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07年高考系列讲座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 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 岳西中学 程铁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07年高考系列讲座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 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 岳西中学 程铁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7年高考系列讲座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 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 岳西中学 程铁安

2 一 、应具有的驾驭物理学科的能力 1、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灵活理解 掌握概念的定义、涵义、意义及概念的延展。 2、对物理过程的全面准确分析
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是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掌握物理方法的基本能力,是高考考察的主要方面。 3、对物理规律、常见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 物理规律是科学家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而得出的,我们再把这些规律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物理规律的灵活运用当然是建立在概念理解准确,物理过程分析清楚的基础上。

3 二 、物理复习及应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习心理与应试心理不好,信心不足,有畏惧感。 2、概念理解不准、不全面,规律,方法不能灵活运用
3、不善于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对物理过程分析不全面 4、驾驭物理知识能力不强 5、审题思路不清,切入点不准 6、 解题不规范 7、专做难题,偏题,只对新题感兴趣,忽视基本概念理解 8、盲目做题,不注意归纳总结﹙即:课后,章节,模块,所做的每一个题,每一次考试﹚ 9、复习无计划,没有针对性 10、能听懂课,不会做题,不能触类旁通。

4 三、物理知识的脉络 3、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分子运动论、气体P.V.T及变化中的能量守恒、原子模型)(反射与折射) 4、实验
1、力学体系 力的瞬时作用 F = ma 恒力作用 力的时间累积 FΔt = ΔP 力的空间累积 FΔs = ΔEk sv t 匀变速运动 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 力的分析 状态、过程分析 (解题的三条主线) 2、电磁学问题 ① 几种场的性质:(静电场、感应场、磁场、电磁感应) ② 力和能量问题(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 ③ 电路分析与计算 3、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分子运动论、气体P.V.T及变化中的能量守恒、原子模型)(反射与折射) 4、实验 基本仪器使用,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设计性实验

5 四、第二轮复习方法 1、要把整个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有的知识连成线,铺成 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把握知识模块,将知识进 行专题整理
2、针对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补缺补差。 3、总结考试中出错问题和作题中的共性问题,对问题进行集中 整理、集中强化训练与矫正。 4、归纳解题方法,归纳题型。 5、训练如何分析物理过程,如何寻找陌生题的突破口,如何提 高熟题的解题准确率。 6、回头是岸,注重双基,熟透知识,题型,方法 7、积累解题,应试经验,对每次考试都写出书面总结分析

6 五、解题方法与技巧 1、解题规范 物理问题就是考察你对概念掌握得是否很准确,对物理的过程分析得是否很清楚。即解题的思路是否很清晰。在实际中要求同学们按以下程序解题: Ⅰ、在审题与分析物理过程时,要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画出情景草图(画出始末状态,标已、未知量,找隐含、临界条件) Ⅱ、认真进行受力分析(电路分析、光路分析、画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

7 Ⅲ、解题要按以下程序: 对于××物体,在××过程(交代对象、交代研究过程) 由××规律,列××方程(必须是原理方程) ★ 有时要多次选取过程列方程,都必须交代,注意一个过程对应一个方程。 ★ 注意符号运用要规范,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解××方程,得××结果(检验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若是负号要加以说明)

8 Ⅳ、做到“四要四不要”: ⑴ 要列有效式而不是公式,﹙结合题意列有效式﹚ ⑵ 要原始式,而不是变形式 ⑶ 方程要完备,不要一开始就代数字运算 ⑷ 要原始方程联立求解,不要用联等式 按以上思路顺序和规范解题,能有效的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提高得分率

9 2、审题方法 审题是以阅读题目为基础,不能就字读字,应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性词、句特别引起注意。
① 注意审明题目中关键性字句,并认真思考、斟酌。 ② 注意审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任何物理问题,都是特定物理条件和范围内根据物理现象的变化具体拟定的,一部分题目条件可直接给出,也有一部分条件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明显条件的背后,如果不找出和利用这些隐含条件,就会导致解题错误甚至无法求解。

10 ③ 注意审清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
有很多物理问题都涉及临界状态,由于临界状态是“问题”引发和突变的关键所在,在物理问题中又带有隐蔽性,稍不留心就导致错解。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审清题意,弄清物理过程,特别要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找出转折点,抓住承前启后的物理量,确定临界点。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这会迎刃而解了。 ④ 审题时注意画好示意图(情景图)。

11 3、应试时把握四个原则 (1) 克服胆怯心理,坚定必胜的信念,以一颗平常心态对待考试,千万不要期望“超常发挥”,也不要担心“发挥失常”,高考除了独具选拔的作用外,考试本身和平常训练没有多大区别 (2)考试中遇“熟”不喜,字斟句酌,认真细致地进行受力分析,情景分析,准确地领会题意 。 (3)考试中遇“生”不怵,剥去“陌生”外衣,还题目本来面目,抽象出物理情景,重现相关知识及对应模块,联想类似题型,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准确地把握解题时间,易题向“细,准”要成绩,难题向“突破”要成绩,哪怕是其中一步,要知道大家面对的试题难度是一样的。

12 4、解题思路 ① 选取研究对象 不论是力学问题、热学问题、电学问题或其它问题,都有一个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研究对象或是某一个物体,或是某一个物体系。有的问题始终都是同一研究对象,而有的问题在不同阶段应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② 建立物理模型 实际中的物理现象一般都很复杂,为了解决它,常常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例如质点、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光滑平面、不可伸长的细绳、不计质量的轻弹簧等等都是理想模型,对一个具体物理问题,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后,首先考虑就是建立怎样的物理模型。

13 ③ 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分析 状态是某个时刻相对应的,过程则是与某一时段相对应的,任何一个物理过程,都有始末两个状态,分析物理问题,很重要的就是分析相应的物理过程及其中的某几个状态,并用状态参量来描述。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简单的可能只讨论某一确定状态下的各参量间关系,例如讨论稳恒电流电路中某一特定状态下的电流、电压、电阻间的关系等。复杂些的问题则要发生某些物理变化,分析这个变化过程始终遵守某个物理规律的简单过程还是分为若干阶段,不同阶段遵守不同物理规律的复杂过程。对每个具体过程,都至少要分析始、末状态,还要注意相邻物理过程等等,如果,这些都分析清楚,一般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

14 ④ 解题规律的选择 在对物理状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再选择适用的物理规律。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它可能遵守几个不同的物理规律,例如一个关于运动和力的问题,可以通过受力分析,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公式去求解,也可以从功与能量的关系去讨论,还可以从动量和动量变化的观点去解决。因此,同一个问题就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虽然都可以解决问题,但难易程度却不尽相同,从中选择一种最简便的方法,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 5、如何分析物理过程 (1) 两个必要分析 ① 物理情景分析
① 物理情景分析 俗语说“物理问题并不难,对题分析﹙受力分析,情景分析﹚是关键”,物理情景分析就是指对物理现象,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运动状态,物体的变化过程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注意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及相互关系,并与所熟悉的物理情景相联系,与掌握的规律挂钩,从中抽象出曾经学过的物理模型,最后依照规律建立原理方程求解。

16 ② 隐含条件分析 求解物理问题过程就是构建己知与未知关系的过程,对已知条件的把握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待求量的求解,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隐含条件常常是隐藏在题目之中,极易被学生忽略,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使解题陷入困境,挖掘隐含条件通常可以从物理题涉及的情境、特征词语、图形、结构等方面入手,通过比较、分析、观察、联想等方法,逐步探索和转化。

17 (2) 分析思路 ① 认真审题是分析物理过程的开始(抓住主要矛盾, 要剔除次要因素)。
少数同学,往往忽视审题这个重要环节,或走马观花或只看前面部分就开始解题,或一扫大概,就认为这个题目已经做过,很面熟,就忘乎所以,或这个题目十分陌生,无从下手,干脆不做。对于熟题也应该当生题审,逐字逐句的审(往往一字之差改变了以前的熟题的意思)对于生题不要产生畏惧,多看几遍,多读几遍,在草图上多画画,自我安慰,此题不会超纲不会考我们无法做的题,总会找到突破口,在树立信心后,在不断画草图过程中,在再读题目的过程中,往往会“柳暗花明”。

18 ② 画好两图(情景图、受力图)是形成正确情景, 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
任何一个题目它都是反映和描述几个物理状态或几个物理过程,每个状态,每个过程总都能用草图的形式画出整体或部分物理过程,找出每个物理过程的特征,与我们常见的特征过程相对应从而运用相对应的物理规律,在画出草图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过程与过程间联系的转换量,任何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都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过程,当然构想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要靠平时进行一定的训练)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物理头脑,少数人就是很难在头脑中想象出复杂的物理情景,另外少数人就是在分析问题时,总是漏掉某个过程,或某个隐含情景(状态)未分析出,这都很难得出准确的答案

19 ③ 灵活的选取方法,运用物理规律是解决问题的成 功所在。
在认真审题,正确画出情景图后,便是如何分析每个过程的特征,如何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单一过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根据平时常见题型已积累的解题经验和方法,能够及时提取进行灵活运用,复杂的问题必须分别在每个过程中运用相适应的规律。 ④ 常用规律(略) ⑤ 常选的研究过程。 部分过程、整体过程、微过程、等效过程、逆过程(有时是部分与整体交替选取)

20 6、常用的几种思维方法 a) 整体法与隔离法(对象、过程) b) 能量守恒法 图象法 矢量图法 c) 图解法 几何图法 d) 假设法
e) 极限法与极值法 f ) 微过程分析法 g) 慢镜头法 h) 估算法 I ) 情景转换法 j ) 等效法 k) 对称法

21 六、常见的题型 1、从力的角度解题 F=ma →S、V、t 2、从动量的角度解题 FΔt=ΔP 动量守恒
3、从能量角度解题 FΔs=Δek 能量守恒 综合运用 4、碰撞问题(人船问题,子弹打木头) 5、连接体问题(绳连接与弹簧连接) 6、皮带传动问题 7、追赶和相对运动问题 8、平衡问题 9、临界问题 10、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 11、实验 12、有关信息题(与生活实际,高科技相联系的问题)

22 附:物理思维方法训练与例析 1、如图AB是位于水平桌面上的两个质量相等的小木块,离墙壁的距离分别为L和Ⅰ,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分别为μA和μB今给A以某一初速度,使之从桌面的右端向左运动,假定AB之间,B端与墙之间碰装时间极短,但碰撞过程中总动能无损失,若要使木块A最后不从桌面上掉下来,则A的速度最大不能超过____________ l L 第1题图

23 2、 如图绳系一棒靠在球上,则地面给球的摩擦力是________(向左、向右,或为0)
第2题图 3、一根轻棒AB,可绕O点在竖直向内自由转动,AB两端分别固定着两个质量是m1和m2的小球,OA、OB的长度分别是L1和L2开始时使AB处于水平状态,如图求放开后A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 m1 m2 L1 L2 第3题图 A B

24 4、 如图,用F拉着小棒在水平面内的框架上移动一周,棒长为l,求F所做的功 。
第4题图 5、如图,小球在匀强磁场中,小球的电量为+Q质量为m静止,静止时于A点,当以初速度V0抛出后,小球能饶O点做圆周运动,求小球的最小速度(小球静止时与竖直方向的偏角为θ) θ +q 第5题图

25 θ V0 A 第6题图 6、倾角为θ,高为1.8米的斜面如图,在某顶点A水平抛出石子,它刚好落在这个斜面的低端的B点,则石子抛出后经_____分石子的速度方向刚好与斜面平行。 7、如图,小球被轻质细绳系着斜掉在光滑的劈面上,小球的质量为m斜面的倾角为θ向右缓慢地推动劈,在这个过程中,绳上的张力最小值是_________ θ 第7题图

26 (1) 突然将力F撤去,若运动中AB不分离则AB一起运动到最高点时,B对A的弹力有多大?
8、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木板B相连,木块A放在木板B上,两木块质量均为m,在木块A上施有竖直向下的力F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1) 突然将力F撤去,若运动中AB不分离则AB一起运动到最高点时,B对A的弹力有多大? (2) 要使AB不分离,力F满足什么条件? A B F 第8题图

27 A、F1 = F2 = F3 B、F1 > F2 > F3
9、三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另有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物体从斜面顶端滑下,由于小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第一个物理匀加速下滑,第二个物理匀速下滑,第三个物理以初速度V0匀减速下滑,如图,三个斜面均算不动,则下滑的过程当中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α v V0 第9题图 A、F1 = F2 = F B、F1 > F2 > F3 C、F1 < F2 < F D、F1 = F2 > F3

28 10、如图在水平路面上以加速度a前进的车厢内,一个质量为m的人用力推前壁,则人对车厢,
A、做正功 B、做负功 C、不做功 D、无法确定 第10题图 11、如图,水平地面上固定了一个半径为R,表面光滑的半球体现在水平面上的某处B点向球面抛射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为使该质点恰好能停在半球面的顶部A点,求初速度V0及抛射角θ之值(质点若与球面碰撞,确定完全弹性碰撞) θ V0 A D 第11题

29 12、一个质量为m的带有电荷的小物体,可以在水平导轨ox上运动,o端有与导轨垂直的固定墙。导轨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ox轴正方向,如图,小物体以初速度v0沿ox轨道运动,运动时受到大小恒定的摩擦力作用,且f<qE,设小物体与墙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且电荷保持不变,求它在运动停止前所通过的总路程。 X0 E O -q X 第12题图

30 13、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过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饶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端绳沿竖直方向。现在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他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然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m1 K m2

31 同学们再见!


Download ppt "2007年高考系列讲座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 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 岳西中学 程铁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