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医学基础教研室 王 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医学基础教研室 王 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医学基础教研室 王 艳 lunayan100@hotmail.com
人体解剖学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医学基础教研室 王 艳

2 运动系统 骨bone 杠杆作用   一、组成 被动 骨连接joint 支点作用  骨骼肌 muscle 运动作用—主动 二、功能 支持、运动、保护

3 第一节 骨学概述 一 骨的组成 成人有206块骨 躯干骨 51块 头颅骨 23块+6块听小骨 四肢骨 126块

4 按部位: 颅骨 中轴骨 躯干骨 四肢骨

5 二 骨的形态 分类 形态 分布 举例 功能 长骨 长管状 四肢 股骨 指骨 杠杆作用 短骨 立方形 踝腕部 腕骨 跗骨 承受较大压力 扁骨
板状 头 胸部 顶骨 肋骨 围成骨腔 不规则 骨 不规则形 脊柱 颅底 椎骨 上颌骨 某些头骨内空腔起共鸣作用

6

7

8 三 骨的构造 骨密质—主要分布在骨干 骨髓 黄骨髓
1 骨膜 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 2 骨质 3 骨髓 4 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骨密质—主要分布在骨干 骨松质 —主要分布在骺处 红骨髓 有造血功能 骨髓 黄骨髓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故手术中对骨膜不能剥离太多或过大,以免影响骨的生长和发育或骨折的愈合。 胎儿及幼儿的骨髓有造血功能,呈红色,称红骨髓。成人仅存在于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骨松质腔隙内。故临床常选髂骨,胸骨,腰椎等处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红骨髓逐渐被黄色脂肪组织代替,失去造血功能,称黄骨髓。在某些情况下,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9 骺线 骨膜 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 骨的构造 骨膜 板障

10 四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年龄 有机质 无机质 物理性质 幼儿 1/2 弹性韧性大 硬度小 成年 1/3 2/3 有硬度和一定的弹性 老年
四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年龄 有机质 无机质 物理性质 幼儿 1/2 弹性韧性大 硬度小 成年 1/3 2/3 有硬度和一定的弹性 老年 1/4 3/4 弹性小 脆性大 易骨折 有机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煅烧骨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脱钙骨

11 第二节 躯干骨 一 躯干骨的组成 椎骨 C7块,T12块,L5块,S1块, 尾骨1块 躯干骨 肋骨 12对 胸骨 1块 躯干骨51块
椎骨26块

12

13 二 椎骨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椎 1(5) 尾椎 1(3~4) (一)椎骨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椎 1(5) 尾椎 1(3~4) (一)椎骨 幼年时为32或33块,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成年后5块骶椎融合成骶骨,3~4块尾椎长合成尾骨。

14 1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骨 椎弓根 椎弓 椎弓板 7个突起 横突 2个 关节突 2对 棘突 1个
椎孔 椎管

15 椎体 椎弓根 椎孔 上关节突 横突 椎弓板 棘突 上关节突 椎体 横突 下关节突 棘突
1.椎骨的一般形态(图1-5)椎骨vertebrae由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组成。 上面 侧面 图1-5胸椎 椎体vertebral body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内部充满骨松质,表面的骨密质较薄,上下面皆粗糙,借椎间纤维软骨与邻近椎骨相接。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vertebral foramen。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vertebra1 cana1。 椎弓vertebral arch是弓形骨板,连接椎体的缩窄部分,称椎弓根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 ,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成为椎上、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两侧椎弓根向后内扩展变宽的部分,称椎弓板1amina of vertebral arch,两侧在中线会合。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①棘突spinous process 1个,由椎弓后面正中伸向后方或后下方,尖端可在体表扪到。②横突transverse process l对,从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处伸向两侧。棘突和横突都是肌和韧带的附着处。③关节突articular process 2对,在椎弓根与椎弓板结合处分别向上、下方突起,即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邻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 下关节突 棘突

16 2 各部椎骨的特点 名称 椎体 椎孔 横突 棘突 肋凹 关节突 颈椎 有孔 短而分叉 水平位 胸椎 有肋凹 斜向后下方 冠状位 腰椎 大 肾形 板状水平向后 矢状位

17 (1)胸椎 肋凹—与肋头相关节。 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 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上关节突 横突 棘突 上肋凹 上关节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胸椎thoracic vertebrae(图1-5):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其两侧面上、下缘分别由上、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第1胸椎和第9以下各胸椎的肋凹不典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后,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则朝向前。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下肋凹 下关节突 棘突

18 (2)颈椎 椎体较小 颈椎有横突孔, 第2~6颈椎棘突短而分叉。 第3~7颈椎有椎体钩 椎体 横突孔 上关节突 椎孔 椎弓 棘突
(2)颈椎cervical vertebrae(图1-6):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位。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 uncus corporis vertebrae。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如锥体钩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transverse foramen,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称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经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可用手指将颈总动脉压于此结节,进行暂时止血。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棘突

19 (3)腰椎 椎体大 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方向后伸 棘突间隙较宽,可作腰椎穿刺术。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上关节突 横突 椎弓板 棘突 横突
(3)腰椎lumbar vertebrae(图1-10):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卵圆形或三角形。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几呈矢状位,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各棘突间的间隙较宽,临床上可于此作腰椎穿刺术。 椎体 棘突 下关节突

20 由3~4块退化的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4)骶骨 骶前孔 骶后孔 骶管 骶角 骶管裂孔 横线 骶前孔 尾骨 上关节突 骶管 耳状面 骶后孔 (5)尾骨 (4)骶骨sacrum,sacral bone (图1-11,12):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在上,尖向下,盆面(前面)凹陷,上缘中分向前隆凸,称岬promontory。盆面中部有四条横线,是椎体融合的痕迹。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孔。背面粗糙隆凸,正中线上有骶正中嵴,嵴外侧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分别有骶神经前、后支通过。骶管由骶椎的椎孔长合而成,它上通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sacral cornu,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骶骨外侧部上宽下窄,上份有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后方骨面凹凸不平, 图1-12胸骨(前面) (5)尾骨coccyx(图1-11,12):由3~4块退化的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骶管裂孔 骶角 由3~4块退化的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尾骨

21 3 特殊椎骨 C1 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C2 有齿突 C7 棘突特别长 不分叉 骶骨 三角形,前面光滑,后面粗糙 尾骨

22 第1颈椎呈环状—寰椎 齿突凹 前结节 横突孔 前弓 上关节凹 椎动脉沟 椎孔 后结节 后弓
(2)颈椎cervical vertebrae(图1-6):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位。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 uncus corporis vertebrae。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如锥体钩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transverse foramen,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称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经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可用手指将颈总动脉压于此结节,进行暂时止血。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23 齿突 上关节面 第2颈椎有齿突 —枢椎 横突孔 椎孔 椎弓 棘突 椎体钩 第7颈椎棘突长 —隆椎 椎体 上关节突 横突 下关节突 椎弓根
第1颈椎又名寰椎atlas(图1-7)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及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后面正中有齿关节凹(齿突凹),与枢椎的齿突相关节。侧块连接前后两弓,上面各有一椭圆形关节面,与枕髁相关节;下面有圆形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相关节。后弓较长,上面有横行的椎动脉沟,有椎动脉通过。 第2颈椎又名枢椎axis(图1-8),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齿突,与寰椎齿突凹相关节。齿突原为寰椎椎体,发育过程中脱离寰椎而与枢椎体融合。 第7颈椎又名隆椎 porminent vertebra(图I-9),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活体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下关节突 椎弓根 棘突

24 三 肋 典型肋—3、4、5、6、7、8、9、10 特殊肋—1、11、12 真肋(1-7) 假肋(8-10) 浮肋(11-12)
肋弓 8-10 肋软骨相连而成,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三)肋 肋ribs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其中第1肋与胸骨柄间为软骨结合,第2肋至第7肋与胸骨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costal arch,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肋的后端与胸椎构成肋椎关节。 1.肋骨costal bone(图1-14)属扁骨,分为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肋头costal head,有关节面与胸椎的上、下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costal neck。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costal tubercle,与相应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shaft of rib长而扁,分内、外两面和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costa1 groove,肋间神经和血管走行其中。体的后份急转处称肋角costal angle。前端稍宽,与肋软骨相接。 第1肋骨扁宽而短,分上、下面和内、外缘,无肋角和肋沟。近内缘处上面前分有前斜角肌结节,为前斜角肌附着处。其前、后方分别有锁骨下静脉沟和锁骨下动脉沟。第2肋骨为过渡型。第11、12肋骨无肋结节、肋颈及肋角。 2.肋软骨costa1 carti1age位于各肋骨的前端,由透明软骨构成,终生不骨化

25 肋的后端有肋头、肋颈和肋结节, 下缘有肋沟,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通过。

26 四 胸骨 胸骨柄 manubrium 胸骨 胸骨体 body of sternum 剑突 xiphoid process
胸骨角 sternal angle 颈静脉切迹 jugular notch

27 锁切迹 颈静脉切迹 锁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第二肋切迹 胸骨体 胸骨角 剑突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8 躯干骨性标志 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剑突 肋弓 第七颈椎棘突 第四腰椎棘突

29 腰椎穿刺术

30 第三节 头颅骨 成对:顶骨 颞骨 脑颅8 成单:额骨 枕骨 蝶骨 筛骨 颅骨 面颅15 听小骨3对 一 组成 成对:颧骨 鼻骨 上颌骨 泪骨
第三节 头颅骨 一 组成 成对:顶骨 颞骨 成单:额骨 枕骨 蝶骨 筛骨 脑颅8 颅骨 成对:颧骨 鼻骨 上颌骨 泪骨 腭骨 下鼻甲骨 成单:下颌骨 舌骨 梨骨 面颅15 听小骨3对

31 ㈠脑颅骨 8块 顶骨2 颞骨2 额骨1 筛骨1 鼻骨 枕骨1 蝶骨1 下鼻甲 额骨 顶骨 蝶骨 筛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额骨 顶骨 蝶骨
二、颅 颅skull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颅骨围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颅骨多为扁骨或不规则骨。除下颌骨和舌骨以外,其他的颅骨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颅分为上部的脑颅和下部的面颅,二者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其分界线。 (一)脑颅骨 脑颅由8块脑颅骨围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它们构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ca1varia,由额骨、顶骨和枕骨构成。颅腔的底由中部的蝶骨、后方的枕骨、两侧的颞骨、前方的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 颧骨 枕骨 上颌骨 下颌骨

32 筛骨 蝶骨

33 (二)面颅骨 15块 鼻骨 2 泪骨 2 颧骨 2 上颌骨 2 下鼻甲 2 腭骨 2 下颌骨 1 犁骨 1 舌骨 1
额骨 (二)面颅骨 顶骨 鼻骨 15块 蝶骨 鼻骨 2 泪骨 2 颧骨 2 上颌骨 2 下鼻甲 2 腭骨 2 下颌骨 1 犁骨 1 舌骨 1 泪骨 颧骨 下鼻甲 上颌骨 下颌骨 上颌骨 腭骨 犁骨 (二)面颅骨 面颅由15块面颅骨构成。面颅骨包括成对的骨和不成对的骨,成对的骨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面颅骨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 枕骨大孔 舌骨 面颅骨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

34 二 颅的整体观 1 顶面观 三条缝——冠状缝 人字缝 矢状缝

35 额骨 冠状缝 矢状缝 顶骨 人字缝 枕骨

36 2 侧面观 颧弓、乳突、 外耳门、翼点 翼点——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相交呈“H”形

37 额骨 顶骨 翼点 蝶骨 颞骨 枕骨 上颌骨 颧弓 下颌骨
5.颅侧面观(图1-25)由额骨、蝶骨、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还可见到面颅的颧骨和上、下颌骨。侧面中部有外耳门,门后方为乳突,前方是颧弓,二者在体表均可摸到。颧弓将颅侧面分为上方的颞窝和下方的颞下窝。颞窝的上界为颞线,起自额骨与颧骨相接处,弯向上后,经额骨、顶骨、再转向下前达乳突根部。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会合处多数人成H形的缝,此处最为薄弱,称翼点pterion。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常有血管沟),临床X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 图1-25 颅侧面观颞下窝infratemporal fossa:是上颌体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间隙。容纳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向上与颞窝通连。窝前壁为上颌体和颧骨,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外侧壁为下颌支;下壁与后壁空缺。此窝向上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侧借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上颌裂通翼腭窝。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 (图1-26):为上颌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腭骨与蝶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继经腭大孔通口腔。 下颌骨

38

39 3.颅内面观 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1)颅前窝 鸡冠 筛板 筛孔 (2)颅中窝 视神经管 眶上裂 垂体窝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颈动脉管内口 3.颅内面观(图1-23) 颅盖内面凹陷,有许多与脑沟回对应的压迹与骨嵴。两侧有树枝状动脉沟,是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的压迹。正中线上有一条浅沟为上矢状窦沟,沟两侧有许多颗粒小凹,为蛛网膜粒的压迹。 图1-23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高低不平,呈阶梯状的窝,分别称颅前、中、后窝。窝中有很多孔、裂,大都与颅底外面相通。 (1)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和蝶骨小翼围成。正中线上由前至后,有额嵴、盲孔、鸡冠等结构。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 (2)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由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等围成。中间狭窄,两侧宽广。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通入眶,管口外侧有突向后方的前床突。垂体窝前方圆形的骨隆起称鞍结节,后方横位的骨隆起是鞍背。鞍背两侧角向上突起为后床突。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其两侧浅沟为颈动脉沟,沟向前外侧几达眶上裂,沟后端有孔称破裂孔 foramen lacerum,孔的后外侧壁有颈动脉管内口。蝶鞍两侧,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脑膜中动脉沟自棘孔向外上方走行。弓状隆起的前下方较薄的骨板为鼓室盖,颞骨岩部尖端前面有三叉神经压迹。 枕内隆凸 枕骨大孔

40 (3)颅后窝 枕骨大孔 枕内隆凸 颈静脉孔 内耳门 乙状窦沟 舌下神经管 舌下神经管 内耳门 乙状窦沟 颈静脉孔 枕骨大孔 枕内隆凸
(3)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面成。窝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上方的平坦斜面称斜坡clivus。孔前外缘有舌下神经管内口,孔后上方有呈十字形的隆起,其交会处称枕内隆凸internal occipita1 protuberance。由此向上的浅沟称上矢状窦沟,该沟向下续于枕内嵴,向两侧续于横窦沟,横窦沟继转向前下内走行改称乙状窦沟,末端终于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颞骨岩部后面有内耳门,通内耳道。 枕内隆凸

41 4.颅前面观 额区 眶 骨性鼻腔 骨性口腔 (1)额区 (2)眶 眶腔:底朝前外锥体形 1)底—眶上孔、眶下孔 2)尖—视神经管口
额骨 顶骨 视神经管 (1)额区 泪囊窝 泪骨 (2)眶 眶下沟 眶下裂 眶腔:底朝前外锥体形 1)底—眶上孔、眶下孔 2)尖—视神经管口 3)上壁—泪腺窝 4)内侧壁—泪囊窝、鼻泪管 5)下壁—眶下裂、眶下沟 眶下管 6)外侧壁 眶下孔 上颌骨 下鼻甲 6.颅前面观(图1-27)分为额区、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1)额区:为眶以上的部分,由额鳞构成。两侧可见隆起的额结节,结节下方有与眶上缘平行的弓形隆起,称眉弓。左右眉弓间的平坦部,称眉间。眉弓与眉间均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2)眶orbit:为底朝前外,尖向后内的一对四棱锥形深腔,可分上、下、内侧、外侧四壁,容纳眼球及附属结构。 1)底:即眶口,略呈四边形,向前下外倾斜。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有眶上孔或眶上切迹,眶下缘中分下方有眶下孔。 图1-26 翼腭窝 图1-27 颅前面观 2)尖:指向后内,尖端有一圆形的视神经管口,借此管眶向后通颅中窝。 3)上壁:由额骨眶部及蝶骨小翼构成,分割眶与颅前窝,前外侧分有一深窝,称泪腺窝,容纳泪腺。 4) 内侧壁:最薄,由前向后为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和蝶骨体,与筛窦和鼻腔相邻。前下分有一个长圆形窝,容纳泪囊,称泪囊窝,此窝向下经鼻泪管naso1acrimal canal通鼻腔。 下壁:主要由上颌骨构成,壁下方为上颌窦。下壁和外侧壁交界处后分,有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jissure向后通颞下窝和翼腭窝,裂中部有向前行的眶下沟,该沟向前续于眶下管,管开口于眶下孔。 6)外侧壁:较厚,由颧骨和蝶骨大翼构成。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的后分,有眶上裂向后通颅中窝。

42 5.颅底外面观 切牙孔 上颌骨 腭骨 (水平板) 腭大孔 鼻后孔 翼突外侧板 犁骨 卵圆孔 关节结节 棘孔 下颌窝 茎突 颈动脉管外口
茎乳孔 枕骨大孔 4.颅底外面观(图1-24)颅底外面高低不平,神经血管通过的孔裂甚多。由前向后可见:由两侧牙槽突合成的牙槽弓和由上颌骨腭突与腭骨水平板构成的骨腭。骨腭正中有腭中缝,其前端有切牙孔,通切牙管;近后缘两侧有腭大孔。骨腭上方被鼻中隔后缘(犁骨)分成左右两半的是鼻后孔。鼻后孔两侧的垂直骨板,即翼突内侧板。翼突外侧板根部后外方,可见较大的卵圆孔和较小的棘孔。鼻后孔后方中央可见枕骨大孔,后者前方为枕骨基底部,与蝶骨体直接结合(25岁以前借软骨结合);枕骨大孔两侧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髁前外侧稍上有舌下神经管外口;髁后方有不恒定的髁管开口。枕髁外侧,枕骨与颞骨岩部交界处有一不规则的孔,称颈静脉孔,其前方的圆形孔,为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的后外侧,有细长的茎突,茎突根部后方有茎乳孔。颧弓根部后方有下颌窝,与下颌头相关节。窝前缘的隆起,称关节结节。蝶骨、枕骨基底部和颞骨岩部会合处,围成不规则的破裂孔,为软骨所封闭。 枕髁 枕外隆凸

43 三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1、面颅小、脑颅大。 2、鼻旁窦尚未发育。 3、各颅骨间未完全愈合形成囱: 前囱(额囱) 后囱(枕囱) 颅囟
前囟 后囟 蝶囟 乳突囟 (四)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胎儿时期由于脑及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和呼吸器官,尤其是鼻旁窦、尚不发达,所以,脑颅比面颅大得多。新生儿面颅占全颅的1/8,而成人为1/4。额结节、顶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中心部位,发育明显,从颅顶观察,新生儿颅呈五角形。额骨正中缝尚未愈合,额窦尚未发育,眉弓及眉间不明显。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cranial fontanelles。颅囟主要有前囟(额囟)anterior fontanelle,最大,呈菱形,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后囟(枕囟)posterior fontanelle,位于矢状缝与人字缝会合处,呈三角形。另外,还有顶骨前下角的蝶囟和顶骨后下角的乳突囟。前囟在生后1~2岁时闭合,其余各囟都在生后不久闭合(图1-31)。 从出生到7岁是颅的生长期,此期颅生长最快,因出牙和鼻旁窦相继出现,使面颅迅速扩大。从7岁到性成熟期是相对静止期,颅生长缓慢,但逐渐出现性别差异。性成熟期到25岁为成长期,性别差异更加明显,额部向前突出,眉弓、乳突和鼻旁窦发育迅速,下颌角显著,骨面的肌和筋膜附着痕迹明显。颅底诸骨为软骨化骨,成年后,蝶枕软骨结合变为骨性结合。老年则因骨质被吸收,颅骨变薄。随着牙的脱落,牙槽被吸收变平,面部又显得短小。

44 颅骨骨性标志 枕外隆突 乳突 颧弓 眉弓 下颌头 下颌角

45 目的要求: 1、上肢带骨及游离上肢骨的形态 结构 2、腕骨的排列及其所形成的结构
第四节 上肢骨 目的要求: 1、上肢带骨及游离上肢骨的形态 结构 2、腕骨的排列及其所形成的结构

46 锁骨1 clavicl 上肢带骨 肩胛骨1 scapula 上肢骨 臂部 肱骨1 前臂部--- 尺骨1桡骨1 腕骨8 手部 掌骨5 指骨14 游离骨

47 一 上肢带骨 1.锁骨 胸骨端 肩峰端 2.肩胛骨 肩峰 喙突 关节盂 肩胛下窝 肩胛冈 盂上结节 喙突 肩峰端 胸骨端 肩峰 盂下结节
冈上窝 肩峰 喙突 喙突 肩胛冈 2.肩胛骨 上角 肩峰 喙突 关节盂 肩胛下窝 肩胛冈 肩峰 内侧 附肢骨骼 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下肢骨均由肢带骨和自由肢骨组成。上、下肢骨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基本相同。由于人体直立,上肢成为灵活的劳动器官,下肢起着支持和移位的作用。因而,上肢骨纤细轻巧,下肢骨粗大坚固。附肢骨的配布如下表。 上肢骨下肢骨肢带骨肩胛骨 锁骨髋骨自由肢骨近侧部肱骨股骨中间部桡骨、尺骨胫骨、腓骨、髌骨远侧部腕骨(8)、掌骨(5)、指骨(14)跗骨(7)、跖骨(5)、趾骨(14) 一、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1.锁骨clavicle (图1-32)呈“~”形弯曲,架于胸廓前上方。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有小关节面与肩胛骨肩峰相关节。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二者之间交界处较薄弱,锁骨骨折多发生在此处。锁骨全长可在体表扪到。锁骨将肩胛骨支撑于胸廓之外,以保证上肢的灵活运动。 2.肩胛骨scapula (图1-33)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介于第2到第7肋骨之间。可分二面、三缘和三个角。腹侧面或肋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的浅窝,称肩胛下窝subscapular fossa。背侧面有一横嵴,称肩胛冈spine of scapu1a。冈上、下方的浅窝,分别称冈上窝supraspinous fossa和冈下窝infraspinous fossa。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acromion,与锁骨的肩峰端相接。上缘短而薄,外侧分有肩胛切迹,切迹外侧有向前的指状突起称喙突coracoid process。内侧缘薄而锐利,临近脊柱故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上角为上缘与脊柱缘会合处,平对第2肋。下角为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外侧角为腋缘与上缘会合处,最肥厚,为朝向外侧方的梨形浅窝,称关节盂glenoid cavity,与肱骨头相关节。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内侧缘及喙突都可在体表扪到。 下角 外侧缘 肩胛下窝 冈下窝 外侧缘 关节盂

48 二 上肢游离骨 肱骨、 尺骨、桡骨、 腕骨、 掌骨、指骨。

49 1 肱骨 上端 肱骨头 大结节 小结节 外科颈 体 三角肌粗隆 桡神经沟 下端 肱骨小头 滑车 冠突窝 鹰嘴窝内,外上髁 尺神经沟 桡神经沟和尺神经沟不在桡骨和尺骨

50 肱骨头 大结节 大结节 小结节 解剖颈 外科颈 桡神 经沟 肱骨体 冠突窝 外上髁 鹰嘴窝 内上髁 肱骨小头 外上髁 肱骨滑车 尺神经沟 肱骨滑车

51 2.桡骨 上端:桡骨头 桡骨粗隆 下端:桡骨茎突 尺切迹 3.尺骨 上端:鹰嘴 滑车切迹 桡切迹 下端:尺骨茎突 尺骨头 鹰嘴 滑车切迹
环状关节面 冠突 上端:桡骨头 桡骨粗隆 下端:桡骨茎突 尺切迹 桡骨头 桡切迹 桡骨颈 尺骨粗隆 桡骨粗隆 尺骨体 3.尺骨 桡骨体 上端:鹰嘴 滑车切迹 桡切迹 下端:尺骨茎突 尺骨头 2.桡骨radius(图1-35)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称桡骨头head of radius,头上面有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周围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相关节;头下方略细,称桡骨颈neck of radius。颈的内下方有一突起称桡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桡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为薄锐的骨间缘。下端前凹后凸,外侧向下突出,称茎突styloid process。下端内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桡骨茎突和桡骨头在体表可扪到。 图1-35挠骨和尺骨 3. 尺骨u1na (图1-35)居前臂内侧部,分一体两端。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圆形深凹,称滑车切迹troch1ear notch,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后上方的突起称鹰嘴olecranon,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coronoid process。冠突外侧面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u1nar tuberosity。尺骨体上段粗,下段细,外缘锐利,为骨间缘,与桡骨的骨间缘相对。下端为尺骨头head of ulna,其前、外、后有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下面光滑借三角形的关节盘与腕骨隔开。头后内侧的锥状突起,称尺骨茎突sty1oid process。在正常情况下,尺骨茎突比桡骨茎突约高l cm。鹰嘴、后缘全长、尺骨头和茎突都可在体表扪到。 尺骨头 尺切迹 茎突 茎突

52 5 手骨 (1)腕骨 8块 记忆法:近 远,桡侧 尺侧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2)掌骨 Ⅰ Ⅴ (3)指骨 近节 中节 远节

53 远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近节指骨 掌骨头 掌骨体 掌骨底 钩骨 三角骨 豌豆骨 月骨 指骨粗隆 指骨体 指骨底 小多角骨 大多角骨 头状骨
4.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图1-36)。 (1)腕骨carpal bones:8块。排成近、远二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为:手舟骨scaphoid bone、月骨1unate bone、三角骨triquetral bone和豌豆骨pisiform bone;远侧列为:大多角骨trapezium bone、小多角骨trapezoid bone、头状骨capitate bone和钩骨hamate bone。8块腕骨连接形成一掌面凹陷的腕骨沟。各骨相邻的关节面,形成腕骨间关节。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端形成的椭圆形关节面,与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 前面 后面图 手骨 (2)掌骨metacarpal bones: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掌骨。掌骨近端为底,接腕骨;远端为头,接指骨,中间部为体。第1掌骨短而粗,其底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的鞍状关节面相关节。 (3)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s:属长骨,共14块。拇指有2节,分别为近节和远节指骨,其余各指为3节,分别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的近端为底,中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远节指骨远端掌面粗糙,称远节指骨粗隆。 豌豆骨 手舟骨 月骨 舟月三角豆 大小头状钩

54 定位 锁骨:内侧突向前,上面光滑 肩胛骨:关节盂向外侧,肩胛岗在后面 肱骨:肱骨头向上内侧,滑车在内侧 尺骨:上大下小 桡骨:上小下大 腕骨:近侧、远侧(记忆法) 掌骨:从大拇指起为第1掌骨 第5掌骨 指骨:近节、中节、远节

55 上肢骨骨性标志 锁骨 肩胛骨:肩胛冈 肩峰 下角 肱骨: 内、外上髁 桡骨:桡骨头 茎突 尺骨: 鹰嘴 茎突 豌豆骨

56 胫骨骨折固定术

57 目的要求: 1、下肢带骨及游离下肢骨的形态结构 2、重要的骨性标志
第五节 下肢骨 目的要求: 1、下肢带骨及游离下肢骨的形态结构 2、重要的骨性标志

58 第五节 下肢骨 髂骨 坐骨 下肢带骨 髋骨1 耻骨 下肢骨 股骨1对 髌骨1对 胫骨1对 腓骨1对 足骨 游离骨 跗骨7对 跖骨5对 趾骨14对

59 一 下肢带骨 髋骨: 髋臼 闭孔 1 髂骨 髂骨翼 髂嵴 髂前上嵴 髂前下嵴 坐骨大切迹 2 耻骨 耻骨梳 耻骨联合 3 坐骨 坐骨棘 坐骨小切迹 坐骨结节

60

61 髂嵴 髂嵴 髂窝 髂前上棘 耳状面 髂前下棘 坐骨 大切迹 弓状线 髋臼窝 坐骨棘 髂前上棘 耻骨梳 坐骨 结节 闭孔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面
二、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髋骨hip bone (图1-37~39)是不规则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深窝,称髋臼;下部有一大孔,称闭孔。左右髋骨与骶、尾骨围成骨盆。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 图 1-37 髋骨(外面) 图1-38 髋骨(内面)⒈髂骨ilium构成髋骨上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阔的髂骨翼。髂骨体构成髋臼的上2/5,翼上缘肥厚,形成弓形的髂嵴iliac crest。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后端为髂后上棘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突起,称髂结节tubercle of iliac crest,它们都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在髂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薄锐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髂骨翼内面的浅窝称髂窝iliac fossa,髂窝下界有圆钝骨嵴,称弓状线arcuate line。髂骨翼后下方粗糙的耳状关节面称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骶骨间借韧带相连结。髂骨翼外面称为臀面,有臀肌附着。 图 岁幼儿髋骨 2.坐骨ischium构成髋骨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体组成髋臼的后下2/5,后缘有尖形的坐骨棘ischial spine,棘下方有坐骨小切迹1esser sciatic notch。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坐骨体下后部向前、上、内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坐骨体与坐骨支移行处的后部是粗糙的隆起,为坐骨结节ischial tuberosity,是坐骨最低部,可在体表扪到。 3. 耻骨pubis构成髋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二支。体组成髋臼前下1/5。与髂骨体的结合处上缘骨面粗糙隆起,称髂耻隆起,由此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成为耻骨下支。耻骨上支上面有一条锐嵴,称耻骨梳pecten pubis,向后移行于弓状线,向前终于耻骨结节pubic tubercle,是重要体表标志。耻骨结节到中线的粗钝上缘为耻骨嵴,也可在体表扪到。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symphysial surface,两侧联合面借软骨相接,构成耻骨联合。耻骨下支伸向后下外,与坐骨支结合,这样,耻骨与坐骨共同围成闭孔obturator foramen。 髋臼acetabulum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窝内半月形的关节面称月状面lunate surface。窝的中央未形成关节面的部分,称髋臼窝。髋臼边缘下部的缺口称髋臼切迹。 耻骨联合面

62 二 下肢游离股 1 股骨 上端—股骨头 股骨颈 大转子 小转子 转子间线 转子间嵴 臀肌粗隆 下端—内侧髁 外侧髁 外上髁 内上髁 股骨头
股骨体 (二)自由下肢骨 ⒈股骨femur (图1-40) 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为体高的1/4,分一体两端。上端有朝向内上前的股骨头femoral head,与髋臼相关节。头中央稍下有小的股骨头凹。头下外侧的狭细部称股骨颈neck of femur。颈与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形隆起,称大转子greater trochanter;内下方的隆起,称小转子lesser trochanter,有肌肉附着。大、小转子之间,前面有转子间线,后面有转子间嵴。大转于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可在体表扪到。 股骨体略弓向前,上段呈圆柱形,中段呈三棱柱形,下段前后略扁。体后面有纵行骨嵴,为粗线linea aspera。此线上端分叉,向上外延续于粗糙的臀肌粗隆gluteal tuberosity,向上内侧延续为耻骨肌线。粗线下端也分为内、外两线,二线间的骨面为腘面。粗线中点附近,有口朝下的滋养孔。 下端有两个向后突出的膨大,为内侧髁medial condyle和外侧髁lateral condyle内、外侧髁的前面、下面和后面都是光滑的关节面。两髁前方的关节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与髌骨相接。两髁后分之间的深窝称髁间窝intercondy1ar fossa。两髁侧面最突起处,分别为内上髁media1 epicondy1e和外上髁lateral epicondyle。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称收肌结节adductor tuberc1e。它们都是在体表可扪到的重要标志。 外上髁 外侧髁 内侧髁 髌面 髁间窝 前面观 后面观

63 2 髌骨 3 胫骨 上端—内侧髁 外侧髁 胫骨粗隆 下端—内踝 4 腓骨 上端—腓骨头 腓骨颈 下端—外踝 内胫外腓 胫骨三棱柱状,腓骨细长
胫骨体 4 腓骨 上端—腓骨头 腓骨颈 下端—外踝 2.髌骨patel1a (图1-41)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在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与股骨髌面相关节。髌骨可在体表扪到。 图1-41 髌骨(右侧) 图1-42胫骨和腓骨(右侧) 3.胫骨tibia (图1-42)位于小腿内侧部,是粗大的长骨。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二髁上面各有上关节面,与股骨髁相关节。两上关节面之间的粗糙小隆起,称髁间隆起intercondylar eminence。外侧髁后下方有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上端前面的隆起称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内、外侧髁和胫骨粗隆于体表均可扪到。胫骨体呈三棱柱形,较锐的前缘和平滑的内侧面直接位于皮下,外侧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称骨间缘。后面上分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体后面上、中 1/3交界处附近,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下方有一突起,称内踝media1 mal1eolus。下端的下面和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下端的外侧面有腓切迹与腓骨相接。内踝可在体表们到。 4.腓骨fibula (图1-42)位于胫骨外后方,为细长的长骨。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fibular head,有腓骨头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头下方缩窄,称腓骨颈neck of fibula。体内侧缘锐利,称骨间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体内侧近中点处,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下端膨大,形成外踝 lateral malleolus。其内侧有外踝窝,与距骨相关节。腓骨头和外踝都可在体表扪到。 内胫外腓 胫骨三棱柱状,腓骨细长 内踝 外踝

64 5 足骨 5.1 跗骨 7块 记忆 距跟骰舟楔 5.2 跖骨 Ⅰ Ⅴ 5.3 趾骨 近节 中节 远节

65 远节趾骨 近节趾骨 中节趾骨 跖骨头 跖骨体 跖骨底 外侧楔骨 内侧楔骨 中间楔骨 第五跖骨粗隆 足舟骨 骰骨 距骨 跟骨
5.足骨 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tarsal bones(图1-43):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三列。后列包括上方的距骨talus和下方的跟骨calcaneus;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navicular bone;前列为内侧楔骨medial cuneiform bone、中间楔骨intermedius cuneiform bone、外侧楔骨lateral cuneiform bone,及跟骨前方的骰骨cuboid bone。 跗骨几乎占据全足的一半,与下肢支持和负重功能相适应,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的下关节面相关节。距骨下方与跟骨相关节。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距骨前接足舟骨,足舟骨内下方的隆起称舟骨粗隆,是重要体表标志。足舟骨前方与3块楔骨相关节,外侧的骰骨与跟骨相接。 (2)跖骨metatarsal bones (图1-43):5块,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但比掌骨粗大。跖骨近端为底,与跗骨相接,中间为体,远端称头,与近节趾骨相接。第5跖骨底向后突出,称第5跖骨粗隆,在体表可扪到。 (3)趾骨phalanges of toes,bones of toes(图1-43):共14块。母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母趾骨粗壮,其余趾骨细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往往与中节趾骨长合。 距骨 跟骨

66 定位 髋骨:认髋臼在外侧 股骨:股骨头内上方,大转子外侧,股骨体 弧形向前 胫骨:前体表可摸,内踝下内侧 腓骨:外踝下外侧 足骨: (记忆法)

67 下肢骨骨性标志 髂骨:髂嵴 髂前、髂后上嵴 坐骨结节 大转子 髌骨 胫骨粗隆 内踝 外踝 跟骨结节

68 复合多处骨折手术

69 脊椎手术中影像资料体感控制


Download ppt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医学基础教研室 王 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