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生老病死的文化習俗
3
冬至 冬至習俗 冬至節的風俗 傳說故事 台灣冬至習俗流傳至今 冬至也叫「過小年」,
4
清明節 掃墓 春雨霏霏的季節,北港地區一般在農曆三月初三日或清明節前後掃墓。掃墓分「掛紙」和「培墓」兩種儀式:
(一) 掛紙 在北港稱作「壓墓紙」,一般用小石頭或小磚塊將紅色墓紙壓在墓碑上,黃色墓紙壓在土地公位置上,另將白色或紅、黃、藍、黑、白的五色紙塞在墳上,表示子孫祭拜祖先之意。如此可看出這家人今年未生「後生」、子女未娶,只是探望祖墳而已。壓石頭之意,希望頭殼硬,會讀書會健康。 (二) 培墓 就是「掃墓」,意謂修墓與祭拜。
5
滿月 嬰兒出生滿一個月 找一些資料與大家分享 1、剪臍 (時間:出生時) 2、坐月子 (時間:生產後)
1、剪臍 (時間:出生時) 2、坐月子 (時間:生產後) 3、三朝 (時間:出生第三天) 4、報酒 (時間:出生第三天) 5、剃頭 (時間:出生二十四天或滿月時) 6 、彌月之喜 (時間:出生滿一個月)
6
度晬 度晬指的是寶寶一歲了,為了慶祝寶寶滿周歲,準備牲禮及紅龜祭拜祖先神明,而外婆外公也會送來頭尾(從頭到腳的衣飾、金飾)。也有人度晬時,準備一個包子,用包子來擦嘴,然後說"臭嘴去,香嘴來",主要是希望寶寶以後不會嘴爛,而且也有象徵長大的意義。
7
抓周(時間:滿周歲) 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節目,就是寶寶的第一次性向測驗——抓周。相傳抓周的習俗是從南北朝就已經開始了。由家長為孩子準備十二項能代表各行各業及未來志趣的物品,照舊俗會將這些物晶放在米篩中,再讓寶寶往前爬,隨他自己的喜好,抓出代表他未來發展的東西。當然,不管孩子抓出什麼東西,父母總有能力為孩子加上"以後是億萬富翁、大老闆、大律師"等等注解。准不准就等長大之後才知道了,不過當下想必能為父母帶來無比喜悅與期望。
8
<十二項抓周物品> 書:會讀書,文人雅士 印:有權勢,做大官 筆:會寫字,文筆佳,可當作家、記者 算盤:會計算,可當會計師、商人 墨:會作畫、書法,可當畫家、書法家 錢:賺大錢,有財富 雞腿:有吃福 芹菜:勤勞、做事踏實 尺:善設計、丈量,可當設計師、建築師 蔥:聰明、腦筋靈活 蒜:擁有算數、計算能力 田土、稻禾:可從事農事
9
<現代常用抓周物品> 聽筒:醫生 滑鼠:電腦工作者、程式設計 刀劍、槍:軍官、警察 書:律師、作家 麥克風:歌星 金卡:擁有錢財
10
周歲前禁忌 1.不可吃雞腳——以後會撕破書。 2.不可親睡覺中的小娃娃——小孩子會睡不好覺。 3.日落後不洗澡——會犯煞。(過去沒有熱水器,會選天氣暖和時幫寶寶洗澡) 4.不可用尺打小孩一一以嫌會蠻皮。 5.不可吃茄子——以後會蛀牙。 6.不可吃魚卵一一以後不會算數。 7.不可吃雞腸——以後會說話囉嗦。
11
婚喪 喜慶及其他習俗 一、做生日 「做度脺」是生命中的第一個生日,當天父母會將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祭祖拜神,長輩贈送新衣帽、金鍊、金鎖片等祝福「好搖飼敖大漢長命百歲」的禮物,特別是外婆家的賀禮,總是特別豐厚,有的家庭會大肆宴客,表達有子萬事足的喜悅,特別是長孫長子。
12
鄰近的嘉義縣,遇到女婿卅一歲生日,還要特別準備豐富的禮物,如西裝等賀壽。有些人則在五十歲會大肆慶祝一番,岳家仍要送大禮呢!但這些習俗在北港已不多見。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麵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
13
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隨著社會的變遷,過生日吃豬腳麵線逐漸式微,西式蛋糕和生日快樂歌成為慶賀生日的主流。
祝壽物品
14
二、婚禮 結婚,人生大事。早期婚禮,有其固定儀式,稱為六禮。男女結婚要經過繁複的程序,才能結為連理。今日結婚儀式洋化、簡化、多樣化,除宗教婚禮仍具備應有莊嚴性外,跳傘、騎馬、坐牛車、潛水等,都與傳統婚禮大異其趣。目前公證結婚、集團結婚則成為婚禮的另一種形式。
15
三、喪葬習俗 慎終追遠是我國優良風俗之一,對於死亡這件人生大事,為人子女者為求盡孝道,且為表現家世或繁榮子孫,均力求風光體面。除宗教喪禮外,喪葬習俗仍無明顯改變,其程序敘述如下:
16
四、北港人辦桌 北港人「辦桌」出菜有三種形式。「入厝桌」,第一道起雞(家),第二道菜是湯圓(團圓),最後一道菜不可以用丸類(完了不祥)。「嫁娶桌」首道菜為拼盤(意為結合),次道菜是魚翅(亦為菜色很好請慢慢品嚐)。 「喪事桌」肉是第一道,切成三角形肉,稱為「三角肉」,(意為菜色不多不好,不能讓你吃的滿意)也告訴你,主家不希望辦這種桌。普通喪事菜數一定是奇數,喜事菜數是偶數。「吃三角肉」是「喪禮」的暗號,飲紅酒是吃「喜桌」之意。婚宴不吃鴨和鯉魚,以免影響夫妻恩愛及長久。
17
五、收 驚 民間常流傳一句話:「囝仔無收過驚,飼無大漢。」從小孩夜哭、拉青屎或成人受到驚嚇,收驚曾是極普遍的民俗療法。收驚來自驅邪、押煞的信仰層次,也是父母無助或心慌意亂的求安行為,毫無矯飾地反應天下父母的真摯情懷,應算是另類的心理治療吧!
18
民俗節慶篇 春節 春節是節慶中最重要的日子。從大年初一到初五新春期間,處處洋溢熱鬧喜氣。大年初一是一年的開始,穿新衣、戴新帽、拜年、「走春」都是北港地區最普遍的習俗。
19
清明節 掃墓 春雨霏霏的季節,北港地區一般在農曆三月初三日或清明節前後掃墓。掃墓分「掛紙」和「培墓」兩種儀式:
(一) 掛紙 在北港稱作「壓墓紙」,一般用小石頭或小磚塊將紅色墓紙壓在墓碑上,黃色墓紙壓在土地公位置上,另將白色或紅、黃、藍、黑、白的五色紙塞在墳上,表示子孫祭拜祖先之意。如此可看出這家人今年未生「後生」、子女未娶,只是探望祖墳而已。壓石頭之意,希望頭殼硬,會讀書會健康。 (二) 培墓 就是「掃墓」,意謂修墓與祭拜。
20
端午節 端午節,俗稱「五日節」,是三大民俗節慶之一。
端午節,俗稱「五日節」,是三大民俗節慶之一。 端午節起源甚早,但目前都以為端午節是在紀念屈原。其實,端午節可能源自古代驅除瘟疫的習俗。
21
台灣的端午節按民間流傳習俗而言,多與驅瘟除疫有關。五月又是夏季之首,俗諺「未吃五月節粽,破裘不敢放」,意味端午之前氣溫多變,度過端午節才算正式進入夏季,被子、棉襖才能收起來存放。夏季天氣炎熱、蚊蚋孳生,瘟疫疾病易於流傳。民間就以插菖蒲、艾草、掛香包、喝雄黃酒等各種儀式,來達到袪瘟辟疾的目的。
22
七娘媽生 七夕,中國情人節,也是舉行十六歲成年禮的日子。因為民間習俗認為兒童在十六歲前都受到註生娘娘和七娘媽的照護,「成年禮」儀式完成,表示孩子已長大成人,將要負起更多的責任。 七夕(農曆七月七日)為七娘媽生,未婚男女青年可以準備七巧碗、胭脂、粉餅鏡子、扇子、祭拜七娘媽,可求得如花容貌及美好的姻緣。
23
七星媽是未成年男女的守護神,如果家中有滿十六歲子女,父母要製作「七娘媽亭」,準備麵線、肉粽、胭脂、絨花、粉餅等祭祀七娘媽,替孩子做十六歲。一面感謝七娘媽庇祐孩子長大,一面告訴子女要開始自己負責任。祭拜結束,將七娘媽亭焚化,感謝七娘媽的守護。一般民家也會在當天黃昏,準備七碗菜飯、七副筷子、有些人還會另備油飯、麻油雞、湯圓以及胭脂、水粉等祭拜七星娘娘,祈求平安喜樂。
24
中元普度
25
中秋節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