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鄭先祐 (Ayo Cheng)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鄭先祐 (Ayo Cheng)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鄭先祐 (Ayo Cheng)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當前環境現況及 環境保護政策 鄭先祐 (Ayo Cheng)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Ayo NUTN website: 嘉義市102年度環境教育宣導:志工培訓課程:2013年8月3日(六) 8:30-9:20

2 Ayo Cheng Ayo NUTN website:

3 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The Four Ecological Phases Phase one: hunter-gatherer phase
-- 狩獵 - 採集的時期 (數萬年) Phase two: The early farming phase -- 早期的農耕 (數千年) Phase three: The early urban phase -- 早期的城市(文明的興起) (數千年) Phase four: The high-energy phase -- 高耗能的時期 (近三百年) 適應環境 改造環境

4 更新世末人們的生活區 (參考 Campbell, 1983)。

5 圖 7. 10萬年來,人類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能量。 原始時期~10萬年前;狩獵-採集 ~1萬年前至10萬年前; 早期農業~7,000 年前至1萬年前;文明興起:~1400AD; 工業時代~1875AD;科技時代~1950AD。

6 生物擴張主義 各種生物,都是「擴張者」 (imperialist) ,但大部分的物種,族群數量和分布都有限。
因而建構地球龐大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少部分的物種,如同身體的癌細胞,可大量暴增,快速擴散。 這類生物擁有強烈的「生物擴張主義」 (biological imperialism)的力量。諸如,一些強勢外來物種,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小花蔓澤蘭 (Mikania micrantha),…等等。

7 人類是超級的擴張者 生物擴張主義是自然現象之一,但卻是失序的,毀滅性的現象。 人類是超級的擴張者。
自然演化成熟的生態體系內,物物相剋相生,各種生物相互關聯,族群數量限制於環境的承載量(carrying capacity)之下。 人類是超級的擴張者。 人類可擁有科技發展,來自演化出來的兩項特 質,擴大的腦力和靈活的雙手,改造自然環境以 適合自己的需求。

8 全地球人口的成長曲線。

9 全球人口的成長曲線,1750年之後,呈現已發展國家 和發展中國家,個別的成長情況。

10 文明因握有資源而興起,終因資源耗盡而瓦解,甚至成為廢墟。
文明城市於地球上持續的建立,持續的耗盡各地區的自然資源。 近代科技文明,從西方興起,已經籠罩全球。

11 科技讓我們可以享受得更多。 但問題是資源的再生來源(太陽)並沒有增加。
過去 現代 Wackernagel, M. (1996)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12 現代的科技不僅可 挖掘出更多資源, 同時也造成許多滲 漏與浪費,且更是 產生許多污染。
Wackernagel, M. (1996)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13 資源、智慧與未來

14 人口 開發資源 耗用資源 污染 人口(Population)、資源(Resources)和汙染(Pollution),形成 PRP模式。原概念參考:Chiras(2001)。

15 人類如何適應? 於有限的資源上,享有文明的生活,這是件很困難的事! 這需要智慧與科技! 這更需要生活習性與價值觀(文化)的變遷!
生物文化 (Bio-culture) 於有限的資源上,享有文明的生活,這是件很困難的事! 這需要智慧與科技! 這更需要生活習性與價值觀(文化)的變遷!

16 於禁倒垃圾的告示牌 下,傾倒垃圾! 立法雖然困難,確實執行法律有時會更 加困難,且也可能很耗資源。 This photograph of illegal dumping was taken in Alaska.

17 To be ? or not to be?

18

19 人類倫理關係的歷史演變 個人、家庭、與家族內的關係 (輩分關係) 社會生活的關係,家族間的關係 (家族關係)
極權國家,階級間的關係 (民主革命) 經濟自由化 (人民與國家的關係) 生活環境的維護 (人民和人民間的關係) 可持續的未來 (人與自然的關係)

20 Carson, Rachel (1962) 1960s 寂靜的春天 + 在月球上,遙望地球!

21 地球日 1970年創立

22 1989年瀕危的地球(Endangered Earth)
美國「時代」(TIME)新聞雜誌,於1989年第 一期,以被「被綑綁的地球」當封面。 專家學者們相信,人類只剩下幾年的時間去 挽救危機。下一代人類將生活於何種環境, 取決於我們這一代的努力。而且,這是最後 唯一的機會;若等到下一代才著手,則將已 是無為能力。 人類若持續當前的經濟、社會、政治之發展 趨勢,將面臨文明崩潰的危機。

23 明天過後 (2004)

24 高爾(Al Gore)(2006)

25 近5年來 2013年7月

26 近50年來

27 近133年來

28 近2013年來

29 近80萬年來

30

31 大氣的CO2濃度,達400ppm 美國大氣總署(NOAA)夏威夷測站在2013年5月9日發現測得二 氧化碳(CO2)濃度是 ppm (400ppm) 過去80萬年來,大約在冰河期的180ppm與間冰期的280ppm之 間。 19世紀,在工業革命之前,大氣濃度則大約在280ppm。 照現在的步伐,幾十年內就會達到450ppm。

32 公視新聞 2013/7/26

33 2010/6/17 東森新聞

34 淡水危機:2008年情勢

35 極端天氣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2012年10月22日)

36 全球雙重危機:環境危機 + 經濟危機 蕭代基 (中央研究院 經濟研究所)(2012) 中央研究院週報 第1374期 p.6-8。

37 全球觀點,在地行動!

38

39 未來:資源 與 智慧

40 自然資源與國民福祉的關係示意圖。

41 可持續力 (Sustainability)
永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72年Stockholm (人類-環境會議) 1980年 世界保育策略 1987年 Brundtland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 1992年的里約高峰會議 1999年,美國永續發展政策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旅程— 邁向永續的過程 (Our Common Journey- a transition toward sustainability)

42 可持續發展 (The Bruntland Report) (198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生態 生產 生活

43 可持續文明: 環境(生態) 社會(生活) 經濟(生產) 好的環境 好的生活 好的經濟

44 社會 (生活)、經濟 (生產)、環境 (生態)
三好 一公道 環境 倫理 自然資材 可持續發展的各種資材 (Capital)。

45 1970年之前…… 生產體系 Four organizational model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among busines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摘取自:Abe, J. M., P. E. Dempsey, and D. A. Bassett (1998) Business Ecology, giving your organization the natural edge. Butterworth-Heinemann.

46 1970年至1990年間 生產體系 污染者付費 輸出的管制 Four organizational model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among busines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47 The bout-face needed in the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systems
The bout-face needed in the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systems. (A( Focus on output (yield) with consequences such as increased nonpoint-source population.

48 Post-1990 Ayo 2010 Taisug

49 1990年之後…… 生產體系 輸入的管理 生產效率的提昇
Four organizational model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among busines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Ayo 2010 Taisug

50 舊世紀 vs. 新世紀 (post 2000) 舊世紀 新世紀 狀態:缺資金、缺技術 策略:資金,技術,生產
狀態:全球化、資金充裕、技術繁多、進步快速 策略:生態、藝術、美學、價值感

51 企業與環保的關係 (歷史軌跡) 1970s 之前 Unprepared (未準備) 1970s Reactive (回應):管制標準
1980s Anticipatory (預先回應):避免污染 1990s Proactive (積極的回應):生態效率 (eco-efficiency) 2000s 之後 High integration (高度整合):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真善美的價值創造 被動 主動 整合

52 環保 vs. 經濟發展 何去何從? 兩個途徑: 如何「高度整合」 (high integration)?
自然之道 (The Natural Step) 事業生態學 (Business Ecology)

53 美學的經濟 自然與人為的對話 真(質感) 善(友善) 美(藝術)

54 Interface 公司: 朝向可持續企業的成功範例
Ray C. Anderson 著 / 鄭益明 譯 新自然主義出版 PLETSUS: Practices Leading Toward Sustainability (公司操作導向提升可持續性) QUEST: Quality Utilizing Employees’ Suggestions and Teamwork (有效的接受員工的創意,彙整合作的力量,質的提升)

55 不吃食物,可忍多日。 不飲水,可耐多小時。 不呼吸,只能幾分鐘。 沒有好的生活環境,就沒有健康的身體。

56 2013年5月: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 食物 2013年5月15日;「雙鶴醬油」之單氯丙二醇含量超標。
2013年5月15日:爆發「毒澱粉事件」,使用工業級順丁烯二酸製 造化製澱粉,流入眾多澱粉類食品。 2013年5月21日義美食品爆出龍潭廠使用過期的大豆植物性蛋白生 產義美小泡芙。 2013年5月30日:立光農工股份有限公司,添加工業原料(乙二胺四 乙酸) 。統一企業宣布下架回收統一布丁、瑞穗蛋捲冰淇淋等多項 點心及冰品。光代冷藏食品公司生產團購界熱銷品牌「依蕾特布 丁」下的乳酪也採用立光農工原料。愛之味的寒天產品、統一的 豆花和布丁等產品證明添加工業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配成食品原 料複方愛玉粉、洋菜粉等。

57 食物 2013年台灣毒澱粉事件

58 食物 台灣毒澱粉事件

59 2013年06月5日:有機糙米含殺蟲劑。市售6成虛報,偽裝成高級米販售。在20件樣品 中發現有6成業者品質標示不符、虛報糙米等級。
2013年06月5日:高雄市檢警於工廠發現2700多公斤斃死豬肉。屏東縣萬丹鄉侯義勇和 姪子侯裕明家族回收斃死豬,再加工成排骨酥、咕咾肉。產品流入傳統市場、便當 店、屏東市10所國中小營養午餐。 2013年6月7日:桂冠食品首度委託禹昌公司代工粽子,被查出有過期一年前製作的粽 混雜在內。 2013年6月7日:市售豆乾傳出以工業級色素「皂黃」(Metanil yellow)染色。 2013年6月8日: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蘿蔔乾40件,22件檢出防腐劑苯甲酸。 2013年6月11日:台北和高雄分別發現釣蝦和烤雞店使用清洗鍋爐用工業鹽當成食用 鹽,有致死性。 2013年6月25日:台北市衛生局宣布,5月從市面抽驗30件雞蛋樣本,發現8件樣本中竟 驗出殘留的動物用抗生素。在大賣場、百貨超市、便利商店、雜貨店等地點抽查30件 雞蛋樣本,有8件雞蛋樣本檢出殘留的動物用抗生素,其中7件更同時檢出兩種以上抗 生素,不合格率達26.7%。當局追查8家不合格的雞蛋源頭廠商,有6家在彰化,雲林縣 和新北市各有一家。

60 水 台灣本島 (2001 環保署) 21條主要河川、29條次要河川和79條 普通河川,總長度2,934公里
未受污染:61.65% (1,809 公里) 受汙染:38.35% (1,125公里) 輕度汙染:9.08% (288公里) 中度汙染:15.38% (451公里) 嚴重汙染:13.16% (386公里) 歷年來的統計資料顯示未受污染河段 愈來愈少,污染問題愈來愈嚴重,可 利用的水資源愈來愈少。

61 水 台灣本島 21條主要河川、29條次要河川和79條普通河川, 總長度2,934公里 未受污染:61.65% (1,809 公里)
受汙染:38.35% (1,125公里) 輕度汙染:9.08% (288公里) 中度汙染:15.38% (451公里) 嚴重汙染:13.16% (386公里) 歷年來的統計資料顯示未受污染河段愈來愈少, 污染問題愈來愈嚴重,可利用的水資源愈來愈 少。

62 空氣品質

63 空氣品質

64 環保署的願景與策略(2013) 願景: 五大策略主軸: 藍天綠地、青山淨水、健康永續 組織建制倡永續 節能減碳酷地球 資源循環零廢棄
去污保育護生態 清淨家園樂活化

65 近兩年來的成果 法規研修:環境教育法制定公布,以及噪音管制法、資源回收 再利用法、公害糾紛處理法和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法的修 正。
溫室氣體減量措施:全民行動方案,節能減碳平台,完成256家 廠商自主提報資料,並成立能源服務策略聯盟。 空氣與河川品質,以及資源回收,持續改善: 推動全民清淨家園與綠色消費運動 稽查遏止不法行為 土壤汙染整治

66 固體廢棄物(垃圾)

67 單位:萬噸 1873萬噸 固體廢棄物 1672萬噸 361萬噸 156萬噸 120萬噸

68 十大死亡原因 2012年 惡性腫瘤 28.4%、 心臟疾病 11.1%、 腦血管疾病 7.2%、 肺炎 6.1%、
糖尿病 6%、 事故傷害 4.5%、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4.1%、 高血壓性疾病 3.2%、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3.2%、 腎炎、腎病症候群 2.8%。 最致命死因的癌症,去年造 成4萬3665人死亡,死亡率為 每10萬人口131.3人, 其中又以 支氣管、 肺癌、 肝癌 肝內膽管癌、 直腸癌 肛門癌最為嚴重。

69 環保政策:法規與執行 環境基本法 環境影響評估法 公害糾紛處理法 相關汙染防制、清理與管理法 國家公園法 相關自然保育與動物保護法 環境
生態 執行 立法

70 環境基本法 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及科技發展兼顧,若有衝突,應以環境 保護優先(第三條)
各級政府施政應以環境保護優先、永續發展理念為基礎。(第八條) 土地之開發利用,應基於環境資源總量管制理念,進行合理規劃 並推動實施。(第十六條) 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第二十三條) 行政院應設『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第二十九條),環境資源專責 部會(第三十條),以及各種環境基金 (第三十一條)。

71 Ayo NUTN website: http://myweb.nutn.edu.tw/~hycheng/
問題與討論 Ayo NUTN website:


Download ppt "鄭先祐 (Ayo Cheng)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