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從「點、線、面」建立自我完善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從「點、線、面」建立自我完善文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從「點、線、面」建立自我完善文化

2 分享大綱: 學校簡介 學校的自評理念 學校自評工作的發展過程 管理與組織範疇的自評 學與教範疇的自評 校風及學生支援範疇的自評
整體推行成果及總結

3 學校簡介: 2002 年 9 月創辦,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 學校發展的總目標:裝備學生面對未來(FUTURE)世界。 Fast
Unique Threatening - crisis Unbound - globalization Rambling - extending irregularly Electronic

4 SFCC is committed to nurturing our students to be Self-motivated in learning, Fluent in Eng & PTH, Creative, and Character-driven. 孫方中書院致力培育學 生成為 主動學習、 具良好語文能力、 有創意及 具良好品格 的新一代。

5 信 念 每個學生都具多元潛能,能透過不同的學習經歷得以發掘、強化及拓展。

6 信 念 每個學生都滿有求知熱誠,能貫徹終身學習。

7 信 念 每個學生都能從全面的普通話授課及英語培訓,提升兩文三語的能力。

8 基本策略 多彼此關懷欣賞,勿互相挑剔謾罵。 多稱讚良好品德,勿褒獎浮誇表現。 多誘發內在動機,勿依靠外在權威。

9 老師主動關懷及支援學生

10 創造機會讓學生「當主角」。

11 團隊的三大原則: 目標一致,同心合力:協作的基本要求 賦權承責,發揮所長:工作分配的背後信念 檢討得失,重整策略:不斷反思才能精益求精

12 學校整體的自評理念: 內化「策劃  監察  評估  反思  回饋」的工作範式 策劃 監察 回饋 工作範式 反思 評估

13 學校整體的自評理念: 以「點、線、面」的策略推動自評 「點」:學科與行政組別 「線」:學與教部、學生成長與支援部
「面」:學校自評委員會及教師發展

14

15 學校的自評工作發展過程: 成立「學校自評及校政委員」,統籌自評工作。 加強校長和老師對自評的理念、方法和跟進的認識。例如:
參加「校長學與教領導效能」培訓計劃,校長和老師以學員身份與內地專家到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宣基中學和廖寶珊中學學習重點視學。 參與「內地與香港中國語文教師交流與協作計劃」,讓中文科老師學習共同備課和觀課。 推薦教務主任接受外評的培訓,並安排她在受訓後與全體老師分享經驗和主持自評工作坊。

16 校本教師工作坊:學校自評 校內舉行科本的自評分享會 校內舉行行政組別自評分享會 校內舉行全體教師的自評分享會 接受教統局的重點視學 接受教統局的校外評核 鞏固根基,深化自評。

17 管理與組織的自評方法與工具: 常規性: 持分者問卷 (每年 1 次) 校長評鑑表 (每年 1 次) 老師考績表 (每年 1 次)
每月財政報表 (每月 1 次) 學校自評及校政委員會議 (每年 5 次) 周年檢討大會 (每年 1 次) 非常規性: 開放校園,引入校外人士的專業意見。

18 引入校外人士的評核或專業意見: 參加由香港教育學院莫慕貞教授主導的「香港中學生自主學習研究」
參加語常會為期兩年半的「在香港中小學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所需之條件」研究計畫 參與內地與香港中國語文教師協作計劃,獲派國內特級教師駐校半年,協助中文科老師設計校本課程、進行觀課及參予共同備課等。 經常接待友校或內地學校,在不同科目進行觀課和評課。 參加 PISA 研究計劃

19 周年檢討大會: 學校自評及校政委員會統籌收集和整理數據。 全體老師分成 6-7人一組,討論週年計劃的成效與不足,並把建議以書面形式交回。
由教職員發展組主任整理,把初稿以電郵形式向全體老師發佈,徵集、補充與修訂。

20 收集意見後再撰寫報告,並交學校自評及校政委員討論,釐訂來年的關注事項及發展計劃。各行政組別及科組在周年計劃內配合。
再以電郵向全體老師諮詢,並在教職員會議通過。 提交校董會討論及通過。

21 全年主題 學習重方略 立品講禮規

22 學與教部的自評: 由 年開始,增設學習領域統籌人一職,落實點、線、面的理念。

23 點 (學科) 線 (學習領域統籌人) 面 (教務組) 架構由平面轉到立體化 賦權承責

24 學與教部的自評方法: 科務會議 (每年5次,開學前1次,每次測考後) 討論和分析各班學生在該科的學習情況,作出合宜的建議和調適。
教務會議 (每年5次,開學前1次,每次測考後) 討論和分析學生的整體的學習情況,作出合宜的建議和調適。

25 學與教部的自評工具: 持分者問卷 (每年1次,2-3 月間進行) 學科校內成績統計表 (每年4次,每次測考後)
學生校內成績進步分析表 (每年2次,考試後) 學生校外考試成績 觀課紀錄表 作業檢查表

26

27 學與教部自評的反思與回饋例子: 教務架構及權責: 增強學習領域統籌人的權責 課程安排: 初中運用兩套的英文課本及考卷

28 學生學習: 摘錄筆記及技巧 協作學習 思考方法 評估分數安排: 增加平時分的百分比至30% 初中主科增設120分的擬卷設計

29 校風及學生支援部的自評 各「校風及學生支援部」內組別配合每年的關注事項,並以「學生當主角」和「啟發潛能教育」計劃為經緯,秉承校訓,擬定每年的工作計劃。 定期舉行聯席會議,進行中期檢討及全年檢討,協調本年及展望來年的校風及學生支援工作的方向及策略。

30 校風及學生支援部的自評方法: 「學生情意發展」聯席會議 (每年2次) 班主任會議 個案會議 學生的十大品格評估 家長或「街坊」的意見

31 校風及學生支援部的自評工具: 持分者問卷 (每年1次,2-3 月間進行) 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 (每年1次,2-3 月間進行)
學生在家狀況調查表 (每年1次,家長日前進行) 個別項目 / 計劃的問卷調查 學生的獎懲紀錄 學生的考勤紀錄 學生的操行紀錄 社工周年報告

32 學生支援部自評的反思與回饋例子: 訓輔合一: 訓導與輔導組合併為學生成長支援組。 設立分級學生支援制度。 加強品德教育:
定期檢視和修訂校規,期間參考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加強學生改過向善動機。 落實功過相抵機制。 德育及教育公民組統籌,逢周三班主任節安排時事專題討論。

33 幫助新生建立歸屬感: 為中一新生安排為期兩周的中一迎新營。 編制「新生攻略」小冊子。 新生茶座。 課外活動時間的重新安排: 逢周五 2:50 – 4:00pm 舉行。

34 適切的課外活動支援: 課外活動多元化,涵蓋體育、藝術、興趣、及社會服務等範疇 、課後及周六舉行 社聯會讓學生協助學校推動及發展課外活動
校本課後學習支援,對有需要學生提供經濟支援

35 自評整體推行成果 學生當主角

36 基本理念: 賦權:賦予學生合理權力 展能: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承責:要求學生承擔責任 發揮:發揮學生自身的潛能。

37 部署方法: 點 以學生組織培訓各領域的重點人材 線 讓學生組織成為學生榜樣,讓各級學生仿效 面
讓全級學生參與各項校政決策,全面讓學生成為學校的主人。

38 學生分享 概要: 分享學校自評文化如何融入學生層面,讓學 生於工作及籌畫活動時,也體現自評文化。 代表: 推廣及接待領袖生首席學生
紀律領袖生代表

39 自評整體推行成果

40 外評報告對學校的肯定 學校高瞻遠矚,貫徹「點 – 線 – 面」的策略部署,促進反思和自我完善文化,以清晰和具共識的目標,適切的配套支援,體現於推動學校持續發展和問責,整體成效斐然。(p.5)。 學校的三年發展計劃務本而不失前瞻性,聚焦於提升學生兩文三語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強化教師團隊的專業效能、發展高中課程和有效的自評機制等,按優次排列,貫徹辦學宗旨,反映具發展性的舖排,相互呼聲扣連,盡顯心思。(p.6)

41 外評報告對學校的肯定 校長得法團校董會信賴,對教育有抱負、具識見、重溝通、謀共識,能貫徹全校性工作原則,以勤奮、專業、務實、誠摯、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協同學校的骨幹主管人員,有效發集體領導的能量,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推動學校戮力自強奮進。(p.7) 學校重視協作學習,銳意透過不同學習經歷,發展學生的多元潛能,著意鞏固及發展學生的語文和思維能力,協助學生建立主動學習和自學習慣,讓他們能實踐終身學習,整體成效可喜。(p.10)

42 外評報告對學校的肯定 教師具良好專業知識,對學生友善、教學態度認真,講解清晰及有條理,能善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又著意為學生安排協作學習的機會,如分組討論等,能有效促進朋輩互動。(p.12) 各學生成長支援相關組別協力統籌推動學生成長支援的工作,合作無間、目標明確、分工清晰,加上良好的溝通、協調、支援的機制,成效漸見,學生整體表現良好的品德。…學生亦不負眾望,整體表現可嘉。(p.14)

43 外評報告對學校的肯定 學生大都能知禮守規、自律自重、尊敬師長、對人友善、喜愛校園生活,言行流露自信,持正面價值觀,其中以「司儀隊」及「領袖生」尤為突出,能充分表現以服務學校為榮而感到自豪。(p.18) 學生在普通話相關的比賽和推廣活動,表現優異,成績堪稱彪炳。 (p.18)

44 總結

45 有效推行自評的要素 目標一致,同心合力。 賦權承責,發揮所長。 檢討得失,重整策略。 廣開言路,強化溝通,提高透明度,增強歸屬感。

46 謝謝!


Download ppt "從「點、線、面」建立自我完善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