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客家文化的內涵與傳播 潘朝陽 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臺灣師大東亞系、地理系教授 臺灣師大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客家文化的內涵與傳播 潘朝陽 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臺灣師大東亞系、地理系教授 臺灣師大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客家文化的內涵與傳播 潘朝陽 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臺灣師大東亞系、地理系教授 臺灣師大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客家文化的內涵與傳播 潘朝陽 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臺灣師大東亞系、地理系教授 臺灣師大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 壹 客家族群的源起 一 客家源流 綜合學者的研究,「客家人」是千年以來漢族系長期由北方南下的一支,其形成與再遷徒,約於宋元迄於明清時期。
一 客家源流 綜合學者的研究,「客家人」是千年以來漢族系長期由北方南下的一支,其形成與再遷徒,約於宋元迄於明清時期。 早期有關客家源流的說法,以羅香林的「中原人士五次南遷」說為最有名。

3 羅氏以為:客家先民自北南遷-- 第一時期係以「五胡亂華」為背景的東晉至隋唐時期;近者遷於穎、淮、汝三水之間,遠者達於贛中地方。 第二時期為「黃巢之亂」為背景的唐末至北宋初時期;近者到達贛東、贛南等地,遠者已達於廣東的惠州、韶關一帶以及福建的寧化、汀州、上杭、永定等地; 第三階段為以「宋室南渡」、「元人南侵」為背景的南宋至明初時期,廣東的客家大約即於此時開始興盛。 第四時期是清康熙中葉至乾嘉之際( A.D.);因客家地區人口自然膨脹而再次遷移,其範圍包含川、湘、贛等省以及廣東濱海各縣、海南島乃至臺灣等地。 第五時期為同治以降,復因廣東沿海地區客家人口增長、土客對立,而引起當地客家人向平原和城市的遷移活動。

4 上海華東師大王東教授則明確指出: ⊙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由不同時期的客家先民遷入贛南、閩西、粵東北所謂客家的「大本營」為基本前提,並在此完成其語言文化的特色;其形成的期限應是從南宋末年元代初年到明代中後期。 ⊙蓋從宋末元代以後,中國歷史上北方人民大規模的南遷運動基本已經終止;而從明代中後期以降,由大本營遷出的「客家人」大抵保留客家民系的基本語言文化特色,並與周邊其他民系維持語言文化明顯有別的互動關係。 因此,當「客家」成為一項命題時,除了客家特定的語言、習俗外,也與「中原南下」的歷史記憶、「長期遷徙」的集體經驗、「傍山而居」的族群記註,以及與其他族系密切的互動連繫在一起。

5 二 為什麼稱為「客家」? ⊙長期遷移是「客家人」之所以為被稱為「客家」的重要背景。
二 為什麼稱為「客家」? ⊙長期遷移是「客家人」之所以為被稱為「客家」的重要背景。 ⊙王東認為:所謂「客家」應是與土著或較早遷入的漢人如贛人、廣府人、閩南人等的相對用詞。 ⊙明代中期以後,贛南、閩西、粵東大本營地區的客家人向外遷移者日盛,原先由閩南人稱呼他們為「客家人」的用法,也成為周邊其他民系對客家人的通稱。 ⊙由於對自身族群長期遷移歷史經驗的體認,「客家人」後來也成為客家人的自我稱謂。 ⊙有一首在客家地區流傳廣遠的〈流遷詩〉正反映了客家人對其族系遷移特性的體認: 人稟乾坤志四方,任君隨處立綱常; 年深異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6 三 客家形成的基本條件 其一,客家語言。 其二,源自贛南、閩西、粵東等原鄉的歷史記憶、民俗宗教、 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等人文傳統和文化特色。
⊙由北方南遷的漢人,為何只有這支群體被稱為「客家人」?他們與其他南下的漢人民系有何不同? ⊙客家民系形成的基本條件至少包含三大部份: 其一,客家語言。 其二,源自贛南、閩西、粵東等原鄉的歷史記憶、民俗宗教、 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等人文傳統和文化特色。 其三,習於遷徙、堅苦耐勞、善於適應環境、重視文教並發展 多元族際關係的族群屬性。

7 四 客家文化的內涵 一、以拓荒種植為基礎的農耕文明 二、以家族集居為社會土壤 三、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質 1.質樸無華的風格。 2.務實避虛的精神。 3.返本追源的心靈。

8 客家人的祠堂-永定李氏大宗祠

9 山上多梯田,河流急淺的閩西客家村落

10 福建南靖縣客家人的生活環境

11 福建南靖縣客家人的生活環境

12 五 客家族群的再遷徙 1. 由山陬到海濱: ⊙宋元以降在贛南、閩西、粵東形成客家民系。
五 客家族群的再遷徙 1. 由山陬到海濱: ⊙宋元以降在贛南、閩西、粵東形成客家民系。 ⊙明清以降客家人再度大遷徙,並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地理格局--從江西、福建遷入粵北和桂北, ⊙明初以降,客家人的遷徙範圍就已從山區、谷地延伸到沿海地區。

13 ﹝例子﹞永定吳氏宗族的南下與西遷 永定吳文順客家宗族的個案,提供一個明代初期由官府主導,將閩西永定客家宗族經海路遷入合浦的事例。 入清以後,經由海路移入合浦的客家人更多。也是因為清廷實行招墾政策,吸引客家人大量移入粵西、桂南地區。

14 (1)吳宣:吳氏江南始祖由四川下江西 (後晉天福元年(936A.D.)
按吳氏族譜唐末泰伯第71世孫吳宣 幼時由虔州(今贛州)隨父任官而入蜀,籍於閬州 後為避禍,率領妻子兒孫自蜀順流而下,遷居江西撫州 五代十國全圖

15 (2)所以為「客」:吳氏始遷閩西 1)吳氏的客家始祖:吳宥 南豐 寧化 龍岩 永定 福 建 路

16 吳宣後裔所以成為 「客家」與其次孫 吳宥早在北宋時期, 已經由江西南下遷入 閩西寧化、龍岩等地 次子坤二又遷居 上杭縣安豐鄉武溪
(後屬永定縣) 後人亦散居 粵東大埔、梅縣等客 家地區定居繁衍。奠 定其成為「客家」的 基礎。 臨川 南豐 寧化 龍岩 永定 梅州 大埔

17 永定 廣 東

18 2 遷移海外 華人是一支勇於遷移的民族,遷移範圍由大陸擴及於海外。 漢唐以降,東南沿岸人民或逐海貿之利、或求避禍亡命而渡海遷移。
2 遷移海外 華人是一支勇於遷移的民族,遷移範圍由大陸擴及於海外。 漢唐以降,東南沿岸人民或逐海貿之利、或求避禍亡命而渡海遷移。 即使在明清實施海禁的時期亦未中止;明中葉以後搭上近代西方所主導「大航海時代」的歷史巨輪,其遷渡海外,更甚於前。 客家人華人海洋移民中極具代表性的族群。其移民東南亞至少有數百年以上的歷史。

19

20 ◎ 客家人移民東南亞概可分以下幾個時期: 1)自明代中葉至明清鼎革之際:葡、荷勢力東來,西班牙人開闢太平洋航線,海貿獲利甚大,遂吸引部份原居山區的客家人順江而下從事海貿,來往於南洋,而與當時世界海洋移民的潮流相匯合。 2)康熙年間至鴉片戰爭前:歐人殖民東南亞對華工人力需求的擴大。乾隆時期,嘉應客家人羅芳伯在印尼建立蘭芳公司擁有二萬民成員,堪為此時期代表。 3)鴉片戰爭爆發迄於國共內戰以後:十九世紀下半葉創建吉隆坡的葉亞來,以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聞名於東南亞的富商兼朝廷顯貴張弼士,皆此一時期活躍於東南亞的客家代表人物。

21 蘭芳大總制共和國 羅芳伯(1738年—1795年),出生於廣東省梅縣。原名芳 柏。乾隆三十七年,即公元1772年十月間,羅芳伯因鄉 試不第,便「乃懷壯遊之志」,與百餘名親戚朋友經虎 門出海,來到加里曼丹島。 最早羅芳伯以教書爲業,但是因為羅芳伯文化背景高、有膽識並懂武術,不但能夠團結華人,又能與當地土人合作,深受當地土著以及華僑的擁戴。 羅芳伯因為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出眾的組織才能,在坤甸一帶華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所以被各地搞同鄉會的人推舉為領袖。

22 1777年,羅芳柏根據當地人民的意見,以東萬律爲首府,着手建立蘭芳公司,並組織蘭芳大總制共和國。羅芳伯被稱「大唐總長」。
羅芳伯在任內期間,領導人民改進農耕技術、並且擴大礦產的開採,發展交通事業,同時創辦學校,建立全民皆兵,組織青壯年參加軍事訓練,平時務工、務農、經商,戰時集結打仗,並設有兵工廠,製造槍炮,建立鞏固的防務,並且與中國有貿易上的往來。 當時婆羅洲島上不但有七個採礦公司之間互相爭鬥,外部又有爪哇島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入侵。 羅芳伯積極聯絡蘇丹和當地土著頭人,成立華人與當地民衆相結合的軍隊,兩次擊退荷蘭軍隊,取得了東萬律的管轄權。

23

24 蘭芳大總製成立19年(1795年) 後,羅芳伯因病在坤甸逝世, 終年58歲,臨終前他推薦有功 績的江戊伯繼任,保證了政局 的平穩。
此後還有7人先後擔任過這個職務。 1886年,這個在異域建立起來 的華人小國,遭到荷蘭殖民主 義侵略軍的進攻。 蘭芳大總製全體民眾進行了頑強的 抵抗,最終因武器太差而遭到 失敗,這個華人小國也不幸滅 亡。

25 “蘭芳”共存在了110年。但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後,荷蘭才正式宣佈對蘭芳地區的佔領。

26 張弼士及其故居 張弼士(1841—1916年),1841年生於廣東大埔縣。16歲渡海到印尼的雅加達(原稱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曾當過幫工,開過商行,采過錫礦,成為當時海外華僑中首屈一指的巨富。 從此,他亦商亦官,走上仕途。先後任清 廷駐檳榔嶼領事、新加坡總領事等職。為 了振興祖國工業,他先後投資興辦粵漢鐵 路、廣三鐵路等,並創辦山東煙臺張裕釀 酒公司。 1898年間,他集資在巴城、亞齊辦了兩家 遠洋航運公司。

27 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是吉隆坡的開埠功臣。
清咸豐四年(1854年),17歲的葉亞來跟隨同鄉,前往南洋做苦力。很快贏得礦場主管信任而管理礦業。 因表現出色,便從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劉壬光手中接過棒子,協助管理吉隆坡,他也被稱為「吉隆坡王」。 1866-1870年吉隆坡陷入內戰,3年的戰爭使吉隆坡變成廢墟,葉亞來慘遭盟友背叛,幾經辛苦才成功光復吉隆坡。 葉亞來向英商和新加坡、馬六甲華商借貸,以維持礦業生產,當時的借貸繳付高達18至20%的利息。 1873年3月光復勝利後,葉亞來成為吉隆坡最高領導人,被稱為「吉隆坡王」。 1879年,葉亞來一躍成為吉隆坡首富。葉亞來領導吉隆坡直到1880年還政於英殖民政府為止。 葉亞來(1837年-1885年)原籍中國廣東惠陽客家人 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是吉隆坡的開埠功臣。

28 北臺文教重鎮胡焯猷(明志書院創辦人)家族故居

29 福建永定客家胡文虎(虎標萬金油)家族土樓

30 客家人跨越海洋、冒險犯難而在馬來西亞的沙巴州有了重要的歷史地位。下圖為沙巴客家人王氏家族影像。
客家祠堂是客家人生活的重心。下圖為馬來西亞客家人的曾氏祠堂。正中央供奉了歷代祖先的牌位,前方則有開拓者曾萬貫和妻子的牌位。

31 貳 全球分布的概況 1.大陸各省 據大陸學者張衛東以1982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為基礎的統計,大陸各省客家人口約為 萬人,占全國漢族的4.3%,集中於贛南、閩西、粵東。 2.香港 香港地區的客家人多在康、雍、乾時期從閩西、粵東移入,主要分布在新界地區,在1911年時約有6萬多人佔當時全港人口的15%;至 期間,則約有60萬人,只佔全港人口的8-9%。 3.臺灣 臺灣的客家人,最早雖可溯源自明鄭時期即已移入,但清康熙以降才有較大規模的移民,主要係來自嘉應、惠州、潮州、汀州、漳州等地。據2004年的統計,全臺約有440萬客家人口,占全臺人口的19.5%,多集中於桃園、新竹、苗栗等縣,其中臺北市也有50萬客家人口。

32 4.海外分布概況 目前分布在海外的客家人約有400多萬。其中亞洲最多,約有350多萬;次為美洲,約有40多萬;其餘則分布在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總共約14萬。 亞洲:350多萬 印尼──120萬 馬來西亞──100萬 泰國──60萬 新加坡──50萬 越南──5萬 緬甸──2.7萬 印度──2.2萬 日本──1萬

33 參 客家移民臺灣 1.明鄭以降閩西粵東的客家人大量移民至臺灣。 2.客家先民從福建、廣東各港口乘船渡臺灣海峽到臺灣西海岸的各河口港上岸。
3.因為閩南人先來臺灣,所以客家人只好到丘陵、臺地區域落腳。 4.主要分布在北部桃竹苗臺地丘陵區和南部的高屏區。

34

35

36 大湖原屬泰雅族的聚落和獵場,原本生長著茂盛的樟樹林,清朝中葉,國際樟腦業發達,吸引廣大的客家移民移墾大湖
日據時期,大湖為激烈抗日的重要地區, 設有「昭忠塔」紀念當地客家英雄人物羅福星 羅氏曾至廣州參加黃花崗之役,後至南洋從事僑教。 民國元年(1912)奉孫中山先生指示返回苗栗成立「同盟會支部」 密圖號召同志武力推翻日本統治,可惜事洩被日人絞死。

37 客家人入墾之前的西湖溪流域

38 苗栗縣的自然環境

39 清代漢人拓墾進程示意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例 ★康熙時期 ●雍正時期
◎ 乾隆時期 ▲嘉慶時期 ◆道光時期 ★咸豐時期 ▼同治時期 ●光緒時期 ▼★

40 圖例 ●西湖 ●銅鑼 ●三義 西湖、銅鑼、三義宗祠分布圖

41 ◎源自贛南、閩西、粵東等原鄉的歷史記憶、民俗宗教、 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等人文傳統和文化特色。
客家人的基本條件: ◎客家語言。 ◎源自贛南、閩西、粵東等原鄉的歷史記憶、民俗宗教、 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等人文傳統和文化特色。 ◎習於遷徙、堅苦耐勞、善於適應環境、重視文教並發展 多元族際關係的族群屬性。 客家人 ──遷徙而不忘本,傳承而求相容; ── 從山谷到沿海,從內地到海外; ──客家是一個跨海聯陸的網絡,可大可久,互持相成。

42 謝 謝 聆 聽 !


Download ppt "客家文化的內涵與傳播 潘朝陽 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臺灣師大東亞系、地理系教授 臺灣師大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