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學國文選 養生主 授課教師:呂立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學國文選 養生主 授課教師:呂立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學國文選 養生主 授課教師:呂立德

2 題 解 出處:選自《莊子》內篇的〈養生主〉。 何謂「寓言」? 假借一則故事,表達一個觀念,「寓言」即包
著故事的糖衣。莊子擅長以寓言故事表達哲 理。 主旨及段落大意: 1.本文透過「庖丁解牛」的寓言,闡述如何在 紛紜複雜、人事糾纏的社會中保持精神自由 的道理。 2.繼以「公文軒見右師」說明形軀安定的意 義。

3 3.以「澤雉飲啄」說明精神逍遙的重要。 4.以「秦失弔老聃」探討死生如一的觀念。 5.最後以「薪盡火傳」的精神長存作結。文章敘議相間,層次分明,強調養生之道,在於順乎自然、依乎天理、安時處順。

4 作 者 莊子的生平及思想(西元前約365~290年): 1.名周,戰國宋蒙(今河南省商邱縣)人。曾做
過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同時。楚 王聞其賢,遣使禮聘為相,莊子拒絕,終身不 復仕。 2.莊子是先秦道家的繼承者與發揚者,司馬遷在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提到:「其學無所 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 萬,大抵率寓言也。」可以看出莊子的學說, 「本歸老子之言」,並多以寓言體的形式來說理談道。

5 3.莊子的哲學觀點見於其所著《莊子》,《史記》稱《莊子》「十餘萬言」,《漢書‧藝文志》則著錄「五十二篇」,而今本《莊子》三十三篇,分為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可見已有殘缺。
4.內七篇是莊子自著,最足以代表其思想。莊子多採寓言故事以表達思想,文筆恣肆,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至為深遠。

6 《莊子》一書 《莊子》內七篇要義: 1.〈逍遙遊〉:莊子對生命人格的最理想期待是,大家應將自我中心主義和自我本位主義完全化解,讓自己擁有廣大的精神空間,方能從容不迫又和樂自得的悠遊於天地之間,此即是「逍遙遊」。 2.〈齊物論〉:以開闊的胸襟和通達的器識尊重一切不同的存在,包括不同的事物、意見、立場等,並承認一切的存在都具有平等的地位而值得我們公平對待,所謂「廣大的精神空間」就是不去做我與非我之計較的度量,這就是「齊物論」。

7 3.〈養生主〉:生命人格的理想實踐,都必須從自我的覺醒做起,從每一個人能夠真實的看待自我做起,所以自我的涵養又是我們從事於生命人格的實踐時,首先要去關心留意的,這就是「養生主」。
4.〈人間世〉:生命人格的理想實踐或是真實自我的涵養,都必須在當下的生活情境中接受挑戰、礪鍊,無一不是要去面對人際之間的種種糾葛、牽扯、拘絆,並試圖突破此等種種之糾葛、牽扯和拘絆者,所以,莊子必須講「人間世」不可。

8 5.〈德充符〉:一個人最後真的能夠完全通過現實人世間的嚴格考驗的話,那就可以充分證明自己德行人格的豐實飽滿和真實偉大,是之謂「德充符」。
6.〈大宗師〉:一個德行人格豐實飽滿和真實偉大的聖人,他成就的典型當然可以做天下人的模範,他成功的經驗更可以做天下人的榜樣,這就是「大宗師」。 7.〈應帝王〉:一個德行人格豐實飽滿和真實偉大的聖人,他應該可以運用他的智慧與境界,輔助當時的帝王以有效實現政治的最高目的,甚至可以基於他的智慧境界而被天下百姓所擁戴,並終於成為一個最好的國家統治者,這就是「應帝王」。

9 《莊子》一書 三、莊子思想之特徵 莊子的學問離不開老子思想的範圍,但它的特徵卻不像是一套君人南面之術,莊子思想應該屬於淡泊名利、快活人間的生活哲學。 莊子的思想是一種以生命的關懷為本色、以智慧成長為訴求的人生哲理,所以,莊子思想方能成為繼老子思想之後,最受肯定的道家思想。

10 作者 老莊異同 「老、莊」並稱,始於魏晉,不過他們之間的相異,卻大於他們相同的部份。 老莊之同: 一、主張做虛靜、無欲的工夫;
二、對傳統的習俗、制度採取反對的態度。 三、他們都大量使用道與德的觀念。

11 老莊之異: 一、人格型態不同 老子比較深沉而堅實,莊子則比較豁達而透 脫。天下篇稱老子為「博太真人」,莊子則
近似天下篇所說的「天人」。博大真人具有 凝歛而質實的風格,老子比較傾向於分析的 方法,莊子則是描述的。

12 二、思想表達的方式不同  老子的表達,比較有層次、有次序,用 西方哲學的方法,不難把老子連貫成一 個井然有序的系統。莊子的思想卻不直 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因為他的思想,有 時像藍天的浮雲,輕盈飄忽,有時大海的水,汪洋恣肆,有時間直是一團混沌,大時又顯得清澈無比。

13 三、境界不同 老、莊雖同表現中國哲學最大特徵之一 境界型態,但兩人所達境界的純駁畢竟 不同。因為老子的思想是採取分解的方 式,所以仍津津於內外、本末、精粗、 常變的分辨,遂使他無法達到遊心於萬 化的渾一境界。

14 莊子反對一切的對待形式,因此在他精神世界裡,沒有精粗、常變之分,沒有內外、本末之辨,他唯是「與天下一」、「與天為徒」,「精神回達並流,無所不極。」如果說,中國哲學的成就在人生境界這一面,那麼莊子和後世的禪宗,應代表這種成就最高峰。

15 四、應世態度 老子的應世思想,佔著一個重要的地位 既講應世,那就表示對人際關係仍相當重 視。莊子對人際關係很少興趣,他對人世
四、應世態度  老子的應世思想,佔著一個重要的地位 既講應世,那就表示對人際關係仍相當重 視。莊子對人際關係很少興趣,他對人世 間的態度是抱著不得已的心情,他強調 「獨志」、「自化」是一個頗為徹底的個 人主義者。

16 五、返璞歸真  莊都主張返璞歸真,但他們各自的原因卻 不同。老子要返璞歸真,是基於他對橫暴 權力的深透了解,因而激起他對權力鬥爭 的極端厭惡。返璞歸真的嚮往,是起於這 種厭心的反動。莊子的返璞歸真,是基於 他對生命本身的酷愛,他反對傳統的習 俗、制度,也是因為這些習俗制度,有傷 於生命的本真。結果,他們兩個人,在中 國歷史上,一個對政治的領域,一個對生 命的領域,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17 總結: 老子主張清靜、無為、順任自然,而莊子的學說主體更以自然為本,追求逍遙,主張反璞歸真。

18 第一段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1]。以有涯隨无涯[2],殆已[3];已[4]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无近名,為惡无近刑[5]。緣督以為經[6],可以保身[7],可以全生[8],可以養親[9],可以盡年[10]。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沒有限度的。涯,邊際;界限。知,知識;亦包括人的思慮。 [2] 隨 追求。以有涯隨无涯,指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無盡的知識。 [3] 殆已 殆,本義為危險,此處引申作疲累;疲困。已,語助詞,表示果斷、確定的語氣。

19 注釋一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沒有限度的。涯,邊際;界限。知,知識;亦包括人的思慮。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沒有限度的。涯,邊際;界限。知,知識;亦包括人的思慮。 [2] 隨 追求。以有涯隨无涯,指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無盡的知識。 [3] 殆已 殆,本義為危險,此處引申作疲累;疲困。已,語助詞,表示果斷、確定的語氣。

20 [4] 已 已經;既然。 [5] 為善无近名,為惡无近刑 做善事,無乃近於追求名譽;做壞事,無乃近於接受刑罰。无,無乃;莫非。表示委婉語氣。 [6] 緣督以為經 順著自然的中道而為常法。緣,順著;沿著。督,中,督脈。經,常法。 [7] 保身 保全身體。 [8] 全生 保全天性。生,通「性」,本性;天性。 [9] 養親 頤養雙親。 [10] 盡年 終其天年之意。

21 翻譯一 我們的生命有限,知識卻是無窮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那是很危險的。只知道追求知識的人,也就只有危困不安地結束一生了。做好事不要求取名聲,做壞事不要觸及刑罰。依循中道來作為常則,可因此保養身體,可因此具全天性,可因此養護精神,可因此享盡天賦的壽命。

22 第二段 庖丁[11]為文惠君[12]解牛[13],手之所觸[14],肩之所倚[15],足之所履[16],膝之所踦[17],砉然嚮然[18],奏刀騞然[19],莫不中音[20]。合於〈桑林〉之舞[21],乃中〈經首〉之會[22]。 [11] 庖丁 廚師,一說丁是庖人的名字。庖,音ㄆㄠˊ。 [12] 文惠君 即梁惠王,戰國時人。 [13] 解牛 解剖牛的肢體。解,剖開;分割。 [14] 觸 接觸;碰著。 [15] 倚 靠;抵住。 [16] 履 踩。

23 注 釋二 [17] 踦 音ㄑㄧˊ,用一足站立。謂解牛時,一足以膝抵住牛,另一足站立在地。
[17] 踦 音ㄑㄧˊ,用一足站立。謂解牛時,一足以膝抵住牛,另一足站立在地。 [18] 砉然嚮然 形容皮肉骨相離聲。砉,音ㄒㄩ,皮骨相離的聲音。嚮與響同。 [19] 奏刀騞然 謂把刀向前推進,發出騞然的聲音。奏,進也。騞,音ㄏㄨㄛˋ。騞然,動刀時皮骨相離聲,較砉然的聲音為大。 [20] 中音 合乎音節。中,音ㄓㄨㄥˋ,合。 [21] 〈桑林〉之舞 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桑林〉,傳說中商湯王的樂曲名。 [22] 乃中〈經首〉之會 又合乎〈經首〉樂曲的節奏。乃,副詞,又。中,音ㄓㄨㄥˋ,合。〈經首〉,傳說是唐堯時樂曲名。會,指節奏。

24 翻 譯二 有一個廚師名叫庖丁,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蓋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的聲音,刀子刺進去時發出更大的響聲,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節的。和桑林的舞樂相合拍、和經首的節奏同步調。

25 第三段 文惠君曰:「譆[23],善哉!技蓋[24]至此乎?」
庖丁釋[25]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26]也,進乎技矣[27]。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28],官知止而神欲行[29]。依乎天理[30],批大郤[31],導大窾[32],因其固然[33]。技經肯綮之未嘗[34],而況大軱[35]乎!良庖歲更刀[36],割[37]也﹔族庖[38]月更刀,折[39]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40]。

26 彼節者有間[47],而刀刃者无厚[42],以无厚入有間,恢恢乎[43]其遊刃必有餘地[44]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45],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46],視為止,行為遲[47],動刀甚微,謋然[48]已解,如土委地[49]。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50],善刀[51]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52]焉。」 

27 注釋三 [23] 譆 音ㄒㄧ,讚歎聲。 [24] 蓋 同盍,何也。 [25] 釋 放下。
[23] 譆 音ㄒㄧ,讚歎聲。 [24] 蓋 同盍,何也。 [25] 釋 放下。 [26] 道 與技相對而言,「道」指事物的理,「技」則指普通的技術。 [27] 進乎技矣 超越技術層面了。進,超過;超越。 [28] 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以精神去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神,精 神。遇,接觸。 [29] 官知止而神欲行 官能停止,而精神活動開始發生作用。意思是, 解牛時可以不用感覺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動來行事。官知,耳眼感 覺器官。神欲,精神活動。 [30] 天理 天然的腠(ㄘㄡˋ)理,指牛身自然的結構紋理。 [31] 批大郤 擊入大的縫隙。批,擊;劈開。郤,音ㄒㄧˋ,與「隙」同,縫隙的意思。

28 [32] 導大窾 順著大的孔隙切開。導,順著;循著。窾,音ㄎㄨㄢˇ,空間。大窾,牛骨節間大的空間。
[33] 因其固然 依照它原有的結構。因,依照。固然,指牛體本來的 結構。 [34] 技經肯綮之未嘗 經絡和筋骨,都還沒碰過。技,當作「枝」, 指支脈。經,經脈。技經,猶言經絡。肯綮,筋骨結合的地方。 肯,緊附在骨上的肉。綮,音ㄑㄧㄥˋ,筋肉聚結處。 [35] 大軱 股上的大骨。軱,音ㄍㄨ,大骨。 [36] 歲更刀 一年換一把刀。更,音ㄍㄥ,換。 [37] 割 指生割硬砍。 [38] 族庖 一般廚師。族,眾,指一般的。 [39] 折 斷,指用刀砍斷骨頭。 [40] 新發於硎 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發,出,此指磨出。硎,音 ㄒㄧㄥˊ,磨刀石。

29 [41] 彼節者有間 指牛身的骨骼有空隙。節,骨節。間,音ㄐㄧㄢ
ˋ,空隙;間隙。 [42] 无厚 沒有厚度。形容刀口薄而鋒利。 [43] 恢恢乎 寬綽的樣子。 [44] 遊刃必有餘地 言庖丁善於解牛,雖在骨節之間,而刀刃遊行 有餘地。遊,運轉;活動。餘地,多餘的空間。 [45] 族 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 [46] 怵然為戒 小心翼翼而為之警惕。怵然,害怕的樣子,這裡當 小心翼翼。怵,音ㄔㄨˋ。 [47] 視為止,行為遲 目光為之集中,動作為之緩慢。止,集中。 遲,遲緩。 [48] 謋然 形容牛體骨肉分離。謋,音ㄏㄨㄛˋ。 [49] 如土委地 像泥土棄置在地上。委,累積;堆積。 [50] 躊躇滿志 悠然自得,心滿意足。躊躇,音ㄔㄡˊ ㄔㄨˊ。 [51] 善刀 拭擦刀子。善,繕也,等於說「拭」。 [52] 養生 養生之道。

30 翻譯三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能達到這樣的地步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喜好的是原理,已經超過技巧了。剛開始我在宰牛的時候,看見的都是整頭的牛。三年以後,看見的再也不是整頭的牛了。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臣下只是用心神去接觸,不必用眼睛去看,感官的知覺停止了,全靠精神意念在活動。

31 順著天然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再引向骨節間大的空隙,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使刀。從來沒有碰到過經絡相連或筋肉槃結的地方、更何況大的骨頭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子去割肉。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宰殺過的牛好幾千頭了,可是刀鋒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鋒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鋒刺入有空隙的骨節中,當然是可以寬綽而有餘地地運轉刀鋒了,因此用了十九年,刀鋒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

32 雖然這樣,可是每當碰到筋骨交錯的地方,我知道那裡難以下刀,就特別小心翼翼,目光凝聚,動作緩慢的進行著。當刀子輕輕地動了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抽回刀子站立著,為這件事得意地四下環顧,也因此感到洋洋得意,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領悟到保養生命的道理了。」

33 第四段 公文軒[53]見右師[54]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55]?天與?其人與[56]?」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57]使獨[58]也,人之貌有與[59]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53] 公文軒 複姓公文,名軒,宋國人。 [54] 右師 官名。春秋時宋國所置。 [55] 惡乎介也 為什麼跛了一腳呢。惡,音ㄨ,何也。介,一隻腳;古刑罰之一,要斬斷一足,使餘一足。 [56] 天與?其人與 天生的呢,還是人為的呢。 [57] 是 此。指足。 [58] 獨 一足;一隻腳。 [59] 與 賦與。

34 注譯四 [53] 公文軒 複姓公文,名軒,宋國人。 [54] 右師 官名。春秋時宋國所置。 [55] 惡乎介也 為什麼跛了一腳呢。惡,音ㄨ,何也。介,一隻腳;古刑罰之一,要斬斷一足,使餘一足。 [56] 天與?其人與 天生的呢,還是人為的呢。 [57] 是 此。指足。 [58] 獨 一足;一隻腳。 [59] 與 賦與。

35 翻譯四 公文軒看見右師驚訝地說:「這是什麼人,為什麼少了一隻腳呢?是天造成的,還是人造成的呢?」右師說:「這是天造成的,不是人造成的,天生註定我只有一隻腳。因為人的形體是有兩隻腳的,因此知道是天造成的,不是人造成的。」

36 第五段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60]。神雖王[60],不善[60]也。 [60] 不蘄畜乎樊中 不期望被養在籠子裡。蘄,音ㄑㄧˊ,通祈,希望;請求。畜,養。樊,音ㄈㄢˊ,關鳥獸的籠子。 [61] 王 音ㄨㄤˋ,旺盛也。 [62] 不善 不快樂,不舒服。

37 翻譯五 沼澤裡的野雞,走十步才能啄取一口食物,走一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並不希望被蓄養在籠子裡,雖然神氣十足,生活卻不愉快。

38 第六段 老聃[63]死,秦失[64]弔之,三號[65]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弔焉如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66]。向[67]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68]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69],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8],忘其所受[70],古者謂之遁天之刑[71]。適來[73],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也[74],古者謂是帝之縣解[75]。」 指窮於為薪[76],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39 注譯六 [63] 老聃 李耳,字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今河南 省鹿邑縣)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著有《老子》 五千餘言,是道家始祖。
[63] 老聃 李耳,字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今河南 省鹿邑縣)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著有《老子》 五千餘言,是道家始祖。 [64] 秦失 人名。事跡不詳。失,音ㄧˋ。 [65] 號 音ㄏㄠˊ,大聲哭。 [66] 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 起初我以為 他只是個世俗之人,現在才知道,不是的。始,起 初。其,指老聃。人,指一般人;世俗之人。 [67] 向 剛才。 [68] 彼其所以會之 他們與死者心靈相會通。彼, 那些人,指老者和少者。會,聚集;匯合。 [69] 必有不蘄言而言 一定有不預期說話卻說話了。

40 [70] 遁天倍情 逃避天理,違背人情。遁,逃走;逃
避。天,自然。倍,背也,違背。情,真情。 [71] 忘其所受 忘了所稟受的天性。所受,本性;天 性。 [72] 遁天之刑 指違背自然規律所受的刑罰。 [73] 適來 偶然而來。 [74] 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對生死都能安於常份, 哀樂的感情,就不能深入內心。 [75] 帝之縣解 自然的解除倒懸。帝,天也,自然。縣 解,解除倒懸之苦,引申為解脫。縣,音ㄒㄩㄢˊ,懸 也,倒懸。 [76] 指窮於為薪 塗了脂膏的燭薪是會燒完。指,脂 也,油也。薪,燭薪,以薪裹動物的脂肪來燃燒。

41 翻譯六 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弔唁,只哭了幾聲就出來了。老聃的弟子問他說:「你不是我老師的朋友嗎?」秦失說:「是的。」老聃的弟子又問:「那麼,像你這樣弔唁可以嗎?」秦失說:「是的,起先我把他當作是個人,可是現在不是了,剛才我進去弔唁的時候,有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兒子,有年輕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母親一般。他們來這裡致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情狀,必然有不想說卻又說出的話,不想哭卻又哭的情形。這就是逃遁天理,違背實情,忘記了他所秉受的天性。。

42 古時候把這種情形叫做『遁天之刑』,來到世間,是先生最好的時機;離開世間,是先生順應天理的結果。安於時遇,隨順自處,喜怒哀樂的情感自不能入於胸中。古時候把它叫做『帝之懸解』。
燭薪有燒完的時候,火卻永遠傳下去,不會有窮盡的時候

43 賞析 首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說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我們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無盡的知識,是一件危險的事。「爲善无近名,爲惡无近刑」和「緣督以爲經」乃是養生的工夫,說明人應該忘卻善惡的觀念,這樣才不會有心為善而去追求聲名,有心為惡而去觸犯刑法,養生之道必須依乎天理,善惡兩忘。「緣督以為經」是莊子〈養生主〉的綱要,教人不要被外在環境影響,一切事物的運行,均須依循著自然之道,作為日常生活處世的法則,才不會傷身害性。

44 莊子藉由寓言故事,說明養生的方法與道理。寓言通常是一則故事,其中隱含某種道理,稱為寓意。寓言中用以寄託寓意的對象(人、神、事或物)稱為寓意本體,寓意本體不同,包含的寓意也不相同。莊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說明養生之道在於順應自然,首先以解牛為比喻,說出應世者處事好比解牛一樣,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問題癥結所在,所謂「依乎天理」,能順其勢而為,事情才能被解決。其次,牛有時會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好比行事遇到障礙,便要巧妙地避過,且加倍小心謹慎,集中精神去應付;於是事情便可得到解決,生命便可以不受損,盡享天年。

45 由於庖丁解牛得法,所以十九年而刀刃如新,這就好比人生處世,面對種種困難,仍能保持完好的生命而不受損。此則寓言先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再以文惠君對庖丁之讚歎,引出庖丁對解牛的見解,最後寫文惠君領悟到養生之道,以淺喻深,由近及遠,層層深入,結構嚴謹。 用寓言說理的效果,可以借此喻彼,使深奧的道理簡單化,並含有勸戒、諷諭的作用。誠如「公文軒見右師」,用意是在破除形骸殘全的錯誤觀點,形體之貌是與生俱來的,善養生者以神不以形。

46 「澤雉飲啄」,是以澤雉和樊中之雉對比來說明養生的方法是追求精神的真正滿足。莊子注重精神的自由自在,而不重視物質的享受,人唯有獲得精神上的舒適,不汲汲營營於名利,才能達到合乎自然之道的境界。
「秦失弔老聃」,秦失心中認為,老子之死只是順天安時,極為自然之事,何必如此悲傷?況且老子之死代表的是一種解脫、回歸天地懷抱的情形,反而該歡喜而不是悲傷。莊子在這則寓言故事是用以說明養生之生死自然,顯現出莊子安時處順的自然之道,及其順適生死的觀念。

47 「薪盡火傳」為〈養生主〉篇之總結,火可以傳至不同的薪,就如神可以傳至不同的形上,人們只要順應自然之理,隨氣聚而生,氣散而還,如此順天安時,生命主體「精神」可傳而不滅,寓意精神生命在人類歷史中具有延續的意義與延展的價值。 綜觀本文內容,莊子認為做人處事應該順乎自然,在錯綜複雜的社會裏,安時處順,「因其固然」,要善於尋找空隙,「以无厚入有閒」,避開一切矛盾,方能令生機免受傷害,得以全性命,養精神,享天年。

48 問題與討論 一、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 隨无涯,殆已。」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試述 己見。
二、寓言表達有何特色?試解釋「刀刃」與「牛」 在莊子寓言中的意涵。 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庖丁解牛的技術已經達到 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能達到這境 界的原因是甚麼? 四、莊子如何透過寓言,說明養生的方法和道理?


Download ppt "大學國文選 養生主 授課教師:呂立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