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逍 遥 游 庄 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逍 遥 游 庄 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逍 遥 游 庄 子

2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期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他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 庄子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 勤奋,“其学无所不 窥”(《史记·老子韩 非列传》)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史记·老子韩非列 传》
“窃钩者诛,窃国者 为诸侯”(《胠(音区)箧》) 庄子

4 文献记载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恍惚茫昧)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天地之间),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节选自《庄子·至乐》

5 著名讨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音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完整、完备、完美)矣。”庄子曰:“请循(依照、遵守)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6 鲁迅: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又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7 注意下列红色字的注音: 蜩蝉( ) 北冥( ) 舂粮( ) 鲲鹏( ) 蟪蛄( ) 抟( ) 大椿( ) 迁徙( ) 斥鴳( ) 坳堂( )
蜩蝉( ) 舂粮( )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万仞( ) 決起( ) tiáo míng 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 蓬蒿( ) chōng kūn tuán huì gū chūn ào chì yàn jiè líng è rèn hāo xuè

8 通假字 北冥有鱼 故夫知效一官 辩乎荣辱之境 旬有五日而后反 而御六气之辩 一说:冥 通 溟 知 通 智 辩 通 辨 有 通 又 反 通 返
一说:冥 通 溟 知 通 智 辩 通 辨 有 通 又 反 通 返 辩 通 变

9 解释下列句中的红色字: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 迁移,迁往 而后乃今培风: 凭 我決起而飞,枪榆枋:
这; 迁移,迁往 而后乃今培风: 我決起而飞,枪榆枋: 疾速的样子;集,着落

10 解释下列句中的红色字: 比 1、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绝云气,负青天: 3、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4、未数数然: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6、犹有所待者也 穿过 效力,胜任// 合,顺合 // 投合 急急追求,急迫的样子 勉励 沮丧 依靠、凭借、依赖

11 摆脱一切世俗的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解题 ——逍遥游 摆脱一切世俗的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12 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 各笑什么?

13 一共有三处: 蜩与学鸠笑之 斥鴳笑之 宋荣子犹然笑之

14 笑的对象又分别是谁呢? 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 第三个“之” 所指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蜩和学鸠还有斥鴳 为什么要笑大鹏呢?而宋荣子为何又要笑这四种人呢? BACK

15 提示:首先找找原文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我決起而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蜩与学鸠认为大鹏要高飞做太多的准备,不够逍遥。

16 蜩与学鸠笑鲲鹏, 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 反对。 看作者的比喻(类比)?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
蜩与学鸠笑鲲鹏, 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 反对。 看作者的比喻(类比)?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这个比喻(类比)说明了什么呢? 无论是到近郊的人还是到远方的人,都需要吃饭;无论是鹏还是蜩,都需要 蜩和学鸠嗤笑鹏其实是因为(原文回答) 依靠风力才能飞翔。 小知不及大知 返回

17 在斥鴳眼里,翱翔于蓬蒿之间和“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同样逍遥,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我们还是在原文中来找找线索!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在斥鴳眼里,翱翔于蓬蒿之间和“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同样逍遥,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18 对于斥鴳,庄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反对 从哪些话可以看出?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此小大之辩也。 用一个合适的文言语句来说叫什么?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9 对于宋荣子,庄子是肯定还是否定呢? 否定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 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 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 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

20 到此为止,我们了解到,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
在文章中还提及了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等,庄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 笑!庄子“笑”万物!

21 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以三“无”(无己、无功、无名)作结,有力地论证“无所待”观点。至于“无所待”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读读《逍遥游》的其余部分。

22 探讨真正的逍遥: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 宋荣子 列子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衬 托 非逍遥 真逍遥

23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若能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要仰赖什么呢? 如何做到“逍遥游”? 无己,无功,无名

24 总 结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本文宣扬了自由的妙旨:大至高飞万里的鹏鸟,小至蜩与学鸠,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

25 庄子的逍遥观——三“无” 所谓“无己”,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 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
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 褒贬任人。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 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26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庄子“逍遥观”的消极或者积极的问题。
从庄子的褒贬来看吧: 如果说庄子的“逍遥观”就是无为,就是顺应自然,那么为何作者对鲲鹏做了大量浪漫奇丽的描写,而对于蜩与学鸠,对于斥鴳,都是毫无保留的否定?

27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由此可以想象鲲是多么巨大的鱼啊!汪洋大海在它眼中,恐怕也只是像游泳池一般吧!尔雅解释:“鲲,鱼子也。”小鱼能长到几千里长,是非常不容易的。可是,鲲并不以此自满,它“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鲲不管长到如何巨大,仍只能游在海中,过的仍是有涯、有畔、有限的北冥生活。直到它化而为鹏,才能脱离海的范围,上下四方,任其游走。由小而大,只是生命的成长;由大而化,是境界的提升。鲲虽大,但不以此自满,它化为鹏,向另一个更高远的目标“南冥”飞去。人也如此。

28 矮小者安于矮小,貌丑者不以貌丑为恶,这也算是一种逍遥。由于矮及丑是形体所限,不是人力可以改造的,能自适自安是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是逍遥的真意。如果智浅者安于智浅,德浅者安于德浅,由于智慧及德行不是形体所限,而是人力可以加以改造的,但是却自满自视而不加以求进,这是消极的颓废思想,并不是逍遥的境界。人们都安于现状,短视近利,丝毫不知道有更上一层的目标可以追寻。于是,庄子便提出了大到无法想象的鹏鸟,使人们听到从未听说过的事,强迫人们去想以前从未想过的事,而不再只是局限于目前的短暂事物。庄子提出鹏鸟,是告诉人们还有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要追寻,而不能自满于现况。

29 本文体现出了几种生命的层次呢? 人生的第一个层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第二个层次则是宋荣子 。
第三层次的人是列子。 第四个层次则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0 人生的第一个层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就是一个人他的才智可以尽一官的官职,他的行为可以得到一乡人的肯定,他的德行可以得到一国之君的赏识,可以得到一国之人的相信。使自己的行为合于社会角色的典范,并以此做为自我期许的最高目标,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放在社会的需求之中,使自己成为社会中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并非不好,问题在于他们把它当作人生的最终目的,一生被功名拘束。 BACK

31 “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以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宋荣子笑那些有功有名的人。而他本身对于世俗礼法并不给予绝对地肯定,他有自己的行为道理。当他的行为恰好合乎世俗所需,而博得世人的称誉时,他的内心并不会特别的欢喜。因为这种价值并不是他想追求的,得到称誉并不是他的期望,也不是他行为的目标。反之,当他的行为被社会批判,遭到世人谴责时,他的内心也不会沮丧,因为世俗一切,他早就不放在心上。可是,宋荣子虽然做到了无功无名,不把社会价值放在心上,但是他仍然不能做到“无己”。因为他有己,所以还有自己与别人的分别,才会对第一层人“犹然笑之”。因此庄子才会说“犹有未树也”。 BACK

32 “夫列子欲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列子是道家的人物,他化除了社会人文的需求,做到了“无功无名”;他将精神放在自然事物上,投入了大自然之中,好像做到了“无己”。因此,他可以乘风而行,和第一、二层的人比较,他似乎高明多了。可是,列子只是随风飘去,又随风飘回。他仍受到了形体的限制,并且有待于风。风将他吹向东,他并不能向西;无风时,他也不能乘风而行。看起来好像是可以逍遥遨游于四方,其实仍要等待起风时才能乘风而去。这些在庄子眼中,都不是真正的逍遥。 BACK

33 第四个层次则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与列子的境界相比又更高了一层。列子是乘风而游,但是到达第四层次的人已经是融合于自然之中,摆脱了内外的观念。到了这境界,可以与道化合,遨游于无穷宇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要依靠什么呢?已经达到无待的境界了。 从有功、有名、有己的“社会理想人格”,到无功无名但仍有己的宋荣子,再道无功无名无己但仍有待的列子,最后到超脱一切的“至人、神人、圣人”境界。庄子提出这四种层层上比的境界,让世人认识自己的定位,并作为超越自己的标竿。 BACK

34 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35 大鹏的形象 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36 简析 (1)鲲鹏 ———有所待 (2)野马、尘埃——也有所待 一、世间万物有所待 (3)大舟、草芥 (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
二、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但又有小大之辨 三、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 (1)知、行、德、征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

37 艺术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方法。


Download ppt "逍 遥 游 庄 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