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主讲教师和课件制作: 安徽师大文学院 杨树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主讲教师和课件制作: 安徽师大文学院 杨树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讲教师和课件制作: 安徽师大文学院 杨树森
《大 学 语 文》 主讲教师和课件制作: 安徽师大文学院 杨树森

2 大 自 然 在 反 抗 选自《寂静的春天》 ——(美)蕾切尔·卡逊

3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国民收入增长九倍。 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还不够科学 “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着严重不和谐现象 这种现象不但表现在人与人之间, 而且也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 有经济评论家指出:“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是以牺牲祖国的环境和国民的健康为代价的。” 中国是不是正在走西方某些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呢?请看:

4 触目惊心的大河之旅 近五年内建起来的宁夏石嘴山市工业园区。一家化工公司围墙上写着“走持续发展之路”。

5 难道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

6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浓黄色的毒烟从炼焦炉里滚滚冒出,随着西风向东飘散 。
开发区工业园引进投资项目,大多数都是高耗能企业,工厂一但投入生产,环境就遭到污染。

7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如果您做不到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 那么在这件事情上请您代表一回吧!

8 为了我们这些无辜的孩子……

9 我们心中神圣的五星红旗啊,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能鲜艳几天?
我们心中神圣的五星红旗啊,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能鲜艳几天?

10 并非只是西部,请看——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07年用高空遥测图片Earth 拍摄的中国部分城市和工业区排污的可怕情况!希望能唤起国人的良知、醒悟、行动, 引起政府的真正重视和有效措施、对策。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1 天津大沽河,直接排污入海口,由此严重污染渤海湾。

12 山东潍坊 两条污黑色的河流来自潍坊市区,经过潍北平原以后,这些污水再汇入渤海。
山东潍坊 两条污黑色的河流来自潍坊市区,经过潍北平原以后,这些污水再汇入渤海。

13 江苏无锡 古运河跟新运河交汇处:左上方为穿过无锡市中心区的古运河河道。

14 安徽蚌埠 乌黑的污水从北部注入淮河

15 安徽合肥 往巢湖排污的情景 一条乌黑的水流, 宛如一条可怕的黑蛇。
安徽合肥 往巢湖排污的情景 一条乌黑的水流, 宛如一条可怕的黑蛇。

16 安徽芜湖 长江在安徽芜湖的北段: 工业区的污水注入长江。
安徽芜湖 长江在安徽芜湖的北段: 工业区的污水注入长江。

17 其实,环境问题在西方发达 国家的历史上也曾经有过——
他们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 又是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的呢?科学家和普通公民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让我们一道来学习美国科学家写的一篇课文,一本有价值的书——

18 大 自 然 在 反 抗 选自《寂静的春天》 ——(美)蕾切尔·卡逊

19 预 习 提 纲:(下节课提问) 1.体会标题“大自然在反抗”的涵义。人们使用杀虫剂改造自然没有达到目的原因何在?
2.什么是“自然平衡”?在昆虫世界自然平衡怎样控制有害昆虫的大量繁殖? 3.滥用杀虫剂破坏自然平衡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4.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对它的认识却一直十分缓慢”? 5.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毕凯特博士“新的喷药计划”?这个计划有什么特点?

20 大 自 然 在 反 抗 选自《寂静的春天》 ——(美)蕾切尔·卡逊

21 一、作者生平 蕾切尔·卡逊 (1907—1964)。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河畔一户普通农家, 慈祥的母亲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连同对这个未来的科学家的期望一同留给了她。 童年时代的卡逊,阿勒格尼河畔孤独的孩子。

22 1929年, 她 从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毕业, 进入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学习。
1929年, 她 从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毕业, 进入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学习。 1932年, 卡逊在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动物学硕士学位。

23 她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24 《寂静的春天》是她最重要的作品。 但她首先是因为讲述大海而成名的。

25 出于对自然 的热爱, 她率先对政府和工业界的发展观提出批评, 记录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直接推动了现代环保事业的发展。
的热爱, 她率先对政府和工业界的发展观提出批评, 记录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直接推动了现代环保事业的发展。 卡逊对DDT给鸟类造成的影响特别关心。

26 上世纪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物”, R·卡逊榜上有名。
2006年底,美国《大西洋月刊》邀请十位著名历史学家, 投票选举100位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爱因斯坦名列32,卡逊名列39, 而比尔·盖茨名列54。 大自然是她唯一永远的恋人。

27 卡逊对公众 和政府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和爱护的呼吁, 最终促成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以及“世界地球日”的建立。
卡逊对公众 和政府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和爱护的呼吁, 最终促成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以及“世界地球日”的建立。 她被誉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

28 二、作者的其他作品 《我们周围的海洋》 1952年 《海之边缘》 1955年 《帮助孩子想象》 1956年 《变换无穷的海岸》 1957年
《海之边缘》 年 《帮助孩子想象》 年 《变换无穷的海岸》 1957年 以上作品主要不是谈论环境保护的,至今没有看到中译本。

29 三、关于《寂静的春天》 (一)写作背景 科学出版社 《寂静的春天》(1962)是世界上较早出版的一本环境科学普及读物。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环境问题开始突出时,她花了四年时间遍阅美国官方和民间关于使用杀虫剂造成危害情况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写成了此书。 科学出版社

30 (二)影响和意义 这本书出版后,不但受到社会的认同, 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第二年(1963年),美国政府认同了书中的观点, 她被邀请参加美国总统的听证会并作证。 本书的出版, 对现代环境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卡逊因此被人们称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 吉林人民出版社

31 (三)相关评价 上海译文出版社 卡逊是一位现实的、受到过良好训练的科学家, 她成功地将一本论述死亡的书变成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美国评论家保罗·布罗克斯在1988年评论道:“在初版25年后, 《寂静的春天》依然不只具有历史意义…… 卡逊是一位现实的、受到过良好训练的科学家, 她成功地将一本论述死亡的书变成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该书有多种中译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32 (四)《寂静的春天》内容浏览 一、明天的寓言
这个城镇是虚设的, 但其中每一种灾难实际上已在某些地方发生, 这个想象中的悲剧可能会很容易地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二、忍耐的义务 我们允许这些化学药物使用, 却很少或完全没有对它们在土壤、水、野生物和人类身上的效果进行调查。我们的后代未必乐意宽恕我们的过失……

33 三、死神的特效药 现在每个人从胎儿未出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 和危险的化学药品接触, 而杀虫剂使用才不到二十年,十年前施用过化学药物的土壤里仍有余毒残存…… 四、地表水和地下海 水资源已变得异常珍贵,人类正在体验或将面临淡水严重不足的威胁。而我们却无视维持生存最起码的需要,使水资源变成了人类漠然不顾的受难者…… 五、土壤的王国 通过已进行的少量研究,杀虫剂对土壤影响的画面正在慢慢展开。有关化学药物危害的充分可靠的证据正在逐步积累,引起许多科学家的不安……

34 六、地球的绿色斗篷 七、不必要的大破坏 八、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水、土壤和植被支持着地球上动物的生存。 假若没有植物的话,人类将无法生存,但现代人很少记起这个事实,绿色斗篷正面临我们自己的威胁…… 七、不必要的大破坏 这些杀虫剂不具有选择性, 不能专一地杀死特定种类的昆虫。它毒害了所有与之接触的生命:猫、耕牛、野兔、云雀,而它们对人没有任何害处…… 八、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现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听不到鸟儿的美妙歌声,鸟儿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色彩、美丽和乐趣也因某些地方尚未感受其作用而被忽视……

35 九、死亡的河流 随着新型有机杀虫剂的广泛使用,鱼类世界 遭到严重摧残。当大量化学毒剂被施放到大地表面时,有些毒物将会进入无休止的水循环之中…… 十、自天而降的灾难 1950年代后期所进行的两次大规模喷药运动的目的,是消除东北各州的吉卜赛蛾和美国南部的红螨。而这两种昆虫都并没有给人们造成灾害…… 十一、超过了波尔基亚家族的梦想 由于受到花言巧语的劝说者的欺骗,普通居民很少觉察到他们正在用这些剧毒的物质把自已包围起来,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做什么……

36 十二、人类的代价 卫生保健、优越的生活和新式药物已经控制 住了传染性疾病。但是现代生活方式发展中造成的污染引起的疾病,正由我们自己引入人类世界…… 十三、通过一扇狭小的窗户 许多农药、除草剂的毒性具有破坏染色体的能力,干扰正常的细胞分裂,或者引起细胞突变。它能使暴露于农药的个体患病,也可以影响其后代…… 十四、每四个中有一个 要解除每四个人中将有一个人发生癌症的威胁,最顽强的努力应当用到消除致癌物上面去。它们正污染着我们的食物、供水和大气……

37 十五、大自然在反抗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 适合我们心意,但却因未能达到目的。大自然不是这样容易被塑造的。这是因为……
十六、崩溃声隆隆 我们听到过许多控制害虫的胜利消息,但几乎没有听到这个消息的另外一面——害虫己经变得更加厉害了。我们可能已毁坏了自己的作战手段…… 十七、另外的道路 我们行驶这条舒适的、平坦大路,实际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而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叉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地球……

38 (五)本课文在全书中的位置 前 言 九 水源污染 一 虚拟的村庄 十 滥杀无辜 二 遗祸后代(长远性) 十一 居民被骗
前 言 九 水源污染 一 虚拟的村庄 十 滥杀无辜 二 遗祸后代(长远性) 十一 居民被骗 三 无人幸免(广泛性) 十二 污染致病现实 四 水资源危机 十三 污染致病机理 五 污染土壤 十四 污染导致癌症 六 破坏植被 十五 大自然的反抗 七 缺少选择性 十六 害虫的抗药性 八 毒害鸟类 十七 另辟新路

39 注 意:不要把全书的内容说成 是本文的内容,应以课文文本为准。
注 意:不要把全书的内容说成 是本文的内容,应以课文文本为准。 全书前面各章分别讲述了滥用杀虫剂造成的严重污染对人类直接的毒害, 以及对土壤、水源、植被、动物的危害。 十五、十六两章阐述 “为什么使用杀虫剂没有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十六章专门谈昆虫产生的抗药性问题。 本章(第十五章)谈的是……问题。

40 四、课文分析 1.体会标题“大自然在反抗”的涵义。 改造自然—化学杀虫—适得其反 2.人们使用杀虫剂控制害虫没有达到目的原因何在?
昆虫产生了抗药性。 削弱了环境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破坏了……

41 3.什么是“自然平衡”? 生物界是一个将各种生命联系起来的复杂、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 它具有的“环境防御作用”使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 4.在昆虫世界自然平衡怎样控制着有害昆虫的大量繁殖? 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存在制约着有害昆虫的数量的增加。这些昆虫是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对人类有利的同盟军。

42 5.滥用杀虫剂为什么会破坏自然平衡? 因为杀虫剂的滥用, 不但杀死了害虫, 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以及其他动物)。 6.滥用杀虫剂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课文第__到第__段)

43 5.滥用杀虫剂为什么会破坏自然平衡? 因为杀虫剂的滥用, 不但杀死了害虫, 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以及其他动物)。 6.滥用杀虫剂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课文第20到第26段,21段后被删12段) 导致环境防御能力全面持续降低,引起了昆虫种群平衡的灾害性失常, 有害昆虫的骚扰更加严重,这不但会对农业造成损害,而且还会造成疟疾、血吸虫等疾病的流行。

44 7.面对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对它的认识却一直十分缓慢”?
研究人数:98% / 2% 研究经费:化学控制研究得到化学公司大量捐助,而生物控制研究却从来没有人捐助。

45 8. 毕凯特博士“新的喷药计划” 有什么 特点? 减小用药剂量 选择撒药时机 挑选药物种类 降低药剂浓度 还可继续改进 实际成本较低 不会破坏自然平衡

46 9.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这个新的计划? 说明科学家能够 “在大自然实际情况的启发下”发现限制生物种群的新方法。前途是光明的。

47 10. 全文分几部分?逻辑思路如何? (先分段,再用一句话概括每一部分主要内容) 提示:通常好的议论文和说明文都有明确的思路,快速地理出文章的总体思路,是高效率阅读它们的基本方法之一。本文是科普文章,是兼有论证性质的说明文,逻辑思路很清楚,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结合刚才对文章基本内容的分析,理出全文的基本框架结构。

48 10. 全文分几部分?逻辑思路如何? 第一部分 1 - 4 段 提出问题 (中心论题) 化学治虫没有达到目的,遭到大自然的反抗。
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是破坏了自然平衡的规律。 第二部分 5 - 29段 分析问题 (四层) 第三部分 解决问题 (三层) 人们能够找到控制害虫而不破坏环境的新方法。

49 11. 全文内容概括: (问题是严重的,前途是光明的)
文章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生动通俗的文字, 描述了滥施化学杀虫剂所导致的自然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严重后果, 表达了作者反对盲目改造大自然的理念, 并指出科学界已经找到了一条不破坏自然平衡的控制害虫的新的道路。 (问题是严重的,前途是光明的)

50 七、研习与思考-1 造成的后果: 1. 指出文中谈到的,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计划时忽视的两个重要事实以及造成的后果。
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 某些昆虫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 滥用~,破坏~,导致~ 第一是: 第二是: 造成的后果:

51 七、研习与思考-2 2.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具有自然控制作用, 试分析其控制得以实现的过程与原理。
捕食性昆虫直接杀害和削弱其他昆虫 (害虫)的昆虫, 它们种类繁多, 例如黄蚂蚁……草蜻蛉等等都是,它们直接消灭大量的害虫。 寄生昆虫并不立即杀死宿主,它们利用受害者作为它们自己孩子的营养物, 从而间接地制止害虫的大量繁殖。例如许多蜂和蝇完全依靠寄生作用来消灭其他昆虫的卵及幼虫。

52 七、研习与思考-3 3. 思考作品中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 作者所阐扬的人文精神。 ⑴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文中有直接的阐述吗?
从课文揭露的滥用杀虫剂导致破坏自然平衡及其严重后果、以及作者详细介绍的毕凯特博士的新方法看,作者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课文结尾引用加拿大昆虫学家G·C·尤里特的话:我们必须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我们能够在大自然的启发下发现一些限制生物种群的设想和方法。 人们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

53 七、研习与思考-3 3. 思考作品中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 作者所阐扬的人文精神。 ⑵ 关于“作者所阐扬的人文精神”
《大自然在反抗》课文虽然阐述的是科学理念,没有直接使用“人文”或“以人为本”一类的词语,但是确实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想一想,我们每天挂在嘴上说的“人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课文中的人文精神表现在哪里?(人文精神参考资料)

54 ⑵ 关于“作者所阐扬的人文精神” 作者正是站在人类利益的立场上(即以人为本)来阐述环保理念的。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作者正是站在人类利益的立场上(即以人为本)来阐述环保理念的。 为什么她那么坚决地反对滥用杀虫剂呢?因为它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结果给人类本身带来了灾难性的危机。 为什么她肯定毕凯特博士新的喷药计划呢?因为它不会破坏自然平衡而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符合人类的利益。 这一立场直接明确表达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第4段-1; 第5段-8,9; 第19段……)

55 八、延伸思考 1.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基本上早有定论。 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两个“以人为本”有什么差别?

56 2.与以人为本相比,以下各种“为本” 各有什么局限性?为什么要提倡以人为本? 以神(上帝)为本 以君 (领袖)为本 以官(领导)为本 以GDP(政绩)为本 以国为本(国家、组织利益高于一切) 以发展为本(发展是硬道理,其他靠边站) 以信仰(圣贤)为本 以传统(祖宗)为本 以孝(父母)为本(活着就是为了父母) 以自然为本(保护自然并非为了人类利益,批判“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57 以传统为本? 下面是师大蓝天 :50 发的署名“凤凰”的同学一个跟帖:我虽然赞同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但是从个人感情上,我认为历史是倒退发展的。我不想用进步或倒退来做目的,我仅仅希望能维持传统。因为传统是神秘不可破坏的东西,若是为了进步破坏传统,就会受到惩罚, 最后还回归传统。但从形式上可能会显得更“高”一级,这是对于进步史观而言的。)

58 的合理因素。但是,任何一种“为本”的合理因素, 都能被“以人为本”所包含, 而它们的局限性都在 于从根本上违反“以人为本”。
以上各种“为本”有的错误明显, 有的有一定 的合理因素。但是,任何一种“为本”的合理因素, 都能被“以人为本”所包含, 而它们的局限性都在 于从根本上违反“以人为本”。 例如, “以人为本”来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认识到保护环境符合人类本身的长远利益,这很容易理解, 也很容易操作,而且能起到有效保护自然的作用。而“以自然为本” 却无法解释诸如铺路修桥建电站等等大多数人类活动, 因为这些活动无不以改变自然为特征。自然本身是没有利益意识的, 动物虽有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 也只能是保护自己的那个种群, 人类作为动物的一个种, 以自己的利益为本也符合自然原则。

59 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 改造自然只能是改造大自然的局部状况,而不是改变大自然的固有规律;顺应自然指的是顺应大自然本身的规律, 而不是面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二者并不绝对不相容。 合理而有限地改造自然需要依靠科学, 积极地顺应自然也需要依靠科学, 因为只有科学才能揭示大自然的规律, 而“改造”和 “顺应”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60 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 人类自从学会了种植和养殖, 就开始了改造自然的过程。大禹治水、都江堰、挖运河、筑铁路、修水库、建电厂、盖大楼、杂交水稻、抗虫棉花……都是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保护环境并不是要完全否定“改造自然”的口号,反对的应是“违背自然规律盲目改造自然”或“违背自然规律过分开发自然” , 毕凯特的方法也是对自然的改造,但是是一种不破坏大自然的平衡、顺应自然规律的改造。如果否定一切改造自然的举措,人类就只能回到猿人时代。

61 自己有没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其中哪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想一想: 自己有没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其中哪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我们身边有没有污染环境的行为? 你看见了是习以为常,还是心里有点难受? ⑴ 你能做到不向垃圾桶外的地方扔一只塑料袋吗? ⑵ 你能做到不浪费水吗?不管是不是自己付费的? ⑶ 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你感到痛心吗? 在合适的时候是否敢于提出批评? ⑷ 将来你有了孩子,你会把保护环境作为重要行为准则对他进行教育吗? ⑸ 如果你将来当了一方领导甚至是国家总理,你会以牺牲环境来创造你的政绩吗?………… (从能够做到的做起, 从不需要牺牲自己利益的小事情做起)

62 爱国,请从你脚下的那寸土地爱起! 二○○六年 十月一日,二十多万名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63 如果你在场,会留下一片垃圾吗? 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和附近区域的地面上满是垃圾。

64 八、写作特点和 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一)本文的写作特点和科普读物的一般特点 严谨扎实,生动形象, 科学性与趣味性兼备
八、写作特点和 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一)本文的写作特点和科普读物的一般特点 严谨扎实,生动形象, 科学性与趣味性兼备 材料具体,观点鲜明, 说明性和论证性兼备 结构清晰,语言平实, 逻辑性与通俗性兼备 全文很少直接抒情的语句。 文学性不是很明显, 叙述多而描写少, 比喻、夸张、拟人等积极修辞手法使用也不多。

65 红色字体是科普作品的共性 (一) 本文的写作特点和科普读物的一般特点 严谨扎实,生动形象, 科学性与趣味性兼备
材料具体,观点鲜明, 说明性和论证性兼备 结构清晰,语言平实, 逻辑性与通俗性兼备 全文很少直接抒情的语句。 文学性不是很明显, 叙述多而描写少, 比喻、夸张、拟人等积极修辞手法使用也不多。

66 (二) 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仅供参考) 1.明确阅读科普读物的目的——长知识。 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形成正确的观点,培养科学精神。少数有志于从事科普写作(或教学)者,可通过精读经典范文学习科普文的写作方法。大多数青年学生有本能的求知欲, 获得知识的过程能得到很大的愉悦, 但这种愉悦不同于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感受到的审美愉悦。 2.略读的方法: 如果不打算精读,可以快速浏览, 凡是已 经了解的知识可以跳过去, 原来不了解的、一知半解的或感到有趣的地方, 以中等速度阅读。只要大量阅读, 科学知识必然不断地积累, 科学修养就会不断提高。这种阅读方法同样适用于文史类读物。

67 1.明确阅读科普读物的目的——长知识。 ⑵ 提取每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⑶ 找出全文主要论点或核心问题 ⑷ 分析全文结构,使具体知识点系统化
(二) 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仅供参考) 1.明确阅读科普读物的目的——长知识。 2.略读的方法: 3.精读的方法:(整本书, 分章精读 ) ⑴ 浏览,了解大意(如上“略读的方法”) ⑵ 提取每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⑶ 找出全文主要论点或核心问题 ⑷ 分析全文结构,使具体知识点系统化 ⑸ 思考与质疑 (书上写的不一定都正确) ⑹ 写点东西 (读后感、评论、随笔)

68 九、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大自然在反抗》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生物学家R·卡逊的科普读物【 】 A.《寂静的春天》 B.《我们周围的海洋》
C.《海之边缘》 D.《帮助孩子想象》

69 (一)选择题 2.课文《大自然在反抗》选自《寂静的春天》,该书的作者R·卡逊是一位【 】 A.科学家 B.人文学者
C.新闻记者 D.职业革命家

70 (一)选择题 3.《大自然在反抗》的末尾介绍了A·D·毕凯特博士设计的不会破坏自然平衡的新的喷药计划, 使读者看到光明的前景。 这位毕凯特博士是一位【 】 A.生物学家 B.人文学者 C.文学家 D.职业政治家

71 (一)选择题 4. 《大自然在反抗》为了说明观点, 先后引用了 C.J.波里捷(荷)、罗伯特 · 麦特卡夫、托马斯·修克思勒、马歇尔·莱尔德、F·H·吉克勃 (英) 、A.D.毕凯特 (加)、G·C·尤里特(加)等七人的言论。这七个人中科学家有【 】 A.四位 B.五位 C.六位 D.七位

72 (一)选择题 5. 《大自然在反抗》为了说明观点, 先后引用了 C.J.波里捷(荷)、罗伯特 · 麦特卡夫、托马斯·修克思勒、马歇尔·莱尔德、F·H·吉克勃 (英) 、A.D.毕凯特 (加)、G·C·尤里特(加)等七人的言论。这七个人中18世纪以前的古代先哲有【 】 A.○位 B.一位 C.二位 D.三位

73 (一)选择题 6. 《大自然在反抗》为了说明观点, 先后引用了 C.J.波里捷(荷)、罗伯特 · 麦特卡夫、托马斯·修克思勒、马歇尔·莱尔德、F·H·吉克勃 (英) 、A.D.毕凯特 (加)、G·C·尤里特(加)等七人的言论。在这七个人中政治领袖人物有【 】 A.○位 B.一位 C.二位 D.三位

74 A.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 是由自然界完成的, 而不是人类。
(一)选择题 7. 对《大自然在反抗》课文内容的下 述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 是由自然界完成的, 而不是人类。 B.盲目使用杀虫剂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 害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 C.商界和政府不提供捐助, 是研究生物控制方法的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D.昆虫学家毕凯特找到了一种不用任何化学药物而有效控制昆虫的方法。

75 (一)选择题 述理解中, 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彻底禁止任何喷洒药物治虫的方法,因为它们必然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8. 对《大自然在反抗》课文内容的下 述理解中, 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彻底禁止任何喷洒药物治虫的方法,因为它们必然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B.课文主要阐述了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是如何导致许多有害昆虫抗药性增强的。 C.科学家难以看到自身的局限,只有人文学者才能为根治害虫提出根本的方案。 D.人类能够在大自然的启发下发现更为经济合理的限制生物种群的有效的方法。

76 昆虫界的自然平衡主要是指: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制约着有害昆虫数量的增加。这些昆虫是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对人类有利的同盟军。
(二)简答题 1.什么叫自然平衡?昆虫界的自然平衡 主要指什么? 生物界是一个将各种生命联系起来的复杂、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 它对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进行着自然的调节和控制。自然平衡是一种活动的、变化的、不断调整的状态。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 昆虫界的自然平衡主要是指: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制约着有害昆虫数量的增加。这些昆虫是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对人类有利的同盟军。

77 2.滥用化学杀虫剂为什么会破坏自然平衡?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二)简答题 2.滥用化学杀虫剂为什么会破坏自然平衡?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因为杀虫剂的滥用, 不但杀死了害虫, 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 (以及其他的动物) 。 导致环境防御能力全面持续降低,引起了昆虫种群平衡的灾害性失常, 有害昆虫的骚扰更加严重, 这不但会对农业造成损害, 而且还会造成疟疾、血吸虫等疾病的流行。

78 3.简述毕凯特博士创立的控制昆虫的合理方法的要点。
(二)简答题 3.简述毕凯特博士创立的控制昆虫的合理方法的要点。 减小用药剂量 选择撒药时机 挑选药物种类 降低药剂浓度 还可继续改进 实际成本较低 不会破坏自然平衡

79 (二)简答题 4. 第30、31自然段(249页倒3、4段)提到: “这些(提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的)昆虫学家没有无视这一事实,即他们既不是化学家,也不是工程师,他们是生物学家”。并引用吉克勃的话说:“最终只有生物学家才能为根治害虫问题提出答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其他人(政府官员、人文学者、化学家、工程师等)为什么不能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呢? (本题在课文上不能直接找到答案)

80 发展规律, 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是科学精神
科学的本质是认识客观事物本身的真相及其 发展规律, 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是科学精神 的真谛。科学是有分工的, 只有生物学家才能发现并深刻认识生物界自然平衡的规律,化学家和工程师只能认识化学领域和工程技术方面的规律和技术,因此他们无法提出不破坏自然平衡的有价值的根治害虫的方案。至于政府官员、人文学者可以给这些有良知的科学家以政策上、经费上、精神上、道义上的支持, 但要提出具体的方案则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作者本人是生物学家,她这样说是为了唤醒生物学家的良知, 希望他们认识到生物学家在控制害虫、保护环境等方面负有巨大的社会责任。

81 (三)写作题(5题任选1题)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人文?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这些虽然是人们经常谈论思考的问题,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形成自己清晰的概念。请你查阅有关资料, 然后以 “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什么关系”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82 (三)写作题(5题任选1题) 2. 为了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有人提出了“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口号。这个口号遭到一些自称为 “环保主义者” 的批评。他们说:“我们保护环境不是为了人类自己的利益, 而是为了大自然本身的利益, ‘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的说法是自私的、错误的。” 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谈谈你对这个口号的看法 。

83 (三)写作题(5题任选1题) 3.在环保教育中,过去长期流行的“人定胜天”、“改造大自然”的口号受到批评,代之而流行的是“顺应大自然”的口号。但是从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到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实际上都是对大自然的改造。请以“改造大自然和顺应大自然的辩证关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84 (三)写作题(5题任选1题) 年国庆节凌晨, 20万人怀着爱国之情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后,广场上留下了数以吨计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白色垃圾,媒体报道了这一现象并公布了录像和照片,令人触目惊心。你看到这个画面是否有所触动?请以“环保就在我身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85 (三)写作题(5题任选1题) 5.认真阅读《寂静的春天》,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建 议:到图书馆借阅,或用班费买一本。网上很容易下载此书, 这里给同学们提供该书的电子文本。

86 九、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大自然在反抗》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生物学家R·卡逊的科普读物【 】 A.《寂静的春天》 B.《我们周围的海洋》
C.《海之边缘》 D.《帮助孩子想象》

87 (一)选择题 2.课文《大自然在反抗》选自《寂静的春天》,该书的作者R·卡逊是一位【 】 A.科学家 B.人文学者
C.新闻记者 D.职业革命家

88 (一)选择题 3.《大自然在反抗》的末尾介绍了A·D·毕凯特博士设计的不会破坏自然平衡的新的喷药计划, 使读者看到光明的前景。 这位毕凯特博士是一位【 】 A.生物学家 B.人文学者 C.文学家 D.职业政治家

89 (一)选择题 4. 《大自然在反抗》为了说明观点, 先后引用了 C.J.波里捷(荷)、罗伯特 · 麦特卡夫、托马斯·修克思勒、马歇尔·莱尔德、F·H·吉克勃 (英) 、A.D.毕凯特 (加)、G·C·尤里特(加)等七人的言论。这七个人中科学家有【 】 A.四位 B.五位 C.六位 D.七位

90 (一)选择题 5. 《大自然在反抗》为了说明观点, 先后引用了 C.J.波里捷(荷)、罗伯特 · 麦特卡夫、托马斯·修克思勒、马歇尔·莱尔德、F·H·吉克勃 (英) 、A.D.毕凯特 (加)、G·C·尤里特(加)等七人的言论。这七个人中18世纪以前的古代先哲有【 】 A.○位 B.一位 C.二位 D.三位

91 (一)选择题 6. 《大自然在反抗》为了说明观点, 先后引用了 C.J.波里捷(荷)、罗伯特 · 麦特卡夫、托马斯·修克思勒、马歇尔·莱尔德、F·H·吉克勃 (英) 、A.D.毕凯特 (加)、G·C·尤里特(加)等七人的言论。在这七个人中政治领袖人物有【 】 A.○位 B.一位 C.二位 D.三位

92 A.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 是由自然界完成的, 而不是人类。
(一)选择题 7. 对《大自然在反抗》课文内容的下 述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 是由自然界完成的, 而不是人类。 B.盲目使用杀虫剂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 害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 C.商界和政府不提供捐助, 是研究生物控制方法的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D.昆虫学家毕凯特找到了一种不用任何化学药物而有效控制昆虫的方法。

93 (一)选择题 述理解中, 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彻底禁止任何喷洒药物治虫的方法,因为它们必然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8. 对《大自然在反抗》课文内容的下 述理解中, 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彻底禁止任何喷洒药物治虫的方法,因为它们必然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B.课文主要阐述了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是如何导致许多有害昆虫抗药性增强的。 C.科学家难以看到自身的局限,只有人文学者才能为根治害虫提出根本的方案。 D.人类能够在大自然的启发下发现更为经济合理的限制生物种群的有效的方法。

94 昆虫界的自然平衡主要是指: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制约着有害昆虫数量的增加。这些昆虫是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对人类有利的同盟军。
(二)简答题 1.什么叫自然平衡?昆虫界的自然平衡 主要指什么? 生物界是一个将各种生命联系起来的复杂、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 它对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进行着自然的调节和控制。自然平衡是一种活动的、变化的、不断调整的状态。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 昆虫界的自然平衡主要是指: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制约着有害昆虫数量的增加。这些昆虫是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对人类有利的同盟军。

95 2.滥用化学杀虫剂为什么会破坏自然平衡?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二)简答题 2.滥用化学杀虫剂为什么会破坏自然平衡?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因为杀虫剂的滥用, 不但杀死了害虫, 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 (以及其他的动物) 。 导致环境防御能力全面持续降低,引起了昆虫种群平衡的灾害性失常, 有害昆虫的骚扰更加严重, 这不但会对农业造成损害, 而且还会造成疟疾、血吸虫等疾病的流行。

96 3.简述毕凯特博士创立的控制昆虫的合理方法的要点。
(二)简答题 3.简述毕凯特博士创立的控制昆虫的合理方法的要点。 减小用药剂量 选择撒药时机 挑选药物种类 降低药剂浓度 还可继续改进 实际成本较低 不会破坏自然平衡

97 (二)简答题 4. 第30、31自然段(249页倒3、4段)提到: “这些(提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的)昆虫学家没有无视这一事实,即他们既不是化学家,也不是工程师,他们是生物学家”。并引用吉克勃的话说:“最终只有生物学家才能为根治害虫问题提出答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其他人(政府官员、人文学者、化学家、工程师等)为什么不能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呢? (本题在课文上不能直接找到答案)

98 发展规律, 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是科学精神
科学的本质是认识客观事物本身的真相及其 发展规律, 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是科学精神 的真谛。科学是有分工的, 只有生物学家才能发现并深刻认识生物界自然平衡的规律,化学家和工程师只能认识化学领域和工程技术方面的规律和技术,因此他们无法提出不破坏自然平衡的有价值的根治害虫的方案。至于政府官员、人文学者可以给这些有良知的科学家以政策上、经费上、精神上、道义上的支持, 但要提出具体的方案则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作者本人是生物学家,她这样说是为了唤醒生物学家的良知, 希望他们认识到生物学家在控制害虫、保护环境等方面负有巨大的社会责任。

99 (三)写作题(5题任选1题)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人文?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这些虽然是人们经常谈论思考的问题,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形成自己清晰的概念。请你查阅有关资料, 然后以 “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什么关系”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100 (三)写作题(5题任选1题) 2. 为了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有人提出了“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口号。这个口号遭到一些自称为 “环保主义者” 的批评。他们说:“我们保护环境不是为了人类自己的利益, 而是为了大自然本身的利益, ‘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的说法是自私的、错误的。” 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谈谈你对这个口号的看法 。

101 (三)写作题(5题任选1题) 3.在环保教育中,过去长期流行的“人定胜天”、“改造大自然”的口号受到批评,代之而流行的是“顺应大自然”的口号。但是从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到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实际上都是对大自然的改造。请以“改造大自然和顺应大自然的辩证关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102 (三)写作题(5题任选1题) 年国庆节凌晨, 20万人怀着爱国之情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后,广场上留下了数以吨计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白色垃圾,媒体报道了这一现象并公布了录像和照片,令人触目惊心。你看到这个画面是否有所触动?请以“环保就在我身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103 (三)写作题(5题任选1题) 5.认真阅读《寂静的春天》,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建 议:到图书馆借阅,或用班费买一本。网上很容易下载此书, 这里给同学们提供该书的电子文本。


Download ppt "主讲教师和课件制作: 安徽师大文学院 杨树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