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 王明宪
2
各国普遍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
3
一、其他国家的课程改革 1、突出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同时开始关注课程的基础性。 2、重视课程与学生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3、倡导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定学习计划。 4、增设一些新课程以适应时代要求。 5、实行学分制。 6、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4
实行高中课程改革的本质追求、本质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实行高中课程改革的本质追求、本质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
1、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基本特征:普及性、大众化、基础性。
6
2、高中课程改革目标 (1)课程内容的突破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7
(2)课程结构的创新 ——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8
[共有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十六个学科,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必修课程(共同基础)、选修课程(不同基础)两部分内容。由齐步走、统一性课程转向多样化、分层次、选择性课程。]
9
(3)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 ——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4)改革评价机制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督机制。
11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评价机制(举例说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数学 改革评价机制(举例说明)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
13
数学 改革评价机制(举例说明)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要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避免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
14
数学 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包括: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相结合。
改革评价机制(举例说明) 数学 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包括: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相结合。 方式多元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 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 目标多元化: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标准,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
15
物理 改革评价机制(举例说明) *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 *把学生在活动、实践、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倡导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 *教师要转变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的裁判式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
16
历史 改革评价机制(举例说明) 1、学习档案 通过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应该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历史学习档案一般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建设。 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历史习作、调查报告、历史制作、历史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
17
改革评价机制(举例说明) 历史 2、历史习作 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
18
改革评价机制(举例说明) 历史 3、历史制作 历史制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通过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19
改革评价机制(举例说明) 历史 4、历史调查 历史调查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历史调查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0
改革评价机制(举例说明) 历史 5、考试 历史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1
(5)调整课程管理权限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22
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3
三、部分学科课程设计思路和框架概况
24
必修课程 (两个方面,5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语文 必修课程 (两个方面,5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A阅读与鉴赏 B表达与交流 语文1 语文2 语文3 语文4 语文5
25
选修课(5个系列): 系列1 诗歌与散文 系列2 小说与戏剧 系列3 新闻与传记 系列4 语言文字应用 系列5 文化论著研读
26
1.积累•整合 2.感受•鉴赏 3.思考•领悟 4.应用•拓展 5.发现•创新
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 1.积累•整合 2.感受•鉴赏 3.思考•领悟 4.应用•拓展 5.发现•创新
27
数学 必 修 课 程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必修课程(5个模块) 集合.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 立体几何初步.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 算法初步. 统计. 概率. 数学4 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平面上的向量。 三角恒等变换。 解三角形. 数列. 不等式. 必 修 课 程
28
选 修 课 程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选修课程(4个系列)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 引入.框图. 系列2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 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字的扩充与复 数的应用。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 修 课 程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系列3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29
选 修 课 程 系列4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系列4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30
英语 4 2 4 2 4 2 模块名称 级别 英语11 周学时 学分 七级 英语5 英语4 英语3 六级 英语2 英语1 九级 英语10
必修课程 (10学分) 模块名称 周学时 学分 七级 英语5 4 2 英语4 英语3 六级 英语2 英语1 选修课程(系列Ⅰ) 顺序选修课程 九级 英语11 英语10 英语9 八级 英语8 英语7 英语6 4 2 4 2
31
选修课程 (系列II) 任意选修课 1.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 2.英汉初级笔译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 3.英语应用文写作 4.英语报刊阅读
5英语演讲与辩论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 1.文秘英语 2.科技英语 3.信息技术英语 4.初级旅游英语 5初级经贸英语 选修课程 (系列II) 任意选修课 语言应用类 1.英语文学欣赏入门 2.英语影视欣赏入门 3.英语戏剧与表演入门 4.英语歌曲欣赏 欣赏类
32
物理 必 修 课 程 物理2 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物理1 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必修课程(2个模块) 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物理1 必 修 课 程 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物理2
33
选 修 课 程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电磁现象与规律。 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热现象与规律。
热与生活。 能源与社会发展。 选修2 选 修 课 程 电路与电工。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选修3 力与机械。 热与热机。 选修4 光与光学仪器。 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选修5 电场。 电路。 磁场。 选修6
34
选 修 课 程 电磁感应。 交变电器。 传感器。 选修7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 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8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电磁震荡与电磁波。 光。 相对论。 选修9 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 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选修10
35
化学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1 化学实验基础。 必 修 课 程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2 化学反应与能量。
必修课程(2个模块,总计4学分):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1 化学实验基础。 必 修 课 程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2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36
选 修 课 程 选修课程(6个模块) 化学与健康。 1.化学与生活 生活中的材料。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2.化学与技术
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3.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37
选 修 课 程 化学反应与能量。 4.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数率与化学平衡。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5.有机化学基础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合成多分子化合物。 化学实验基础。 6.实验化学 化学实验探究。
38
生物 细胞的分子组成。 必 细胞的结构。 修 课 细胞的代谢。 程 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生物1 分子与细胞
必修课程(3个模块,每个2学分,18学时) 细胞的分子组成。 必 修 课 程 细胞的结构。 生物1 分子与细胞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39
遗传的细胞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基本规律。 生物的变异。 生物2 遗传与进化 人类遗传病。 生物的进化。 必 修 课 程 植物的激素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种群和群落。 生物3 稳态与环境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的保护。
40
微生物的利用。 酶的应用。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选 修 课 程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生物科学与农业。 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 生物科学与工业。 生物科学与健康。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41
基因工程。 选 修 课 程 克隆技术。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胚胎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生态工程。
42
历史 必 修 课 程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历史I
着重反映人类 社会政治领域 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内容。 必 修 课 程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 制度的建立。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3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历史II 着重反映人类 社会经济和社 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 重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必 修 课 程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新航海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 的调节。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44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历史Ⅲ 着重反映人类 社会思想文化 和科学技术领 域的发展进程 及其重要内容。 必 修 课 程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45
1.梭伦改革 。 2. 商鞅变法。 选 修 课 程 3. 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 王安石变法。 5. 欧洲的宗教改革。 6.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 年俄国农奴改革。 8. 明治维新。 9. 戊戌变法。
46
1.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2.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选 修 课 程 选修 (二) 近代社会 的民主思 想实践 3.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4.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5.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6.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7.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47
选修课程 1.第一次世界大战 。 2. 凡尔塞—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4.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选修(三)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4.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选修课程 5.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6.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 东西方的先哲。 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4. “亚洲觉醒”的先驱。 5. 无产阶级革命家。 6. 杰出的科学家 。
48
选 修 课 程 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 2. 人类起源之谜。 选修(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 3.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4. 玛雅文明的消失。 5.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6. 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 7. 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 1.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2.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选修(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 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49
地理 必 修 课 程 地理1 地理3 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1 必 修 课 程 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2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3
50
选 修 模 块 选修1 宇宙与地球 选修2 海洋地理 选修3 旅游地理 选修4 城乡规划 宇宙。 太阳系和地月系。 地球的演化。
地表形态的变化。 选修1 宇宙与地球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开发。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海洋权益。 选修2 海洋地理 选 修 模 块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与区域发展。 选修3 旅游地理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城乡分布。 城乡规划。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选修4 城乡规划
51
选 修 模 块 选修5 自然灾害 与防治 选修6 环境保护 选修7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 防灾与减灾。 选 修 模 块 环境与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管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图与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 选修7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52
四、高中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势在必行
53
1、基础教育已进入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任务的新的发展阶段。
54
2、我国现行高中课程不能适应这一要求。
55
高中生—— 爱好广泛,兴趣多样,智能多元,个性多异,心灵自由。 高中教育—— 同样的目标,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过程,同样的考试。
56
3、高中课程改革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57
五、几点认识:
58
1、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不是另起炉灶,是批判的继承包容的发展,是“扬弃”,有“扬”也有“弃”。是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过分”的东西, 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是在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推动教育与时俱进。
59
2、进行课改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否则就是失败。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双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第一位的。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首先就是“知识与技能”。新课标没有轻知识、轻“双基”的意思。三维目标是在“双基”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主动、生动、和谐的发展。如果操之过急,走得太急、太远,必然会削弱基础,走过一段后,又再次强调“回到基础”。
60
3、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生动的“启发性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始终应占主要地位。新课改针对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提出要改善学习方式,变学习方式多样化。而“多样化”应该既包括接受性学习、启发性学习、又包括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不能强调一方面,忽视和否定另一方面,不能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不应该用一种学习方式去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内容作普遍要求。
61
4、实现三维目标,是一个渗透过程,不是也不可能在一节课或几节课内立竿见影。三维目标是长期目标,不是短期目标;是隐性目标,不是显性目标;是整体目标,不是局部目标。不可能要求教师在一节课内对实现三维目标面面俱到,如果只在形式上这样做了,只能导致各个目标的落空。
62
5、推进新课改,应该面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实际,尊重几十年来广大教师形成的、积累的、有生命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们必须依靠现有的教师队伍(经过培训、学习、提高)来推进课程改革。不能因为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暂时不适应,就简单的下结论为教师对新课改不胜任、不合格。要让广大教师明白新课改是自己既成事业的延续和提高,而不是望而生畏的翻天覆地的“革命”。
63
六、问题和挑战
64
1、对学校传统的课程组织模式提出了挑战,学校适应起来存在困难,管理和实施中问题较多。
65
2、高中课程内容新、模块多、教材变化大,师资数量、结构和整体结构素质一时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起来难度较大,教与学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66
3、教师培训经费和时间不足,内容与方式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教学需要的场地、设施等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需要,或达不到教学要求。
67
4、考试评价制度,特别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方案改进相对滞后,教与考,学与考脱节,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个性化评价等方面的体系建立还很不完善。
68
5、在一些首次进入新课程的设计领域,如综合实践课,经验不足,条件缺乏,推进缓慢。
69
6、教师编制、实施条件等不到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使这种状况非常突出。
70
谢谢大家! ——成都石室中学 王明宪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