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庖丁解牛 2012/03/19 國立大甲高中國文科施佳慧 *下載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庖丁解牛 2012/03/19 國立大甲高中國文科施佳慧 *下載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庖丁解牛 2012/03/19 國立大甲高中國文科施佳慧 *下載點:

2 大量的寓言 莊子一書寓言多達二百餘則,無怪乎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說莊子一書「大抵率寓言也」。
莊子一書寓言多達二百餘則,無怪乎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說莊子一書「大抵率寓言也」。 莊子所謂的寓言,義為寄託之言,就是假借別人的話,論說自己的理。 寓言舉例~ 說故事>說道理!

3 國語辭典

4 輸入關鍵字: [典出莊子]、 [語本莊子]、 [語出莊子]…

5 形象化的哲思 寄生在豬身上的蝨子,自以為生活舒適、安全,卻不知一旦豬被殺了,在火燒豬毛時牠們也會一起被燒得焦黑。 (徐无鬼)
寄生在豬身上的蝨子,自以為生活舒適、安全,卻不知一旦豬被殺了,在火燒豬毛時牠們也會一起被燒得焦黑。 (徐无鬼) 苟且偷安、盲目樂觀的人,讀了蝨子的故事,能不引起深省嗎?

6 觸蠻相爭 建立在蝸牛左角上的觸氏國與建立在蝸牛右角上的蠻氏國,為了爭奪地盤而打仗,每次都要留下數萬具的屍體,追趕敗兵十五天後才能返回。 (則陽) 蠻、觸之戰的故事,難道不足以使人對統治者為了一己之私而犧牲許多人民的生命,而感到無限的憤慨嗎?

7 朝三暮四 養猴的人給猴子們發橡子,對牠們說:「早晨給三升,晚上給四升。」猴子們都發怒;於是又說:「那麼早晨給四升,晚上給三升。」猴子們都雀躍不已。 (齊物論) 養猴的人固然狡詐可恨, 然而猴子的愚蠢 不也令人發笑嗎?

8 莊子就是憑藉著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精妙的語言,將自己深奧的哲學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蘇東坡讀莊子後說: 「吾昔有見,口未能言,  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9 貧困中的莊子   因為無固定職業,祖先也沒留給他豐厚的家產,所以莊子的生活一直相當貧困。莊子究竟窮困潦倒到什麼地步,史書不載,不過從莊子「衣弊(敝)履穿」、「家貧貸粟」可以看出一點蛛絲馬跡。

10 不屑富貴:吮癰舐痔 莊子雖然窮困,對財富卻視如敝屣。
宋人曹商,奉宋王命令出使秦國。去的時候,只帶幾輛車;回來的時候,由於得到秦王的歡心,帶回一百多輛車。 便向莊子炫耀說:「你住在窮里陋巷,生活困窘,靠織草鞋度日,面黃肌瘦到這個樣子,這是我辦不到的。而我的本領,只要一席話把萬乘之主說得開心了,便可擁有百輛的車乘。」

11 不屑富貴:吮癰舐痔 莊子回敬說:「聽說秦王有病召請醫生,能治癒他的毒瘡的,可以得到一輛車;用舌頭舐他的痔瘡的,可以得到五輛車。治的病越低下,可以得到的車子也越多。你大概是用舌頭舐痔瘡的吧!否則怎會有那麼多的車子呢?你快走吧!」(列禦寇) 這段諷刺是多麼的辛辣、尖銳!由此可見莊子對那些以無恥手段換來的富貴是多麼深惡痛絕!

12 視相位如腐鼠 莊子的好友惠施在梁國為相,莊子前去相會。有人在惠施面前挑撥,說莊子這次來梁國,是想取代他的相位。惠施聽後有些恐慌,於是在國內到處搜尋莊子,找了三天三夜。 莊子便主動去見他,並對他說:…

13 視相位如腐鼠    南方有一種鳥,名叫鵷鶵,牠從南海出發,向北海飛翔。一路上若不是高大的梧桐樹,牠就不棲息;不是純潔竹子的果實,牠就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牠就不喝。這時有隻貓頭鷹揀到一隻腐爛的老鼠,鵷鶵正好飛過,貓頭鷹以為鵷鶵要來搶牠的腐鼠,仰起頭來瞪著鵷鶵叫喊:「嚇!」    現在您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秋水)

14 視相位如腐鼠 世人眼中尊貴的相位,在莊子看來不過和腐爛的老鼠差不多罷了。 曾做過漆園吏,後來以編草鞋營生。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追求精神逍遙無待。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 和惠施交好。

15 物質貧窮,但心靈不疲困 由於惠施的介紹,莊子在梁國會見梁惠王。 莊子穿著一身麻衣,衣服上打滿補丁。腳上的鞋子沒有青絲鞋帶,而是用麻帶綑著。
梁惠王見他衣衫襤褸,便問:「先生怎麼這樣疲困啊?」

16 物質貧窮,但心靈不疲困 莊子回答說:「這是貧窮啊!而不是疲困。士人徒有理想且道德高尚,但卻不能施展才能,這是疲困;衣破鞋爛,這是貧窮,而不是疲困,這就叫生不逢時啊!碰不上聖君賢相,又有什麼辦法呢?」(山木) 當面挖苦君王,大概也只有莊子這樣不羈的個性才敢作敢為啊!

17 寧可曳尾塗中    楚威王聽說莊子很有才幹,就派兩名使者帶重金聘他當宰相。兩名使者來時,莊子正在濮水旁釣魚,拿著魚竿頭也不回,說:「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國君把牠裝在竹盒裡,用錦布包著,藏在廟堂之上。請問,這隻龜是寧可死了留著一個空龜殼讓人供奉呢?還是願活在爛泥中拖著尾巴呢?」兩位使者說:「牠寧願活在爛泥中拖著尾巴吧!」

18 寧可曳尾塗中 莊子說:「那麼請回吧!我還是喜歡在爛泥中悠遊自在!」(秋水) 此事後來演化為成語「曳尾塗中」, 比喻自由自在的隱逸生活。

19 喪妻:鼓盆而歌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弔喪,看見莊子正蹲在地上、敲著瓦盆唱歌。
惠子說:「你的妻子和你住了一輩子,為你生養兒女,現在老了、死了,你沒有悲傷、哭泣也就算了,竟然還敲著瓦盆唱歌,這不是太過分了嗎?」

20 喪妻:鼓盆而歌 莊子說:「不是這樣的,你聽我說:我的內人剛死的時候,我何嘗不悲傷呢?只是後來想一想,人本來是沒有生命的,不但沒有生命、連形體都沒有;不但沒有形體,甚至連氣息都沒有。但是在似有若無的變化當中,忽然有了氣息,氣息變化而有形體,形體再變化才有了生命。現在我的內人又變化成死亡,這就像四季運行一樣的自然,她已安息在自然的這個大環境中,如果我還為此悲傷痛哭,不是太不通達命理了嗎?所以我才不哭的啊!」(至樂)

21 蘭亭集序:一死生、齊彭殤 莊子與骷髏的對話(害怕復活的骷髏) 寒蟬與靈龜

22 追求自在的莊子 莊周夢蝶(蝶夢莊周) 沒有用的用處: 有用的樹被砍斷(沒有用的樹成為神木) 美好的成為犧牲(不祥者免於犧牲) 怕影子的人

23 養生主>五則寓言之首>庖丁解牛 養生主:莊子 內篇第三篇,意為「養生之宗主」,即養生之道、養生的要領。
養生主:莊子 內篇第三篇,意為「養生之宗主」,即養生之道、養生的要領。 養生主篇首即提出「緣督以為經」的養生之旨,接下來便舉出「庖丁解牛」、「公文軒見右師」、「澤雉十步一啄」、「秦失弔老聃」、「薪盡火傳」五則寓言故事。原文並無各段標題,為了區別,標題是後人再加上去的。 本文節選自養生主第二章,為養生主中五則寓言之首。

24 公文軒見右師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語譯】公文軒見到右師驚訝的說:「這是什麼人呢?為何只有一隻腳呢?是天生就這樣的?還是人為才這樣的?」他說:「是天生的,不是人為的。天一生下來就使只有一隻腳,人的形貌是天所賦與的。所以知道這是天生的,不是人為的。」

25 一啄一飲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蔪畜乎樊中。
【語譯】水澤裡的野雞走十步才啄一口食,行百步才飲一口水,可是牠不求被養在雞籠裡。養在雞籠雖然精神旺盛,但不安不自在。 鳥類適情於林籟,隨心飲食,逍遙自在。

26 秦失弔老聃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則弔焉若此,可乎?」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則弔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為至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

27 秦失弔老聃 【語譯】老聃死了,秦失去弔喪,哭號三聲就出來了。   弟子問說:「他不是夫子的朋友嗎?」   秦失說:「是。」   弟子問:「那麼如此這樣子的弔唁,可以嗎?」   秦失說:「可以。剛開始我以為老聃是至人,而現在知道並不是。在我進去弔喪時,有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兒子;有少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母親。他們之所以這樣的悲傷,一定有不期弔唁而弔唁,不期哭號而哭號者。這是逃避自然背棄世情,忘記我們所稟受的天命,古時候稱這叫作逃遁天理之刑。該來時,老聃應時而生;該去時,老聃順理而逝。安心適時而順應變化以處之,哀樂自然不入於心中,古時候說這是上帝為人解除倒懸。」

28 薪盡火傳 指(同脂)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莊子 養生主) 【語譯】   用薪柴包裹著油脂去燃燒,火光藉著其他的火燭延續下去了,卻沒有發覺原來的柴薪已經燒完了。 【簡析】   此文認為柴薪的燃盡並不代表能量的耗竭;一如個人形軀的消逝,也不代表精神的死亡。由此可知,莊子心目中的「養生」並不只有保全形軀,而是重在「全性保真」。 後比喻師生授受不絕、傳承綿延不盡,世代相傳。 亦作「薪火相傳」、「薪傳」。

29 庖丁解牛是講人生觀與處世哲學,主張順應自然以保養身心。
這個寓言故事之前,還有一段總說全篇主題的議論文字:

3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殆:疲乏﹑疲困。 【語譯】 我們的生命有限,但知識欲是無窮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窮的知識,會令人困倦!既然如此還要汲汲求知,就真的疲憊不堪了。

31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 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全「生」:ㄒㄧㄥˋ,通「性」,指天性。 【語譯】 做世人認為的好事不要有求名之心,做世人認為的惡事也不宜觸犯刑罰。 順應著自然的理路以為常法,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顧全天性,可以保養身體,可以享盡天年。

32 緣督以為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養生主中的這段議論文字,指出養生最重要是「緣督以為經」,就是說把遵從自然的中道當作順應事物的常法,才能保身、全生、養親、盡年。接著便用庖丁解牛這個寓言故事來說明養生之道即在於「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安常處順](順應自然+清靜無為)

33 庖丁解牛 題目中的關鍵字?

34    解:是由「牛」、「角」、「刀」組合而成。甲骨文寫作「    」,看起來像是用手解開牛角。金文的寫法「    」和小篆的寫法「    」較為相似,意思都是用刀子分割牛角的意思,所以本義是剖判,後來被引申當作分散的意思。

35 請想像肢解牛體的畫面? 牛的掙扎慘叫 血腥 凌亂 莊子的描寫: 動作平穩 像舞蹈 符合樂曲節奏

36 ~答前問~ 以[牛]=>比喻[ ]。 以[刀]=>比喻[ ]。 以[技經肯綮] =>比喻[ ]。 以[折、割] => 比喻[ ]。
以[牛]=>比喻[   ]。 以[刀]=>比喻[   ]。 以[技經肯綮] =>比喻[          ]。 以[折、割] => 比喻[            ]。 以[遊刃有餘] => 比喻[            ]。 以[善刀而藏之] =>比喻[          ]。

37 描寫庖丁解牛的場面。 他的動作不僅熟練,而且充滿節奏感。 將解牛的血腥場面,巧妙地鋪敘成律動優美的畫面,極富文學藝術之美。
第一段: 描寫庖丁解牛的場面。 他的動作不僅熟練,而且充滿節奏感。 將解牛的血腥場面,巧妙地鋪敘成律動優美的畫面,極富文學藝術之美。

38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莊子不說「宰牛」、不說「殺牛」, 偏說「解牛」, 這已將「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的無為妙道隱含其中了。
為:介詞,替、給。 解牛:(分解牛的肢體) 莊子不說「宰牛」、不說「殺牛」, 偏說「解牛」, 這已將「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的無為妙道隱含其中了。

39 手之所觸, 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應是[凌亂淒厲]的屠宰畫面,卻是[整齊協調]的句型。 描寫[ 肢體動作安定有序]。 履:(踩) 排比+類疊

40 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以誇張筆法描述解牛過程, 動作合於桑林之舞(節奏), 聲響合於經首之會(旋律)。 可知其技藝之精熟高妙 狀聲詞:砉然<騞然(更大聲)。 砉然:用以形容破裂聲、折斷聲(如:其杵砉然有聲)、 開啟聲(如:屋門砉然已闢)、高呼聲(如:砉然一叫)等。 響然:聲音響亮的樣子。 乃:(而且) 類疊

41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桑林舞是商湯時用以祈雨的舞曲,依左傳 襄公十年的記載,其舞姿、聲音比較威武、恐怖,但有章有法。我們看庖丁解牛的動作姿勢威武而有章法,進刀的聲音俐落而有節奏,這不正與桑林樂舞十分相似嗎? 經首(咸池)相傳是在仲春(二月)播種時演奏,它的主題是補穀養生,又據莊子 天運所載,咸池樂曲開始「驚之以雷霆」,接著是「順之以天理」、「應之以自德」,剛柔並濟,波瀾起伏,而庖丁解牛的整體聲勢、風格,正與咸池若合符節,完全順應「養生之宗主」。

42 第二段: 記文惠君的發問, 引出下文庖丁的經驗談。

43 文惠君曰: 「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莊子重的是「道」, 文惠君讚嘆的是「技」,境界不同。 [嘻]與[哉]表[讚賞之語氣]。
疑問:[蓋=盍=何]

44 記庖丁的宏論。 先總說「所好者道」, 然後談多年解牛的經歷和感受。
第三段: 記庖丁的宏論。 先總說「所好者道」, 然後談多年解牛的經歷和感受。

45 本段為全文主旨,作者以四組比較清楚交代了悟道的過程及心態變化:
(1)技 →道。 (2)所見無非牛 →未嘗見全牛 →官止神行。 (3)族庖月更刀 →良庖歲更刀 →庖丁十九年刀刃若新發於硎。 (4)動刀甚微→提刀而立→善刀而藏。

46 又有兩組對比深化了作品的寓意。 (1)庖丁初學解牛,三年後解牛與今日解牛的縱向對比,說明勤學苦練、反覆實踐,才掌握解牛之「道」。
(2)族庖、良庖與庖丁的橫向對比, 說明「有道」與「無道」的極大差異。

47 縱向對比 橫向對比 無道 無 道 道>技 始解牛時 所見無非牛者 三年之後 未見全牛 方今之時 官止神行 族庖 月更刀 良庖 歲更刀 庖丁
十九年矣 縱向對比 道>技 橫向對比

48 庖丁釋刀對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釋:(放下) 對:(回答) 道:(事物的原理、規律) 以[技]喻[道]: [技]<[道]。

49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所見無非牛者=所見皆牛 [無非=皆] 未嘗見全牛=見非全牛=見牛的結構 對比: 所見←→未嘗見 無非←→全 整隻牛 牛的分解部位

50 所見無非牛者

51 未嘗見全牛也

52 方今之時, 方今:(當今、現在。方,當) 層遞:始<三年後<方今 映襯: 所見無非牛<未嘗見全牛 以目視牛<不以目視

53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官知止而神欲行。 憑感覺~ 從心所欲 官知止,是承上文「不以目視」而言。 神欲行,是承上文「以神遇」而言。
以:(用) 遇:(會合,此處有接觸之意) 行:操、作,特指順著筋骨間隙而行。 官知止,是承上文「不以目視」而言。 神欲行,是承上文「以神遇」而言。 其實「官知」是「神欲」的基礎, 但熟練後則心神活動領導操作。 庖丁自述解牛的最高境界 —官止神行(技藝純熟,得心應手) 映襯

54 依乎天理,批大郤, 導大窾,因其固然, 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省略主詞為:「刀」。 依:順著。 導:順著。 因:依照。 「郤」從「邑」部,與從「卩」部的「卻」字易混淆。 此為解牛之道,比喻處世、養生當掌握規律,順應自然,與世無忤

55 依乎天理,批大郤, 導大窾,因其固然, 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牛在哪裡?(找出牛體組織的辭彙) 天理、固然、技經肯綮、大軱。 刀的運行: 依(順著)、導(順著)、因(順著)。 刀在哪裡運行? 大郤、大窾=牛體內的縫隙孔竅。

56 依乎天理,批大郤, 導大窾,因其固然, 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句型: 未嘗…而況… Q:刀有碰到牛嗎? 「解」牛的動詞:「批」 批於「大郤」, 終究沒有碰到牛! 「大」字誇飾, 筋骨間隙不「大」。

57 良庖歲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喻不知處世之道(因其固然)的人, 將徒然耗損形神、毀生傷身 (以解牛之刀喻人身)。 層遞:
更:更換、替換。 折:同「斫ㄓㄨㄛˊ」,砍。 喻不知處世之道(因其固然)的人, 將徒然耗損形神、毀生傷身 (以解牛之刀喻人身)。 層遞: 族庖<良庖<庖丁 月 <歲 <十九年

58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數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新發於硎」 也作「新硎初試」(初次使用剛磨好的刀), 比喻初任事者的鋒芒銳利,或比喻初露鋒芒。 另一說指「剛從鑄造刀劍的模子中拿出來」。 硎: (1)通「型」,鑄造刀劍的模子。 (2)同「砥、礪」,磨刀石。

59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以無厚入有間, 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間:空隙,與上文的「郤、窾」相同。 其:(指骨節間的空隙) 游:運行。 刃游於骨節間恢恢乎有餘地。 比喻處世、養生當守中順理、避實就虛,使是非矛盾不涉其身 誇飾:刀必有厚,節間不足納刀。

60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 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此處「族」字,義同上文的「肯綮」。 「吾見其難為」的「為」,是動詞用法; 意思是「做」、「行」,引申有「治理」、「處理」的意思,「難為」即「難以處理」、「難辦」,也就是「難以下刀」。

61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 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之=族 之=族 之=族 「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裡的「為」,亦屬於表示原因的介詞,常出現在謂語中心成分(主要是述語或表語)之前,可譯為「由於」、「因為」。 「為」的原因介詞賓語如果是代詞「之」,可以省略。此處即是省略。 排比:[為]。

62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 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庖丁 牛體 牛體 養生遇艱難之處,必須小心戒慎、精神專注,待難關已過,全部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動刀甚微<提刀而立<善刀藏之。 映襯: [怵然為戒…動刀甚微]:一連串的謹慎貌 [謋然已解]:一句話就瓦解 狀聲詞:謋燃=騞然=砉然。 輕易達成

63 提刀而立, 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自信滿意 類疊:[為之]。 躊躇滿志:形容心滿意足的樣子。 躊躇,隨意移動腳步,從容自得的樣子。
「躊躇」詞義會隨上下文而不同,如:「躊躇審顧」的「躊躇」,即解釋為「猶豫不決」或「徘徊不進」。 「為之四顧」與「為之躊躇滿志」的「為」皆是表示原因的介詞。 類疊:[為之]。

64 善刀而藏之。」 珍藏隱退 善=繕。[動] 藏之:(指把刀放入鞘中) 之=刀。[代]
善刀而藏: 後用以比喻適可而止,懷才退隱。 可說是「新發於硎」的相反詞。

65 藉文惠君所領悟, 點出本文的主題 ——養生之道在於順乎自然。
第四段: 藉文惠君所領悟, 點出本文的主題 ——養生之道在於順乎自然。

66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文惠君領悟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養生之道 由第二段「技」的「善哉」到第四段「養生之道」的「善哉」,莊子點撥世人從現實世界提升到藝術境界。

67 ~答前問~ 社會 以[牛]=>比喻[ ]。 以[刀]=>比喻[ ]。 以[技經肯綮] =>比喻[ ]。 個人
以[牛]=>比喻[   ]。 以[刀]=>比喻[   ]。 以[技經肯綮] =>比喻[          ]。 以[折、割] => 比喻[            ]。 以[遊刃有餘] => 比喻[            ]。 以[善刀而藏之] =>比喻[          ]。 個人 社會生活中的矛盾困難  個人與社會的衝突耗損  個人在社會中從容自在  謹慎內斂的處事態度

68 庖丁解牛的經驗,就是悟道的經驗。 (始…三年之後…方今之時…)
其由生至熟,由熟至巧的解牛技術,是告訴我們通過反覆實踐,才能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進一步還應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謹慎從事,直到事情完成,達到理想效果。

69 無論自然或社會,都各有其規律存在,我們應該洞察客觀環境的規律,不用自身去折生活中的「技經肯綮」,砍「大軱」,讓那些規律成為自身的「引導」,而非「窒礙」,更不能任其「挫傷」。

70 (1)庖丁解牛—喻技藝純熟高妙,或喻做事爽快俐落。
(2)游刃有餘/恢恢有餘 —運轉刀刃還有餘地。形容技藝純熟,得心應手,或比喻做事有經驗,能力綽綽有餘。 (3)目無全牛—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也用以形容辦事精明熟練。 。 (4)官止神行 —是形容對事物有透澈了解,或技藝純熟,得心應手。 (5)依乎天理—依照牛體天然的經絡與肌肉的紋路。喻順應自然。

71 (6)批郤導窾—刀子切入牛體筋骨間的空隙。比喻處理事情能在關鍵處下手,因而順利解決。
(7)切中肯綮/動中窾要 —比喻能確切掌握事物的關鍵。通常縮語為「中肯」,指言論擊中要害或恰到好處。 (8)如土委地—像泥土散置地上。原是強調毫無痕跡,後有用以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決。 (9)善刀而藏—比喻自斂才能而不外炫。 (10)怵然為戒—小心謹慎,提高警覺。 (11)躊躇滿志—形容心滿意足的樣子。

72 蔡琴/順應著 真荒唐 真荒唐 去設計未來的每一刻 去設計如何說如何做 累死才發現 沒人聽你的 順應著 順應著 風向不是你能設計的
真荒唐 真荒唐  去設計未來的每一刻 去設計如何說如何做  累死才發現 沒人聽你的 順應著 順應著  風向不是你能設計的 也許航線不是筆直的  但最後總能到達的 快快樂樂 順應著生活 時時刻刻 明白你想要的 從從容容 誰也不強迫 笑著走著 忽然和你愛的撞上了


Download ppt "庖丁解牛 2012/03/19 國立大甲高中國文科施佳慧 *下載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