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三課 張中丞傳 後敘 韓愈 ◎第一部分:題解 *題解補注 1開元:唐玄宗年號(西元七一三年|七四一年) 2拜:授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三課 張中丞傳 後敘 韓愈 ◎第一部分:題解 *題解補注 1開元:唐玄宗年號(西元七一三年|七四一年) 2拜:授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課 張中丞傳 後敘 韓愈 ◎第一部分:題解 *題解補注 1開元:唐玄宗年號(西元七一三年|七四一年) 2拜:授官。
3御史中丞:官名,位在御史大夫之下,佐理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事。 4考訂:考核訂正。 5天寶:唐玄宗年號(西元七四二年|七五五年) 第十三課 張中丞傳    後敘 韓愈

2 6睢陽:今河南省商丘縣西。睢,音ㄙㄨㄟ。 7闕:音ㄑㄩㄝ,缺乏、缺漏。 8書後:文體名。寫在他人著作後面,對他人著作有所說明或評論。與「跋」近似,不過書後「意必抽於前文,事必引於原著」。 9方苞:字鳳九,晚號望溪,清安徽省桐城縣人。其文以雅潔著稱,為桐城派之初祖。

3 10遺事:前代或前人留下來的事跡。 11標:題寫。 *方苞的再傳弟子姚鼐編古文辭類纂,將張中丞傳後敘一文收錄在「序跋類」,並附在有方苞的評語如下:「退之敘事文,不學史記,而生氣奮動處,不覺與之相近。前三段乃議論,不得日記張中丞遺事;後二段乃敘事,不得曰讀張中丞傳,故標以張中丞傳後敘。截然五段,不用鉤連,而神氣流注,章法渾成,惟退之有此。」

4 *題解要點 1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為論說兼記敘。 2張中丞,即張巡。 3後敘是詩文、著作或圖冊的後記,用以對正文進行說明、考訂、補充或議論。 4安史之亂起,張巡、許遠合守睢陽城,城陷殉國。有人指其不智,與不力。 5事隔五十年,韓愈寫此篇以補張巡傳之不足。 6本文兼有書後和傳記的性質,故方苞說:「本文前三段乃議論,不得曰記張中丞遺事;

5  後二段敘事,不得曰讀張中丞傳,故標以張中丞傳後敘。」
7文中以「外無待猶死守之實情」,批駁「許遠畏死而辭服於賊」之謗誣;以人老必有先受病之藏腑、繩朽引之必絕處為喻,批駁許遠防守不力之謗誣。 8巡、遠不願棄城逆遁之理由:(1)苟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2)及其無救而且窮也,雖欲去,必不達。 9巡、遠死守睢陽之功|守一城,捍天下,蔽遮江、淮,沮遏其勢。

6 10本文在寫作技巧上,布局主從分明是最大的特點。本文重心首在許遠,南霽雲其次,張巡又次之。因李翰已為張巡立傳,卻無許遠之傳,更何況許遠本為睢陽城將;又南霽雲雖為張巡部將,但其死節未曾附記於張巡傳中。
11本文人物刻劃鮮活,栩栩如生,資料收集詳備,內容豐富,前人以為本文深得太史公筆法,誠不誣也。

7 ◎第二部分:作者:韓愈 *作者補注 1郡望:一郡中顯貴的世族、大族,稱為郡望。意思就是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如韓氏為河北昌黎之望族。 2三歲而「孤」:幼而無父。 *韓愈出生才兩個月,母親就死了(他母親生他時已近五十歲)。三歲那年,死了父親,由長兄韓會撫養,韓會比韓愈大三十一歲。當時韓會在在京師作官,韓愈也就和哥哥一起在京師生活。代宗大曆十二年(西元七七七年),韓會被貶為韶州刺史

8  ,韓愈隨兄鎪到了南方的韶州。但禍不單行,翌年,韓會四十二歲時,病死在任所。韓愈就由嫂嫂鄭氏撫養長大。
3六經:指詩、易、書、禮、樂、春秋,又稱六藝。 4百家:泛指諸子各家的學說、典籍。 5累官:多次升遷官職。累,音ㄌㄟˇ,多次。 6國子監祭酒:古代掌管教育的機構與京都的最高學府。國子監的長官,稱為祭酒。 7京兆尹:京城的行政長官即首都的巿長。簡稱「京兆」。

9 8吏部侍郎:吏部之次長,掌管官員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職務。
9兩度被貶:韓愈三十六歲,任監察御史,因彈劾京兆尹李實,被貶官陽山令。五二歲時,上書憲宗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 10佛骨:指當時鳳翔府法門寺佛塔所藏的一節釋迦指骨。 *元和十四年,唐憲宗派遣專使前往鳳翔迎奉佛骨。先在宮內供奉三天,之後送往長安各寺傳遞供拜。百姓看到皇帝既如此虔誠信奉,於是

10  長安老少奔波,拋下工作,頂禮膜拜。韓愈當時在長安任刑部侍郎,目睹這種情況,就寫了一篇著名的諫迎佛骨表給憲宗,反對把佛骨迎入禁宮,他認為佛本是夷狄的一種宗教,本來就不當信奉,何況佛骨更是不祥之物,絕不能迎入宮中。他提議把那些佛骨燒掉,以絕後人的疑惑。文中還提到歷來信佛的皇帝儘管非常虔誠,但都短命。   憲宗得表,大為震怒,說:「韓愈說我信佛太過,

11  還可容忍。至於說東漢以後信佛的,都短命而死,未免說得太荒謬了。韓愈身為人臣,敢如此狂妄,罪不可赦。」並下令將韓愈處以極刑。當時朝廷士大夫很震驚惋惜,甚至皇親國戚也認為處刑太重,紛紛替韓愈求情。憲宗終於怒氣稍平,免他死罪,貶為潮州刺史  11華而不實:指辭采華麗卻無充實內容。 12駢文:是中國特有的一種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它是從古代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逐漸發展形成的

12  漢末魏晉盛極一時。以駢文作為一種文體是在唐代提出來的,韓柳古文運動把講求駢偶的文章稱為駢文。駢文的寫作有下列幾個特點:(1)語言上追求駢儷。(2)句式上講求四六。(3)講求音韻聲律。
 (4)講求用典。  (5)講求藻飾。 13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首句頌讚韓愈在文學上的成就,是說韓愈的文章,使八代以來衰頹的文風振興起來。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第二

13  句頌讚韓愈在思想上的成就,是說韓愈提倡儒學,把沉迷於異端邪說的人們拯救出來。
14遒:音ㄑ一ㄡˊ,剛勁、有力。 15茅坤:明散文家,字順甫,號鹿門,歸安人。世宗嘉靖年間進士,累官廣西兵備僉事,遷大名兵備副使。精研兵學,文武兼備。反對「前七子」的擬古主義,肯定唐、宋文。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影響甚大。 16奇險派:也稱怪誕派。除韓愈外,孟郊、賈舥亦是此派的代表詩人。奇,指寫詩

14  用意新奇、深刻,塑造形象新穎、奇特;險,指遣詞造句、用字用韻,別開生面,往往取僻字、押險韻,而得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
*作者概要 1字退之,撰文常自稱昌黎韓愈。唐河南河陽人。 2宋神宗時追封為昌黎伯,故世稱韓昌黎。 3三歲而孤,依兄嫂而成長,早年刻苦為學,盡通六經百家之書。 4因操行堅貞,直言無所忌,兩度被貶。

15 5發揚儒家正統學說,排斥佛老思想。文學上倡導古文。
6以周、秦、兩漢之散文為其圭臬,用以取代六朝華而不實的駢文。 7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以「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讚其成就。並以「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推許他望重士林。 8其散文雄渾如海,筆力遒勁。其詩則力求險怪,以文入詩,為「奇險派」(又稱怪誕派)的領導人物。 9著有昌黎先生集。 

16 ◎第三部分:課文解析 *文章結構 壹、序言|為文動機:李翰所為張巡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 貳、議論|辯謗: 一、許遠:  1納賢|遠材不若巡,開門    納巡,授之柄而處其下  2以死守|守尺寸人地,食          所愛之肉 外無         待而猶死守  |烏有城壞,獨蒙愧恥求活

17 二張巡、許遠:  1審勢|當二公之初守也,      寧能知人之卒不       救,城而逆遁  2衛國|守一城,捍天下,      以千百就盡之卒,      戰百萬曰滋人師,      蔽遮江、淮,沮遏      其勢。天下不亡,      其誰之功。

18 參、附傳|南霽雲之忠勇 一、慷慨陳辭,拔刀斷一指, 明拒賀蘭強留。 二、抽矢射塔以為志,破賊後 必滅賀蘭 三、原欲詐降有為,張巡一呼, 遂就義

19 肆、單敘|張巡: 一、強識: 1於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 2于嵩以漢書、架上諸書問巡,巡應口誦無疑 3士卒居民數萬,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後無不識者 二、敏思:操紙筆立書,未嘗    起草  三、從容就義:就戮時,顏色      不亂,陽陽如平常 伍、附記:于嵩|武人奪其田,嵩將詢州訟理,為所殺,嵩無子

20 ◎第一段:說明撰文動機是為了補李翰張巡傳的缺漏。
◎第一段1: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 1元和二年:西元八0七年。距張巡睢陽死難已五十年。元和,唐憲宗年號。 2吳郡張籍: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巿。張籍,字文昌,和州烏江人。此稱吳郡,是指其郡望。張籍曾隨韓愈習古文,乃中唐著名詩人。 ※翻譯:唐憲宗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跟吳郡人張籍翻閱家裡的舊書,

21 *張籍早年就以擅長詩文被孟郊所賞識,並把他推薦給韓愈,成為韓門著名弟子。然而他雖是向韓愈學古文,但是他兼工各體詩,尤精通樂府詩,在樂府發展史上,占極其重要的地位。
  張籍,人稱張水部(因曾任水部員外郎)、張司業(因曾任國子監司業),為社會派詩人。

22 ◎第一段2:得李翰所為張巡傳。 1李翰所為張巡傳:李翰,唐趙州贊皇人,開元進士,曾任史官。張巡守睢陽時,翰亦在城中。張巡殉難後,傳說巡降賊,翰激於義憤,撰張巡傳為之辯誣。 ※翻譯:看到了李翰所寫的張巡傳。 *按:李翰曾作張巡姚闇傳,敘張巡守城事跡,並上表肅宗為張巡申冤。辯誣,申辯所受的冤屈。

23 ◎第一段3: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 1翰以文章自名:李翰以善寫文章自負。自名:自許、自負。 2為此傳頗詳密:這篇傳記寫得相當詳細精密。為:寫。頗:很。 ※翻譯:李翰以善寫文章自負,這篇傳記寫得相當詳細精密,

24 ◎第一段4:然尚恨有闕者: 1然:但是。 2尚:還。 3恨:遺憾。 4闕:闕漏。 ※翻譯:可是覺得遺憾還有闕漏的地方。

25 ◎第一段5:不為許遠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
1不為:不替。 2許遠:唐杭州鹽官人。安史之亂時,遠任睢陽太守。後城陷被俘,解送洛陽,途中不屈而死。 3雷萬春:張巡部將之一。守城時,面中六矢,兀立不動,敵人疑是木製假人,城破殉國。*兀立:直楞楞地站著。 4首尾:始末。 ※翻譯:沒有替許遠作傳,又不記載雷萬春事跡的始末。

26 *韓愈此文實不是為許遠作傳,而僅止於為他辯白而已。至於雷萬春事 ,下文又隻字未提。那麼韓愈所謂的「恨有闕者」,永遠不得補足了。既然下文沒打算為許遠立傳,也不預備記載雷萬春事始末,依常情來論,首段本就不宜這樣寫。足見韓愈當時沒有預為謀篇的準備,只是隨手寫下,未多考慮,才會形成後人難解的疑問。

27 ◎第二段:為許遠怕死,及城陷從許遠開始之謗辯白。

28 ◎第二段1: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
1遠雖材若不及巡者:許遠雖然才能好像比不上張巡。雖:雖然。。材:才能。若:好像。不及:不如、比不上。 2開門納巡:卻開城門接納張巡。 3位本在巡上:當時許遠為睢陽太守,而張巡是真源縣令,許遠官階比張巡高。 ※翻譯:許遠雖然才能好像比不上張巡,卻開城門接納張巡,職位本來在張巡之上。

29 ◎第二段2: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
1授之柄而處其下:指許遠把軍權讓予張巡,而自願屈居其下。柄:指權力。 2無所疑忌:沒有一點疑慮猜忌。忌:妒忌。 3竟與巡俱死守死,成功名:最後與張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竟:最後。俱:皆。功名:事功名節。 ※翻譯:卻把軍權讓予張巡,而自願屈居其下,沒有一點疑慮猜忌,最後與張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

30 *按:新唐書張巡傳:「遠自以材不及巡,請稟(承受)軍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辭,遠專注軍糧戰具。」

31 ◎第二段3: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後異耳。 1城陷而虜:唐肅宗至德二年十月,睢陽城陷,張巡及諸將被俘殉難,尹子奇欲將主帥許遠押到洛陽請功。行至河南偃師縣,傳來安慶緒兵敗逃走,唐軍收復洛陽,許遠遂遇害。 2與巡死先後異耳:與張巡的死難,只是時間先後的不同罷了。先後:時間的前後。異:不同。耳:罷了。 ※翻譯:城破被俘虜,和張巡的死難,只是時間先後的不同罷了。

32 ◎第二段4:兩家子弟材智下, 不能通知二父志,
1兩家子弟:指張巡之子張去疾與許遠之子許峴(ㄒ一ㄢˋ)。 2材智下:才智低下。 3不能通知二父志:不能完全了解兩家父親的心意。張去疾曾上疏,要求追奪許遠荊州大都督之官爵。通知:完全了解。 ※翻譯:兩家子弟才智低下,無法完全了解兩家父親的心意, *唐代宗將張去疾的請求交由百官共議,百官認為許遠是

33  睢陽太守,敵人必以活捉主將為功,則許遠比張巡後死,實不值得懷疑。如果說後死者就是與敵人相通,則比張巡先死的也可懷疑張巡附敵。百官還指出張去疾年幼,不明當時的情況,不應隨便加以輕率論定。

34 ◎第二段5: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於賊。
1以為:認為。 2就虜:被俘虜。就:被、受。 3疑:懷疑。 4畏死:指許遠怕死。 5辭服於賊:以卑辭向賊兵請降。辭服:卑辭請降。 ※翻譯:認為張巡殉死而許遠被俘,懷疑許遠怕死而以卑辭向賊兵請降。

35 ◎第二段6: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
1誠畏死:果真怕死。 2何苦: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值得。 3守尺寸之地:死守小小的睢陽城。尺寸之地:狹小的地方,指睢陽城。 4食其所愛之肉:吃自己愛僕的肉。睢陽糧絕,鼠雀皆盡,張巡殺愛妾,許遠殺僮奴,以充軍食。 ◎翻譯:許遠如果真的怕死,何苦死守小小的睢陽城,吃自己愛僕的肉,

36 ◎第二段7:以與賊抗而不降乎? 1以:而。 2與賊抗:和賊兵對抗。 3不降:不投降。 ◎翻譯:以和賊兵對抗而不投降呢?

37 ◎第二段8: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
1當其圍守:當他被困防守睢陽。其:指許遠、張巡。圍守:困守圍城、防守。 2外:城外。 3蚍蜉蟻子:喻力量微薄。蚍蜉,音ㄆ一ˊㄈㄨˊ,大螞蟻。蟻子:子螞蟻。 4援:援兵。 ※翻譯:當他被困防守睢陽時,城外沒有絲毫的兵援, *依資治通鑑唐紀所記,(肅宗)至德二年正月,賊兵初困睢陽時,城中積穀

38  約有六萬餘石,可供全城軍民一年食用。然而上級卻強令將糧食分一半給濮陽、濟陰,使得睢陽在七、八月間就缺糧了。起初將士每天「人食米一合,雜以茶、紙、樹皮」,士卒由九千八百人,逐漸減損至一千六百人,都飢病無法作戰。「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雀鼠又盡,巡出愛妾,殺以食士,遠亦殺其奴。然後,搜括城中婦人食之,繼以男子老弱。人知必死,莫有叛者。」

39 ◎第二段9:所欲忠者者,國與主耳, 1所欲忠者者,國與主耳:所要效忠的,是國家和君主罷了。耳:罷了。 ※翻譯:所要效忠的,是國家和君主罷了,

40 ◎第二段10:而賊語以國亡主滅。 1賊語以國亡主滅:即「賊以國亡主滅語之」。指二京淪陷,玄宗幸蜀,存亡不知,時賊將曾以誘降張巡。語:音ㄩˋ,告知。*幸:君王所到。賊將:指令狐潮。 ※翻譯:可是賊兵卻告訴他國家滅亡君主死了。

41 ◎第二段11:遠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
1遠見救援不至:許遠見援兵不來。 2而賊來益眾:賊兵卻越來越多。而:卻。益:越、愈。 3必以其言為信:必然會認為他們的話是真的。信:真實。 ※翻譯:許遠見援兵不來,賊兵卻越來越多,必然會認為他們的話是真的。

42 ◎第二段12: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 1外無待而猶死守:睢陽圍急,賀蘭進明屯兵臨淮,許叔冀駐守譙郡,尚衡駐在彭城,皆擁兵觀望,朝廷亦未派兵馳援。無待:無援兵可待。 2人相食且盡:人吃人都將要吃光了。睢陽失守時,城中僅存四百餘人。且:將。 ※翻譯:無外援可待卻仍死力防守,人們彼此快要吃光了,  

43 ◎第二段13:雖愚人亦能數日而知死處矣;遠之不畏死亦明矣。
1雖:即使。 2亦能:也能。 3數日:計算時日。數,音ㄕㄨˇ。 4死處:死期。 5遠之不畏死亦明:許遠不怕死是很明顯的。 ※翻譯:即使愚昧的人也能計算時日而知道自己的死期了;許遠不怕死是很明顯的。

44 ◎第二段14: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
1烏有:豈有、哪有。 2其徒俱死:部屬都死了。徒:徒眾,指部下。 3獨蒙愧恥求活:卻獨自蒙受著羞恥苟且偷生呢。獨:獨自。蒙:蒙受、承受。 ※翻譯:那有城破,部屬都死了,卻獨自蒙受著羞恥苟且偷生呢?

45 ◎第二段15: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遠之賢而為之邪?
1雖至愚者不忍為:即使最愚昧的人,也不忍心這麼做。雖:即使。至愚:最愚昧的人。 2而謂遠之賢而為之邪:卻說像許遠這麼賢德的人會去做嗎? 而:卻。謂:說。為之:去做。  ※翻譯:即使最愚昧的人,也不忍心這麼做。唉!卻說像許遠這麼賢德的人會去做嗎?

46 ◎第二段16:說者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所分始,
1說者:評論的人。 2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又說許遠和張巡分城防守。分城而守:當時張巡東北,許遠守西南。 3城之陷自遠所分始:城被攻陷是從許遠所分守的部分開始。分:音ㄈㄣ,分任、分派。 ※翻譯:批評的人又說許遠和張巡分城防守,城被攻陷是從許遠所分守的部分開始,

47 ◎第二段17: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
1以此詬遠:就拿這個理由來責備許遠。詬:責備。 2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這又和兒童的見識沒有兩樣。  此:這。又:加強語氣之詞,無義。兒童之見:喻淺陋的見識。無異:沒有兩樣。 ※翻譯:就拿這個理由來責備許遠,這又和兒童的見識沒有兩樣。

48 ◎第二段18: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1人之將死:人將死的時候。 2藏腑:體腔內各器官的總稱。藏:音ㄗㄤˋ,通「臟」。 *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3有先受其病者:必定有個先患病的器官。 ※翻譯:人將死的時候,五臟六腑中必定有個先患病的器官;

49 ◎第二段19: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 1引繩而絕之:把繩子拉斷。引:拉。絕:斷。之:指繩子。 2其絕必有處:繩子拉斷了,必定有個斷絕的地方。 *「人之將死」四句是說睢陽城糧盡兵弱,猶如人老繩朽,必有力薄易攻的地方。 ※翻譯:把繩子拉斷,必然有個斷裂的地方。

50 ◎第二段20: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於理矣。
1觀者見其然:旁觀的人看到這種情形。然:如此,這種情形。 2從而尤之:就此加以埋怨。從:就也。尤:責備、埋怨。此連同上數句看,均在用以比喻攻擊許遠防守不力之讕言。 3不達於理:不通情理。 ※翻譯:旁觀的人看到這種情形,就因此而加以埋怨,這也太不通情理了。

51 ◎第二段21: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
1小人之好議論:小人喜歡議論、批評。議論:批評。 2不樂成人之美:不喜歡成全別人的美事。 3如是:如此、這樣。 ※翻譯:小人喜歡議論,不喜歡成全別人的美事,竟然是這樣的啊!

52 ◎第二段22:如巡、遠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猶不得免,其他則又何說!
1所成就:成就的功名。所:前置的代詞,此代指功名。 2卓卓:傑出的樣子。 3猶不得免:還不能免除他人的批評。 4其他:其他的人。 5又何說: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翻譯:像張巡、許遠的成就,這樣卓越崇高,還不能免除他人的批評,其他人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53 ◎第三段:闡明張、許不棄城而逆遁的重大意義,並感慨小人亂發議論而以邪害正。
◎第三段1:當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 1初守:剛守睢陽城。 2「寧」能:豈、怎麼。 3「卒」不救:終也。終究。 4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怎會知道他們終究不來救援 5逆遁:事先逃走。逆:預先 ※翻譯:當兩位先生剛守睢陽城時,怎會知道他終究不來救援,預先棄城逃走呢?

54 ◎第三段2:茍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 1茍:如果。 2此:這裡,指睢陽城。 3不能守:守不住。 4雖避之他處:就是躲到別的地方。雖:即使。之:往。 5何益:有什麼用呢? ※翻譯:如果這裡守不住,就是躲到別的地方,又有什麼用呢?

55 ◎第三段3: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殘餓羸之餘,
1及:等到。 2無救而且窮:沒人來援救而將陷入困境的時候。且窮:將陷入困境。且:將。窮:困阨。 3將:音ㄐ一ㄤˋ,率領。 4其創殘餓羸之餘:受傷、殘廢、饑餓、瘦弱的剩餘士兵。創:音ㄔㄨㄤ,受傷。羸:音ㄌㄟˊ,瘦弱。 ※翻譯:等到沒人來援救而將陷入困境的時候,率領那些受傷、殘廢、饑餓、瘦弱的殘兵,

56 ◎第三段4:雖欲去,必不達。 1雖欲去:就是想撤退。雖:即使。欲:想。去:離開,此指撤退。 2必不達:一定也辦不到。 ※翻譯:就是想撤退,一定也辦不到。

57 ◎第三段5: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 1賢:賢明、才智。 2其:語氣副詞,表示強調。 3精:周詳。 *新唐書張巡傳:「眾議東奔,巡遠議:以睢陽,江淮保障也;若棄之,賊乘勝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帥飢眾行,必不達。」可知張巡、許遠深知睢陽為軍事重鎮,關係到江淮魚米之鄉的存亡,守一城卻有掩護江淮,捍衛天下的宏效。 ※翻譯:他們兩位那麼賢明,一定謀議得很精細了。

58 ◎第三段6: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
1守一城:守住一座城。 2捍天下:保衛天下。捍:衛也。 3以千百就盡之卒:用千百個快要死盡的士兵。以:用。就盡:快要被完全消滅。 3戰百萬日滋之師:跟百萬日漸增加的軍隊作戰。日滋:日漸增多。 ※翻譯:守住一座城,來保衛整個國家,用千百個快要死盡的士兵,跟百萬日漸增加的軍隊作戰。

59 ◎第三段7:蔽遮江淮,沮遏其勢。 1蔽遮江淮:蔽遮掩護。江淮:指長江、淮河流域。 2沮遏:音ㄐㄩˇㄜˋ,阻止、遏制。沮、遏二字同義。 3其勢:敵人的攻勢。 ※翻譯:掩護了長江、淮河流域,阻止了敵人的攻勢。

60 ◎第三段8: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1天下之不亡:國家能夠不亡。 2其:是。 *「其誰之功也」一句,實為「非(若非)二公,其誰之功也」的省略。 ※翻譯:國家能夠不亡,這是誰的功勞呢?

61 ◎第三段9: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
1當是時:在這個時候。 2棄城:拋棄城池。 3圖存:圖謀生存。 4不可一二數:指人數不少。數:計算。 ※翻譯:在這個時候,棄城逃生的,不在少數;

62 ◎第三段10: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也。 1擅:專。此作「擁有」解。 2彊兵:猶「重兵」,力量雄厚的軍隊。彊,通「強」。 3坐而觀:指坐視不救。 4相環:環繞在四周。 *坐而觀者相環:睢陽被圍時,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屯兵臨淮;許叔冀駐譙郡;尚衡駐彭城,都擁兵觀望,不肯相救。數處皆在睢陽周圍,故曰「相環也」。 ※翻譯:擁有強大兵力,坐著旁觀的,四周都是啊。

63 ◎第三段11: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 1不追議此:不追究這些人。追議:追究指責。 2而責二公以死守:卻責備張、許兩人死守不當。而:卻。責:責備。死守:拚死防守。 ※翻譯:不追究這些人,卻責備張、許兩人死守不當,

64 ◎第三段12:亦見其自比於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1亦見其自比於逆亂:也可見他們是自己附和叛黨作亂。比:音ㄅ一ˋ朋比、阿附。 *逆亂:叛亂,此指叛亂之人。 3設淫辭而助之攻:捏造歪曲事實的流言,等於幫助叛逆作亂的人來攻擊張巡許遠。*淫辭:誇張而無根據的言論。*淫:浮華不實。 ※翻譯:也可見他們是自己附和叛黨作亂,捏造誇張而無根據的言論,幫助叛賊攻擊忠良啊!

65 ◎第四段:附記南霽雲忠勇的事跡。 ◎第四段1:愈嘗從事於汴徐二府, 1從事於汴徐二府:指擔任汴、徐二州的幕府。從事:任職、服務。汴:音ㄅ一ㄢˋ,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巿),徐州(今江蘇省銅山縣) *韓愈曾任汴宣武節度使董晉幕府任觀察推官,晉死後,愈至徐州,任武寧節度使張建封的推官。 ※翻譯:我曾在汴徐兩州的幕府裡做事,

66 ◎第四段2:屢道於兩州間,親祭於其所謂雙廟者。
1屢道:多次經過。 *韓愈來往汴、徐二州,必須經過位於二州之中的睢陽。 2親祭於其所謂雙廟者:親自到當地人所說的雙廟去祭祀 *雙廟:事後朝廷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許遠為荊州大都並在睢陽建廟,歲時祭祀,號稱雙廟,又名雙忠廟 ※翻譯:常往來於汴州、徐州間。親自到當地人所說的雙廟去祭祀。

67 ◎第四段3:其老人往往說巡、遠時事。 1其老人:指當地的老人。 2時事:當年的事情。 ※翻譯:當地的老人時常說起張巡和許遠當年的事情。

68 ◎第四段4:云:南霽雲之乞救於賀蘭也, 1南霽雲:唐魏州頓丘人。安祿山謀反時,留睢陽協防,城破後,與張巡同時殉難。 2之:助詞,無義。 3賀蘭:即賀蘭進明。時為河南節度使,駐兵臨淮。 ※翻譯:說:南霽雲向賀蘭進明求救,

69 ◎第四段5: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
1嫉:忌妒。 2聲威功績出己上:聲威功績超出自己之上。 3不肯出師救:不肯出兵救援。 ※翻譯:賀蘭忌妒張巡、許遠的聲威功績超出自己之上,不肯出兵救援。

70 ◎第四段6:愛霽雲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彊留之,
1勇且壯:勇敢豪壯。 2不聽其語:不聽他求救的話。聽:允許、同意。 3彊留之:勉強要留下他。彊:勉強。 ※翻譯:可是又愛霽雲的勇敢豪壯,不聽他求救的話,勉強要留下他,

71 ◎第四段7:具食與樂,延霽雲坐。 1具食與樂:準備酒食與樂舞。具:備、辦。 2延:請。 ※翻譯:擺設了酒席和樂舞,請霽雲入坐。

72 ◎第四段8: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
1慷慨:意氣激昂。 2語:音ㄩˋ,告訴。 3雲來時:我來的時候。 4不食月餘日矣: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東西吃了。 ※翻譯:霽雲意氣激昂說:「我來的時候,睢陽城的人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東西吃了。

73 ◎第四段9: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
1雲雖欲獨食:我雖然想一個人吃。 2義不忍:在道義上卻不忍心 3且不下咽:將吞不下咽喉。且:將也。咽:音一ㄢ。 ※翻譯:我雖然想一個人吃,在道義上卻不忍心;就是勉強吃,也將嚥不下去。」

74 ◎第四段10: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
1因:於是、就。 2拔所佩刀:拔出佩刀。 3斷一指:砍斷一根指頭。 4淋漓:雙聲聯綿詞,液體下滴的樣子。 5以示賀蘭:給賀蘭看。 ※翻譯:就拔出佩刀砍斷一根指頭,鮮血淋漓,給賀蘭看。

75 ◎第四段11:一座大驚,皆感激,為雲泣下。 1一座:全座的人。 2大驚:大為驚駭。 3感激:因有所感受而情緒激動。 4為雲泣下:為他流下眼淚來。 ※翻譯:全座的人大為驚駭,都非常感動,為他流下眼淚來。

76 ◎第四段7:雲知賀蘭終無為雲出師意,即馳去。
1終:始終。 2無為雲出師意:沒有為自己出兵的意思。 3即馳去:就騎馬奔馳離去。 ※翻譯:南霽雲知道賀蘭始終沒有為自己出兵的意思,就騎馬奔馳離去。

77 ◎第四段8: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矢著其上ㄓㄨㄢ半箭,
1將出城:快要出城時。 2抽矢:抽一支箭。 3佛寺浮屠:指泗水縣的香積寺及其寺塔。浮屠:塔,梵語的音譯,又作浮圖、佛圖 4矢著其上ㄓㄨㄢ半箭:這是「矢著其上之磚,沒入半箭」的省略。矢:即「箭」 ※翻譯:快要出城時,他抽一支箭向佛塔射去,箭射中塔磚,陷入一半。 *浮屠:也譯作浮圖、佛陀、

78  佛圖、菩提。簡稱為「佛」 ,意為「覺」。佛教認為凡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皆可為「佛佗」。佛教徒即以此作為對其教主釋迦牟尼的尊稱,也用以指佛教、佛門。後來引申指和尚「如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佛塔(如本文「抽矢射佛寺浮屠」)

79 ◎第四段9: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1吾歸破賊:我回去破了賊兵。 2必滅賀蘭:一定前來消滅賀蘭。 3此矢所以志:這支箭是用來做標記的。志:通「誌」,作記號之意。所以:用來。 ※翻譯:說:「我回去破了賊兵,一定前來消滅賀蘭,這支箭是用來做標記的。」

80 ◎第四段10:愈貞元中過泗州,船上人猶指以相語:
1貞元:唐德宗年號。 2過泗州:路過泗州時。 3船上人:船上的乘客。 4猶:還。 5指以相語:即「指以之相語」。之:指浮屠。相語:即語我,告訴我,語,音ㄩˋ。 ※翻譯:我在貞元年間路過泗州時,船上的乘客還指著佛塔告訴我。

81 ◎第四段11:「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
1城陷:睢陽城陷時。 2賊以刃脅降巡:賊人拿著刀威脅張巡投降。以:用、拿 3巡不屈:張巡不肯屈服。 4即牽去:就被拉走。 5將斬之:準備斬殺他。 ※翻譯:「睢陽城陷時,賊人拿著刀威脅張巡投降。張巡不肯屈服,就被拉走,準備斬殺他。

82 ◎第四段12:又降霽雲,雲未應。」 1又降霽雲:又招降南霽雲。 2雲未應:南霽雲還沒答話。 ※翻譯:又招降南霽雲,南霽雲還沒答話。」

83 ◎第四段13:巡呼雲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
1呼:大喊。 2南八:指南霽雲。因排行第八,故稱。 3男兒死耳:男子漢只有一死罷了。 4不可為不義屈:不可向不義叛賊屈服。 ※翻譯:張巡大喊霽雲說:『南八!男子漢只有一死罷了,不可向不義叛賊屈服。』

84 ◎第四段14:雲笑曰:『欲將以有為也; 1欲將以有為:即「欲將以之有為也」,打算藉此有所作為,指詐降以殺賊報仇。將:打算。以:藉。之:指詐降。有為:有所作為,指詐降,伺機再起殺敵。 ※翻譯:南霽雲笑著回答說:『我打算藉此有所作為、伺機殺賊呢!

85 ◎第四段15:公有言,雲敢不死?』即不屈。」
1公有言:你既然這樣說。 2雲敢不死:我怎敢不死呢? 3即不屈:於是就不屈服而被殺。 ※翻譯:你既然這樣說,我怎敢不死呢?』於是就不屈服而被殺。」

86 ◎第五段:記張籍所聞張巡聰穎過人和視死如歸的軼事。
◎第五段1:張籍曰:「有于嵩者,少依於巡。 1少依於巡:年輕時跟隨張巡。 ※翻譯:張巡說:「有位名叫于嵩的人,年輕時跟隨張巡。

87 ◎第五段2:及巡起事,嵩常在圍中。」 1及:等到。 2起事:發起其事,此指起兵討賊。 3常:通「嘗」,曾經。 4圍中:圍城之中,指睢陽城內。 ※翻譯:等到張巡起事抗賊,他曾經在圍城中。」

88 ◎第五段3:籍大曆中於和州烏江縣見嵩,嵩時年六十餘矣。
1大曆:唐代宗年號(西元七六六|七七九年)。 2於和州烏江縣見嵩:在和州烏江縣見過他。 3嵩時年六十餘矣:那時于嵩已經六十多歲了。 ※翻譯:我在代宗大曆年間,在和州烏江縣見過他。那時于嵩已經六十多歲了,

89 ◎第五段4:以巡初嘗得臨渙縣尉,好學,無所不讀。
1以巡初嘗得臨渙縣尉:指于嵩因追隨張巡殺賊有功,當初曾受封臨渙縣尉。臨渙縣,今安徽宿縣西南。尉:官名,負責捕捉盜賊。*以:因為。*初:當初、當年。 ※翻譯:因為張巡的關係,起初曾經做過臨渙縣尉,很好學,無所不讀。

90 ◎第五段5:籍時尚小,粗問巡、遠事,不能細也。
1籍時尚小:我當時還小。 2粗問:大略詢問。 3細:詳問。 ※翻譯:我當時還小,大略地問一些張巡、許遠的事,不能詳問。

91 ◎第五段6:云:『巡長七尺餘,鬚髯若神。』
1巡長七尺餘:巡身高七尺多。 2鬚髯若神:鬍鬚長而飄逸,有如神仙。鬚髯:鬍鬚總稱。在頤(下巴)稱「鬚」,在頰稱「髯」。 ※翻譯:據他說:『巡身高七尺多,鬍鬚美得像神仙。』

92 ◎第五段7:嘗見嵩讀漢書, 1嘗見嵩讀漢書:曾看見于嵩讀漢書。 *漢書:中國史學名著之一,東漢班固撰。記載由漢高祖起至王莽敗亡止,計二百二十九年(西元前二0六|西元二三年)的史實。分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百卷。 ※翻譯:曾看見于嵩讀漢書, *漢書: 1完成於四人之手:班彪(班固的父親)、班固、班昭(班固的妹妹)和馬續。

93 2班彪曾續司馬遷史記,撰寫六十五篇,未成而卒。漢明帝命班固續成之,固變更體例,改為斷代史。後來固死於獄中,八表及天文志未成,和帝命班昭校敘,馬續協助班昭,並獨力撰成天文志。
3是中國紀傳體史書(正史)中的第一部斷代史。體例沿襲史記,然無世家(記王侯及其子孫),而將王侯改入列傳,又將書(記典章制度)改稱為志。

94 4語言精煉,敘事詳密,在史學與文學上,均與史記齊名,並稱為史漢。
5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

95 ◎第五段8:謂嵩曰:「何為久讀此?」嵩曰:「未熟也。」
1謂嵩曰:對于嵩說。 2何為久讀此:為什麼老讀這本書?何為:為什麼。此:指此書。 3未熟:還沒有讀熟啊! ※翻譯:就說:「為什麼老讀這本書?」于嵩說:「還沒有讀熟啊!」

96 ◎第五段9:巡曰:「吾於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
1吾於書讀不過三遍:我閱讀書籍不必超過三遍。 2終身不忘:就一輩子不會忘記。 ※翻譯:張巡說:「我閱讀書籍不必超過三遍,就一輩子不會忘記。」

97 ◎第五段10:因誦嵩所讀書,盡卷,不錯一字。
1因:於是。 2誦嵩所讀書:背誦于嵩所讀的那卷書。 3盡卷:背完整卷。 ※翻譯:於是背誦所讀的那卷書,背完整卷,不錯一字。

98 ◎第五段11 :嵩驚,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無不盡然。
1偶熟:恰巧熟悉。 2因:於是。 3亂抽他帙:任意抽取其他卷帙。亂:隨意。抽:取。帙:音ㄓˋ,書的封套,引申指書的卷冊、卷次。 4無不盡然:沒有一卷不是這樣地背出來。盡:全部。然:如此。  ※翻譯:于嵩很驚奇,以為張巡恰巧熟此卷。於是胡亂抽取另一卷書試他,沒有一卷不是這樣地背出來。

99 ◎第五段12:嵩又取架上諸書,試以問巡,巡應口誦無疑。
1嵩又取架上諸書:于嵩又拿書架上的各種書籍。 1試以問巡:試問張巡。 2應口:隨口、順口。 3無疑:不遲疑。 ※翻譯:于嵩又拿書架上的各種書籍,試問張巡。張巡應口背誦,一點兒也不遲疑。

100 ◎第五段13:嵩從巡久,亦不見巡常讀書也。 1嵩從巡久:于嵩跟從張巡很久。 2亦不見巡常讀書也:也不常看見張巡讀書。 ※翻譯:于嵩跟從張巡很久,也不常看見張巡讀書。

101 ◎第五段14: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
1為文章:寫文章。 2操紙筆立書:拿起紙筆立刻寫完。操:持、拿。 3未嘗起草:從來不起草稿。 ※翻譯:寫文章,拿起紙筆立刻寫完,從來不起草稿。

102 ◎第五段15: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萬,
1初守睢陽時:剛守睢陽時。初:剛。 2士卒僅萬人:士兵將近一萬人。僅:將近。 3居人戶:居民的戶數。居人:即「居民」,因避唐太宗諱,而改「民」為「人」。 4且:將近。 ※翻譯:剛守睢陽時,士兵將近一萬人,城裡居民也有幾萬戶;

103 ◎第五段16: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後無不識者。
1因一見:憑見一次面。因:憑藉。 2其後無不識者:以後沒有不記得的。識:音ㄓˋ,通「誌」,記。 ※翻譯:張巡只憑一次見面,問過姓名,以後沒有不記得的。

104 ◎第五段17:巡怒,鬚髯輒張。 1巡怒:張巡發怒的時候。 2鬚髯輒張:鬍鬚常常張豎。輒張:常常張豎。 ※翻譯:張巡發怒的時候,鬍鬚常常張豎。

105 ◎第五段18:及城陷,賊縛巡等數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
1及城陷:等到城陷。及:等到。 2賊縛巡等數十人坐:賊人綁了張巡等幾十個人坐在一起。縛:綁。 3將戮:就要用刑了。 4起旋:起立轉身。旋:回轉。一說,小便。 ※翻譯:等到城陷,賊人綁了張巡等幾十個人坐在一起,就要用刑了,張巡起立轉身。

106 ◎第五段19:其眾見巡起,或起或泣。 1其眾見巡起:部下見他站起來。 2或起或泣:有的跟著站起來,有的哭泣。或:有的人。 ※翻譯:部下見他站起來,有的跟著站起來,有的哭泣。

107 ◎第五段20:巡曰:「汝勿怖,死,命也。」眾泣不能仰視。
1汝勿怖:你們別害怕。 2命也:是命中注定的。 3眾泣不能仰視:眾人哭得抬不起頭來,極寫哭泣傷心貌。 ※翻譯:張巡說:「你們別害怕,死,是命定的!」大家哭得不能抬頭看他。

108 ◎第五段21: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
1就戮:赴義、被殺。戮:音ㄌㄨˋ,殺也。 2顏色不亂:臉色不改變,形容安詳鎮定的樣子。 3陽陽如平常:安詳鎮定就像平常。陽陽:神色自若、安詳鎮定的樣子。 ※翻譯:張巡受刑的時候,臉色不變,安詳鎮定就像平常。

109 ◎第五段22:遠寬厚長者,貌如其心。與巡同年生,月日後於巡,呼巡為兄,死時年四十九。
1寬厚長者:寬宏、厚道而有德行的人。 2貌如其心:面貌跟他內心一樣。 ※翻譯:許遠是個寬厚的長者,面貌跟他內心一樣,和張巡同年生,日月比張巡稍晚,所以稱張巡為兄;死的時候四十九歲。

110 ◎第六段:略記傳述張巡軼事的于嵩,以加強文章的真實性。
◎第六段1:「嵩,貞元初死於亳、宋間。 1亳宋:亳,音ㄅㄛˋ,亳州。宋,宋州,今河南省商丘縣。 ※翻譯:于嵩,在德宗貞元初死在亳、宋間。

111 ◎第六段2:或傳嵩有田在亳、宋間,武人奪而有之,
1或傳:有人傳說。 2有田在亳、宋間:在亳宋一帶有田產。 3武人:軍人。 4奪而有之:被軍人強占去了。奪:搶奪,強占。 ※翻譯:有人傳說于嵩在亳宋一帶有田產,被軍人強占去了,

112 ◎第六段3: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嵩無子。」張籍云。
1詣:音 一ˋ,前往、到。 2訟理:向官府提出訴訟,請求判定是非曲直。 3為所殺:被人殺了。 4張籍云:言最後一段乃引用張籍之說,故標明「張籍云」,作為交代。云:說。 ※翻譯:于嵩要到州裡提出訴訟,被人殺了。于嵩沒有兒子。」這是張籍所說的。

113 ◎第四部分:修辭彙要 一、誇飾 1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 2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 二、映襯 1守一城,捍天下。 2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 三、譬喻  1巡長七尺,鬚髯若神 2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114 3引繩而絕其絕必有處  4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 四、頂真 1又降霽雲,雲未應 2賊以刃脅降巡,其絕必有  處 五、轉品 1屢「道」於兩州間(名轉動)2責二公以「死」守(動轉副) 3「粗」問巡遠事(形轉副)

115 六、借代 因亂抽他「帙」以試(書、卷) 七、倒裝 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賊語以國亡主滅。 八、設問 1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以與賊抗而不降乎? 2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

116 3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
4謂嵩曰:何為久讀此? 第五部分:問題討論 一、本文在人物刻劃上十分鮮活,請就許遠、張巡、南霽雲三人加以分析。 答:

117 二、你認為在圍城中除了死守、食人之外,張巡、許遠是否還有其他的選擇?
答:張巡、許遠尚可有其他的選擇: 1自殺、一死以殉國|此舉保全了知識分子、朝廷命官之節操,然而棄數千袍澤兄弟於不顧,置睢陽居民生死於不理,推卸責任,一死了之,畢竟於德有虧,恐亦未必安心瞑目。 2棄城遁逃,如他城守將之作為|此舉絕非張巡之所願為,張巡原不齒其上司楊萬石之降敵而至睢陽,

118  棄城遁逃的怯懦行徑,有何面目對自己的良心?有何面目對地下之顏杲卿、袁履謙、張介然等忠烈?雖棄城遁逃或可暫時保存兵力,伺機再集結其他守將之兵,可與叛將長期周旋。但是,此計須以他將願意開門納巡為前提,此選擇並非決定於己。 3尋求救援|在當時人人自危的情況下,隔岸觀火者多,以義相助者少,由南霽雲突圍而出,絕望而回,可知張巡用過此計而無效!

119  犧牲未到絕望關頭,絕不輕言犧牲,睢陽城由士卒近萬人戰到最後剩六百而陷,張巡、許遠可謂竭盡心力矣!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睢陽城白日鏖戰,深夜俱寂之時,吾人可以想見張巡、許遠二人蹙頞苦思、沙盤推演之況,可以作的選擇,盡皆深思熟慮過,死守、食人實乃時勢所迫,無可奈何!其實作任何的抉擇皆難以周全,因為小人不樂成人之美,真有如是者!凡事何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而已!

120 三、南霽雲欲將以有為也的作法,你以為可取否?
答:當然可取。南霽雲親見瞿陽城內月餘無食,冒死突圍求救,卻嘗盡現實冷暖,嚴拒食樂引誘,斷指射矢自誓,不滅賀蘭,如何甘心就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需留得一命,伺機殺敵復仇,有所作為,即使是困獸之鬥、垂死之爭,亦值得一試,若是再度失敗,終究不枉此生。然而,就張巡觀之,此舉殊不可取:彈盡糧絕即使困獸之鬥亦無憑藉,此其一也。慷慨赴死,從容就義,欲將以有為是

121  需要時間的,長時間以個人的意志與外在的環境相抗,是萬分艱辛之事,稍有不慎則於德有虧,遺臭萬年,十分不值,此其二也。張巡愛護部將,深知若能全其德,雖敗猶榮,故而及時提醒,南霽雲之行雖然可取,然終需三思慎行才是。

122 ◎第六部分:應用練習 一、請將下列表格中,各文句「」內的字,其讀音、詞性及字義分別填入。  字 讀音  詞性  字義  1語:ㄩˋ  動詞  告訴 2比:ㄅㄧˋ 動詞  阿附  3將:ㄐㄧㄤˋ動詞  率領 4見:ㄒㄧㄢˋ動詞   表現 5卒:ㄘㄨˋ 副詞  突然

123 二、古今義不同。  文句  古義   今義 1通知:完全了解  告知 2顏色:容顏    色彩 3感激:因有所感而 感謝    情緒激動 4氣象:景象    氣候 5學者:學生、學子 有專業             素養的人 6祖父:祖先   爺爺 7向前:先前   往前


Download ppt "第十三課 張中丞傳 後敘 韓愈 ◎第一部分:題解 *題解補注 1開元:唐玄宗年號(西元七一三年|七四一年) 2拜:授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