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间出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经期间出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经期间出血

2 要点 定义: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可参照本病治疗。

3 病因病机 阴虚内热 热伏冲任 脾气虚弱 冲任不固 湿热互结 蕴于冲任 瘀血内停 瘀阻冲任 阳气乘阴 迫血妄行 出血停止下个周期又复发
阴阳平衡 絪缊之时阳气内动 阳气不足 血失统摄 邪随血泄 引动湿热 迫血妄行 冲任暂宁 引动湿热 迫血妄行

4 鉴别诊断 与月经先期的鉴别 鉴别要点: ①、症状:量的多少 ②、发生时间不同(经间期出血时间规律的发生在基础体温低高温交替时) 与赤带相鉴别 ①、病史:有无接触性出血史 ②、症状:周期性与反复性

5 通过诊断与鉴别诊断我们明确经间期出血的概念:
概念: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絪缊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称为:“~~~” 絪缊期:月经中期,冲任阴精充实,阳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

6 月经周期阴阳消长变化图示 月经期(阴血下泻) 经前期(阳长) 经后期(阴长) 经间期(阴转阳)

7 诊断要点 病史:素禀不足,劳力过度,或盆腔炎病史。 症状:子宫出血有规律地发生在絪缊期间,一般出血少于正常月经量,少量出血的同时伴有透明粘液样白带流出,常持续2~7天,出血自行停止。部分患者可伴有一侧少腹部轻微疼痛。 检查:BBT双相,出血大多发生在高、低温相交替时,一般BBT升高后出血停止,也有BBT升高后继续出血者。

8 证治要点 本病以在絪缊期有周期性少量子宫出血为辨证要点,结合BBT更易准确分析 治疗以调摄冲任阴阳平衡为大法,选用滋肾阴、补脾气、消瘀血之方药随证治之。

9 辨证分型 肾阴虚型 脾气虚型 湿热型 血瘀型 分述如下

10 肾阴虚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腿痠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

11 方解: 生地、熟地、知母──滋肾益阴 骨皮──泻阴火 白芍──和血敛阴 麦冬──养阴清心 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头晕耳鸣──加珍珠母、生牡蛎 夜寐不宁──加远志、夜交藤 出血期──加旱莲草、炒地榆、三七

12 脾气虚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 ,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食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摄血 方药举例: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13 湿热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血色深红,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心烦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去阿胶、红枣加茯苓、炒地榆

14 方解: 黄柏、黑豆、茯苓─清热解毒利水除湿 香附、丹皮、牛膝─理气活血止痛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生地、炒地榆─凉血止血 加减: 出血期间─去当归、香附、牛膝、加茜草根、乌贼骨 带下量多─加马齿苋、土茯苓 食欲不振─去生地、白芍,加厚朴、麦芽 大便不爽─去当归、生地,加薏苡仁

15 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血色紧黯,挟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举例: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16 方解 : 桃仁、大黄、赤芍、丹皮、归尾─活血化瘀,引血归经 枳壳─理气行滞 生地、龟板─养阴益肾,固冲止血 加减 : 出血期间—去赤芍、归尾加三七、炒蒲黄 腹痛较剧─加元胡、香附 挟热─加黄柏、知母

17 临床体会 经间期出血,若仅见点滴,1-2天即净,且仅见于1-2 个周期,可不作疾病论治,但如出血较多,时间较长, 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均需做病理调治。而且治疗的 意义并不在于止血,而在于促进阴阳的顺利转化,保 证月经周期的健康发展,总结要点如下: 血中养阴,结合补阳; 疏导心肝,解郁清火; 利湿祛浊,以助转化; 活血以促转化,止血以固冲任。

18 病例 杨某,女,27岁,未婚;自诉每于月经过后10天左右,阴道即见有少量流血,色鲜红,质稠,伴有透明粘液样白带流出,持续4-5天血止;伴头晕耳鸣,腰酸乏力,眠食俱差,舌红,苔少,脉细数。 该患既往月经规律,近两年来经期偶有提前2-3天; 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19 思考问题 ?该病例应如何诊断 ?本病当与何病相鉴别 ?如何理解经间期阴阳转化关系

20 病例诊断 诊断:经间期出血—肾阴虚型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


Download ppt "经期间出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