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单元六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单元六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单元六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

2 内容概要 6.1 基本概念 6.2 设计原则 6.3 设计步骤和方法 6.4 设计案例 6.5 安装施工原则 6.6 安装施工技术

3 6.1 基本概念 1.概念 水平子系统指从工作区信息插座至楼层管理间(FD-TO)的部分,在GB50311国家标准中称为配线子系统,以往资料中也称水平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一般在同一个楼层上,是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到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 2.布线方式 1)暗埋管布线方式 暗埋管布线方式是将各种穿线管提前预埋设或者浇筑在建筑物的隔墙、立柱、楼板或地面中,然后穿线的布线方式。 2)桥架布线方式 桥架布线方式是将支撑缆线的金属桥架安装在建筑物楼道或者吊顶等区域,在桥架中再集中安装各种缆线的布线方式。桥架布线方式具有集中布线和管理缆线的优点。 3)地面敷设布线方式 地面敷设布线方式是先在地面铺设线槽,然后把缆线安装在线槽中的布线方式。一般应用在机房,需要铺设抗静电地板。

4 6.2 设计原则 1.性价比最高原则 2.预埋管原则 3.水平缆线最短原则
水平子系统范围广、布线长、材料用量大,对工程总造价和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 2.预埋管原则 认真分析布线路由和距离,确定缆线的走向和位置。新建建筑物优先考虑在建筑物梁和立柱中预埋穿线管,旧楼改造或者装修时考虑在墙面刻槽埋管或者墙面明装线槽。 3.水平缆线最短原则 为了保证水平缆线最短原则,一般把楼层管理间设置在信息点居中的房间,保证水平缆线最短。对于楼道长度超过100米的楼层,或者信息点比较密集时,可以在同一层设置多个管理间,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降低施工难度。

5 4.水平缆线最长原则 5.避让强电原则 6.地面无障碍原则
按照GB50311国家标准规定,铜缆双绞线电缆的信道长度不超过100米,水平缆线长度一般不超过90米。因此在前期设计时,水平缆线最长不宜超过90米。 5.避让强电原则 一般尽量避免水平缆线与36伏以上强电供电线路平行走线。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一般原则为网络布线避让强电布线。 6.地面无障碍原则 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坚持地面无障碍原则。一般考虑在吊顶上布线,楼板和墙面预埋布线等。对于管理间和设备间等需要大量地面布线的场合,可以增加抗静电地板,在地板下布线。

6 6.3 设计步骤和方法 1.需求分析 2.技术交流 3.阅读建筑物图纸 需求分析 技术交流 阅读建筑物图纸 规划和设计
完成材料规格和数量统计表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涉及布线距离、布线路径、布线方式、避让强电和材料的选择等,对后续水平子系统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也直接影响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工期,甚至影响最终工程造价。 2.技术交流 不仅要与技术负责人交流,也要与项目或者行政负责人进行交流。重点了解每个信息点路径上的电路、水路、气路和电器设备的安装位置等详细信息。并做书面记录。 3.阅读建筑物图纸 重点掌握在综合布线路径上的电器设备、电源插座、暗埋管线等。在阅读图纸时,进行记录或者标记,正确处理水平子系统布线与电路、水路、气路和电器设备的直接交叉或者路径冲突问题。

7 4.规划和设计 1)拓扑结构——星型结构 水平布线子系统为星型结构,如上图所示。每个信息点都必须通过一根独立的缆线与楼层管理间的配线架连接,然后通过跳线与交换机连接。 图6-1 水平子系统拓扑结构

8 2)布线距离规定 图6-2 水平电缆和信道长度 (1)在电缆水平子系统中,信道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其中水平电缆长度不大于90m,一端工作区设备连接跳线不大于5m,另一端设备间(电信间)的跳线不大于5m。 (2)信道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 (3)建筑物或建筑群配线设备之间(FD与BD、FD与CD、BD与BD、BD与CD之间)组成的信道出现4个连接器件时,主干缆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5m。

9 3)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长度的计算 对于商用建筑物或公共区域大开间的办公楼、综合楼等的场地,由于其使用对象数量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等因素,宜按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12个工作区所需的8位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可按表6-1选用,也可按下式计算。 表6-1 各段缆线长度限值 电缆总长度(m) 水平布线电缆H(m) 工作区电缆w(m) 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D(m) 100 90 5 99 85 9 98 80 13 97 75 17 70 22 C=(102-H)/ W=C-5 式中 C=W+D——工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之和; D——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总长度; 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且W≤22m; H——水平电缆的长度

10 4)CP集合点的设置 如果在水平布线系统施工中,需要增加CP集合点时,同一个水平电缆上只允许一个CP集合点,而且CP集合点与FD配线架之间水平线缆的长度应大于15m。 5)线缆布放根数 在水平布线系统中,缆线必须安装在线槽或者线管内。 在建筑物墙或者地面内暗埋布线时,一般选择线管,不允许使用线槽。 在建筑物墙面明装布线时,一般选择线槽,很少使用线管。 在楼道或者吊顶上长距离集中布线时,一般选择桥架。 选择线槽时,建议宽高之比为2:1,这样布出的线槽较为美观、大方。 选择线管时,建议使用满足布线根数需要的最小直径线管,这样能够降低布线成本。 缆线布放在管与线槽内的管径与截面利用率,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缆线做不同的选择。

11 表6-2 线槽规格型号与容纳双绞线最多条数表 线槽/桥架类型 线槽/桥架规格/mm 容纳双绞线最多条数 截面利用率 Pvc 20×10 2
表6-2 线槽规格型号与容纳双绞线最多条数表 线槽/桥架类型 线槽/桥架规格/mm 容纳双绞线最多条数 截面利用率 Pvc 20×10 2 30% 25×12.5 4 30×16 7 39×18 12 金属、pvc 50×25 18 60×22 23 75×50 40 80×50 50 100×50 60 100×80 80 150×75 100 200×100 150

12 表6-3 线管规格型号与容纳双绞线最多条数表 线管类型 线管规格/mm 容纳双绞线最多条数 截面利用率 Pvc、金属 16 2 30% Pvc 20 3 25 5 32 7 40 11 50 15 63 23 80 30 100

13 常规通用线槽(管)内布放线缆的最大条数也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和选择。
(1)缆线面积计算 网络双绞线按照线芯数量分,有4对,25对,50对等多种规格,按照用途分有屏蔽和非屏蔽等多种规格。但是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最常见和应用最多的是4对双绞线,下面按照外径6mm计算双绞线的截面积。 S=d2×3.14/4=62×3.14/4=28.26 式中 S---表示双绞线截面积; d---表示双绞线直径。 (2)线管截面积计算 线管规格一般用线管的外径表示,线管内布线容积截面积应该按照线管的内直径计算,以管径25mmPVC管为例,管壁厚1mm,管内部直径为23mm,其截面积计算如下: S=d2×3.14/4=232×3.14/4= 式中 S---表示线管截面积; d---表示线管的内直径。

14 (3)线槽截面积计算 (4)容纳双绞线最多数量计算
线槽规格一般用线槽的外部长度和宽度表示,线槽内布线容积截面积计算按照线槽的内部长和宽计算,以40×20线槽为例,线槽壁厚1mm,线槽内部长38mm,宽18mm,其截面积计算如下: S=L×W=38×18=684 式中 S---表示线管截面积; L---表示线槽内部长度; W---表示线槽内部宽度。 (4)容纳双绞线最多数量计算 布线标准规定,一般线槽(管)内允许穿线的最大面积70%,同时考虑线缆之间的间隙和拐弯等因素,考虑浪费空间40-50%。因此容纳双绞线根数计算公式如下: N=槽(管)截面积×70%×(40-50%)/线缆截面积 其中: N--表示容纳双绞线最多数量; 70%表示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空间; 40%-50%表示线缆之间浪费的空间。

15 例1: 30×16线槽容纳双绞线最多数量计算如下: N=线槽截面积×70%×50%/线缆截面积
=(28×14)×70%×50%/(62×3.14/4) =10根 说明:上述计算的是使用30×16PVC线槽铺设网线时,槽内容纳网线的数量。 具体计算分解如下: 30×16线槽的截面积是:长×宽=28×14=392平方mm; 70%是布线允许的使用空间; 50%是线缆之间的空隙浪费的空间; 线缆的直径D为6mm,它的截面积是:∏D2/4=62×3.14/4=28.26。

16 例2: Φ40 PVC线管容纳双绞线最多数量计算如下: N=线管截面积×70%×40%/线缆截面积
=(36.6×36.6×3.14/4)×70%×40%/(6×6×3.14/4) =10.4根 说明:上述计算的是使用Φ40PVC线管铺设网线时,管内容纳网线的数量是10根。 具体计算分解如下: Φ40PVC线管的截面积是:∏D2/4=36.6×36.6×3.14/4= 平方mm; 70%是布线允许的使用空间; 40%是线缆之间的空隙浪费的空间; 线缆的直径D为6mm,它的截面积是:∏D2/4=62×3.14/4=28.26。

17 6)布线弯曲半径要求 布线中如果不能满足最低弯曲半径要求,双绞线电缆的缠绕节距会发生变化,严重时,电缆可能会损坏,直接影响电缆的传输性能。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8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mm; (5)光缆容许的最小曲率半径在施工时应当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施工完毕应当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18 其它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缆和室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倍。线管允许的弯曲半径,见表6-4。
表6-4管线敷设允许的弯曲半径 缆线类型 弯曲半径(mm)/倍 4对非屏蔽电缆 不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 4对屏蔽电缆 不小于电缆外径的8倍 大对数主干电缆 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 2芯或4芯室内光缆 >25mm 其它芯数和主干室内光缆 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 室外光缆、电缆 不小于缆线外径的20倍 注:当缆线采用电缆桥架布放时,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300mm。 布线施工中穿线和拉线时缆线拐弯曲率半径往往是最小的,一个不符合曲率半径的拐弯经常会破坏整段缆线的内部物理结构,甚至严重影响永久链路的传输性能,在竣工测试中,永久链路会有多项测试指标不合格,而且这种影响经常是永久性的,无法恢复的。

19 在布线施工拉线过程中,缆线宜与管中心线尽量相同,如图6-3所示,以现场允许的最小角度按照A方向或者B方向拉线,保证缆线没有拐弯,保持整段缆线的曲率半径比较大,这样不仅施工轻松,而且能够避免缆线护套和内部结构的破坏。 在布线施工拉线过程中,缆线不要与管口形成90度拉线,如图6-4所示,这样就在管口形成了1个90度直角的拐弯,不仅施工拉线困难费力,而且容易造成缆线护套和内部结构的破坏。 图6-3 正确拉线方向 图6-4 错误拉线方向

20 7)网络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 在水平子系统中,经常出现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布线的情况,为了减少电力电缆电磁场对网络系统的影响,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接近布线时,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GB 国家标准规定的间距应符合表6-5的规定。 表6-5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 类别 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 最小间距(mm) 380V以下电力电缆<2kV·A 与缆线平行敷设 13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70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① 10① 380V电力电缆2~5kV·A 300 150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② 80 380V电力电缆>5kV·A 600

21 8)缆线与电力设备的间距 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为了减少电器设备电磁场对网络系统的影响,综合布线电缆与这些设备布线时,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GB 国家标准规定的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的最小净距宜符合表6-6的规定。 表6-6综合布线缆线与电气设备的最小净距 名称 最小净距(m) 配电箱 1 电梯机房 2 变电室 空调机房

22 9)缆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10)其他电器防护接地 表6-7 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其它管线 平行净距(mm)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给水管 150 压缩空气管 热力管(不包封) 500 热力管(包封) 煤气管 10)其他电器防护接地 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符合相关规定。

23 11)缆线暗埋设计 同层暗埋管 跨层暗埋管 地面暗埋管 图6-5水平子系统跨层暗埋管示意图

24 水平子系统缆线的路径,在新建筑物设计时宜采取暗埋管线。暗管的转弯角度应不小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 建筑物暗埋管路径一般有三种做法,分别是同层暗埋管、跨层暗埋管和地面暗埋管。 第一种同层暗埋管,从信息插座处隔墙向上垂直埋管到横梁或者楼板,然后在横梁或楼板内水平埋管到楼道出口,最后引入楼道桥架。如图6-7所示。 第二种跨层暗埋管,从信息插座处隔墙向下垂直埋管到横梁或者楼板,然后在横梁或楼板内水平埋管到下一层楼道出口,最后引入楼道桥架。如图6-8中TO-2信息插座所示。二层信息点对应的管理间机柜不在二层,而是在一层。 第三种地面暗埋管,从信息插座处隔墙向下垂直埋管到地面,然后在地下水平埋管到一层管理间出口。如图6-8中TO-1信息插座所示,这种暗埋管方式只适合建筑物一层。

25 12)缆线的明装设计 图6-6 住宅楼水平子系统布线示意图 图6-7 PVC线槽外形图

26 住宅楼、老式办公楼、厂房进行改造或者需要增加网络布线系统时,一般采取明装布线方式。住宅楼增加网络布线常见的做法是,将机柜安装在每个单元的中间楼层,然后沿墙面安装PVC线槽到每户门上方墙面固定插座,如图6-9所示。使用线槽外观美观,施工方便,但是安全性比较差,使用线管安全性比较好。 在已经入住的住宅楼需要增加信息插座时,一般设计在楼道,位于入户门上方。这是因为每个住户家里的布局和装饰结构不同,进入室内施工不方便。

27 13)材料规格和数量统计表 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材料的概算是指根据施工图纸核算材料使用数量,然后计算造价,这就要求我们熟悉施工图纸,掌握定额。本节主要介绍如何对材料进行计算。 对于水平子系统材料的计算,我们首先确定施工使用布线材料类型,列出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统计表主要是针对某个项目分别列出了各层使用的材料的名称,对数量进行统计,避免计算材料时漏项,方便材料的核算。 我们以图6-6为例简述材料计算方法: 从图6-6示意图我们看到,这是一个一梯三户的单元,图中表示了6层至9层结构。我们按照层高3.2米,楼道宽度3米,每户2个信息点做材料统计表。使用的主要材料有PVC线槽、堵头、阴角、三通、四通、网络插座、双口面板、网络模块、网线等。电缆和线槽等从6层地面开始计算。线槽按照右边住户水平2米,中间住户垂直3.2米,水平2米,左边住户水平2米。线槽两端必须安装堵头,中间使用三通或者四通连接,我们看到在9层有一个三通,各层为四通。表6-8为完成的材料统计表。

28 表6-8 6层至9层信息点材料统计表 材料 信息点 4-UTP 电缆(m) PVC线槽(40mm) 堵头 (40mm) 三通 四通 插座底盒
表6-8 6层至9层信息点材料统计表 材料 信息点 4-UTP 电缆(m) PVC线槽(40mm) 堵头 (40mm) 三通 四通 插座底盒 双口面板 网络模块 903 16.6米 2米 1 2 902 14.6米 5.2米 901 11.6米 803 13.4米 802 11.4米 801 8.4米 703 10.2米 702 8.2米 701 603 7米 602 5米 601 合计 113.6米 36.8米 8个 1个 3个 12个 24个

29 6.4 设计案例 1.地面暗埋管布线方式 图6-8为一层水平子系统埋管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层信息点全部采用地面暗埋管布线方式,一般在地面或者楼板埋管时只能使用Φ16,Φ20或者Φ25管等直径较小的钢管,由于地面垫层或者楼板厚度的限制,不能使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因此往往从楼层管理间到信息点有很多管子铺满楼板。 图6-8 埋管立面图

30 1)直接埋管布线到管理间方式 距离一层管理间比较近的展室、接待台、大厅右边和门口的信息点直接布线到一层管理间。一般选择使用Φ20管,每根管子穿4根网线,先将4根网线敷设到第一个信息插座出线,然后将另外2根网线用Φ16管敷设到第二个信息插座出线。如图6-9。 图6-9 展室信息点布线路由平面图

31 2)设置房间分管理间方式 由单元五中分析可知,销售部办公室共设计有34个数据点和34个语音点计算。如果全部埋管布线到一层管理间时,不仅管路多,地面埋管困难,而且布线路由比较长,拐弯多。因此在房间设置1个分管理间,将全部信息点缆线通过暗埋管布线到该分管理间,然后从分管理间再连接到一层管理间。如图6-10所示。 图 销售部埋管布线路由平面图

32 3)设置区域分管理间方式 对于信息点比较密集的几个房间一般划分为一个区域,设置区域分管理间。像图6-11中109接待室,111市场部,113市场部会议室,115市场部经理办公室四个房间的信息点比较密集,就在111市场部设置了一个区域分管理间。 105销售部,103销售部会议室,101销售部经理室三个房间也设置了一个区域分管理间。这样设计不仅布线路由短,施工方便,而且施工难度低。 图6-11 一层地面埋管布线路由平面图

33 2.楼板埋管布线方式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采用了跨层布线方式。四层信息点的桥架位于三层楼道,三层信息点的桥架位于二层楼道,二层信息点的桥架位于一层楼道。从信息插座处隔墙向下垂直埋管到横梁或者楼板,然后在横梁或楼板内水平埋管到下一层楼道出口,最后引入楼道桥架。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减少了桥架和机柜,而且布线路由最短,材料用量少,减少了“U”字型拐弯,拐弯少,成本低,穿线时拉力也比较小。 图6-12 跨层埋管布线路由立面示意图

34 6.5 安装施工原则 1.埋管最大直径原则 2.穿线数量原则
在建筑设计院提供的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图中,只会规定基本的安装施工路由和要求,一般不会把每根管路的直径和准确位置标记出来,现场实际安装时,要根据每个信息点具体位置和数量,确定线管直径和准确位置。在预埋线管和穿线时一般遵守下列原则: 1.埋管最大直径原则 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50mm,预埋在楼板中暗埋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25mm,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100mm。 2.穿线数量原则 不同规格的线管,根据拐弯的多少和穿线长度的不同,管内布放线缆的最大条数也不同。同一个直径的线管内如果穿线太多时,拉线困难,如果穿线太少时增加布线成本,这就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穿线数量。

35 3.保证管口光滑和安装护套原则 在钢管现场截断和安装施工中,两根钢管对接时必须保证同轴度和管口整齐,没有错位,焊接时不要焊透管壁,避免在管内形成焊渣。金属管内的毛刺、错口、焊渣、垃圾等必须清理干净,否则会影响穿线,甚至损伤缆线的护套或内部结构。 图6-13 钢管接头示意图 在与插座底盒连接的钢管出口,需要安装专用的护套,保护穿线时顺畅,不会划破缆线。这点非常重要,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如图6-14所示。 图6-14 钢管端口安装保护套示意图

36 4.保证曲率半径原则 金属管一般使用专门的弯管器成型,拐弯半径比较大,能够满足双绞线对曲率半径的要求。墙内暗埋Φ16、Φ20PVC塑料布线管时,宜用弯管器现场制作大拐弯的弯头连接。 图6-16为现场自制大拐弯和工业成品弯头曲率半径的比较,以此Φ20mmPVC管内穿线为例进行计算和说明曲率半径的重要性。按照GB50311国家标准的规定,非屏蔽双绞线的拐弯曲率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电缆外径按照6mm计算,拐弯半径必须大于24mm。 图6-15表示了市场购买的Φ20mm穿线管弯头的曲率半径,拐弯半径只有5mm,半径 5mm÷电缆直径6mm=0.8倍,远远低于标准规定的4倍。 图6-16为自制大拐弯弯头。直径为48mm,半径24mm÷电缆直径6mm=4倍。 图6-15 工业成品弯头曲率半径 图6-16 自制大拐弯曲率半径

37 现场自制大拐弯接头时,必须选用质量较好的冷弯管和配套的弯管器。如果使用的冷弯管与弯管器不配套时,管子容易变形。使用热弯管也无法冷弯成型。用弯管器自制大拐弯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备冷弯管,确定弯曲位置和半径,做出弯曲位置标记。如图6-17所示。 第二步:插入弯管器到需要弯曲的位置。如果弯曲较长时,给弯管器绑一根绳子,放到要弯曲的位置,如图6-18所示。 第三步:弯管。两手抓紧放入弯管器的位置,用力弯曲。如图6-19所示。 第四步:取出弯管器,安装弯头。图6-20为已经安装到位的大拐弯。 图6-17 准备和标记 图6-18 插入弯管器 图6-19 弯管 图6-20 弯头安装

38 5.横平竖直原则 土建预埋管一般都在隔墙和楼板中,为了垒砌隔墙方便,一般按照横平竖直的方式安装管线,不允许将线管斜放,如果在隔墙中倾斜放置线管,需要异型砖,影响施工进度。 6.平行布管原则 平行布管就是同一走向的线管应遵循平行原则,不允许出现交叉或者重叠。因为智能建筑的工作区信息点非常密集,楼板和隔墙中有许多线管,必须合理布局这些线管,避免出现线管重叠。 7.线管连续原则 线管连续原则是指从插座底盒至楼层管理间之间的整个布线路由的线管必须连续,如果出现一处不连续时将来就无法穿线。特别是在用PVC管布线时,要保证管接头处的线管连续,管内光滑,方便穿线。 图6-21 PVC管连续 图6-22PVC管有较大间隙

39 8.拉力均匀原则 9.预留长度合适原则 10.规避强电原则
水平子系统路由的暗埋管比较长,大部分都在20米至50米之间,有时可能长达80至90米,中间还有许多拐弯,布线时需要用较大的拉力才能把网线从插座底盒拉到管理间。 9.预留长度合适原则 缆线布放时应该考虑两端的预留,方便理线和端接。在管理间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m。 10.规避强电原则 在水平子系统布线施工中,必须考虑与电力电缆之间的距离,不仅要考虑墙面明装的电力电缆,更要考虑在墙内暗埋的电力电缆。

40 11.穿牵引钢丝原则 12.管口保护原则 土建埋管后,必须穿牵引钢丝,方便后续穿线。穿牵引钢丝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钢丝一端用尖嘴钳弯曲成一个Ф10mm左右的小圈,这样做是防止钢丝在PVC管内弯曲,或者在接头处被顶住。 第二步,把钢丝从插座底盒内的PVC管端往里面送,一直送到另一端出来。 第三步,把钢丝两端折弯,防止钢丝缩回管内。 第四步,穿线时用钢缆把电缆拉出来。 12.管口保护原则 钢管或者PVC管在敷设时,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管口,防止水泥砂浆或者垃圾进入管口,堵塞管道,一般用塞头封住管口,并用胶布绑扎牢固。

41 6.6 安装施工技术 1. 桥架吊装安装方式 在楼道有吊顶时水平子系统桥架一般吊装在楼板下,如图6-2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桥架安装高度和位置。 第二步:安装膨胀螺栓、吊杆、桥架挂片,调整好高度。 第三步:安装桥架。并且用固定螺栓把桥架与挂片固定。 第四步:安装电缆和盖板。 图6-23 吊装桥架

42 2. 桥架壁装安装方式 在楼道没有吊顶的情况下,桥架一般采用璧装方式。如图6-24所示。 第一步:确定桥架安装高度和位置,并且标记安装高度。
第二步:安装膨胀螺栓、三角支架、调整好高度。 第三步:安装桥架。并且用固定螺栓把桥架与三角支架固定牢固。 第四步:安装电缆和盖板。 图6-24 壁装桥架

43 3. 楼道大型线槽安装方式 在一般小型工程中,有时采取暗管明槽布线方式,在楼道使用较大的PVC线槽代替金属桥架,不仅成本低,而且比较美观。如图6-25所示。 第一步:根据线管出口高度,确定线槽安装高度,并且画线。 第二步:固定线槽。 第三步:布线。 第四步:安装盖板。 图6-25 楼道线槽安装方式

44 4. 线槽安装施工技术 在旧楼改造中,水平子系统有时会用到明装线槽布线。线槽布线施工一般从安装信息点插座底盒开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安装插座底盒,给线槽起点定位。 第二步:钉线槽。 第三步:布线和盖板。 1)线槽曲率半径 线槽拐弯处也有曲率半径问题,线槽拐弯处曲率半径容易保证,图6-26为宽度20mmPVC线槽90度拐弯形成的最大曲率半径。直径6mm的双绞线电缆在线槽中最大弯曲情况和布线最大曲率半径值为45mm(直径90mm),布线弯曲半径与双绞线外径的最大倍数为45 /6= 7.5倍。这就要求在安装保持双绞线电缆时靠线槽外沿,保持最大的曲率半径,如图6-26所示。特别强调,在线槽中安装双绞线电缆时必须在水平部分预留一定的余量,而且不能再拉电缆。否则就会改变拐弯处的曲率半径,如图6-27所示。

45 2)线槽拐弯 图6-26 宽20毫米线槽拐弯处最大弯曲半径 图6-27 宽20毫米线槽拐弯处最小弯曲半径
线槽拐弯处一般使用成品弯头,一般有阴角、阳角、堵头、三通等配件,如图6-28所示。使用这些成品配件安装施工简单,而且速度快,图6-29为使用配件安装示意图。 阳角 阴角 三通 堵头 图6-28 宽40毫米PVC线槽常用配件

46 图6-29 弯头和三通安装示意图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因为准确计算这些配件非常困难,因此一般都是现场自制弯头,不仅能够降低材料费,而且美观。现场自制弯头时,要求接缝间隙小于1毫米,美观。如图6-30为水平弯头制作示意图,图6-31为阴角弯头制作示意图。 图6-30 水平弯头制作示意图 图6-31 阴角弯头制作示意图

47 安装线槽时,首先在墙面测量并且标出线槽的位置,在建工程以1m线为基准,保证水平安装的线槽与地面或楼板平行,垂直安装的线槽与地面或楼板垂直,没有可见的偏差。
拐弯处宜使用90度弯头或者三通,线槽端头安装专门的堵头。 布线时,先将缆线放到线槽中,边布线边装盖板,拐弯处保持缆线有比较大的拐弯半径。完成安装盖板后,不要再拉线,如果拉线会改变线槽拐弯处的缆线曲率半径。 安装线槽时,用水泥钉或者自攻丝把线槽固定在墙面上,固定距离为300mm左右,必须保证长期牢固。两根线槽之间的接缝必须小于1mm,盖板接缝宜与线槽接缝错开。 5. 墙面明装线槽施工图 水平子系统明装线槽安装时要保持线槽的水平,必须确定统一的高度,如图6-32所示。 图6-32 墙面明装线槽施工图

48 6. 吊顶上架空线槽布线施工图 吊顶上架空线槽布线由楼层管理间引出来的线缆先走吊顶内的线槽,到各房间后,经分支线槽从槽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壁,沿墙而下到房内信息插座的布线方式,如图6-33所示。 图6-33 吊顶内线槽布线施工图

49 6.6 实训内容——PVC线槽与PVC线管布线 1)设计一种桥架布线路径,并且绘制施工图。
3-4人成立一个项目组,选举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指定1种设计方案进行实训。 2)按照设计图,核算实训材料规格和数量,掌握工程材料核算方法,列出材料清单。 3)按照设计图需要,列出实训工具清单,领取实训材料和工具。 4)固定支架安装。 5)桥架部件组装和安装。用M6X16螺钉把桥架固定在支架上。 6)在桥架内布线,边布线边装盖板。 图6-34 绘制施工图 图6-35 PVC线槽布线

50 实训步骤 1)使用PVC线管设计一种从信息点到楼层机柜的水平子系统,绘制施工图。
2)按照设计图,核算实训材料规格和数量,掌握工程材料核算方法,列出材料清单。 3)按照设计图,列出实训工具清单,领取实训材料和工具。 4)首先在需要的位置安装管卡。然后安装PVC管,两根PVC管连接处使用管接头,拐弯处必须使用弯管器制作大拐弯的弯头连接。如图6-39所示。 5)明装布线实训时,边布管边穿线。 暗装布线时,先把全部管和接头安装到位,并且固定好,然后从一端向另外一端穿线。 6)布管和穿线后,必须做好线标。 图6-36 绘制施工图 图6-37 PVC线管布线

51 6.7 练习题 1) 掌握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原则。 2) 掌握水平子系统的设备安装方法和技巧。


Download ppt "单元六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