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孟子選 孟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孟子選 孟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孟子選 孟軻

2 課前引導 孟子傳世的成語故事欣賞 揠苗助長 圖片來源:

3 揠苗助長 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圖片來源:朱根华绘

4 齊人之福 圖片來源:

5 天將降大任於斯 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孟子 圖片來源:

6 目 次 題 解 作 者 課文賞析 語文萬花筒 結構分析表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補充資料 好站連結

7 題 解

8 出 處 王道之始 《孟子‧梁惠王上》 舍生取義 《孟子‧告子上》 題目乃編者 依據內容所加
出 處 王道之始 《孟子‧梁惠王上》 舍生取義 《孟子‧告子上》 圖片來源: 題目乃編者 依據內容所加

9 王道之始 寫作背景 戰國時代,梁惠王在即位之 初,最為強大。但在惠王三十 年,先後敗給齊國、秦國。而 後,梁惠王以自己移民、移粟 的措施,已盡心於國事,卻不 能使百姓來歸,不知是何原 因,向孟子請教。 圖片來源:

10 主旨 梁惠王的「盡心」並不能使百姓來 歸,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 國的根本。 王道 王者之正道,以仁義治天下 霸道 武力征服天下

11 舍生取義 寫作背景 孔子曾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實踐仁道,生死可以置之度外,這 是一種高道德的要求, 孟子就「所欲有甚於生 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加以發揮,使這種要求 比較具有說服力。 圖片來源:

12 主旨 孟子藉對魚與熊掌的抉擇,以喻堅守道德情操重於追求富貴,說明人生價值判斷的重要,及舍生取義的可貴。
主旨 孟子藉對魚與熊掌的抉擇,以喻堅守道德情操重於追求富貴,說明人生價值判斷的重要,及舍生取義的可貴。 圖片來源:

13 作 者

14 生平介紹 孟子 名軻 戰國鄒人 (今山東省鄒城市) 約生於周烈王四年 (B.C.372) 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 (B.C.289) 上距孔子百餘年 圖片來源:

15 孟子幼受良母之教,長而深研儒學,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中年後,周遊列國,雖然很受禮遇,卻因與現實不合,其政治主張始終未被採納。晚年回到故鄉,再從事教育工作。死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有《孟子》一書 ,是他一生思想行誼的主要紀錄。後世尊之為「亞聖」。 15

16 《孟子》簡介 編撰者: 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
版本: 流傳至今的是七篇本的《孟子》。 《孟子》七篇的篇目依序為: 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

17 《孟子》地位的提升 漢書藝文志將孟子列於諸子略儒家類中,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重視。 漢代
唐代 韓愈開始表彰孟子,地位大幅提升。 宋代 二程更極力表揚孟子,朱熹又將《孟 子》、《論語》、《大學》、《中 庸》,合為四子書。南宋時更將《孟 子》列於經部,由子部書正式的被提 升為經部著作。孟子被追封為「鄒國 公」。

18 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地位僅次孔子。(亞聖原為顏回)
元代 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地位僅次孔子。(亞聖原為顏回) 圖片來源:

19 核心思想――性善論 性善,並非人性純善,是指人具有仁、義、禮、智等四端,這只是道德的開端,有賴後天的培養擴充。 仁――惻隱之心
  性善,並非人性純善,是指人具有仁、義、禮、智等四端,這只是道德的開端,有賴後天的培養擴充。 仁――惻隱之心 義――羞惡之心 禮――恭敬之心 智――是非之心

20 如何涵養善之四端? 主要思想――涵養論 求放心 尋回放失本心(即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恢復善端。 寡欲
節制過度的生理欲望,避免受誘而放失本心。 擴充培養 志於道:以追求仁義作為自己的志向。 持志養氣:堅持志向,行為合乎義。 培養浩然之氣:抵擋邪惡的誘惑。 如何涵養善之四端?

21 政治思想 【民本】 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主張大異於古代君權至上的理論,已可看出民權思想的輪廓。
孟子認為君臣應各盡職分,當國君不 稱職,人民可以革命,推翻暴政。因 此,當齊宣王問:「湯放桀,武王伐 紂,以為臣弒其君」時,孟子答: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其君也。」

22 【仁政】 仁政即王政、不忍人之政 分配土地耕作,減少徵稅 禮樂教化 與民同樂: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樂,樂之

23 【法先王】 施政必須遵循堯舜、湯武,順著天生仁性,推行不忍人之政。 【用賢】 禮賢下士,信任賢者,使賢者發揮才 德,實踐理想。而賢者也應該以「富 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大丈夫」精神自我期許。

24 文章特色 筆力曲折,氣勢充沛 善用排比,加深印象 蘇洵: 「孟子之文,語約意盡,不為巉刻(言詞尖刻)斬絕之言,而其鋒不可犯。」
描述貼切,刻劃生動 長於譬喻,闡明事理 善用對比,烘托主題 喜撰寓言,推言義理 蘇洵: 「孟子之文,語約意盡,不為巉刻(言詞尖刻)斬絕之言,而其鋒不可犯。」

25 課文賞析

26 內容結構 王道之始 本章從提出問題,設事譬喻,發表 政治主張,或諷刺對方、勸說對方, 忽而蕩開,忽而逼近,或嚴正肯定, 或委婉勸說,可謂波瀾起伏,變化 無窮。 尤其在闡明論點,講到王道仁政時,更提出具體辦法,一層深入一層,結構相當謹嚴。

27 不濫用民力、違背農業生產 注意漁業、林業的發展,使百生溫飽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義」 透過道德教化,促進人倫和諧 王道之始 【王道】百姓歸順、天下統一 王道之衰 執政者只圖享受,不顧民間疾苦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建議梁惠王擔起責任,莫委罪於收成不好

28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 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舍身取義 魚 (生命) 熊掌 (道義) 「舍生取義」 生命、道義若無法兼顧,毅然以有限的生 命,換取無限價值的情操,乃出於人人皆 有的羞惡之心,只不過賢者沒有亡失而 已。其次孟子指出,人都有其獨立自主的 人格尊嚴,若不辨禮義地接受了萬鍾的厚 祿,這是失去本心(羞惡之心)的緣故。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 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9 本章開頭以「魚與熊掌」的譬喻引出「舍生取義」的中心思想。然後逐層正反論證,又有具體的例證。鮮明的對比中,將深刻的道理,用淺顯的語言說出。全文立論周延,說理透闢。

30 善用譬喻,闡發事理 「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梁惠王和鄰國的當政者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比喻「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的 錯誤。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 比喻「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而取 義」,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形容抽 象,讓人易懂而加深說服力。

31 疊用排比,蓄積文氣, 增強論辯力量, 也加深了感染力。
運用排比,增強氣勢 例句 穀不可勝食也……魚鼈不可勝食也 ……材木不可勝用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 為宮室之美為之……為妻妾之奉為之 ……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疊用排比,蓄積文氣, 增強論辯力量, 也加深了感染力。

32 簡筆繁筆,運用得宜 簡筆:先說「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再說「河東凶亦然」,用「亦然」取代「移其民於河內,移其粟於河東」,省卻筆墨。 繁筆:提出仁政主張時,從「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是使養生喪死無憾也。」至「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則是繁筆的運用,層層逼進,一層深入一層,使人隨其推論而深信之。

33 正反大小,對比鮮明 對比鮮明,凸顯了舍生取義的主旨: 章法對比: 「舍生取義」章,首段的正反說理,次段的正反事例。
物質大小對比: 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鍾。

34 內容、詞義對比: 魚與熊掌、生與我、所欲與所惡、得之則生和弗得則死、鄉為身死而不受和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等等。

35 語文萬花筒

36 字音字形 一「ㄘㄨˋ」可幾 花團錦「ㄘㄨˋ」 「ㄘㄨˋ」爾與之 「ㄘㄨˋ」糖漿 侷「ㄘㄨˋ」不安 顰眉「ㄘㄨˋ」額 倉「ㄘㄨˋ」
「ㄘㄨˋ」踖不安

37 《孟子》中的成語 一傅眾咻 一暴十寒 五十步笑百步 人溺己溺,人飢己飢 左右逢原(源) 守望相助 出類拔萃 出爾反爾 先知先覺、後知後覺
自暴自棄 仰事俯畜 良知良能 舍(捨)我其誰 夜以繼日

38 明察秋毫 俯仰無愧 得道多助 魚與熊掌 不可得兼 盡信書不如無書 緣木求魚

39 排 比 定義: 針對這幾個事物或意象的相同特質,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表達。
排 比 定義: 針對這幾個事物或意象的相同特質,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表達。 功能: 形式整齊、增強語勢、深化情感、層次清楚、說理明確。

40 排比類別 【短句排比】   所使用的語言不足以成句,只是短語形式。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 亦恥之。 (論語公冶長)

41 【句子排比】 單句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 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張曉風《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42 複句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王道之始)

43 排比與對偶的區分 「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或相近,上下相連的兩個語句,無論上下句有無同字,也無論意同意反,都算對偶。」 「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句,結構相同或相近,都算排比。」 (黃慶萱《修辭學》)

44 結構分析表

45

46

47 問題與討論

48 一、孟子所主張的「王道」有哪些具體內容?
參考答案: 「王道」的內容有二: (1)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保證穀類、魚􅖬、材木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活著時有吃有用,死了衣衾棺槨都具備,這是「王道」的開始。 (2)種好桑樹,養好家禽家畜,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有百畝之田,不奪農時,人民就不會餓肚子,進而能教育人民,使他們懂得尊敬長者,讓「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就能達到王天下的地步。

49 二、 梁惠王自認為「盡 心」國事,孟子為什 麼不認同?
二、 梁惠王自認為「盡 心」國事,孟子為什 麼不認同? 參考答案: 梁惠王自詡的「移民」、「移粟」政策,和鄰國之政相比,「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但在孟子的眼光則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孟子更揭露其「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而委罪於凶歲的惡行,可見其所謂的「盡心」只是治標而非治本,並非真正的盡心。

50 三、本課兩則在寫作的手法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參考答案: (1)善用譬喻,以闡發事理 「王道之始」章中,用「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梁惠王和鄰國的當政者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又用「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以喻「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的錯誤。「舍生取義」章,以「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比喻「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而取義」,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形容抽象,讓人易懂而加深說服力。 (2)運用排比,以增強氣勢 「王道之始」章中,有「穀不可勝食也……魚鼈不可勝食也……材木不可勝用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的排比。「舍生取義」章中,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為宮室之美為之……為妻妾之奉為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的排比。這種排比的寫法,疊用相同的句式,把文章的氣勢蓄積起來,有如排山倒海,一波一波地湧至,既增強論辯的力量,也加深了對讀者的感染力。

51 四、你對「殺身成仁」和「舍生取義」的情操有何看法?請提出來與同學共同討論。
參考答案: 孔子論仁時,特別強調「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孟子加以發揮,以義為人具體行為的準則,說明人有義無反顧的道德之勇,有「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在日常生活中,這是極端的例子,也是道德實踐中最嚴重的考驗,它是超越生命之上的價值極則。文天祥、史可法等節義之士在國家危亡的時候,都表現了這種偉大的精神,在歷史上綻放了光芒,在社會上樹立了典範。 當然,成仁並非要殺身不可,取義也非得要舍生不可。但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表示著:人能自覺地主宰自己的生命,以完成價值的創造。 (以上僅供參考,請鼓勵同學踴躍發表意見。)

52 牛刀小試

53 第一題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為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其中「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意旨最近於《禮運.大同篇》那句話意旨?
答案:B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為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其中「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意旨最近於《禮運.大同篇》那句話意旨? (A)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B)老有所終 (C)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D)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54 第二題 下列各組詞語,何者意義不同? (A)棄甲曳兵/兵敗潰逃 (B)塗有餓莩/海不揚波 (C)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答案:B 下列各組詞語,何者意義不同? (A)棄甲曳兵/兵敗潰逃 (B)塗有餓莩/海不揚波 (C)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D)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兩 解析:(B)路上有餓死的人/形容太平盛世

55 第三題 就孟子言「王道」思想,下列何者並非孟子所倡「王者得民之道」? (A)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B)老者衣帛食肉 (C)致力民富國強
答案:C 就孟子言「王道」思想,下列何者並非孟子所倡「王者得民之道」? (A)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B)老者衣帛食肉 (C)致力民富國強 (D)黎民不飢不寒

56 第四題 答案:B 「與」字為文言句式中常用之語詞,以下各句皆有「與」字,其意義共有幾項? (甲)嘑爾而「與」之  (乙)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丙)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丁)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戊)遂「與」外人間隔 (己)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 (A)二項 (B)三項 (C)四項 (D)五項  解析:(甲)給 (乙)通「歟」 (丙)和 (丁)贊同 (戊)和 (己)和

57 第五題 有關《孟子》一書的敘述,選出正確者: (A)此書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成 (B)今本《孟子》有七篇
答案:ABC 有關《孟子》一書的敘述,選出正確者: (A)此書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成 (B)今本《孟子》有七篇 (C)十三經中最後列入者即為《孟子》 (D)《十三經注疏》中之《孟子》為漢趙岐《注》,清焦循《正義》 (E)學說要旨有道性善、尊王賤霸,重義輕仁、民貴君輕等思想 解析:(D)漢趙《注》、宋孫《疏》、焦循《正義》 (E)重義輕利

58 補充資料 孟母三遷 孟母斷機 孟母殺豚 孟母出妻 明太祖刪節《孟子》 熊掌的滋味

59 孟母三遷 孟母胎教: 「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韓詩外傳》) 孟母三遷: 墓地 →市場 →學校
孟母胎教: 「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韓詩外傳》) 孟母三遷: 墓地  →市場   →學校 圖片來源:

60 孟母斷機 孟子讀書不專注,孟母便把織了一半 的布割斷,藉機告誡孟子求學不可中斷, 否則會像快織成的布被割斷一般,前功 盡棄。 孟母斷機處
  孟子讀書不專注,孟母便把織了一半 的布割斷,藉機告誡孟子求學不可中斷, 否則會像快織成的布被割斷一般,前功 盡棄。 孟母斷機處 圖片來源:

61 孟母殺豚   東邊鄰家殺豬,孟子問母親:「殺豬 做什麼呢?」孟母回答:「是要給你吃 的。」話剛說完,孟母便很懊悔的想道: 「我欲騙他,豈不是教導他不誠信?」於 是趕快到東邊鄰家買肉煮給孟子吃,表明 自己並沒有欺騙他。 圖片來源: 孟子故里

62 孟母出妻 某日孟子的妻子獨處房內,姿態並不端整,孟子不高興地向孟母說:「我的妻子不守禮儀,我想跟她離婚。」
  某日孟子的妻子獨處房內,姿態並不端整,孟子不高興地向孟母說:「我的妻子不守禮儀,我想跟她離婚。」   孟母問明始末後,責備孟子:「依照 禮儀,進房之前,要先出聲:踏進房內, 眼光要朝下;這是唯恐房內的人不及準 備。你冒冒失失地闖進去,是你自己不守 禮儀,並不是你太太的錯。」孟子聽了, 再也不敢提要跟太太離婚的事。

63 明太祖刪節《孟子》 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平民出身,為預防他人取代,施行種種箝制思想的政策。明太祖深感孟子對國君大不敬,便刪除孟子85條文,並將國子監中孟子的牌位撤出。 刪節類別: 有關人民地位尊貴和權利、報復暴君汙 吏、革命和反抗暴君、人民有生存權 利、批評統治者、反對徵兵、反對捐 稅、反對內戰、批評官僚政治、行仁政 救人民等等。

64 熊掌的滋味 熊掌吃在嘴裡,像是一塊肥肉,像是 「壽司」,又像是魚脣,又軟又黏又爛 又膩。高湯煨燉,味自不惡,但在觸覺 方面並不感覺愉快,不但不愉快,而且 好像難以下咽。 ……如果我有選 擇的自由,我寧 捨熊掌而取魚。 圖片來源: 64

65 據說熊掌須用水發,發好久好久,然後洗淨切片下鍋煨煮,又要煮好久好久。而且煨煮之時還要放進許多美味的東西以為佐料(梁實秋〈札記――由熊掌說起〉)
八珍:熊掌、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猩脣、酥酪蟬

66 好站連結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資料   孔孟與儒家思想


Download ppt "孟子選 孟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