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我国职业教育形势与政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熊发涯教授 2011年8月6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我国职业教育形势与政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熊发涯教授 2011年8月6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国职业教育形势与政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熊发涯教授 2011年8月6日
我国职业教育形势与政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熊发涯教授 2011年8月6日

2 内 容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4

3 一 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
3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 (三)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期望

4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今年是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起步之年,也是落实《教 育规划纲要》开局之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我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规 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也分别明确了未来 十年内教育发展、人才发展、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 任务。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第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第二,《教育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第三,《人才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第四,《科技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5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第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 要的新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历史进程: 2002年“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2005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1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发展主题 和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新要求。可以 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当前这 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调 整和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 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 运输体系建设。 五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六是发展海洋经济。

6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要求调整人才结构,大力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 能力、管理素养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职教育,必须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 结构、规模和素养的新要求。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管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型服务业,都 要求我们调整现有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服务业大发展的人才支撑力。 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 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五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要求我们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职业教育专业、 课程的力度,要求我们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类专业人 才,以适应产业企业和岗位信息化对人才信息素养的客观需求。 六是发展海洋经济。要求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鼓励青少年学习相应专业,造 就一批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工艺管理水平低,同样的消耗做不到最大的产出。 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教育战线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如果不能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将很难让社会满意,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结构、规模和素养的新要求。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工程设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家政、社区、养老服务等市场需求大、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不管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型服务业,都要求我们调整现有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服务业大发展的人才支撑力。 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五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要求我们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力度,要求我们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类专业人才,以适应产业企业和岗位信息化对人才信息素养的客观需求。 六是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要求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鼓励青少年学习相应专业,造就一批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7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第二,《教育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 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提出了到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 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 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8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目标和任务
目标: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 和社会发展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定位:各级教育科学定位、科学分工、科学布局,增强人才培养 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 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 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 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 原则: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 构建体系、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9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目标和任务 工作方式和实施步骤
一是坚持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理念、结构、质量、脱节、投入和制度等六个方 面的问题。 二是坚持科研先行。将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转化为立项课题,开展全局性、系统 化、针对性研究,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是坚持分类试点。在确立体系建设阶段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模式等方面不 能一刀切,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实际,进行分类指导。 四是坚持分步实施。今年要重点做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 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 等“十个衔接”;今后两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初步架构;力争十年内建成完整 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0 第三,《人才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 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国家整体部署了六类人才队伍发 展目标。 一是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四是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是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五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三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六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11 第三,《人才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一是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二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三是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是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五是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六是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12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第四,《科技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 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13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第四,《科技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发展的 基础在于人才,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职业教育要密 切关注上述领域的发展,适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 性转变,深化教学改革,为科学技术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队伍,实现到2015年, 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2020年达到3900万人。

14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职教发展经验对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 第一,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经验

15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职教发展经验对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 第一,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自二战以来世界 经济最严重的衰退。为促使经济迅速复苏,各国动用了强有力的 政府调控和国家干预措施,集中体现在对产业进行深度调整上。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产业呈现出如下三个发展趋势: 一是从“高碳”到“低碳”,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 业蓬勃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既是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也是谋求大国地 位的新起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了“绿色复苏计划”。其主 要包括建筑、大气、电力、可持续农业、可持续汽车等五个主要领域, 目的是利用高新技术,创造就业机会、降低资源依赖性、创造新市场、 提高竞争力。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自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最严重的衰退。为促使经济迅速复苏,各国动用了强有力的政府调控和国家干预措施,集中体现在对产业进行深度调整上。在这一背景下,世界产业呈现出如下三个发展趋势: 一是从“高碳”到“低碳”,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既是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也是谋求大国地位的新起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了“绿色复苏计划”。其主要包括建筑、大气、电力、可持续农业、可持续汽车等五个主要领域,目的是利用高新技术,创造就业机会、降低资源依赖性、创造新市场、提高竞争力。 二是从失衡到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性回归。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发布并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以救助实体经济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奥巴马政府2009年2月份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欧盟委员会2008年11月公布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英国公布200亿英镑经济刺激计划。 三是从“浅层”到“深度”,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仍将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会计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将不断调整升级,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6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职教发展经验对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 第一,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二是从失衡到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 性回归。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发布并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以救助 实体经济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奥巴马政府2009年2月份推出了 787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欧盟委员会2008年11月公布2000亿 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英国公布200亿英镑经济刺激计划。

17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职教发展经验对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 第一,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三是从“浅层”到“深度”,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在更广范 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由原材料 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 向新兴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发达国 家仍将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会计和法律服务等现 代服务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 移和服务业外包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将不断调整升级,努力缩小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8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职教发展经验对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 第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经验
金融危机使各国把职业教育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国家竞争 力的关键,纷纷颁布职业教育发展国家战略。职业教育成为发达 国家引领世界经济重要驱动力,成为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一是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国家战略。 二是不断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三是不断完善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四是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五是不断更新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 六是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 一是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国家战略。 美国,2011年2月奥巴马政府公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经济增长与繁荣》,强调创新战略是美国“赢得未来”的关键,是美国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基础,要培养具有二十一世纪知识和技能的美国人,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 欧盟,2010年3月欧洲委员会颁布《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和包容的欧洲战略》,明确三个重点,一是智慧增长,经济发展基于知识和创新;二是可持续增长,促进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环保和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三是包容性增长,促进高就业经济,形成社会和地区包容性。 德国,在二战后创造经济发展奇迹,职业教育被称作“秘密武器”,“双元制”模式已成为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16-19岁青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始终占到70%。在此基础上,德国进一步明确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战略。 英国,金融危机使英国经济遭受重创,也使英国政府更加认识到了技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2009年颁布的国家技能战略的基础上,2010年11月,英国商务、革新与技能部又发布了“为可持续发展而提高技能” 和“为可持续发展而对技能投入” 两个技能开发的国家战略性文件。其用意在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的发展。 法国,1999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宪章》,要求建立全国职业教育与经济领域对话机制、加强工学交替式教学、加强教师培训等。2007年5月,法国总统萨科奇将发展教育作为新政府的优先目标之一,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到教育发展和改革总目标当中。通过“高等教育法”强化大学的职业化倾向,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2000多所“高等技术学校”和“大学技术学院”。 日本,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把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作为一贯战略。提出了三方面举措:一是以小学至高中学生为对象的“新职业教育计划”;二是主要以大学生、研究生为对象,培养有高度专业能力人才的“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三是“无固定职业者再教育计划”。整套计划不仅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而且重视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合作,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雇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 韩国,受金融危机影响,韩国政府2009年预算主要用于创造岗位和缓解资金枯竭,创造岗位相关预算达4.87万亿韩元(约266 亿人民币),比2008年增加了41%。在创造岗位相关预算中,增幅最大的领域是职业教育,从1106 亿韩元(约6亿人民币)增至4643亿韩元(约25 亿人民币)。 澳大利亚,2003年出台了《塑造我们的未来: 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战略》。该战略提出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指导思想:一是为经济服务,使澳大利亚具有国际竞争力;二是为人们服务,给予澳大利亚人世界级的技能和知识;三是为社区服务,构建包容和可持续的社区。近年来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每年递增5%。 南非,2005年起,南非政府启动了10年国家计划,旨在以人力资源开发解决国家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2006年,政府启动一项10.9亿兰特(南非货币)投入的3年行动计划,用于资助技术学院开展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 二是不断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澳大利亚构建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成立了国家质量委员会,修订了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在国家技能框架范围内,监管质量保障并保证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标准应用的一致性。 英国政府设立教育标准办公室,通过独立监察和规范,协助完善教育的质量和标准,并向政府提出建议。 德国建立了“德国国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质量开发秘书处”,旨在深化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强化德国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地位。 芬兰开发了国家级的质量引导性指标,鼓励职业教育机构形成内部质量体系,国家通过指南和工具帮助职业教育机构提高质量。 德国从2008年初开始试行国家资格框架,旨在建立各类教育之间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互通的渠道。鼓励企业参加职教,2008年决定对凡是增加或扩充培训岗位的企业,由联邦政府提供相应的职业教育促进补贴资金,企业每增加一个职业教育培训岗位,政府将给予4000至6000欧元的资助。为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鼓励高校举办职业教育,创立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通融性特殊奖”。 英国开发了上下贯通的资格标准制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终身教育体系。在资格证书体系下,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之间实现衔接和互通。 澳大利亚增加职业资格框架内的研究生证书层级,构建面向人人、无缝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是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双元制”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制度。其学校经费来源于州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公共经费;企业承担公司内培训的经费。近年来,德国政府加大了“双元制”教育的公共经费支持。数据表明,政府出资约占总经费的29%,企业约占71%。这种模式通过政策、法律较好地实现了政府的意志,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使得职业教育较好地满足了行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英国,行业技能委员会承担着建立与行业雇主联系和合作的任务,解决技能缺乏以及培训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学生实习方面。许多企业和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定期向学校公布拟聘用岗位的情况和学生工作的情况;学校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推荐、联系和落实学生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可以获得企业报酬。这段经历使学生能够轻松就业,甚至有可能在实习的公司就业。 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和执行行业培训包,建立课程咨询小组,开展学徒培训。澳大利亚行业企业还为职教机构提供设备设施,职教机构依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定制”课程。 法国,合作的行业企业负责向职业学校提供有关行业和职业文凭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中心,参与学生获取文凭过程的评估,与学校共同设计培训项目,参与开发教学工具,与学校开展技术合作,落实教师在企业内长期实习。 六是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 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业产品附加值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职业教育的贡献力。有关研究表明,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工业附加值大的产业领域,职业教育的贡献率越高。我国有些省份的研究也显示经济增长部分的50%来自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的贡献。 职业教育能够提高企业的革新能力、生存发展机会和生产率,这早已被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实践和研究所证实。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为技能是员工生产和革新的先决条件;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培训与企业生存和销售量的增加正相关;培训能够使工人和经理采纳更好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率。

19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三)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期望 第一,经济大国变经济强国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基础。
第二,低端产业到高端产业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支撑。 第三,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动力。 第四,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前提。

20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三)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期望 第一,经济大国变经济强国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基础。
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由经济大国向 经济强国转变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的核心标志是竞争力的提升。当前我国主要经济阶段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简单劳动力和具有低生产技能的工人、工业者的需求相应减少。而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就是职业教育,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基础。 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职业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做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更多的人提供教育选择机会,这对于丰富人才类型,提升全民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1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三)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期望 第二,低端产业到高端产业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支撑。
产业链从低端产业到高端产业升级的核心标志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在现代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中,包括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物流管理、批发与终端零售以及产品制造等诸多环节,而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是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主要处于利润较低的产品制造环节。要实现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迈进,既需要创新型人才进行尖端的研发设计,同时更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将好的理念和设计转化为广受欢迎、高质量的产品。此外,在产业链的采购、物流、销售等诸多环节,也同样需要大批的技能型、高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作支撑。所以,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大批符合需求的人才,关系到我国产业链能否顺利升级。

22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三)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期望 第三,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动力。
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到集约的核心标志是生产率的提升。 我国现阶段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急剧增长,矿产资源的供需形 势日益严峻,国际市场能源与重要原材料的价格全面大幅上涨,粗放 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的 基本国情尖锐对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正日益放大。 如何尽可能地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关 键一环是提升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职业教育可以培养社会生产所需 的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能够为社会提供终身的职业 培训,进而为社会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23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三)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期望 第四,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前提。
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转变的标志是服务业比重的提升和 第一、二产业的现代化。 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例基本都在70%以上,我国“十二五” 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战略重点”,未来五年要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43%提升到47%。 此外,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背景之下,国家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性 服务业。同时,要用现代理论和技术升级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实现 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提高和第一、二产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的技 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没有基本的人才供应,现代 服务业的发展和一二产业的升级就是空谈,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的转 变也将成为泡影。

24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新问题新挑战 深入分析我们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准确回应国家发展 战略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新需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职业教 育发展的诸多不适应,找准职业教育必须回应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是教育理念还不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难以适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二是系统培 养技能人才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三是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方式很不适 应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新机制;四是中等和高等职 业教育存在相互脱节、断层、重复问题,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五是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缺少制度支撑,顶岗实习的 实效和实现形式存在问题,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仍有许多缺失;六是 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仍不健全;七是信息化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平衡。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 良好教育的要求。

25 内 容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4

26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3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27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目标: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 整和社会发展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 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定位:各级职业教育要科学定位、科学分工、科学布局,增 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 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 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 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 的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 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

28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第一,定位职教体系高端 第二,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第三,树立科学培养理念 第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发挥集团办学主力作用 第六,促进文化、技艺传承 第七,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 第八,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29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1、建设现代职教体系 2、转变职教发展方式 3、系统培养技能人才
4、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5、引领职教科学发展 6、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8、改革招考选拔机制 9、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10、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 11、健全职教国家制度 12、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30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1、建设现代职教体系 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职 业教育规律、人的需求规律。 二是创新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互通体系,为学生个性成长、 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条件; 三是创新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体系,为培 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搭建“立交桥”; 四是创新建立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衔接体系,为完善体现终身教 育理念的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31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2、转变职教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职业教育要转 变自身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注重提高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由注重规模扩大,向强化内涵、提高质 量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提升支撑 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二是促进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由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够,向促 进各类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系统衔接和协调发展转变,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 务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和多元化人才需求的能力; 三是转换办学机制。促进职业教育由主要依靠政府及其教育部门主导推进, 向依靠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协同推进转变,有效凝聚各方共识、动 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其发展生机与活力。

32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3、系统培养技能人才
一是系统确定分工格局。要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二是系统调整专业设置。要围绕国家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的需要,逐步编制和推广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 三是系统改革招生制度。要确定初中后五年制和以招收中职毕业生为主的高职专业的设置范围,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衔接。 四是系统创新教学方式。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33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3、系统培养技能人才
五是系统开发共享资源。要大力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六是系统设计人才培养路径。要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确定优先发展的区域、学校和专业。搭建终身学习 “立交桥”,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条件。 七是系统建设评价机制。要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和参 与技能竞赛活动,探索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 八是系统开展行业指导。要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 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专业设置建设、人才培 养方案设计。

34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4、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明确服务方向。科学规划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是把握服务重点。服务于国家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发展需求, 重点加强支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职业和 关键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专业与教学改革,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 高端技能型人才,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35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5、引领职教科学发展 一是明确目标定位。坚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深化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是发挥引领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拓宽办学思路、 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建立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探索多元办 学模式、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提高职业 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36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6、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优化培养方案。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 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 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 度;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三是瞄准国际标准。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 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是加强实践教学。高度重视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 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 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

37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师资管理制度。制订并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大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 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 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要在学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 师工作室。 三是加快“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 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 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 求。

38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8、改革招考选拔机制
一是高职学校单独招生改革。推广高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高中成绩+技能测试的考试考查办法。 二是复转军人接受高职教育招生改革。积极开展具有高中阶段教育学历的复转军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单独招生试点。 三是成人专科教育招生改革。支持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逐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试点。 四是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先招工、后入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五是职教学生对口升学。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比例,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 六是实施奖学金制度。鼓励优秀学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

39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9、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重点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 二是开发优质资源。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是加强虚拟实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四是模拟实践环境。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和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远程开展专业教学的改革。 五是加强电子政务。推进职业教育政务信息化,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与监管综合信息系统,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办学和宏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0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10、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
重点支持行业型、区域型和混合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明确集团化办学内涵。明确集团化办学的产业链深度和宽度、 企业覆盖程度、GDP覆盖比例、财政收入贡献份额、就业贡献水平和对 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的贡献率等要素目标,突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切实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 深度融合,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是建立集团化办学制度。加快国家层面和集团层面两种制度的 建设,用制度来保障集团化办学模式的顺利运行,规范集团化办学中各 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以利益机制为基础的校企 合作、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

41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11、健全职教国家制度
一是着力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充分挖掘和深入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经验,将成功案例上升为国家制度。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领域包括: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制度、职业教育管理制度、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制度、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制度、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和学生资助制度、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等。 二是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健全职业教育标准。建立健全 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制定机制和执行、检查制度。完善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专业设置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学校 运行管理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等。完善国家职业 技能标准。促进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与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 全面对接。

42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12、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要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就业导向、技能为重、终身教育的原则。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支持各类职业学校开放教育资源,积极参与 职业培训。面向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在 职职工、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以及所有有职业教育需求的社会成员,提供多 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健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在岗职 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发挥职业学校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的作 用。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提高创 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 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3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新任务 12、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三是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面向新农村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服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面向社会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当地居民提供科普、文化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四是引领职业教育科研。高职院校要把科研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 功能,作为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发挥自身人才、信息、 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高端 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建立与行业、企业、国际组 织密切协作的科研工作机制。特别是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集团 化办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若干重大前沿应用领域开展理论研究 和实践研究,为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决策、繁荣高等教育科研做出贡献。

44 内 容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4

45 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一)办学体制机制探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教学模式改革 (四)课程体系构建改革
3 (一)办学体制机制探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教学模式改革 (四)课程体系构建改革 (五)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 (七)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八)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九)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46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一)办学体制机制探索 理念: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各界共同 举办高职教育的体制机制;突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的核心主线,探索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利益链”、“产业链”和“教学链” 融合;改革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作法: 成立职业教育集团 构建专业建设理事会 成立校企合作共同体 校企深度合作,双主体育人 构建政校企战略联盟 引企入校、股份制办学,建教学工厂

47 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管理体制 投资体制 办学体制 招生就业制度 一统多参 在国务院领导下, 分级管理、 地方为主、 政府统筹、 社会参与
齐抓共管 加大两级财政; 多渠道投资; 供给和消费 双向调节 一主多元 社会力量 中外合作 职教的市场性 选择性机制 平等招生 职普互通 搭建供需平台

48 贫困生助学制度——覆盖更大,逐步走向免费
职业教育制度创新 工学结合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 制度 弹性学制 学分制 教育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顶岗实习 双证书 课程融通 良性互动 课程超市 自主选课 学分银行 学分互认 终身学习 行政+企业 +社会+学校 态度+技能+知识; 硬件+软件; 学历+资格 贫困生助学制度——覆盖更大,逐步走向免费

49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______组建食品职教集团
基本做法: 校政行企共组食品职教集团,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优势专业群,联办二级学院,共同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50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共同体 基本内涵 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共同体”是一种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在政府的引领下,高职院校与区域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的相互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组织。 运行机制 实行二级学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现共建、共管、共育、共融、共享。

5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三层共建,多方合作”体制机制
黄冈职教集团 政府 行业 合作企业 学校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 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校企合作共同体 其他学院 山河鲁班学院 正大牧业学院 晨鸣园林学院 东风汽车服务学院 恒信会计学院 计算机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人文科学学院 水电交通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

52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理念: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 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 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 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 体的教学模式;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 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 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要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 养过程,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作法: 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教学生产一体化 双主体育人;校中厂、厂中校;职场育人

53 天津职业大学:旺入淡出 工学交替

54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两周期,三融合”模式

55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职前—职后全程订单

56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校农联合双主体

57 滨州职业学院:学做循环,能力提升

58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学交替 能力递进 能力递进 工学交替 第三学年 第二学年 6-8月 10-1月 2-6月 第一学年 2-5月 Ⅵ学段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学交替 能力递进 第三学年 第二学年 6-8月 10-1月 2-6月 第一学年 2-5月 Ⅵ学段 Ⅶ学段 Ⅷ学段 9-1月 Ⅲ学段 Ⅳ学段 Ⅴ学段 专业教学实习 岗位技能 岗位综合技能 Ⅰ学段 Ⅱ学段 职场体验实习 专业技能 专业 技能 基本 职业入门技能 工学交替 能力递进

59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三)教学模式改革 理念:推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真正做到 “做中学,做中教”。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学 习情境、项目情境、任务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法: 任务驱动 案例分析 仿真实训 角色扮演

60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车间式教学模式

61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62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工地流动学校 工地流动课堂

63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教学做合一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教学做合一 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64 理念: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参照职业标准和岗位任职要求,进行三个系 统设计: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的职业技能、系统的素质教育。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四)课程体系构建改革 理念: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参照职业标准和岗位任职要求,进行三个系 统设计: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的职业技能、系统的素质教育。 作法: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 能力本位课程开发 宽基础、多模块课程开发方法 构建基于岗位实际需要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65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66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的四种模式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平台+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链路平台+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平台+学习领域基础平台+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67 理念: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校企互聘;专任教师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 养,兼职教师加强教学能力培养;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五)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理念: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校企互聘;专任教师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 养,兼职教师加强教学能力培养; 作法: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 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专业教师到对口企 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在优秀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在学校 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兼职教师优待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安排一定比例给予兼职教师,教 学研究项目、教学成果评审安排一定比例给予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参与申 报

68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六大工程 实施六大工程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 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 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兼职教师建设工程
专业带头人51人 骨干教师 160人 楚天技能名师6人 双师素质比例>90% 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 省级教学名师2名 院级教学名师10名 600名兼职教师资源库 常年聘请400名兼职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 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 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兼职教师建设工程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实施六大工程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一个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三个 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六个

69 教育教学能力 联系一家企业 实践动手能力 完成一项项目(课题) 资源整合能力 结交一名兼职教师 科研服务能力 建设一门课程 指导一批学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六个一、四达标 教育教学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 科研服务能力 联系一家企业 完成一项项目(课题) 结交一名兼职教师 建设一门课程 指导一批学生 积累一批教学资源

70 引厂入校,入企办学;建立“校中厂”、“厂中校” 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 建立共享型实训园区; 建车间教室,办企业课堂;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 理念: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 “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 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 建到企业车间、农业园区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 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确保实习实训安全,提高教学效果。 作法: 引厂入校,入企办学;建立“校中厂”、“厂中校” 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 建立共享型实训园区; 建车间教室,办企业课堂;

7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六种模式
借船出海——彤鑫发动机 筑巢引凤——中嘉光电 基地托管——博宝科技 厂校合一——九九阳光 校办产业——润尔商务酒店 文化引入——淘宝电子商务实训室

72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七)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理念: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满足专业建设共性需求,实现优 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现代化教 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作为实践教学 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企业的生产过程、 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企业兼职教师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专业 教学,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作法: 网络课程; 虚拟实验; 职业教育新干线; 参加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建设课程资源库;

73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74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八)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理念: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 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 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各地和各 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作法: 构建教学指挥运行系统、监控系统、评价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采用适合于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 实施学校、教学院系二级管理,提高管理的规范性、灵活性、实效性。同时强 化对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推行弹性学制 和学分制。

75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 教务处 教学系部 学校 社会 用人单位 督导室 家长 五方联动监控 五位一体评价 人才培养 学生信息员
企业人力资源部 学校 社会 用人单位 督导室 家长 五方联动监控  五位一体评价 人才培养 学生信息员

76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八)办学体制机制探索
理念: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各界共同举办高职 教育的体制机制;突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核心主线,探 索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利益链”、“产业链”和“教学链”融合。 作法1: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各界共同举办高 职教育的体制机制;突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核心主线, 探索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利益链”、“产业链”和“教学链”融合。

77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作法 (九)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理念: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 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 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 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作法: 员工培训 技术服务 对口帮扶

78 与十县对接 与百村共建 与千企合作 促万户致富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实施“十百千万” 社会服务工程 与十县对接 与百村共建 与千企合作 促万户致富

79 社会服务能力 线 图 时 间 表 路 2011 2012 2013 郑州铁路职院 企业员工培训3000人 完成合作 立项15项
企业员工培训3200人 企业新技术培训200人 2013 企业员工培训3400人 企业新技术培训300人 站段长培训100人 社会服务能力

80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我国职业教育形势与政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熊发涯教授 2011年8月6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