交、足三里等。也可針刺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針刺。

19 @耳針 小腸、大腸、直腸下段。留針30分鐘,間歇運針3~4次。症狀嚴重者每日治療2~3次,一般可針治1~2次,持續3~7天。慢性阿米巴痢疾則加脾、腎、神門、交感,選3~5穴,針輕刺激,留針10分鐘、隔日1次。 @穴位注射天樞:用氯黴素注射液2ml(250或100mg)加1%普​​魯卡因0.5m1,每側穴位注入lmL。針刺要深。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灸法神闕、關元、氣海、脾俞、腎俞、足三里。 (1)艾條溫和灸:每日灸1~2次,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20~30分鐘,3~5次為一療程。 (2)艾炷隔蒜灸:每次選用1~3個穴位,每穴灸5~7壯,3次為一療程,多用於腹部輸穴。 (3)艾炷隔鹽灸:選用神闕穴,每次灸5~7壯,每日灸一次,3~5次為1療程。 (4)大黃敷灸:將大黃細末,取1g納入神闕穴,上以膠布覆蓋,每日換藥1次,以愈為度。 (5)針上加灸:每日1次,每次選用2~4穴位,每穴施灸15~20分鐘,或2~4壯,3次為1療程。此法對急性和慢性阿米巴痢疾均有明顯的療效,能迅速控制症狀。 PS: 1、針之天樞、氣海、関元(注重角度、深度、方向,特效。協和中醫資料。 2、 259.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裏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

20 夫表寒裏濕,鬱而發黃,自非熱濕內瘀,鬱而成黃者比,故不可下。惟當於表寒、裏濕中求其治,法宜發其表寒,利其裏濕可也。
1、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表有寒,裏有濕未解也。 2、夫表寒裏濕,鬱而發黃,自非熱濕內瘀,鬱而成黃者比,故不可下。惟當於表寒、裏濕中求其治,法宜發其表寒,利其裏濕可也。 3、傷寒發汗已,熱邪解矣。何由反蒸,身目為黃?所以然者,寒濕摶聚,適在軀殼之裏,故爾發黃也。裏者,在內之通稱,非謂寒濕深入在裏,蓋身目正屬軀殼,與藏府無關也。於寒濕中求 之,求其寒濕中之治法也。( 喻昌) 4、其人素有濕邪在裏,表寒雖經發汗,而其為裏濕所持者,終在裏而無從解散也。發汗後之寒,與濕鬱蒸為熱,非實熱也,故不可下。仍當於寒濕中責其或淺或深而治之可也。(程應旄) 5、針灸:膽囊穴、三陰交、肝俞、膽俞、至陽。 氣鬱加行間;濕熱內盛加足三里、陰陵泉;發熱大椎、曲池、合谷;膽絞痛加期門、章門、陰陵泉;胸滿加膈俞、內關。或陽明五俞加耳針肝、膽、脾。腹針中脘右角度、方向、深度特效。, 260.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1、身黃,濕熱之為病也。濕盛於熱,則黃色晦。熱盛於濕,則黃色明。如橘子色者,謂黃色明也。 2、傷寒七、八日,身黃色明,小便不利,其腹微滿,此裏

21 熱深也。 3、故以茵蔯蒿治疸病者為君,佐以大黃,使以梔子,令濕熱從大、小二便瀉出,則身黃腹滿自可除矣。 4、薰黃,陰黃也;橘子黃,陽黃也。( 唐不巖) 5、此驅濕除熱法也。傷寒七、八日可下之時。小便不利,腹微滿,可下之證。兼以黃色鮮明,則為三陽入裏之邪無疑,故以茵蔯除濕,梔子清熱,用大黃以助其驅除。此證之可下者,猶必以除濕為主,而不專取乎攻下,有如此者。(程知) 退黃。 6、針灸:脾俞、陽陵泉、太衝、至陽;急黃加大椎、膽俞、湧泉。 7、陽黃,乃脾胃濕熱薰蒸所致,取背輸穴脾俞,瀉其濕熱;肝膽被鬱,功能失職,致遍身發黃,故選膽經之合陽陵泉、肝經之原太衝穴以疏泄肝膽,令膽汁得循常道。至陽位於督脈,是退黃之驗穴。急黃勢急病重,宜急取大椎穴清瀉熱毒,膽俞利膽退黃,湧泉穴引熱下行、醒腦定神。 8、首先在陽陵泉穴區按壓得敏感點,即予深刺施瀉法,持續運針片刻;繼刺脾俞,平補平瀉,至陽、太衝亦用瀉法。然後,均留針20分鐘~30分鐘。如為急黃,大椎、湧泉施涼瀉法,湧泉亦可以三棱針點刺出血。膽俞深刺,平補平瀉法,刺激宜強。 急黃,尚需配合其他中西醫療法。 PS: 1、 古方輯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黃疸:然谷主黃疸一足寒一足熱,喜渴;章門主傷飽身黃;中封、五里主身黃時有微熱;太衝主黃疸熱中喜渴”;“勞宮主黃疸目黃”。 《類經圖翼·十卷》:“鼻交頞中:……黃疸急黃,此一穴皆主之。針入六分,得氣即寫,留三呼五吸不補”。

22 《通玄指要賦》:“胸結身黃,取湧泉而即可”。
《針灸逢源·卷五》:“遍身面目俱黃,小便黃赤或不利:脾俞、然谷、湧泉”。 《神灸經綸·卷三》:“黃疸:公孫、至陽、脾俞、胃俞。酒疸目黃面發赤斑:膽俞”。 2、 261. 傷寒,身黃,發熱,梔子柏皮湯主之。 1、傷寒身黃發熱者,設有無汗之表,宜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汗之可也。 2、若有誠實之裏,宜用茵蔯蒿湯下之亦可也。 3、今外無可汗之表證,內無可下之裏證,故惟宜以梔子蘗皮湯清之也。 4、傷寒身黃,胃有瘀熱,須當下之。此以發熱而熱未實,故宜梔子蘗皮湯解之。( 林瀾) 5、身黃兼發熱者,乃黃證中之發熱,而非麻黃、桂枝證之發熱也。熱既鬱而發黃,雖表而非純乎表證,但當清其鬱,以退其黃,則發熱自愈。(汪琥) 6、此三條,雖皆外寒挾濕之邪,瘀而成熱之證,然在表、在裏,濕勝、熱勝,尤當加意也,豈可概以為裏證而混下耶。( 魏荔彤) 7、此條文較近阻塞性黃疸。主要症狀,尤以目睛黃染為主要特徵。歷來對黃疸的分類較為繁複,一般分為陽黃和陰黃兩類,陽黃以濕熱為主,陰黃以寒濕為主。 本病與西醫學論述的黃疸含義相同,包括膽源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等。

23 【中華好輕鬆針灸療法陽黃疸(一)】 主要症狀一陽黃:起病速,病程短,身目具黃,黃色鮮明,腹部脹滿,嘔惡欲吐,大便秘結,發熱口渴,小便短少色黃,舌紅,舌黃膩,脈弦數。 治療方法:清化濕熱,疏泄肝膽。以足少陰、足厥陰經穴及相應背俞穴為主。 治療穴位:陽陵泉陰陵泉太衝膽俞內庭 操作:毫針瀉法。大椎、中衝、少衝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中華好輕鬆針灸療法陰黃疸(二)】 主要症狀二起病緩,病程長,身目黃色晦暗,脘痞腹脹,食少便溏,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膩,脈濡緩或遲沈。 治療方法:溫化寒濕,健脾利膽。以足太陰、足陽明經穴及相應背俞穴為主。 治療穴位:陽陵泉膽俞脾俞中脘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陽陵泉膽俞用毫針瀉法,其餘主穴用平補平瀉法,或用溫針灸。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 參考: 梔子柏皮湯方 肥梔子十五個,擘 甘草一兩,炙 黃柏二兩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262. 傷寒瘀熱在裏,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1、傷寒表邪未解,適遇其人陽明素有濕邪,熱入裏而與濕合,濕熱蒸瘀,外薄肌表,身必發黃也。 2、若其人頭有汗,小便不利,大便硬,則或清、或下、或利小便,自可愈也。 3、今乃無汗小便利,是裏之瘀熱未深,表之鬱遏猶甚,用

24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外發其表,內逐其濕也。
4、傷寒之邪,得濕而不行,所以熱瘀身中而發黃,設泥「裏」字,豈有邪在裏而反治其表之理哉。(喻昌) 5、凡傷寒瘀熱在裏者,由濕蒸而來,故身必發黃。此之瘀熱未深,祇從表一邊開其鬱滯,而散除濕熱,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是其主也。(程應旄) 6、麻黃連軺一證,雖曰在裏,必因邪氣在表之時,有失解散,今雖發黃,猶宜兼汗解以治之也。( 林瀾) 7、夫寒邪自外而來,若挾內濕瘀於經絡之中,則鬱而變熱,故令其人身目發黃也。此條乃是太陽經傳來者,太陽傷寒,理宜用麻黃湯,祇因邪傳陽明,熱瘀於裏,裏非胃府,以陽明經居太陽之裏,即《尚論篇》所云:軀瞉之裏是也。惟其裏有熱,所以方中用麻黃湯而去桂枝之辛熱,更加赤小豆、薑、棗之甘辛,以祛散在表之寒濕,復加連軺、生梓白皮之苦寒,以清解肌裏之瘀熱也。 ( 汪琥) 8、此條文接近溶血性黃疸,針灸參考上條。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 麻黃二兩,去節 連軺二兩 杏仁四十個,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棗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一升,切 生薑二兩,切 甘草二兩,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263.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1、少陽者,膽經也。其脈起於目銳眥,從耳後入耳中,挾

25 咽,出頤頜中。邪傷其經,故口苦、咽乾、目眩也。
2、口苦者,熱蒸膽氣上溢也。咽乾者,熱耗其津液也。 3、目眩者,熱薰眼發黑也。此揭中風、傷寒邪傳少陽之總綱。 4、凡篇中稱少陽中風、傷寒者,即具此證之謂也。 5、論中言少陽病,胸脅痛,耳聾,往來寒熱,心煩喜嘔,胸脅痞硬,半表半裏之證詳矣。此何以曰:口苦、咽乾、目眩也?大抵病於經絡者,此篇諸條已悉之矣;若膽熱,府自病,則又必有此證也。( 林瀾) 6、此雖少陽總證,然偏裏矣。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仲景另出手眼,以補口苦、咽乾、目眩之裏證,乃括少陽風傷衛,寒傷榮,風寒兩傷而言也。(沈明宗) 7、少陽者,一陽也。少陽之上,相火主之,苦從火化,火盛則乾,故口苦、咽乾也。少陽屬木,木主肝,肝主目,故病則目眩也。( 吳人駒) 8、膽府與少陽經為表裏,而非半表半裏之謂。半表者,對太陽之全表言;半裏者,對太陰之全裏言。故少陽在半表半裏之間,總以經絡之界為言。又曰:經中所謂不必悉具者,指或中餘證,而少陽經膽府之主病,未有不悉具而遽可指為少陽病成者。(魏荔彤) 9、針灸參考少陽五俞(足竅陰、俠谿、足臨泣、陽輔、陽陵泉) 264.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1、少陽,即首條口苦、咽乾、目眩之謂也。中風,謂此少陽病是從中風之邪傳來也。

26 2、少陽之脈,起目銳眥,從耳後入耳中;其支者會缺盆,下胸中,循脅表,邪傳其經,故目赤、耳聾、胸中滿而煩也。
3、然此乃少陽半表半裏之胸滿而煩,非太陽證具之邪陷胸滿而煩者比。 4、故不可吐、下。若吐、下則虛其中,神志虛怯,則悸而驚也。此揭中風邪傳少陽之大綱也。 5、少陽惟宜和解,若吐之則虛其陽而悸,下之則虛其陰而驚。( 程知) 6、少陽有吐、下之禁。祇因煩滿,故誤行吐、下之法。成註謂:吐則傷氣,氣虛者悸;下則亡血,血虛者驚。不知驚、悸皆主於心,誤吐且下,則津液衰耗,神志虛怯,故悸而驚也。( 汪琥) 7、胸中煩滿似乎可吐,但在少陽,其邪已下胸循脅,吐之徒傷胸中之氣,使邪內併,逼迫神明,則悸而驚也。( 沈明宗) 8、此條論仲景不出方。小柴胡條中有心煩、心下悸之證,想可無事他求也。汗、吐、下三法,既不可行,則當和解,小柴胡為少陽對證之藥,斯用之宜決耳。(魏荔彤) 9、針少陽五俞加風市等隨症變化加減。 265.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 1、不曰少陽傷寒,而曰傷寒,略言之也。謂此少陽病,是從傷寒之邪傳來也。 2、脈弦細,少陽之脈也。上條不言脈,此言脈者,補言之也。頭痛、發熱無汗,傷寒之證也,又兼見口苦、咽乾、目眩少陽之證,故曰屬少陽也。 3、蓋少陽之病,已屬半裏,故不可發汗,若發汗則益傷其

27 津而助其熱,必發讝語,則是轉屬胃矣。4、若其人津液素充,胃能自和,則或可愈,否則津乾熱結,胃不能和,不但讝語,且更煩而悸矣。此揭傷寒邪傳少陽之大綱也。
5、凡頭痛、發熱俱為在表,惟此頭痛、發熱為少陽者,何也?以其脈弦細,故知邪入少陽之界也。( 王肯堂) 6、少陽傷寒,禁發汗;少陽中風,禁吐下,二義互舉,其旨益嚴。蓋傷寒之頭痛發熱,宜於發汗者,尚不可汗,則傷風之不可汗,更不待言矣;傷風之胸滿而煩,似可吐下者,尚不可吐下,則傷寒之不可吐下,更不待言矣。脈弦細者,邪欲入裏,其在胃之津液已為熱耗,重復發汗,而驅其津液外出,安得不譫語乎?(喻昌) 7、誤發其汗,讝語者,奪其津液而胃乾,故言亂也,此少陽之邪已轉屬胃。胃和則愈者,言當用藥以下胃中之熱,而使之和平也。胃不和,不但讝語,更加煩擾忪悸,此言胃熱上犯於心,故藏神不自寧也。( 汪琥) 8、針膽経加三里、內庭等穴。 266.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267.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按〕: 脈沈緊當是「脈沈弦」,若是沈緊是寒實在胸,當吐之證也。惟脈沈弦,始與上文之義相屬,故可與小柴胡湯。 1、本太陽病不解,而見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等證。脈沈弦是邪轉入少陽也,若未經吐下者,當與小柴胡湯解其半表半裏之邪可也。 2、其已經吐下、發汗、溫鍼者,則表裏俱虛,更加讝語,

28 柴胡證罷,此為壞病,即小柴胡湯亦不中與也,當審其所犯何逆,隨證以法治之可也。
3、轉入少陽,柴胡證也。若已吐、下、發汗、溫鍼,不惟犯少陽三禁,更加溫鍼以迫劫之,損耗津液,胃中乾燥,必發讝語。柴胡證罷者,謂無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等證也,此為壞病。( 成無己) 4、太陽不解而傳少陽,當與小柴胡和解,乃為定法,反以吐、下、發汗、溫鍼,不惟犯少陽三禁,更加邪熱陷入陽明,故發讝語,已為壞證。要知讝語乃陽明受病,即當知犯陽明之逆而治之。若無讝語,而見他經壞證,須憑證憑脈,另以治法治之也。( 沈明宗) 5、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沈弦),症脉皆為少陽,故針當以少陽(足竅陰、俠谿、足臨泣、陽輔、陽陵泉)為主加減。 6、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邪熱陷入陽明,故發讝語,已為壞證。要知讝語乃陽明受病,即當知犯陽明之逆而治之。(陽明経俞加減或以厲兌放血即可)若無讝語,而見他經壞證,須憑證憑脈,另以治法治之也。( 沈明宗) 268.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按〕: 浮大上之「上」字,當是「弦」字,始合論中三陽合病之脈,若是「上」字,則經論中從無兩寸脈,主三陽病之理。 1、 脈浮大弦,三陽合病之脈也。浮大弦皆見於關上,知三陽之熱邪,皆聚於陽明也。熱聚陽明,則當煩不得眠,今但欲眠睡,是熱盛神昏之昏睡也。

29 2、昏睡自然目合,熱蒸則汗自出也,若施治得宜,使邪還於表而解,否則未可卜也,宜以柴胡、桂枝、白虎三湯,酌其所當,合而用之可也。
3、太陽脈浮,陽明脈大,關上乃少陽之部位,故曰:三陽合病。( 方有執) 4、診其脈浮為太陽,大為陽明,其長上於關上,則弦可知矣,弦又為少陽。是三陽之經同受邪,所以三陽之脈同見。病如此再諦之於證,但欲眠睡非少陰也,乃陽盛神昏之睡也。及目合則汗出,是陽勝爭於陰中之汗出也。( 魏荔彤) 5、脈浮為太陽,大為陽明,其長上於關上,則弦可知矣,弦又為少陽。是三陽之經同受邪,針法當以束骨、厲兌、陽輔為主,或三陽五俞五行合併,亦可。 269.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1、傷寒六、七日,邪欲入裏之時也。無大熱,表熱微也。躁煩者,裏熱盛也。此為陽去入陰也。陽去入陰者,謂陽邪去表入裏,傳於三陰也。 2、內熱為煩,謂心中鬱煩也。外熱為躁,謂身外熱躁也。內熱為有根之火,故但煩不躁,及先煩後躁者皆可治;外熱為無根之火,故但躁不煩,及先躁後煩者,皆不可治。( 成無己) 3、去,往也。言表邪去而入於裏,所以外無他熱,而內則煩躁也。( 方有執) 4、見內熱為煩,謂心中鬱煩也。外熱為躁,謂身外熱躁也。內熱為有根之火,故但煩不躁,及先煩後躁者皆可治當以井穴大敦,隠白,湧泉為主,為經氣所出,如水源頭,交通陰陽氣血,開竅、消炎、退火,心下滿煩躁皆可除,或加勞宮、內關瀉之得宜。故但躁不煩,及先躁後煩者,皆不可治。外

30 熱為躁,謂身外熱躁也,外熱為無根之火,故但躁不煩,及先躁後煩者,皆不可治。不可治為難治,非真不可治,或可井穴加予列缺、太淵、魚際等穴,加耳針,神門、心、腎、等穴,或加三陰之滎穴(行間、大都、然谷)或太衝、光明、太白、豐隆、太谿、飛掦等穴輔之。 270.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1、傷寒之邪,一日太陽受之,二日陽明受之,三日少陽受之,四日太陰受之,五日少陰受之,六日厥陰受之,此傳經之次第也。 2、今傷寒三日,三陽表邪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當不能食而嘔。今反能食而不嘔者,此為裏和,三陰不受邪也。然此乃內經以其大概而言,究不可以日數拘也。 3、表邪傳裏,裏不和則不能食而嘔,今反能食而不嘔,是邪不傳陰,但在陽也。( 成無己) 4、陽以表言,陰以裏言,能食不嘔,裏氣和而胃氣回,陰不受邪可知矣。( 方有執) 5、邪在少陽,原嘔不能食。今反能食而不嘔,可徵裏氣之和,而少陽之邪自解也。裏既和而少陽之邪解,則其不傳三陰,斷斷可必,故云:三陰不受邪也。( 汪琥) 6、此症當不用治之。 271.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1、傷寒該中風而言也。其邪三日,少陽受之。脈若大者,為邪盛欲傳,今脈小,為邪衰,欲自已也。 2、脈小則陽得陰以和,是邪盡退而正來復矣。( 程應旄)

31 3、三日乃少陽主氣之期,脈小則病退也。( 張錫駒)
272.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1、 寅、卯、辰木旺之時也。經云: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故少陽之病,每乘氣旺之時而解。經氣之復,理固然也。 2、病在少陽,乘其正旺,如法治之,何病不已。( 魏荔彤)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273.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 〔按〕: 吳人駒曰:「自利益甚」四字,當在「必胸下結硬」句之下,其說甚是。若在「吐食不下」句之下,則是已吐食不下,而自利益甚矣。仲景復曰:若下之無所謂也。 1、太陰,脾經也,其脈布胃中,絡於嗌。寒邪傳於太陰,故腹滿、時腹自痛。 2、寒邪循脈犯胃,故吐食不下,此太陰裏虛,邪從寒化之證也,當以理中、四逆輩溫之。 3、若腹滿嗌乾,不大便,大實痛,始為太陰裏實,邪從熱化之證,當以桂枝加大黃湯下之矣。 4、若以太陽虛寒之滿爾,而誤認為太陰實熱之滿痛而下之,則寒虛相摶,必變為藏結痞硬,及自利益甚矣。 5、此太陰病全篇之提綱,後凡稱太陰病者,皆指此證而言也。 6、陽邪亦有腹滿,得吐則滿去而食可下者;今腹滿而吐,食不下,則滿為寒脹,吐為寒格也。陽邪亦有下利腹痛,得

32 利則痛隨利減者;今下利而時腹自痛,則利為寒利,痛為寒痛也。曰胸下,陰邪結於胸下之陰分,異於陽邪結胸之在胸,且按之而痛也。曰結硬,無陽以化氣則為堅陰,異於痞之濡而耎也。彼皆陽從上陷而阻留,此則陰從下逆而不歸,寒熱大別也。( 程應旄) 7、自利有時,而腹自痛,非若積蓄而常痛者,若以諸痛為實,從而下之,其滿益甚,必令胸下皆為結硬,而自利益甚矣。(吳人駒) 274.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脈陽微陰濇而長者,為欲愈。 1、太陰中風者,謂此太陰病是從太陽中風傳來者,故有四肢煩疼之證也。 2、陰陽以浮沈言,夫以浮微、沈濇之太陰脈,而兼見陽明之長脈,則為陰病陽脈,藏邪傳府,故為欲愈也。 3、傷寒,陰邪也,故自利,宜用四逆。傷風,陽邪也,故煩痛見於四肢。凡太陰病,脈浮者,多是太陰中風。( 程知) 4、微濇之中,更察其脈之長而不短,知元氣未漓,其病當自愈也。( 喻昌) 275. 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 邪之解也,必於所旺之時。亥、子、丑乃太陰所旺之時也。當此旺時,故邪不能勝而自解矣。 276.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1、太陰經病,脈當浮緩;太陰藏病,脈當沈緩。今邪至太

33 陰,脈浮不緩者,知太陽表邪猶未全罷也。 2、故即有吐利、不食、腹滿時痛一、二證,其脈不沈而浮,便可以桂枝發汗,先解其外。俟外解已,再調其內可也。於此又可知,論中身痛、腹滿下利,急先救裏者,脈必不浮矣。 3、病在太陽,脈浮無汗,宜麻黃湯。此脈浮當亦無汗,而不言者,謂陰不得有汗,不必言也,不用麻黃湯而用桂枝湯,蓋以三陰兼表病者,俱不當大發汗也。須識無汗亦有用桂枝者。( 王肯堂) 4、此言太陰宜散者也。太陰病,謂有腹痛下利證也。太陽脈,尺寸俱浮,今脈浮則邪還於表可知矣,故宜用桂枝解散。不用麻黃者,陰病不得大發其汗也,桂枝湯有和裏之意焉。( 程知) 5、此太陰中之太陽也,雖有裏病,仍從太陽表治,方不引邪入藏。( 程應旄) 6、外感如將內傷如相,太陰經病,脈當浮緩;太陰藏病,脈當沈緩。今邪至太陰,脈浮不緩者,知太陽表邪猶未全罷也。故即有吐利、不食、腹滿時痛一、二證,其脈不沈而浮,便可以桂枝發汗,或針以太陽経穴,五俞為主先解其外。俟外解已,再調其內可也。於此又可知,論中身痛、腹滿下利,急先救裏者,脈必不浮矣,而以太陰経穴五俞加減。 277.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1、凡自利而渴者,裏有熱,屬陽也。若自利不渴,則為裏有寒,屬陰也。 2、今自利不渴,知為太陰本藏有寒也,故當溫之。 3、四逆輩者,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湯而言也。 4、言太陰自利為寒,宜溫者也。少陰屬腎水,熱入而耗其

34 水,故自利而渴;太陰屬脾土,寒入而從其濕,則不渴而利,故太陰自利當溫也。( 程知)
5、三陰同屬藏寒,少陰、厥陰有渴證,太陰獨無渴證者?以其寒在中焦,總與龍雷之火無涉。少陰中有龍火,底寒甚則龍升,故自利而渴;厥陰中有雷火,故有消渴。太陽一照雷雨收聲,故發熱則利止,見厥而復利也。( 程應旄) 6、「自利」二字,乃未經誤下、誤汗、誤吐而成者,故知其藏本有寒也。( 魏荔彤) 7、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如曲泉、大都、復溜、關元、氣海、足三里、(太白、豐隆)(太谿、飛揚)(太衝、光明)溫補手法針之。 PS:理中法 促進代償方法,能直接興奮長期抑制狀態的器官組織,挖其潛力,重而促進代償功能作用,促代償中一稱為補法。 糾正休克的方法 少陰病為休克綜合症,許多休克病人不須針藥也可自癒,因為機體自身就有抗休 克功能。 麻黃附子細辛湯-糾正休克 附子湯-縮血管關閉有效循環 四逆湯-心力衰竭 早期或休克前驅期,採用縮血管藥,麻黃附子細辛湯。休克二、三日,縮血管関閉有效循㺽的先兆,背惡寒,則採擴張血管附子湯。 心力衰竭用強心藥四逆湯。 心原性、低血容量休克、中毒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等,都有特效方法。

35 足太陰 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洩瀉、痢疾、便秘。婦科病:痛經、月經不調、閉經、月經提前或者錯後、盆腔炎、附件炎。男科:急慢性前列腺炎、水腫。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關節炎、經脈所過的肌肉軟組織疾病。 足少陰 沁尿生殖系統:急慢性前列腺炎、陽痿、早洩、遺精、術後尿瀦留、睪丸炎、痛經、月經不調、盆腔炎、附件炎、胎位不正、各種腎炎、水腫。頭面疾病:頭痛、牙痛。其他:消化不良、洩瀉、耳聾耳鳴、腰痛、中風、休克、經脈所過的各種關節肌肉軟組織疾病。 足厥陰 系統疾病:痛經、閉經、月經不調、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氣。肝膽病:各種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膽囊炎、肝脾腫大、抑鬱症。其他:頭頂痛、頭暈眼花、各種眩暈、癲癇、胃痛等。 278.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1、傷寒脈浮而緩,手足熱者,為繫在太陽,今手足溫,故知繫在太陰也。太陰屬濕,濕與熱瘀,當發身黃,小便自利者,則濕不蓄,熱不瘀,故不能發黃也。 2、若至七、八日大便硬,則為轉屬陽明,今既不硬,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當自止,何也?以脈浮緩手足溫,知太陰脾家素實,邪不自容,腐穢當去故也。 3、言自利之證,脈浮緩,手足溫,則為脾實也。太陰脈本緩,故浮緩雖類太陽中風,而手足自溫,不似太陽之發熱,

36 更不似少陰、厥陰之厥逆,所以為繫在太陰也。太陰濕熱相蒸,勢必發黃,然小便利,則濕下泄而不發黃矣。此雖暴煩頻利,有似少陰之證,然其利當自止。所以然者,以脈浮緩,手足溫,知其人脾氣實,而非虛寒之比,其濕熱所積之腐穢,自當逐之而下也。若不辨晰而以四逆法治之,則誤矣。(程知) 4、太陰得浮緩、手足溫之脈證,則胃陽用事,自無藏寒之痛,陰鬱或有之。小便不利必發黃,雖發黃不為陰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陰欲鬱而陽必驅,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所以然者,脈不沈且弱而浮緩,手足不涼而自溫,陰得陽以周護則不寒,不寒則不虛,是為脾家實也。經曰:陽道實陰道虛,陰行陽道,豈肯容邪久住,此則腐穢當去故耳。(程應旄) 5、下利煩燥者死,此為先利而後煩,是正氣脫而邪氣擾也。茲則先煩後利,是脾家之正氣實,故不受邪而與之爭,因暴發煩熱也。(汪琥) 6、太陰肝硬化症,由於肝細胞受損,肝機能障礙, 排泄膽紅素能力不足,故本當身發黃。而小便自 利,身不黃的情況。黃隨尿去,故不發黃。 小便㑹有自利甚至日下十餘行的情況?是因脾家 實也。 脾家素實,邪不自容,而非虛寒。 太陰病演變,是邪(抗原、抗體)與脾的抑免疫功能 矛盾,又鬥爭過程,脾家邪實表現為太陰病。 機體有促代償的能力,表現為陽道實,陰道虛, 豈容邪久住,此腐穢當自去故耳。小便自利,腐 穢去,不發黃,正是促代償的表現。若肝硬化好 転,對立趨於統一。 另一方面,邪不盡,促代償不息,脾機能必將趨於亢進。 脾機能亢進,是肝硬化過程常見現象。 有害方面,也有引致貧血。 醫者若引導得當,肝硬化可癒,脾機能亢進可癒。 白血病並非絕症,而且是治癒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不同種類的白血病

37 有不同的療法,正確的治療方 法能夠大大提高病人的康復機會。即使不幸患上, 認識治療方法,學習治療期間與之後的護理調養, 也有助加速康復和預防復發。 治療上以針灸之腹臍針為君,輔以時辰開穴,效 果相當不錯。 既幫患者省錢,又可達到最佳效果。 経方便宜可輔助,而溫病寒涼尅伐之剤居多,使 用宜小心,否則容易誤症更多。若沒把握,不施 予藥物較為安全。 動不動即使用寒涼尅伐之劑,即是時方最大敗北, 使用過度加速死亡。比沒吃藥更嚴重,唉!這就 是醫學迷失。 很多名醫下藥也無經脈之概念,后習醫者,無所 適從,不知要如何?這是每代中醫學者悲哀。 若要化療後下功夫,僅傷寒之代償及抗休克藥物, 即可扺擋,焉用一副藥動則上千上萬(藥效尚待 評估)的有用多了。或加強酶的活力即可,這是 傷寒優勢,每個患者皆吃得起。 279.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1、本太陽中風病,醫不以桂枝湯發之而反下之,因而邪陷入裏,餘無他證,惟腹滿、時痛者,此屬太陰裏虛痛也,故宜桂枝加芍藥湯以外解太陽之表,而內調太陰之裏虛也。 2、若大滿實痛,則屬太陰熱化,胃實痛也,故宜桂枝加大黃湯,以外解太陽之表,而內攻太陰之裏實也。 3、太陰腹滿證有三:有次第傳經之邪,有直入中寒之邪,有下後內陷之邪,不可不辨。(趙嗣真) 4、太陽病之誤下,其變皆在胸脅以上。此之誤下而腹滿時痛,無胸脅等證,則其邪已入陰位,所以屬在太陰也。仍用桂枝解肌之法,以升發太陽之邪,倍芍藥者以調太陰之氣,本方不增一藥,斯為神耳!大實、大滿宜從急下,然陽分之邪初陷太陰,未可峻攻,但於桂枝湯中少加大黃,七表三裏,

38 以分殺其邪,與大柴胡湯同其義也。( 喻昌)
5、誤下太陽而成腹滿時痛,太陰之證見矣。然表邪內陷,留滯於太陰,非藏寒病也。仍用桂枝湯升發陽邪,但倍芍藥以調和之。倘大實而痛,於證似可急下,然陰實而非陽實,仍從桂枝例升發陽邪,但加大黃以破結滯之物,使表裏兩邪各有去路,則寒隨實去,不溫而自溫矣。然此二證雖屬之太陰,實從太陽傳來,則脈必尚浮可知。(程應旄) 6、腹痛症及黃疸期併發症,上本傷寒論論及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 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 加大黄湯主之。 膽管炎本是太陽病,誤治而引致肝硬化,轉入太 陰。 若出現腹滿時痛的症狀者,是由於膽囊和膽管痙 攣性收縮所 致。患者突然發生急劇的上腹中部及右季肋部疼 痛並常放射至右肩胛部。發作時,疼痛一般甚劇 烈,故腹満痛也。以後漸漸鬆緩,然後又從新發 作,故稱時痛也,一般稱為陣發性絞痛。疼痛劇 烈時,可有嘔吐、寒戰等症狀。桂支加芍藥主治。 太陽病之誤下,其變皆在胸脅以上,此之誤下而腹滿時痛,無胸脅等證,則其邪已入陰位,所以 屬太陰。仍用桂支解肌之法,以升發太陽之邪, 倍芍藥以調太陰之氣,本方無增任何藥物,可謂 神耳。 大痛實者,係併發膽囊急性炎症也。此常在肝硬 化黃疸期中發病。 屬太陰熱化,胃實痛也。此際膽囊壁可因炎症而 致充血、腫、腫、潰爛及膽囊積膿等不同程度的 病變。發病時,右季肋部和上腹中部有持續性疼 痛,疼痛一般逐漸加劇,也有在病之切疼痛極甚 者,故曰大實痛者。可用桂支加大黃主治。 惝大實而痛,於證似可急下,然陰實而非陽實。 仍從桂支例升發陽邪,但加大黃以破結滯之物, 使表裏兩邪各有去路,則寒隨實去,不溫而自溫。 膽汁性肝硬化過程中,黃疸不少見。可從眼部及 尿中查得,且隨著病變的發展,黃疸將日益嚴重。 本條有醫反下之,故黃疸不明顕。黃疸隨下而去。

39 針治方向可走方藥的方向,太陽膀胱経五俞、加上肝俞、期門、膽俞、日月、脾俞、章門穴。或腹針雷風相薄,體針,丘墟、蠡溝、太衝、光明。
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生薑三兩,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 桂枝加大黃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大黃二兩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280. 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 1、太陰為病,必腹滿而痛,治之之法,當以脈消息之。 2、若其人脈弱,則其中不實,雖不轉氣下趨少腹,然必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胃氣弱,難堪峻攻,其便易動故也, 3、由此推之,可知大便硬者,不論在陰在陽,凡脈弱皆不可輕下也。 4、此言太陰脈弱,恐續自利,雖有腹痛,不宜用攻,與建中湯相發明也。( 程知) 5、此段叮嚀與陽明篇中互相發明。陽明曰:不轉失氣,曰:先硬後溏,曰:未定成硬,皆是恐傷太陰脾氣。此太陰證而脈弱,恐續自利,雖有腹痛,減用大黃、芍藥,又是恐傷陽

40 明胃氣也( 喻昌)。 6、或問大黃能傷胃氣,故宜減;芍藥能調脾陰,何以亦減之?答曰:脈弱則氣餒不充,仲景以溫甘之藥能生氣,芍藥之味酸寒,雖不若大黃之峻,要非氣弱者所宜多用,故亦減之。( 汪琥) 7、太陰病脈弱者,屬於貧血。 或問大黃能傷胃氣故宜減,芍藥能調脾胃何以減 之?脈弱則氣餒不充,而仲景以甘溫之藥能生氣,芍藥之味酸寒,雖不若大黃之峻,若氣可可用之, 若氣弱宜減。何也?動胃氣(平常煮煑芍藥試了卽 知)。 芍藥及芒硝皆血管擴張藥,急用硝緩用芍,如大 承氣用硝,而麻子仁丸用芍。(一般把芍當補藥是 錯誤覌念)


Download ppt "p 柯慶宗醫師 p 嘉興 p 洪霈濃醫師 p 陳武將醫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