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0
内部控制规范和内部控制评价 2010年9月
1
本报告介绍内容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2
第一部分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介绍 企业内控制度概述 内控制度五大目标 内控制度五大原则 内控制度五大要素
第一部分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介绍 企业内控制度概述 内控制度五大目标 内控制度五大原则 内控制度五大要素
3
内控制度概述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国际经验
国际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最新趋势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公司监管守则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公司治理联合准则 企业管治 常规守则 金融工具与交易法 2001 HIH保险公司 One.Tel 安然 2002 世通 Qwest 2003 公司治理 守则 2004 2005 2006 第9号法案审计改革和公司信息披露法案 内部控制规范 2007
4
内控制度概述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国际经验
美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 COSO委员会公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框架”)已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参照性标准。 萨班斯法案 国会 美国国会颁布的《萨班斯法案》,其中404条款强制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年度评价,并取得外部审计师确认。 COSO框架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层报告指引 SEC COSO委员会 审计准则第5号 PCAOB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了诠释,定义了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颁布的审计准则第5号,是审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有关的内部控制出具审计意见的遵循标准。
5
COSO委员会和COSO报告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Reporting),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一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一Integrated 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
6
资料: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到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变化
COSO委员会的反应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 这一拓宽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连COSO委员会都不得不承认现代的企业风险管理将取代内部控制。COSO委员会于2001年年初成立了一个由维吉尼亚大学教授组成的一个专家组,以确认是否需要就企业风险管理开发出一个指导性的框架。专家组经过调研,发现公司董事会和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对于企业风险管理有强烈的需求。COSO委员会因此从其五个成员组织中召集人员成立了项目咨询委员会(Project Advisory Council),并且请普华会计师事务所书写这一框架性的文件。2003年7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ERM框架》(征求意见稿)(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Exposure Draft),2004年9月形成正式文稿。COSO委员会的行动显示了内部控制向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
7
COSO 《内控框架》与《风险框架》比较表
类型 COSO《内控框架》 COSO 《风险框架》 目标 经营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 合规性目标 战略目标(新增) 风险观 没有提出风险组合观,只有风险评估 从企业总体层面,提出风险组合观(新增) 环境 管理层及员工的内部控制观念 管理层及员工的风险观念,并提出风险偏好概念 要素 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监控 内部环境(更广义) 目标设定(新增) 事项识别(新增) 风险应对(新增)
8
最新动态: 美国科索委员会(COSO)发布《内部控制系统监督指南》
继1992年《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4年《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和2006年《小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南》之后,2009年2月4日,科索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发布了《内部控制系统监督指南》,旨在指导企业管理层有效利用“监督”要素实施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同时降低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成本。该指南主要由三卷构成:“指引卷”着重介绍内部控制监督要素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应用卷”用于指导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监督程序,并对监督结果进行评估和报告;“案例卷”分别列出某大型零售企业对存货内部控制系统实施监督、某中型制造企业对经营风险实施监督,以及某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监督的参考案例。目前,我国企业正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部控制系统监督指南》的发布恰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一套可供参考的技术工具,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9
内控制度概述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国内经验
中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保监会)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 (上交所/深交所) 内部控制指引 (银监会) 银行业 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指引 (证监会)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保险公司 内部审计 指引(试行) 风险管理 (证监会)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 (财政部) 企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06 (国资委)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银监会)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证监会)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 (银监会)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2007 (财政部)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征求意见稿) (银监会)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证监会)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财政部)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征求意见稿) 2008
10
中国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政部 证券交易所 行业监管机构
财政部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企业提供了完整和公认的内部控制框架,同时以法规的形式要求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财政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证券交易所、行业监管机构均出台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指引,为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提供行业性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三项《指引》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具体规范了内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控缺陷的认定,以及规定了评价报告的相关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具体提出18个具体流程的应用指引。在每个具体流程中规定了该指引的目的,相关定义,该流程的主要风险,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及主要流程的控制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指导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具体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上市公司内控指引 上交所内控指引 深交所内控指引 行业内控指引 商业银行内控指引 证券公司内控指引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证券交易所 行业监管机构
11
内控规范的要求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的五方面目标 应包含的五要素内容 内控规范
上市公司实施《内控规范》的任务 建立和完善全面内控体系 内控评估 确定高风险领域及应关注的重要业务事项 对实施过程进行记录 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工作 报告缺陷和改进计划 可由审计师进行鉴证 对外披露 缺陷整改 对内控缺陷进行整改 内控合理化、最优化及改进 监督 内部控制专项和日常监督 发现和报告内控缺陷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的五方面目标 应包含的五要素内容 内控规范 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对发现的缺陷提出整改方案,并跟踪内控缺陷整改情况 定期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自我评价报告 上市公司需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审计师对内控有效性进行审计 以书面或其它方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13
内部控制三个指引的正式公布 2010年 4 月 26 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 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 18 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 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14
内控体系的实施时间 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实施时间表: 自 2011 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 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 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15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 业,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应当聘请会计师 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上市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 所应当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非上市大中型企业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是不具有证 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
1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变化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 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
应用指引第 2 号——发展战略 应用指引第 3 号——人力资源 应用指引第17号——人力资源政策 应用指引第 4 号——社会责任 应用指引第 5 号——企业文化 应用指引第 6 号——资金活动 应用指引第1号——资金;应用指引第9号——筹资 应用指引第 7 号——采购业务 应用指引第2号——采购 应用指引第 8 号——资产管理 应用指引第3号——存货;应用指引第6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引第7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引第8号——长期股权投资 应用指引第 9 号——销售业务 应用指引第4号——销售 应用指引第 10 号——研究与开发 应用指引第 11 号——工程项目 应用指引第5号——工程项目 应用指引第 12 号——担保业务 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 应用指引第 13 号——业务外包 应用指引第14号——业务外包 应用指引第 14 号——财务报告 应用指引第16号——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 应用指引第 15 号——全面预算 应用指引第10号——预算 应用指引第 16 号——合同管理 应用指引第13号——合同协议 应用指引第 17 号——内部信息传递 应用指引第 18 号——信息系统 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一般控制 应用指引第11号——成本费用;应用指引第15号——对子公司的控制;应用指引第19号——衍生工具;应用指引第20号——企业并购;应用指引第21号——关联交易;应用指引第22号——内部审计
17
应用指引的分类 关于应用指引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 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内部环境类指引有 5 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指引。 控制活动类指引企业在改进和完善内部环境控制的同时,还应对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相应的控制。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 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 等 9 个指引。 控制手段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偏重于“工具”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此类指引有4项,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指引。 注:此次发布 18 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 3 项指引暂未发布。 指引暂未发布)
18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为什么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 完善业务流程,提高公司管理和控制水平与效率
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加强监督 更好的理解企业所面的风险,有效地规避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标准规范
19
投资者看重企业的内部控制 国际资本市场的看法 根据安永对全球137家主要机构投资者的调研
82%的机构投资者表示他们愿意为那些能够展示其有效风险控制的企业付溢价。 69%的机构投资者表示企业透明度是首要的投资决策考虑因素,重要性超过企业长期记录和业务模式 61%的机构投资者表示他们没有对那些风险控制不善的企业进行投资。
20
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 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资产安全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1
内部控制五大目标 对内部控制目标的阐述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资产安全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2
内部控制五大原则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 全面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制衡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第四条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3
内部控制五大原则(一)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覆盖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活动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经营环节,即要在企业内部实行全过程、全员性的控制,不能存在内部控制活动的空白点。 制衡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4
内部控制五大原则(二) 重要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对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实施全面控制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关注重要的业务领域和可能面临较高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业务活动。* 重要性原则 对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一定的专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所处行业环境和自身经营特点,从业务活动的性质和涉及金额两方面来考虑是否需实行重点内部控制。 制衡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5
内部控制五大原则(三) 制衡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重要性原则 制衡性原则强调企业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横向:完成某个环节的工作需有来自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协调运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证明; 纵向:完成某个工作需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 牵制。 制衡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6
内部控制五大原则(四) 适应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其控制效果也会发生改变。一些原本效果较好的控制制度,可能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失效。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应当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和企业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完善。 企业应当适时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制衡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7
内部控制五大原则(五) 成本效益原则 全面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制衡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 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如果某项控制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 企业应从整体利益角度来综合判断某项控制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尽管一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此时就应该实施该项控制。 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各部门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尽量降低经营运作成本,保证以合理的成本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 制衡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8
内部控制五大原则(五) 成本效益原则 调查发现 :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调查发现 : 第一年美国上市企业萨班斯法案合规平均成本 (2004年) 440万美元 ** 第四年美国上市企业萨班斯法案合规平均成本 (2007年) 170万美元 *** 下降原因: 2006年起采用了 “自上而下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内控工作,专注于高风险领域。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注释:该调查出自Financial Executives International Press release *** 注释:该调查出自FEI Survey: Average 2007 SOX Compliance Cost $1.7 Million
29
内部控制五大原则(五)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续) 调查发现:* 2007年 2006年 内控工作加强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50% 同意
46% 同意 内控工作加强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56% 同意 48% 同意 内控工作加强防止及查找舞弊行为 44% 同意 34% 同意 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更有信心 69% 同意 60% 同意 * 注释:该调查出自Financial Executives International Press release
30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基本规范》中所描述的内部控制要素 第五条 战 略 经 营 财 务 合 规 业务单元 子公司 内部环境 业务分部 公司层面
战 略 经 营 财 务 合 规 业务单元 子公司 内部环境 业务分部 公司层面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31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在《基本规范》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
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审计委员会 内部审计 人力资源政策 企业文化建设 法律顾问制度及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32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 第十一条 表决权 决策权 监督 经营管理 股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
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表决权 董事会 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决策权 监事会 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⑴ 监督 经理层 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营管理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33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 第十二条 董事会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有效实施。 监事会
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经理层 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专门机构或适当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执行层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34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公正 良好的内审职能 第十四条 独立 权利 审计 行业知识 独立于管理和营运单位,能做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第十四条 良好的内审职能 独立 权利 独立于管理和营运单位,能做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有效支持,有效推动内审的策划与实行 公正 审计 行业知识 具备审计知识和经验来准确地判断审计结果 具备行业知识来有效地执行审计程序
35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制定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定明确,透明和有相应文档记录的规章制度。 机构、岗位设置与分析 对机构和岗位设置进行分析,确保部门资源与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制定各部门明确清晰的岗位说明书以划分职责。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36
内部控制应用指南解读-人力资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二)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三)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企业应当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预测,建立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能力框架体系,优化人力资源整体布局,明确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退出等管理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7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职业道德修养及专业胜任能力* 职业道德修养及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第十七条 职业道德修养及专业胜任能力* 职业道德修养及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 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 提升员工素质 高级管理人员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并贯彻员工行为守则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38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 高级管理人员发挥核心主导作用:管理层基调和态度是公司道德规范和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 第十八条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第十八条 企业文化建设* 高级管理人员发挥核心主导作用:管理层基调和态度是公司道德规范和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 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并贯彻员工行为守则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39
内部控制应用指南解读-企业文化 本指引所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二)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四)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40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法律顾问*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一)内部环境 第十九条 法律顾问* 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接受国家和证券监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监管,这是市场经济法则的客观要求,为达到这些目标,企业应当 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观念 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 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41
内控制度应用指引解读-发展战略 企业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 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二)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 经营失败。 (三)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战略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其任职资格和选任程序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同时完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战略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由于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状况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
42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社会责任 本指引所称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 益保护等。 (一)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二)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三)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四)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企业应当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健康和 谐发展。
43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二)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 内部控制的目标 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资产安全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44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二)风险评估 * 内部风险识别 管理因素 组织结构 经营方式 资产管理 业务流程 安全环保因素 营运安全 员工健康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二)风险评估 * 内部风险识别 管理因素 组织结构 经营方式 资产管理 业务流程 安全环保因素 营运安全 员工健康 环境保护 自主创新因素 研究开发 技术投入 信息技术 财务因素 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 人力资源因素 职业操守 专业胜任能力 团队精神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45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二)风险评估 * 外部风险识别 经济因素 经济形势 产业政策 融资环境 市场竞争 资源供给 法律因素 法律法规 监管要求
社会因素 安全稳定 文化传统 社会信用 教育水平 消费者行为 行业技术因素 技术进步 工艺改进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 环境状况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46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二) 风险评估 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以及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层面进行明确的定义和描述,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47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二)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策略* 第二十六条 风险规避
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 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 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 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48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三) 控制活动 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是公司建立执行的政策章程,以确保管理层的指示可以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第二十八条 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是公司建立执行的政策章程,以确保管理层的指示可以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控制活动必须与风险评估是一个整体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49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三) 控制活动 各种控制措施的综合运用 预防性控制及发现性控制 风险 可承受度 手工控制及自动控制 管理控制及监督控制
50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三)控制活动 控制措施举例* 控制 措施 绩效考评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预算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 运营分析控制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三)控制活动 控制措施举例* 绩效考评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控制 措施 预算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 运营分析控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51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获取和交换信息的程序,以使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并得到适当的管理及控制 第三十八条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获取和交换信息的程序,以使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并得到适当的管理及控制 及时准确的最新信息 所有层次上对信息、期望和责任的沟通 内部与外部的沟通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52
合理的筛选、核对、整合可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的收集 第三十九条 合理的筛选、核对、整合可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内部信息 外部信息 财务会计资料 经营管理资料 调研报告 内部刊物 办公网络等渠道 行业协会组织/监管部门 社会中介机构 业务往来单位 市场调查 网络媒体等渠道
53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 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处理与传递 信息的及时沟通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 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处理与传递 信息的及时沟通 信息与沟通系统能及时识别、获取和交流信息,促使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履行其职责;科学合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可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54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沟通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第四十条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第四十条 信息沟通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55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技术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第四十一条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第四十一条 信息技术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56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反舞弊机制*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反舞弊机制*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57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反舞弊工作重点* 采用未经授权等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反舞弊工作重点* 采用未经授权等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虚假记录、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58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举报投诉制度* 为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当: 设置举报专线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举报投诉制度* 第四十三条 为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当: 设置举报专线 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 将举报投诉制度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59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举报人保护制度 第四十三条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四)信息与沟通 第四十三条 举报人保护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60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五)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五)内部监督 第四十四条 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企业应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内部控制活动的各个环节,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61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五)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五)内部监督 第四十五条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其中,内部控制缺陷包括: 设计缺陷 运行缺陷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62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五)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五)内部监督 第四十六条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基本规范》中要求,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 注释:摘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63
基于以往的经验,可以将项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项目启动、试点实施和推广实施
第一阶段:项目启动 第二阶段:试点实施/测试及补救 第三阶段:全面推广实施 建立项目组织架构及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分析 定义内部控制范围,完成成果设计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完成实施指导 选择试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对试点单位进行实施评估 在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所有单位提交实施报告 项目周期: 1周 5周 10周 1周 1周 6周 6周 2周 主要目的:建立项目组织,了解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并进行分析,完成内部控制成果设计 主要成果:项目实施推广计划、内部控制现状调研报告、内部控制现状分析报告、内部控制成果报告 主要目的:基于内部控制成果报告,对试点单位提出实施指导,进行内部控制实施和评估并补救 主要成果:内部控制试点实施指导、试点实施报告和测试补救 主要目的:对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主要成果:所有单位的实施报告 63
64
项目管理将贯穿整个实施项目的每个过程,项目组的架构和管理流程的确定对项目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立项目组织架构及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分析 定义内部控制范围,完成成果设计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完成实施指导 选择试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对试点单位进行实施评估 在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所有单位提交实施报告 主要任务 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确定实施小组各成员的工作职责 明确项目管理体系,具体包括汇报体系,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及工作模板 主要成果 项目组织架构图 项目管理体系,具体包括质量管理流程、问题汇报和解决流程、项目例会安排、项目进度控制体系 工作模板 会议记录模板 Word文档模板 PPT文档模板 EXCEL文档模板 项目进度控制模板
65
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能够帮助项目组分析、诊断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并以此作为内部控制成果设计的基础
建立项目组织架构及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分析 定义内部控制范围,完成成果设计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完成实施指导 选择试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对试点单位进行实施评估 在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所有单位提交实施报告 主要任务 选择主要的内部控制循环进行调研 分析、诊断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确定主要内部控制程序,保障覆盖集团内企业 主要成果 主要内部控制循环及子循环调研报告 内部控制循环及子循环现状分析、诊断报告 财务报表主要项目与内部控制循环的对应关系 每个下属企业财务报表项目与内部控制循环/子循环的对应关系 工作模板 业务流程和子流程目录 财务报表主要项目与内部控制循环的对应表 下属企业财务报表项目与内部控制循环/子循环的对应表 内部控制循环/子循环风险评估表
66
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完成内部控制成果设计
建立项目组织架构及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分析 定义内部控制范围,完成成果设计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完成实施指导 选择试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对试点单位进行实施评估 在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所有单位提交实施报告 主要任务 完成主要内部控制循环及子循环控制设制,确保全面覆盖集团内企业 评价内部控制中个别项目风险水平 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体系 主要成果 主要内部控制循环及子循环控制手册 主要内部控制循环及子循环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设置 工作模板 WORD文档模板 PPT文档模板 EXCEL文档模板
67
实施指导是对内部控制成果实施的指引 主要任务 主要成果 工作模板 制定试点实施计划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文档,给予企业实施指引
建立项目组织架构及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分析 定义内部控制范围,完成成果设计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完成实施指导 选择试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对试点单位进行实施评估 在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所有单位提交实施报告 主要任务 制定试点实施计划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文档,给予企业实施指引 结合内部控制成果,编制后续评价报告 主要成果 试点实施、检查计划 内部控制成果实施指引 后续评价报告 工作模板 WORD文档模板 PPT文档模板 EXCEL文档模板
68
试点单位实施是对前期内部控制成果设计的测试和检验
建立项目组织架构及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分析 定义内部控制范围,完成成果设计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完成实施指导 选择试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对试点单位进行实施评估 在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所有单位提交实施报告 主要任务 选择试点单位 基于前期设计的内部控制成果,对试点单位进行评估并进行整改 制定试点实施计划 主要成果 试点单位评估结果 试点单位实施计划 工作模板 试点单位的评估表 试点单位的实施计划
69
基于对试点单位实施结果的评估,对前期内部控制成果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确认,并明确下一步的推广计划
建立项目组织架构及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分析 定义内部控制范围,完成成果设计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完成实施指导 选择试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对试点单位进行实施评估 在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所有单位提交实施报告 主要任务 试点单位内部控制正式实施 确定测试计划,具体包括测试的范围、目标、预期的结果 对试点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结果进行评估 基于评估结果对前期的内部控制成果进行整改 确定推广计划 主要成果 测试计划 试点单位内部控制评估结果 内部控制推广计划 工作模板 测试计划 试点单位内部控制评估表 内部控制推广计划
70
将整理好的内部控制成果在其他非试点单位进行推广实施
建立项目组织架构及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分析 定义内部控制范围,完成成果设计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完成实施指导 选择试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对试点单位进行实施评估 在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所有单位提交实施报告 主要任务 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资料 确定培训的人员清单 集中所有非试点单位的关键用户进行培训 所有非试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推广实施 主要成果 培训计划 培训资料 工作模板 培训计划 培训文档
71
内部控制测试将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符合企业需要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建立项目组织架构及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分析 定义内部控制范围,完成成果设计 基于内部控制成果完成实施指导 选择试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对试点单位进行实施评估 在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实施 所有单位提交实施报告 主要任务 确定所有单位测试计划 实施测试培训 实施测试 测试结果汇总和评估 主要成果 测试报告 工作模板 测试报告
72
第二部分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基本规范》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73
第二部分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谁来评价? 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 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二条)
74
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 基本规范及评价指引要求企业授权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其他专门机构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机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设置条件:一是能够独立行使对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的权;二是具备与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三是与企业其他职能机构就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方面应当保持协调一致,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在效率上满足企业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与评价所提出的有关要求;四是能够得到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支持,
75
第二部分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评价什么?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第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以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 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五条)
76
第二部分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怎么评价?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十五条》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 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等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二条)
77
第二部分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怎么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现场测试,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 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五条) 企业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服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四条)
78
企业内控评价纵览 1.评价原则 2.评价内容 和标准 3.评价程序和方法 4.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和评价报告 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
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 信息科技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 确定对被评价单位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内容 确定范围:风险导向、自上而下 收集、确认、分析相关信息 整体目标→风险→细化的控制目标→控制活动→测试 收集证据 判断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 书面记录 缺陷分析: 评价的目的和责任主体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评价程序和方法 衡量重大缺陷的定义 整体目标是否有效的结论 重大缺陷和影响 缺陷原因与责任人 缺陷补救措施和实施计划 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实质性漏洞) 可能性 影响程度 重点业务单元 重要业务领域 流程环节 一致性 公允性 独立性 成本效益 缺陷衡量:定量和定性 对缺陷进行整改 对整改结果进行核查和确认
79
内部控制评价的整体实施方法 与管理层持续有效的沟通 实施风险评估 确定内控评价范围 对控制环节进行 记录、测试和评价 缺陷及整改 管理层内部
控制评价报告 识别关键业务风险 对关键业务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重要性水平,识别财务报告重要组成要素 识别财务报告风险应关注的重要业务流程/IT系统 将关键风险和重要流程相对应,识别需评价的重要业务流程/IT系统 确定企业层面、流程层面和IT层面的内控评价范围 企业层面(含IT) 流程层面(含IT) 识别并记录缺陷 缺陷的汇总和评价 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整改落实的进度 对整改的结果进行再测试和评价 基于管理层测试的结果,作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管理层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确定企业层面评价的关键控制内容 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审阅文档等评价工作 记录和理解交易流程和相关内控 基于对控制的记录和理解进行必要的测试程序 内部控制评价的整体实施方法 实施风险评估 确定内控评价范围 识别关键业务风险 对关键业务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重要性水平,识别财务报告重要组成要素 识别财务报告风险应关注的重要业务流程/IT系统 将关键风险和重要流程相对应,识别需评价的重要业务流程/IT系统 确定企业层面、流程层面和IT层面的内控评价范围 对控制环节进行 记录、测试和评价 企业层面:确定企业层面评价的关键控制内容 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审阅文档等评价工作 流程层面:记录和理解交易流程和相关内控 基于对控制的记录和理解进行必要的测试程序 定义缺陷认定标准、表述方式及统计口径 评价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 缺陷及整改 识别并记录缺陷 缺陷的汇总和评价 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整改落实的进度 对整改的结果进行再测试和评价 管理层内部 控制评价报告 基于管理层测试的结果,作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管理层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与管理层持续有效的沟通
80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估的重要性 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对流程、交易或应用层面的内部控制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
其结果将会影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其他方面的评估工作。 企业层面控制对预防、阻止和检查舞弊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81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估的重要性 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对流程、交易或应用层面的内部控制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
其结果将会影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其他方面的评估工作。 企业层面控制对预防、阻止和检查舞弊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估的重要性 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对流程、交易或应用层面的内部控制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 其结果将会影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其他方面的评估工作。 企业层面控制对预防、阻止和检查舞弊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82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企业层面内控评价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企业层面内部控制评价通常首先通过设计针对企业层面重要控制内容的调查问卷,进行高级管理层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撰写访谈纪要并完善问卷内容,然后获取相关资料进行审阅和测试,进行评价与反馈,形成缺陷报告并制定整改计划及实施整改来进行的。在企业层面所进行的内控评价可以按照 下面图示列明的程序来进行: 编制访谈计划并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缺陷汇总 测试底稿 了解公司内部控制 初步评价和反馈 控制的设计是否有效? 控制测试 是 高级管理层 访谈 2、企业层面内控评价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企业层面内部控制评价通常首先通过设计针对企业层面重要控制内容的调查问卷,进行高级管理层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撰写访谈纪要并完善问卷内容,然后获取相关资料进行审阅和测试,进行评价与反馈,形成缺陷报告并制定整改计划及实施整改来进行的。在企业层面所进行的内控评价可以按照下面图示列明的程序来进行: 否 完成调查问卷并审阅文档 否 是 缺陷报告和改进建议 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持续监督
83
企业层面内部控制评估步骤 访谈 :对主要部门及公司领导的访谈 问卷:下发公司层面评估问卷 撰写访谈纪要:根据访谈结果撰写访谈纪要
测试:获取相关资料及审阅 与相关部门确认工作底稿与缺陷报告 汇总评估资料,完成工作底稿 完成公司层面评估缺陷报告 制定整改计划及实施整改
84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企业层面内控评价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明确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工作的范围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和问题清单 下发和初步填制调查问卷
第一步 明确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工作的范围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和问题清单 下发和初步填制调查问卷 问卷初步审阅、访谈确认及问卷修改 获取并审阅支持性文档、完成测试 汇总并确认发现问题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2、企业层面内控评价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明确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工作的范围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和问题清单 ---下发和初步填制调查问卷 ---问卷初步审阅、访谈确认及问卷修改 ---获取并审阅支持性文档、完成测试 ---汇总并确认发现问题
85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明确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工作的范围 确定在企业不同层级(各分支机构/部门)应考虑的部分 第一步 索引号 重要的控制领域 总部
营业部 A 公司治理结构 √ B 公司组织架构、政策与流程 C 内部审计 D 人力资源程序 E 员工行为守则 F 管理层基调与态度 G 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 H 内部控制活动 I 战略、经营计划与经营业绩分析 J 会计系统控制 K 信息与沟通 L 反舞弊程序 M 投资策略与管理 第一步:明确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工作的范围 确定在企业不同层级(各分支机构/部门)应考虑的部分
86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和问题清单 根据评价需要确定调查问卷组成要素 重要控制领域/控制点细化明确控制要求
第二步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和问题清单 根据评价需要确定调查问卷组成要素 重要控制领域/控制点细化明确控制要求 针对细化的控制要求设计调查问题清单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组成要素考虑包括以下内容: 控制要求 实际操作描述 规章制度索引/实施记录索引 负责部门 控制设计缺陷 其中控制要求应根据确定的关键控制领域的法规要求进行细化和明确。 测试步骤 测试底稿索引 控制执行缺陷 管理层回馈及整改措施 第二步: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和问题清单 根据评价需要确定调查问卷组成要素 重要控制领域/控制点细化明确控制要求 针对细化的控制要求设计调查问题清单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 负责内控评价的部门负责设计调查问卷以记录公司部门/分支机构在各关键控制领域具体执行情况与评价过程。调查问卷的组成要素考虑包括以下内容: 控制要求 实际操作描述 规章制度索引/实施记录索引 负责部门 控制设计缺陷 其中控制要求应根据确定的关键控制领域的法规要求进行细化和明确。
87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和问题清单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
第二步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和问题清单 企业层面调查问题清单(示例)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 E 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分部门的调查问题清单,以协助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控制要求; 该调查问卷控制问题清单由相关负责部门进行填写; 如果采取将问卷拆分至各个部门的方式,需要由专人负责合并及初步审阅,以保证其内容的一致性和逻辑关系的连贯性。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 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分部门的调查问题清单,以协助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控制要求; 该调查问卷控制问题清单由相关负责部门进行填写; 如果采取将问卷拆分至各个部门的方式,需要由专人负责合并及初步审阅,以保证其内容的一致性和逻辑关系的连贯性。
88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和问题清单 企业层面调查问卷(示例) 范 例 范 例 编号 控制要求(1) 控制描述 (2)
第二步 设计企业层面调查问卷和问题清单 企业层面调查问卷(示例) 编号 控制要求(1) 控制描述 (2) 规章制度索引/实施记录索引(3) 负责部门(4) E 员工行为守则的获得渠道 3 银行应建立渠道/媒介,确保所有员工都有一份员工行为守则的手册,并能够及时获知员工行为守则的变化。 (如:新员工入职时即获得员工行为手册,并签字确认收到;内部网站上及时更新员工行为守则的变化等) 《员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E-3-100)已在公司内部网上客户服务栏目公开。按照《<有限公司董事、高级职员道德行为准则>宣传推广实施方案》(E-3-200)的要求:公司针对不同层面,分层次举行有限公司员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承诺签字程序。公司员工已按照要求签订了遵守道德行为承诺书。目前,签订的统计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独立董事和外聘高级董事的签订工作也正在进行当中。 入职新员工的《员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承诺书》按照《宣传推广实施方案》的要求,新员工与入职部门直线领导签订承诺书;在准则修订后,公司及时将更新版在公司网站公布。(E-3-300) E-3-100 《有限公司董事、高级职员和各级员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E-3-200 《<有限公司董事、高级职员道德行为准则>宣传推广实施方案》 E-3-300 准则在网站上的链接截屏 企业文化部 … 范 例 范 例
89
企业层面调查问卷(示例)续 范 例 编号 控制设计缺陷(5) 测试步骤(6) 测试底稿索引(7) 控制执行缺陷(8)
管理层回馈及整改措施(9) 1 无 1. 与企业文化部负责人访谈,询问公司是否已建立了道德准则及其变化的获取渠道/媒介,并确认该渠道/媒介的存在性; 2.随机选择25名员工其中包括新员工进行访谈,确认其是否收到及阅读了道德准则并且了解如何获取《道德准则》变化的渠道。 ELT-E-T1 缺陷-E-3 在对25个员工进行测试中,有2个员工未签署员工行为守则。 … 范 例
90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下发和初步填制调查问卷 编制调查问卷填写指引: 明确调查问卷每项内容的填写要求; 规范各部门填写调查问卷,保证填写的质量;
第三步 下发和初步填制调查问卷 编制调查问卷填写指引: 明确调查问卷每项内容的填写要求; 规范各部门填写调查问卷,保证填写的质量; 方便内控评价人员对填写的问卷进行审阅。 企业层面调查问题填写指引(示例) 第三步:下发和初步填制调查问卷 编制调查问卷填写指引: 明确调查问卷每项内容的填写要求; 规范各部门填写调查问卷,保证填写的质量; 方便内控评价人员对填写的问卷进行审阅。
91
范 例
92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问卷初步审阅、访谈确认及问卷修改 问卷初步审阅:
第四步 问卷初步审阅、访谈确认及问卷修改 问卷初步审阅: 问卷的审阅人(内控评价人员)必须非常了解问卷的整体构架和编制思路,能够做到对整体内容的把握; 问卷的审阅人需要仔细阅读各部门的回答,判断其内容是否一致、逻辑性是否清晰,提出问卷描述中不够详尽的地方,要求问卷填写人补充; 问卷的审阅人在审阅过程中需要及时与负责内控评价的部门就难以把握的问题进行讨论; 可以在原有的问卷中增加一列,标注审阅意见(已填写的内容是否存在不清楚,不够完整的),以此作为访谈提纲。 拿到填写完的问卷后,对问卷进行初步审阅,并根据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访谈结果,对问卷进行梳理。建议可以在原有的问卷中增加一列,标注审阅意见(主要是觉得已填写的内容是否存在不清楚,不够完整的),以此作为访谈提纲。在访谈时,即可在这些审阅意见下加注访谈对象的回答,最后进行修改问卷。 第四步:问卷初步审阅、访谈确认及问卷修改 问卷的审阅人(内控评价人员)必须非常了解问卷的整体构架和编制思路,能够做到对整体内容的把握; 问卷的审阅人需要仔细阅读各部门的回答,判断其内容是否一致、逻辑性是否清晰,提出问卷描述中不够详尽的地方,要求问卷填写人补充; 问卷的审阅人在审阅过程中需要及时与负责内控评价的部门就难以把握的问题进行讨论; 可以在原有的问卷中增加一列,标注审阅意见(已填写的内容是否存在不清楚,不够完整的),以此作为访谈提纲。
93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问卷初步审阅、访谈确认及问卷修改 访谈确认及问卷修改:
第四步 问卷初步审阅、访谈确认及问卷修改 访谈确认及问卷修改: 访谈前应详细阅读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的调查问卷,归纳相关部门所涉及的问题,并据此准备访谈提纲以及相应需要提供的支持性文档清单; 在访谈过程中,完整准确地记录访谈的内容,避免内容的偏差; 访谈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修改问卷。归纳需要再次访谈确认的问题或第一次访谈中遗漏的问题;(二次访谈可以采取电话访谈的方式) 访谈确认及问卷修改: 访谈前应详细阅读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的调查问卷,归纳相关部门所涉及的问题,并据此准备访谈提纲以及相应需要提供的支持性文档清单; 在访谈过程中,完整准确地记录访谈的内容,避免内容的偏差; 访谈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修改问卷。归纳需要再次访谈确认的问题或第一次访谈中遗漏的问题;(二次访谈可以采取电话访谈的方式)
94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获取并审阅支持性文档、完成测试 审阅支持性文档 获取调查问卷中提及的支持性文档,并在支持性文档清单中进行汇总;
第五步 审阅支持性文档 获取调查问卷中提及的支持性文档,并在支持性文档清单中进行汇总; 审阅文档内容是否能满足了控制要求,是否有重大遗漏; 文档索引编号应与调查问卷一致。 支持性文档清单(示例) 文档编号 文档类型 (纸质版/电子版) 文档名称 是否已提供(已提供/尚未提供) E-3-100 纸质 《有限公司董事、高级职员和各级员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已提供 E-3-200 《<有限公司董事、高级职员道德行为准则>宣传推广实施方案》 已提供 E-3-300 电子版 准则在网站上的链接截屏 第五步:获取并审阅支持性文档、完成测试 获取调查问卷中提及的支持性文档,并在支持性文档清单中进行汇总; 审阅文档内容是否能满足了控制要求,是否有重大遗漏; 文档索引编号应与调查问卷一致。 范 例
95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获取并审阅支持性文档、完成测试 记录企业层面控制测试过程: 可编制测试底稿填写指引保证测试底稿的规范性;
第五步 获取并审阅支持性文档、完成测试 记录企业层面控制测试过程: 可编制测试底稿填写指引保证测试底稿的规范性; 测试底稿应与企业层面内部控制调查问卷进行索引; 测试底稿内容应完整, 如:底稿对应的控制、控制内容、控制编号、访谈人、时间、执行性文档名称及索引号等; 在测试中,有若干个控制需要随机选取[25]名员工进行访谈。建议这些测试的选用相同的样本-即与[25]名员工访谈讨论所有问题,并将结果分别写在不同的测试底稿中。并且在测试底稿中需要保留选取[25]名员工的轨迹。 还有一些其他的关于测试底稿的注意事项:捡重要的说,比如:问卷与底稿的勾稽关系;在问卷中要填写测试底稿索引,要确保能找的到对应的底稿。问卷的所有内容都必须完整,不能留有空白。例如:审阅文档没有具体的日期,也要填写“无” 。 案例3 第五步:获取并审阅支持性文档、完成测试 记录企业层面控制测试过程: 可编制测试底稿填写指引保证测试底稿的规范性; 测试底稿应与企业层面内部控制调查问卷进行索引; 测试底稿内容应完整, 如:底稿对应的控制、控制内容、控制编号、访谈人、时间、执行性文档名称及索引号等; 在测试中,有若干个控制需要随机选取[25]名员工进行访谈。建议这些测试的选用相同的样本-即与[25]名员工访谈讨论所有问题,并将结果分别写在不同的测试底稿中。并且在测试底稿中需要保留选取[25]名员工的轨迹。
96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获取并审阅支持性文档、完成测试 企业层面内控测试底稿(示例) 范 例 第五步
访谈确认后进行问卷修改,包括控制活动描述以及测试步骤,然后开始填写测试底稿,就是这张表。我们也把相关的指引附在下发的模板中,请参考测试底稿填写指引。Show 测试底稿 案例4 范 例
97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汇总并确认发现问题 对内控发现问题进行汇总和报告: 对问卷填写与控制测试中发现的所有控制缺陷,按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与汇总;
第六步 对内控发现问题进行汇总和报告: 对问卷填写与控制测试中发现的所有控制缺陷,按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与汇总; 整改建议需要由问卷和测试的填写人与执行人在问卷和测试填写完成后与相关部门管理层讨论后拟定完成; 整改建议必须切实可行,必须有充分的内容,如:由XXX部门通过XXX方式建立XXX制度/流程; 评估控制缺陷的风险级别,建议由内控评价负责评估及填写。 第六步:汇总并确认发现问题 对问卷填写与控制测试中发现的所有控制缺陷,按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与汇总; 整改建议需要由问卷和测试的填写人与执行人在问卷和测试填写完成后与相关部门管理层讨论后拟定完成; 整改建议必须切实可行,必须有充分的内容,如:由XXX部门通过XXX方式建立XXX制度/流程; 评估控制缺陷的风险级别,建议由内控评价负责评估及填写。
98
企业层面评价实务 汇总并确认发现问题 企业层面发现问题汇总表(示例) 范 例 第六步 缺陷编号 控制领域 控制要求编号 缺陷内容 整改建议
风险级别 涉及部门及负责人 管理层反馈及对策 负责解决部门/责任人 预计解决时间 缺陷-E-1 员工行为守则 E3 缺陷E-1 在对25个员工进行测试中,有2个员工未签署员工行为守则。 建议补充对未签署员工行为守则员工的签署工作。 低 缺陷-E-2 E4 XXXX 缺陷-E-3 E5 … 范 例
99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流程层面评价的一般步骤 1. 了解重要业务流程----------流程描述/流程图
2. 根据业务流程描述,识别风险与控制 风险控制矩阵 3. 执行穿行测试 穿行测试底稿 4. 执行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底稿 5. 汇总和报告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汇总表
100
流程的概念 3、流程 流程是一组逻辑相关的活动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控制与流程 控制是在流程中为了减轻风险而设计的活动 记 录 报 告
初 始 授 权 处 理 控制与流程 控制是在流程中为了减轻风险而设计的活动 开始 活动 1 Y/N 活动 2 活动 3 活动 4 活动 5 结束 流程示例 这些作业构成控制活动 流程是一组逻辑相关的活动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控制是在流程中为了减轻风险而设计的活动 * 并非所有流程中的活动都是控制。 * 并非所有流程中的活动都是控制。
101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流程层面评价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 了解重要业务流程 第二步. 根据业务流程描述,识别风险与控制 第三步 执行穿行测试
第三步 执行穿行测试 第四步. 执行控制测试 流程层面评价的一般步骤 1. 了解重要业务流程 流程描述/流程图 2. 根据业务流程描述,识别风险与控制 风险控制矩阵 3. 执行穿行测试 穿行测试底稿 4. 执行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底稿 5. 汇总和报告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汇总表 第五步. 汇总和报告发现问题
102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第一步 了解重要业务流程 流程描述 详细记录流程中所涉及的交易被初始、授权、处理、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应考虑在流程中由谁、在何时、何地、进行何种交易、如何进行以及交易目的; 应清晰地记录交易数据从初始到报告的流转过程,包括:关键的活动、决策点、活动中使用的或产生的资料,以及活动是人工/系统进行的。 流程描述 流程描述的作用: 可获取对业务/交易过程更深入的理解 可让我们更详细地识别和梳理流程中的风险和控制点 做为流程图和风险控制矩阵之间的一座桥梁 了解流程中执行的实际程序的相关细节 流程描述应当着重于: 详细记录流程中所涉及的交易被初始、授权、处理、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应考虑在流程中由谁、在何时、何地、进行何种交易、如何进行以及交易目的; 应清晰地记录交易数据从初始到报告的流转过程,包括:关键的活动、决策点、活动中使用的或产生的资料,以及活动是人工/系统进行的。
103
流程描述模板(示例) 范 例
104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第一步. 了解重要业务流程 流程图 流程图的作用: 主要元素包括:
使我们较为直观和系统地了解整个业务流程的关键活动和决策点 清晰地显示业务/交易数据和资料在各部门间的流转过程 更容易辨别主要风险点和与之相关的控制(或不足的控制) 更容易辨别有问题的部分和获得机会提高的可能性 主要元素包括: 主要输入资料 重要数据,文档信息和相关记录 重要处理程序,包括更改和重新处理的程序,以及决策点 重要的输出文档,记录和报告 职责独立的功能 流程图 流程图的作用: 使我们较为直观和系统地了解整个业务流程的关键活动和决策点 清晰地显示业务/交易数据和资料在各部门间的流转过程 更容易辨别主要风险点和与之相关的控制(或不足的控制) 更容易辨别有问题的部分和获得机会提高的可能性 主要元素包括: 主要输入资料 重要数据,文档信息和相关记录 重要处理程序,包括更改和重新处理的程序,以及决策点 重要的输出文档,记录和报告 职责独立的功能
105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第二步. 根据业务流程描述,识别风险与控制 识别流程中的风险(什么会出错),可考虑以下问题: 识别关键控制点:
要使流程达到其目的或者正确报告其结果,哪些环节必须做对; 流程中什么地方出错会使其无法实现其目标; 流程中的固有风险; 在交易流程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和损失的地方; 识别关键控制点: 规避风险,实现控制目标最有影响的一个或多个控制 2. 根据业务流程描述,识别风险与控制 识别流程中的风险(什么会出错),可考虑以下问题: 要使流程达到其目的或者正确报告其结果,哪些环节必须做对; 流程中什么地方出错会使其无法实现其目标; 流程中的固有风险; 在交易流程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和损失的地方; 识别控制点: 考虑与风险点相关的直接企业层面控制与流程层面控制的结合; 识别关键控制点: 规避风险,实现控制目标最有影响的一个或多个控制 控制测试的对象,无须对所有控制进行测试 典型的关键控制有:职责分离、系统与数据的接触限制、变更控制(即对所有变更都有相应的控制,确保变更得到授权且准确;变更后有人复核)、物理安全、授权批准、输入控制(对于输入者的授权,输入数据的复核等)、审阅等等。
106
风险控制矩阵(示例) 风险类别:应使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的统一的风险分类。 财务报告风险的管理层认定 细化的风险 控制点及相关信息: 控制的
对控制类型、性质、频率各方面进行记录有助于判断不同的控制组合是否能有效地防范或发现风险 控制的 有效性 与其他工作底稿的索引 范 例
107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第三步. 执行穿行测试 具体步骤: 选取样本 获取原始单据、跟踪交易全过程;
例如:销售流程通常包括:合同-月度销售计划-收款-开具提货单-计量-发货-编制结算凭证-帐务处理-对帐 记录测试过程、复印留存相关文档并在复印件上逐一编号 填写穿行测试底稿 将穿行测试底稿及复印的相关文档妥善归档 3. 执行穿行测试 控制穿行测试目的: 确认对流程中启动、授权、记录、流程处理及汇报等方面控制点的了解; 确认对控制设计的理解,判断流程中每个控制点设计的有效性确认控制已经实际进行; 通过对每个控制点的了解和其设计的有效性,判断控制测试的必要性。 具体步骤: 选取样本 获取原始单据、跟踪交易全过程; 例如:销售流程通常包括:合同-月度销售计划-收款-开具提货单-计量-发货-编制结算凭证-帐务处理-对帐 记录测试过程、复印留存相关文档并在复印件上逐一编号 填写穿行测试底稿 将穿行测试底稿及复印的相关文档妥善归档
108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第三步. 执行穿行测试底稿的基本内容 底稿的基本信息 样本描述 测试过程的描述 发现问题描述 控制设计有效性的结论
穿行测试底稿的基本内容: 底稿的基本信息 样本描述 测试过程的描述 发现问题描述 控制设计有效性的结论
109
穿行测试底稿(示例) 穿行测试底稿的基本内容: 底稿的基本信息 样本描述 测试过程的描述 发现问题描述 控制设计有效性的结论 范 例 范 例
110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第四步. 执行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的目的 控制测试的对象 确认控制如管理层所理解的那样运行与实施;
确认控制在整个相关期间内完整运行与实施; 获取充分的证据以支持管理层内控评价有效性的结论 控制测试的对象 在了解重要流程过程中识别的关键控制点:包括直接的企业层面控制和流程层面控制 4. 执行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的目的 确认控制如管理层所理解的那样运行与实施; 确认控制在整个相关期间内完整运行与实施; 获取充分的证据以支持管理层内控评价有效性的结论 控制测试的对象 在了解重要流程过程中识别的关键控制点:包括直接的企业层面控制和流程层面控制
111
管理层应根据对控制风险的考虑,运用判断以决定合适的测试策略
制定控制测试策略 测试的性质 测试的期间 年初 年中 年末 测试多少 单样测试 系统抽样 由谁测试 流程执行人 流程主管 其他人员 内部审计 项目资源 较少说服力的 询问 观察 检查 较有说服力的 重新执行 管理层应根据对控制风险的考虑,运用判断以决定合适的测试策略
112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第四步. 执行控制测试 决定支持评价结论所需的证据(SEC管理层指南) 需要更多的证据* 需要较少的证据*
管理层对于财务报告元素错报风险的考虑,包括: 财务报告要素的重要性水平。如财务报告要素的重要性水平增加并且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元素错报风险的评估,一般会相应增加。 财务报告要素所涉及的交易,账户余额或其他辅助性资料是否容易导致重大错报。例如:1)决定其记录金额所需的判断 2)是否易于导致舞弊 3)是否涉及复杂会计处理 4)所涉及的交易在性质或交易量上发生变化 5)易于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管理层对于控制可能会失败的考虑包括: 控制的类型(人工或系统)和运作的频率; 控制的复杂程度; 管理层越权的风险; 操作控制所需的判断; 人员对于控制执行和监督控制效果的胜任能力; 在执行控制或监督控制效果的关键人员是否有所更改; 该控制的用意是防止或侦查重大错报的 性质和重要性; 在何种程度上该控制依赖于其它控制的成效(例如,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 ; 前一/几年控制的运作实例。 需要较少的证据* 需要更多的证据* 高 低 财务报告要素 错报的风险 控制失败的风险 中 决定支持评价结论所需的证据(SEC管理层指南) 管理层对于财务报告元素错报风险的考虑,包括: 财务报告要素的重要性水平。如财务报告要素的重要性水平增加并且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元素错报风险的评估,一般会相应增加。 财务报告要素所涉及的交易,账户余额或其他辅助性资料是否容易导致重大错报。例如:1)决定其记录金额所需的判断 2)是否易于导致舞弊 3)是否涉及复杂会计处理 4)所涉及的交易在性质或交易量上发生变化 5)易于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管理层对于控制可能会失败的考虑包括: 控制的类型(人工或系统)和运作的频率; 控制的复杂程度; 管理层越权的风险; 操作控制所需的判断; 人员对于控制执行和监督控制效果的胜任能力; 在执行控制或监督控制效果的关键人员是否有所更改; 该控制的用意是防止或侦查重大错报的 性质和重要性; 在何种程度上该控制依赖于其它控制的成效(例如,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 ; 前一/几年控制的运作实例 * 证据的多少包括对证据的数量及质量的考虑,即证据的充分性。
113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第四步. 执行控制测试 内控评价与测试的方法(评价指引)
个别访谈法:是指企业根据检查评价需要,对被查单位员工进行单独访谈,以获取有关信息。 调查问卷法:是指企业设置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项目作出评价。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数据间的关系、趋势或比率来取得评价证据的方法。 标杆法:是指通过与组织内外部相同或相似经营活动的最佳实务进行比较而对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穿行测试法:是指通过抽取一份全过程的文件,来了解整个业务流程执行情况的评估评价方法。 抽样法:是指企业针对具体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按照业务发生频率及固有风险的高低,从确定的抽样总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业务样本,对业务样本的符合性进行判断,进而对业务流程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实地查验法:是指企业对财产进行盘点、清查,以及对存货出、入库等控制环节进行现场查验。 重新执行法:是指通过对某一控制活动全过程的重新执行来评估控制执行情况的方法。 内控评价与测试的方法(评价指引) 个别访谈法:是指企业根据检查评价需要,对被查单位员工进行单独访谈,以获取有关信息。 调查问卷法:是指企业设置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项目作出评价。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数据间的关系、趋势或比率来取得评价证据的方法。 标杆法:是指通过与组织内外部相同或相似经营活动的最佳实务进行比较而对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穿行测试法:是指通过抽取一份全过程的文件,来了解整个业务流程执行情况的评估评价方法。 抽样法:是指企业针对具体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按照业务发生频率及固有风险的高低,从确定的抽样总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业务样本,对业务样本的符合性进行判断,进而对业务流程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实地查验法:是指企业对财产进行盘点、清查,以及对存货出、入库等控制环节进行现场查验。 重新执行法:是指通过对某一控制活动全过程的重新执行来评估控制执行情况的方法。
114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第四步. 执行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的内容 底稿的基本信息 样本量,样本覆盖期间 测试的步骤与性质 测试的记录与差异 发现问题
测试结果:控制执行有效性的结论
115
控制测试底稿(示例) 范 例 控制测试底稿的基本内容: 底稿的基本信息 样本量,样本覆盖期间 测试的步骤与性质 测试的记录与差异 发现问题
测试结果:控制执行有效性的结论 范 例
116
流程层面评价实务 第五步. 汇总和报告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汇总表(示例) 5. 汇总和报告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汇总表(示例) 范 例
117
缺陷与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当某项控制或若干项控制的设计或运行不能使管理层或员工在日常履行其职责,及时防止或发现差错,则控制缺陷存在。
设计缺陷 运行缺陷 当存在设计缺陷时,表明: 必要的控制或控制的必要成分缺失无法达到控制目标 现有的控制设计不当,即使按设计执行后仍无法满足控制目标。 当存在运行缺陷时,表明: 一个设计合理的控制未能按预期执行 执行控制的人员没有执行所需的授权或能力,导致无法有效执行该控制
118
缺陷与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企业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衡量,判断是否构成内部控制缺陷。如果下列情况之一存在,需认定内部控制存在设计或运行缺陷: 未实现规定的控制目标 未执行规定的控制活动 突破规定的权限 不能及时提供控制运行有效的相关证据
119
缺陷与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企业在缺陷认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差异的起因和结果、是否可以增加其它测试程序证明已经发现差异能否代表所有内控的情况、扩大测试范围进行补充测试结果,一般可以按照下图进行: 否 了解控制差异的起因和结果。是否达到控制目标? 是否可以增加其他测试程序证明已发现的差异不能代表所有内控的情况? 是 扩大测试范围,重新评估,测试目的是否达到? 该差异不是控制缺陷,不必再考虑 设计缺陷/ 执行缺陷 缺陷的认定
120
缺陷与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对缺陷进行分类。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 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 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 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自行确定。 内控评价机构和管理层应当合理确定相关目标发生偏差的可容忍水平,从而对严重偏离的情形予以确定。
121
缺陷与报告 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 一般考虑
合理确定相关目标发生偏差的可容忍水平,制定缺陷认定标准,从而对严重偏离的情形予以确定,右图为缺陷认定标准的简单举例。 一般缺陷 重要缺陷 重大缺陷 标准 缺陷可能对日常运营带来轻微的影响; 可能导致轻微的人身伤害; 业务影响情况可以立刻得到较为有力的控制; 为公司带来轻微的财务损失; 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部分区域流传,给公司声誉带来明显损害 缺陷可能对日常运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可能导致需要进行医疗救护的人身伤害; 为公司带来一定程度的财务损失; 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波及范围较广,在部分地区给公司声誉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害 缺陷可能引起重大的业务失误; 可能导致发生人身伤亡; 为公司带来极大财务损失; 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波及范围极广,普遍引起公众关注,给公司声誉 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 政府或监管机构已经针对相关方面进行调查。 企业判断和认定内部控制缺陷是否构成重大缺陷,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是否构成重大缺陷 针对同一细化控制目标所采取的不同控制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针对同一细化控制目标是否存在其他补偿性控制活动 范例 一般缺陷 重要缺陷 重大缺陷
122
缺陷与报告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的一般迹象 大量的审计调整或重新分类
对以前发表的财务报表进行重报,以反映对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的纠正 审计师发现的公司当期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但该错报没有被公司有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首先发现(即使管理层随后对错报进行了纠正,这也是存在实质性漏洞的强烈迹象) 公司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外部财务报告及对随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监督失效 对需要设立内部审计职能或风险评估职能来进行有效监控或风险评估的公司而言,如大型或综合性公司,这些职能失效 对监管严格行业的复杂公司,合规性监管职能失效,该违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 涉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任何程度的舞弊行为 已向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汇报的重要缺陷,经过合理期限后仍然没有被整改 控制环境失效 当企业出现以下迹象时,审计师可能会认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大量的审计调整或重新分类 对以前发表的财务报表进行重报,以反映对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的纠正 审计师发现的公司当期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但该错报没有被公司有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首先发现(即使管理层随后对错报进行了纠正,这也是存在实质性漏洞的强烈迹象) 公司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外部财务报告及对随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监督失效 对需要设立内部审计职能或风险评估职能来进行有效监控或风险评估的公司而言,如大型或综合性公司,这些职能失效 对监管严格行业的复杂公司,合规性监管职能失效,该违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 涉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任何程度的舞弊行为 已向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汇报的重要缺陷,经过合理期限后仍然没有被整改 控制环境失效
123
缺陷与报告 4、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
--对于为实现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而设计与运行的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企业应当认定针对这些整体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对于为实现某一整体控制目标而设计与运行的控制存在一个或多个重大缺陷的情形,企业应当认定针对该整体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是无效的 --对于因业务流程外包等原因造成企业无法评价特定业务、特定流程的内部控制有效的情形,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当充分考虑该项业务流程及相关控制的重要性,确定其对整体控制目标有效性评价的影响
124
缺陷与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 一,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即概要说明;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五,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六,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 七,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八,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 企业可以根据被评估的整体控制目标的不同,适当调整评价报告的内容
125
缺陷与报告 财政部将在内部控制规范讲解中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提供进一步指引,包括 探索引入使用内部控制评价表,作为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进一步补充。所谓内部控制 评价表,就是对评价过程中形成的评价工作底稿的全面整理和综合汇总,是企业对内部 控制各构成要素的结论性评估表格,一般由评价内容、业务描述、有效性/缺陷、评价 记录等栏目组成。通过使用内部控制评价表,可以使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更具 可比性,同时也有利于报告使用者阅读和理解。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