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

2 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排尿异常、物质代谢紊乱、泌尿系的疼痛、尿路刺激征、肾性水肿和高血压。排尿异常包括尿量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菌尿、脓尿等。
肾脏疾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尿液检查(一般性状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液细菌学检查)、肾功能检查(肾脏泌尿功能检查和肾脏内分泌功能检查)、尿蛋白和尿酶检查、肾脏免疫学检查等。这些检查项目中,部分内容在临床检验基础学和临床免疫学中介绍,本节重点介绍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如肾功能检查、尿蛋白和尿酶检查等。

3 一、肾脏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 肾清除试验 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 肾血流量测定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检测 肾功能试验方法的选择

4 (一)肾清除试验 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浆中的某些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处理而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肾脏对血浆中某些物质的清除或廓清。衡量肾脏清除能力的指标为肾清除率,其大小主要由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和肾血流量决定。测定方法称肾清除试验(renalclearancetest,C)或肾廓清试验,是测定肾单位功能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5 1. 肾清除率 (1)肾清除率:肾清除率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min)将多少量(m1)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以公式表示如下: Cx=某物质单位时间从尿中排出总量/某物质在血浆中的浓度=(Ux*V)/Px 式中:Cx为某物质清除率(ml/min)、V为每分钟尿量(ml/min)、Ux为尿中该物质的浓度 (mmol/L)、 Px为血浆(清)中该物质的浓度(mmoI/L)

6 (2)标准化:由于此公式计算得到的清除值是被测者个体的结果,而个体大小、高矮、胖瘦、年龄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标准体表面积(A)1
(2)标准化:由于此公式计算得到的清除值是被测者个体的结果,而个体大小、高矮、胖瘦、年龄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标准体表面积(A)1.73m2(国人为1.61m2将结果标准化。 标准化的清除值:Cx’=[(Ux*V)/Px]*(1.73/A) A值计算:logA(m2)=0.425log[体重kg]+0.725log[身高cm]-2.144

7 2.肾清除试验应用 肾清除试验是反映肾功能最直接、最敏感的试验。利用不同物质的清除率可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对各物质的重吸收和排泌作用、肾血流量等。

8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 肾小球功能检测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和肾小球屏障功能检查,本节主要讨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测。肾小球屏障功能检查见尿蛋白和尿酶检查部分。

9 1.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GFR尚不能直接测定,必须通过某物质清除率的方法间接映。应用于GFR测定的物质有菊粉、肌酐、甘露醇、硫代硫酸钠和51Cr-EDTA等,在这些物质中菊粉最为适合(有人认为三碘异苯二酰胺更为理想),为目前测定GFR的“金标准”。其清除率(125ml/min)可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但菊粉是外源性物质,测定方法繁杂。临床上多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它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

10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肌酐为肌肉中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人体肌肉以1mg/min速度将肌酐排入血中,严格控制饮食后,血浆内生肌酐浓度比较稳定。肌酐主要从肾小球滤过,仅少量由近端小管排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只要同时测定血和尿中肌酐浓度,并根据每分钟尿量就可按下式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Ucr*V)/Pcr 参考值:根据体表面积标准化后为80-120ml/min/1.73m2。

11 临床意义: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Ccr<80ml/min时,提示肾功能有损伤。Ccr50-80ml/min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cr25~50ml/min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25ml/min为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CCr10ml/min为尿毒症终末期。

12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比测定血浆尿素和肌酐含量更为灵敏可靠。肾脏有强大的贮备能力。肾小球病变时,一部分肾小球破坏,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可明显下降,如余下的肾单位能排出日常机体所产生的尿素和肌酐等代谢产物,血浆中这些物质浓度变化不大。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血浆中尿素及肌酐浓度才出现增高。

13 (2)蛋白质负荷试验:本试验是在负荷后做Ccr来确定储备能力的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肾功能的减退。正常人在清晨顿服大量(0.8g/kg体重)鸡蛋清蛋白后可使GFR升高20%-30%。

14 2.血肌酐和尿素浓度测定 血肌酐(Scr)的来源及排泄方式前已介绍。尿素为体内蛋白质的终未小分子代谢产物,血尿素(Urea)的浓度取决于机体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食物中蛋白量及肾脏的排泄能力。尿素可自由地滤入原尿,但约50%可被肾小管重吸收。血管升压素促进对尿素的重吸收。在摄入食物及体内分解代谢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其血浓度取决于肾排泄能力,因此,SCr和Urea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因检测方法简便,仍是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指标。

15 尿素与尿素氮:尿素测定用血清或血浆,体液中尿素的浓度曾用尿素中含有的氮来表示,称为尿素氮。可根据1分子尿素含有2个氮原子换算,即1摩尔尿素相当于2摩尔尿素氮。
参考值:血浆肌酐44-133umol/L。血清尿素1.8~6.8mmol/L,相当于尿素氮 mmol/L。

16 临床意义: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可见尿素轻度增高(>7. 0mmol/L),肌酐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尿素中度增高(17
临床意义: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可见尿素轻度增高(>7.0mmol/L),肌酐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尿素中度增高( mmol/L),肌酐也中度增高(442.0umol/L);尿毒症时尿素>21.4mmol/L,肌酐可达1.8mmol/L,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17 血尿素浓度除受肾功能影响外,还受到蛋白质分解实际状况影响,如高蛋白饮食、胃肠道出血、口服类固醇激素等都可使血尿素浓度增高。此外血容量不足,除影响尿素从肾小球滤过,还可因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原尿中尿素重吸收,显著升高血尿素。故血肌酐测定较血尿素测定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功能,但反应较迟钝;而血尿素升高幅度较血肌酐显著,提示为肾前性肾衰。

18 3.血清尿酸测定 尿酸是嘌呤类的终末代谢产物,血清尿酸(SUA)主要从肾脏排出,’肾功能减退时SUA增高。尿酸可由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泌,但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最后仅排出滤过量的8%。在严重衰竭时可有部分尿酸从肾小管排泌,慢性尿毒症时SUA的增高程度不明显。各种原因所致尿酸生成异常增多,如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者,SUA可显著升高。

19 4.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可分为A、B、C等几种。其中cystatinC(cys C)又称胱抑素,属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质,分子量约13kD,是超家族成员之一,机体内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能产,产生率多处在相对衡定状态。cys C完全经由’肾小球滤过并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和分解,因此尿中浓度很低,仅 mg/L。

20 在血清或血浆中较为稳定,待测血标本低温储存数星期乃至数个月亦不降解,血浓度检测的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3%,且血清中胆红素、血红蛋白和甘油三脂等物质均对测定无干扰作用,因此适用于在临床上常规应用。

21 临床意义:血cysC是一种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较为理想的内源性物质,其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关系显著优于血肌酐,因而能更精确反映GFR,特别是在肾功能仅轻度减退时,敏感性高于血肌酐。

22 5.氨甲酰血红蛋白测定 血液中的尿素较易进入红细胞内而被分解成铵(NH4’)和氰酸盐(cyanate),Hb在氰酸盐的作用下可形成氨甲酰血红蛋白(carbamylated hemoglobulin,CarHb)。此反应为不可逆反应,因此随着CarHb在红细胞内不断形成而浓度逐渐增高。血液CarHb浓度虽与血清尿素浓度有关,但它反应的不是即刻的尿素浓度,而是患者近4星期左右期间尿素的平均水平。在鉴别急、慢性肾衰和评估血透析疗效上,较单次血尿素、肌酐测定更有价值。

23 6.中分子物质测定 中分子物质是指血清中分子量在200—3000的物质,是引起尿毒症患者诸多并发症的主要毒素,包括甲基胍、胍基乙酸、酚、羟基酚酸、芳香烃、吲哚类物质、胺和多胺类等。测定尿毒症患者血清中中分子物质,对于估计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有一定价值。目前临床上大多用高效液相层析测定血清中中分子物质总量。

24 (三)肾血流量测定 肾血流量(RBF)或肾血浆流量(RPF)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肾脏的全血或血浆量。可用对氨基马尿酸(PAH)或碘锐特肾清除试验进行测定,但多使用PAH。PAH主要由近端小管排泌排出。当血浆中PAH浓度很低(<50mg/1)时,每次流经肾脏血浆中的PAH约90%可从肾脏清除而排人尿中。PAH清除率仅代表有功能活性的肾实质的肾血浆流量,故称为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 计算:肾血浆流量RPF=(UpAH*V)/PPAH; 肾全血流量RBF=RPF/(1—RBC比积)

25 临床意义:RPF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晚期肾盂肾炎、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休克等。RPF升高则见于甲亢、妊娠等。
PAH为外源性物质,操作复杂,临床上多不采用,主要在科研中使用。放射性核素(同位素)肾图能比较敏感地反映肾的血浆流量, 目前临床上将其列为肾功能的常规检查。

26 (四)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检测 1.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试验包括尿中某物质排出量测定、重吸收率测定、排泄分数测定和最大重吸收量测定等四类。尿中物质测定包括尿β-微球蛋白、尿酶、葡萄糖、氨基酸、钠等。重吸收率(TRS)指某物质的重吸收量占肾小球滤过总量的比率,通常测定磷的重吸收率。排泄分数(Pe)指尿排出部分(未被重吸收部分)占肾小球滤过总量的比率,通常测定钠的排泄分数。

27 临床意义:尿钠和滤过钠排泄分数可作为估计肾小管坏死程度的指标,在鉴别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前性氮质血症时有意义。尿钠浓度受滤过量及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在急性肾衰时,肾小管功能受损,不能很好地重吸收钠,故尿钠浓度>40mmol/L,FeNa>1。而肾前性氮质血症的肾小管没有损坏,但血容量不足,钠滤过量减少,且肾小管最大限度地重吸收钠,以维持血容量,故尿钠浓度<20mmol/I,FeNa<l;若尿钠在20-40mmol/L之间,则表明病人正在由肾前性氮质血症向急性肾衰发展。

28 (2)肾小管葡萄糖最高重吸收率(TmG)测定:正常人尿糖阴性,当静脉输注葡萄糖直至重吸收极限时,尿糖阳性。
计算:TmG二肾小球滤液中葡萄糖总量-尿液中葡萄糖总量=PGCin—UGV 参考值:成人300~440mg/min 临床意义:反映有功能的肾小管的数量和质量。

29 2.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查 适用于评价肾小管排泌功能的物质有酚红和对氨基马尿酸.
(1)酚红排泄试验(PSP):酚红注人体内后,94%由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主动排泌,从尿液排出。酚红排泄试验操作和测定十分方便,酚红排泄率是临床常规判断近端小管排泌功能的粗略指标。酚红排泌试验受肾血流量及其他肾外因素影响较大,对肾小管功能敏感性低。PSP分为静脉注射法和肌肉注射法两种。肌肉注射法准确性差,故一般不采用。试验时静脉注射6g/L的酚红lml,测定2h内尿酚红量,计算酚红排泄率。

30 参考值:正常人静脉注射后的排出率:15min>25%,120min>55%

31 (2)对氨基马尿酸最大排泄率试验:对氨基马尿酸最大排泄率(TmPAH),可较好地代表肾小管排泌功能,但该法操作麻烦,不适用于常规开展,仅用于研究性质的试验中。静脉滴定PAH,使血中浓度逐步达到600mg/L,肾脏清除PAH能力达到最大限度。 计算:TmPAH=尿PAH总量—肾小球滤液PAH总量=UPAHV—PPAHCin 参考值:成人60—90mg/min 临床意义:反映有功能的肾小管的数量和质量。

32 3.肾小管和集合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 (1)尿比重与尿渗量测定:尿比重和尿渗量都能反映尿中溶质的含量,但尿比重易受溶质微粒大小和性质的影响,如蛋白质等分子量较大的微粒均可使尿比重显著增高;而尿渗量则反映尿中各种溶质微粒的总数目,而与溶质分子相对重量、微粒体积大小无关,因而测定尿渗量比尿比重更能反映肾浓缩和稀释能力。

33 4.肾小管和集合管酸碱调节功能检查 (1)H’总排泄量测定 (2)氯化铵负荷试验(酸负荷试验): (3)HC03-负荷试验(碱负荷试验):

34 (五)肾功能试验方法的选择 肾功能试验的敏感度及其所反映的肾单位功能各有不同,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检查方法。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明确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早期诊断、估计预后,还是为了观察病情。②按照所需检查的肾脏病变部位,选择与之相应的功能试验,方法应用由简到精、由易到难。③欲分别了解左、右肾的功能时,需插入导尿管分别收集左、右肾尿液。在评价检查结果时,必须结合病人的病情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最后作出判断。

35 二、尿蛋白和尿酶检查 尿蛋白检查 尿酶的检测 尿蛋白和尿酶检查的选择

36 (一)尿蛋白检查 虽然健康成人约有10~15kg/24h血浆蛋白流经肾循环,但从尿中排出蛋白总量<150mg/24h,青少年可略高,其上限为300mg/24h。采用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阴性。 尿液中蛋白质含量>100mg/L或>150mg/24h尿,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表现之一,根据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可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蛋白尿。

37 1.尿蛋白的定性和定量检查 2.尿蛋白电泳检测 3.肾小球性蛋白尿检查 (1)尿蛋白选择性检测: (2)尿微量清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测定: 4.肾小管性尿蛋白检查 (1)B2-微球蛋白测定: (2)a1—微球蛋白 (3)视黄醇结合蛋白: (4)尿蛋白—1

38 (二)尿酶的检测 正常人尿液中含酶量极少,可来自血液、肾实质和泌尿生殖道,但主要来源于肾小管(尤其是近曲小管)细胞。各种肾脏疾患,特别是肾小管细胞受损时,肾组织中的某些酶排出量增加或在尿中出现,从而使尿酶活性发生改变。

39 (三)尿蛋白和尿酶检查的选择 肾小球滤过功能一般以肌酐清除率作为常规评价指标,选择性尿清蛋白的测定是肌酐清除率的协同指标,这两个指标的联合应用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早期损伤的评价较可靠。对于近端小管的损伤可用NAG、ALP作为标志,NAG较灵敏,非特异性的ALP可作为近端小管的补充标志物。髓袢损伤标志物以THP为主。


Download ppt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