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数据库系统概论 并发控制 数据库系统概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数据库系统概论 并发控制 数据库系统概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数据库系统概论 并发控制 数据库系统概论

2 内容提要 并发控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 并发控制带来的新问题 封锁及封锁协议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
两段锁协议 数据库系统概论

3 概述 在单处理机系统中,事务的并行执行实际上是这些并行事务的并行操作轮流交叉运行,称为交叉并发方式。
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每个处理机可以运行一个事务,多个处理机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事务,实现多个事务真正的并行运行,称为同时并发方式。 并发的目的: 改善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改善短事务的响应时间 数据库系统概论

4 例子 飞机订票系统中的活动序列: 这种情况称为数据库的不一致性,是由并发控制引起的。 ①甲售票点读出某航班的机票余额A,设A=16
③甲售票点卖出一张机票,修改余额A←A-1,把A=15写回数据库 ④乙售票点也卖出一张机票,修改余额A←A-1,把A=15写回数据库 这种情况称为数据库的不一致性,是由并发控制引起的。 数据库系统概论

5 数据不一致性(1) 丢失修改:两个事务T1和T2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T2提交的结果破坏了T1提交的结果,导致T1的修改被丢失。“写—写冲突”
读“脏”数据:事务T1修改某一数据,并将其写回磁盘,事务T2读取同一数据后,T1由于某种原因被撤销,这时T1已修改过的数据恢复原值,T2读到的数据就与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则T2读到的数据就为“脏”数据,即不正确的数据。 “读—写冲突” 数据库系统概论

6 数据不一致性(2) 不可重复读:事务T1读取数据后,事务T2执行更新操作,使T1无法再现前一次的读取结果。 “读—写冲突”
产生原因:并发操作破坏了事务的隔离性 并发控制的任务:用正确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使一个用户事务的执行不受其它事务的干扰,避免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封锁 数据库系统概论

7 三种数据不一致性 T1 T2 读A=16 读A=50 读B=100 求和=150 读C=100 C←C*2 写C=200 B←B*2
求和=250 ROLLBACK C=100 数据库系统概论

8 封锁(Locking)(1) 封锁: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 封锁类型:排它锁(X锁)和共享锁(S锁)
排它锁:又称写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X锁。 共享锁:又称读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它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 数据库系统概论

9 封锁(Locking)(2) X锁和S锁的控制方式可有相容矩阵表示。
最左边表示T1已经获得的锁的类型,最上面表示T2的封锁请求, -表示没有加锁。 Y表示相容,请求可以满足;N表示冲突,请求被拒绝。 T T2 X S - N Y 数据库系统概论

10 一级封锁协议 加锁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称为封锁协议。
一级封锁协议: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事务结束包括正常结束(COMMIT)和非正常结束(ROLLBACK)。 一级封锁协议中,如果是读数据不修改,是不需要加锁的,可防止丢失修改。 数据库系统概论

11 二级封锁协议 二级封锁协议:在一级封锁协议基础上,加上事务T在读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上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
数据库系统概论

12 三级封锁协议 三级封锁协议: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三级封锁协议除了防止了丢失修改和不读“脏”数据外,还进一步防止了不可重复读。 上述三级协议的主要区别在于:什么操作需要申请封锁,以及何时释放锁。 数据库系统概论

13 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 X锁 S锁 一致性保证 √ 操作结束释放 事务结束释放 不丢失修改 不读脏数据 可重复读 一级封锁协议 二级封锁协议
三级封锁协议 数据库系统概论

14 活锁 若某数据对象加了S锁,这时若有其它事务申请对它的X锁,则需等待。但此时若有其它事务申请对它的S锁,按相容矩阵,应可获准。如果不断有事务申请对此数据对象的S锁,以致它始终被S锁占有,而X锁的申请迟迟不能获准。这种现象叫活锁。 避免活锁的简单方法是采用“先来先服务”的策略。 数据库系统概论

15 死锁 一个事务如果申请锁而未获准,则需等待其它事务释放锁。如果事务中出现循环等待时,如果不加干预,则会一直等待下去,这叫死锁。
对付死锁的方法: 检测死锁,发现死锁后处理死锁 防止死锁 数据库系统概论

16 死锁的诊断(1) 超时法:如果一个事务的等待时间超过了某个时限,就认为发生死锁。 特点: 优点:简单
缺点:一是事务因其它原因(如系统负荷太重、通信受阻等)而使事务等待时间超过时限,可能被误判死锁。二是时限的设置。 数据库系统概论

17 死锁的诊断(2) 等待图法:等待图是一个有向图G=(T,U)。 当且仅当等待图中出现回路时,死锁发生。
当运行的事务比较多时,维护等待图和检测回路的开销较大,影响系统的性能。 方法是周期性的进行死锁检测。死锁检测周期的确定用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值。 数据库系统概论

18 死锁的解除(1) 出现死锁后,必须由DBMS干预。处理如下: 被牺牲的事务可以有两种处理:
在循环等待的事务中,选一个事务作为“牺牲者”,给其它事务让路 撤销牺牲的事务,释放其获得的锁及其它资源 将释放的锁让给等待它的事务 被牺牲的事务可以有两种处理: 发消息给有关用户,由用户向系统再交付该事务 由DBMS重新启动该事务 注:被牺牲的事务应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交付系统,否则可能再发生死锁。 数据库系统概论

19 死锁的解除(2) 选择哪个事务作为牺牲者,由下列几种选法: 选择最迟交付的事务作为牺牲者 选择获得锁最少的事务作为牺牲者
选择撤销代价最小的事务作为牺牲者 数据库系统概论

20 死锁的预防—一次封锁法 一次封锁法:要求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 缺点: 有些数据对象过早的加锁,降低了并发度
如果有些事务需要访问的“热点”数据比较多,其它事务总是不断的占有其中某些数据,不能一次获得所需要数据的全部,就会一直等待下去,易发生活锁。 数据库系统概论

21 死锁的预防—顺序封锁法 顺序封锁法: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都按这个顺序实行封锁。 缺点:
数据库中一般是按内容访问,而不是按名访问,所以很难预先确定所有的访问对象 数据经常变动,次序也经常调整 上述两种方法用于数据库系统不实际。 数据库系统概论

22 死锁的预防—事务重执(1) 事务重执:当事务申请锁而未获准时,不是一律等待,而是让一些事务撤销重执。
为区别事务开始执行的先后,每个事务开始执行时,赋予一个唯一的、随时间增长的整数,称为时间标记,记为ts。如两个事务TA和TB,若ts(TA)< ts(TB),表明TA比TB“年老” 事务重执有两种策略 等待—死亡策略 击伤—等待策略 数据库系统概论

23 死锁的预防—事务重执(2) 等待—死亡策略 设TB持有某对象数据的锁,当TA申请同一数据的锁发生冲突时,按如下规则处理:
If ts(TA)<ts(TB) then TA waits; else { rollback TA; / *die* / restrat TA with the same ts(TA); } 总是年老的事务等待年轻的事务。 数据库系统概论

24 死锁的预防—事务重执(3) 击伤—等待策略 设TB持有某对象数据的锁,当TA申请同一数据的锁发生冲突时,按如下规则处理:
If ts(TA)>ts(TB) then TA waits; else { rollback TB; / *wound* / restrat TB with the same ts(TB); } 总是年轻的事务等待年老的事务。 数据库系统概论

25 死锁的预防—事务重执(4) 上述两种策略中,当冲突发生时,总是以年轻的事务作为牺牲品。因为年轻的事务随着时间的流逝,总会变成年老的事务,不致永远成为牺牲品。 数据库系统概论

26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1) 定义: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按某一次序串行地执行它们时的结果相同,称这种调度策略为可串行化的调度。 可串行性是并发事务正确性的准则。按这个规则规定,一个给定的并发调度,当且仅当它是可串行化的,才认为是正确调度。 对于n个事务,可有n!中排列次序,即有n!种串行调度。 数据库系统概论

27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2) 一个调度S是否可串行化,可用前趋图来测试。前趋图是有向图,点表示所有参与调度的事务对于边,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加入: Ri(x)在Wj(x)之前 Wi(x)在Rj(x)之前 Wi(x)在Wj(x)之前 若前趋图中有回路,则S显然不等价于任何串行调度,若无回路,则可用拓扑排序得到一个串行调度。 数据库系统概论

28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3) 设有事务集{T1,T2,T3,T4}的一个调度:
S=W3(y)R1(x)R2(y)W3(x)W2(x)W3(z)R4(z)W4(x) 试检验S是否可串行化。 分别分析对x,y,z的所有操作,画出前趋图。 T2 T T T1,T3,T2,T4 T3 数据库系统概论

29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4) 可串行化调度和串行调度是有区别的:
前者交叉执行各事务操作,在效果上相当于事务的某一串行执行 后者完全是串行执行各事务,失去并发意义,不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DBMS并发控制的任务就是保证事务执行的可串行化,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要求DBMS按一定的封锁协议调度事务,以保证其执行可串行化。 两段锁协议(2PL)就是保证并发调度可串行化的封锁协议。 数据库系统概论

30 两段锁协议(1) 两段锁协议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是数据项加锁和解锁
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首先要申请并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扩展阶段 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物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它封锁。——收缩阶段 若并发执行的所有事务均遵守两段锁协议,则对这些事务的任何并发调度策略都可是可串行化。(充分条件)(可用反证法证明) 数据库系统概论

31 两段锁协议(2) 两段锁协议和一次封锁法的异同: 一次封锁法要求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因此遵守两段锁协议
两段锁协议并不要求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因此可能会发生死锁 数据库系统概论

32 封锁的粒度 定义:封锁对象的大小。 封锁的对象: 封锁粒度一系统的并发度和并发控制开销相关
可以是逻辑单元:属性、属性值的集合、元组、关系、索引项、整个索引、整个数据库 也可以是物理单元:页(数据页或索引页)、块 封锁粒度一系统的并发度和并发控制开销相关 封锁粒度越大,并发度越小,系统开销越小 封锁粒度越小,并发度较高,系统开销越大 数据库系统概论

33 多粒度封锁 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同时支持多种封锁粒度供不同的事务选择,这种封锁方法称为多粒度封锁 多粒度封锁,一个数据对象可能以两种方式被封锁:
显式封锁:应事务的要求直接加锁于该数据对象 隐式封锁:该数据对象没有加锁,而是由于它的上级被封锁,应此这个数据对象被隐含地封锁了 为了方便加锁引起的冲突,引进了意向锁(INTENTION LOCK) 数据库系统概论

34 意向锁(1) 含义:如果对一个结点加意向锁,则说明该结点的下级结点正在被加锁;对任一结点加锁时必须先对其上级结点加意向锁。
意向共享锁(IS):如果对一个数据对象加IS锁,表示它的后裔结点加了或拟(意向)加S锁 意向排它锁(IX):如果对一个数据对象加IX锁,表示它的后裔结点加了或拟(意向)加X锁 共享意向排它锁(SIX):如果对一个数据对象加SIX锁,表示它加了S锁,再加IX锁。即SIX= S+IX。如读整个关系,修改其中元组,则该关系加SIX锁 数据库系统概论

35 意向锁(2) 各种锁的相容矩阵 T1 T2 S X IS IX SIX - Y N 数据库系统概论

36 意向锁(3) 各种锁的强度如图所示偏序关系 X SIX 所谓强度是指它对其它 锁的排斥程度。 S IX S 一个事务在申请封锁时,
以强所代替弱锁是安全的; 反之则不然。 数据库系统概论

37 意向锁(4) 在多粒度封锁中,要对一个数据对象加锁,必须对这个数据对象所有上级加相应的意向锁。
申请锁时,应按自上而下的次序申请,以便及时发现冲突,停止下级锁的申请 释放锁时,应按自下而上的次序释放 数据库系统概论

38 习题 使某个事务永远处于等待状态,而得不到执行的现象称为( )。 A 死锁 B 活锁 C 串行调度 D 不可串行调度
使某个事务永远处于等待状态,而得不到执行的现象称为( )。 A 死锁 B 活锁 C 串行调度 D 不可串行调度 对数据对象施加封锁,可能会引起活锁和死锁问题。避免活锁的简单方法是采用()的策略。 A 顺序封锁法 B 依次封锁法 C 优先级高先服务 D 先来先服务 习题13 数据库系统概论


Download ppt "数据库系统概论 并发控制 数据库系统概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