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學觀察表規準說明 報告人 國立北門高中 朱水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學觀察表規準說明 報告人 國立北門高中 朱水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觀察表規準說明 報告人 國立北門高中 朱水永

2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3-1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指標意義:老師於上課時,能確實掌握教材內容重點,並解答學生疑惑。 觀察重點:1.老師上課時,能依據教學進程旁徵博引,展現對於教學內容的 精熟。 2.老師上課時,能隨時因應學生問題,展現對於教學內容的精熟。

3 A-3-1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觀察示例:
上生物課『化石演化』,教師配合課程需要,臨時加入十三行化石的發現經過,然後透過貝類的化石過程,讓學生對於化石有更深入的認識。

4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 指標意義: 老師在教學時能依據教材的知識體系,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 繫,以協助學生建立知識架構,有助學習遷移。

5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時,能提示與新教材相關的舊概念,並注意兩者之間是否具有實質邏輯關係。
2.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隨時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概念。例如:提到過去曾經學過的單元名稱、主題、內容,用以解釋或說明此次新教的概念或原理原則等。

6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 觀察示例: 上生物課『化石演化』時,教師能夠提醒與化石作用(以前學過)之間的關係。

7 A-3-3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指標意義: 老師能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納入教學活動設計之中,以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

8 A-3-3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觀察重點: 1.老師在一開始上課時,能選擇相關的學生生活經驗,作為開啟學習主題的起點。
2.老師介紹或解釋新的概念時,可以運用學生日常生活的觀念、 用語或例子等加以說明,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9 A-3-3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觀察示例: 上英語會話課,老師請同學們念「7-Eleven」,並由此作為會話 的主題。

10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A-4-1說明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指標意義:
老師教學時,能夠提列教學目標並說明教學重點,引導學生 一開始便能掌握學習要點。

11 A-4-1說明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觀察重點: 1.老師在一開始上課時,即能利用板書、投影片、口述、學習單之填寫、或讓學生回答討論等方式,對學生提示該堂課的學習目標。 2.老師在上課時,進行任何一個小單元的教學,都會在剛開始進行教學時,運用適當方法提示該段教學的重點。

12 A-4-1說明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觀察示例: 上國文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第十四課,單元主題是再別康橋。

13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指標意義: 老師教學時,能把握由簡單到複雜、由近到遠等原則,以循序漸進,一個概念一個概念的方式來呈現教材。

14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觀察重點: 1.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會從簡單的概念先呈現,再呈現複雜的概念。
2.老師在教學時,會運用教過的簡單概念,綜合成複雜概念。

15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觀察示例: 上英文課,老師先教導單字及片語,然後再運用這些單字及片語進行句型的說明與應用。

16 A-4-3正確而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指標意義: 老師於上課時能清楚說明教材內容重點,並解答學生疑惑。

17 A-4-3正確而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觀察重點: 1.老師上課時,能清楚講解教材內容重點。 2.老師上課時,能針對學生問題清楚說明。

18 A-4-3正確而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觀察示例:上生物課『化石演化』,教師在上課時清楚地說明化石的定義, 並介紹化石相關概念,如活化石、化石系列等。

19 A-4-4多舉例說明或示範以增進理解 指標意義: 老師教學時,能夠舉例或提出證據說明各種概念,引導學生領悟概念,幫助學生理解。

20 A-4-4多舉例說明或示範以增進理解 觀察重點: 1.老師教學時,會列舉正面或反面的例子,來幫助學生充分瞭解所教的內容。
2.老師教學時,會提出各種證據,說明各種定理或公式,協助學生學習。

21 A-4-4多舉例說明或示範以增進理解 觀察示例: 上國中數學課,老師提出切蛋糕的例子,說明分數的概念之運用。

22 A-4-5提供適當的練習以熟練學習內容 指標意義: 老師在某階段的教學後,能提供學生練習或分派作業,協助學 生瞭解並熟練學習內容。

23 A-4-5提供適當的練習以熟練學習內容 觀察重點: 1.每一單元或概念講授完後,老師會在課堂中,提供應用此概念的練習活動。
2.每一教學單元或教學段落結束後,老師會分派作業,來幫助學生學習。

24 A-4-5提供適當的練習以熟練學習內容 觀察示例: 上國文課時,老師會在現代詩選單元講解鄭愁予的新詩「錯誤」後,讓學生仿作一首新詩。

25 A-4-6引導或澄清價值觀念 指標意義: 教師教學時能,能引導或協助學生澄清主副學習的價值觀念,使學生能辨別不同價值之間的差別,並作合理的判斷。

26 A-4-6引導或澄清價值觀念 觀察重點: 1.以價值為主的教學,如道德教學,老師引導學生,就所呈現的價值觀念,做合理的判斷;
2.以認知或技能為主的教學,如國語,老師能引導學生對於教學過程中所衍生的價值,做合理的判斷。

27 A-4-6引導或澄清價值觀念 觀察示例: 1.教師能引導學生能了解有完善準備之後去登高山叫做「勇敢」,而一時受到別人的話激怒而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叫做「魯莽」。 2.教師配合學生的自治市長選舉,依據「民主與法治」的觀念,使學了解「民主就是尊重」的意義。

28 A-4-7設計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指標意義: 老師能設計學習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學習內容,並促進同儕之間的討論。

29 A-4-7設計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觀察重點: 1.老師能設計與主題有關的情境。 2.該情境可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30 A-4-7設計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觀察示例:
在「環境與生活」的教學單元中,介紹高原環境時,老師提供了青康藏高原的圖片,上課時介紹「糌粑」、「酥油」、「茶」等幾種典型的食物,並讓學生實際吃吃看。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食物和環境物資之間的關係。

31 A-4-8適時歸納總結學習重點 指標意義: 老師在每節課的過程中或結束前,能適時將該節或該段落的教學內容加以摘要,並總結學習要點,幫助學生學習完整概念。

32 A-4-8適時歸納總結學習重點 觀察重點: 1.每一章節或教學過程中的段落結束時,老師能運用各種方式,例如在黑板(以板書方式)或以口頭問答方式等,進行重點歸納。 2.在一節課結束前,老師能運用各種方法,總結該節課的學習要點。

33 A-4-8適時歸納總結學習重點 觀察示例: 上英語課指導發音,老師列舉了許多英文單字最後一個字母為有聲子音,其後+ed,音都讀成【d】,老師最後歸納,除了最後一個字母是d之外的其他有聲子音,其後+ed,音都讀成【d】。

34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指標意義:
老師在教學初始時,能引起學生好奇、探索、控制、嘗試等內 發性的行為動機;在後續的教學過程中,能提供相關的教材或 活動,吸引其專注於學習活動。

35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觀察重點: 1.老師開始上課之初,能選擇和學生生活相關或有興趣的觀念或例子,作為切入主題的起點。
2.教師能設計安排足以維持學生注意力的事物或學習活動。

36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觀察示例: 老師問學生:「最近大家流行養什麼寵物?狗狗?貓咪?黃 金鼠?為什麼?」然後引進上課主題「滅鼠週---談公共衛生」

37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策略 指標意義:
老師能配合教學內容、場地與學生需要等,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例如:講演、練習、討論、演示等,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38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策略 觀察重點: 1.教案設計所選擇之教學方法,能考量學生學習的需要。
2.教學過程所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例如:講演、練習、討論、 演示等,確實能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

39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策略 觀察示例:
上物理課時,老師先以「影片欣賞教學」讓學生觀賞瓜熟落地的片段,再運用「討論教學法」讓學生針對這一段影片討論學 生所發現的,接著使用「發表教學法」讓學生進行發表,最後運用「講述教學法」介紹並引導出『地心引力』的概念。

40 A-5-3 教學活動的轉換與銜接能順暢進行

41 A-5-4有效掌握教學節奏和時間 指標意義: 老師在教學活動的進行,能考量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需求及反應,彈性地分配時間並維持流暢的教學節奏。

42 A-5-4有效掌握教學節奏和時間 觀察重點: 1.教師能以活動性質與學生學習需要,分配各個教學活動時間。
2.老師對於教學能夠依據實際狀況,掌握教學節奏以維持教學的流暢性。

43 A-5-4有效掌握教學節奏和時間 觀察示例: 上課五分鐘後,數學老師以十五分鐘進行公式說明及例題演 示,花費三分鐘在黑板上抄寫二道題目,分配十五分鐘給學生 練習,以最後的七分鐘檢討,有80%的學生二道題全對。

44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範例-1 設計由淺而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程度,由淺而深的設計問題,藉由不同程度的問題,例如: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層次,啟發學生思考。

45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1 設計由淺而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設計時,能預先準備不同層次的問題。 2.老師在教學時,能提出基礎的知識、理解性問題。 3.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再逐步提出較高層次的應用、分析和評價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46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1設計由淺而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觀察示例: 上物理課「摩擦力」的單元時,以推動拋錨的汽車為例,提問為什麼汽車開始運動前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推動,但一經推動 後,則不必太費力即可保持汽車運動?之後,再提出有關摩擦力的相關問題 例如:什麼是靜摩擦力?什麼是動摩擦力?

47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2發問後待答時間適當(三秒以上) 指標意義: 老師發問後,能給予學生三秒鐘以上的時間思考,然後回答問題。

48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2發問後待答時間適當(三秒以上) 觀察重點: 老師每次發問後,能給予學生至少3秒以上的思考時間。

49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2發問後待答時間適當(三秒以上) 觀察示例: 老師請同學就「慣性定律」舉出生活上的實例,先等待至少三 秒鐘之後,再請同學分別回答。

50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3發問後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延伸問題 指標意義: 老師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提出與此一主題相關的問題。

51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3發問後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延伸問題 觀察重點: 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能據學生的回答內容,繼續提出延伸性的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地思考與探索。

52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3發問後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延伸問題 觀察示例: 老師問:「那一種多邊形只有一個內角大於180度?」學生回 答:「凹多邊形」,之後,老師繼續延伸下一個問題,「凹多邊形還有哪些重要的特徵?」

53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4聽答後能歸納整理學生的回答 指標意義: 老師能根據學生們的回答,引導學生整理或由教師歸納出學生 回答的重點或概念。

54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4聽答後能歸納整理學生的回答 觀察重點: 1.老師能根據學生們的回答,整理出主要的重點。 2.老師能根據學生們的回答,引導學生自行整理出回答的重點。

55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4聽答後能歸納整理學生的回答 觀察示例: 老師展示許多的三角形,並一個一個詢問同學。經由同學們的回答之後,老師引導學生將學生回答的三角形名稱,歸納成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角形。

56 A-5-6使用電腦網路或教學媒體有助於學習 指標意義:
教師能考慮教材的性質、學生能力、學習風格以及學習場地的條件等,應用各種教學媒體或網路資源。

57 A-5-6使用電腦網路或教學媒體有助於學習 觀察重點: 1.老師能在教案設計中,配合教學場地、教材與活動需要,預先規劃教學媒體或網路資源。
2.老師能配合教學活動的進行,選用教學媒體或網路資源。

58 A-5-6使用電腦網路或教學媒體有助於學習 觀察實例: 1.老師在教導四則運算的基本概念時,選用一些四則運算的卡片展示配合進行。
2.老師在教導「劉銘傳治理臺灣」這個單元時,能上網選播一些相關的教學影帶輔助教學。

59 A-5-7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 指標意義: 老師能於必要時,依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內容與步調,協助學 生有效學習。

60 A-5-7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 觀察重點: 1.老師能察覺學生個別差異的狀況。
2.必要時採取適當作法,協助學生學習,例如調整上課內容、課後輔導、安排小老師,或是提供個別化的學習機會。

61 A-5-7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 觀察示例:
1. 觀察實例:老師原本要進行國一上學期數學科線性代數運算,不過經過一個小測驗後,老師發現全班有一半以上對於運用數學四則運算的解題能力有問題,於是老師決定從四則運算的基本概念開始進行教學,改變一開始就教抽象線性代數的作法。 2.數學課上「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明憲無法理解跟上進度,老師安排培進利用中午協助明憲。

62 A-6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A-6-1適時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程度,由淺而深的設計問題,藉由 不同程度的問題,例如: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 鑑等層次,啟發學生思考。

63 A-6-1適時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設計時,能預先準備不同層次的問題。
2.老師在教學時,能提出基礎的知識、理解性問題。 3.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再逐步提出較高層次的應用、分析和 評價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64 A-6-1適時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觀察示例: 上物理課「摩擦力」的單元時,以推動拋錨的汽車為例,提問 為什麼汽車開始運動前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推動,但一經推動 後,則不必太費力即可保持汽車運動?之後,再提出有關摩擦力的相關問題,例如:什麼是靜摩擦力?什麼是動摩擦力?

65 A-6-2依據實際需要適切的評量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學習目標,使用各種評量方法與工具,包括個別及 團體的評量方法與工具,實施有效的評量。

66 A-6-2依據實際需要適切的評量 觀察重點: 1.老師能依據學習目標,採用評量方法與工具。
2.老師能運用各種評量方法與工具,例如:口頭發問、學生提 問,口試、自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作業練習、實際操 作、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參觀訪問紀錄等彈性評量方式,以瞭解學生學習成效。

67 A-6-2依據實際需要適切的評量 觀察示例: 上完國文課朱自清的「背影」時,老師先詢問學生:「文章中有哪些部分描述父親對朱自清的關心行為?」然後再請每位同學寫一份報告作為該課的評量方式

68 A-6-4根據學生學習狀況或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指標意義: 老師根據評量的資料,因應個別差異的存在,對特殊需要的學生採取補救教學或加深加廣的指導。

69 A-6-4根據學生學習狀況或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觀察重點: 1.老師能根據評量結果,對學習緩慢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2.老師能根據評量結果,對學習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加深加廣的指導計畫。

70 A-6-4根據學生學習狀況或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觀察示例: 1.上歷史課時,教師問:「唐太宗在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學生無明確之回答。此時,老師請學生回去收集相關 資料,以利進一步之教學。 2.上英語課進行會話練習時,老師發現某位同學會話能力強,早 已精熟會話句型;教師便提供其他會話材料供其自行練習。

71 A-7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A-7-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指標意義:
老師在板書時,位置適當、字體正確工整,而且字體大小足以讓最後一排學生容易看清楚。

72 A-7-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觀察重點: 1.老師板書時,字體工整不會潦草凌亂。 2.老師板書時,字體正確無錯別字。
3.老師板書時,字體大小適中,教室後面及兩旁的學生都看得 清楚。 4.老師板書位置適中,教室後面及兩旁的學生都看得清楚。

73 A-7-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觀察示例: 數學課上幾何證明課時,老師將作圖與證明步驟,以工整的字 體,清楚的將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寫下來。 最後一排的學生,能輕易的按照黑板的題目做練習。

74 A-7-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指標意義: 老師上課時,音量足夠說話速度不會明顯太快或太慢,咬字清晰,沒有口頭禪或贅語,能讓教室內每一個學生都聽得清楚。

75 A-7-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觀察重點: 1.老師說話全班學生都能聽到。 2.老師說話速度不會明顯太快或太慢。每分鐘約180-220字。
3.老師咬字清楚。 4.老師說話沒有口頭禪或贅語。

76 A-7-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觀察示例: 上數學課時,老師說:「請同學把直尺和圓規準備在桌子上」, 最後一排同學能聽清楚老師的指示,做出拿直尺和圓規的動作。

77 A-7-3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指標意義: 老師上課時,不會只停留在講台上,會適度移動位置或透過眼神巡視顧及多數學生,增進溝通效果。

78 A-7-3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時,能依教學需要變換位置。老師移動的方向和 範圍,能顧及每位學生。
2.老師沒有移動時,可以透過眼神巡視,關照多數學生。

79 A-7-3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觀察示例: 實驗課或藝能課分組上課,老師在講解說明時,能巡視各組使 不專心學生注意聽講。

80 A-7-4 師生互動良好 指標意義: 老師能以溫暖、接納、同理的態度,以及支持的口吻與學生互動。

81 A-7-4 師生互動良好 觀察重點: 1.教師能以溫暖、接納、同理的態度,與學生相處。 2.教師能以溫暖、接納與支持的口吻,與學生互動

82 A-7-4 師生互動良好 觀察示例: 上英文課,老師問:「大家有沒有天天聽英語廣播?」,學生不敢回答,老師微笑的說:「沒關係,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83 B班級經營與輔導 B-1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B-1-2教室秩序常規維持良好 指標意義:
老師能適時、簡明、貫徹地提醒或要求學生,遵守教室中各種 活動的規則和公約。

84 B-1-2教室秩序常規維持良好 觀察重點: 1.老師會經常監看學生遵守班級常規的情形,適時給予回饋。
2.當學生違反已事先明訂的教室規範時,老師能及時地提醒。 3.老師對於不同學生違反規範的處理,能維持公平,且前後一致。

85 B-1-2教室秩序常規維持良好 觀察示例: 老師發現學生上課吃東西,於是提醒他將食物收起來,待學生收起食物後,引領全班重新回到教學活動中。

86 B-1-3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指標意義: 老師能敏於覺察學生的良好行為,並適時予以增強,促使學生由外爍的他律轉移到內發的自律。

87 B-1-3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觀察重點: 1.老師能隨時掌握班級動態。 2.老師能針對具體行為,公正客觀地施予明確獎勵。

88 B-1-3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觀察示例: 老師開始上課之後,說:「哇!第一組表現很好!」接著又說:「第三組也很棒!」「第一組做得很好。」「第四組也很專心。」 全班一共四組,小朋友更專心了。

89 B-1-4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對於教學活動影響的程度,正確地判斷學生不當行為,而明快地決定處理的時機與方式。

90 B-1-4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 觀察重點: 1.老師能正確而迅速地發覺學生的不當行為。
2.老師能運用各種彈性的方法處理各種不當行為,促使學生重新回到學習活動中。

91 B-1-4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 觀察示例: 1.老師發現兩位大聲交談的學生,立刻以關注的眼神提醒他們 停止交談。
2.老師走近一位已趴著睡了約三分鐘的學生,拍醒他,以手勢要求他出去洗臉再回到教室。 3.老師對於一位手機響起且接聽的學生,要求立即中斷談話。

92 B-1-5 適時實施生活教育

93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B-2-2佈置或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教學需要,布置或安排班級的硬體環境,例如學生座位、教室佈置或學生作品展示。

94 B-2-2佈置或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 觀察重點: 1.老師能依照主要的教學方式安排學生座位。 2.教室佈置內容能配合單元教學。
3.學生作品能有展示的機會。

95 B-2-2佈置或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 觀察示例: 自然課上到「美麗的花朵」這個單元時,老師在窗檯上放了五個花的盆栽。

96 B-2-3教師表現教學熱忱 從教師的教學即可以感受到

97 B-2-4 學生能專注於學習 指標意義: 老師的教學,能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參與投入。

98 B-2-4 學生能專注於學習 觀察重點: 老師教學時,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99 B-2-4 學生能專注於學習 觀察示例: 老師要求同學閱讀課本87頁,全班同學都有翻書到第87頁的的動作,積極參與這個教學活動。

100 報告完畢 謝謝指教


Download ppt "教學觀察表規準說明 報告人 國立北門高中 朱水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