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學專業發展評鑑系統 規準意義重點說明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2
規準架構 層 面:A B C D 指 標:A1 A2;B1 B2 B3.. 檢核重點:A1.1 A1.2;B1.1 B1.2..
3
規準建構說明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B 班級經營與輔導 C 研究發展與進修 D 敬業精神與態度
4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1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A-2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5
A-1-1參與授課領域或學年課程計畫的設計與撰寫
指標意義 教師每學期均能參與學校或學年有關所授課程領域課程計畫之討論、規劃、設計與撰寫。 表現實例 五年級英語科教師上下學期能參與五學年英語科總體課程計畫的討論、規劃、設計,並完成計畫的撰寫。
6
A-1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A-1-2編選適用教材 指標意義 教師能參與學校有關授課領域教材或教科書的編輯或選用工作。 表現實例 英語科教師於每學期結束前,能依學校的規定,參與相關年級英語科教科書的評審工作,或於開學前,設計與並編寫出任教年級英語科教學有關的教具、教材、或學習單。
7
A-1-3研擬任教科目授課大綱或教學進度 五年級英語科教師能於學期初授課前,研擬並撰寫五年級英語科上(或下)學期的教學進度表或授課大綱。
指標意義 教師能參與學校或學年有關授課領域課程之學期教學大綱或教學進度的研擬與撰寫。 表現實例 五年級英語科教師能於學期初授課前,研擬並撰寫五年級英語科上(或下)學期的教學進度表或授課大綱。
8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2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9
A-2-1符合課程單元既定的教學目標(分段能力指標)
指標意義 教師能依據所授課程單元的教學目標或分段能力指標,設計並研擬出單元教學活動計畫或教案。 表現實例 如六年級數學科教師能參考教學指引上有關「整數」的教學目標或能力指標,設計出「整數」教學的活動計畫或教案。
10
A-2-2符合學生學習發展與個別差異 A-2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指標意義 教師規劃與設計所授課程領域的教學計畫或教案時,能將學生學習發展情形和個別差異狀況,分析或說明於單元活動計畫或教案中,以為教學之參考。 表現實例 五年六班社會科教師於正式教學前,能從各種學生學習資料中,了解並分析授課班級學生在五年級社會科學習上的先備知能,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意願,進而研擬出符合該班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的社會科單元教學計畫。
11
A-2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A-2-3規劃適切的學習教材和教學資源 指標意義 教師所研擬之單元教學計畫或教案中,能規劃適切的學習教材和教學資源。 表現實例 六年級數學科教師所設計出有關「整數」教學的活動計畫或教案,能將「定位板」或「整數合成與分解學習單」列為該活動的學習教材或教學資源。
12
A-2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A-2-4規劃適切的教學活動和進度 指標意義 教師所研擬之單元教學計畫或教案中,能規劃適切的教學活動和進度。 表現實例 教學計畫或教案的教學活動能包括:準備活動、發展活動、以及綜合活動等,而且每個活動都能說明教學活動過程與教師問話內容,此外,對於每個活動與整個單元的教學時間也能適當規畫與設計。
13
A-2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A-2-5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方式 指標意義 教師所研擬之單元教學計畫或教案中,能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方式。 表現實例 能於教學計畫或教案中,詳細說明各活動所使用的評量方式(如口頭評量、實作評量、資料展示等),以及評量過程所可能採用的指導要點。
14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15
A-3-1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指標意義 老師於上課時,能確實掌握教材內容重點,並解答學生疑惑。
觀察重點 1.老師上課時,能依據教學進程旁徵博引,展現對於教學內容的精熟。2.老師上課時,能隨時因應學生問題,展現對於教學內容的精熟。 觀察實例 上生物課『化石演化』,教師配合課程需要,臨時加入十三行化石的發現經過,然後透過貝類的化石過程,讓學生對於化石有更深入的認識。
16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指標意義 老師在教學時能依據教材的知識體系,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以協助學生建立知識架構,有助學習遷移。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時,能提示與新教材相關的舊概念,並注意兩者之間是否具有實質邏輯關係。2.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隨時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概念。例如:提到過去曾經學過的單元名稱、主題、內容,用以解釋或說明此次新教的概念或原理原則等。 觀察實例 上生物課『化石演化』時,教師能夠提醒與化石作用(以前學過)之間的關係。
17
A-3-3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指標意義
老師能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納入教學活動設計之中,以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 1.老師在一開始上課時,能選擇相關的學生生活經驗,作為開啟學習主題的起點。2.老師介紹或解釋新的概念時,可以運用學生日常生活的觀念、用語或例子等加以說明,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觀察實例 上英語會話課,老師請同學們念「7-Eleven」,並由此作為會話的主題。
18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19
A-4-1說明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指標意義 老師教學時,能夠提列教學目標並說明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一開始便能掌握學習要點。 觀察重點 1.老師在一開始上課時,即能利用板書、投影片、口述、學習單之填寫、或讓學生回答討論等方式,對學生提示該堂課的學習目標。 2.老師在上課時,進行任何一個小單元的教學,都會在剛開始進行教學時,運用適當方法提示該段教學的重點。 觀察實例 上國文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第十四課,單元主題是再別康橋。
20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指標意義 老師教學時,能把握由簡單到複雜、由近到遠等原則,以循序漸進,一個概念一個概念的方式來呈現教材。 觀察重點 1.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會從簡單的概念先呈現,再呈現複雜的概念。 2.老師在教學時,會運用教過的簡單概念,綜合成複雜概念。 觀察實例 上英文課,老師先教導單字及片語,然後再運用這些單字及片語進行句型的說明與應用。
21
A-4-3正確而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指標意義 老師於上課時能清楚說明教材內容重點,並解答學生疑惑。 觀察重點 1.老師上課時,能清楚講解教材內容重點。 2.老師上課時,能針對學生問題清楚說明。 觀察實例 上生物課『化石演化』,教師在上課時清楚地說明化石的定義,並介紹化石相關概念,如活化石、化石系列等。
22
A-4-4多舉例說明或示範以增進理解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指標意義 老師教學時,能夠舉例或提出證據說明各種概念,引導學生領悟概念,幫助學生理解。 觀察重點 1.老師教學時,會列舉正面或反面的例子,來幫助學生充分瞭解所教的內容。2.老師教學時,會提出各種證據,說明各種定理或公式,協助學生學習。 觀察實例 上國中數學課,老師提出切蛋糕的例子,說明分數的概念之運用。
23
A-4-5提供適當的練習以熟練學習內容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指標意義
老師在某階段的教學後,能提供學生練習或分派作業,協助學生瞭解並熟練學習內容。 觀察重點 1.每一單元或概念講授完後,老師會在課堂中,提供應用此概念的練習活動。2.每一教學單元或教學段落結束後,老師會分派作業,來幫助學生學習。 觀察實例 上國文課時,老師會在現代詩選單元講解鄭愁予的新詩「錯誤」後,讓學生仿作一首新詩。
24
A-4-6設計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指標意義 老師能設計學習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學習內容,並促進同儕之間的討論。
觀察重點 1.老師能設計與主題有關的情境。 2.該情境可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觀察實例 在「環境與生活」的教學單元中,介紹高原環境時,老師提供了青康藏高原的圖片,上課時介紹「糌粑」、「酥油」、「茶」等幾種典型的食物,並讓學生實際吃吃看。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食物和環境物資之間的關係。
25
A-4-7適時歸納總結學習重點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指標意義 老師在每節課的過程中或結束前,能適時將該節或該段落的教學內容加以摘要,並總結學習要點,幫助學生學習完整概念。 觀察重點 1.每一章節或教學過程中的段落結束時,老師能運用各種方式,例如在黑板(以板書方式)或以口頭問答方式等,進行重點歸納。2.在一節課結束前,老師能運用各種方法,總結該節課的學習要點。 觀察實例 上英語課指導發音,老師列舉了許多英文單字最後一個字母為有聲子音,其後+ed,音都讀成【d】,老師最後歸納,除了最後一個字母是d之外的其他有聲子音,其後+ed,音都讀成【d】。
26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27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指標意義 老師在教學初始時,能引起學生好奇、探索、控制、嘗試等內發性的行為動機;在後續的教學過程中,能提供相關的教材或活動,吸引其專注於學習活動。 觀察重點 1.老師開始上課之初,能選擇和學生生活相關或有興趣的觀念或例子,作為切入主題的起點。2.教師能設計安排足以維持學生注意力的事物或學習活動。 觀察實例 老師問學生:「最近大家流行養什麼寵物?狗狗?貓咪?黃金鼠?為什麼?」然後引進上課主題「滅鼠週---談公共衛生」
28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策略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指標意義 老師能配合教學內容、場地與學生需要等,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例如:講演、練習、討論、演示等,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觀察重點 1.教案設計所選擇之教學方法,能考量學生學習的需要。2.教學過程所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例如:講演、練習、討論、演示等,確實能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 觀察實例 上物理課時,老師先以「影片欣賞教學」讓學生觀賞瓜熟落地的片段,再運用「討論教學法」讓學生針對這一段影片討論學生所發現的,接著使用「發表教學法」讓學生進行發表,最後運用「講述教學法」介紹並引導出『地心引力』的概念。
29
A-5-3有效掌握教學節奏和時間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指標意義
老師在教學活動的進行,能考量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需求及反應,彈性地分配時間並維持流暢的教學節奏。 觀察重點 1.教師能以活動性質與學生學習需要,分配各個教學活動時間。2.老師對於教學能夠依據實際狀況,掌握教學節奏以維持教學的流暢性。 觀察實例 上課五分鐘後,數學老師以十五分鐘進行公式說明及例題演示,花費三分鐘在黑板上抄寫二道題目,分配十五分鐘給學生練習,以最後的七分鐘檢討,有80%的學生二道題全對。
30
A-5-4有效使用教學媒體或電腦網路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指標意義 教師能考慮教材的性質、學生能力、學習風格以及學習場地的條件等,應用各種教學媒體或網路資源。 觀察重點 1.老師能在教案設計中,配合教學場地、教材與活動需要,預先規劃教學媒體或網路資源。2.老師能配合教學活動的進行,選用教學媒體或網路資源。 觀察實例 1.老師在教導四則運算的基本概念時,選用一些四則運算的卡片展示配合進行。 2.老師在教導「劉銘傳治理臺灣」這個單元時,能上網選播一些相關的教學影帶輔助教學。
31
A-5-5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指標意義 老師能於必要時,依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內容與步調,協助學生有效學習。 觀察重點 1.老師能察覺學生個別差異的狀況。2.必要時採取適當作法,協助學生學習,例如調整上課內容、課後輔導、安排小老師,或是提供個別化的學習機會。 觀察實例 老師原本要進行國一上學期數學科線性代數運算,不過經過一個小測驗後,老師發現全班有一半以上對於運用數學四則運算的解題能力有問題,於是老師決定從四則運算的基本概念開始進行教學,改變一開始就教抽象線性代數的作法。
32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6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33
A-6-1設計由淺而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A-6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程度,由淺而深的設計問題,藉由不同程度的問題,例如: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層次,啟發學生思考。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設計時,能預先準備不同層次的問題。 2.老師在教學時,能提出基礎的知識、理解性問題。 3.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再逐步提出較高層次的應用、分析和評價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觀察實例 上物理課「摩擦力」的單元時,以推動拋錨的汽車為例,提問為什麼汽車開始運動前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推動,但一經推動後,則不必太費力即可保持汽車運動?之後,再提出有關摩擦力的相關問題,例如:什麼是靜摩擦力?什麼是動摩擦力?
34
A-6-2發問後待答時間適當(三秒以上) 指標意義 老師發問後,能給予學生三秒鐘以上的時間思考,然後回答問題。
觀察重點 老師每次發問後,能給予學生至少3秒以上的思考時間。 觀察實例 老師請同學就「慣性定律」舉出生活上的實例,先等待至少三秒鐘之後,再請同學分別回答。
35
A-6-3發問後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延伸問題 指標意義 老師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提出與此一主題相關的問題。
觀察重點 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能據學生的回答內容,繼續提出延伸性的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地思考與探索。 觀察實例 老師問:「那一種多邊形只有一個內角大於180度?」學生回答:「凹多邊形」,之後,老師繼續延伸下一個問題,「凹多邊形還有哪些重要的特徵?」
36
A-6-4聽答後能歸納整理學生的回答 A-6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指標意義 老師能根據學生們的回答,引導學生整理或由教師歸納出學生回答的重點或概念。 觀察重點 1.老師能根據學生們的回答,整理出主要的重點。 2.老師能根據學生們的回答,引導學生自行整理出回答的重點。 觀察實例 老師展示許多的三角形,並一個一個詢問同學。經由同學們的回答之後,老師引導學生將學生回答的三角形名稱,歸納成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角形。
37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7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38
A-7-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A-7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指標意義 老師在板書時,位置適當、字體正確工整,而且字體大小足以讓最後一排學生容易看清楚。 觀察重點 1.老師板書時,字體工整不會潦草凌亂。 2.老師板書時,字體正確無錯別字。 3.老師板書時,字體大小適中,教室後面及兩旁的學生都看得清楚。 4.老師板書位置適中,教室後面及兩旁的學生都看得清楚。 觀察實例 數學課上幾何證明課時,老師將作圖與證明步驟,以工整的字體,清楚的將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寫下來。 最後一排的學生,能輕易的按照黑板的題目做練習。
39
A-7-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A-7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指標意義 老師上課時,音量足夠說話速度不會明顯太快或太慢,咬字清晰,沒有口頭禪或贅語,能讓教室內每一個學生都聽得清楚。 觀察重點 1.老師說話全班學生都能聽到。2.老師說話速度不會明顯太快或太慢。每分鐘約 字。3.老師咬字清楚。4.老師說話沒有口頭禪或贅語。 觀察實例 上數學課時,老師說:「請同學把直尺和圓規準備在桌子上」,最後一排同學能聽清楚老師的指示,做出拿直尺和圓規的動作。
40
A-7-3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A-7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指標意義 老師上課時,不會只停留在講台上,會適度移動位置或透過眼神巡視顧及多數學生,增進溝通效果。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時,能依教學需要變換位置。老師移動的方向和範圍,能顧及每位學生。2.老師沒有移動時,可以透過眼神巡視,關照多數學生。 觀察實例 實驗課或藝能課分組上課,老師在講解說明時,能巡視各組使不專心學生注意聽講。
41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8 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42
A-8-1依實際需要選擇適切而多元的評量方式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學習目標,使用各種評量方法與工具,包括個別及團體的評量方法與工具,實施有效的評量。 觀察重點 1.老師能依據學習目標,採用評量方法與工具。2.老師能運用各種評量方法與工具,例如:口頭發問、學生提問,口試、自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作業練習、實際操作、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參觀訪問紀錄等彈性評量方式,以瞭解學生學習成效。 觀察實例 上完國文課朱自清的「背影」時,老師先詢問學生:「文章中有哪些部分描述父親對朱自清的關心行為?」然後再請每位同學寫一份報告作為該課的評量方式。
43
A-8-2適時檢視學生的學習情形 A-8 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指標意義 老師在教學時,能透過評量敏感察覺學生學習情形,以作為學生學習相關判斷的依據。 觀察重點 1.老師能在重要概念教學時,透過評量適時檢視學生學習表現,以決定是否進行後續概念教學。2.老師能在次要概念或相關概念教學時,透過觀察、口語問答等評量方式,確定是否需要實施個別輔導等補救教學。 觀察實例 解聯立方程式時,教師觀察到部份學生無法完全理解,所以適時提問一、二位學生,然後根據學生理解困難處,重新教一次,然後再次透過問答確定那些學生可以清楚掌握解題步驟。
44
A-8-3根據學習評量結果分析學習成效 A-8 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評量結果分析學生學習成效,確定學生學習盲點,並推斷可能原因,作為教學改進依據。 觀察重點 1.老師能在評量之後,蒐集或紀錄評量所得資料。 2.老師能對評量資料進行分析,正確解讀。 觀察實例 在「正方體」教學過程,老師在批改學習單過程中,發現多位學生在計算個別立方體出現錯誤,經與前次學習單對照後,老師研判學生在空間概念上需要加強。
45
A-8-4根據學生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A-8 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指標意義
老師根據評量的資料,因應個別差異的存在,對特殊需要的學生採取補救教學或加深加廣的指導。 觀察重點 1.老師能根據評量結果,對學習緩慢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2.老師能根據評量結果,對學習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加深加廣的指導計畫。 觀察實例 上歷史課時,教師問:「唐太宗在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學生無明確之回答。此時,老師請學生回去收集相關資料,以利進一步之教學。
46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9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47
A-9-1學生學習專注 A-9 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指標意義 老師的教學,能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參與投入。
觀察重點 老師教學時,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觀察實例 老師要求同學閱讀課本87頁,全班同學都有翻書到第87頁的的動作,積極參與這個教學活動。
48
A-9-2學生能理解運用所學概念與技能 指標意義 學生能理解及運用老師所教授的概念與技能。
觀察重點 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用所學的概念及技能。 觀察實例 學生學會絕句格律,仿作一首五言絕句的詩。
49
A-9-3學生能理解並悅納與學習活動有關的價值觀念
指標意義 學生能理解學習活動當中所習得的價值,並且悅納相關的價值觀念。 觀察重點 1.學生能理解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有關價值觀念。2.學生能悅納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價值觀念。 觀察實例 學生能從生命教育活動中,體會出人生有許多最珍貴的物品,可能都不是金錢所能買到的。而能建立把握當下,關心自己與他人「即能擁有」的價值觀。
50
B-1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B-3促進親師溝通與合作 B-4落實學生輔導工作
51
B-1-1訂定合理的班級規範與獎懲規定 B-1 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指標意義 老師能指導學生或是和學生共同訂定「生活公約」、教室活動程序及獎懲規定。 觀察重點 1.老師能讓學生討論、訂定並充分瞭解教室規範。2.班級常規內容明確、合理、可行。 3.獎懲規定不違背法令,且合理可行。 觀察實例 學生都知道老師要求發問前會先舉手,經允許後才發言。
52
B-1-2維持良好教室秩序常規 B-1 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指標意義
老師能適時、簡明、貫徹地提醒或要求學生,遵守教室中各種活動的規則和公約。 觀察重點 1.老師會經常監看學生遵守班級常規的情形,適時給予回饋。2.當學生違反已事先明訂的教室規範時,老師能及時地提醒。3.老師對於不同學生違反規範的處理,能維持公平,且前後一致。 觀察實例 老師發現學生上課吃東西,於是提醒他將食物收起來,待學生收起食物後,引領全班重新回到教學活動中。
53
B-1-3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B-1 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指標意義 老師能敏於覺察學生的良好行為,並適時予以增強,促使學生由外爍的他律轉移到內發的自律。 觀察重點 1.老師能隨時掌握班級動態。 2.老師能針對具體行為,公正客觀地施予明確獎勵。 觀察實例 老師開始上課之後,說:「哇!第一組表現很好!」接著又說:「第三組也很棒!」「第一組坐得很好。」「第四組也很專心。」全班一共四組,小朋友更專心了。
54
B-1-4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 B-1 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對於教學活動影響的程度,正確地判斷學生不當行為,而明快地決定處理的時機與方式。 觀察重點 1.老師能正確而迅速地發覺學生的不當行為。 2.老師能運用各種彈性的方法處理各種不當行為,促使學生重新回到學習活動中。 觀察實例 老師發現兩位大聲交談的學生,立刻以關注的眼神提醒他們停止交談。
55
B 班級經營與輔導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56
B-2-1佈置或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 B-2 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教學需要,布置或安排班級的硬體環境,例如學生座位、教室佈置或學生作品展示。 觀察重點 1.老師能依照主要的教學方式安排學生座位。2.教室佈置內容能配合單元教學。3.學生作品能有展示的機會。 觀察實例 自然課上到「美麗的花朵」這個單元時,老師在窗檯上放了五個花的盆栽。
57
B-2-2營造良好和諧的師生互動關係 B-2 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指標意義 老師能以溫暖、接納、同理的態度,以及支持的口吻與學生互動。
觀察重點 1.教師能以溫暖、接納、同理的態度,與學生相處。2.教師能以溫暖、接納與支持的口吻,與學生互動 觀察實例 上英文課,老師問:「大家有沒有天天聽英語廣播?」,學生不敢回答,老師微笑的說:「沒關係,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58
B-2-3引導學生進行同儕合作學習 B-2 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指標意義
老師能提供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例如:學生分組活動等,以引導學生彼此間進行合作式的學習。 觀察重點 1.教師能將時間妥善分配,提供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與時間。2.學生分組討論時,老師能進行合作學習的指導。 觀察實例 生物課「解剖青蛙」,老師依學生程度分組,並分配每組的角色和任務,共同分工合作完成解剖活動。
59
B 班級經營與輔導 B-3 促進親師溝通與合作
60
B-3-1向家長清楚說明教學、評量和班級經營的理念和作法
指標意義 教師能利用學校活動(如學校日、家庭訪問、學校與社區運動會)、或各種溝通方式(如班級網頁、班級通訊、聯絡簿、電話等),以口頭或書面資料,向任教班級學生家長清楚說明各科教學與評量的進行方式和內容,以及班級經營的理念和作法。
61
B-3 促進親師溝通與合作 B-3-2告知家長學生學習情形和各項表現 指標意義 教師能利用學校活動(如學校日、家庭訪問、學校與社區運動會)、或各種溝通方式(如班級通訊、聯絡簿、電話等),以口頭或書面資料,適當的向任教班級學生家長說明學生在學校的整體或個別學習與表現。
62
B-3-3有效獲得家長合作提供有關資源和服務
指標意義 教師能定期或不定期與任教班級家長聯繫與溝通,以建立良善的親師關係,並能獲班級家長對班級教學活動的參與和協助。 表現實例 家長擔任班級說故事志工、協助班級教室環境的粉刷、協助班級校外教學參觀活動的進行、捐贈班級圖書等。
63
B 班級經營與輔導 B-4落實學生輔導工作
64
B-4 落實學生輔導工作 B-4-1瞭解任教班級學生的基本資料 指標意義 教師能利用平時教學活動進行時的觀察,或是從學生個人相關學習與輔導基本資料(學生的學籍卡資料冊或學生輔導資料冊等),充份瞭解任教班級的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特質與個性及學習情形,作為學生輔導工作進行之參考,進而落實學生輔導工作。
65
B-4-2輔導學生生活規範、學習困擾或行為偏差
指標意義 教師能定期或不定期利用全校或班級課程融入教學活動或適當的課餘時間,針對學生生活規範、學習困擾或行為偏差,進行個別或團體式的行為、學習輔導活動(如個別晤談、小團體輔導、志工課業輔導等),以提升學生學習或行為的表現。
66
B-4 落實學生輔導工作 B-4-3詳實建立學生輔導資料 指標意義 教師能將學期中與學生進行的各種輔導活動(如個別晤談活動、小團體輔導活動、班級或全校性輔導活動、家庭訪問、各種親師聯絡等),的相關人事時地物等內容,詳實紀錄於學生輔導資料表冊上。
67
C-1參與教學研究工作 C-2研發教材、教法或教具 C-3參與校內外教師進修研習 C-4反思教學並尋求專業成長
68
C-1 參與教學研究工作 C-1-1參與校內各種教學研究會議 指標意義 教師能參與校內各種教學相關的研究會議,如各領域或各科教學研究會、課程發展委員會等,並參與各教學研究會議重要議題的討論與決定。
69
C-1-2與校內外教師同儕分享教學或專業工作心得
指標意義 教師能利用正式或非正式活動場所,將自我教學經驗(如課程設計、教學技巧、教學評量、班級經營、師生溝通技巧等)或專業工作(如各項行政工作推展或教學活動辦理等)心得,與校內外同儕進行分享。
70
C-1 參與教學研究工作 C-1-3發現教育問題進行研究 指標意義 教師能將教學、輔導、行政過程中,所發現或遭遇的教育問題(如課程教學、班級經營、特殊兒童輔導等相關問題),與同儕教師討論並將之轉化成待答問題或研究假設,然後研擬適當行動策略,進行個別或協同式行動研究,以解決教育實務困境。
71
C-1 參與教學研究工作 C-1-4將研究或進修成果應用於教育工作 指標意義 教師能將所進行之行動研究成果,或參與相關研習及進修的成效,應用於班級的各種教學活動(如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等),或各項專業工作(如各項行政工作推展或教學活動辦理等),以提升教育工作的成效。
72
C 研究發展與進修 C-2研發教材、教法或教具
73
C-2 研發教材、教法或教具 C-2-1根據教學需要,自製教具或教學媒體 指標意義 教師能根據各科教學活動或學生學習的需要,製作出符合教學活動進行或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具(如分數板)、或教學媒體(如powerpoint)等。
74
C-2 研發教材、教法或教具 C-2-2掌握教育新知以改進或創新教學 指標意義 教師能經常閱讀或蒐集教育新知,理解、掌握教育新知,並運用各種教育相關知識或技巧,改善現有教學方法或設計出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
75
C-2 研發教材、教法或教具 C-2-3與校內外教師同儕研發教材 指標意義 教師能發現現有教材的缺失或不足,結合校內外同儕教師的資源與心力,共同研發出與七大學習領域或六大議題有關的教材內容。
76
C 研究發展與進修 C-3參與校內外教師進修研習
77
C-3 參與校內外教師進修研習 C-3-1從事教師個人的自我成長活動 指標意義 教師能利用課餘時間,從事個別性的教學相關成長活動,如閱讀專書、撰寫教學省思日誌、觀賞教學影片等。
78
C-3 參與校內外教師進修研習 C-3-2參與校內專業進修研習或成長團體 指標意義 教師能利用課餘時間,參與校內各種專業進修研習或成長團體,如週三進修、讀書會、行動研究、教學研究會、書法社等。
79
C-3 參與校內外教師進修研習 C-3-3參與校外專業進修研習或成長團體 指標意義 教師能利用課餘時間,參與校外專業進修研習或成長團體,如研究所進修、校外研習活動、社區文史探討成長團體等。
80
C 研究發展與進修 C-4反思教學並尋求專業成長
81
C-4-1進行自我教學省思,瞭解自己的教學優缺點
指標意義 教師能利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各種機會,運用各種資料或工具(如學生作業、教學省思表等),針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檢視與省思,以充份瞭解自己教學的優缺點。
82
C-4-2根據同事、學生或家長回饋意見,強化教學省思
指標意義 教師能蒐集同事、學生或家長的回饋意見(如與同事的對話、調查學生與家長教學意見反應、家長於電話或聯絡簿對教學的反應意見等),隨時檢視自我教學狀況,進而強化自我教學的省思。
83
C-4 反思教學並尋求專業成長 C-4-3依據省思結果,提出專業成長計畫 指標意義 教師能根據對自我教學的檢視、以及同事、學生與或家長對教學的回饋意見等,發現自我教學待改善之處,並針對待改善之處研擬教學專業成長計畫書(可包括:特定成長活動、合作人員、預計完成活動的日期等)。
84
C-4-4整理教學文件及省思結果,建立個人教學檔案
指標意義 教師能將任教學科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等教學相關資料,進行蒐集、選擇、整理與省思,以建立個人教學檔案。
85
D-1信守教育專業倫理規範 D-2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服務教育 社群 D-3建立與學校同事、家長及社區 良好的合作關係
86
D-1 信守教育專業倫理規範 D-1-1遵守教育人員專業倫理信條 指標意義 教師能遵守教育人員專業倫理信條,如中華民國教育人員專業倫理信條,以表現積極進取的教學或行為,以發揮教育人員專業精神。
87
D-1 信守教育專業倫理規範 D-1-2遵守教育相關的法令規定 指標意義 教師能遵守教育相關的法令規定,例如教師法、兒童保護法等,以為教師教學(行為)表現或保障學童權益的依歸。
88
D-1 信守教育專業倫理規範 D-1-3尊重學生及家長資料的隱私性 指標意義 教師對於學生的各項學習相關資料(如成績或學習表現),以及學生個人和家長的各項基本資料(如學生的特殊行為或身體障礙、家長家長狀況或聯絡資料等),皆能謹慎保管,以尊重學生及家長資料的隱私性。
89
D-1-4關懷文化與經濟弱勢的學生,尊重其受教權
指標意義 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能積極關懷文化與經濟弱勢的學生(如新臺灣之子),並能提供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輔導和協助,以尊重其受教權益。
90
D 敬業精神與態度 D-2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服務教育社群
91
D-2-1參與學校各項教學事務 指標意義 教師能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參與班群、學年或學校所舉辦與推動的各項教學活動。
表現實例 參與並協助學年鄉土教學成果表演活動、班群讀經闖關活動等。
92
D-2 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服務教育社群 D-2-2參與學校各項訓輔工作 指標意義 教師能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參與學校所舉辦與推動的各項學生訓輔工作,例如,協助學務處擔任學校運動會的裁判工作、協助輔導室帶領行為困擾學生小團體輔導活動等。
93
D-2-3參與校務/教育行政工作,協助推動校務/教育革新
指標意義 教師能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參與學校或教育行政機關所推動的各項行政工作,以協助學校或教育行政機關推動校務或教育革新。 表現實例 如參與學校推展「綠色學校」計畫等。
94
D-2 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服務教育社群 D-2-4參與教師組織等專業社群 指標意義 教師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參與校內外各種教師專業組織或教育社群,例如,參加學校教師會、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等。
95
D-3建立與學校同事、家長及社區良好的合作關係
96
D-3 建立與學校同事、家長及社區良好的合作關係
指標意義 教師平時能與同事(如同學年、同學科、行政人員等)針對教學、訓輔、行政等議題,進行相互協助、支持與適當的互動,並能維持良好的關係。
97
D-3-2與學校教師同儕合作形成教學夥伴關係
指標意義 教師能與同年級或同學科任教師在教學相關活動上,如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等,相互合作、支持、協助與輔導,藉以建立教學夥伴關係。
98
D-3 建立與學校同事、家長及社區良好的合作關係
指標意義 教師能透過各種溝通管道和方式,與班級學生家長或社區(人士)進行適度的互動,並維持良好的專業關係。
99
謝謝聆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